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二十五本 脊柱推拿的基础与临床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十九章 腰推的动力学变化:
内容开始
 

第十九章腰推的动力学变化:

活动度增大与活动度减小

20 世纪40 年代起人们就开始了以脊柱的节段性不稳、正常脊柱的绝对运动和脊柱的运动方式为主题进行研究、探讨和争论。运动病理学和脊柱推拿专业非常重视这些研究课题,这是因为许多脊柱推拿师都认为复合性脊柱关节半脱位(vertebral oubluxati 。。伪mplex , VSC ) 是属于脊柱的动力学内容。而有些人却认为复合性脊椎关节半脱位不属于脊柱的动力学内容。如果能够确定脊椎的运动和藕合的方式,那么将脊柱的动力性损伤作为检测脊稚关节半脱位的客观评价标准似乎是有道理的。本章的重要性在于绝大多数的脊柱推拿师将复合性脊椎关节半脱位的动力学内容视为非常重要的指标。这也是脊柱推拿专业所关注的焦点和治疗重点。
脊柱推拿专业和生物力学专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脊柱运动单位(spinal motor unit )的正常和异常运动分析上。对脊柱的运动单位有多种称呼,如脊柱运动节段(甲耐motor 涨茗ment )、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 al sPi unit , FSU )、脊柱基本单位(the basi sPi unit )等。L 川忱认为脊柱运动节段(甲耐咖tox gment )较为恰当,这样可以避免与神经学上的运动单位(卿tor unit )相混淆。在近几年的生物医学杂志上,FSU 这一称呼似乎被广泛采用。它的含义是指两个相临节段的脊椎以及其中的软组织。不管脊柱运动节段这个术语是如何使用的,脊柱运动节段这个概念简化了生物力学研究。但从近年来的生物力学研究结果来看,它不能回答有关完整人体脊柱的许多重要问题。
在这一领域内的生物力学研究方向主要有两个方面:〔 l )确定脊柱正常运动的各种参数以及脊柱各种藕合运动的方式;( 2 )确定脊柱,特别是有关脊柱不稳和需要手术或其他治疗手段参与时的异常运动的构成。

第一节早期腰椎运动学研究

早在20 世纪40 年代就开始了对腰椎动力学(屈曲和后伸)的研究。Knut ~在1944 年引用了凡ldeb dr Guntz 的观点,认为椎间盘的变性是椎体间出现异常运动的原因。在研究中,K ut ~首次采用了屈伸位的X 线片来观察腰推不稳。尽管他未能提出正常腰推的征象,但是他认为椎体间没有滑动(平移)就是正常。如果椎体间有滑动,则表明有椎间盘退变口这可先于其他X 线片征象,可作为预测腰椎不稳的指标。这一观点后来得到Fribe 飞的研究支持。然而有人通过手术中观察与X 线片对比研究,对这一概念的可靠性提出质疑。同年,Fri rg 与凡汉h 发现,在所发现的腰椎不稳的病例中。仅有15 %患者在x 线片上表现为椎间盘退变,没有什么临床意义。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在诊断椎间盘变性上,功能位X 线片优于静立位X 线平片。卜坛订治和M ? b 研究也支持Knut ~的观点。
Tanz
是最早试图定量化研究腰椎正常运动类型的学者。他观察了儿童与成人脊柱的屈伸和侧弯运动。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脊柱活动能力和总的变异系数降低。由于没有重一362

复性,因此,没有进行旋转运动的研究。
早在1905 年,LO tt 就对脊柱的祸合运动进行了一些观察。在此之前,尚未对此进行严格细致地讨论和研究。Arkin 曾观察到脊柱在侧弯时,无论初始体位是前屈还是后伸状态,椎体总是向凸侧旋转。之后对脊柱的藕合运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许多研究人员试图采用定量化的方法来在体研究腰椎的屈伸运动二Allbrook 发现下腰椎的活动度较上腰椎大。结合骨刺形成的特点,他认为骨刺是由于椎间盘间歇性地压迫,引起前纵韧带钙化的结果。
还有人用图像分析的方法对脊柱运动进行了研究,但都仅限于在矢状面对脊柱屈伸运动进行观察。
1967
年有人用定量的方法对脊柱的旋转运动进行了研究。当侧向旋转至最大时,测量椎体间的旋转角度。注意到人体在行走过程中,以第6 至第8 胸椎为中心,上下段脊柱做相反方向的旋转运动。并发现脊柱在侧弯时伴有轴转动,从而证明了脊柱的旋转运动是侧弯运动的组成部分。几nnal 等推测了脊柱各种平面运动的锅合运动。在对有异常运动的24 例患者进行运动点(point of rnotion )参数检测时,发现65 %的病变节段存在异常运动。因此,他们认为运用这种点运动参数法可以顶测脊柱的异常运动。
那时临床上实用可靠的脊柱屁伸运动平片的分析方法仍未建立。另外,也没有考虑到脊柱的三维运动情况。对于X 线片征象的解释主要依靠患者临床表现和医生的实践经验,而不是依赖可靠的数据。Fa an 指出评价运动平片的真正困难是确定测量的基准,因为现实中纯粹、单一的脊柱平面运动是不可能存在的。
1977
年,Panjabi 指出了脊柱运动的复杂性和测童的困难性。他认为脊柱的每一种主要运动方式都伴有5 种藕合运动。他讨论并运用脊柱上的自由度,发现离体脊柱实验的缺陷与不足,因为没有考虑到活体状态下脊柱所承受的较大预载荷。
双平面X 线检查技术(立体放射成像)可用于脊柱运动的精确测量,Pope 等通过这种方法对离体及活体上脊柱运动进行了观察。他们发现腰椎有祸合运动,活体上运动节段在所有方向上的运动都具有滞后性。瞬时旋转中心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他们在活体上观察了一些运动形式和加载的偏斜特性。以前,有人对椎体位置的三维测量方法进行了报告,但没有进行运动学的研究。

第二节近年来脊柱运动学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人们才逐渐认识到脊柱的运动不是一种单一的运动。例如脊柱上的任何运动都会同时伴有其他的祸合运动。脊柱的三维分析方法的发展有助于脊柱祸合运动的研究。1975 年,White Panj abi 通过对以往文献回顾,全面的总结了当时关于脊柱运动学的研究进展。运动学是力学的组成部分,而在以往的脊柱生物力学研究中没有考虑到各种作用力的影响。本文介绍了一些术语和定义,对目前经常使用的三维坐标系统进行了讨沦。对一些测量脊柱运动学的研究论文也进行了回顾。发现没有人对此进行细致的研究,研究人员只是关注脊柱的旋转运动,而忽视了对脊柱平移运动的研究。有关资料表明脊柱旋转的范围变异较大并对脊柱的藕合运动方式进行了讨论,强调颈椎运动时伴有明显的祸合运动。相对而言,尚无腰椎的藕合运动资料。瞬时旋转轴的应用被认为具有潜在的理论和临床意义。以往对颈推瞬时旋- 363 -

转轴的研究论文寥寥无几。Ro nde :和O 泌翼tte 对腰椎的瞬时旋转轴做了观察。但这一时期对脊柱平移运动的研究甚少。对椎骨各个解剖部分的功能分析不够全面。对肌肉的刺激研究以及力学因素对活体生理运动的影响也不清楚。
以后逐渐对脊柱三维祸合运动进行研究。但这些研究仍集中在脊柱的运动节段。一项体外实验发现年龄并不影响脊柱运动节段的力学性能;女性运动节段活动度高于男性;椎间盘突出的节段并不影响脊柱的运动。与正常椎间盘或部分退变的椎间盘相比,变性推间盘承受了较大压力且屈伸活动下降;椎间盘突出严重程度与临床症状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曰m t 首先采用计算机技术对正常人和患者脊柱运动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标志着计算机软件在脊柱运动学复杂的测量与数据分析中应用的开始。从临床发展来看,我们应该认识到.研究应以确定腰椎手术的适应症为目的。而在以往的研究工作中,对脊柱旋转运动正常参数的研究很少。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平移运动的研究几乎被完全忽略了。
Weitz
提出脊柱侧弯征象可以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的定位诊断指标,这可以在腰椎侧位X 线片上确定。他认为椎间盘突出会导致脊柱序列改变或侧弯活动的减少,而这些变化可以在侧位X 线片上准确地定位出来。但至今没有对此实验进行过重复性的研究。
Kirkaldy
w 筋,等介绍了一种根据脊柱x 线片上不稳定的程度来确定脊柱不稳定的方法。它是在X 线片上确定脊柱的异常运动,即确定脊柱关节运动幅度的增大或减小。但应当强调的是腰椎正常运动的参数仍未确定。
1982
P abi G 1 Takata 首次开展了腰推韧带的生物力学研究。在对第3 和第4 、第4 和第5 腰椎韧带的体外研究中发现,当脊柱前屈时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应变最明显,其次是小关节囊韧带和黄韧带;脊柱后伸时,前纵韧带产生的应变最大。对侧弯时韧带应变情况也做了观察。他们最早进行了脊柱韧带的生物力学性能的研究。在此之前人们对韧带的力学性能及其在脊柱生理运动中的作用从未研究过。有趣的是,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明显的椎弓变形,Farfan 在活体脊柱上也进行过相同的研究。
1982
年首次将预载荷引人到体外脊柱生物力学研究中。研究发现第1 和第2 腰推、第2 和第3 腰椎、第3 和第4 腰推与第5 腰椎与第1 能椎的屈伸运动存在显著的差异。研究表明运动节段是脊柱的功能单位,这一概念最早是由Jun 沙纽。S 提出的,脊柱功能单位是脊柱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最小力学单元。
人们不断寻找一种准确可靠的评估脊柱不稳定的方法。刹igman 等在1984 年将瞬时旋转中心(instant ? us ? ter of otati 叩,ICR )的概念运用于脊柱。这种方法以前用于人体关节的运动学分析中。然而,一个脊柱运动节段的旋转轴并非固定不变。不断发生变化的旋转轴运动轨迹,称之为“瞬时轴迹”(段ntrode )。本研究是在体外进行,确定了椎间盘退行性疾病不同阶段的瞬时轴迹,并与正常脊柱做了比较。研究中发现即使在椎间盘变性的最早期也会出现瞬时轴迹大小和位置的显著性改变。尽管实验中有一些错误,但他们认为脊柱屈伸运动的结果准确可靠。这是根据Pan ) abi 的观点:当在腰椎作屈伸运动时,腰椎的轴转动最小,因此在研究中因其不足以影响实验结果,因而不予考虑。
1984
年有人对腰椎正常运动进行了三维X 线分析。由于脊柱运动具有藕合运动性质,即每个主要运动方式同时都伴有其他五种运动方式,因此有必要将三维运动分析法用于准确描述脊柱的运动。此前从未有文献对正常腰椎的三维运动进行过研究。研究所发现的脊柱藕合运动提示在腰椎屈曲过程中,伴随的腰椎侧弯和轴转动不超过4 .。后伸时超过3 .的祸合运动一364

[第1页] [第2页] [单页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