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二十五本 脊柱推拿的基础与临床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二十章 足部姿势对脊柱力学结构的影响
内容开始
处于中立位时,股骨头颈与横轴(X 轴)成15 度左右的夹角。此角被称作为股扭矩角,在此位置上魏关节处于大转子的前方,来自地面的反作用力向内、向上、向前通过股骨(图20 6 )。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Q 角。这是胫骨和股骨之间正常的外翻角。据研究,在男性此角为8 ? 12 度,女性为12 一巧度,但也有人认为13 18 度也属正常。骨盆在中立位时,其内侧缘与垂线成30 度的夹角。
372

第四节步态类型

一、步态的分期
走步时左右足跟(或趾尖)间的距离称为步长,而同侧足跟(或趾尖)两次着地的距离称为步周长或周期跨距。男女步长有差异,主要是由子身高不同所致。60 岁以前,年龄与步长及步幅长无明显关系,超过60 岁者,两者均明显下降,且短步长是高龄人步态的特点。行走时当一侧足跟着地至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时称为一个步态周期。对某一指定下肢来说,在一个步态周期中,要经历踏地负重和离地摆动两个步相,分别称为站立相和摆动相。站立相在时间上占整个步态周期的(63 . 6 2 . 4 ) % ,摆动相只占35 %一40 %。步态分为足跟着地期、脚掌着地期、足跟离地期和足趾离地期。步行有3 个基本任务:承受体重、单肢站立和迈步向前。3 个基本任务中8 个独立的相(或期)。为了完成承受体重的任务,必须有着地期《 1 期),然后是负重期(n 期)。在单肢站立时,重心落在足的前部以前为站立前期,有3 次“摇动”,其作用是在步行时身体有控制地前倾。足跟的摇动是发生在负重时,躁的摇动〔躁关节背屈)出现在站立中期,而足前部摇动则出现在站立末期。为了完成迈步向前的任务,有肢体摆动前期(V 期)、摆动初期(VI 期)、摆动中期(翎期)和摆动末期(狠期)。
仅在站立相时,足和骨盆有重要的生物力学关系。描述这些足部姿势是为了理解站立相的力学机制,现以右下肢为例做一介绍。首先,足跟着地,同侧骨盆向前转动(+日y ) ,骼骨屈曲(一叙),镜关节屈曲,膝关节伸直,裸关节处于中立位,足几乎完全旋前。在站立前期,体重逐渐地传至下肢,骨盆稍有旋转,骼骨、魏关节和膝关节略屈曲,足轻微的旋前。在站立中期.骨盆、骼骨和魄关节处于中立位,膝关节伸直,躁关节处于中立位,足在中立位。由于体重完全作用在足部,拓筋膜承受着纵向应力。以后骨盆开始向后旋转(+即),骼骨和俄关节轻微的伸展,膝关节完全伸直,踩关节处于中立位,同时足跟离地,足开始旋后,坏键膜等充分负重;在最后阶段,即在启动状态,骨盆仍向后旋转,铭骨和姚关节趋向中立,膝关节屈曲成60 度,踩关节环屈,在拓筋膜弹性的作用下足旋后。

二、足的异常姿势和临床意义
与脊柱姿势相关的足部姿势主要有两种:弓形足和扁平足。弓形足的特征是高足弓,前足内收,有时伴有足趾的屈曲。弓形足常伴有跺关节的背伸受限和内翻扭伤、膝外侧痛和膝关节内侧的挤压以及阔筋膜张肌的拉伤。O r 综合征,是指一侧跟健短缩和单侧的阔筋膜张肌收缩并伴有腰及下肢痛,可能还合并有弓形足。虽然有原发性和继发性,弓形足常伴有一些神经肌肉、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的病变。原发性的弓形足通常为双侧,而继发性弓形足可为单侧也可为双侧,继发性弓形足可造成肢体的功能性或结构性短缩。
扁平足比弓形足更为常见,可由先天性的韧带松弛或胫骨的内旋或骨盆在双足上有绕土勿轴的转动和沿士sx 轴的平移。当韧带松弛,极易造成单侧或是不对称性的下肢功能性短缩。其特征是纵弓缺失、跟骨外翻、距骨向内下方旋转、前足外展和足舟骨背伸。当足纵弓的度数减小时,最重要的体征是娘骨外翻。其特征是从后面观察时,跟睦缘有一个明显的外倾角(如图20 7 )。致力于使用脊柱力学结构恢复正常的推拿师必须认识到,骨盆姿势的异常所一373

引起的足旋前,至少需要数月、数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才可造成足部韧带的松弛,对这些被拉伸的韧带某些足弓支持器可能是必要的。

过度前旋

正常

… 妙松弛外

蹈胃头

前旋

20 7

在扁平足的患者中可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躯体姿势征象和症状,如骨盆倾斜(绕Z 轴转动)、脊柱侧凸、下腰痛、疲劳和坐骨神经痛。B te 同时提出单侧或不对称的扁平足,由于下肢功能性短缩,容易造成骨盆倾斜并伴有腰痛和坐骨神经痛。当出现肌肉收缩和腰痛时,则可称为足旋前综合征。

su triick 发现:不对称性旋前伴有对侧下肢解剖性短缩的发生率较高。当下肢解剖性短

缩患者双腿的长度相差1 / 4 英寸时,其能骼关节可发生半脱位

第五节旋前综合征与腰痛的关系

B t 。对25 例因慢性腰痛而住院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对骼翼、站立位和仰卧位的骼后部触诊以及站立位的X 线片分析,发现:所有患者都有一定程度的腰骸或骨盆的不平衡。临床测量发现两侧肢体的长度不一。采用站立位X 线摄片而非透视来检查患者骨盆的侧方倾斜情况,如果大于5 ~即有意义。同时对患者的足部疾病和姿势进行了评价,对足、下肢和腰部损伤的病史也进行了记录。
结果:25 例患者中有9 例为弓形足,16 例为扁平足。扁平足患者中有81 %的存在有下肢功能性短缩,25 %的有下肢结构性短缩(相差5 ? )。有2 例患者的功能性短缩和结构性短缩是发生在同一侧。足旋前的程度和跟骨外翻的程度成正比。9 例弓形足患者中除2 例患者的足外翻是发生在下肢功能性短缩侧外,其余均为双侧跟骨外翻。在这些患者中,10 例患者( 40 % )有骨盆向左侧倾斜,其余8 例患者的腰椎曲度凸向左侧。在10 例骨盆向左侧倾斜的患者中,有7 例为扁平足。8 例骨盆向右倾斜的患者中,2 例为扁平足,6 例为弓形足。在这些患者中,2 例患者的腰椎凸向左侧,5 例凸向右侧。而在以往的研究中,多发现左侧的骨盆倾斜与左侧的下肢短缩相关联。在那些下肢结构性短缩的患者中,眼骨外翻最多见于腿长的一侧,这

表明足外翻和旋前是为了减少骨盆的不平衡而出现的功能性适应,这与早期的研究结果相吻- 374 -

合。下肢不平衡所引起的机体适应还包括有能馆关节的转动,乳场t Ck 研究表明弧骼关节的转动可代偿1 / 4 英寸的下肢短缩。肠tte 引用早期的几篇文献来说明哪一种徽骼关节的转动可引起寰枢关节的旋转和颈部肌肉的阵发性痉挛。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一侧腰痛的发生与同侧的下肢功能短缩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有研究对10 例患者的腰散角、散骨椎骨角和股骨头的高度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这10 例患者中所有上述三个观察指标均为异常。应用矫形装置治疗仅4 个月,与治疗前相比,所有患者的股骨头高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幅度从2 ? 11 ~不等;有6 例患者的能骨推骨角得到了改善,平均增加3 度,幅度为1 7 度;6 例患者的腰骼角也有改善,平均增加3 度,幅度为2 6 度。

第六节对足旋前的生物力学分析

一、足旋前的生物力学
如上所述,足旋前包括前足的外展和后足的外翻。在这个复合运动中,自然会造成足内侧纵弓的扁平。另外.距骨绕Y 轴向内转动,导致胫骨和股骨的内旋,造成外展钱关节的肌肉紧

张。至少使其中一块肌肉过度紧张并可出现类似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如梨状肌综合征。相对髓臼来讲,由于婉关节内旋也可引起大转子向前移动,这使得髓关节的前倾角变小;相对双脚来说,体重的59 %以上向后移。这种躯体姿势可以破坏骨盆的平衡状态,这就需要改变骨盆、胸廓或者头颅的姿势或是通过躯干肌的收缩而使上述三个躯干部分发生某些复合运动。由于Q 角的存在,下肢内旋使得膝关节承受异常的应力。由于存在有外翻角,膝关节的内侧部向后转动时更偏向后侧,这就增加了膝关节内侧屈肌的紧张程度〔半键肌和半膜肌),同时使股骨外侧骸和半月板在行走时承受更多的轴向压缩,这都可能引起膝关节的退行性改变和临床症状。
在静态躯体姿势时,头部和胸廓均有6 个自由度,骨盆有4 个自由度。另外,骨盆绕能骼关节可有小幅度的内旋。在代偿足旋前时,相对于双脚,骨盆、胸廓和颅的重心很可能沿Z 轴产生最大幅度的前后平移。结果导致内旋的下肢出现向前或向后的平移运动(+ /一Sz )以及骨盆或胸廓的前屈或后伸(十/一队)。其他的代偿有股骨的外旋,使其前倾角增加趋向正常,而足部的Fi 次角增加(图20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单页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