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二十六本 脊椎病和软组织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一章概论
内容开始
 

第一章概论

脊椎病,是一种对人类生存健康危害极大的疾病,说脊椎病危害极大,并非危言耸听,临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脊椎病发病率高,分布范围广,覆盖面大,世界上不论任何国家、民族、肤色、年龄、性别、职业及社会各个阶层,几乎任何人都可能受到它的侵袭和威胁。
第二,脊椎病复发率特别高,这与误诊、漏诊有很大的关系。脊椎病发病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因此极容易发生误诊、漏诊。有些患者经治疗后,虽然暂时解除了症状,但不久又重新发作。
第三,脊椎病目前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一方面,国家对脊椎病的研究,专项投资少,只是局限在各大医院的骨科,而专门的研究机构也仅仅局限在民间的一些社团组织,但他们缺少经费、缺少设备,很难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另一方面,是人们对脊椎病的重视程度不够,误认为腰腿疼痛不是什么大病,休息几天就会好,其实不然。
那么,对待脊椎病,是不是就没有一点办法了呢?不是。目前,治疗脊椎病的方法基本上采取的是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不管采取哪类办法,都应该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最大限度地使患者丧失的功能得以恢复。笔者认为,在对待脊椎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目前存在着三方而的问题,第一是如何认识脊椎病适应症的问题,第二是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复发率的问题,第三是如何把脊椎病学同其它学科相结合的间题。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一整套诊疗方法,通过对2 万多例脊椎病患者临床治愈的实践,证明了这一方法的适用性、可靠性、科学性。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各类疾病的更深层次的研究,肯定还会有新的发现,还会产生新的理论,还会创造出新的治疗方法。纵观人类演变的发展,当以四肢爬行的猿变成直立行走的人,这是一个革命性的飞跃。直立行走的人,视野开阔了,大脑也发达了,但是,伴随着由爬行到直立行走的演变,人类的骨骼和相应的各部分肌肉的原有结构和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用四肢爬行,动物的椎体就像一座桥,四肢的受力与椎体形成了一种分散压力面保持平衡的关系。但直立起来的人,脊椎骨承受了所有的压力,尤其是腰椎承受的压力最大。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生态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类的肉

体和精神都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重压,而人的脊椎却变得异常的脆弱,有时甚至经不起一个轻微的闪挫。不管是长期处于运动状态中的工人、农民、军人、司机、运动员,还是惯于坐着工作的作家、学者、打字员和缝纫女工,不论年龄、性别、职业、种族、社会各个阶层,几乎每个人都会受到脊椎病侵袭的威胁。据有关资料统计,每年被脊椎病纠缠的美国人约有540 万,医疗费及经济的损失高达160 亿美元;在英国,每年平均每1000 名男性劳动者中,因此病要失去627 个劳动日,每1 仪旧名女性劳动者中,要失去347 个劳动日。而占全世界1 / 5 人口的中国人当中,竟有80 %左右的人不同程度的有过腰痛或腿痛的病史。这些数字,足以说明脊椎病对人类的危害是何等的严重!
我们知道,人体生理结构是由功能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人体结构中的任何一个“部件”的存在,都具有其天然的合理性。从广义上来讲,人体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我们之所以能够站立,全靠脊柱的支撑。从侧面看,脊柱就像一个大S 形,它的形态和曲线具有良好的弹性,是人体生理和生物力学所需要的平衡最充分的体现。脊柱又像一座从颈椎至能椎由25 个椎体积累而构成的能转动的塔楼,它的联结高度精密,误差不超过lmm 。因此,轻微的闪挫都会使其受到损伤。在椎体与椎体之间有一个起着消震作用和转动功能的柔软的小垫,它由坚韧的纤维环在外面包裹,中心有一个如肾形明胶状的髓核,这就是椎间盘,它所具有的消震作用,使得人体在运动中保持大脑的稳定和身体的平衡。但是,这座塔楼要能伸曲和转动,还得靠肌肉和韧带将它紧紧固牢,使脊柱既有柔韧性又能受到应有的活动限制,一切听从神经的支配。而贯通整个椎管的脊髓和神经网络,又是靠椎管的腔道来保护的,这样,形成了一个遍布全身的网络系统。在这个网络系统中,既有骨结构,也有软组织,如纤维环、椎间盘、肌肉、神经、韧带等,它们都“各有其位”。因此,人体才能有全身的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而当它们不在“其位”(受到损伤而造成改变)时,人体的活动功能就会受到限制,人体的感觉机能就会发生变化,感到不适或者疼痛。脊椎病患者,百人百症,症状不一:有的腰痛腿不痛;有的腿痛腰不痛;有的先腰痛后腿痛;有的先腿痛后腰痛;有的腰腿都不痛,但下垂无力;有的骑车不痛走路痛;有的平躺不痛起来痛,等等。疼痛的感觉程度也不一样:有剧痛、刺痛、钝痛、阵痛;有的只痛不麻,有的只麻不痛,有的既痛又麻,等等。这时,就需要及时地通过一定的治疗手段,将其“复位”,即复归原位。
正是由于人体构造网络的高度精密,从而带来人体的高度灵活,但是,这种灵活一旦超出了一定限度,就会带来肌体的局部损伤。这种局部的损伤,必然会导致整体网络的改变。以脊椎病为例,因脊椎在人体的活动中所承担的角色最为重要,它受到伤害的机会也就最多。如脊椎受到伤害而发生· 2 ·

骨性(内结构)的改变时,必然会带来例如肌肉等(外结构)软组织的损伤。同样,外结构的改变也同样会带来内结构的损伤。
根据以上这种“内结构的改变必然导致外结构的损伤”的原理,在对脊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上,采取整体网络的诊断及治疗,否则只窥“一斑”而不见“全豹”,单纯的骨疼治骨,“肉”疼治“肉”,就会贻误最佳的治疗时机,即便是缓解了当时的症状,也是暂时的,随时都可能复发,给患者带来无尽的痛苦。这也是脊椎病难诊、难治、难愈、易复发的症结所在。经过30 多年的临床实践,笔者逐渐摸索出“内结构的改变导致外结构的损伤”的规律,并根据人体肌群网络的分布特点,制定出一套人体肌群网络损伤的诊断方法和临床适用的不手术、不吃药、痛苦少的肌群网络复位术。肌群网络复位术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把人体的软、硬组织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不可分开。举个例子来说,人体的骨骼犹如一条轮船的“桅杆”,两侧的肌肉犹如“风帆”, “桅杆”的变化必然会引起“风帆”的变化。在脊椎周围有机械纤维、韧带、筋膜、骨膜等组织,如果脊椎发生变化,必然会引起软组织的破坏,从而造成供血上的失调,产生不适或者疼痛。人体中每一个可以活动的部位,都有一定的活动范围的限度,如果超出了这个限度,它就会造成损伤,超出的限度越大,受到损伤的程度也就越严重。例如,人的脊柱共有四个曲度:第一个是颈椎,它的前曲度是700 ,后曲度是300 , 左曲度是45 。,右曲度是45 " ;第二个是胸椎,它的前曲度是25 " ,后曲度也是25 。;第三个是腰椎,它的前曲度是900 ,后曲度是300 ,左曲度是280 , 右曲度也是28 " ;第四个是尾椎,它是保持平衡的。如果人体的这些合理的生理曲度,由于人们在劳动中或者在突发性的灾难中,突然或者缓慢地改变了它们原有的解剖位置,这种内结构骨性的改变,就必然会导致软组织的损伤,继而通过传导神经,使人感到不适或者疼痛。任何一部分的生理曲度和解剖位置所发生的改变,都会使人体的整个网络系统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疼痛。根据这个基本观点,把人体的软、硬组织当作一个整体网络,采用特殊的检查手段和治疗方法,使这个网络系统恢复到正常的状态,这种方法就是肌群网络复位术。
临床造成脊椎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l
)急性损伤这类损伤往往是由于意外创伤而引起。例如突发性的交通事故、自然灾害、格斗、跌倒、负重超过极限、不协调的运动、不经意的闪挫等,这样一些跌、打、闪、挫、扭、碰、撞,极易造成急性损伤,临床表现为剧痛难忍。对这类急性损伤,由于病患部位比较明显,诊断比较容易,如经及时诊治,愈后一般不易复发。
( 2
)慢性损伤这类损伤情况比较复杂。一种情况是因积劳成疾导致突然发作,而有许多患者误以为“腰疼不是病,躺躺就能好”。这类患者往往

错过r 最佳的治疗时机,日积月累,疼痛不断加重才来就诊。对于这类患者,采用肌群网络复位术虽能治愈,但增加了治疗的难度,而且容易复发;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患者,在其它医院也进行过治疗,甚至还做过手术,但临床症状不减,时好时坏。经详细检查发现,其脊柱发育不正常,例如,有的人的脊柱不是25 块,尤其是腰椎部分,有的多1 块,有的少1 块,有的多半块,有的少半块。由于先天性的不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活动量的增加,这些先天不足的骨骼逐渐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导致疼痛。也就是说,在人体脊柱发育成长的过程中,也有一个质量问题。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忽略了人体发育中所存在的这种“质量”问题,这也是造成对此类病患容易发生误诊、漏诊现象的重要原因。从而也就造成了在具体诊治上的久治不愈和愈后又反复发作。
( 3
)风湿侵袭这类损伤大都是受到风、湿、寒、热而造成的。如强直性脊柱炎,这属于集体组织病变,而且有些人还出现骸骼关节炎,造成脊柱的疼痛,或造成牵扯性疼痛等。这类损伤,治疗周期较长,功能恢复较为缓慢。
大凡患上脊椎病的人,不论是急性的、慢性的,还是风湿性的,均为疼痛所困绕。有的剧痛难忍,有的间断发作,使人倍受煎熬,大部分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是赶快治病。有些患者为了尽快解除病痛,胡乱投医,虽一时解除困苦,但盲目的治疗贻误了治疗时机。
例如,对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某些医院通常采用的手术方法是腰椎间盘突出探查术,从前路或后路两种途径在直视下手术摘除椎间盘组织,解除神经压迫,达到治疗目的。还有一种新的技术,如髓核切开术,这是用先进的微型手术器械将髓核切碎吸出,以减轻椎间盘的压力来解除疼痛。再如人造椎间盘植人术,手术条件要求高,代价高昂。但是,人造椎间盘能否达到“原装”椎间盘所具有的非凡功能,尚有质疑。目前这些新的手术治疗方法还处于观察试验阶段。另外,手术摘除腰椎间盘组织,势必会改变脊椎的正常生理状态和曲线,引起重心上移,造成力的平衡失调,致使多水平面的椎间盘失稳。因为在生理结构上腰;、腰2 、腰,,不具备腰。、腰5 的功能,因此,由于重心上移,腰,、腰:、腰3 的生理结构将发生变化。而腰曲的加深,会影响到后关节的持重成发生小关节的紊乱。而椎体棘突的切除,使腰椎的力量支持和稳定程度减弱,这些结构的改变和破坏都是根本性的。在临床病人中,不少是经过手术治疗后又旧病复发的。由于他们被摘除了椎间盘,再作第二次手术是不可能的。
当然,并不是盲目地反对通过手术去治疗脊椎病。如有些患者的椎间盘突出到脊髓腔中央,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游离到椎管内,像这类严重的症状,已经发展到非手术不可的程度,还是要作手术的。但从绝大部分患者的, 4 ·

l 油沐头际信沉米有,元竺咧以通双十活复位湘解冻洒捅。
肌群网络复位术,就是这样一种不用手术、不用吃药、无痛苦、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治疗脊椎病的新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首先应对患者进行全面地、细致地体查,对病患位置及其周围的软、硬组织,尤其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同时,还要详细地了解患者的病史。当作出正确的诊断之后,再依据肌群网络的分布特点和发病规律,因症施治。
在具体治疗方法上,一定要根据每个患者具体病情的轻重、发病的准确部位和发病时间的长短,分别采用骨对缝、筋归槽、通经络以及活血化癖的方法,并辅以牵引、药敷、整型、复位;处理肌群网络的软组织损伤,可以分别采用韧带弹拨术、臀上皮神经复位术、臀下皮神经复位术、梨状肌神经复位术、前骼韧带复位术、后骼韧带复位术、股内侧神经复位术、股外侧神经复位术、背丛神经复位术、大圆肌、小圆肌、侧方肌、三角肌、背阔肌、腰间软肋臀部肌复位术以及使用平复韧带、提拿、挤压、点穴、分筋、理筋等手法。这样,除对骨组织进行矫形外,还对受伤的软组织进行复位、调理,使病变组织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和形态,从而协调患处内外平衡关系,缓解肌肉痉挛,协调神经反射,促进血液循环,增进组织的新陈代谢,以达到消肿止痛,使受到损伤的组织迅速得到修复,使人体网络中改变解剖位置的部分“各归其位”,同时加上必要的功能锻炼,从而使症状在短时间内消失,功能得到恢复。
利用肌群网络复位术,临床治愈患者23360 余例,疗效显著,有效率达到98 . 98 %。对重点患者经治愈后1 4 年的随访调查显示,复发率为2 . 3 % ,复发原因系再受伤所致,经再次治疗又愈。在笔者收治的患者中,做过手术后复发和曾治疗失败者有1 237 例,治愈1 159 例,占手术复发者的93 . 69 % ,只要没有后遗症,如2 次复发,仍可治愈。
需要指出的是,追求治愈后在生理解剖上的完美复原,这是临床医师的理想,也是患者衷心的期望。但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是,人体任何组织的损伤和破坏,不是都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模样,有的损伤和破坏是永远无法挽回的。例如脊椎先天发育不良,症状产生后,经过治疗,可以缓解症状,不可能让医生去重新“塑造”一个新的脊椎(起码现在是不可能的)。像这种情况,只能是有了症状随时处置。所以,追求治愈后生理解剖上的完美,并不是检验是否治愈的唯一标准。对脊椎病治愈的衡量标准,最重要的是看能不能获得原有的正常功能。如果患者疼痛消失,脊柱恢复了原来承受负荷的能力和运动功能,能够轻松自如地工作和生活,这才算是真正的、实实在在的治愈,所以,对治愈标准作出公正判断的,最有说服力的,最权威的应该是接受治疗的病人。

笔者从医30 多年,先后治慈2 力多名背很炳思者,临沫疗效肯足,通过“内结构的改变必然导致外结构的损伤”的理论和“肌群网络复位术”的创立,希望为脊椎病的临床治疗创出一条新路,为千百万倍受脊椎病疼痛折磨的患者带来光明。


[第1页][单页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