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二十六本 脊椎病和软组织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二章脊椎结构学
内容开始
短,前方有小隆起称前结节,后面有圆形的齿突关节面,又称齿凹,与枢椎齿突相关节;后弓长,后面正中有后结节,后弓与侧块连接处的上面有深沟,名椎动脉沟,沟内有椎动脉和枕下神经通过,此沟有时为一弓形骨片覆盖成孔或短管;侧块为寰椎两侧的肥厚部分,上面有肾形的上关节面,与枕骨裸形成寰枕关节,下面有圆形的下关节面,与枢椎上关节面相关节,侧块内面有一粗糙的结节,为齿突横韧带附着处。横突短小,根部有横突孔,. 15 .
末端不分叉(图2 一5 )
前结
齿凹
下关节面
横夹孔
努梅蟋
后结节
上面
下面
图2 一5 寰椎上、下面观
第2 颈椎椎体上面有齿突,寰椎绕齿突作旋转运动,又称枢椎。枢椎齿突与椎体间,在少年时有软骨板,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骨化,到青壮年时呈软骨岛形式存在,到了老年则完全骨化呈筋线。因此,齿突可分为3 部分,其游离端膨大为头,头下方扼细部为颈,位于枢椎体和两侧上关节突之间的部分为基部。一般所称根部骨折,实则为颈部骨折。以软骨板或软骨岛至齿突尖端的长度平均为1 . 9 。m ,软骨板或软骨岛至第2 颈椎椎体下而的长度平均为0 . gcm ,故由第2 颈椎椎体下面至齿突尖的长度,其上2 / 3 为齿突,其下1 / 3 为枢椎体(图2 一6 、图2 一7 )。
部部部头颐基
今胜『 散概解
软骨岛
图2 一6 第2 颈樵(枢椎)上面观
图2 一7 枢椎体与齿突间的软骨岛
齿突绝大多数向后倾约17 。,也有少数为中立位,个别的向前倾。如过度后倾可压迫椎管内容物,向前倾者可影响寰枢关节的稳定性(图2 - 8 )。
另外,齿突头部两侧发育约有24 %的个体不等大,故在x 线平片测寰齿间隙时,应注意这一情况。
· 16 ·
第2 颈椎棘突末端特别发达,在项部可作为检查颈椎序数的标志。
第7 颈稚与一般颈椎无大的差异,只是棘突长且末端不分叉,因无椎动脉通过,横突孔较小。其棘突在项根部隆于皮下,又称隆椎,可作为检查椎骨序数的标志。
前倾中立正常
(二)胸椎的解剖
胸椎有12 块,有支持肋骨的作用,并参与胸廓的构成。
图2 一8 枢推齿突的倾角
胸椎椎体呈短柱状,横切面呈心脏形,其矢径比横径略长,上部胸椎体近似颈椎,下部近似腰椎。在椎体两侧上下各有一半圆形浅窝,分别称上肋凹和下肋凹。上下相邻的椎骨肋凹与稚间盘合成一完整的凹,与肋小头相关节。椎弓根短面细,自椎体后面伸向后方。椎骨下切迹较椎骨上切迹深,椎孔较小。棘突较长,伸向后下方。上关节突呈薄板状,近似额状位,发自椎弓根与椎弓板连结处,其关节面平坦,朝向后外方。下关节突位于稚弓板的前外侧面,关节面呈卵圆形,略凹陷,向前下内方。由于胸椎的关节突近似额状位,因此不易发生脱位。
横突呈圆柱状,自椎弓根与椎弓板的连结处,伸向后外方。末端钝圆。前面有一凹面,称横突肋凹,与肋结节相关节(图2 一9 )。
第1 胸椎稚体形似颈椎,其棘突长,呈水平位,有时比第7 颈椎棘突更长,计数椎骨时应注意辨认。
第12 胸椎近似腰椎,棘突水平,末端圆钝,横突短小。
(三)腰椎的解剖
腰椎有5 块,椎体高而大,呈横肾形,上下面平坦,周缘有环形的髓环,环中骨面粗糙,为筋软骨板的附着处;前面较后面略凹陷。椎弓根粗大,椎骨上切迹较浅,椎骨下切迹宽而深,椎弓板较胸椎宽短而厚,椎孔呈三角形、椭圆形、近三叶草形或三叶草形。棘突为长方形的扁骨板,水平伸向后,上下缘略肥厚,后缘钝圆呈梨形,有时下角分叉。关节突呈矢状位,上关节突的关节面凹陷,向后内方,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凸隆,向前外方。在上关节突的后缘,有一卵圆形隆起,称乳突。横突薄而长,前后扁平(除第5 腰椎外),伸向后外方。其中第3 腰椎横突较长。横突根部的后下有一小结节,称副突,副突与上关节突后缘的乳突之间,有一骨沟,其中有脊神经
① 上面
② 侧面
图2 一10 腰椎上面、侧面观
后内侧支通过(图2 一10 )。
位于上、下关节突之间的一段椎弓称峡部,峡部的断裂,可导致脊柱失稳,椎体滑脱,这是引起腰腿痛的病因之一。
第1 一3 腰椎的两侧上关节突间的距离,较两侧下关节突间的距离大,第4 腰椎的差别很小,第5 腰椎则相反,两侧下关节突间的距离较大。
第1 一3 腰椎横突逐渐增长,第3 腰椎横突最长,第4 、5 腰椎横突则逐渐缩短,并且向上倾斜。
腰推中第5 腰椎椎体最大,前高后矮,这是为了适应脊柱的腰能曲度。横突粗壮,伸向外侧,然后转向外上,呈现一个明显的角度。棘突较小,末端圆钝,并稍向下弯。
(四)能骨的解剖
骸骨由5 个能椎愈合而成,是脊柱骨中最坚强的骨块,呈三角形,两侧与左右髓骨相关节,组成骨盆。
能骨前面光滑凹陷,有扩大盆腔容积的作用,上缘中部向前突出称能衅。前面中部有4 条横线,是各髓椎体融合的痕迹。横线两侧有对能前孔,内通髓管,有散神经前支及血管通过。
器骨后面隆凸而粗糙,中线处有由棘突融合而成的能中峪,此蜻下端的三角形裂孔为能管裂孔,可经此孔向能管内硬膜外腔行阻滞麻醉。器中峪外侧有一列由关节突融合而成的能关节峙,下端为能角,能角位于能管裂孔的两侧。能关节峭外侧有4 对既后孔,有能神经后支及血管通过。能后孔的外侧,有由横突融合面成的能外侧蜻。
能骨外侧部上宽下窄,上部有耳状关节面,与骼骨耳状关节面形成能骼关节,关节而的后方有粗糙不平的能骨粗隆,为韧带附着处。
能骨底中部前方为卵圆形关节面,借椎间盘与第5 腰椎下而相连,后方为能管上口,口两侧有近额状位的1 对上关节突,在关节突根部有容纳能神经后内侧支的浅沟。
骸骨尖端狭小,垂直向下,下而有一卵圆形关节面,与尾骨相接(图2 - 11 )。
能骨底举节突
髓管
耳状面
能后孔
一能管裂孔俄角
前面
后面
前面后面
图2 一11 能骨和尾骨
(五)尾骨的解剖
尾骨为三角形小骨块,通常由4 个尾椎融合而成。幼年时彼此分离,成年后才互相融合。
第五节椎骨的血液供应
供应脊柱的动脉主要来自节段性动脉。颈段来自椎动脉,胸段来自肋间后动脉,腰段来自腰动脉,能段来自能外侧动脉和能中动脉。此外,在脊柱周围的一些动脉也分支参与供应,如颈部的颈深动脉、甲状腺上动脉和腰段的骼腰动脉等。
各节段动脉的后支在椎间孔附近发一脊支,在进人椎间孔前分为前、中、后三支,分别布于椎体、脊髓及被膜、椎弓和突起(图2 一12 )。
前支供应椎体,其分支在椎体表面形成网。前支主干在椎体后面分为升支、降支,分别向上、下斜行,与对侧和相邻上、下的分支吻合,终支进人椎体,终支进人椎体后,布于椎体的中心部。节段动脉另发支至椎体的前外侧面,互相吻合成网,由网发支进人椎体,分布于椎体的周围部。
中支不分布于椎骨,穿人神经根轴,供应硬脊膜、主干和脊髓。后支主要进人椎弓,供应椎弓、横突和棘突,与相邻的动脉吻合。椎骨的静脉汇人围绕脊柱及椎管内的静脉丛(图2 一13 )。
图2 一12 椎骨的动脉
图2 一13 椎骨的静脉
第六节椎骨的连接
在入体脊柱中,椎骨的连接,除了第1 、2 颈椎间连接和能、尾骨的连接外,可以分为椎体间连接和椎弓间连接两大部分。
椎体间连接有椎间盘和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椎弓间连接有关节突关节和有关韧带。
(一)椎体间连接
1 .推间盘
除寰椎、枢椎之间的关节为动关节外,每两个椎体之间,都夹有一层和椎体紧密结合,其形状也和椎体一致的纤维软骨盘,这就是椎间盘(图2 一14 )。
上关节面
椎间孔
椎间盘
黄韧带棘突
棘间韧带棘上韧带
腰推小关节棘突
图2 一14 腰椎间盘在腰椎关节的解剖位置
椎间盘在人体脊柱中共有23 个,它不仅是坚韧地连接和支待椎体的主要结构,而且也是脊柱能够运动和负重的关键结构。椎间盘的存在和它的功能,在人体的运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稚间盘在受到压缩和牵引后,能够很快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它的可塑性使人体在各种活动中得以保护和控制脊柱的运动平衡。稚间盘如同弹性垫一样,能够承受身体的重力和外力给予脊柱的负荷,并将这种压力吸收和重新分布,从而起到消震的作用。在脊柱下部的5 个腰椎间盘,因为人体的运动和持重所产生的压力都落在了这些部位,所以显得格外的重要。
椎间盘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为椎间盘是含水量很多的纤维结构,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含水量降低、纤维变性而出现退变。人在出生时,椎间盘的水分含量在88 %左右,在18 岁时,为80 % ,到了77 岁时,只有69 %左右。其中纤维环在出生时为78 % , 30 岁时为7o % ,以后数值几乎不变,至老年始稍下降。髓核内的水分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稳步下降。
成人的椎间盘比其所连接的椎体稍大,厚度约等于所连接椎体厚度的1 / 3 左右。椎间盘是一个无血管的组织,是由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3 部分组成,与椎体和前、后纵韧带紧密相连,在脊柱中起着弹性垫的作用(如下图2 - 15 )。
( 1 )软骨板软骨板覆盖于椎体上、下面器环中间的骨而,胎儿时期有自
椎体供应髓核的血管穿过,lo 岁左右此血管通道大部闭锁。因此,成人髓核的代谢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软骨板的通透性。软骨板与纤维环一起将胶状的髓核密封,当软骨板完整时,髓核不能突人椎体;如软骨板不完整时,髓核突入椎体后,就会产生病痛反应。软骨板有如半透膜,椎体内的水份和营养物质可以通过软骨板到达髓核,髓核中的水分可透过软
间关节
图2 一15 腰椎间盘的形态<自下面观)
骨板至推体。所以,液体交换与软骨板关系密切。随着年龄的增长,软骨板渗透性能降低,髓核内的水分亦会减少。
( 2 )纤维环纤维环位于髓核的四周,成年后,纤维环和髓核互相延续,两者之间无明确分界线。纤维环由纤维软骨构成,在横切面上,可见多层纤维软骨呈同心圆排列,相邻的板层中纤维排列呈相反的斜度而交叉,约有300 - 600 。这样的纤维排列和走向,可以限制扭转活动和缓冲震荡。纤维环周边部纤维穿人稚体器环的骨质中,较深部的纤维附着于透明软骨板,中心部的纤维与髓核的纤维互相融合。纤维环前部较后部宽,板层间的间隙大,因此,髓核偏于椎间盘后部,脊柱的运动轴通过此部。由于纤维环后部较薄,板层间的间隙小,板层密集,力量较弱,所以,髓核容易向后方突出。
( 3 )髓核髓核是一种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可随外界压力改变其位置和形状。髓核中大部分为水分,其含水量可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纤维环和软骨板将髓核固定,使整个椎间盘似一个水袋,髓核在其中滚动,将所受压力均匀地传递到纤维环和椎体软骨板。椎间盘的弹性和张力与其含水量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含水量减少时,其弹性和张力均减退。椎间盘受到压力时,水通过软骨板外渗,含水量减少。当压力解除后,水又进人,体积增大,弹性和张力增高。髓核中的水分在一日之中,是随着人体的活动而不断发生着变化,所以,人体脊柱的长度在一日之中亦有所变化(如下图2 一16 )。
在儿童时期,髓核的结构与纤维环可明显划分,但到了老年.由于髓核纤维变粗,两者的划分就不明显了。在不同的年龄,髓核的密度不同,其密度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的。
( 4 )椎间盘的血管和神经椎间盘的血液供应,在胎儿时期,来自周围组织和稚体,成年时期来自阶段性动脉,这些阶段性动脉分支至椎间盘的前后缘,且只分布到纤维环的周边部分。
椎间盘的神经分布,一般认为与血管相似,即在纤维环的周边部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其深部、软骨板和髓核内没有神经纤维。周边部神经的来源有多种,· 22 .
图2 一16 椎间盘的液压机制示意图
A 表示正常静止状态下的椎间盘,内部压力作用于各个方向;纤维环处于紧张状态;e 表示承受着压力的椎间盘,位核液体不能压缩,故纤维环向四周膨出;c 表示脊柱屈曲,液体移位,体积不变;前部纤维环变短,后部纤维环拉长;W 表示压缩件重力压
前部和两侧主要接受脊神经和交感神经的纤维,后部则接受窦椎神经和脊膜返支的纤维。一条窦椎神经可以分布一个以上的椎间盘,交感神经纤维主要分布于血管,其它纤维可能与痛觉有关。纤维环破裂或向椎间盘内注射液体等刺激,可以引起肩部、颈部和上肢背面的放射痛。
胎儿时期椎间盘的血管来自周围组织和椎体,椎体的血管穿过软骨板至纤维环深部,出生后,血管逐步闭锁,至12 岁左右,完全闭锁。到成年时,除了纤维环周边部分外,其它部分无血管存在。髓核和纤维环深部的营养,靠周围渗透供应。
2 .前纵韧带
前纵韧带位于椎体前面,上起于枕骨底部和寰椎前结节,下至能骨上半部。韧带的宽窄厚薄各部有所不同,在胸椎段各椎体前面,较窄面略厚,在颈、腰两段则相反。前纵韧带由3 层并列的纵行纤维构成,浅层纤维跨越3 一4 个椎体,中层则跨越2 一3 个椎体,深层连于相邻的2 个椎体之间,它与椎体和椎间盘前缘紧密相连。前纵韧带有限制脊柱过伸的功能(图2 一17 )。3 .后纵韧带
后纵韧带位于椎体后部,上起枢椎,与覆膜相续,下达骸骨,较前纵韧带狭窄,韧带的宽窄与厚薄各部不同,颈椎、上部胸椎和椎间盘的部分较宽,下部胸椎、腰椎和各椎体的部分则较窄。其浅层纤维可跨越3 一4 个椎体,深层只连接两个椎体。韧带与椎体上、下缘之间紧密相连,与椎体间留有空隙,有椎静脉通过。
 
3 .深层
深层肌有长、短两类,长肌位于浅层,短肌位于深层,按其层次可分为3 层。
( l )第1 层为夹肌和骸棘肌。① 夹肌:此肌又分头夹肌和项夹肌。夹肌起于项韧带下部、第7 颈椎棘突、上部胸椎棘突和棘上韧带,肌纤维向上外,头夹肌止于颖骨乳突后缘和枕骨上项线,项夹肌止于第2 、3 颈椎横突后结节。夹肌单侧收缩时,可使头转向同侧,两侧同时收缩时,可使头后仰,夹肌受颈神经后支cZ 一c 。支配。② 骸棘肌:此肌又名脊柱竖肌,为一纵长肌群,是背肌中最强大的,特别在腰部。此肌下端起于能骨背面、腰椎棘突、骼峙后部和腰背筋膜,沿脊柱两侧上行,为腰背筋膜所包被,肌束上行分为3 组,自外向内为骼肋肌、最长肌和棘肌。能棘肌受腰神经后支供应,从形态结构及位置上,此肌两侧皆收缩时,可背伸脊柱,单侧收缩时,可使脊柱向同侧倾斜。
在器棘肌上行中,自外向内又有3 组肌群,即骼肋脉,最长肌、棘肌。骼肋肌位于外侧,分为腰骼肋肌、背骼肋肌和项骼肋肌,其互相重叠。腰骼肋肌起于总腔,止于下位6 个肋骨肋角下缘;背骼肋肌起自腰骼肋肌止点内侧,止于上位6 个肋骨肋角的下缘;项骼肋肌起于背骼肋肌止点的内侧,止于第4 一6 颈推横突后结节。骼肋肌一侧收缩时,可使躯十屈向同侧,两侧收缩时,可竖直躯干。此肌由脊神经后支C ,一Ll 支配。最长肌在骼肋肌内侧,亦分背最长肌、颈最长肌和头最长肌3 部分。除起于总腔外,还起自全部胸椎和第5 一7 颈椎横突,止于全部胸椎横突及其附近的肋骨、上部颈椎横突和颖骨乳突。棘肌紧贴棘突两侧,分背棘肌和项棘肌两部分。起于下部椎骨棘突,肌束一般越过l 一2 个椎骨棘突,止于上部椎骨棘突,自上腰部一直延续到下颈部。
骸棘肌的作用:当脊柱直立或中立位时,骸棘肌不紧张,肌肉作用很小。当脊柱前屈时,能棘肌立即强度收缩,当腰部完全前屈时,肌肉又变为松弛。当从完全前屈到直立时,肌肉又重新收缩直至恢复原位。这说明,在直立位时,身体重量全部传递至椎体和椎间盘,所有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当运动至极限时,重量部分落于节制韧带,肌肉重新松弛,肌只在活动过程中承受一部分重量。因此,肌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诱导管制运动,另一方面在任何位置(除在直立位或运动到极限情况下)尚受重力。如韧带受伤,在重量部分落于韧带的位置时,必然产生疼痛。此时骸棘肌必须继续紧张收缩来协助韧带,由于肌肉容易疲劳,在屈曲时间过久的情况下,起立时会使人感到腰痛和强直。
( 2 )第2 层为半棘肌、多裂肌和回旋肌,属于横突棘肌,其特点是起于下位椎骨的横突,止于上位椎骨的棘突(图2 一43 )。① 半棘肌:位于浅层,按其止点分布可分为背半棘肌、项半棘肌和头半棘肌。此肌起自第2 颈椎至第12 胸椎的横突,肌束向内上,跨越4 一6 个椎骨,止于上部胸椎、第2 一7 颈椎棘突和枕骨上、下项线之间的骨面。背、项半棘肌单侧收缩时,可使部分脊柱转向对侧,· 衬·
头后小直肌
头上斜肌
头下斜肌
头后大直肌
~预半棘肌
半棘多裂
旋椎肌
腰方肌横突间外侧肌
图2 一43 半棘肌、多裂肌和其它背深短肌
头半棘肌则使头转向对侧。双侧收缩时,则伸脊柱,使头后仰。此肌受脊神经后支支配。② 多裂肌:位于中层,较短,位于骼骨到第2 颈推之间,在腰部和颈部比较发达。起于骸骨背面、腰椎和胸椎横突和第4 一7 颈椎的关节突,肌束跨越2 个一4 个推骨后,止于全部椎骨〔除寰椎外)的棘突,由颈3 一能5 神经后支支配。③ 回旋肌:有20 对,分布于腰、胸和颈段,可分为腰、背和项回旋肌,腰部发达。起于下位推骨横突根部和关节突,止于上位椎骨棘突根部及部分椎板,间或有跨越1 个椎骨者。多裂肌和回旋肌单侧收缩时,对椎骨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单页显示]


       上一条:第一章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