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二十六本 脊椎病和软组织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二章脊椎结构学
内容开始
。至出生后1 年,左、右两半椎板在后面相当于棘突处联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椎弓。这种联合过程,在出生后1 年末,自颈椎开始,其它部位依次逐渐联合。腰椎、骼椎及环椎的左右椎板联合较晚,约至5 岁一6 岁左右才与棘突联合在一起。第5 腰椎及第1 张椎的椎弓常不联合。第4 、5 能椎无后弓,面是裂开的。椎板的上下关节突之间的部位称为峡部,可能发生不联合现象,多见于下腰椎。
(三)椎弓根
椎弓与椎体相接处称椎弓根。在正位片上,椎弓根与椎体影像相重合,呈椭圆形。两侧椎弓根内缘间的距离称稚弓根间距离。椎弓根的形状、大小和椎弓根间距离因部位不同而异。上段颈稚椎弓根因与颅骨像相重而显示不清,一般只能看到平直的内缘。胸腰段椎弓根则呈椭圆形或圆形,内缘稍凸。第l 、2 腰椎椎弓根则较狭长,内缘亦较平直。第5 腰椎及第1 骸椎则为三角形,第2 能椎以下则不易显出椎弓根影像。椎弓根间距离自第2 颈椎向下逐渐增大,止于第3 胸椎;自第4 胸椎至第10 胸椎为最窄,其宽度上下一致,平均为17 ~一18 二洲自第11 胸椎至第1 骼椎又逐渐增宽,平均为35om 。椎弓根间距离男性大于女性,平均为Zmm 。
(四)关节突
上关节突起于椎弓根与椎板相接处的上方,向后上方伸延;下关节突起于椎弓根与椎板相接处之下方,向前方伸延。相邻的上及下关节突间形成椎弓关节。胸椎关节突的关节面呈冠状方向排列,腰椎则成45 顺斜。
(五)棘突
位于椎弓之正后方中线上。颈椎中段和胸椎中段棘突明显向下倾斜,而颈椎段和腰椎则近于水平方向。第2 一4 颈椎及第11 、12 胸椎的棘突先端可能呈分权状。于棘突之先端可能存有副髓,于16 岁出现,25 岁联合,但亦有持久不联合者。
(六)横突
横突自上及下关节突之间向侧方伸延。上颈椎横突短而粗。胸椎横突自上而下逐渐变短,在正位片因于肋骨相重迭故显示不清。腰椎横突最长,其大小、形状变异都较大,一般第3 腰椎横突最大,第4 腰椎横突上翘。有时,在横突附近可能出现多余的副突。副突除可见于腰椎外,还可能出现于第11 、12 胸椎。第1 一1 。胸椎之横突均有关节面与相对应的肋骨相关节。
(七)椎间隙
是一种少动关节,位于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呈横形透亮间隙像。小儿椎体骨化尚不完全,椎间隙宽。新生儿椎间隙的高度与椎体高度大致相等。随着年龄的增长,椎体高度逐渐增加,椎间隙相对变窄。成人颈椎及上胸椎椎间隙的最大平均高度为4mm 一5 ? ,下胸段为6 。一8 ? ,腰段为10 ~一1 Zmm 。第5 腰椎与散骨间的间隙通常较它处窄。
(八)椎间孔
颈椎椎间孔呈卵圆形,自第2 颈椎至第5 颈椎逐渐变小,向下则轻度增大,胸椎椎间孔较颈椎、腰椎要小,腰椎的椎间孔最大。
(九)椎旁及椎前软组织
1 .预推
颈椎前方软组织包括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及食管上端。咽后壁软组织在儿童期由淋巴腺样体组成,故较厚。成人腺样体萎缩而变薄,相当于第6 颈椎水平处,咽后壁的厚度为1 . 3cm 。(图2 一49 ,图2 一50 )
2 一胸稚
在前后像位上,沿胸椎之左侧由第4 胸椎至第10 或11 胸椎可见一条密度增, 56 ,
1 .齿状突2 ,环椎横突3 .椎弓根与关节突重合像4 椎间隙5 .第5 颈椎横突6 ,第6 颈推横突7 .第,颈椎横突8 .第l 胸椎横突9 .第2 胸推横突10 .第3 颈推棘突n .第4 颈推棘突12 .第5 颈推棘突曰.第6 颈椎棘突14 .第7 颈椎棘突15 .第1 胸椎棘突16 .第1 肋骨头17 .第1 肋骨结节18 .第l 肋骨颈19 .第1 肋骨与第I 胸推间的关节20 ,气管21 .声门22 .真声带23 .喉头24 .第3 颈椎体25 .第4 须椎体场.第5 须椎体27 .第6 颈椎体28 .第7 颐椎体29 .第l 胸椎体30 .颅底31 .颈部软组织32 .甲状软骨
图2 一58 颈椎侧位像线图
1 .环椎椎体2 .枢椎椎体3 ,第3 颈椎体4 .第4 颈推体5 .第5 颈椎体6 .第6 颈推体7 .第7 颈椎体5 .第l 胸椎上缘9 .环椎棘突10 .枢椎棘突11 .第3 颈椎棘突12 .第4 颈椎棘突13 .第5 颈椎棘突14 .第6 颈椎棘突巧.第7 颈推棘突16 .乳突17 .横突15 .第3 颈椎上关节突19 .第4 颈椎上关节突20 .第5 颈椎上关节突21 .第6 颈椎上关节突22 .第7 颈椎上关节突23 .第2 颈推下关节突24 .第3 颈椎下关节突25 . 第4 颐椎下关节突26 .第5 颈推下关节突27 .第6 颈椎下关节突28 .脊椎上切迹29 . 脊椎下切迹30 .环椎前结节31 .椎前软组织32 .喉头33 .椎间隙34 .下领角35 . 环椎稚弓36 .枢椎椎弓
1 ,第4 胸椎体2 第5 胸椎体3 .第6 胸推体4 ,第7 胸椎体5 .第8 胸稚体6 .第9 胸椎体7 .第10 胸椎体8 .第n 胸稚体9 .第12 胸椎体10 ,第l 腰椎体11 .第5 肋骨后段12 .第6 肋骨后段13 .第?肋骨后段14 .第8 肋骨后段巧.第9 肋骨后段16 .第10 肋骨后段17 .第n 肋骨后段18 ,第12 肋骨后段19 .上关节突20 .下关节突21 .脊椎上切迹22 .脊淮下切迹23 .椎弓根24 第1 肋骨前段25 .第2 肋骨前段26 .第3 肋骨前段27 .第4 肋骨前段28 .第5 肋骨前段29 .第6 肋骨前段30 .第7 肋骨前段31 .胸骨柄32 .胸骨体
图2 一61 腰椎正位像线图
1 .第1 腰椎体突7 .第12 肋骨12 .腰推椎弓根
2 .第2 腰椎体3 .第3 腰稚体4 .第4 腰椎体5 .第5 8 .第12 胸椎体9 .腰椎上关节突10 .能椎上关节突11 13 .腰椎棘突14 腰椎椎板15 .骼骨蜻场.能椎上缘15 .椎间隙19 .腰大肌外缘
腰稚体6 .横腰推下关节突17 .髓懈关节
图2 一62 腰椎侧位像线图
1 .第1 腰椎体2 .第2 腰推体3 .第3 腰椎体4 ,第4 腰椎体5 .第5 腰椎体6 ,第1 腰推椎弓根7 .第2 腰椎椎弓根8 .第3 腰椎推弓根9 .第4 腰椎椎弓根10 .第5 腰椎椎弓根11 .横突12 .脊椎上切迹13 ,脊推下切迹14 .第2 腰椎下关节突巧.第3 腰椎上关节突16 .第3 腰稚下关节突17 .第4 腰椎上关节突]8 .第4 腰推下关节突19 .第5 腰椎上关节突20 .第2 腰推棘突21 .第3 腰椎棘突22 .第4 腰稚棘突23 ,第5 腰椎棘突24 .椎间隙25 .第12 肋骨26 .第11 肋骨27 .第10 肋骨
1 .第4 腰椎椎体2 .第4 腰椎棘突3 .椎间隙4 .第4 腰椎下关节突5 ,第5 腰椎推体6 .第5 腰椎棘突7 .第5 腰椎横突8 .上节能椎棘突9 .第5 腰椎椎弓10 .第5 睽椎下关节突11 .上节能椎上关节突12 .内侧孤骨蜻上部13 .能椎上缘拼.铭骨内缘15 .低骼关节前部拓能骼关节后部17 .第5 腰椎下部15 .第5 腰椎椎弓根19 .铭骨20 .骼骨翼21 、关节嗒22 .抵骨管23 .能骨孔24 .结肠内气体25 .尾骨
骸尾椎侧位像线图
1 .能椎上面2 .第5 腰椎椎体3 腰能椎间椎间隙4 、内侧能骨鳍5 .大能铭凹6 . 能骼关节部位7 ,横线8 .能骨尖9 .能尾关节10 .第l 节尾骨11 .第2 节尾骨砚.第3 节尾骨13 .第4 节尾骨14 .坐骨婿15 .坐骨上枝16 后下骼骨蜡17 .闭孔怡.舰关节19 .部分股骨头加.直肠内气体21 .髓椎关节睛22 .第4 节孤椎23 .第5 节能椎
第十三节脊柱的C 丁解剖
x 线cT 扫描机(comPuted tom 。脚曲y ) ,简称cT 。它是70 年代初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X 线诊断医学科目。CT 机是把X 线与电子计算机结合起来,并把其所摄取的影像数字化,改变了传统的直观的影像方法和贮存方法。CT 与普通X 线摄影的相同点,都是以X 线为照射源;CT 与普通X 线摄影的不同点是:① 图像为检查部位的横断面,其厚度为lmm 一IOmm ;② 图像是经过信息转换和计算机处理后的重建图像,其分辨率高,在普通x 线图像中不易显示的组织器官和病变,在CT 图像中能够得以显示出来;③ 图像是层面图像,解剖关系清楚。所以,近年来,CT 机以它的分辨率高、诊断效果好、方法简便、迅速安全、无损伤、无痛苦等特点,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但是,CT 扫描还不能作为检查脊柱和脊髓病变的首选方法,因为它有一定的适应症和扫描的限度。
(一)CT 的图像密度
cT 是以图像密度来观察体层的。组成人体各器官、脏器的密度是不同的,
而同一器官本身也由不同组织组成,而在cT 图像上密度的高低,是以CT 值来表示的。同一组织的CT 值又受到CT 装置、扫描条件以及邻近组织密度等因素的影响,cT 值可有所变化。仅以满足临床诊断而言,cT 值可大体反映出正常与病变组织密度的一个定量指标,且不可以以CT 值的多少及变化,作为定性诊断的依据。
与正常组织密度相比,CT 将异常病灶的密度分为高密度、等密度、低密度及混杂密度4 种密度,反映在CT 图像上。
1 .高密度
病灶的密度高于所检组织的密度称高密度性病灶,呈白色。如钙化、出血、部分肿瘤的瘤体等。
2 .低密度
病灶的密度低于所检组织的密度称低密度性病灶,呈黑色。如水肿、坏死、气泡等。
3 .等密度
病灶的密度与所检组织的密度相似称等密度性病灶。如血肿吸收期和某些肿瘤瘤体等。
4 .混杂密度
病灶内共存高密度、低密度、等密度等多种密度病变,称混杂密度性病灶。如某些肿瘤瘤体内有液化、坏死及钙化病灶同存、血肿吸收过程等。5 .增强扫描后的密度变化
增强扫描后病灶的密度可出现不同种度和类型的增高,常见的有均一性强化、斑状强化、环状强化不规则性强化,以及混杂强化等,仍有部分病灶的密度无变化,如钙化、坏死等。
(二)脊柱的CT 正常表现
脊柱包括骨性脊柱、椎间盘、椎间关节、关节突关节、韧带及椎管内结构等,均能在CT 图像上显示出来。
1 .骨性脊柱
在cT 图像上,骨性脊柱分为椎体、椎弓、椎板、棘突、横突、上下关节突等。矢状或冠状面图像上呈矩形。在横断面上,椎体呈卵圆形或肾形,其后缘略平直或凹陷。在椎弓层面上,椎管呈环状骨性结构,而在椎板层面上,椎骨呈不完整的环状结构(图2 一66 )。
椎体自颈椎、胸椎至腰椎,其体积逐渐增大。在CT 横断面上,箭骨上部较宽,向下逐渐变小,能骨的两侧耳状关节而与骼骨相关节,在CT 图像上可以清晰地显示能铭关节间隙。
2 .推间盘
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及其上、下软骨板组成,腰椎间盘的前部较宽,因此形成了腰椎前凸。腰椎间盘的厚度约在smm 一”mm 之间,腰髓椎连接部的椎间盘厚度低于1 Omm ,层厚在3mm 以下时,可清晰显示出椎间盘的形态,腰,一,至腰。,,椎间盘形态大致相似,呈‘肾形,CT 值在5 OHu 一1 IOHu 左右。年轻人椎间盘后缘略凹,凹陷部分与后纵韧带的走行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后缘可变平直。腰,、骸1 椎间盘在CT 图像上与其它椎间盘表现不同,呈后缘较平直或轻度膨出(图2 一67 )。
图2 一66 正常稚体CT 图像
图2 一67 正常推间盘CT 图像
3 .稚间小关节及韧带
由上、下关节突构成的关节突关节,在CT 图像上可显示出狭窄间隙,正常情况下,此间隙约为Zmm 一4mm (图2 一68 )。
前纵韧带覆盖在椎体和椎间盘的前缘和侧缘,后纵韧带覆盖在椎体及椎间盘的后缘,在CT 图像上,一般很难与推体及椎间盘相区分,只有发生钙化时,才可以显示出高密度的影像。
黄韧带是一弹性韧带,位于椎板间隙的前部,在CT 图像上的密度介于鞘膜囊和椎间盘,与肌肉的CT 值相似,可显示出来。腰椎节段,黄韧带的厚度约在3mm 一smm ,而颈段、胸段黄韧带较薄(图2 一69 )。
(三)椎管的CT 正常表现
各脊椎骨的椎孔相连形成椎管,侧壁为椎弓根及其间的椎间孔。诸段椎管的形态不一:颈段椎管近似三角形,矢径短,横径宽,平均矢状径为1 som ;胸段椎管大致呈圆形,前后缘与横径相似,平均为14mm 一巧。;腰段椎管在
图2 一68 正常椎间关节间隙CT 图像
图2 一69 正常黄韧带CT 图像
腰卜:多呈卵圆形,腰3 一约为三角形,腰5 多呈三叶形,腰椎椎管前后径平均为17mm ,横径平均为24mln 。侧隐窝为侧椎管,CT 图像上均能得以清楚的显示(图2 一70 )。(四)脊位的CT 正常表现脊髓的表面包有3 层被膜,即硬膜、蛛网膜、软脊膜,以及由此形成的硬膜外间隙、硬膜下腔及蛛网膜下腔。在硬膜外间隙含有神经、血
图2 一70 正常椎管cT 图像
管、脂肪和结缔组织,作CT 增强扫描时,由于大量静脉丛存在于硬膜外间隙,使得硬膜外间隙明显增强。蛛网膜下腔充满脑脊液,在CT 图像上位于脊髓与骨性椎管之间的环形低密度带。颈段蛛网膜下腔前后径平均为12mm ,胸段蛛网膜下腔前后径平均为1 Zmm 一13mm 。蛛网膜下腔在腰段较为宽大,其下端约终止于第2 骸椎平面。
脊髓位于椎管中央,其周围有脑脊液的衬托,可在CT 图像上清晰显示。增强扫描时,脊髓可以增强,显示的更为清楚。在CT 横断面上,颈椎呈椭圆形,前后径平均为6mm 一7mm 。胸髓在横断面上呈圆形,前后径平均在7 . smm - 8 . smm 。脊髓过了腰膨大段后逐渐变细、变小,形成脊髓圆锥,约在腰、或腰,平面以下形成终丝,终丝止于能:椎体平面。马尾包括腰、骸背侧和腹侧神经根,在圆锥的两侧下行,在圆锥以下,马尾神经几乎平行下行,在C 伽图像上,脊髓圆锥和马尾均可显示出来(图2 一71 )。
} 图2 一71 正常椎管、脊髓CTM 图像



       上一条:第一章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