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二十六本 脊椎病和软组织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三章脊椎病学
内容开始

( 6
)直腿抬高躁关节背伸试验(或简称躁关节背伸试验)在直腿抬高试验达到最大高度后,维持此高度,再用一手将躁关节背伸,如原有的疼痛明显· 112 ·

加重,即为阳性。其机理是进一步牵拉坐赏神经向增加其紧张度。( 7 )屈骸伸膝试验患者平卧,医师首先将其一侧髓关节尽量屈曲,并维持此位置,然后将膝关节由屈曲位逐步伸直,直至出现阻力和疼痛。一般正常人可伸直至45 咙右(以伸直位为0o ) ,如伸直明显受限并引起疼痛即为阳性。作此试验时必须将骸关节始终保持在原来的屈曲位,不能放松。此试验的意义与直腿抬高试验相同。
( 8
)仰卧挺腹试验仰卧挺腹试验的方法如下:① 患者仰卧,双手置于身侧,以枕部及两足跟为着力点,将腹部及骨盆用力向上挺起,如感腰痛及患肢放射性痛者为阳性。② 患者仍维持挺腹姿势,深吸气后停止呼吸,用力鼓气,直至脸面潮红,约305 左右,患肢有放射性痛者为阳性。③ 在挺腹姿势下,用力咳嗽,有患肢放射性痛者为阳性。④ 在挺腹姿势下,医师将两手加压其颈部静脉,患肢疼痛者为阳性。
此试验的原理是通过以上各步骤操作,使腹腔内压力不断增加,腔静脉回流受阻而返回至脊椎静脉系统,促成椎管内压力升高,最后加压颈静脉,使颅内静脉受阻而造成椎管内压力进一步增加,引起原已受压的神经根发生疼痛。同时,这种姿势也有可能使髓核进一步向后突出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疼痛(图3 5 )。

3 5 仰卧挺腹试验
( 9
)盖氏(caenslen )试验患者仰卧于检查台边,将对侧的髓、膝关节尽量屈曲使大腿贴近腹部,患者自己抱住屈曲的下肢,医师一手协助患者压住屈曲的下肢,另一手将检查台边的患侧下肢稍外移至检查台外,并压大腿前方使骸关节尽量后伸,如同侧骼骸关节处发生疼痛则为阳性,说明本侧骼髓关节可能有病。此试验的原理是对侧骸、膝关节尽量屈曲后,腰能关节已被固定,故压另侧镜关节极度后伸时,腰骸关节不能活动,活动只能发生在同侧骼骸关节,如果此关节有病就会发生疼痛(图3 6 )。
( 10
)骨盆分离试验患者仰卧,医师双臂交叉,将两手分别置于患者两侧· 113 ·

3 6 盖氏试验
骼峪,使掌根部适在骼峪内侧,然后双手一齐用力各自将左、右骼峪向外推,此时如骼岭关节处发生疼痛即为阳性。单侧疼痛者为单侧能骼关节疾病,双侧疼痛者为双侧低骼关节疾病。此试验的原理是当医师用双手各自向外推骼骨翼时,双侧骸骼关节均将被迫发生活动,从而使有病变的低骼关节发生疼痛(图3 7 )。

3 7 骨盆分离试验

4 .侧外位检查
( 1 ) Ober
氏试验患者背向医师,侧卧于检查台,下方的镜关节及膝关节屈曲,使腰推前凸变平。医师用一手掌托推患者的骨盆后上方,勿使骨盆倒向后方,另一手握住上方小腿下段,先使髓关节及膝关节屈曲,然后使俄关节外展再后伸,此时手仅轻轻扶持小腿,使外展的下肢自由下坠,不能自由下坠者为阳性,同时并可看到及摸到阔筋膜张肌和骼胫束明显紧张。本试验用于检查阔筋膜张肌及骼胫束有无挛缩,其机理是阔筋膜及骼胫束虽已挛缩,但在镜关节屈曲外展时,仍相对的较为松弛,故髓关节仍可自由后伸。镜关节到达外展后伸位后,骼胫束和阔筋膜变得紧张,俄关节即不能自困地从外展位内收。筋膜张肌及骼胫束挛缩由于引起一侧髓关节屈曲,造成骨盆前倾而直接影响到下腰椎前凸增加,故可成为下腰痛的一个原因(图3 8 )。


( 2
)骨盆挤压试验患者侧卧,背医师,医师双手掌重叠,置于患者骼骨翼的上方并徐徐用力下压,如患者能骼关节处发生疼痛则为阳性,这表示疼痛侧的能骼关节有病变。此试验与骨盆分离试验相对照,则更为可靠(图3 - 9 )。

3 9 骨盆挤压试验

5 .俯卧位检查
俯卧位检查时,一般在患者腹部垫一薄枕,可使腰背部肌肉放松,便于检查。脸可向一侧偏转,以免口、鼻受压不适。两上肢应自然地置于躯千两侧,切不可将两前臂支撑于胸前或头部,否则腰背部肌肉不能放松。
( l
)姿势卧姿是否自然舒适,腰背部左右是否对称,脊柱有否侧弯、活凸。
· 1 15 ·

tZ )肌冈肌冈能合欣松,有尤川L 还竿,网侧川‘冈的紧张发是古柑等。如果俯卧时肌肉仍不能放松,尤其是器棘肌仍很紧张,则往往表示脊柱本身或其肌肉、韧带附着处有创伤或疼痛性疾病,临床较多见的有急性腰扭伤、后小关节囊损伤、横突骨折、椎体及关节突骨折、急性或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脊柱结核或化脓性感染等,应进一步鉴别。
( 3
)棘突医师握拳自上而下轻轻锤击各脊椎的棘突,观察患者在锤击时有何反应,并询问其有无疼痛。此法主要用于检查椎体及椎弓的创伤或疾病,如脊柱结核、骨折、肿瘤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尤其是中央型突出也可出现疼痛,并引起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
( 4
)棘突间韧带用拇指自上而下逐一在各棘突间按压,观察有无疼痛,并注意各棘突间宽度有无改变。此检查亦可了解棘上韧带的创伤,一般轻触即痛者多由棘上韧带病变所致,较深的压痛可能来自棘间韧带。
( 5
)棘旁压痛点棘旁压痛是指上、下棘突间两侧旁Zcm 3c 。处的较深压痛,此处的深部组织为后小关节囊、黄韧带及椎间孔,这些部位的创伤或病变,均可发生压痛。腰椎间盘突出使神经根常挤压于突出物与关节突及肥厚的黄韧带之间,故亦可发生明显的压痛及坐骨神经放射性痛。如腰3 、腰。间的椎间盘突出,则受压的是第4 腰神经根,此神经根参与股神经及坐骨神经的构成,放除了坐骨神经外,还可引起大腿及膝前内侧的放射性痛,股神经牵张试验可出现阳性。
( 6
)肩脚部的压痛点附属于肩脚骨的肌肉甚多,肩脚内上角有提肩脚肌止点,冈上窝处有冈上肌起点,肩脚冈上缘有斜方肌止点,下缘有三角肌起点,冈下窝处有面积较大的冈下肌起点,脊柱缘有小菱形肌和大菱形肌止点,腋缘有小圆肌和大圆肌起点,肩关节盂下有肪三头肌长头起点,肪二头肌长头起于盂上结节,短头则与嚎肮肌共起于肩脚嚎突。此外,还有较小的肩脚舌骨肌起于肩脚上切迹的内缘。总的来说,这些肌肉在肩脚骨的附着处均可因创伤或劳损而形成压痛点,其中较多见的有肩脚内上角压痛点(提肩脚肌止点)、冈上窝压痛点(冈上肌起点)、冈下窝压痛点(冈下肌起点)、肩脚骨脊柱缘压痛点(大、小菱形肌止点)、肩脚腋缘压痛点(大、小圆肌起点)、肩脾冈上及冈下压痛点(斜方肌止点)。其它如肚二头肌长头及短头起点处的压痛,则一般不属于颈腰背痛的范围。
( 7
)腰椎横突压痛点腰椎横突有诸多的肌肉、筋膜附着,在其前方有腰大肌、腰方肌,背侧有能棘肌,此二者都是力量很大的肌肉,在横突尖端有横架于横突和棘突之间的横突棘肌,上、下横突之间有横突间肌,此外,腹横肌、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亦借助腰背筋膜起于第1 到第4 横突。这些肌肉的协同作用,可协助维持人体重心和腰段脊柱的稳定。但如较强的外力或躯体不稳而使这些肌肉在瞬间作猛烈收缩以试图恢复稳定时,则同侧肌肉和筋膜的拉力及· 116 ·

对侧肌肉和筋膜收缩引起的被动牵拉力,均可引起横突肌肉附着处的损伤。一般说,肌肉的主动收缩引起横突这类损伤的机会更多,最严重者可引起横突骨折,横突的肌肉、筋膜撕裂伤。引起横突尖部慢性疼痛者多半是较轻的撕裂伤和反复的累积性损伤。
在各腰椎横突中,第3 腰椎横突处于腰部各横突的中点,其本身又较长,受力集中,故较易受到损伤和劳损,引起疼痛及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痛。第3 腰椎横突尖部位置较浅,触诊时很容易摸到,正常在重压时亦有疼痛,故必须在中等压力下有明显疼痛时才有意义。单侧腰痛者可与对侧作比较以助鉴别。( 8 )骼峙部压痛点骼峪部较常见的压痛点有:① 骼后上棘内侧压痛点位于骼后上棘内侧,为骼腰韧带附着处;② 骼后下棘压痛点为骸骼韧带附着处;③ 骼峪压痛点在骼峪最高处的稍后下方,为背阔肌和臀中肌的附着处,稍下处并可摸到臀上皮神经;④ 骼峙外侧压痛点位于骼岭外侧中点,为阔筋膜张肌的起点处。
( 9
)梨状肌紧张试验医师握住患者小腿下端,使其膝关节屈曲至900 , 再将小腿向外旋转,使俄关节内旋,从而使梨状肌紧张,若发生坐骨神经放射痛则为阳性,此试验一般用于“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
( 10
)骨盆旋转试验医师握住患者小腿下端,尽量屈曲其膝关节,使足跟贴近臀部,并使俄关节后伸,此时若镜关节不能伸直,骨盆离开床面,下腰椎部位疼痛者为阳性,此试验牵涉的结构较多,大腿前方软组织、股神经均可受到牵拉,骨盆可向前旋转而使腰椎前凸增加,骼能关节亦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旋转活动,故参与组成股神经的腰3 、腰4 神经根受压(如腰:、腰3 椎间盘突出)、骼器关节病变、下腰椎及腰能关节病变等均可引起疼痛。髓关节屈曲挛缩、阔筋膜张肌及骼胫束挛缩等也可出现阳性结果。
(六)X 线平片检查
X
线平片检查通常是放射诊断的初步手段。脊椎病的病因可依平片作出定性、定位或定量诊断。
脊椎病是引起颈腰背痛的主要病因。而脊椎骨的结构又比较复杂,在平片上影像常有重叠。因此,熟悉正常脊柱的X 线表现,识别和分析病变的基本X 线征象是诊断的关键。
1
.脊推的曲度和排列
侧位像显示脊椎的生理性弯曲。颈椎向前弯,以第4 颈椎处最甚;胸椎向后凸,以第7 胸椎处最为突出;腰椎向前凸,以第4 腰椎处最明显;箭椎向后,从而使脊柱构成“S ”状弯曲。在正常成人脊椎侧位片上,诸椎体前缘连线、后缘连线、关节块连线及椎管顶连线为大致相互平行、平滑而和谐的曲线。当有外伤、脊椎退行性改变或脊椎滑脱时,上述曲线可呈折曲现象。正常成人的腰髓. 117 '

角为340 ,当脊椎不稳时,腰骸角可能增大。
2
.稚体形状和结构
除第l 与第2 颈椎外,成人的脊椎均由椎体与椎弓组成。椎体一般呈筒形,上下都是平面。椎体主要由骨松质构成,周围为一层致密的皮质。椎弓由两个椎弓根和两个椎板所构成,椎弓与椎体连接处是椎弓根,椎弓其余部分是椎板。颈段及第1 2 腰椎椎弓根内缘较平直,胸段及第3 4 腰椎内缘稍突,第5 腰椎及第1 骸椎则为三角形。两个椎弓根间有一定的距离,其正常值有一定的规律性。自第2 颈椎向下逐渐增大,第5 6 颈椎最宽,自第7 颈椎向下急剧缩小,于第4 胸椎至第10 胸椎为最窄,其宽度上下一致,自第n 胸椎至第1 孤椎又逐渐增宽,在椎弓的每侧都附着一个横突和上下两个关节突,椎体和椎弓围成椎管,内容脊髓。
椎体之间是椎间盘,在平片上显示为一个透亮区。
在脊椎上有许多韧带附着于椎体、椎弓和各个突出部分,当钙化时才能在平片上显示出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