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二十六本 脊椎病和软组织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三章脊椎病学
内容开始
痛,有些患者颈部疼痛可向头部或上肢放射。疼痛一般为胀痛、隐痛,亦可有刀割样、灼热样疼痛,可有阵发性加剧疼痛。② 急性期病人:上述的疼痛常在颈活动时或体位变化时使疼痛加重,或阵发性加重;而慢性期病人以隐痛为主,一般夜间比白天明显,睡醒后,患侧手指无力,难以握拳,甚至手指僵硬而不能屈曲,平时可有持物不稳现象。③ 肌肉萎缩:患病时间较长或神经根严重受压时,在颈后侧、肩脚区的冈下肌、大小圆肌及肩部的肩脚提肌、三角肌或上臂、前臂的外侧肌肉或手的大、小鱼际肌、骨间肌等处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
( 2
)椎动脉型① 眩晕:患者自觉头晕眼花或头旋眼黑,如坐舟中,旋转不定,起则欲倒,多在改变体位或急骤转动头颈时容易诱发,多伴有头痛,以后枕部疼痛多见,为间歇性的跳痛或胀痛,可有从一侧后颈部向枕部放射,严重者可延及半侧头部。② 卒倒:往往是在无意识状态下突然扭转头颈部,自觉下肢无力而卒倒,但无意识障碍,数秒钟后恢复正常,且能像正常人一样行走,并能回忆起当时卒倒前的情况。③ 视觉障碍:由于椎骨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大脑枕叶的视觉中枢缺血,病症轻者,出现视力模糊,视物易于疲劳;病症严重者,会出现视幻觉、视野缺损,甚至视力失明。④ 伴随其它症状:耳鸣,甚至失听,恶心呕吐,行走不稳或斜向一侧,记忆力减退,健忘,寐差且多梦,易于惊醒。
( 3
)交感神经型① 排汗异常:而部的某一区域出汗较多,或者无汗,以前额较多见,有些患者还伴有面部潮红,这主要是沿颈外动脉分布的交感神经受到刺激所致。② 视力模糊;眼窝内胀痛,眼睑开合无力,瞳孔调节障碍,严重者甚至失明。③ 胸闷:心前区不适,胸闷,出现心律紊乱,心动过缓、心动过速或心律失常等,这是颈部3 对交感神经节发出的支配心脏的舒缩活动的心上、心中、心下神经在心底部构成的心丛受到刺激后,而引起的心脏速率的改变之故。这有些类似冠心病的某些症状,易误诊为冠心病。④ 血压的改变:可出现血压升高或降低,由于颈交感神经节因受到压迫或牵拉而受到刺激,使节后纤维, 77 ,

的兴奋性增高,影响到脑部的血管运动中枢供血不足,而导致了血压发生改变。⑤ 失眠、头痛、多梦:主要是由于颈交感神经受到刺激,使动脉发生痉挛,造成脑部供血不足所致,这种失眠比较顽固而持久。
( 4
)脊髓型颈脊髓在颈部的椎管内,当某些原因而导致椎管狭窄(如椎间盘变性后,继发的骨质增生或椎间盘向椎管内膨出或黄韧带肥厚并向椎管内突人等),或损伤而导致颈脊髓受压,而出现以脊髓束受刺激为主的症状。初期,自觉下肢沉重、无力、发僵,走路步态不稳,有踩棉花感,尿频,排尿无力,当仰头或低头时,上述症状可加重。以后,症状可间歇性发作或时轻时重,若外伤发生于头颈部,可诱导急性发作。
上肢的症状一般出现较晚。当上述症状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治疗时,会逐渐出现上肢症状,即上肢酸胀、麻木、无力,手指的精细动作出现障碍,伴有手的骨间肌、大鱼际肌和小鱼际肌逐渐出现萎缩。
随着时日的椎移,则出现瘫痪,可为单侧瘫(上肢或下肢)、同侧上下肢瘫、交叉瘫(一侧上肢与对侧下肢)、四肢瘫等,且症状是逐渐出现和加重的。开始时,自觉一侧下肢或双侧下肢发紧、发麻、乏力、颤抖、行走困难,下肢不听支配,继而一侧或双侧上肢麻木,握力减弱,便秘、排尿不畅,随之有尿储留、不完全性痉挛性瘫痪、IIJ ' t 张力增加、括约肌功能障碍、膛反射亢进等症状,出现病理性反射。
( 5
)混合型上述的各种类型中的两种以上的合并发生临床症状表现复杂而多样化。
中医对颈椎病的分型,是根据临床表现不同而辨证分型的,一般可分为以下3 型。① 眩晕型:此型多见于颈椎病的椎动脉型。以头晕、目眩、头痛、耳鸣为主,伴有失眠、多梦、心悸、乏力等多种症状。根据临床症状,又可分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痰湿中阻3 型。肝阳上亢:眩晕,耳鸣,失眠,多梦,舌红少津,脉弦细,血压偏高。气血亏虚:头目眩晕,而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无力,肌肤蠕动,肢体麻木,脉细无力,舌质淡。痰湿中阻:头晕头重,四肢乏力,呕恶痰涎,纳差,舌苔厚腻,脉弦滑。② 痹证型:此型多见于颈椎病的神经根型。以颈、肩、上肢或胸、背的疼痛或麻木为主要症状。痹者,闭也,闭塞不通之意。根据寒热虚实的不同又分为风寒、虚寒两型。风寒:上肢窜痛及麻木,以痛为主,颈部活动不利,僵硬,怕风畏寒,脉弦紧,苔薄白,多见于急性发作期。虚寒:上肢麻木,疼痛,以麻为主,怕冷,四肢不温,疲乏无力,伴有头晕,脉弦细无力,舌胖大,苔薄白。③ 痉证型:此型多见于颈椎病的脊髓型,以下肢运动障碍,行走不稳,似踩棉花样,颈僵背硬,有时伴有手足发抖,言语不甚清晰,且舌体活动不够灵活,起病缓慢,经过呈间歇性为特点。

第二节胸椎病

(一)概述

脊椎病是一种包括胸椎间盘进行性退变和与此有关的胸椎骨韧带等多种退行性改变,并导致胸段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以至血管等许多组织的损害,尤其是极易引起肩脚背部各部分软组织的病变,出现许多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胸椎病主要表现在胸椎骨关节、肩脚背骨关节和软组织以及影响胸椎管的骨关节疾患。

(二)病因及临床表现

胸椎病主要有胸椎骨关节疾患、肩押背软组织疾患和影响胸稚管的骨关节疾患三大类。
1
.胸稚骨关节疾患
( l
)胸椎强直性脊柱炎胸椎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关节炎,其侵犯的范围比较广泛,脊柱骨突(滑膜)关节和脊柱旁的软组织,尤其是韧带、关节囊组织的病变更为明显和严重,甚至可侵犯到整个脊柱。但在临床中比较多见的是多节段性侵犯,全脊柱性的比较少见。
本病是椎间盘组织及其附近结缔组织的骨化性病变,包括椎间关节的类似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改变。
本病起始于胸椎骨突小关节,以慢性、增生性滑膜炎为形态学特征,同时有关节囊的纤维化、关节骨性强直、棘间韧带和脊椎骨突关节囊韧带骨化等,骨赘还可连接邻近椎体的前缘或侧缘,形成骨桥。骨桥是由于纤维环的外板及邻近的椎旁结缔组织纤维骨化的结果。
本病在年轻时期较为多见,尤其是在15 岁一25 岁期间比较多见,25 岁以后比较少见。
本病起病很缓慢,或者隐袭起病。开始时,背部不适或只感到背部有轻微疼痛,背部晨起有僵硬感,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无阳性发现。病情呈进行性恶化,但进展缓慢,经过数月或更长的时间才能表现出胸椎或背部疼痛以及运动受限。进行性的背部运动受限极少或不伴有疼痛,症状可呈间歇性。在胸部,胸骨柄关节、滑膜骨突关节易受累此病,与耻骨联合、骼骼关节相似,胸部强直性脊柱炎与骸骼关节受累同时存在。患者的全身症状不明显,只限于容易疲劳和体重下降,也有部分患者伴有虹膜炎或虹膜睫状体炎,常在关节炎症状出现之前. 79 ·

就先出现上述眼部症状。眼部症状是暂时性的、复发性的,而且十分顽固,但鲜见致盲者。眼部症状和关节炎症的出现无明显规律性,患者可伴有心血管方面的症状,发生心脏传导障碍。总的看来,常因体征不明显,症状很轻微,外观健康而被误诊为“正常”。但是,在体检时可发现,患者在作脊柱运动时,动作谨慎,正常背部运动的自然节律消失。当患者直立时,作侧面观察,可以看到正常腰椎前凸变直,向前弯腰时腰椎固定明显,椎旁肌痉挛及因肌痉挛引起的局部疼痛症状均显著。当胸椎病变波及脊肋关节和骨突关节时,将导致胸廓扩张受到限制。症状较轻或中等程度的患者,一般规律是由下向上地侵犯骸骼关节、腰椎、胸椎及至颈椎,故当胸椎出现明显症状时,已非早期,到胸椎出现后凸症状时,即有明显驼背畸型出现,这期间常需10 多年的时间。
本病椎间关节间隙变窄较为常见,有时可有新骨形成(即骨桥形成)。临床把骨桥作为具有诊断意义的体征,尤其是下胸段与腰段相连接处发现骨桥。骨桥的早期,先是呈线状界限不清的钙化,多见在椎体前缘及侧缘;到了晚期,主要为严重的骨化性骨桥,各节相连,形成“竹节状脊柱”。另外,还常见有骨质糜烂现象,椎体的前上角、前内角似被削平,原有的前凹也消失,从侧位看,椎体呈方型轮廓。
( 2
)胸椎骨软骨病胸椎骨软骨病,是一种包括胸椎间盘进行性退变和与此有关的胸椎骨一韧带等多种退行性改变,并导致胸段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以及血管等许多组织的损害,出现许多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胸椎骨软骨病在临床表现上常无定型,比较复杂,根据病变的部位、性质和程度,可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
背部疼痛,多见钝痛,或肋间神经痛,是胸椎骨软骨病的主要症状。在发病初期,多为局限性疼痛,集中于胸椎附近;病情加重时,常需经常改变体位才能减轻疼痛;病情进一步加重时,患者常常于夜间睡眠时惊醒,并感到背部异常难受,主要是两肩押间酸困、钝痛或灼痛,胸部有重压感;病情进一步发展,背部可出现疼痛,可由肋间、腹部、内脏的放射性疼痛引起,而且多是剧烈的刺痛、灼痛,任何改变体位均可诱发或加重疼痛;随着疼痛的逐渐加重,常导致胸椎活动受到限制,尤其是后伸时受限明显,还可因背长肌紧张而导致胸脊柱侧弯。有病变的节段有明显的疼痛点,疼痛点集中在棘突或棘突旁,多数还有放射性疼痛、健反射亢进及腹壁反射减弱等。
有部分患者因突发心前区疼痛而急诊就诊,这种心前区疼痛的现象常常与背痛同时出现。这种疼痛一般为压迫性、紧束性,且多呈带状分布,由右侧背部传到前心区,也可向左侧腋下部放射。这种症状常因搬取重物、咳嗽、打喷嚏等动作而引起,疼痛时间一般只持续10 n 20min ,之后可自行减轻,也有少数患者疼痛时间可持续数日才消退。在诊断此病时,一定要注意与心绞痛区别开来。此病所导致的心前区疼痛比心绞痛要轻,持续的时间也较长,在用硝酸· 80 ,

甘油类药物时常无效,心电图也无心肌受到损害的表现,但是,在扣击或压迫胸椎:一7 的棘突时,可诱发心前区疼痛。
下段胸椎骨软骨病也可引起类似急腹症样的腹痛:在诊断时一定要注意与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相区别。胸椎骨软骨病的腹痛痛区一般呈带状分布,常有严重的胃灼热感及便秘症状,但无反酸症状。
下胸段胸椎骨软骨病可合并有类似肾绞痛性质的疼痛,有的还出现排尿困难和性功能减退等症状。
下胸段胸椎骨软骨病也可引起脊髓症状,与胸椎间盘突出症状大致相同,很容易被误诊为胸椎间盘突出症,尤其当有外伤史时,更容易被误诊为胸椎间盘突出症。下胸段胸椎骨软骨病的主要症状具有典型的肋间神经痛或带状腹痛,有下肢无力、步履不稳、下肢麻木、括约肌功能障碍和性功能障碍等。上述症状并不完全出现,出现时轻重也有差别。
由于长期肩挑背负的重体力劳动所致的胸椎慢性劳损以及胸椎急性损伤等各种内外因素,是促使胸椎椎间盘及其周围纤维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的重要原因。其主要的病理改变可包括胸椎间盘突出或椎间盘塌陷、椎间隙和椎间孔狭窄、胸段脊椎滑脱、椎体边缘骨质增生、小关节增殖肥大改变、黄韧带增厚等。其范围较广泛,常累及数节胸椎。当病情发展而引起邻近硬脊膜、硬脊膜外组织、神经根鞘膜粘连、纤维化等反应改变时,则可造成胸段脊髓、神经根或交感神经的刺激或受压,并因此而产生更多的临床症状。
( 3
)肩脚骨脊椎间疼痛肩脚骨间(包括肩脚骨脊椎间)的疼痛,包括同时向半边颈部和同侧手臂放射痛,称为肩脚肋骨综合征。
肩押骨脊椎间疼痛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两肩脚骨间的疼痛可持续存在。让患者双臂作胸前交叉,双手搭在对侧肩上,使肩脚骨向两侧拉开,可按压找到压痛点或疼痛索条物。常见的压痛点在中线旁大约7cm sc 二处的肋骨上,从胸,一6 各点上加压可定位。
导致肩脚骨脊椎间疼痛的原因有多种解释:① 相应的椎间盘受到的损害刺激了椎间盘周围的传感器官而导致了疼痛,并导致相应部位肌肉的疼痛;② 肋横关节紊乱而导致的综合征;③ 下颈段的脊神经背侧支受到刺激而导致疼痛;④ 颈3 _ ,神经节段受累时,出现根性损害,可出现肩脚脊柱间疼痛;⑤ 臂丛超负重所致,特别是肩脚周围肌肉的超负重所致,提肩脚肌、菱形肌受伤而导致疼痛。
( 4
)陈旧性胸椎骨折胸椎损伤一般都是由暴力所致,以下胸椎多见,单一胸椎骨折,或椎体错位、脱位同时发生而导致周围组织损伤,疼痛是常见的症状。疼痛的程度依损伤分轻度、中度和重度,如治疗不及时、不彻底或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均可因此而导致慢性疼痛。
胸椎及其附件和软组织均有丰富的疼痛传感功能,它们分布在胸椎体、椎, 81 ·

一一一

板骨膜、椎弓根、横突、棘突骨膜、关节突关节软骨、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和神经根等处。唯有椎间盘纤维、黄韧带、棘间韧带无疼痛感受机能。如一旦发生损伤,疼痛感来自多方位。① 胸椎体楔形骨损或骨折,伴有脱位、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撕裂伤,可引起疼痛;② 椎板、棘突骨折移位,刺激骨膜,可引起疼痛;③ 关节突、肋横关节骨折,诸加强韧带损伤,可引起疼痛;④ 骨折移位造成的肋间肌、举肋肌损伤,可引起疼痛;⑤ 骨折移位导致肋稚关节、肋横突关节解剖关系改变,使此类滑膜关节发生疼痛。
5 )青年性圆背从临床症状上看,患者常有疲倦感及胸椎处疼痛感,而且身体向前弯曲,圆背明显,并有压痛。局部棘间韧带有压痛,胭肌紧张,直腿抬高受到限制。x 线片显示,10 岁脊椎骨箭出现以前,可见第5 6 7 胸椎楔形变化,前血管沟仍存在或已闭合,遗留有密度增高的条形影:10 岁以后,有变化的椎体软骨板上、下均不规则增厚,髓板不规则钙化或波浪影,椎体上、下沿不整齐,椎体明显增宽。
胸椎后凸超过正常范围,即成圆背。形成圆背的原因为功能性或器质性。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由于身体的不良姿势均可形成圆背。婴儿时期的胸椎和腰椎后突弧,如因脊柱的伸肌软弱或脊柱发育不良,日久可发展成为圆背。询楼病也可导致小儿圆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