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二十六本 脊椎病和软组织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四章脊椎病的诊断与治疗
内容开始

第四章脊椎病的诊断与治疗

第一节肌群网络复位术

(一)概述

肌群网络复位术,它的理论基础,是将人体看成是对立统一的整体,即以脊柱等骨结构为主干,以其周围的肌肉、肌腆、韧带、骨膜、筋膜、神经、血管等为附属而形成一个遍布全身的完整的网络系统。这个网络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一部分的损伤和变异,都会影响整个网络系统的平衡和正常运转。例如,由于内结构(骨结构)因受到损伤而造成的变异,必然会影响到外结构(肌肉、韧带等)的平衡;同样,外结构的变异也会牵扯到内结构发生不平衡,内外结构的这种变异,必然导致整个人体网络的混乱,而这种混乱,人体感觉器官就会感觉到不适或疼痛。肌群网络复位术,是根据“骨错缝、筋出槽,’的原理,凭借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一双手,依据各种疾患病理变化的特点和较确切的解剖定位,通过轻巧的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等特定部位与脊柱四肢骨关节,协调患处内外平衡关系,缓解肌肉痉挛,调节神经反射,促进血液及淋巴循环,增进组织新陈代谢,调节肌体的解剖位置与机能状态,使病变组织恢复到正常(或原来)的解剖位置和形态,从而达到消肿止痛,使损伤的组织迅速修复,使生理功能尽快得到恢复。也就是说,通过整体肌群网络复位法这种治疗手段,将人体这个网络系统中被损坏的部分予以修复,使整个网络恢复到正常的平衡状态,使之正常的进行运转,从而使患病的肌体恢复到健康的状态。肌群网络复位术,是根据脊椎病的发病机理辨证施治的,它的科学性、实用性和简便易行性,使众多的患者在短时间内解除了病痛的折磨,它的实用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人体骨骼与肌肉系统无时不受到地心引力及各种外力的作用,人体的力学结构,即脊柱、骨盆、髓关节、膝踩关节与肌肉软组织之间正常时处于平衡状态。如果由于外伤、积累性损伤、不良姿势、风寒湿等因素的影响,使人体力学结构失去平衡,就会造成颈、背、腰、腿部的疼痛和脏器的功能失调。在临床上就表现为种种疼痛综合征。脊柱平衡的破坏,最重要的因素是由于人体软组织

损害而产生的异常应力和由此导致的骨关节的失稳。临床上表现为脊柱J ' q 关节移位、骸骼关节错位和髓关节转位。
当软组织因受到跌、扑、闪、扭、挫、冲撞、碾压等外力而引起的闭合性损伤时,常在局部软组织造成解剖位置的细微变化,它是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这种解剖位置的细微变化,引起局部急性无菌性炎症反应或慢性组织变性、增生与粘连等组织形态学变化,从而导致功能障碍。这类软组织损伤,常发生在全身各关节及其附近的肌肉、肌健、韧带、骨膜、筋膜、神经、血管等,其中尤以颈、肩、腰、臀部为多见。在上述组织中,某一部分的解剖学位置异常,常常会牵涉和波及到邻近组织与器官的一系列继发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及功能障碍。软组织受到损伤后,病变处产生损伤性无菌性炎症,肌肉挛缩,骨节移位,经络受阻,气血不通,“不通则痛”。利用肌群网络复位术的技术,可以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效果。因此,尽早地发现和纠正软组织损伤部位的解剖学位置的变化,恢复病变部位的原解剖形态,同时治疗无菌性炎症,使病损部位尽快回复,疾病即可治愈。
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患椎解剖位置的细微变化,破坏了脊柱的正常(或代偿)内外平衡关系,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了神经根,即产生了腰腿痛。医生检查时,在患处可触及到患椎棘突的偏歪及棘间隙、椎间韧带的病理改变,并且可有压痛、放射痛和腰部功能障碍;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可造成患肢功能障碍及相应部位的皮肤知觉减退、健反射改变、肌张力减退、肌肉萎缩等神经性体征。
肌肉损伤时常发生在肌腹和键腹交界处或骨骼附着处,多可触到局限性肌纤维隆起、弥漫性钝厚或呈条索状变硬、挛缩、弹性变差等变化,同时可伴有压痛或酸胀感。在临床上,以梨状肌和肩背部肌肉受损最为多见。肌键损伤多发生在健腹相交处或发生在附着于骨骼处<起止端)。暴力损伤往往可以附带撕下的一部分骨质(撕脱性骨折),伤后局部有明显的疼痛及触压痛,并伴有肿胀、灼热,严重撕裂可出现局部畸形(凹陷或膨隆),可产生较重的功能障碍。
关节和韧带损伤由于关节(可动或微动关节)在突然发生超出生理活动范围的活动时,使关节错缝(或半脱位、脱位)及其周围的关节囊及韧带发生损伤,韧带损伤又分为扭伤(韧带组织学的完整性尚存)和撕裂(韧带的完整性全部或一部分受到破坏),韧带扭伤时,局部可表现疼痛、触压痛,严重者可有肿胀。在未撕裂时所附着之关节似很坚固,仅表现部分功能障碍,俗称“其病在筋,屈不能伸”;韧带撕裂时,多发于韧带中段或可能发生于起止端,造成撕脱骨折或局部骨膜下出血,表现出明显的疼痛、肿胀及触压痛,并可触及条索样剥离或弥漫性钝厚,所附之关节失去正常的稳固性,可被拉开或松动,被动运动时可有异常活动(超出生理范围),并影响生理功能。
· 126 ,

神经或血管的损伤多见于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常因不协调的运动牵拉或直接外力,使表浅神经在行径中轻度移位或挫伤;使表浅静脉破裂出血,造成严重疼痛和局部肿胀、灼热及皮下癖血。
肌群网络复位术,是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方法,不仅把人体看成是对立统一的一个整体,而且在诊断上抓住了致病的主要矛盾。如:脊柱损伤时,棘突偏歪、高隆或凹陷以及相邻棘突间隙的变化;受伤部位及相邻组织水肿、癖血、僵硬、挛缩、增生、疤痕等变化多能在软组织中触到相应的痕迹、核、块等;把病史、局部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结合起来,不但要看到致病因素、机体先天缺陷、临床症状、体征的一面,还要看到机体对抗疾病、修复适应代偿的另一面,从而进行综合分析,正确诊断,为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肌群网络复位术,是在病人不受或少受痛苦的情况下,可在短时间内收到良好治疗效果的方法。它具有诊断定位准确,手法轻巧、简便,不需要特殊设备,治疗费用低,收效迅速等特点。
(二)诊断方法
1
.单拇指触诊法
用一手拇指指腹挠侧在患处与纤维(肌肉、韧带等)、脊柱纵轴方向垂直按序依次左右分拨、按、摸,检查有无软组织损伤、解剖位置异常等(图4 1 )。

}味州有。

4 1 单拇指触诊法

2 .双拇指触诊法
双手四指微屈,拇指轻度背伸外展成“八”字式,用双拇指指腹挠侧,在患处与纤维(肌肉、韧带等)、脊柱纵轴方向,垂直按序依次左右分拨,检查有无纤维剥离、钝厚、变僵、挛缩、弹性变差,以及棘突位置、棘间隙大小的变化等(图4 2 )。

/ . . / /

4 2 双拇指触诊法

3 .单拇指触摸颈稚法
一手托扶下领,不断变换头部位置,改变颈椎曲线,另一手拇指较易触及棘突形态及位置。
颈椎中立位触及颈:。
颈椎中立稍前倾位触颈3
颈椎中立稍后仰位触颈4 、颈,、.颈。、颈,。
颈椎左(右)后旋转位触及可疑患椎。
颈椎屈曲、中立、过伸位触及可疑患椎,觉察颈椎曲线异常的成角活动。
4
.按序触摸预稚棘突法
患者端坐靠背椅上,医生站在患者背后,一手托扶下领,另一手用单拇指触诊法按序触摸颈椎棘突,可发现以下体征。
( l
)患椎棘突偏歪因颈,一6 棘突多分叉,叉沟多为棘突顶线。棘突偏歪时顶线偏离中心轴线,棘突侧缘偏向棘突侧线一边;患椎棘突顶一侧高隆表示患椎沿纵轴发生轻微的旋转移位。
( 2
)偏歪棘突上(或棘间)韧带钝厚,压痛明显。
( 3
)多数患者颈部活动受限,尤其向棘突偏歪侧转头或仰头时受限明显。
( 4
)单拇指压于偏歪棘突处被动前屈和后伸头颈部时,可觉察指下颈椎中心轴线成角活动或一侧僵硬。
( 5 ) x
线侧位片显示病变椎体棘突后方有项韧带钙化影,单拇指可在相应部位触及条索状变硬韧带,并常伴有轻微压痛。
5
,臂丛牵拉法
患者端坐,颈部略向前,医生一手扶头,一手握患胶腕部,呈相反方向牵拉,患肢有疼痛及放射麻木感者为阳性(图4 3 )。
· 128 ·

广岑件

4 3 臂丛牵拉试验

6 .稚J ' q 孔压缩法
患者端坐,医生将左手掌放在患者头顶部,右手叩打左手背部,压缩椎间孔变小,有病的椎间孔神经根受到刺激,出现患肢放射性麻痛者为阳性(图4 4 )。

4 4 推间孔压缩试验

7 .脊柱的触诊法
脊柱的触诊检查,主要是确定棘突有无偏歪,以及偏歪棘突的位置和方面。一般需触摸、比较以下四条线来综合判定。① 中心轴线通过脊柱中心的想象的一条直线。② 棘突侧线通过各棘突侧缘的连线。③ 棘突顶线即每个· 129 ·

棘突上、下角的连线,各棘突顶线的连线重叠于或平行中心轴线(在中心轴线的矢状面内)。④ 棘突尖线上一棘突下角尖与下一棘突上角尖的连线。正常人,两棘突侧线均应与中心轴线平行,棘突顶线和尖线应与中心轴线重合(或平行)。一般情况下,当棘突偏歪时,其顶线偏离中心轴线,侧线在此处成角而成一曲线,尖线则呈斜形方向与中心轴线相交。个别情况时,棘突形态有先天变异者,可酌以顶线为主与中心轴线相比较。
临床对背柱的触诊方法常采用以下方式。
( 1
)双拇指触诊脊柱法双拇指划“八”字连续轨迹,触至棘突顶线、尖线为一条直线,触摸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的情况,在可疑患处触及棘突侧线。纵横比较四条线以判定偏歪棘突及其它病变,触诊时手指不离开皮肤。( 2 )单拇指触诊脊柱法单拇指划“八”字连续轨迹,触至棘突顶线、尖线为一条直线,触摸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的情况,在可疑患处触及棘突侧线。同时,另一手可变换脊柱的曲线,主动使其过伸、过屈、左后旋、右后旋,比较四条线以判定偏歪棘突。
( 3
)三指(食、中、无名三指)触诊脊柱法中指架在棘突顶上,食指、无名指分别放在棘突旁,速沿脊柱滑下,觉察生理曲线(存在、消夫、反张、成角、后凸、内凹、畸型等)及棘上韧带情况和棘突偏歪等。8 .腰推站位检查法
患者取立正姿势,双腿并拢,目前视,两肩自然下垂,主要检查以下方面。
( 1
)脊柱生理弯曲的变化情况看是否侧弯、后突或前凸。
( 2
)腰部功能活动情况前曲、后伸、侧弯、旋转角度是否受限。作腰部活动时注意两下肢要保持直立不动,前屈时注意分辨其括动主要发生在腰脊柱还是发生在碳关节,因在腰脊柱有病时,活动多发生在骸关节,而在骼骼关节有病时活动多发生在腰脊柱。
( 3
)背伸肌及腰臀部软组织情况是否萎缩、痉挛、麻痹、肿块或脓肿等。
( 4
)嘱患者行走,看是否有跋行。
9
,腰稚坐位检查法
患者端坐方凳上,医生正坐患者背后,用双拇指触诊法检查。( l )触摸棘间隙和棘突的方法用一手中指由上至下顺棘突滑下,觉察」棘突高低和偏歪。拇指轻度外展,背伸,余四指轻半屈曲,双手拇指顺棘突上下方向,自上而下按顺序触及,一上一下排列,在触摸棘突的同时觉察棘突的大小、方向‘、高低、棘间隙大小、棘上韧带及软组织情况,按序向下触及直至骼椎。
( 2
)双拇指分别压于相邻两棘突间,然后双拇指上下交替,以指掌面觉一130 ,

察棘间隙宽窄及棘突方向;单拇指沿棘突侧线触摸比较棘突位置有无偏歪;另外,单拇指指腹正压在患椎棘突顶上,觉察棘突顶线是否与中心轴线平行。
( 3
)判定患椎棘突偏歪,可于拇指触诊时同脊柱中心轴线、棘突侧线、相邻棘突尖线、相邻两棘突顶线相比较,对棘突偏斜触诊不清时,可嘱患者身体前屈拉大棘间隙,亦可嘱患者身体后伸使棘间隙变窄,这样,采用此方法均容易比较和分辨。
10
.梨状肌损伤检查法
梨状肌损伤临床表现为上走路破行,腰部一般无压痛点,亦无明显异常,患侧臀肌可有萎缩。
双拇指触诊在梨状肌走行位置上,可触到高起的成条索或束状肌束,钝厚,周围组织松软,有明显压痛。梨状肌肌腹弥漫性肿胀,指拨肌束弹性变差,疼痛明显或梨状叭成束状变硬、坚韧、弹性减低,无明显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在60 。以前,损伤的梨状肌被拉长呈紧张状态,所以疼痛明显。抬腿超过600 以后,损伤的梨状肌不再继续被拉长,从解剖关系上看,梨状肌与坐骨神经的关系有所分离或松弛,所以,疼痛反而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