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二十六本 脊椎病和软组织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四章脊椎病的诊断与治疗
内容开始
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三)治疗方法
1
.颈稚错缝、半脱位的复位手法(上)
( l
)患者端坐位(以患椎棘突向右偏歪为例),首先用单拇指触诊法摸清偏歪的颈椎棘突,医生左手拇指的挠侧面顶住偏歪棘突的右侧,让患者头颈部前屈35 。,再向左侧偏45 " ,医生右手掌托扶患者左面颊及领部。助手站在患者左侧,用左手掌压住患者右颖顶部,按复位的需要向下压头颅。施手法时医生右手掌向上用力使头颈沿矢状轴上旋45 " ;与此同时左手拇指向左侧(或左前外方向)水平方向顶推偏歪棘突,可听到一响声,同时感觉指下棘突向左轻移。然后,让患者头颅处中立位顺压棘突和项韧带,松动两侧颈肌,手法复位完毕(图4 SA )。
( 2
)患者端坐位,颈部自然放松,向颈部旋转受限制,主动旋至最大角度。医生一手拇指顶推高起之棘突,余四指扶持颈部;另手掌心对准下领,五指握拿住下领骨(或医生前臂掌面紧贴下领体,手掌心抱住后枕部)。施术时抱头之手向直上牵提和向受限侧旋转头颅,与此同时另手拇指向颈前方轻微顶推棘突高隆处(若手法熟练,棘突偏歪患者用该法整复时,拇指可向对侧水平方向顶推棘突),可听到一响声,指下棘突轻度位移,已觉对缝。嘱患者头颅部处中立位,单拇指触诊属正常,手法复位完毕(图4 SB C )。本法适用于老年人血管硬化者、棘突偏歪较小者、椎间韧带较松弛者、颈曲明显反张或后凸畸形、颈部活动明显受限者。

4 5 ( A )颈推病治疗手法

4 5 ( B )颈椎病治疗手法

4 5 ( C )颈椎病治疗手法
2
.寰枢椎半脱位的复位手法
除了因为先天性关节结构异常所致外,头颈部外伤和颈部感染使寰枢间韧带充血松弛,均可导致寰枢椎半脱位。患者头颈部疼痛、强硬、活动受限,尤其是以左右旋转明显受限,常伴有上、下肢肌肉无力。经单拇指触诊检查,发现颈2 棘突的顶线(一般为棘突的叉沟)偏离中心轴线(偏左或偏右),其上韧带钝厚,压痛明显。
( l
)患者端坐靠背椅上(以颈2 棘突向右偏为例)。助手站在患者的左侧,左手掌心托拿患者下领部,另手掌心推扶后枕部,使头颈部维持略向前倾位(约成20 。角,不宜过大,否则影响椎管的矢状径),然后再根据医生需要变换头颈· 132 ·

的方向(图4 6A )。
医生站在患者身后,左手拇指尖顶推住偏向右侧的颈2 棘突,右手掌心握拿助手之左手,用缓力沿头颈矢状轴向右上旋转(约30 。角,个体情况酌定),已觉左手拇指下有力,即可向左外侧顶颈2 棘突,多觉指下棘突轻向左移,随伴一响声,手法复位完毕(图4 6B )。

4 6 ( A )寰枢椎半脱位治疗手法图4 6 ( B )寰枢椎半脱位治疗手法

( 2 )复位要领① 恰当掌握复位时颈部前屈、侧转和头颈沿矢状轴上旋的角度。在一般情况下,应根据颈部长短、病变部位高低、生理曲线变化(存在、变直、反张、成角、中断)、患椎上下棘间隙的大小、颈肌的松紧程度等决定采取适宜的角度。选择前屈、侧弯、旋转角度,从患推棘突顶贴复位拇指为宜。② 轻巧地应用上旋力。在复位的瞬间,医生二手呈协同动作,一手上旋,另一手拇指同时水平拨正偏歪棘突,采用一个支点二个杠杆力之方法。上旋力,经过大杠杆的作用落实到患椎时可成倍增长,加之拇指拨动棘突的力在小杠杆作用下成倍增长,该二力之合力是很大的。所以仅用轻巧的力即可使患椎复位。为此,必须在复位时嘱患者颈部沿矢状轴主动上旋到最大角度,医生要调整好助手压患者颖顶部力的大小及方向(复位时助手只助下压,不可助旋),方可轻巧、准确地应用上旋力。③ 酌情选用复位拇指放置位置。为了保持拇指复位方向(拇指拨整偏歪棘突方向,应与椎体横轴平行),可根据患者颈部主动前屈、侧偏、上旋的角度不同,患椎棘突呈现的角度亦有不同,复位时拇指可直接顶推棘突(偏歪棘突),亦可借颈肌顶推棘突,或顶推棘突偏歪侧关节突关节。④ 摸准偏歪棘突后,向颈部活动受限侧主动旋转,稍向前倾,然后医生一上肢将头颈沿矢状轴示方向提牵,并继续向受限侧旋转,同时拇指将偏歪颈椎棘突拨正。若· 133 ·

己旋转到较大角度,患者疼痛或复位姿势不佳时,可以复位拇指力量不松,头颅继续向旋转与之同时将偏歪棘突拨正,至较大旋转角度后,再后仰旋转头颈。若患椎只沿额状面旋转棘突顶线不偏歪仅表现叉沟一侧高隆者,复位时顶推棘突高隆处的拇指可向气管方向顶推。
3
.胸推坐位旋转复位法
胸推坐位旋转复位法适用于胸推棘突偏歪患者。
患者体位及助手动作同脊柱旋转复位法。
医生正坐患者之后(以棘突右偏为例),右手从患者胸前向左伸抓握患者左肩上方,右肘部卡住患者右肩部。左手拇指扣住偏向右侧之棘突。按需要嘱患者作前屈、右侧弯及旋转动作,待脊柱旋转力传到拇指时,左手拇指协同用力把棘突向左上方顶推,立即可感到指下椎体有轻微的错动,且常伴有响声,表示已复位(图4 7 )。

4 7 胸椎坐位旋转复位法

4 .胸推坐位后伸推顶法
胸椎坐位后伸推顶法适用于单纯后凸患者。
患者体位同脊柱旋转复位法。医生正坐患者之后,摸清后凸棘突后,以右(左)手掌心沟顶住后凸棘突,嘱患者尽量后伸,使上身重量尽量落在医生手掌上。左(右)手从患者胸前伸过,握拿腋前壁,借患者后伸之力,向后上方提拔,待患者后伸到最大限度时,右(左)手掌按关节突关节面方向推顶棘突,可立即感到指下椎体有轻微的错动,且常伴有响声,表示已复位(图4 8 )。5 .胸推卧位推压复位法
胸椎卧位推压复位法适用于单纯后凸患者。患者卧位(或加助手牵引),医生站在患者侧方,一手掌心按住患椎棘突先徐徐用力,待患者呼气之末,向关· 134 ·

节关夫节回万间丽卜万盼l 司用力下压,可立即感到指下椎体有轻微的错动,且常伴有响声,表示已复位。术毕,后凸棘突可平复。随着棘突的拨正复位,椎体的位移必然得以纠正,因而不仅后关节的错位可以纠正,面且肋脊关节、肋骨横突关节的错位也可同时纠正,症状可以迅速得到解除(图4 gA B )。
6
.脊柱旋转复位法
用一手拇指顶住偏歪的棘突向腔侧推,另一手使脊柱向棘突

4 8 胸椎坐位后伸推顶法

偏歪侧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两手协同动作将偏歪的棘突拨正,使相邻椎体恢复正常(或原)解剖位置,以达到脊柱的正常(或代偿)内外平衡关系(图4 - IOA B C )。

4 9 ( A )胸椎卧位推压复位法

少一呼“图4 9 ( B )胸椎卧位推压复位法

‘木、!l , 1 - " J

\ \

L . 派,

4 10 ( A )脊柱旋转复位法

、、\

健梦;

' J 飞、飞、· ‘

4 10 ( B )脊柱旋转复位法

/

一入

4 1 。(c )瘦小患者脊柱坐姿旋转复位法

脊柱旋转复位法要领如下:
1 )在脊柱暂时失稳状态下施用本手法,极易使其复位。
( 2
)前屈侧弯旋转脊柱时,患椎棘突顶贴复位拇指时角度恰好。( 3 )复位拇指放置位置可根据脊柱前屈、侧弯、旋转角度而酌定,可放在棘突、关节突关节上(主要用于颈椎复位)。
( 4
)复位拇指拨正方向为外方、外上方。
( 5
)复位时患者主动前屈、侧弯,向内后方旋转时为患者扶持颈部之上肢的主动力量。
( 6
)脊柱旋转复位姿势准备好以后,复位拇指瞬间用力,其余时间均为扶持(不用力),要求复位手法稳准轻巧,复位时施两个手的合力。
( 7
)脊柱旋转复位向一侧旋转角度过大时,停止手法转向另侧,可以推顶同一棘突的上角或下角;两个椎体变位者可顶推另一椎体;单椎体变位者可以试顶上(或下)位椎体,但不用力,让变位椎体自行归位。
( 8
)当患椎后仰旋转时,屈曲旋转拨正偏歪棘突复位;当患椎前倾旋转时,过伸旋转拨正偏歪棘突复位;腰(颈)曲前凸加深时,屈曲旋转拨正偏歪棘突;腰(颈)曲反张时,伸直旋转拨正偏歪棘突。
7
.腰推坐位复位法
患者端坐方凳上(无靠背),两脚分开与肩等宽。
医生正坐患者身后(以左旋型棘突向右偏歪为例),首先用双拇指触诊法查清偏歪的棘突,右手自患者右腋下伸向前,掌部压于颈后,拇指向下,余四指扶持左颈部(患者稍低头),同时嘱患者双脚踏地,臀部正坐不要移动。助手面对患者站立,两腿夹住患者左大腿,双手压住左大腿根部,维持患者正坐姿势,医者左手拇指扣住偏向右侧之棘突,然后右手拉患者颈部使身体前屈60 。-70 。(或略小),继续向右侧弯(尽量大于45 。),在最大侧弯位,医生右上肢使患者躯干向后内侧旋转,同时左手拇指顺向向左上顶椎棘突(根据棘间隙不同,拇指可稍向上或向下),可立即觉察到指下椎体轻微错动,往往伴随“喀啪”一声响,双手拇指从上至下将棘上韧带理顺,同时松动腰肌。最后,一手拇指从上至下顺次压一下棘突,检查偏歪的棘突是否已经拨正,上下棘间隙是否已经等宽。
右旋型棘突向左偏歪者,医生扶持患者肢体和牵引方向相反,方法相同。8 .腰推俯外位复位法
患者俯卧位,两腿稍分开。医者双拇指触诊患者腰部,摸清偏歪的棘突(以左旋型棘突向右偏歪者为例),站在患者的右侧,左臂从右(或左)大腿下面伸进,将右(或左)腿抱起过伸膝、髓,以患椎为支点旋转大腿。右手拇指借大腿摇转牵引之力,将偏向右侧的棘突拨正。棘突询左偏歪者,则方向相反。其它方法同坐位复位法。

复位厄,拔止工漏企的骤哭,纠正I 思椎上卜棘间隙,少映正了棘上韧带,症状虽然消失,但还不稳固,软组织的恢复还需有一个修复的过程。所以,必须要有足够的卧床休息,而足够的卧床休息,是预防复发的重要一环。卧床姿势:一般要在木板床上平卧,但以与受伤机理相反方向的旋转侧卧位为最佳姿势。因这样的姿势有利于巩固旋转复位的成果。属左旋型的患者可用右旋卧位,即右侧卧,左髓、膝屈曲,使骨盆及腰部呈右旋状态;属右旋型的患者,可用左旋卧位,即左侧卧,右髓、膝屈曲,使骨盆及腰部呈左旋状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