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二十七本人体软组织损伤学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内容开始
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3 .循糯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4 .人缺盆,布脏中,散络心包,下隔遍属三焦;5 .其支者,从胶中,上出缺盆,6 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7 .以屈下颊至顺;8 .其支者,从耳后人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毗。”《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 :" 9 .三焦合人于委阳。”
(灵枢· 本输): “三焦者· 一9 .出于委阳,并太阳之正,人络膀眺。”
图7 一75 手少阳三焦经分布示愈图
134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 灵枢· 经脉》 :“胆足少阳之脉:1 ,起于目锐毗,上抵头角,下耳后,2 .循颈,行手少阳之前,3 .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人缺盆;4 .其支者,从耳后人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毗后;5 .其支者,别锐眺,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颂,6 .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脚中,7 ,贯隔,络肝,属胆,循胁里,8 .出气街,绕毛际,横人辞厌中;8 .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10 .下合稗厌中,以下循辞阳,出膝外廉,11 ,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躁之前,12 ,循足盼上,人小指次指之间;13 .其支者,别附上,人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 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 :" 14 .胆合于入阳陵泉。”
图7 一76 足少阳胆经分布示意圈
135



人体软组织损伤学
《 灵枢· 经脉》 :“肝足厥阴之脉:1 .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附上廉.去内蹂一寸,2 . 上蹂八寸,交出太阴之后,3 ,上胭内廉,循股阴,4 .人毛中,环阴器,抵小腹,5 .挟胃,属肝,络胆,6 .上贯隔,布胁肋,7 .循喉咙之后,上人顽顺,8 .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嫩;9 .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10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隔,上注肺。”
图7 一77 足厥阴肝经分布示意圈
136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二)十二经别:十二经别的分布都从十二经脉中的同名经在四肢肘膝以上部位分出,以后延展散布,进人体腔内部,同各经所属络的脏腑相联系,然后再浅出体表。其循行特点是:先由浅人深,再由深出浅,即先起于四肢部分,再进人胸腹深部,以后又浅出体表、头项等部位。阴经经别和阳经经别当其最后浅出体表时有所区别,阳经经别从体腔内部浅出体表到头颈等部位时,仍旧并人于十二经脉中的同名经脉,阴经经别则不再归人同名经脉,而同与其表里的阳经经别合流。经别的分布,有离合现象,即自十二经脉中别出的现象叫做离,最后再并人于本经经脉的现象叫做合。十二经别依表里分成六组,称为六合,六合进一步密切了十二经脉的表里脏腑之间的联系。
(三)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有的分布在人体的正中,有的分布在人体的两侧。其分布在两侧的部分可以看成是十二经脉别出的重要分支。不过它的分布不像十二经脉、十二经别等有规则,而是纵横贯串,同十二经中的许多经脉发生紧密联系。这八条奇经,有的分布于人体正中,有的分布于左右两侧,上面到达头面,经历躯干,下面分布到腿足;有的则只在躯干部横斜围绕;某些奇经能深人体腔,联系内脏,但不像十二经脉有脏腑属络和表里相配关系;有的则只分布于体表部分。奇经八脉通过各种不同的分布形式,对全部经脉加强了组合作用。
(四)十五(六)络脉:十五络脉又称十五大络,即十二络脉加上任脉、督脉的络脉和脾的大络。十二络脉是从十二经脉中分出的较大的横斜分布的络脉,每条都从十二经中的同名经脉分出,分出部位都在手腕或足躁以上的一定穴位,经过横斜扩散,再汇合于十二经脉。其分布特点,凡是从属表的阳经分出的,则走向其相合的里经;从属里的阴经分出的,则走向其相合的表经。有些络脉还深入体腔,同有关的脏腑发生联系。另外,任脉的络脉,从胸骨剑突下分出,散布于腹部;督脉的络脉,从尾骨下分出,散布于头部,并走向背部两侧的足太阳经;脾的大络,出于腋下,散布于胸137
人体软组织损伤学
胁部。任脉的络脉联系各条阴经,督脉的络脉联系各条阳经,脾的大络,其分支细脉网罗全身,是十五络脉的统属。十五络脉外,另有“胃的大络”,出于左乳下,上贯横隔,联络肺脏,是宗气积聚的处所。
从十五络脉分出的支脉有络脉、孙络、浮络、血络等已见前述。其中孙络的分布是沿着十五大络分布的区域而向其周围横斜扩散,呈面状散布,主要扩散到周身体表,但也有分布到体腔内脏,并同经脉密切通贯和联系。浮络的分布都在身体浅表部位。(五)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的分布范围,基本上同十二经脉的分布部位一致。经筋分布于四肢末端、腕、躁、肘、膝以及躯干和头项等很多部位,一般不人内脏,并有结聚的特点。其结聚一般多缔结于四肢关节和骨骼的附近,而“前阴者,宗筋之所聚”,故某些经筋还结聚在生殖器部位。
皮部的分布古代文献中仅有“皮者脉之部”、“皮部以经脉为纪,、“诸经皆然”的论述,缺乏具体的记载。后代医家则认为:“循经脉行止所主,则皮部可知。”所以它们的分布区域可以参考十二经脉分布的路线和范围来理解。
以下为与软组织损伤疾患有比较直接关系的经络学说中的“经筋篇”的记载:经筋在周身的分布,都起于四肢末端,上达躯干。太阳、少阴在后;少阳、厥阴在侧;阳明、太阴在前。经筋的分布还有“结”和“聚”等特点,各经筋互相联系。如足太阳之筋,前结于伏锅,上结于完骨,与阳明、少阳相联系;足少阳之筋,前结于伏兔,后结于民部,与阳明、太阳相联系;足阳明之筋,上结于牌枢,后属于脊,与少阳、太阳相联系。另如,足三阴与足阳明之筋并结聚于生殖器部位,故《素问· 厥论》 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足太阴之筋还上腹,着于脊;足少阴之筋还循脊至项,合足太阴;手三阳之筋,并上布头面,结于头角;手三阴之筋,并布达胸内,其中手太阴之筋还延展到胁;手少阴之筋还到达脐部。现将各条经筋具体分布情况介绍如下:
138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1 .十二经筋的分布:
( l )足太阳经筋:起于足小趾,向上结于外躁,斜上结于膝部;其下循足外躁结于脚跟,上循跟结于胭;其分支结于小腿肚(胎)外,上胭中内侧,同胭中的并行向上结于臀部。再向上挟脊柱上项后,其分支另进人结于舌本。其直行的结于枕骨,上头顶,下前额(颜),结于鼻;分支为“目上网”,下结于鼻旁(顺)。另一分支,从腋后外侧结于肩恨;别支人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骨;分支出缺盆,斜上出于鼻旁(原文及分布见图7 一78 )。( 2 )足少阳经筋:起于足无名趾上,上结于外跺,上循胫外侧结于膝外侧;其分支起于外辅骨,上走牌,前面的结于伏兔上部,后面的结于民孤;其直行的向上布达胁下,过季胁,上走腋前侧,连系乳部,结于缺盆;直行的复从腋部向上延展,通过缺盆,出于足太阳的前面,循耳后上额角,交会于头顶,下走领下,上结于鼻旁;分支结于目外毗(原文及分布见图7 一79 )。
( 3 )足阳明经筋:起于足部的次趾、中趾和无名趾三个足趾,结于足跄上面,斜向外侧上行,布于外辅骨,上结于膝外侧,直上结于脾枢,上循胁肋连属于脊柱;其直行的循胫结于膝,分支络于外辅骨,合于足少阳;从膝部直上的循伏兔向上结于辞部,会聚于阴器;上向分布于腹部,结于缺盆;延展至颈部,上挟口,合于鼻旁,下结于鼻,上合于足太阳为“目上网”;分支从颊结于耳前(原文及分布见图7 一80 )。
( 4 )足太阴经筋:起于足大趾端内侧,上结于内跺;其直行的结于膝内辅骨,上循股内侧结于脾,会聚于阴器;再上行到腹部,结于脐,循腹里,结于肋部,散布于胸中;在内的附着于脊柱(原文及分布见图7 一81 )。
( 5 )足厥阴经筋:起于足大趾的上面,上结于内躁之前,循胫内侧,上结于内辅骨下,沿股内侧结于阴器部,联络各条经筋(原文及分布见图7 一82 )。
139
饰l 让
《 灵枢· 经筋》 :“足太阳之筋:1 .起于足小趾,2 .上结于踩,3 .邪上结于膝,4 .其下循足外侧,结于踵,上循跟,5 .结于胭;6 .其别者,结于瑞外,上胭中内廉,7 .与胭中并上结于臀,8 .上挟脊上项;9 .其支者,别人结于舌本;10 .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11 .下颜,结于鼻;12 .其支者,为目上网,下结于顺;13 .其支者,从腋后外廉结于肩悄;14 .其支者,人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骨;15 .其支者,出缺盆,邪上出于顺。”
图7 一78 足太阳经筋分布示意图
140
 

经筋图例
口口口.月自. 例声
路处处处经之之之线行结聚布接循所会散连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 . - - . . - ,
犷滩;
《 灵枢· 经筋》 :“足少阳之筋:1 .起于小趾次趾,上结外躁,2 .上循胫外廉,结于膝外廉;3 ,其支者,别起外辅骨,上走稗,4 .前者结于伏兔之上,5 .后者结于民;6 .其直者,上乘脸季胁,上走腋前廉,系于府乳,结于缺盆;7 .直者,上出腋,贯缺盆,出太阳之前,8 .循耳后,上额角,9 .交巅上,10 .下走领,上结于顺;11 .支者,结于目眺为外维。”图7 一79 足少阳经筋分布示意图
141



万)
《 灵枢· 经筋》 :“足阳明之筋:1 ,起于中三指,结于附上,2 .邪外上加于辅骨,上结于膝外廉,3 .直上结于稗枢,4 .上循胁属脊;5 .其直者,上循舒,结于膝;6 ,其支者,结于外辅骨,合少阳;7 .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结于辞,聚于阴器,5 .上应而布,至缺盆而结,9 .上颈,上挟口,合于顺,下结于奥,上合于太阳… … 为目下网;10 .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图7 一80 足阳明经筋分布示意圈
142





《 灵枢· 经筋》 :“足太阴之筋:1 .起于大趾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踩;2 .其直者,络于膝内辅骨,3 .上循阴股,结于辞,4 ,聚于阴器,上腹,结于脐,5 .循腹里,结于肋,散于胸中;6 .其内者,着于脊。”
图7 一81 足太阴经筋分布示意图
《 灵枢· 经筋》 :“足厥阴之筋:l , 起于大趾之上,上结于内蹂之前,2 . 上循胫,上结内辅之下,3 .上循阴股,4 .结于阴器,络诸筋。”图7 一82 足厥阴经筋分布示意图143



人体软组织损伤学
( 6 )足少阴经筋:起于足小趾之下,同足太阴之筋斜走内躁之下,结于脚跟部,同足太阳之筋会合,向上结于内辅骨下,同足太阴之筋向上沿股内侧结于阴器部。分支再沿着脊柱,挟普向上至后项,结于枕骨,和足太阳之筋会合(原文及分布见图7 一83 )。( 7 )手太阳经筋:起于手小指之上,向上结于腕背,上沿前臂内侧结于肘内锐骨(胧骨内上躲)之后,延展而结于腋下、其分支向后走腋后侧,向上绕肩脚,沿颈出足太阳之筋的前边,结于耳后完骨;从耳后分出一条支筋,走入耳中;其直行的出于耳上以后,向下结于额下,向上连属于目外毗。还有一条支筋,从额部分出,上至曲牙部,沿耳前,连属于目外毗,上额,结于头角(原文及分布见图7 一84 )。
( 8 )手少阳经筋:起于手无名指的末端,向上结于腕背,上沿前臂结于肘尖部位,循绕上臂外侧上肩走颈,合于手太阳;其分支当下领角后进入连系舌本;有一支筋从曲牙部上行,沿耳前,达目外毗,上过额,结于头角(原文及分布见图7 一85 )。
( 9 )手阳明经筋:起于手食指的末端,向上结于腕背,上循前臂结于肘外,再沿着上臂结于肩髓。其分支绕肩脚,挟脊柱;直行的再从肩锅上颈;分支上面颊结于鼻旁;直行的上出手太阳之前,上左额角,络头部,下向右侧额部(原文及分布见图7 一86 )。( 10 )手太阴经筋;起于手拇指之上,循指上行结于鱼际后,沿寸口外侧,上达前臂,结于肘中;再向上臂内侧进人腋下,出于缺盆,结于肩锅前,上结于缺盆,下结于胸里,散行贯腼,在隔下会合,到达季胁(原文及分布见图7 一87 )。
( n )手厥阴经筋:起于手中指,同手太阴之筋并行,结于肘内侧,沿上臂内侧结于腋下,向下挟胁肋的前后侧散布;其分支进人腋下,散布于胸中,结于胸隔部(原文及分布见图7 一88 )。144
(灵枢· 经筋》 :“足少阴之筋:1 .起于小趾之下,并足太阴之筋,邪走内跺之下,结于踵,2 .与太阳之筋合,而上结于内辅之下,3 .并太阴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4 .循脊内,5 .挟替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
图7 一83 足少阴经筋分布示意图
《 灵枢· 经筋》 :“手太阳之筋:1 . 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2 .上循臂内廉,结于肘内锐骨之后… … 3 .人结于腋下;4 .其支者,后走腋后廉,上绕肩脾,5 .循颈出走太阳之前,结于耳后完骨;6 ,其支者,人耳中;7 .直者,出耳上,8 .下结于领,9 ,上属目外毗… … 10 .本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毗,n .上额(额),结于角。”图7 一84 手太阳经筋分布示意图145





人体软组织损伤学
陌刹
《 灵枢· 经筋》 :“手少阳之筋:1 .起于小指次指之端,结于腕,2 .中循臂,结于肘,3 .上绕播外廉,上肩,走颈,合手大阳;4 . 其支者,当曲颊人系舌本;5 .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毗,6 .上乘领(额),结于角。”




七、~
《 灵枢· 经筋》 :“手太阴之筋:1 .起于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结于鱼后,2 .行寸口外侧,上循臂,结肘中,3 .上孺内廉,入腋下,出缺盆,4 .结肩前锅,5 .上结缺盆,6 .下结胸里,散贯责,合责下抵季胁。”
图7 一87 手太阴经筋分布示意图
《 灵枢· 经筋》 :“手厥阴之筋:1 .起于中指,与太阴之筋并行,结于肘内廉,2 .上臂阴,结腋下,3 .下散前后挟胁;4 .其支者,人腋,散胸中,结于责。”
图7 一88 手厥阴经筋分布示意图
( 12 )手少阴经筋:起于手小指的内侧,结于掌后锐骨(豆骨),上结于肘内侧,向上进入腋部,交手太阴到乳房部,结于胸中,沿胸隔向下连系于脐(原文及分布见图7 一89 )。
2 .十二经筋的作用:要明确十二经筋的作用,首先应对经筋的性质有所了解。经筋作为经络系统中的连属部分,主要在于它的功能活动有赖于经络气血的濡润滋养,同时,经筋的分布部位也与148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十二经脉相一致。从经筋的分布情况结合人体解剖知识进行分析,说明它同肢体的肌肉、肌键,筋膜等有很多相似之处。本书在经络学说形成部分,曾说明当时的解剖知识的积累是形成经络学说的来源之一,经筋则比较明显地说明了这个问题。现在我们试从经筋的记载分析其与肌肉方面的关系。例如: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趾,上结于躁”,当指伸趾长肌的小趾部分肌健;“斜上结于膝”,当指小腿外侧胖骨长、短肌。“其下循足外侧,结于踵”, 似指外展小趾肌;“上循跟,结于胭,其别者,结于胎外”,似指小腿后的排肠肌,此肌下止于跟腔,上起于股骨内、外裸;“上胭中内廉,与胭中并,上结于臀”,与大腿后的股二头肌和半键肌、半膜肌的分布相似;“上挟脊,上项”,
《 灵枢,经筋》 :“手少阴之筋:1 .起于小指之内侧,结于锐骨,2 . 上结肘内廉,3 .上入腋,交太阴,4 .挟乳里,结于胸中,5 .循责,6 . 下系于脐。”
图7 一田手少阴经筋分布示愈图
似指背部的骸棘肌、颈夹肌等;“其支者,别人结于舌本”,似指肩脚舌骨肌;“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似指头部的帽状健膜及其前后的额肌和枕肌;“其支者,为目上网,下结于顺(颧部)" ,当指眼轮匝肌;“其支者,从腋后外廉,结于肩锅”, 似指背上的斜方肌部分;“其支者,众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骨”,后段很可能是指颈旁的胸锁乳突肌;“斜上出于顺”,当指上唇方肌。从经筋的记载可以看出,它不是孤立地讲某一条肌肉,而是根据肌肉方面所反映的功能和病症将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如足149



人体软组织损伤学
太阳之筋主要就是联合躯干及下肢后面的肌肉,共同所起的后伸作用。从上述的例子可以说明:经筋同肌肉系统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明确了这点,就容易理解筋的作用。《素问· 痪论》 说:“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就是说,经筋主约束骨骼,利于关节的屈伸活动。古代医家并认识到筋有大筋、小筋和膜筋的区别,宗筋当属于大筋一类。((灵枢· 经脉》 并有筋与骨、肉、脉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人体作用的论述,它有一个比喻,叫做“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脉为营”,是指人体的骨骼、筋、肉无不依靠血脉的营养;“骨为干”,主要是说明骨骼对机体所起的支柱作用;包括在运动时所起的杠杆作用;“筋为刚”,主要是指肌肉肌键附着于骨骼,能屈伸活动,表现强劲而有力;又以肌肉(包括皮下脂肪)满布于躯体和四肢的浅部,对全身各部分的组织脏器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所以称“肉为墙”。由于古代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人体中每块肌肉的起止和作用,不可能分析得十分清楚。但这种从总的方面所作的观察还是非常确切的。
十二经筋作为经络系统的连属部分,是因为经筋的功能活动,依靠着经脉和络脉等的渗灌气血而得到濡养。例如医书中称“阳明(胃)者,五脏腑之海,主润宗筋”,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