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二十七本人体软组织损伤学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内容开始
说明经络渗灌气血于经筋,从而使其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3 .十二经筋的病候:
( l )足太阳经筋病候:足小趾掣强,脚跟肿痛,骨节挛急,脊强反折,颈项拘急,肩不能举,腋部牵掣强直,缺盆部抽痛,不能左右转动。
( 2 )足少阳经筋病候:足第四趾掣强,牵引膝外侧转筋,膝不能屈伸,胭窝筋急,前面牵引稗,后面牵引民能,向上到胁下,季胁部痛,上面牵引缺盆、乳部、颈部,维筋拘急,从左向右则右眼不能张开,向上经过右头角,同断脉并行,左边的络于右边,故伤左角则右足赓废,称为“维筋相交”。
( 3 )足阳明经筋病候:足中趾掣强,小腿转筋,脚跳动坚硬,150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伏兔转筋,牌前肿胀,病气,胀筋拘急,牵引缺盆及面颊。突发口歪,筋急引则目不能闭合;属于热则筋弛纵而目不能张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面颊,牵引口角;有热则筋弛缓不能对应收缩,也会使口角歪斜。
( 4 )足太阴经筋病候:足大趾掣强,内躁痛,转筋痛,膝内辅骨痛,股内侧引骸痛,阴器抽痛,上牵引脐部两胁作痛,牵引胸中脊内痛。
( 5 )足厥阴经筋病候:足大趾掣强,内跺之前痛,膝内辅痛,股内侧痛而转筋,阴器的功能丧失,如果由于房事过度,则阳赓,如伤于寒,则阴缩;伤于热,则阴器纵缓,挺而不收。
( 6 )足少阴经筋病候:足底部转筋,及其所经过和所结部都疼痛及转筋。病发于这些部分的,主痛症、德疽及痉(惊风)。病在外的不能低头弯俯;病在内的不能后仰。故阳病则腰反折(角弓反张)不能俯,阴病则不能仰。
( 7 )手太阳经筋病候:手小指掣强、痛,肘内锐骨后边痛,沿着臂内侧牵连腋下而发生腋下及腋后边痛,绕肩押牵引颈部痛,耳中相应鸣响而痛,向下痛引下领,视力不足。如果颈筋拘急,则为筋赓;颈肿,则是颈部中了寒热之邪。
( 8 )手少阳经筋病候:当所经过的部分掣强、转筋,舌卷。( 9 )手阳明经筋病候:当所经过的部分掣强、痛及转筋,肩不能举,颈不能左右转动。
( 10 )手太阴经筋病候:当所经过的部分掣强、转筋、痛,甚则成为“息责”的则胁部拘急,吐血。
( n )手心主(厥阴)经筋病候:当所经过的部分掣强、转筋,向前累及胸部时,则发生胸痛及息责症。
( 12 )手少阴经筋病候:内部感拘急,心下积聚为“伏梁”,当所经过的部分掣强、转筋、痛。
4 .十二经筋理论的临床意义:从经筋的作用和病候进行分析,对其临床意义也就不难了解。经筋对肌肉、关节的屈伸和肢体运动151
人体软组织损伤学
有重要作用,所以,经筋的病候多表现在运动方面,如筋脉的牵引、拘挛、弛缓、转筋、强直和抽搐等。从肌肉的分布来看,任何一个活动关节,都有两组功能不同而又协调的拮抗肌,这种拮抗肌在阴阳协调的情况下,使肢体活动的屈和伸、俯和仰、外屈和内收、旋外和旋内等维持着正常的运动。如果阴阳失于协调,就会使经筋的功能作用发生障碍。中医资料载述的“阳急则反折(如角弓反张等),阴急则俯不伸(腹肌强直收缩等)”。又如“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等,说的就是由于阴阳经筋的失调而出现的病症。关于经筋病候的治疗,对一些局部的病症一般可在其发病部位进行刺激,古代医书中所说的“以痛为瑜”,也就是局部取穴。同时,因它同经络密切联系,所以并可在其有关的经络穴位上进行治疗。对经筋理论的临床应用又有新的发展。从分析肌肉的功能特点出发采取“主带次”、“上带下”的选穴原则,对一些因麻痹肌群萎缩被非麻痹的对坑肌群牵拉而出现畸形的病例,分析其肌力失去平衡的情况进行矫正。中医学所说的“阳缓而阴急,阴缓而阳急”就是指四肢内(阴)外(阳)侧的肌群挛急而出现足内翻或足外翻现象,治疗即在于改变其缓急失衡。其具体内容将在本书治疗部分详细介绍。在刺法方面还有分刺(刺肌肉)、恢刺(刺肌膜)、关刺(刺关节、肌膛)等内容,都是经筋理论在临床治疗上的应用。三、针刺的操作方法介绍
针灸疗法在治疗疾病中以“行针”为主要治疗手段,在古代针对不同症候,采用不同的针及针治手法。
《 内经》 中记载的“九针”,是九种包括针刺、按摩及外科手术的用具(图7 一90 )。① 馋〔 Ch 加馋〕 针,浅刺皮肤,近代已发展为专用的皮肤针;② 圆针,粗大圆头,用于按摩体表;③ 提〔 改低〕 针,钝圆如小棒,用于按压体表;④ 锋针,即现在所称的三棱针,用于放血;⑤ 被〔 PT 披〕 针,两边有锋如剑,用于切开,是外科手术用刀;⑥ 圆利针,针头粗圆,用于排除积液等;⑦ 毫针,针身细小,是针刺的主要用具;⑧ 长针,是毫针的加长,用于深刺;152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⑨ 大针,是毫针的加粗加长(后人于火中烧红后刺外科病症,又称为火针)。
馋针圆针银针锋针被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大针
图7 一90 古代“九针”
(一)针疗时病者常采用的几种体位(图7 一91 ) :为使医者便于针法操作,病者应尽量采取较为舒适而耐久的体位,这样可防止在治疗中发生病者因不能支持而移动体位以及因针刺激而发生的晕厥现象(晕针)等不利情况。
(二)针刺的几种常用进针方式:针刺治疗时必须选准所要治疗的局部及穴位,在这前提之下则要求进针时手法熟练,透皮要快,透皮入针后则需根据病情需要仔细探取病者对针刺反应感觉,掌握所谓“针入贵速,既人徐进”的原则。
1 .注射式― 拇指、食指夹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2 分许,直接快速刺人穴位皮肤(图7 一92 )。
2 .指压式― 拇指、食指捏着针根部,以中指或无名指抵着穴位周围,针身紧靠指旁,运用手指压力将针尖迅速刺人穴位皮肤(图7 一93 )。
3 ,夹持式― 左手拇指、食指夹住针身下段,针尖对正穴位,右手捏针柄,两手上(右手)捻、下(左手)按,同时配合。多用于长针的进针(图7 一94 )。
153





人体软组织损伤学
侧卧位
仰卧位
攀泛么公双})狂二
伏卧位
伏案坐位
仰靠坐位
图7 一91 针灸体位
断灿
图7 一92 注射式进针
图7 一93 指压式进针154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图7 一94 夹持式进针
4 .爪切式― 左手拇指或食指爪甲掐(切)着穴位,右手捏针沿指甲旁边刺人(图7 一95 )。
叮手了
图7 一95 爪切式进针
5 .捏起式― 对皮肉浅薄不能深刺的部位,左手拇指、食指将其捏起进针。如取口旁的地仓穴、眉间的印堂穴等(图7 一96 )。6 ,撑开式― 对皮肤松弛有皱纹的部位,左手拇指、食指,或食指、中指将皮肤撑开,绷紧后进针(图7 一97 )。
图7 一96 捏起式进针图7 一97 撑开式进针(三)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中,针刺时可根据损伤部位的不同特点、不同要求、局部在解剖位置上的差155
人体软组织损伤学
异,采用适当的针刺角度、方向以及必要的深度。
针刺的角度和方向(图7 一98 ) : ( 1 )直刺― 针体与穴位皮肤呈800 一900 角刺人。对肌肉丰厚的腰、臀、腹、四肢部穴位,一般均用直刺;关节附近的穴位,也可沿缝隙直刺;对肌肉薄和邻近重要脏器的穴位,直刺时不可过深。
( 2 )斜刺― 针体与穴位皮肤呈有重要脏器的部位,如胸胁、上背部等
直刺(800 一900
斜刺(300 一500 )
图7 一98 针刺角度300 一500 角刺人。对肌肉薄和,一般可用斜刺以防止过深。
( 3 )横刺― 又称沿皮刺,针体与穴位皮肤面呈10 。一200 角刺入。对肌肉特别薄,正当骨面上的穴位,如头面、胸骨等部多用横刺。
价’\②
图7 一101 多向透156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在针灸治疗疾病中有“多针同用”的刺法。在治疗软组织损伤性疾患中常常被采用,这种针法对局部面又比较固定的疼痛病灶有较好的效果。常用四种刺法如下:
( 1 )傍针刺― 正中刺人一针,旁边又加一针,两针同用可加强刺激量。常用于治疗局部而固定的疼痛点(图7 一102 )。( 2 )齐刺― 正中一针,旁边左右又加两针,三针同用可增加针刺的作用。常用于局部较深层的软组织病痛(图7 一103 )。( 3 )扬刺― 正中刺一针,周围再加刺四针,被用于治疗局部疼痛范围较大的病灶(图7 一104 )。
( 4 )丛刺― 对一处治疗部位,集中在一个圈状范围内,多针同用,常施治于比较顽固性的疼痛点上(图7 一105 )。
灌纂馨
图7 一102 傍针刺
圈7 一103 齐刺
曝理鹭梦
图7 一104 扬刺
图7 一105 丛刺157











人体软组织损伤学
四、灸法在治疗中的应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软组织损伤治疗的效果,在针刺后常配合灸法的治疗,针与灸并用来增强疗效。在多年的临床治疗中,我们体会灸法对于一些疼痛部位病灶在较浅层的效果尚好,比如:脊上韧带的损伤、胧骨外上裸炎、茎突键鞘炎及皮下浅层肌肉附着点损伤配用灸法疗效满意。但灸法对于一些深层的病痛,病灶在肌层较深处、深处、深层关节附着则取效就不够理想。故灸法可以根据病情不同而作选用。从我们体会灸法在局部的损伤处的使用,主要对这些损伤病灶有促进血液流通、活血化痰、消肿定痛的作用。常用灸法有以下几种(图7 一106 、图7 一107 ) :
办丈
解痉止痛的作用,对于肩、背、腰、臀部较为适宜,常在推拿、针灸治疗后配用此法,该疗法对浅层或者较浅的肌肉酸痛、紧张不舒有较好的疗效。
(一)罐子的种类:临床上常用的罐子有竹罐、玻璃罐和陶罐三种(图7 一108 )。
158
r ~万二卫
玻璃火罐竹制火罐玻璃大口瓶图7 一108 各种火堪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1 .竹罐:将直径为1 一2 寸的竹子逐节锯断,一端留节做底,一端去节做口。削去竹皮及内膜,做成中段略粗,两端略细的竹筒子。用砂纸磨光,使筒口光滑平整。
2 .陶罐:陶罐是用罐土烧制而成,罐口平滑,吸附力大,但易跌碎。
3 .玻璃罐:用玻璃制成,体大口小,口边光滑平整。其优点是质地透明,吸附后可观察所吸附部位的皮肤变化。
(二)操作方法(图7 一109 ) :
 
.
图7 一109 拔谁法
1 .选择肌肉丰满易于吸拔的部位,避免毛发多、皮肤松弛和骨骼不平的部位。
2 .火罐口径要适合部位的大小。通常在针放之后拔罐,应将针起出,不要留着针拔罐,避免因肌肉收缩造成弯针。放血拔罐法,于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或皮肤针叩击出血,再行拔罐。3 .点火的方法:用镊子夹酒精棉球,点燃后向罐底一绕,随即将火罐罩在应拔部位;或用小纸片点燃后投入罐内,火旺时随即罩下;大火罐作刺血拔罐时,为了加强吸力,可用带蜡油纸点火,垫隔湿面饼可增加吸力和防止烫伤。
159



人体软组织损伤学
在拔火罐的基础上,又有在火罐口及应推部位涂上一些凡士林或其他油类,火罐吸着后,一手捏罐底略向后倾侧,慢慢向前方推动。这样来回移动,使局部出现红晕状。常用于因软组织损伤而致的一些牵涉痛范围、肌肉紧张的部位(7 一110 )。
六、常用穴位及其功能主治
“推罐法”的应用。其操作方法:
穴位一般可分为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三类。其中阿是穴与软组织损伤时所出现的压痛点是完全一致的,也是软组织损伤中治疗的重要依据,这些损伤病灶所发生疼痛往往是治疗之关键,所以说在这三类穴中,阿是穴常是治疗的重点。同时根据病情可配合经穴以及经外奇穴进行治疗。现将常用的一些穴位、功能主治介绍如下:
(一)头颈部(图7 一111 ) : 1 .人中:
部位:人中沟中上1 乃交界处。
针法:取仰卧位或坐位仰头,直刺或向上斜刺,针0 . 3 一0 . 5 寸。主治:急性腰扭伤、休克、昏厥、口眼部肌肉痉挛等。
2 .上星;
部位:头部正中线,入前发际后1 寸处。
160
上星
百会
下关
人中
图7 一111 头颈部常用穴位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针法:正坐,针尖沿皮纹下斜刺,针0 . 5 一0 . 8 寸。
主治:头部挫伤、头痛。
3 .百会:
部位:后发际正中7 寸,约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针法:坐位,沿皮肤前后左右刺,针0 . 5 一1 寸。
主治:头痛、颈项痛、休克。
4 .下关:
部位:下领骨裸状突前方,颧弓后下缘凹陷处。
针法:正坐,耳前颧骨弓之下凹陷中,闭口取穴,可直刺、斜刺、横刺,针0 . 5 一1 寸。
主治:下领关节损伤、下领关节炎。
5 .颊车:
部位:下领角前上方约一横指,用力咀嚼时肌肉隆起处。针法:坐位头偏向健侧,直刺或斜刺,针0 . 5 一1 寸。主治:下领关节损伤,下领关节炎。
6 .风池:
部位:在枕骨粗隆下凹陷与乳突下缘相平,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取穴。
针法:正坐,直刺1 一1 . 5 寸,或斜刺1 . 5 一2 寸。
主治:颈部肌肉扭伤、挫伤,颈项强直,肩背痛,落枕等。7 .天柱:
部位:在项肌旁,入发际5 分凹陷处。
针法:正坐,直刺0 . 5 一1 寸。
主治:落枕、项肌疼痛。
(二)胸腹部(图7 一112 ) :
1 .天突:
部位:在胸骨切迹上缘正中线上0 . 5 寸处。
针法:仰卧或正坐仰头,直刺或横刺,针0 . 2 一0 . 3 寸。主治:胸锁关节损伤,颈前侧痛。
161
人体软组织损伤学
天突
圈7 一1 12 胸腹部常用穴位
2 .擅中:
部位:在胸骨两乳头连线中点上。
针法:仰卧位,斜刺,沿皮向下或向两侧横刺,针0 . 5 一1 寸。主治:胸肋部挫伤、胸痛、胸闷、肋间神经痛等。
3 .期门:
部位:脐上6 寸,乳头直下第六肋间内端处。
针法:仰卧或坐位,直刺,针0 . 3 一0 . 5 寸。
主治:胸肋部挫伤、肋软骨炎、十一肋尖综合征、胸肋部挫伤、胸肋胀痛、肋间神经痛等。
4 .中院:
部位:前正中线,脐上4 寸。
针法:仰卧位,直刺,针1 一2 寸。
主治:腹壁挫伤、腹肌拉伤、腹腔神经丛冲击伤等。5 .章门:
162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部位:腋中线、第十一肋尖端。
针法:侧卧或坐位,直刺或斜刺,针0 . 8 一1 寸。
主治:胸肋部挫伤、十一肋尖综合征、腰背痛、腰部肌肉拉伤、肋间神经痛等。
6 .神胭:
部位:脐窝中央。
针法:仰卧位,艾条或隔姜灸。禁针。
主治:腹壁挫伤、腹肌拉伤、腹壁神经丛冲击伤等。7 .天枢:
部位:神胭穴旁开2 寸处。
针法:仰卧位,直刺,针1 一1 . 5 寸。
主治:腹肌拉伤、腰痛等。
8 .气海:
部位:前正中线,脐下1 . 5 寸处。
针法:仰卧位,向下斜刺,针1 . 5 一2 寸。
主治:腹部肌肉拉伤、腰痛等。
9 .关元:
部位:前正中线,脐下3 寸处。
针法:仰卧位,斜刺或直刺,针1 一1 . 5 寸。
主治:同气海穴。
10 .中极:
部位:前正中线,脐下4 寸处。
针法:仰卧位,于耻骨联合上1 寸取穴,直刺,针1 一1 . 5 寸。主治:腹部扭伤、腰痛等。
(三)腰背部(图7 一113 ) :
1 .大椎:
部位:第7 颈椎与第1 胸椎棘突间正中处。
针法:俯卧位或正坐位低头取穴,针尖稍向上斜刺、针0 . 5 一l 寸。
163
人体软组织损伤学
大椎
肩外俞从二肩井
隔俞
肝俞胆俞
旅白不
俞俞俞俞俞俞肾侮肠肠恍环一气大小膀白
命门二腰眼· 腰阳关
图7 一113 腰背部常用穴位
主治:颈痛、肩背痛、颈椎病、落枕、胸闷、肋痛等。2 .肩外俞:
部位:第1 胸椎旁开3 寸,该椎横突部。
针法:俯卧或坐位,直刺,针0 . 5 一0 . 8 寸。主治:落枕、肩背痛、肩背软组织扭伤等。
3 .肩井:
部位:第7 颈椎棘突与肩峰连线之中点处。
针法:正坐位,直刺0 . 5 一1 寸。
主治:落枕、颈椎病、肩背痛、风湿痹症等。4 .天宗:
部位:肩脚下窝凹陷内。
针法:正坐垂肩,直刺0 . 5 一1 寸。
主治:肩后部软组织损伤、肩臂和肩脚区疼痛等。5 .隔俞:
164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部位:第7 胸椎棘突旁开1 . 5 寸处。
针法:坐位或俯卧位,针0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