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二十八本疼痛诊断治疗学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六章疼痛相关形态学及生理学
内容开始
g=EN-US>
(四)脊髓颈髓束和突触后背索通路在痛觉传导中的作用
在动物研究中发现,脊髓背侧存在着与痛觉传导有关的传导通路。因此有人推测,脊髓颈髓束和(或)背索传导通路可能与动物的伤害性刺激冲动的传导有关。在人类和灵长类动物施行前外侧脊髓离断术后产生镇痛,表明痛觉传导通路主要集中在脊髓的腹侧部分。在脊髓离断一定时间后,

第六章疼痛相关形态学及生理学· 137 痛觉的恢复可能与位于脊髓背侧部分的痛觉传导通路的活化与“启用”有关,但是这一论点目前还是一种推测。有些学者提出,背索传导通路与痛觉的调节有关,刺激背索可以诱发镇痛作用。七、刁,结
1
.在人类,脊髓前外侧象限在痛觉传导中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结论基于临床病例观察结果。2 .脊髓前外侧象限内与伤害性刺激冲动传导相关的重要传导束有:脊髓丘脑束、脊髓网状束和脊髓中脑束。
3
.目前尚缺乏反映人体脊髓丘脑束细胞和其他投射传导束细胞反应特性的直接资料,目前只能从动物实验结果推断人体内的情况。
4
.动物实验显示,脊髓丘脑束细胞具有伤害性刺激冲动传导作用和其他感知功能。5 ,许多脊髓网状束细胞和脊髓中脑束细胞与伤害性刺激冲动的传递密切相关。6 .手术切断脊髓的前外侧象限一段时间后,患者的痛觉有可能恢复。因此在人类和某些动物,如猫在脊髓背侧部分存在着潜在的痛觉传导通路,手术后这部分通路逐渐开始发挥作用而导致痛觉恢复。
7
.目前有数种实验技术可以用于脊髓丘脑束细胞在脊髓灰质内分布情况的研究。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脊髓丘脑束细胞分布于脊髓的边缘区、背角灰质较深层板层内、灰质联合区和脊髓腹角灰质内。向丘脑腹后外侧核发出投射纤维的脊髓丘脑束细胞,主要分布于脊髓背角灰质的第一和第五板层,而向丘脑中央外侧核发出投射纤维的脊髓丘脑束细胞集中分布于脊髓腹角灰质内。大多数脊髓丘脑束细胞向对侧丘脑发出投射纤维,但是,在颈髓和骼髓内存在向同侧丘脑发出投射纤维的脊髓丘脑束细胞。
8
.脊髓丘脑束细胞向脑桥延髓的网状结构和中央导水管周围灰质发出分支投射纤维。9 .在猴的脊髓内,脊髓丘脑束细胞的数量大约在数千个。
10
.关于脊髓丘脑束纤维在何水平发生交叉的问题,临床认识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脊髓丘脑束纤维的交叉发生于脊髓丘脑束细胞所在脊髓节段内;而另一种观点认为,脊髓丘脑束细胞发出投射纤维在上行5 个脊髓节段的距离范围内完成交叉。
1 1
.在脊髓的前外侧象限内脊髓丘脑束的排列与体表感觉分布具有对应关系。这一论点得到临床病例观察结果的支持,也得到猴实验观察体表感觉野与脊髓丘脑束纤维分布的对应关系资料的支持。
12
.动物实验观察到,在脊髓前外侧象限内,靠近外侧的脊髓丘脑束纤维投射于腹侧基底复合体,而位于中央侧的脊髓丘脑束纤维投射于中央丘脑部分。
13
,脊髓丘脑束在脑干内位于下橄榄核后外侧方,与外侧丘系相邻。
14
.在人类和猴,脊髓丘脑束纤维投射终结于丘脑的腹后外侧核。大白鼠的情况与人类和猴相同,而在猫只有少量的投射纤维终结于丘脑的腹后外侧核,大多数的投射纤维终结于腹后外侧核相邻的丘脑腹侧部分。在不同的动物,均有脊髓丘脑束投射纤维终结于后复合体内侧部分和板层复合体的中央外侧部分。另外,投射纤维的终结区还包括:束旁核、中央内侧核和旁中央核。15 .在人类和猴,脊髓丘脑束在丘脑腹后外侧核的终结与体表分布具有对应关系,而在丘脑的其他区域内未见到这种对应关系。
16
.使用电生理实验方法,从丘脑逆行激活并且辨认存在于脊髓内的脊髓丘脑束细胞,使用未麻醉动物进行该方面的研究有一定困难。但是采用去皮质动物或者未麻醉的、脊髓化的动物模型在上段颈髓内找到类似脊髓丘脑束细胞的神经细胞。

138 · 第二篇基础理论

17 .脊髓丘脑束细胞可以被来自肪和c 纤维的神经冲动激活,来自肌肉和腹腔的高阂值神经冲动对脊髓丘脑束细胞也具有激活作用。
18
.根据脊髓丘脑束细胞对不同强度机械性刺激作用于皮肤后的反应情况,可以将脊髓丘脑束细胞分为低闭值细胞、广域细胞和高阂值细胞或。另外,还有一部分脊髓丘脑束细胞对来自深部组织的刺激比较敏感,这部分脊髓丘脑束细胞被称“深部细胞”( deeP ceus )。
19
.伤害性刺激(而不是机械性刺激)能够激活许多脊髓丘脑束细胞。这里指的伤害性刺激包括伤害性热刺激或者伤害性冷刺激作用于机体的皮肤,动脉内注射致痛性化合物,肌内注射高渗性盐水,阻塞冠状动脉,对攀丸的伤害性机械刺激、化学刺激或热刺激和膀胧的过度充盈。所有这些刺激均能激活脊髓丘脑束细胞。
20
.可以被内脏刺激激活的脊髓丘脑束细胞的皮肤感受野的分布与人类牵涉痛发生时皮肤痛感区分布情况相似,提示皮肤与内脏感觉冲动的聚集可能是牵涉痛觉产生的原因。
21
.向丘脑中央部分发出投射纤维的脊髓丘脑束细胞分布于脊髓灰质的比较靠近腹侧部分灰质内,而向丘脑外侧部分发出投射纤维的脊髓丘脑束细胞分布于脊髓灰质的比较靠近背侧部分灰质内。向丘脑中央部分发出投射纤维的脊髓丘脑束细胞具有广阔的感受野(包括整个体表和面部)。这种感受功能依赖于脊髓以上中枢所构成的环状结构,网状结构可能参与了该环状结构的组成,因为刺激网状结构可以诱发这种脊髓丘脑束细胞的强烈反应。
22
.辣椒素作用于周围神经引起脊髓丘脑束细胞的短暂的兴奋性反应。随后来自C 纤维和Aa 纤维的冲动减弱,脊髓丘脑束细胞对伤害性机械刺激的反应轻微降低而对伤害性热刺激的反应性明显减弱。
23
.与脊髓丘脑束细胞相似的神经细胞,其在脊髓灰质内的分布情况以及轴突纤维的传导速度都难以与脊髓丘脑束细胞区分。小剂量的巴比妥类药物并不能降低这类细胞的反应性,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细胞的反应性增强。
24
.除了兴奋性感受野以外,脊髓丘脑束细胞还具有抑制性感受野。在某些情况下,产生抑制性感受野的部分原因可能与同一感受野内的敏感性机械刺激感受器受到刺激所致。在更多的情况下,抑制作用的产生是由于远离兴奋性感受野的机体其他皮肤区域受到伤害性刺激所引起。这种抑制性感受野更多见于广域细胞。这种抑制性感受野可以扩展延伸至整个机体表面和面部。这种抑制性感受野不同于“弥散性伤害性刺激抑制对照区”,这种抑制性对照区随刺激的终止而消失;这种抑制性感受野在脊髓离断后仍然可以存在。
25
.持续性周围神经刺激可以产生对脊髓丘脑束细胞的长时间的抑制作用。诱发这种抑制作用的神经刺激冲动以来自筋纤维的刺激冲动最有效。其次是来自c 纤维的刺激冲动,而来自邓纤维的冲动在这方面的作用不明显。对脊髓丘脑束细胞的抑制作用随刺激的强度的增加而增强。这种抑制作用也可能是针灸或者经皮神经刺激产生镇痛作用的机制。
26
.脊髓丘脑束细胞可以被经过电离子渗透技术使用的谷氨酸和P 物质所兴奋。P 物质、蛋氨酸一脑啡肤、亮氨酸一脑啡肤、5 一经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甘氨酸、y 一氨基丁酸钠和乙酞胆碱均能抑制脊髓丘脑束细胞。
27
.脊髓丘脑束细胞可能与机体的痛觉、与痛觉伴随的情感反应、痛觉过敏、牵涉痛、甚至和中枢痛有关。
28
.脊髓网状束起源细胞在脊髓内的分布不同于那些向丘脑腹后外侧核发出投射纤维的脊髓丘脑束细胞。大部分的脊髓网状束细胞分布于脊髓灰质的第七和第八板层。
29
.从脊髓颈膨大发出的脊髓网状束投射纤维有的交叉到对侧,有的沿同侧上行;从脊髓腰膨

第六章疼痛相关形态学及生理学· 139

大发出的脊髓网状束投射纤维主要交叉到对侧上行。
30
.有些脊髓网状束细胞同时也是脊髓丘脑束细胞。
3 1
.猴的脊髓网状束细胞的数量与脊髓丘脑束细胞的数量相等。脊髓离断后的蜕化反应程度在网状结构内大于丘脑内的蜕化反应程度,表明向网状结构内投射纤维的分枝多于向丘脑内投射纤维的分枝,而不是由于脊髓内上行传导束神经细胞的数量不同所致。
32
.脊髓网状束与脊髓丘脑束一同在脊髓前外侧象限白质内上行。
33
.脊髓网状束纤维终结于众多的神经核。这些神经核包括:后模糊核、棘上核、延髓中央核、巨细胞核、束间舌下核、罗勒核、旁巨细胞外侧核、旁巨细胞背侧核、脑桥中央尾核和脑桥中央口核。34 .在采用逆行刺激方法确定脊髓网状细胞时应注意避免刺激近头端的投射纤维。35 .有些脊髓网状细胞具有体表感受野。伤害性刺激作用于这些感受野可以激活这些脊髓网状细胞。
36
.目前尚不清楚,是否网状细胞可以将与痛觉有关的鉴别性信息传向高级中枢。但是研究结果表明,网状结构参与痛觉相关的情绪反应。
37
,脊髓中脑束细胞在脊髓灰质内的分布与那些向丘脑腹后外侧核发出投射纤维的脊髓丘脑束细胞的分布情况相同。脊髓中脑束细胞主要集中分布于脊髓灰质的第一和第五板层内。38 .某些脊髓中脑束细胞也是脊髓丘脑束细胞,同时向中脑和丘脑发出投射纤维。39 .脊髓中脑束细胞与脊髓丘脑束细胞伴行于脊髓和脑干内。从峡部开始脊髓中脑束向背侧和内侧走行。
40
.脊髓中脑束在中枢内的终结区包括:上丘的深层、丘间神经核、外侧中央导水管周围灰质、楔状核、Dal 匆刘洲衍tz 核和碱n 邵叮一W ' tPb 司核。
41
,对大白鼠的实验表明,许多脊髓中脑束细胞对伤害性刺激具有比较敏感的反应性。42 ,脊髓中脑束细胞可能在痛觉传导中发挥一定作用。采用外科手段,阻断中脑内侧部分所引起的镇痛作用明显强于单纯破坏中脑内的脊髓丘脑束的镇痛效果。损伤动物的中央导水管周围灰质可以诱发痛觉过敏,刺激这一区域可以诱发动物明显的痛苦反应。刺激中央导水管周围灰质或相邻区域可以引起镇痛作用。脊髓中脑束在痛觉的传导和痛觉的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43 .脊髓背侧传导通路可能在伤害性刺激冲动的传导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可能是导致脊髓离断后痛觉恢复的原因。
科.脊髓颈髓束细胞集中分布于脊髓灰质的第三、第四和第五板层内。
45
.脊髓颈髓束冲动在外侧颈髓核中继后交叉上行,穿过脑干与内侧丘系伴行。46 .目前在确认脊髓颈健束细胞方面存在一定困难,主要的问题是脊髓颈髓束细胞的纤维轴突终结于上部颈髓灰质内而不是在外侧颈髓核。
47
,脊髓颈髓束细胞与触觉和痛觉有密切关系。这些广域细胞在痛觉中发挥作用。48 .关于外侧颈髓核在痛觉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49
、脊髓内突触后背索通路的神经细胞起源于脊髓灰质的第三和第四板层,终结于背索核。部分细胞起源于较深层灰质内,一少部分起源于第一和第二板层。
50
.至少有一部分突触后背索通路细胞可以被来源于背索核和背外侧索的刺激所激活。也可能许多这类细胞既属于突触后背索通路细胞也属于脊髓颈髓束细胞。但是不论是从解剖还是从功能方面都具有独立特征。
51
,采用逆行激活技术确认突触后背索通路神经细胞是比较困难的。
52
.有一部分突触后背索通路细胞属于广域神经元。

140 · 第二篇基础理论

53 .突触后背索通路可能在痛觉中发挥一定作用,尤其是在痛觉的调节中有一定意义。刺激脊髓背索产生镇痛作用。

第五节痛觉与丘脑和大脑皮质

一、丘脑神经核与脊髓丘脑束痛觉冲动― 丘脑腹后外侧核

丘脑腹后外侧核(VPL )是动物包括人类的近邻灵长类的脊髓丘脑束纤维的终结神经核。关于人类脊髓丘脑束纤维在丘脑腹后外侧核的终结情况还在研究中。BoMe Jones Burton 观察到,在猫体内,大部分的脊髓丘脑束纤维投射终结与丘脑腹后外侧核相邻的丘脑腹外侧核(VL )、背内侧核(代玩)以及中央外侧核。这样终结区围绕丘脑腹后外侧核形成了一个壳状区域。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接受脊髓丘脑束纤维的丘脑腹外侧核与大脑皮质的感觉区相连接,因此这部分丘脑腹外侧核也被称为腹外侧复合体的脊髓部分。
脊髓丘脑束纤维在丘脑腹后外侧核内的终结分布与体表感觉分布具有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与在内侧丘系内的情况相似。在猴体内,发出纤维投射终结于丘脑腹后外侧核的脊髓丘脑束神经细胞集中分布于脊髓(对侧)的第一和第五板层灰质内。在人类和猴体内,从切片上看,脊髓丘脑束纤维在丘脑腹后外侧核内呈斑点状或者呈群集状,实际上呈棒状结构分布于丘脑腹后外侧核内。丘脑腹后外侧核向大脑皮质的第一躯体感觉区(51 )和第二躯体感觉区(sn )发出投射纤维,同时丘脑腹后外侧核还接受来自这些感觉区的皮质丘脑投射纤维。丘脑皮质中继神经元可以同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