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开始:
的亲和力,可解除麻醉性镇痛药,而产生拮抗作用。【 药理作用]纳洛酮拮抗麻醉性镇痛药的效价是烯丙吗啡的30 倍,不仅可拮抗吗啡等纯粹阿片受体激动药,拮抗喷他佐辛等阿片受体激动一拮抗药,还可用于安定类、氯氮平等中枢抑制药中毒,以及乙醇中毒。其亲脂性很强,约为吗啡的30 倍,易透过血脑屏障,静脉注射后脑内浓度可达血浆浓度的4 . 6 倍,而吗啡脑内浓度仅为血浆浓度的1 / l 。。应用纳洛酮拮抗麻醉性镇痛药,由于痛觉突然恢复,可产生交感神经兴奋现象,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律失常,甚至肺水肿和心室颤动。 [体内过程]纳洛酮静脉注射后几乎立即生效,在肝内代谢,主要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作用维持1 一4h , Tl 二为lh 。口服亦能吸收,但作用只及胃肠外给药的2 %。 【 临床应用〕 纳洛酮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的阿片受体拮抗药。 ( l )用于麻醉性镇痛药中毒成人用量,一次0 . 4 鸣或0 . In 娜掩,必要时2 一3 而n 后重复使用,皮下、肌内或静脉注射。 ( 2 )拮抗麻醉性镇痛药的残余作用,皮下、肌内或静脉注射1 . 3 一3 . 0 拜岁掩。
228 · 第二篇基础理论
( 3 )用于急性酒精中毒,轻度中毒(表现为兴奋症状),纳洛酮0 . 4 一0 . smg 加人5 %葡萄糖液20 一4o 耐静脉注射。纳洛酮0 . 8 一1 . 2mg 加人5 %葡萄糖液静脉注射,lh 后,再给0 . 4 一o . smg ,直至清醒。 ( 4 )用于脑梗死的治疗脑梗死时可产生尽一内排肚,纳洛酮可予对抗。方法:0 . 8 一1 . 2mg 溶于生理盐水250d 静脉滴注,每天1 次,一疗程15 次。 ( 5 )治疗因安定、氯丙嗓、氯氮平、苯巴比妥药的过量所致的症状,成人量0 . 4 一0 . 8 mg / h 静脉滴注。 ( 6 )抢救新生儿窒息,可用于麻醉性镇痛药引起的新生儿窒息,对非麻醉性镇痛药引起的窒息,疗效也好,应早期使用。肌内或皮下注射0 .价rn 岁kg ,或经脐静脉给予10 拜岁kgo ( 7 )对疑有麻醉性镇痛药成瘾者,此药可激发戒断症状,可作为诊断标准之一。肌内注射纳洛酮0 . 4mg , 20 一30 而n 内如无反应可再肌内注射0 . 4mg , lh 内,成瘾者可出现戒断症状。【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律失常、肺水肿及心室颤动。使用注意:对有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小剂量分次给药。 〔 禁忌证]① 高血压患者;② 巨大肿瘤压迫大血管,使静脉回流受阻患者;③ 心肺实质性病变患者。
第三节街体类抗炎免疫药
是一类包括天然和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和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对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具有调节作用。此类药在疼痛治疗中,通过其抗炎作用,减轻疼痛部位的充血、水肿,阻止炎性介质对组织的刺激,减少炎症引起的局部瘫痕和粘连,从而缓解疼痛。一、药理作用 l ,抗炎作用炎症是机体对各种致病因素的损伤作用所产生的局部反应,其表现为红、肿、热痛等各种症状,有时也可以伴随着发热、白细胞升高等全身症状。糖皮质激素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能抑制因细菌感染、免疫、化学、放射等物理、化学因素所引起的炎症反应。在急性炎症初期能增加血管的张力,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使局部充血减轻,水肿消退;阻止炎症介质如缓激肤、组胺、慢反应物质发生的反应;稳定溶酶体膜;阻止补体参与炎症反应,减少白细胞渗出和浸润,从而缓解红、肿、热、痛等症状。在慢性炎症或急性炎症后期,能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增生,减少胶原沉积,抑制肉芽组织形成,减少炎症引起的瘫痕和粘连。 2 .免疫抑制作用免疫反应是机体对感染及其他异物的防御反应,但某些情况下又可对机体引起不良后果,引起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糖皮质激素可影响免疫反应的多个环节:可抑制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降低网状内皮系统消除颗粒或细胞作用;使淋巴细胞溶解,以致使淋巴结、脾及胸腺淋巴细胞耗竭,使循环中T 细胞,特别是辅助性T 细胞减少;也可降低自身免疫性抗体水平。基于以上抗炎抗免疫作用,可缓解过敏反应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和对抗异体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 3 .抗毒作用细菌的内毒素对人体有致病作用,可引起高热、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糖皮质激素能提高机体对有害刺激的应激能力,减轻细菌内毒素对机体的损害,缓解毒血症状。也能减少内热原的释放,降低下丘脑垂体体温调节中枢对热原的敏感性,对感染性毒血症的高热有退热作用。
第十一章疼痛相关药理学· 229 4 .抗休克作用休克是急性循环功能不全,使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得不到足够的血液灌注而产生的综合征。药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降低血管对各种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解除血管痉挛,使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由于其能稳定溶酶体膜,防止溶酶体酶释放而损害组织,还由于其免疫抑制作用,阻止过敏介质释放及发挥作用,因此对中毒性休克、低血容量休克和心源性休克均有对抗作用。 二、体内过程 搪皮质激素口服、注射和局部涂敷均可吸收,吸收后约有90 %与血浆蛋白结合。糖皮质激素的含量在肝中最高,血浆中次之,再次是脑脊液、胸水、腹水,肾和脾中分布最少。主要在肝中代谢失活,形成易溶于水的结合物,大部分从尿中排出,只有很少量从粪便中排泄。 三、临床应用 1 .急性肾上腺功能减退症或肾上腺危象、慢性肾上腺功能减退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的替代治疗。 2 .由于搪皮质激素具有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肾病性慢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溃疡性结肠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瘫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3 .用于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如尊麻疹、枯草热、血清病、血管病神经性水肿、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 4 .作为某些感染性疾病的辅助治疗,如中毒性菌病、中毒性肺炎、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等,同时配合足量抗生素治疗。 5 .抗休克如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 6 .疼痛治疗,根据其抗炎作用,配合其他镇痛药用于多种疼痛疾病的治疗。 7 .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眼科疾病、皮肤科疾病等。 四、给药方法 1 .全身用药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对危急患者的抢救可采用大剂量短期冲击疗法,如严重中毒性感染、中毒性和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及哮喘持续状态等,疗程一般不超过sdo 2 .局部用药常与镇痛药物合用,进行痛点注射、关节腔内及椎管内用药等。 常用菌体类抗炎免疫药见表11 一3 。 五、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1 .药源性类皮质醇增多症即类库欣综合征,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多毛、座疮、水肿、低血钾、高血压、糖尿等。因此高血压、动脉硬化、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及糖尿病等患者慎用,必要时给予排钠利尿剂并补钾,增加胰岛素用量。 2 .肌萎缩和骨质疏松皮质激素可促进蛋白分解、抑制蛋白合成,长期大量应用可致负氮平衡,使肌肉萎缩。还减少肠道对钙的吸收、增加钙磷排泄、增加骨质吸收而引起骨质疏松。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时,要高蛋白饮食,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必要时给予同化激素。
230 · 第二篇基础理论
表11 一3 常用凿体类抗炎免疫药比较
类别药物
糖代谢(比值)
水盐代谢(比值)
抗炎作用〔 比值)
等效量(哗)
半衰期作用持续时间(而n ) ( h )
短效 氢化可的松可的松 中效 泼尼松 氢化泼尼松甲基泼尼松龙去炎松 长效 地塞米松倍他米松
3 .诱发和加重感染糖皮质激素对病原微生物无抑制作用,且可抑制免疫反应,而使潜在的感染病灶扩大,加重或出现新的感染,不易被发现。因此一般感染时不用本类药物,急性感染中毒时,要与足量的抗生素合用。 4 .诱发和加重溃疡糖皮质激素可增加胃酸分泌,抑制胃粘液分泌而使胃粘液层保护作用削弱,并且抑制胃粘膜细胞的更新,而导致溃疡或使溃疡愈合迟缓。 5 .诱发精神症状由于糖皮质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长期大量使用,可引起欣快、激动、失眠、幻觉、精神紊乱,甚至诱发精神病。儿童大剂量时可引起惊厥,癫痛患者可诱发癫痛发作。6 .对眼的影响全身或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致眼内压升高,严重的可引起青光眼,长期应用可导致白内障,并可引起霉菌性角膜炎。因此角膜溃疡者禁用,单纯疙疹病毒角膜炎患者慎用,使用时加碘昔。 7 .对胎儿的影响妊娠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引起胎儿愕裂畸形。妊娠后期用大量皮质激素可使胎儿下丘脑一垂体受抑制而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出生后产生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8 .停药反应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突然停药可引起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表现为发热、肌痛、关节痛、全身无力、恶心、呕吐,甚至休克、昏迷。原因是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前叶的持续抑制,使ACTH 释放减少而导致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减退,并随之发生萎缩而出现皮质功能不全。因此,使用糖皮质激素不应突然停药,而应逐渐减量直至停药。另外,突然停药还可发生反跳现象,这时常需加大剂量治疗。 9 ,禁忌证糖皮质激素的主要禁忌证为:活动性消化性溃疡、严重高血压、精神病、糖尿病、骨质疏松、青光眼、库欣综合征、水痘、麻疹、霉菌感染等。 六、药物相互作用 1 .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及利福平等肝酶诱导剂与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甲基强的松龙、泼尼松、氢化泼尼松等)合用时,可增加糖皮质激素在体内的代谢和消除,使作用降低。合用时,应适当增加这些药的用量。
第十一章疼痛相关药理学· 231
2 .酮康哇为肝酶抑制剂,与泼尼松及甲泼尼龙合用时,可降低后两者在体内的代谢和消除,使作用增强。合用时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