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二十八本疼痛诊断治疗学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十三章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特点与辨析
内容开始
PAN lang=EN-US>
3
.脊柱基本病变的X 线平片表现
( l
)脊椎骨病变① 顺序曲度异常:脊柱在冠状面上是垂直的,在矢状面上有4 个生理弯曲:颈椎、腰椎向前弯曲,胸椎、能椎向后弯曲。先天性脊柱侧弯畸形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畸形,x 线观察与测量,有助于确定病变原因和侧弯程度。② 骨质增生硬化:骨密度增高,有时伴有骨外形改变,骨增生硬化多同时并存。可见于多种疾病,如骨外伤后骨痴形成、骨感染后新骨形成、成骨性骨转移(前列腺癌骨转移)、石骨症、氟骨症、畸形性骨炎、骨皮质增厚、蜡油样骨病、骨岛、骨硬化、骨髓硬化症、骨髓瘤等。③ 骨质疏松,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哈氏管扩张,骨小梁稀疏,椎体呈栅栏状改变,椎体双凹变形,甚至椎体压缩性骨折。④ 骨质软化:骨密度普遍性降低,骨小梁模糊不清,骨皮质变薄、模糊,内缘呈虫蚀状改变,承重骨骼发生变形如骨盆内聚畸形,有时可见假骨折征象、椎体变形等。⑤ 骨质破坏:局限骨密度减低,正常的骨小梁结构消失,骨皮质缺损,常伴有骨膜反应。根据骨质破坏的数目、范围、边缘状态、有无膨胀性改变、硬化边缘骨膜及软组织改变,可行病理基础和病原分析。脊柱骨质破坏要注意椎弓根、椎间盘等改变。
( 2
)椎间盘及韧带病变① 脊柱退行性骨关节病:脊椎小关节和椎间盘的退行性变,表现为椎间隙变窄,椎体缘骨质硬化、骨刺形成,脊椎小关节骨质增生变尖、关节间隙变窄。颈椎和腰椎发病率明显高于胸椎,有时伴有脊柱韧带骨化、钙化。韧带退行性变,使脊椎稳定性差,可引起椎体滑脱。② 强直性脊柱炎:病变首先侵犯两侧能骼关节,多在下2 乃处发病,早期表现为关节边缘模糊,以骼骨侧为显著,相继出现虫蚀状骨破坏,此时关节间隙稍增宽,提示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质破坏,以后破坏的边缘出现骨质增生,通过关节间隙,形成骨性强直。病变具有明显向上蔓延倾向。由于椎体前缘上下角骨炎和硬化,可形成方形椎体,而椎体破坏少见。椎间盘纤维环外层及脊柱韧带钙化、骨化在椎体两侧形成骨桥,使脊柱呈竹节状。椎小关节间隙模糊消失,且并发关节周围软组织钙化、骨化,最终形成骨性强直。③ 感染性椎间盘病变:包括化脓性脊柱炎和脊柱结核。化脓性脊柱炎因起病部位不同,骨质破坏可首先在椎体上下缘、椎体中心和椎体附件发生,病变迅速蔓延至整个椎体。骨质破坏可以持续2 4 周,病变破坏椎间盘,导致椎间隙变窄,继而在2 3 个月内骨质出现硬化,椎体间形成骨桥,甚至相融合。附件型起病早期,有不规则骨质破坏,以后则逐渐硬化。晚期可出现边缘锐利的骨质缺损和不规则的囊性透明区,可导致关节突间小关节的骨性融合。此外,可出现软组织肿胀和脓肿,如颈椎的椎前软组织肿胀,胸椎的椎旁软组织肿胀,腰椎的腰大肌脓肿。胸椎骨髓炎可以经淋巴管而引起脓胸、心包炎、纵隔炎等。脊柱结核病程长,骨质疏松明显,死骨不明显,可有骨性融合,但骨质增生不明显。布氏杆菌病有50 %以上累及脊柱,其中70 %发生于腰椎,表现为骨质疏松,椎间隙变窄,相邻椎体骨质破坏,新骨形成,甚至有骨桥形成。④ 后纵韧带骨化症:好发部位为第3 5 颈椎、第4 7 胸椎。主要表现为与后纵韧带走行一致的紧贴椎体后缘的带状骨化影,可以连续,也可以呈节段状,厚度可达1 5 ? ,可合并椎间盘病变和椎体滑脱等

308 · 第三篇诊断治疗方法

并发症。
( 3
)椎管狭窄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椎管结构异常造成的椎管、神经根管及椎间孔狭窄。目前国内外均采用测量骨性椎管径线来确定椎管狭窄的诊断。① 颈椎椎管狭窄:测量骨性椎管矢状径是确定椎管狭窄的关键,在颈椎侧位平片或断层片上,可以清晰地显示椎管的前后壁。椎管矢状中径:从椎体后缘骨皮质中点至椎板结合处骨皮质中点之间距。女性颈3 一颈7 椎管中径正常值为巧.0 17 . 0 ? ,平均值为16 , 0 ? ;男性颈3 一颈7 椎管中径正常值为16 . 0 18 . 0 ? ,平均值为17 . 0 ~。可以用一节段椎管矢状中径与相应椎体矢状中径的比值,来表示颈椎椎管的宽窄。椎管中径/椎体中径(正常颈3 一颈7 )比值的平均值为0 . 91 ,可将比值小于0 . 75 作为判断颈椎椎管狭窄的标准。颈椎椎管矢状中径小于13 ? ,可以诊断为椎管狭窄症。② 腰椎椎管狭窄:好发部位为椎管、侧隐窝和椎间孔,多发生于下腰椎,X 线表现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间盘退行性变,后纵韧带骨化、钙化或黄韧带肥厚钙化等,一般认为椎管横径小于20 ? ,前后径小于15 ? ,应考虑为椎管狭窄症;15 17 ~为相对狭窄,称狭小椎管。X 线正位片:两侧椎体小关节内聚,相互间的距离缩短,关节面接近矢状位,小关节突肥大,左右椎弓根的间距变小,椎弓根变粗大,椎板增厚,密度增高,上、下椎体间距变近。X 线侧位片:椎弓前倾,椎弓根短,椎间孔狭窄,椎弓及小关节突骨质增生,皮质增厚,使骨密度增高,骨质硬化。
( 4
)椎体小关节及椎弓病变① 椎体小关节骨质增生、破坏;骨质增生发生于中老年人,主要见于脊柱退行性变;发生于青少年,一般见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脊柱改变和黑尿酸病等。骨质破坏多见于脊柱椎体和附件感染或肿瘤性病变,单发于椎体小关节破坏的病变较少,表现为椎体小关节间隙模糊不清,甚至消失,关节失去正常的骨性轮廓,骨质结构消失。② 椎板狭部裂与椎体滑脱:系指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狭部断裂。狭部裂使椎体、椎弓根、上下关节突于下位椎体上面向前滑脱,即真性滑脱;仅有椎体向前滑脱,而椎弓完整者,称假性滑脱。x 线检查是诊断本病的关键,在常规正侧位片可疑时,可选择脊柱左右斜位相观察,以便确定病变为一侧性或两侧性。③ 脊柱裂:为两侧椎板先天性不联合而形成的骨性缺损裂隙,缺损部位常被软组织或纤维组织替代。好发于腰骸部及颈椎,临床分为显性和隐性2 类,以隐性脊柱裂为多见。在脊柱正位X 线片上,椎体的椎板部分形似蝴蝶,双上关节突代表蝴蝶的前翅,下关节突代表后翅,椎板部分为体部,正中部分可见棘突的细长投影。在脊柱裂存在时,椎板中部可见透亮裂隙,椎板分为左右两部分,断端骨边缘光滑,略致密,棘突可呈游离状态。若有椎管内容物膨出,于椎板缺损处可以见到轮廓清晰的软组织致密影,在侧位片上观察则更清楚。
( 5
)椎间孔病变引起椎间孔前后径缩小的常见病有:① 椎管狭窄症的椎弓发育短小,前倾时可使椎管前后径变小;② 椎体小关节肥大性骨质增生,可使椎间孔前后径变小。③ 椎体后缘骨折或双侧椎弓根嵌人性骨折,可引起椎间孔前后径变小。④ 各种椎体和附件的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如血管瘤、骨样骨瘤、动脉瘤样骨囊肿、骨巨细胞瘤等,病变呈膨胀性生长,可使椎间孔变小。⑤ 巨人症、肢端肥大症,使椎体增大,椎板增厚,可造成椎间孔变小。⑥ 畸形骨炎、强直性脊柱炎,两者均可引起椎体增大、变方、椎弓根变粗等改变。后者同时有脊柱周围韧带钙化、骨化,可致椎间孔变小。⑦ 双侧椎板峡部裂、椎体向前滑脱,可使椎间孔变小。
引起椎间孔上下径缩小的病变有:① 脊柱退行性变。② 先天性或后天性椎体融合,失去了椎间盘的正常高度,而使椎间孔的上下径缩小。
引起椎间孔单纯扩大的常见病有:① 单纯椎弓根无发育或发育不全,X 线表现为一侧椎弓根缺如或一侧椎弓根纤细;② 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和蛛网膜囊肿等,向椎间孔方向生长,压迫椎间孔,使椎间孔向四周扩大。

第十三章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特点与辨析· 309

引起椎间孔扩大合并骨质破坏的常见病有:① 发生于椎体和附件的感染性病变,椎体或椎弓根及部分椎板骨质破坏,使椎间孔周围骨质界限不清,骨质破坏消失,造成一个扩大的椎间孔的假象。② 发生于椎间孔附近的肿瘤性病变,恶性肿瘤可造成椎间孔周围骨质呈侵蚀状破坏,使椎间孔扩大。如转移瘤的椎弓根破坏消失是常见的X 线表现。
( 6
)椎管内肿瘤椎管、椎间孔增大变形比较常见,占5O %一印%,具有诊断价值;在正位片上表现为一对或几对椎弓根内缘变直或凹陷,椎弓根形态改变,间距增大。在侧位片上表现为椎体后缘受压变形或骨质硬化。
(四)胸部X 线平片检查
利用x 线的穿透性和感光性,将组织器官显像于胶片上,弥补透视不能发现细微病变的不足,提高了肺野清晰度和分辨率。留存病变改善情况的对比资料,供日后随访用。
1
.投照体位
( 1
)后前位摄片为常用的基本位置,适用于肺内、纵隔内及胸膜占位病变、肺炎、结核及积液等的检查。临床上结核中毒症状明显,透视无异常发现或可疑结核者均可摄片检查。( 2 )侧位片检查正位片无阳性发现时此位置意义不大,用于肺内肿块、空洞、炎性病变、肺不张、纵隔肿瘤、胸膜病变及包裹性积液等,有助于了解病变的分布情况,较准确地显示病变前后位置的所在,对定位、定性有一定帮助。
( 3
)前后位摄片适用于患者不能活动时,多为床边拍照,用以了解有无肺内炎症、有无肺底及心包积液等。
( 4
)前弓位摄片适用于后前位显示肺尖不佳而疑肺尖病变者。
( 5
)上肺后部及后上纵隔摄片适用于常规侧位片难以显示的肺上叶后段及后上纵隔病变。( 6 )胸部侧卧后前位适用于少量积液,有助于了解积液情况,测知空洞大小及内部积液多少,观察液气胸肺压缩情况。
( 7
)局部点片适用于常规正侧位片显示欠佳的重叠于心脏前后的肿块、空洞、结节等的检查。( 8 )胸部高千伏摄片适用于中心型肺癌、纵隔肿块及尘肺等,其对肺门区支气管显影清晰,减少了胸壁及肋骨对病变的干扰。
2
.正常胸部X 线表现清楚地显示第1 3 胸椎,心影后椎体隐约可见。左右12 对肋骨走行对称。男性胸大肌发达时,于两肺中部外侧呈扇状致密影;女性乳房可在两肺下野形成下缘清楚、上缘密度渐淡的半圆形致密影。纵隔、气管居中,除心脏大血管影外,在婴儿可见到突出于纵隔影之外的胸腺影,呈纵形,多偏右,下缘较平直。左至右肺门影宽度成人在10 11 . 5cm 之间,两肺野清晰对称,纹理由内向外由粗到细,外侧带不易发现。肠面光滑呈圆顶状,肋隔角锐利。(五)乳腺病变的X 线平片
目前最通用者为钥靶摄影,一般双侧位常规照片比较,必要时摄轴位或肿块切线位、腋窝位等,以便明确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毗邻关系以及可能性质。
乳腺病变在x 线钥靶平片的表现,可为:① 肿块征;② 钙化征;③ 环状透明症,多为脂肪瘤或脂肪纤维瘤;④ 乳头内陷征,常由大导管瘤、乳腺慢性炎症或湿疹样乳腺炎引起;⑤ 漏斗征,由于乳晕下导管癌向周围浸润所致;⑥ 橘皮征,见于皮肤淋巴管癌浸润,炎性感染、充血水肿或纤维组织增生等;⑦ 导管变形征;⑧ 血管增多增粗征,多见于乳腺癌;⑨ 脂肪浸润征,乳腺皮下或乳后脂肪间隙模糊不清或消失,常见癌性浸润或炎性蔓延;⑩ 乳腺变形征。
(六)腹部脏器的X 线平片
1
.肝脏X 线平片检查

310 · 第三篇诊断治疗方法

( l )检查方法肝区平片能初步提供肝脏大小、形态及临近脏器的关系。一般取仰卧位,摄前后位片,上自隔肌,下至盆腔。
( 2
)正常表现肝区平片上肝脏为密度均匀的软组织影,近似三角形。肝脏边缘较薄,显示密度较淡,通常右腼肌可作为肝脏上界,呈弯窿状。肝脏下界在右半结肠充气情况下,能清楚衬托出来,呈平直或略内凹。
2
.胆道系统X 线平片检查
( l
)检查方法X 线平片检查是胆系疾病x 线诊断中基本而初步的诊查手段,胆系疾病的X 线平片检查包括胆系区平片、全腹平片,其中以胆系区为重点。
( 2
)正常表现正常胆系在X 线平片上为软组织密度,密度均匀一致,胆系区无钙化,无液平面,邻近肠道可有少量充气,但不扩张、移位。
3
.胰腺X 线平片检查胰腺由于缺乏对比在平片上不能显示,其位置相当于第一、二腰椎水平从右向左移位的区域。腹部平片检查主要发现胰周反射性肠淤积,胰内结石、钙化或液平面,对胰腺异物和含气液的胰腺囊肿也有一定价值。
4
.泌尿系统x 线平片检查泌尿器官为软组织构成,与周围器官缺乏天然对比,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