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二十八本疼痛诊断治疗学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十四章实验室检验
内容开始
 

第一节血、尿、粪一般检验

一、血液检查

(一)参考值
1
.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的测定正常值见表14 1 :

14 1 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的侧定正常值

参考值成年男性成年女性新生儿

红细胞
( 4 . 0
5 . 5 ) x 10 , 2 / L ( 3 . 5 5 . 0 ) x 1012 / L ( 6 . 0 · 7 . 0 ) x 1012 / L

血红蛋白120 1 团州L 1 10 15 ( )留L 170 ? 2 ( X )留L

2 .白细胞计数成人为(4 10 ) xl 护/L ;儿童为(5 12 ) xl 护/L ;新生儿为(15 20 ) xl 护/L 3 .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见表14 2 :

14 2 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

成人计数

细胞类别

新单位(旧单位)

中性粒细胞杆状核分叶核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0 . 01 ? 0 . 05 ( l %、5 % ) 0 .见一0 . 70 ( 5O %一70 % ) 0 .仪巧一0 . 05 ( 0 . 5 %一5 % ) 0 ? 0 . 01 ( 0 % ? l % ) 0 . 20 ? 0 . 40 ( 20 % ? 4O % ) 0 . 03 0 .佣(3 % ? 8 % )

(二)临床意义
1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一般经多次检查成年男性红细胞>6 . OxlolZ / L ,血红蛋白>170

第十四章实验室检验· 333

丢失、血液浓缩的疾病。
( 2
)绝对增多临床上称为红细胞增多症,按病因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2 类:
l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为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所致。① 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因血氧饱和度减低,组织缺氧所致。见于新生儿、高原居民、严重慢性心肺疾患(如肺心病、紫绪型先心病)。② 促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加: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有关,如肾癌、肝癌、肾积水、多囊肾等。
2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其特点为红细胞持续性显著增多,可高达(7 10 ) xlo 2 / L ,血红蛋白达150 一翎『 L
2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以血红蛋白为标准,成年男性<120 L ,成年女性<110 L 为贫血。临床上分为4 级:轻度,血红蛋白<参考值低限至叨扩L ;中度,90 、印了L ;重度,印一30 L ;极重度,< 3O L
( l
)生理性减少婴儿出生3 个月至巧岁的儿童,因身体生长发育迅速而红细胞生成相对不足,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较正常成人低10 %一20 %。妊娠中、后期的孕妇血浆容量增加,血液稀释;老年人造血功能低下,均可导致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统称为生理性贫血。
( 2
)病理性减少
1
)红细胞生成减少①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造血组织容量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浸润,见于白血病、骨健瘤等;某些原因未明的疾病,如慢性系统性疾病(慢性感染、恶性肿瘤、尿毒症、风湿性疾病等)伴发的贫血。② 造血物质缺乏或失利用:铁缺乏见于缺铁性贫血;铁失利用见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DNA 合成障碍见于叶酸及维生素B 。缺乏所致的贫血。
2
)红细胞破坏过多① 红细胞内在缺陷(遗传性缺陷):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等。② 红细胞外来因素(获得性因素):见于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械性溶血性贫血及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引起的贫血。
3
)失血急、慢性失血性贫血。
3
.白细胞增加
( l
)生理性新生儿、妊娠末期、月经期、剧烈运动后及极度恐惧与疼痛等。
( 2
)病理性大部分化脓性细菌引起的炎症、尿毒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手术创伤后、白血病等。
4
.白细胞减少病毒感染、伤寒、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极度严重感染、X 线照射、肿瘤化疗后、非白血性白血病等。
5
.白细胞分类计数增多
( l
)中性粒细胞增多急性化脓性感染、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出血、尿毒症、急性铅中毒等。( 2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变态反应、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某些血液病、烧伤等。< 3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癌转移等。
( 4
)淋巴细胞增多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结核、传染性肝炎等。
( 5
)单核细胞增多结核、伤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等。
6
.白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 I
)中性粒细胞减少伤寒、疟疾、流感、化学药物中毒、X 线和镭照射、再障、粒细胞缺乏等。( 2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伤寒、副伤寒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334 · 第三篇诊断治疗方法

( 3 )淋巴细胞减少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等。

二、尿液检查

(一)尿液各项检查参考值(巧一3 )

15 3 尿液各项检查参考值

(二)临床意义
1
.酸碱度正常尿液可呈弱酸性(PH 约为6 ) ,因饮食种类不同,其波动范围为5 . 4 8 . 4 。肉食者多为酸性,食用蔬菜和水果可致碱性。
2
.比重① 比重增高:尿少时比重可增高,见于急性肾炎、高热、心功能不全、脱水等;尿量增多同时比重增加,常见于糖尿病。② 比重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尿崩症等。3 .尿渗量检查血浆渗透量为275 305 川玉玫“娜毛。,尿与血浆渗透量之比为(3 4 , 7 ) : 1 。① 禁水12h ,尿渗量>800 mos 翻了k 成。,若低于此值,表示肾脏浓缩功能不全。正常人禁水12h 后,尿渗量与血浆渗量之比应大于3 。② 急性肾小管功能障碍时尿与血浆渗量之比<1 . 2 ,且尿Na +大于20 ? l / L 。③ 应结合血液电解质考虑,如糖尿病、尿毒症时,血液渗透压升高,但尿Na 十下降。4 .尿蛋白质分为功能性、体位性、病理性蛋白尿,后者见于肾炎、肾病综合征等。5 .本一周蛋白定性检查① 约50 %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约巧%的巨球蛋白血症患者,尿液可出现本一周蛋白。② 肾淀粉样变、慢性肾盂肾炎及恶性淋巴瘤患者等,亦可出现本一周蛋白。6 .尿葡萄糖定性试验糖尿病、肾性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服或注射大量葡萄糖或精神激动时也可呈阳性反应。
7
.尿酮体定性试验正常尿液不含酮体。严重未治疗的糖尿病酸中毒患者酮体可呈强阳性反应。妊娠剧吐、长期饥饿、营养不良、剧烈运动后也可呈强阳性反应。
8
.尿胆红素定性试验在肝实质及阻塞性黄疽时,尿中均可出现胆红素。溶血性黄疽患者的尿中,一般不见胆红素。
9
.尿胆原定性试验尿胆原阴性常见于完全阻塞性黄疽。尿胆原增加常见于溶血性疾患及肝实质性病变如肝炎时。
10
.尿胆素定性试验同尿胆原测定。
三、粪便检查
1
.隐血试验正常为阴性,阳性的意义:① 消化道出血时可阳性;② 消化道恶性肿瘤持续阳性,溃疡病呈间断性阳性。
2
.粪胆素检查正常人阳性;胆道梗阻时,粪便中的粪胆素减少或消失;不全梗阻时,可呈弱阳性;完全梗阻时呈阴性。

第十四章实验室检验· 335

第二节血液流变学检验

一、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 一)参考值
红细胞沉降率(EsR ,简称血沉)魏氏(W te n )法:成年男性o 15 nnl " lh 末;成年女性0 · 201 皿挤lh 末。
(二)临床意义
1
.生理性变化正常成年男性血沉变化不大。新生儿血沉较慢,12 岁以下儿童血沉可略快;月经期血沉略快;妊娠3 个月血沉逐渐加快,直至分娩后3 周逐渐恢复正常;老年人血沉加快;高原地区居民血沉低于平原地区。
2
.病理性变化
( l
)血沉增快
1
)炎症性疾病急性细胞性炎症时,血中急性期反应物质迅速增多,血沉增快;风湿热活动期血沉增快;结核活动期血沉明显增快。
2
)组织损伤及坏死范围较大的组织损伤及手术创伤;缺血性组织坏死如心肌梗死、肺梗死时血沉均增快。
3
)恶性肿瘤增长较快的恶性肿瘤血沉多明显增快。
4
)各种原因所致的高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恶性淋巴瘤、风湿性疾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所致的高球蛋白血症时,血沉明显增快。慢性肾炎、肝硬化时常有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血沉亦可明显加快。
5
)贫血血红蛋白低于卯『 L ,血沉可轻度增快,随贫血的加重增快更明显。但严重贫血时血沉的加快并不与红细胞的减少成正比。
6
)高胆固醇血症继发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疾病的血胆固醇增高,或原发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血沉均可增快。
( 2
)血沉减慢
l
)动态观察病情变化风湿热、结核、心肌梗死等疾病,病变活动时血沉增快,病情好转或静止时,血沉减慢或恢复正常。
2
)良、恶性肿瘤鉴别的参考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恶性肿瘤血沉多增快,晚期或有转移时血沉常明显增快。
二、血液粘滞度测定
(一)参考值
全血比粘度:男性3 . 43 5 . 07 ;女性3 . 01 4 . 29
血浆比粘度:1 . 46 1 . 82
血清比粘度:1 . 38 1 . 66
全血还原比粘度:5 . 9 8 . ga
(二)临床意义
1
.全血粘度增高

336 · 第三篇诊断治疗方法

( l )心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
( 2
)脑部疾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意外。
( 3
)血液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继发性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 4
)内分泌及代谢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高脂血症、肝硬化等。
( 5
)恶性肿瘤。
2
、血浆粘度增高
( l
)原发性高球蛋白血症血中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高,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 2 )继发性高球蛋白血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病等。

第三节体液检验

一、脑脊液检验
(一)一般性状检查
1
.红色如为血性,应区别蛛网膜下隙出血或穿刺性损伤。
2
.黄色除陈旧性出血外,在脑脊髓肿瘤所致脑脊液滞留时,也可呈黄色。黄疽患者的脑脊液也可呈黄色。但前者呈黄色透明的胶冻状。
3
.米汤样由于白(脓)细胞增多所致,见于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
4
.绿色见于绿脓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
5
.褐或黑色见于侵犯脑膜的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
(二)蛋白定性、定量试验
参考值:定性试验(E dy )为阴性。定量试验:儿童。,20 0 . 40 L ;成人0 .巧一0 . 45 Lo 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灰白质炎、流行性脑炎等呈阳性反应。脑出血呈强阳性反应。
(三)葡萄糖检查
参考值:儿童2 . 8 4 . 5 nnnoFL ;成人2 . 5 4 , 5 ? FL
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葡萄糖含量可显著减少或缺如;结核性脑膜炎时亦可减少但不如化脓性脑膜炎时显著;病毒性脑膜炎、脑脓肿等多无显著变化。
(四)氯化物检查
参考值:119 129 moFLo
结核性脑膜炎时脑脊液氯化物多明显减少,可降至102 InmoFL 以下;化脓性脑膜炎减少不如结核性脑膜炎显著,多为102 1 16 IlnnOFL ;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多属正常。
(五)细胞计数
参考值:正常脑脊液中无红细胞,仅有少量白细胞。细胞数成人(0 8 ) xl 护/L ,儿童( 0 一巧)xl 护/L ,多为淋巴细胞及大单核细胞,两者之比约为7 : 3 ,偶见内皮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脑脊液,细胞数可增多,其增多的程度及细胞的种类与病变的性质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结核性或霉菌性脑膜炎细胞数可轻度增加,常以淋巴细胞为主。细菌感染时(化脓性脑膜炎)细胞数显著增加,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第十四章实验室检验· 337

(六)免疫学检查
参考值:够0 . 01 一。.以岁L ;妙。.001 o . J 万群L
正常脑脊液l 班缺如,急性化脓性脑膜炎I 咖明显增加,急性病毒性脑膜炎轻度增加,脑肿瘤及多发性硬化时亦可增加。
I
茄增加见于脑膜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及多发性硬化症。
IgA
增加见于各种脑膜炎及脑血管疾患。

二、桨膜腔积液检验

(一)一般性状检查
1
.颜色漏出液多为淡黄色;渗出液常为深黄色。红色(血性)多见于恶性肿瘤、结核病急性期、风湿性疾病等;黄色浓稠见于化脓性细菌感染等。
2
.透明度漏出液多为透明;渗出液呈不同程度的浑浊。
3
.比重漏出液多低于1 . 018 ;渗出液多高于1 . 018
4
.凝固性漏出液一般不凝固;渗出液易凝固。
(二)化学检查
1
.粘蛋白定性试验漏出液多为阴性反应;渗出液多为阳性反应。
2
.蛋白定量试验漏出液蛋白总量多在25 L 以下;渗出液蛋白总量多在30 L 以上。3 .葡萄糖测定漏出液中葡萄搪含量与血糖近似;渗出液中葡萄搪可被某些细菌分解而减少。化脓性胸膜炎常<1 . 12 ? FL ;约半数的结核性胸膜炎<3 . 30 ? FL ;癌性胸腔积液,仅10 %减少,但癌细胞广泛浸润胸膜时可明显减少,常为1 . 68 3 . 30mm 目/Lo
4
.酶活性测定
( 1
)乳酸脱氢酸酶(LD )漏出液中LD 活性与正常血清相近,渗出液中其活性约为正常的2 , 5 30 倍。
( 2
)淀粉酶原发性或继发性肺腺癌患者,胸腔积液中淀粉酶活性>300IU / L 。各型胰腺炎或胰腺癌患者腹腔积液淀粉酶活性可达正常血清的3 倍,且比血清酶活性持续时间长。(三)显微镜检查
1
.细胞计数漏出液常低于100 xl 护/L ,渗出液细胞常高于500 xl 护/Lo
2
,细胞分类漏出液中主要为间皮细胞及淋巴细胞;渗出液可分别以:① 中性粒细胞为主,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结核性感染早期;② 淋巴细胞为主,多见于慢性感染,如结核及梅毒;③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或寄生虫病。

第四节血清生物化学检验

一、蛋白质侧定

(一)血清总蛋白测定
参考值:印一so Lo
血清总蛋白浓度增高见于:① 血清中水分减少,使总蛋白浓度相对增高,如呕吐、腹泻、高热、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② 血清蛋白质合成增加,多见于多发性骨做瘤患者。
血清总蛋白浓度降低见于:① 血浆中水分增加,血浆被稀释。如静脉注射过多低渗溶液或各种

338 · 第三篇诊断治疗方法

原因引起的水钠储留。② 营养不良和消耗增加。长期摄人蛋白质不足或吸收不良;严重结核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和恶性肿瘤等。③ 合成障碍。主要见于肝功能障碍。④ 蛋白质丢失。见于严重烫伤、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
(二)血清白蛋白测定
参考值:4o 55 Lo
血清白蛋白浓度增高由于严重失水、血浆浓缩所致。
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与总蛋白浓度降低原因相同。
(三)血清粘蛋白测定
参考值:以蛋白质计为0 . 71 0 . 87 L ;以酪氨酸计为(33 . 8 2 . 7 ) nlg / Lo
血清粘蛋白增高常见于肿瘤(尤其是女性生殖器肿瘤)、结核、肺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等。血清粘蛋白减少见于广泛性肝实质病变。

二、葡萄糖则定

(一)参考值
空腹血清葡萄糖为3 . 89 6 . 11 minOFLo
(二)临床意义
1
.血糖增高
( l
)生理性饭后1 Zh ,摄人高糖食物、情绪紧张、肾上腺分泌增加。
( 2
)病理性内分泌腺功能障碍,见于胰腺俘细胞损害引起的糖尿病及其他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过多的疾病;颅内压增高的疾病;呕吐、腹泻和高热引起的高血糖。
2
.低血糖
( l
)生理性饥饿和剧烈运动。
( 2
)病理性胰岛细胞增生或肿瘤等;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如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使生长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严重肝病患者,肝脏不能有效地调节血糖。三、无机离子测定

(一)血清钾测定
参考值:成人4 . 1 5 . 6 mnlol / L ;儿童3 . 4 4 . 7 ? l / L
血清钾增高见于急性肾功能衰竭时体内的钾不能经肾排出体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排钾减少而排钠增多,引起血钾升高;严重溶血或组织损伤,红细胞和肌肉组织内钾大量释放至细胞外液;急性酸中毒或组织缺氧,细胞内大量钾离子转移到细胞外液;食人或注射大量钾盐。血清钾降低常见于严重腹泻、呕吐、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服用利尿剂、胰岛素的应用、钡盐和棉子油中毒。家族性周期性麻痹发作时血清钾下降。
(二)血清钠测定
参考值:135 145 11 ol / L
血清钠增高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严重脱水、中枢性尿崩症ADH 分泌减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血清钠降低因消化道失钠,见于幽门梗阻、呕吐、腹泻、胆道、胰腺手术后造痰、引流等大量丢失消化液而失钠;尿钠排出增多,见于严重肾孟肾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糖尿病及应用利尿剂治疗等;皮肤失钠,大量出汗时只补充水而不补充钠,大面积烧伤和创伤引起体液及钠从创口大量丢失;

第十四章实验室检验· 339

抗利尿激素(ADH )分泌过多,见于肾病综合征的低蛋白血症、肝硬化腹水时有效血容量减少等。(三)血清氯化物测定
参考值:98 l 肠~FL (以氯化钠计)。
血清氯化物增高见于高钠血症、失水大于失盐、氯化物相对浓度增高、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等。血清抓化物降低见于严重呕吐、腹泻,胃液、胰液或胆汁大量丢失,长期限制抓化钠的摄人,阿狄森病,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等疾病。
(四)血清钙测定
1
.血清总钙测定① 参考值成人为2 . 25 2 . 75 Inmol / L ;儿童为2 . 5 3 . 0 如加FL 。② 血清钙增高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 过多症、多发性骨髓瘤、结节病引起肠道钙吸收过多;血清钙降低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肾炎尿毒症、询楼病与软骨病、吸收不良性低血钙、大量输人柠檬酸盐抗凝血后。
2
.血清离子钙测定① 参考值:1 . 10 1 . 34 ? FL 。② 临床意义血清钙增高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代谢性酸中毒、肿瘤、维生素D 过多症等;血清离子钙降低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肾衰、维生素D 缺乏症、呼吸性或代谢性碱中毒、新生儿低钙血症等。(五)血清镁测定
参考值:成人0 . 6 1 . 1 ? FL ;儿童0 . 5 0 . 9 ? l / L
血清镁增高见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减退、阿狄森病和糖尿病;多发性骨髓瘤、严重脱水等。
血清镁降低见于消化道丢失,如长期禁食、吸收不良或长期丢失胃肠液等;尿路丢失,慢性肾炎多尿期或长期应用利尿剂治疗者;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醛固酮增多症等,以及长期应用皮质激素治疗。
(六)血清铜测定
参考值:成年男性11 : 22 脚澎L ,成年女性12 . 56 23 . 55 Illmol / Lo
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结核、风湿病、恶性肿瘤等。
降低见于肝豆状核变性。
(七)血清锌测定
参考值:成人血清锌9 .。一20 . 7 nOFLo
增高常见于工业污染引起的急性锌中毒。
降低见于酒精中毒性肝硬变、肺癌、心肌梗死、营养不良、恶性贫血、妊娠、肾病综合征等。四、酶类测定
(一)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
参考值:赖氏法5 25 卡门单位。
某些疾病ALT 活性可增高,如肝胆疾病,如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变、胆管炎、胆囊炎等;心血管疾病,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炎、脑出血等;骨骼肌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一些药物和毒物可引起Al 刃活性升高,如氯丙嚓、异烟脐、水杨酸制剂及酒精、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一
(二)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 T )
参考值:8 28 卡门单位。
AST
在心肌细胞内含量较多,当心肌梗死时,血清AS ' f 活性在发病后6 12h 内显著增高,48h

340 · 第三篇诊断治疗方法

达高峰,约在3 sd 内恢复正常。血清AST 亦可来源于肝细胞,各种肝病可引起AST 升高,有时达1 200 单位,中毒性肝炎可更高。
(三)血清碱性磷酸酶(ALP )
参考值:成人3 13 金氏单位;儿童5 28 金氏单位。
血清· AST 活性增高见于以下疾病:① 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疽,急、慢性黄疽型肝炎,肝癌等;② 骨骼肌病纤维性骨炎、成骨不全症、拘楼病、骨软化病、骨转移癌和骨折修复愈合期等。(四)血清酸性磷酸酶(ACP )
参考值:R 对叨砍y 法。一1 . IU ; ' ng Am 妈腼ng 1 4Uo
前列腺癌,尤其是有转移时,血清ACP 可明显升高。溶血性疾病、变形性骨炎、急性尿姥留及近期作过直肠检查者,ACP 亦可轻度升高。
(五)血清乳酸脱氢酶(LD )
参考值:190 437 金氏单位
乳酸脱氢酶的增高主要见于心肌梗死、肝炎、肺梗死、某些恶性肿瘤、白血病等。(六)血清L y 一谷氨酞基转移酶(CCT )
参考值:成年男性3 17U / L ;成年女性2 13U / L (重氮反应比色法)。
CCT
主要用于诊断肝胆疾病。原发性肝癌、胰腺癌和乏特壶腹癌时,血清GGT 活性显著升高,特别在诊断恶性肿瘤有无肝转移及肝癌术后有无复发时,阳性率可达9O %。
(七)血清淀粉酶(AMS )
参考值:血清so 1soU (尿液100 12 U )。
淀粉酶主要由唾液腺和胰腺分泌。流行性腮腺炎,特别是急性胰腺炎,血和尿中AMS 显著增高。急性胰腺炎发病后8 12h 血清AMS 开始升高,12 24h 达高峰,2 sd 降至正常。如超过sooU ,即有诊断意义,达350U 应怀疑此病。
(八)血清脂肪酶(L 邢)
参考值:l 1 . SU
胰腺是任S 的最主要来源。血清LPS 增高常见于急性胰腺炎及胰腺癌,偶见于慢性胰腺炎。(九)血清肌酸激酶(CK )
参考值:无机磷法。一2 创。u / Lo
HugheS
比色法男性5 . 5 75 U / L ;女性14 . 5 4D U / Lo
CK
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脑组织也存在该酶。各型进行性肌萎缩时,血清CK 活性均可增高。神经因素引起的肌萎缩如脊髓灰白质炎时活性正常,皮肌炎时CK 可有轻度或中度增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CK A 别产、ID 的特异性高,但该酶持续时间短,2 4d 恢复正常。

五、肝功能试验

(一)血清总胆红素(别D )
参考值:1 . 7 17 , 1 n0FL
1
,判断有无黄疽及其程度SID17 34 noFL 为阴性;抖一170 moFL 为轻度黄疽;170 - 340 nOFL 为中度黄疽;> 340 n FL 为高度黄疽。
2
.判断黄疽的类型STD 340 sro nOFL 者为阻塞性(完全梗阻)黄疽;不完全性梗阻为170 265 InOFL ;肝细胞性黄疽为17 200 脚阳FL ;溶血性黄疽很少超过85 脚即FLo

第十四章实验室检验,341 (二)血清结合胆红素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
参考值:结合胆红素。一6 . 8 nOFL ,非结合胆红素1 , 7 10 . 2 nOULo
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的比值>35 %为阻塞性黄疽或肝细胞黄疽;比值<2O %为溶血性黄疽。(三)磨香草酚浊度试验《 明牙)
参考值:磨浊O suo
传染性肝炎、肝硬变等均可使浊度增高。肝炎患者Trf 持续增高可视为转为慢性的指针。肝脓肿、肝癌、黑热病、疟疾、风湿性关节炎及心力衰竭肝脏充血时,竹T 可轻度或中度增高。六、非蛋白含氮类化合物测定
(一)血清尿素氮(BUN )
参考值:成人3 . 2 7 . 1 ? FL ;婴儿、儿童1 . 8 6 5 ? FL
血清尿素氮增高见于以下疾病:
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肾动脉硬化症、严重肾孟肾炎、肾结核和肾肿瘤晚期等。
肾前或肾后因素引起尿量显著减少或尿闭,如脱水、水肿、腹水、尿路结石或前列腺肿大引起的尿路梗阻等。
体内蛋白质分解过多,如急性传染病、上消化道出血、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虽然BUN 增高,但其他肾功能检查一般正常。
(二)血清肌配《 Cr )
参考值:男性53 108t 山讼FL ;女性44 一卯网d / L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只有当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到正常人的1 乃时,血中肌醉才明显上升。肾源性或非肾源性血肌醉增高程度有所不同,肾功能衰竭患者血肌醉常超过200 矛~UL 。心力衰竭时肾血流减少,血肌醉浓度不超过姗牌加FLo
血肌醉和尿素氮同时测定更有意义,两者同时增高,表示肾功能已严重受损。肌醉超过2 ( X ) 脚助FL ,病情继续恶化,则有发展成尿毒症的危险,’超过绷脚叻FL ,预后较差。
(三)血清尿酸(UA )
参考值:男性268 488 脚即FL ,女性178 387 脚旧FL 。(磷钨酸盐法)
血清尿酸测定对痛风诊断最有帮助,痛风患者血清尿酸增高,但有时亦会正常。核酸代谢增加的疾病,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患者血清尿酸常增高。肾功能减退时,常伴有血清尿酸增高。
在氯仿中毒、四氯化碳中毒及铅中毒、子痛、妊娠反应及食用富含核酸的食物等,均可引起血清尿酸增高。
七、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测定
(一)血清总胆固醇(TC )
参考值:正常<5 . 17 ? FL ;轻度增高(边缘水平)5 . 17 ? 6 . 47 ? FL ;高胆固醇血症〕 6 . 47 ? FL ;严重高胆固醇血症妻7 . 76mmoFLo
增高见于:① 甲状腺功能减退、动脉硬化、冠心病及高脂血症等;② 糖尿病特别并发昏迷时几乎都有总胆固醇升高;③ 慢性肾炎肾病期、肾病综合征等;④ 长期高脂饮食、精神紧张或妊娠,总胆固醇升高。
降低见于:① 严重肝脏疾病患者,如急性肝坏死或肝硬化;② 严重贫血患者,如再生障碍性贫

342 · 第三篇诊断治疗方法

血、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③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营养不良等。
(二)血清甘油三醋(代)
参考值:0 . 22 1 . 21 nUnOFL (随年龄而升高)。
甘油三醋升高是动脉硬化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冠心病的发生有极密切的关系,约有so % 的心肌梗死患者甘油三醋升高。甘油三醋升高还见于原发性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症、肥胖症、阻塞性黄疽、糖尿病、严重贫血、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及长期饥饿或高脂饮食等。(三)血清脂蛋白
参考值(电泳法):高密度脂蛋白(HDL ) 0 . 30 0 . 40 ( 30 %一4O % ) ;低密度脂蛋白(LDL ) 0 . 50 - 0 .印(50 %一印%)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 0 . 13 ? 0 . 25 ( 13 %一25 % ) ;
高脂蛋白血症的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是指原因不明的高脂蛋白血症,目前已证明多数为参加脂蛋白代谢的关键酶不足并有脂蛋白受体的遗传缺陷。继发性是指继发于其他疾病的高脂蛋白血症,常继发于糖尿病、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甲状腺功能减低症、阻塞性黄疽及某些肝病等。
八、激素的测定
(一)尿内17 一经皮质类固醇(17 OH )
参考值:男性13 . 5 41 . 4 脚心24h ;女性11 27 . 61 1 亦鲜h
增高常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如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皮质瘤及双侧增生、肥胖症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降低多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垂体前叶功能减低等。
(二)尿内17 一酮类固醇(17 KS )
参考值:男性34 , 7 69 . 4 IOF24h ;女性17 . 5 52 . 5 nOF24ho
增高常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肾上腺性变态综合征或肇丸癌、垂体前叶功能亢进及女子多毛症等。
降低见于肾上腺功能减低、垂体前叶功能减低、男性性功能减低等。肝及肾脏疾病、严重贫血、糖尿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大脑皮质功能失调时尿内17 一酮类固醇(17 KS )也可减少。(三)尿液中香草扁桃酸(VMA )测定
参考值:成人17 . 7 65 . 6 mol / do
尿液VMA 排泄增多主要见于嗜铬细胞瘤患者。但非发作期间可正常或略高于正常。神经母细胞瘤和交感神经节细胞瘤患者尿液VMA 排泄亦可增多。
(四)血清毛、几及飞H 测定
参考值:Trs (血清总几)1 . 7 2 . 3 nlnOFL ; FTs (游离型几)6 . 0 11 . 4 pn FL ; TT ' (血清总及)65 156 ? FL ; FT4 (游离型T4 ) 26 39 pnl L ;巧H (促甲状腺素)2 10 耐/L
1
.甲状腺激素(几、毛)
( l
)增高弥漫性或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伴功能亢进、亚急性甲状腺炎、局限性垂体小腺瘤及急性肝炎、妊娠、新生儿或应用雌激素、碘化物治疗等。
( 2
)降低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垂体前叶功能减低症等。
2 . ISH
( l
)增高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单纯性甲状腺肿、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症或局限性垂体腺瘤等,亚急性甲状腺炎或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第十四章实验室检验· 343

( 2 )降低垂体前叶功能降低及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甲状腺肿伴功能亢进时由于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分泌仆H 的负反馈作用,也可使巧H 降低。

第五节临床免疫学检验

一、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

(一)参考值
免疫球蛋白包括(IgG IgA I 哪、吵、娜),参考值:够7 . 6 16 . 6 g / L ;妙0 . 71 3 . 35 L ; I 0 . 48 2 . 12 L ; I 0 . 01 0 .以酬L ;娜0 . ( X ) l 0 · 《 X 珍『 L
(二)临床意义
1
.免疫球蛋白含量减低见于各种先天性和获得性体液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
2
,免疫球蛋白含量增高
( l
)多克隆性增高如慢性感染、慢性肝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或淋巴瘤等。( 2 )单克隆性增高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骨髓瘤可分别见到lgG 、妙、吵、妙增高;巨球蛋白血症可见l 咖增高;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等可见域增高。
二、补体刚定
(一)参考值(见表15 4 )

表巧一4 补体侧定正常值

总补体活性(CH , u / L )

3 万一4

补体场(岁L ) 1 . 14 0 . 27

补体q (岁L ) 0 . 553 0 . l (月

(二)临床意义
1
.总补体临床意义
( l
)活性减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由于免疫因素消耗补体,常呈低补体血症。
( 2
)活性增高急性炎症、恶性肿瘤时可见补体活性增强。
2
.补体几测定临床意义场增多与减少基本与总补体相似,但更为敏感。70 %以上急性肾小球肾炎及78 %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几降低。
3
,补体q 测定临床意义基本与场相似。但它的降低常早于其他补体成分,且较其他成分回升迟。所以,急性肾炎、狼疮性肾炎时q 降低较场明显为早,持续时间较长。
三、免疫复合物测定

参考值:< 0 .供3 0 .似(4 . 3 2 . 0 % ) ,以>0 .佣5 ( 8 . 5 % )时为Clc 阳性。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CIC 可阳性。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及乙型病毒性肝炎、麻风等CIC 也可阳性。膜增殖性肾炎cIC 阳性并伴补体降低及几裂解产物存

344 · 第三篇诊断治疗方法

四、自身杭体测定

1 ,类风湿因子(RF )测定临床意义
( l
)未经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其阳性率为so % ,且滴度常在l : 100 以上。临床上动态观察滴度变化,可作为病情活动及药物疗效的评价。
( 2
)其他风湿性疾病如S 比阳性率为20 %一25 %。硬皮病与皮肌炎阳性率为10 %一24 % ,但滴度较低。
2
.抗核抗体(ANA )测定临床意义
( l
)未经治疗的SLE 患者阳性率可达%% ,滴度一般均>l : 16 ,大都在1 : 128 1 : 2 8 之间。( 2 )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病、干燥综合征、慢性肝炎也可出现阳性反应,但滴度均较低。
3
.抗双股DNA ( ds DNA )抗体测定临床意义抗DNA 抗体对SLE 诊断的价值较大,阳性率可达如%以上。其他风湿性疾病、慢性活动性肝炎也可检出阳性。SLE 、重叠综合征阳性率较高。

五、细胞免疫功能测定

(一)T 淋巴细胞检查
1 . T
细胞花环形成试验参考值:总花环形成细胞(EtRFC )试验0 .翻4 0 .伪7 ;活性花环形成细胞(E RFC )试验0 . 236 0 . 035 ;稳定花环形成细胞(EsRFC )试验0 . 033 0 .似6
E
花环值降低见于免疫缺陷性疾病,如肿瘤、免疫性疾病、某些病毒感染等。E 花环值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重症肌无力及慢性活动性或迁延性肝炎等。
2 . T
淋细胞转化试验参考值:印.l ( 60 . 1 7 . 6 % )。临床意义同T 细胞花环试验。(二)B 淋巴细胞检查
1
.红细胞花环形成试验参考值EA 一花环形成细胞(EA RFC )、EAC 花环形成细胞(EAC - RfC )为8 %一12 % ;鼠红细胞花环(M RfC )为0 . 085 0 . 028 。免疫缺陷性疾病时M RFC 降低明显,EA RfC EAC RFC 亦降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时EA 一孙七、EAC 一班t M RFC 均显著升高。
2
.酵母菌花环试验参考值:AB 型血清为0 . 116 0 ,以3 ,自身血清0 . 111 0 . 036 。临床意义同红细胞花环形成试验。
3
.细胞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lg )测定参考值:S g 阳性细胞为21 % ; &证薛为7 . 1 % ; Sml 酗为8 . 9 % ; SmlgA 2 . 2 % ; SmlgD 6 . 2 % ; SmlgE 0 . 9 %。临床意义同红细胞花环形成试验。巨球蛋白血症SnilgM 阳性细胞可高达78 %。
(三)T 细胞亚群测定
参考值:c 几十细胞阳性率71 . 5 6 . 2 % (印.1 : 1 . 5 % ) ; CD4 十细胞阳性率45 . 7 5 . 3 % ) ( 49 . 3 1 . 1 % ) ; C 场干细胞阳性率27 . 9 + 5 . 0 % ) ( 23 . 2 0 . 9 % ) ; C 玩十/C 场+比值1 . 66 0 . 33 ( 1 . 2 1 . 8 )。1 . C 场十在恶性肿瘤、遗传性免疫缺陷、川田S 、应用免疫抑制剂(如环抱素A )等患者中皆可降低。C 环+增高见于自身免疫病,如SLE 、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2 . C
环十/CDs 十比值在川田S 时显著降低。此外,若器官移植后c 从十/c 场+的比值较移植前明显增加,预示可能发生排异反应。

第十四章实验室检验· 345

六、肿瘤的免疫学检验

(一)甲胎蛋白(AFP )测定
参考值:正常成人血清Al ,值为lo 3O 胳几。常以>取刃沁几作为肝癌诊断的临界值。1 .原发性肝癌定性法呈阳性或定量法>500 拌岁L ,时间持续l 个月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炎、幼儿的攀丸或卵巢畸胎瘤等即可确诊。约有10 %的原发性肝癌其A 凡,为阴性。2 .肝炎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的AFP 皆可升高,但多在期“岁L 以下。
3
.孕妇妊娠3 4 个月以后,AFP 上升,7 8 个月达高峰(<粼犯拌群L ) ,分娩后约3 周即恢复正常。
4
.其他肝硬化活动期、先天性胆总管闭锁、生殖腺胚胎性肿瘤等,血清AFP 也增加。(二)癌胚杭原(CEA )测定
参考值:o 5 g / L ( E 认法)。
CEA
测定无助于癌的早期诊断,在消化器官癌症时它随病情的进展而升高,它是观察手术后经过、判断预后、预测再发的有用指标。血清CEA 测定对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鉴别价值较大,后者CEA 阳性率高达卯%,绝对值明显增高。CEA 轻度增高也见于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阻塞性黄疽及吸烟和老年人。
(三)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测定
参考值:o 一暇刃沁生(放射免疫快速测定法)。
正常妇女可检测hCG ,作早孕诊断。葡萄胎和绒毛膜上皮癌患者测定hCG 有辅助诊断价值,兼可判断疗效和预后。

七、乙型肝炎五项指标检测

HBV 五项指标结果的意义

H Ag 抗一H H 玖流g 抗一HBe

抗一HBC

临床意义过去和现在均未感染HBV 曾感染HBV ,急性感染恢复期同上
HBV
感染已恢复既往感染,急性H V 感染恢复期同上
急性HBv 感染,慢性佣‘Ag 携带者急性F V 感染,急性感染急性或慢性乙肝,传染性强

常见类型

346 · 第三篇诊断治疗方法

续表

HBV 五项指标结果的意义

HBsAg

抗一HBs

HBeAg

抗一HBe

抗一HBc

临床意义急性HBV 感染早期同上急性感染中期急性感染同上同上HBV 感染已恢复

+ + +

一++ 少见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