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开始:
ang=EN-US>3 次重复出现的棘一慢波,往往为两侧同步对称,在各个部位同时突然发生,约经3 ? 205 (偶可达305 )后突然全部消失。频率在开始时可以稍快,为4 或3 . SHZ ,迅速变为3HZ ,接近消失前可以略减慢至2 . 5 施。这种放电见于95 %以上的失神小发作患者的脑电图。 5 . 2 . SHz 以下尖一慢波其尖波或慢棘波的波宽约100 一2 ( X ) . ,慢波为350 .。多见于非典型小发作,往往见于有智能减退的患者。 6 .多数性棘波(多棘波)和多棘一慢波连续出现两个以上的棘波称为多棘波。多棘波后面跟着一个慢波称为多棘一慢波。可见于肌阵挛旅痛,全身性强直一阵挛之前,也可见于局灶性发作。7 .高峰节律紊乱在基本电活动为慢波的基础上,时程和部位不断改变的高幅棘波和慢波,有时呈局灶性,很快似乎变为多灶性,有时又为弥漫性。95 %的临床表现为婴儿痉挛症患者出现这种脑电图改变。 (二)各种癫痛发作的脑电图 1 .局灶性发作在发作间歇期常有局限性痛样放电,以棘波、尖波、棘一慢波或尖慢波为主。若以己波为主,则应怀疑该处是否有占位性病变或其他破坏性病变的可能。 2 .复杂部分性发作(颜叶性发作)往往以颜叶前部的棘波或尖波及其与慢波的复合波为多。3 .典型失神小发作在发作时出现3HZ 棘一慢波,有时发放时间仅持续2 一35 ,临床上可能不被发现。若超过5 。,则有临床失神发作的表现。 4 .全身性强直一阵挛发作(大发作)原发性大发作患者在发作期可由低幅高频逐渐变为高幅低频放电,因有临床抽搐,被大量肌电或抽动伪迹所掩盖,并且很少在描记时正好有发作,大部分是间歇期的描记。原发性大发作在间歇期可有阵发性的双侧同步的尖波、棘波、尖一慢波或棘一慢波。 5 .肌阵挛发作常有阵发性高幅多棘波,多棘一慢波放电。 6 .儿童良性中央回一颖部放电灶癫痛这是儿童期发生的一种预后良好的旅痛,主要在夜间发作,为局灶性发作,可发展为全身性发作。脑电图上则在一侧中央区,有时为一侧颜部,或中央-颖部的尖波、尖一慢波,尖波后常为一正相慢波。
第三节肌电图检查
肌电图(elec
EMG )是研究或检测肌肉生物电活动,借以判断神经肌肉系统功能及形态学变化,并有助于神经肌肉系统的科研和临床的一门科学。
352 · 第三篇诊断治疗方法
一、正常肌电图
(一)电静息 正常情况下骨骼肌上于松弛状态时,插人的针电极下的肌纤维无动作电位出现,荧光屏上仅呈一条直线。这种状态称电静息。 (二)插入电位 在电静息条件下,插人、移动或扣击针电极时,电极针尖机械刺激肌纤维所诱发的动作电位称为插人电位。正常肌肉在针电极插入时往往在极插入电位之后诱发出如下几种放电:1 .终板噪声正常肌肉在针电极插人运动终板及邻近区域时,偶尔出现稍长时间(数秒钟)的低电压(100 仁v 左右)、短时程(0 . 5 一20Ins )的负相电位,称终板噪声。 2 ,神经电位部分正常肌肉在插人针电后,偶尔会刺激末梢神经产生负相电位,称为神经电位或神经负相电位。为针电极插入瞬间突然发生的一串负电位,一般每秒3O 一50 次,也可达每秒100 一150 次;第一相为振幅较高的负电位,第二相为振幅较低的正电位;电压多高于200 衅,时程多在Zms 以下。 3 .肌痉挛电位正常肌肉插人电极后,患者因疼痛引起肌纤维痉挛,出现短时程低电压电位,称为痉挛电位。 (三)单个运动单位电位 1 .波形正常肌肉的动作电位,一般单相、双相或三相,其中双相和三相者占so % ,五相以上者肯定为病理或异常多相电位。 2 .电压一般正常肌肉运动单位电压为100 一300 产,通常平均电压Zmv ,最高电压不超过smV ;动力性运动单位较张力性运动单位电压要高;最大收缩时比轻度收缩时的电压增加80 % - 200 % ;躯体肌、骨间肌、伸趾肌电压较面肌、眼肌运动单位要高。 3 .时程运动单位电位的时程是指运动单位起止的总时间,正常肌肉运动单位电位的时程变动较大,故在一块肌肉上至少要测定20 点,测其平均时程。 (四)多个运动单位电位 1 .混合相骨骼肌作中度用力收缩时(不完全强直收缩),多个运动单位持续活动,肌纤维放电频率增加有些较密集难以分出单个运动单位电位,有些部位较稀疏可以分出单个运动单位电位,这种情况称作混合相。 2 .干扰电位骨骼肌作最大收缩时(完全强制收缩),几乎所有运动单位均参加活动,产生节律性的、反复发生的动作电位,呈密集相互干扰的波形,振幅为2 一smv ,称为干扰电位。(五)被动牵张时肌电变化 正常情况下肌肉在被动牵张时可无肌电发放,但如果受检者过度紧张以维持体位也可诱致肌紧张电位的发放,因此在作被动牵张检查时应注意条件的控制。 二、异常肌电图 (一)安静状态下的异常肌电图 1 ,插人电位的异常 ( l )严重的肌萎缩肌纤维萎缩并被结缔组织或脂肪组织代替,插人电位均显著减少或消失,肌纤维兴奋性降低时插人电位也减小。 ( 2 )插人电位延长及诱发电位针电极插人或移动时,由于病理性肌纤维膜对机械性刺激的兴
第十五章其他辅助检查· 353
奋性增高,电极插入后可诱发各种类型的较长时间的反复放电,有时是一种,有时是几种类型复合出现。 2 .纤颤电位纤颤电位是失神经情况下由于个别肌纤维自发产生的、独立的不规律性收缩产生的单肌纤维动作电位,纤维收缩微弱,肉眼不易观察到,只有将针电极插人到该肌纤维,可引导出低电压、短时程的动作电位,称为纤颤电位。纤颤电位多为双相,也有单相或多相,第一相为正相,随后为一负相;电压一般为25 一300 口,不超过500 尸;时程为。.5 一2 . ,不超过Slns ;纤颤电位放电频率多为2 一10HZ ,也有超过3OHZ 或以高频形式出现干扰型者。 3 ,正锐波失神经肌纤维在骨骼肌放松时常与纤颜电位伴自发出现的正相波称为正锐波。其特点为双相波,开始为一正相峰值的锐波,之后紧跟一缓慢的振幅极小的负后电位,多回不到基线;时程长短不一,一般为巧Ins ;正相峰值电压约为100 一200 尸;频率通常为4 一10HZ 。4 .束颇电位是某块或几块骨骼肌的部分肌纤维发生收缩,此为单个或多个运动单位所属肌纤维兴奋后自发性收缩,同时伴发肌电变化,是一种自发的运动单位电位。一般分为2 种类型:( l )单纯束颤电位为单个运动单位的前角细胞或外周神经自体病变时肌纤维的动作电位,可有单、双、三、四相波形,电压多在Zmv 以下,时程为2 · rolns ,放电间隔多不规则,频率为1 一30 Hz ,时有时无,可单独发放,也可重复发放。 ( 2 )复合束颤电位为单个运动单位所属肌纤维的同步兴奋发生破坏,出现多性特征的动作电位。电压为1 . smV ,时程为5 一20 . ,较单纯束颤电位时程长,发放频率为5 一20 比。5 .肌强直电位是一种频率较高的电位,放电频率100 玉,甚至超过150 凡,插人电极后极易诱发出现,针电极稍移动即诱发出一串放电,其电压及频率时高时低,有渐增、渐减的特点。波形类似纤颤电位,呈正锐波形,时程短,小于3ms ,电压低,小于3 ( X ) mV 。这是先天性肌强直或紧张性肌营养不良患者最具特征的放电波形。 6 .怪形高频放电也称假性肌紧张电位,是一种针电极插人后突然出现的高频电位,放电频率超过1 田珑,电压约3 的户,时程多在4 ,以内。 7 .群发电位是肌肉放松时的一种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呈群发性集团放电,有节律地反复出现,各次群发电位相似,波形可因病理的不同而呈多样性,一般为运动单位电位单纯型或多相电位,总称为群发电位。一次群发电位的时程约50 一100 . ,电压3mv ,频率4 一11 比,但不固定。8 .簇形电位是运动单位呈暴发性一簇一簇束颤电位的特殊形式,每簇动作电位数目不全一致,一簇放电后间隔一阵再重复放电。 (二)随意收缩时的异常肌电图 1 .多相电位其波形多在11 相以上甚至数十相,电压为1 . smV ,时程10 一20 .。临床上分为2 型:① 群多相电位各次波的时程多在3ms 以上,波形呈斜角起伏较大的锯齿状位相多在5 一10 相。② 短棘波多相电位各次波的时程较短,多在3 。以内,波形呈簇形峰状,位相多在5 相以上的甚至数十相,电压偏低,为300 一500 尸。 2 .再生电位是指神经损伤后在再生的过程中骨骼肌随意收缩时出现的高电压(4 . V 以上)、时程稍宽的电位。 3 .同步电位正常情况随意收缩时多个运动单位同时活动可出现互相干扰的非同步放电,而在脊髓前角细胞病变时这种非同步即转为动作电位的同步化,2 种相同的电位同时出现称同步电位。是脊髓前角细胞病变的特征性电位,将它作为肌源性疾患及周围神经疾患相鉴别的肌电指标。4 .低电压运动单位电位波形特点为:电压低,一般为lmv ,亦可低至500 一1 伽。户,时程短,在2 一3Ins 以下;波形类似单个运动单位,也可有单相、双相、三相及多相波。多见于肌源性疾患,
354 · 第三篇诊断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