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开始:
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废用性肌萎缩等。 5 ,运动单位电位异常 ( l )完全无运动单位电位不论肌肉是否作最大用力收缩,肌电检查无任何运动单位出现。可见于外周神经完全损伤或瘾病性瘫痪的患者。 ( 2 )自发运动单位电位在肌肉放松时自发出现的位相性或动力性及张力性运动单位电位。它反应了上运动神经元的病变。 ( 3 )运动单位电位数量减少正常运动单位放电频率一般不超过10 一巧比,脊髓前角细胞病变时,肌电检查可出现单个运动单位放电频率增多,可达50 比以上,表现为高频单个运动单位电位或混合相电位,在肌肉最大用力收缩时不能引起干扰型电位。其肌电图有2 个特点:① 脊髓前角细胞病变:运动单位电位电压多高于smV ,时程延长,波形以群多相电位为主,多在十相以内,或三、四相波形。② 外周神经病变:电压偏低,多在1 . 5 mV 以下,时程也延长,波形多为短棘波多相电位或群多相电位,波形可由五相、十相或更多相组成。 (三)被动牵张时的肌电图 1 .痉挛型放电指肌肉被动牵张时约经150m8 出现放电,牵张停止后逐渐衰减而消失,表明锥体a 系统病变,脊髓前角大Q 运动神经元兴奋亢进,表现出动力性运动单位的特征。2 .强直型放电肌肉紧张后骨髓肌出现持续放电,表明锥体外系下系统病变,脊髓前角小丫运动细胞兴奋亢进,表现出张力性运动单位的特征。 3 .混合型放电骨骼肌被动牵张开始出现阵放电,停止后放电持续数秒才消失。三、肌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 (一)上运动神经元病变 1 .肌紧张电位患者在肌肉松弛时出现的肌紧张电位,其电压超过25 衅,频率超过5 玩。2 .静息肌电图由于下运动神经元仍然完整支配着肌肉,在肌静息时不出现去神经纤颤电位和正锐波,也不出现束颤电位,由此可与下运动神经元病变鉴别。 3 .随意运动时的肌电变化神经的传出性冲动发放减少或被完全阻滞,患者做肌肉最大用力收缩时,肌电图表现出不完全瘫痪的波形或完全瘫痪的电静息,除放电频率减少,其运动单位的电压也偏低,但时程和波形则大致正常。 4 .诱发肌电图病变早期,诱发肌电波的潜伏期、电压、时程、波形及闭值均在正常范围。若病程较长,肌肉萎缩和纤维化,诱发肌电位的电压降低,波形不光滑。 5 .反射性肌电图上运动神经元病变的特异性肌电变化是反射性肌电图亢进。依病变部位不同,部分患者仅表现为a 运动系统功能亢进,部分仅表现为y 运动系统功能亢进,还有一部分则表现Q 和y 运动系统均亢进。 (二)下运动神经元病变 1 .脊髓前角细胞病变 ( l )肌静息时纤颤电位和正锐波呈分节性分布;还可见到束颤电位。 ( 2 )随意用力收缩时见到单个型或混合型电位。 ( 3 )电刺激外周神经干时诱发的肌电、运动及感觉传导速度均属正常。 ( 4 )反射肌电图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反射均减弱或消失,平面以上反射正常。 2 .脊神经根病变 ( l )肌静息时可见纤颤、正锐波和束颤电位。
第十五章其他辅助检查· 355
( 2 )最大用力收缩时病变神经支配的肌肉出现放电频率减少、运动单位电位振幅降低、时程延长和多相增多。 ( 3 )电刺激外周神经干诱发肌电和神经传导速度均正常。 3 .神经丛病变若神经丛完全损伤,其所支配区域的肌肉皆存在去神经电位,用力收缩时则表现为电静息。如神经丛不完全损伤,则表现不同: ( l )肌静息时可有自发性和诱发性纤颤电位和正锐波,为丛性分布。 ( 2 )最大用力收缩时放电频率减少,呈混合型或单个型放电,运动单位电位降低,时程变宽,多相电位增多,还可见到初发电位和再生电位。 ( 3 )电刺激时诱发肌电和神经传导速度均正常。 ( 4 )反射肌电图病变神经丛支配区域内的健反射均减弱或消失。 4 .外周神经病变 ( 1 )外周神经损伤静息或插人电极刺激时出现去神经电位;用力收缩时频率减少、电压降低、时程延长、多相电位增多;电刺激诱发肌电异常、潜伏期延长、电压降低、阔值升高和时程变宽;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肌电异常区符合神经支配范围。 ( 2 )神经完全损伤肌静息时有纤颤电位、正锐波,用力收缩无肌电反应,电刺激神经干无诱发肌电反应;神经部分损伤时,肌静息状态下有自发或诱发纤颇电位、正锐波;随意最大收缩时为单个型或混合型放电;多相电位增多;诱发电刺激或为缓波低电压、阑值高,或为峰形、多相电位;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 3 )神经损伤后再生肌电指标早期出现初发电位,晚期出现再生电位;去神经电位逐渐减少;运动单位电位逐渐增多,电压振幅增高,神经传导速度变快;诱发肌电振幅增高,动作电位时程和潜伏期缩短。 (三)肌病 1 .肌营养不良肌肉松弛时有自发纤颇电位,插入电位一般减弱,而用力收缩时为干扰型放电,电压较小,动作电位时程缩短,多相电位增多。 2 .多发性肌炎肌肉松弛时有自发纤颇电位和正锐波,插人电极刺激可诱发肌强直电位,可出现运动单位电位异常和多相电位,用力收缩出现干扰电位或混合电位电压较低(,刃mv 以下),神经传导速度基本正常。
第四节计算机化电热成像
一、概述 计算机化电热成像(co .卿ter elec 加ni 。山e ? ,如hy , C 畔)是根据人体表各部位红外线辐射量的多少即表面皮肤温度的变化的大小,用红外线热像仪准确地捕捉这些红外线,经计算机处理用伪色彩将其转换成图像,以推断局部有无病变及病变的程度,从而对疾病作出诊断。 人体是一个热平衡体,通过体表将体内热量散发出去以保持体温的恒定。体表散发热量的多少与局部血流量密切相关,局部血流量受神经、体液等因素的调节,因此能够依据某区域热像的改变来分析、推断血管、神经的病变。该项检查具有非接触、无损害、无创伤、无痛苦、方便、快捷等优点,与CT 、MRI 等检查方法互相弥补。
356 · 第三篇诊断治疗方法
二、临床意义
(一)周围神经病变 1 .脊椎病变当脊椎发生退行性变、增生、椎间盘突出等刺激神经根,该神经的交感神经缩血管纤维兴奋性增加,造成肢体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该区域出现“低温”像。 2 .神经损伤外伤导致神经断裂时,该区域的神经递质不能被重新摄取,递质的作用时间延长,造成所支配的血管持续性收缩,该区域呈现“冷像”。 3 .末梢神经病变某些病毒、药物及糖尿病等引起的周围神经的器质性病变,神经结构的完整性受到损害,神经递质不能合成、释放,神经冲动不能传递,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出现相应区域的“热像”。 4 .运动神经元病变单纯运动神经元病变,尽管肌营养不良性肌萎缩比较明显,但血流量不受影响,所以热像图表现不明显,在分析热像图时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二)血管病变 炎症、血栓等造成的动脉狭窄供血不足,静脉曲张或静脉血栓形成所致的血液回流等均可在热像图上清楚地区别开。 (三)恶性肿瘤 由于恶性肿瘤生长迅速,血管增生,血流丰富,因此可在热像图上根据温度升高的程度及血管的分布对乳腺、甲状腺及其他体表的肿瘤作出定性诊断。 (四)局部炎症 甲状腺、乳腺、关节及肌肉等的炎症,致炎因子的作用使炎症部位的血管扩张,血流增加,炎症部位的红、肿、热在热像图上有相应改变从而作出诊断。 (五)其他 可用于针灸、神经阻滞及神经破坏的治疗效果的观察;断肢再植、植皮成活情况的观察及骨折固定远端血运情况的观察;也可用于休克患者治疗的观察,以指导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第五节诱发电位
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 , EP )是神经系统(包括感受器)接受一组人为的特定刺激后,在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周围神经系统)相应的部位检出与所受刺激有特定锁时(tin 沈一城ked )关系的电位变化。 诱发电位已发展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分支,称为“临床诱发电位学”。从临床实用角度,仅介绍4 种诱发电位: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hort latency senSO 刁evoked potential , SLSEP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 而nstem aullitory evoked potential , BAEP )、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血u 欲evoked potential , PRvEP ) 和运动诱发电位(比以沉evok 司脚ential , MEP )。 因原理与临床关系大不,故本文重点叙述临床应用。 一、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常用的体感诱发电位(SLSEP )包括:刺激腕部正中神经的S 巧EP 、刺激跺部胫后神经的SLSEP 。体感诱发电位(SEP )的临床应用 1 . SEP 在颅内疾患中的应用蛛网膜下隙出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SLSEP 的CCr (中枢传导时理
第十五章其他辅助检查· 357
间)是大脑半球缺血的敏感指标,ccr 延长是病情恶化的先兆。SEP 对多发性硬化(multinle scle 功-515 , MS )的临床早期诊断作用是肯定的。MS 最常侵犯视神经和脊髓,因此SU 江护的异常率很高,主要用于肯定临床不确切的病灶和发现亚临床病灶。 2 . SEP 脊柱疾患中的应用 ( l )椎间盘突出或脱出症一般通过刺激双侧胫神经和胖总神经来检测,常见异常表现:① 单侧受压:一侧胫神经和排总神经的异常;② 夙_5 椎间盘突出双侧受压:双侧胫神经基本正常,双侧排总神经EI ,表现异常;③ 椎间盘突出或脱出伴腰椎管狭窄:双侧胫神经和胖总神经EP 均表现异常。 ( 2 )腰椎管狭窄症EP 的“W , ' P 卜形部分存在,潜伏期延长。病情严重或完全瘫痪者“W ”可消失,但电反应存在,波型为n 、111 型。减压术后波幅可增加,外形难以完全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