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二十八本疼痛诊断治疗学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二十一章物理疗法
内容开始
lang=EN-US>0 . 3 mA c 扩,小儿一般为0 . 02 o . 05n 认丫cmZ ,治疗时一般为巧一30 n , 儿童不超过巧而n ,每日1 次,10 20 次为一疗程。

438 · 第三篇诊断治疗方法

(四)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术后瘫痕粘连、血栓性静脉炎等。高热、恶病质、癌肿、急性湿疹、心力衰竭、有出血倾向和对直流电不能耐受者不用。

二、低频低压脉冲电疗法

(一)概述
电流强度和方向呈周期性变化的电流称为交流电。强度和方向在短促的时间间隔内迅速变换的电流为脉冲电流。利用频率较低(低于1 (洲)比)或电压较小的脉冲电流来治疗疾病即为低频低压脉冲电流疗法。由于这种电流对感觉与运动神经系统具有强刺激作用,又称为刺激电流疗法。常用的低频脉冲电疗法有感应电疗法、间动电疗法、超刺激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电睡眠疗法和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等。
(二)作用特点
① 兴奋神经肌肉组织:是各种低频脉冲电流的共性特点。哺乳类动物的运动神经的绝对不应期在Ilns 左右,因此频率在1 〕 阳凡以下的低频脉冲电流的每个脉冲都有可能引起一次运动反应。电刺激可以破坏膜的极化状态,因而能引起神经肌肉的兴奋,感应电、三角波、方波更适于作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但感应电仅适于治疗神经无变性的病例(如废用性肌萎缩)。②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水肿吸收,以间动电流作用最显著。③ 镇痛作用:低频电的镇痛效果,间动电优于方波(超刺激),方波优于感应电。④ 镇静作用:以方波电流作用最好,其生理作用是刺激中枢神经引起大脑皮质的泛化性抑制,如电睡眠疗法。
(三)感应电疗法
感应电流又称法拉第电流,系由电磁感应原理产生的双相、不对称的低频脉冲电流。感应电选用频率为50 100 比、脉宽为1 Zrns ,持续时间较短,呈双相交替变化,离子移动亦随感应电流的频率而交替改变,通过组织时引起的电解作用较弱,尤其皮肤对这种电流电阻较小,很容易通过皮肤扩散到组织器官中。新感应电流由电子管或晶体管振荡电路产生,其波形类似传统感应电流的高尖部分而没有反向的低平部分。
(四)主要作用
1
.对神经肌肉的作用感应电流波宽达0 . 03 Ilns 时,可兴奋正常的运动神经或肌肉,产生节律性收缩,可促进肢体的静脉和淋巴回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促进神经再生,肌肉纤维体积增大,同时向中枢神经传递冲动,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在神经受压迫或挫伤时,虽然神经本身并无断裂和变性,但可影响来自大脑的冲动传导到所支配的肌肉。感应电流刺激暂时丧失随意运动的肌肉,使之发生被动收缩,使代谢增强,从而防止肌肉萎缩。对已出现的肌萎缩或由于损伤、发炎等引起的疼痛,反射性地抑制有关脊髓节段的前角细胞,妨碍了冲动的传导而影响肌肉收缩,感应电流可使之恢复正常功能。但对完全丧失神经支配的肌肉无作用。
2
.对感觉神经作用感应电流可刺激感觉神经末梢,帮助知觉恢复。小量的感应电流可降低感觉兴奋性,解除皮肤神经疼痛。
3
.对自主神经作用兴奋自主神经,提高周围血管紧张度,刺激自主神经支配的平滑肌,提高其张力并使之收缩,同时可使肌肉内血管扩张,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
(五)治疗方法
操作方法基本与直流电疗法相似。由于感应电无明显的电解作用,衬垫厚度可在1 cm 以下。申,极分片状电极、手柄电极和碾式电极。主要有单极刺激法、肌群刺激法、神经传导刺激法、活动刺

第二十一章物理治疗· 439

激法和穴位刺激法。
(六)适应证
1
.废用性萎缩,下运动神经元部分损害后的弛缓性麻痹(对感应电有反应者)、声带、眼睑、膀胧和肛门括约肌松弛,胃下垂,弛缓性便秘,胆道蛔虫症,肌无力等。
2
.手术后及损伤后的知觉障碍、皮肤神经痛等。
3
.兴奋性神经衰弱、庶病性麻痹和腰肌扭伤后的肌紧张。
4
.软组织粘连。
(七)禁忌证
急性炎症、化脓性疾患、痉挛性麻痹、出血性疾患。

三、间动电疗法

(一)概述
将经过半波或全波整流的低频正弦电流叠加在直流电基础上,就称为间动电流。用于临床治疗即为间动电疗法。常用的间动电流有6 种:疏波,止痛,可治疗肌肉及血管痉挛性疼痛;密波,有止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降低肌肉的张力,用于治疗扭伤、挫伤和关节痛、神经痛以及局部循环营养不良;间升波,临床用于肌痛、关节痛和神经痛;断续波,对神经肌肉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使正常支配的肌肉呈强直收缩,用于锻炼废用性萎缩的肌肉;起伏波,与前者相似,但刺激作用小。作用特点:① 有直流电及低频脉冲电流的双重和协同作用。② 电流强度大、作用深在,克服了单一低频脉冲电流作用表浅和电流强度小的弱点。③ 具有明显的止痛、改善外周循环、消除水肿及刺激神经肌肉等作用。
(二)主要作用
1
.止痛作用间动电止痛作用明显,效果优于直流电和感应电。其即时止痛作用有以下学说。① 掩盖效应:即在神经系统内部,由于传人一种新的冲动而使原有刺激引起的兴奋受到干扰的现象。间动电流中直流成分所引起的紧张,感觉神经受刺激产生麻感和正弦电流刺激运动神经引起的肌肉颤动感,并通过轴突反射引起局部皮肤充血,均为适宜的刺激。这些刺激进人疼痛的传导环路,感觉和运动神经受到抑制,造成痛觉的传导抑制或中断,并使痛闭升高,从而达到止痛作用。② 闸门假说:外周神经中的粗纤维主要传导非痛性感觉,细纤维主要传导痛觉。粗纤维的兴奋阂低,传导速度快,兴奋的同时使脊髓后角的胶质细胞兴奋,使痛觉冲动难于传人(闸门关闭),因此粗纤维兴奋可产生止痛作用。颤动、摩擦等刺激都是易于使粗纤维兴奋的适宜刺激。此外,正弦波动成分同时作用于中枢连接部位,也可抑制疼痛。在间动电流作用后数小时,由于局部血循环的好转,使神经纤维间水肿得以消除,组织营养改善,从而获得较持久的止痛效果。
2
.促进周围血液循环间动电流有明显的促进周围血液循环的作用。由于间动电流抑制交感神经,并使电流通过处的组织蛋白发生微量变性分解形成血管活性肤等物质,因而在间动电流作用停止后,尚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后期的止痛作用。临床治疗后常见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临床研究发现,间动电流治疗动脉内膜炎和动脉硬化后均有供血量增加,与其他阻断交感神经的治疗效果类似;若电极置于星状神经节上,可使上肢供血量增加4D %。这些都说明间动电流的扩张血管作用与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以及引起的轴突反射有关。
3
.调节神经肌肉组织的紧张度因电流对神经肌肉组织的刺激性与电流强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速度有关,故整流后的正弦电流刺激作用大于未整流的正弦电流,而只有强度不断变化的电流才能刺激神经肌肉组织引起肌肉收缩。间动电流每个正弦半波的宽度为10ms ,对兴奋神经肌肉来

440 · 第三篇诊断治疗方法

讲最为有利,所以间动电流在调节神经肌肉张力方面有一定作用。
(三)治疗方法
1
.痛点治疗① 并置法:阴极置于痛点,阳极放在痛点附近距阴极2 3 Cm 处;② 单极法:阴极置于痛点,另一辅极放在身体任何部位;③ 痛点较多时,可逐点进行,第一点通电时间从3 n 开始,以后逐点减少至未点时为l n
2
.沿血管或神经干部位治疗① 并置法:用于较大部位如腰部、大腿,可用片状或环状电极,阴极在病侧,周围神经治疗时,电极沿神经走行并置;② 对置法:用于小部位如上肢,阴极靠近治疗部位。
3
.交感神经节部位治疗以小环状电极置于神经节部位,阳极放在距阴极数厘米处(一般多在近心端)。
4
.神经根部位治疗以50c 时或直径6 cm (圆形)的电极,置于脊柱相应节段。① 脊髓两侧并置法:阴极在病变侧;② 同侧纵置法:阴极置于病变侧神经根平面,阳极在阴极上方2 3 cm 处。(四)适应证
1
.软组织和运动器官疾患肌肉劳损、扭挫伤、肩周炎、肌纤维组织炎、废用性肌萎缩和下运动神经元所致的瘫痪,其他如颖领关节功能紊乱等。
2
.周围循环障碍早期闭塞性脉管炎、静脉曲张、雷诺病和偏头痛等。
3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痛、神经炎和带状疙疹等。
4
.冻伤和烧伤亦有明显效果。
(五)禁忌证
恶性肿瘤、化脓及出血性疾患、急性湿疹、严重心脏病和对直流电过敏患者。
阴极和阳极都有止痛作用,但各有一定的条件,且止痛的机制不同。临床应用时,认为:① 因阳极下有脱水作用,故渗出肿胀引起的疼痛用阳极止痛。② 阴极下局部血管扩张充血比阳极更明显,且可通过节段反射加强相应节段深部脏器的血液循环,从而改善局部供氧、代谢,增强防御免疫物质向局部的输人,使细胞间的淋巴流动增加,加速病理致痛化学介质的排出,有利于炎症的消散,所以对慢性炎症或久不愈合的溃疡和神经营养性血管痉挛引起的疼痛用阴极止痛。③ 各种神经痛、肌痛选用阳极或大剂量阴极抑制法止痛。
四、高频电疗法和中频电疗法
(一)概述
在医学上将振荡频率高于100 kHZ 的交流电称为高频电流。应用高频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高频电疗法。其中中波电的波长300 loom ,频率为1 3MHz ;短波长为100 rom ,频率为3 - 30 MHz ;超短波波长为10 lm ,频率为30 300M 浅。
中波电疗法又称透热疗法。治疗时有较大电流通过人体,其电能转变为热能,根据焦耳一楞次定律口二0 . 24 Rt ,由此可知,产热量(Q )与电流强度(I )的平方成正比,故电流量在产热量方面起了直接的主导作用。但人体组织不仅有电阻,而且体内含有大量电解质溶液,构成一个特殊的电容器,即有一定的容抗,所以这一公式对人体并不完全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