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开始:
SPAN>(四)适应证 凡针灸和电针可治疗的疾病均为适应证,特别是头痛、肩部疼痛和腰背痛尤为适合。(五)禁忌证 心功能不全者、孕妇、神志不清者、植人心脏起搏器者。颈前区和颈两侧不宜放置电极。诊断不清者最好不用。
三、经皮热电神经刺激疗法 1994 年天津医务人员研制出一种即能选用多种脉冲波形、多种频率和输出方式,同时又可输出热能,即热、电同步输出的仪器,称为经皮热电神经刺激仪(tra 璐cu 切Lneou 。electrical hot nerve sdmu - lator ,简称冗HNS 疗法)。第一代产品“TEHNs 一A 除痛仪”已应用于临床。 (一)作用机制 该疗法的电刺激具有和TENS 相类似的作用机制,另外在脉冲刺激的同时释放热能。(二)孔HNS 一A 的特点 1 .选用正弧形负尖形波和矩形对称双向波这两种脉冲波,并可单独或交替输出,既具有明显的镇痛效应,又可避免产生耐受性。 2 .选用频率自2 比一100 玩一1 好几,每loHz 一档。设计有不同的输出周波,疏波能缓解痉挛性疼痛,密波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以及疏密交替波和间断波,并可每巧。定时变换。 3 .同步释放热能以保证输出电流不受皮肤电阻抗的衰减,使电流保持恒定。温度可调每档2 ℃ ,范围在38 一50 ℃ 之间。通过加热电极使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促进局部血流量增加,改善组织新陈代谢、松解粘连、缓解血管肌肉痉挛、消炎、消肿。 (三)治疗方法 将热电极紧密敷于治疗之皮肤处,调节各项参数,根据刺激仪的指令按内存处方程序工作。(四)适应证与禁忌证 治疗急慢性软组织痛、肌筋膜炎。配合硬膜外留置导管或椎间孔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与其他方法合用治疗退行性(增生性)膝关节(痛)炎。 与一般的热、电疗法的禁忌证相类似。
第十节冷冻止痛疗法
一、概述 利用制冷物质产生低温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称为冷冻疗法。利用低温冷冻治疗疾病已有很久的历史。我国古代曾记载有用冰块或冰盐水贴敷于乳房及颈部可使肿块消退或止痛的效果。但由于冷冻技术和不易控制温度,限制了冷冻治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至印年代,随着致冷工业的发展,致冷物质和新兴器械的制造更新,大大促进了低温医学的发展。 1974 年Nalson , KM 开创性地用冷冻探头直视下冷冻肋间神经,预防开胸后伤口痛取得成功。1976 年‘ovd . J . w 首次用经皮穿刺冷冻肋间神经治疗肋间神经痛,冷冻能神经后支治疗腰或能尾
452 · 第二篇诊断治疗方法
痛,以及手术直视下冷冻、治疗面神经痛等,称之为冷冻止痛(cryoanalgesia )。80 年代,冷冻治疗三又神经痛、冷冻肋间神经预防切口痛已较普及,并报道了癌症疼痛和腹股沟病修补预防术后切口疼痛我国邵振海教授于1986 年自行设计的夹层液气回流冷冻针,应用于临床经皮深部神经冷冻,取得了明显!卜痛效果。本节将介绍与疼痛治疗关系较密切的冷冻止痛疗法。重点介绍非特异性腰痛的冷冻治疗。
二、致冷原理和致冷物质
(一)致冷原理 主要有3 种:变相原理(change of ph 璐e )、焦尔一托姆逊效应(Joul 。一Tholnsoneffect )、热电效应( Peltier effeCt ,伯尔帖效应)。现将目前较为普遍公认的变相致冷原理简介如下。 在自然界中,物质总是以气态、液态和固体的形式存在曰当某物体由固体变为液体再变成气体时,则在其内部有大量的能量转递过程,与此同时,吸收外部环境的热量(溶解热、蒸发热、气化热)。在此过程中与之相接触的物体便产生降温致冷作用。这种能够降温的物质叫致冷物质或制冷剂因此,凡熔点、升华点与沸点温度低的物质均可作为制冷技术中的制冷剂。 (二)致冷物质 现代用于冷冻医疗的致冷物质可为两大类,即:① 在标准沸点(一个大气压以下的沸点)一150 ℃ 以下的常温状态不能液化的物质,也即临界温度为常温以下的物质,例如氮、氧、氖等气体;② 标准沸点一150 ℃ 以上,常温加压时容易液化,即临界温度在常温以上的物质,例如二氧化碳、笑气、氟利昂等。表21 一1 为几种气体的物理特性
表21 一1 几种气体的物理特性
物质
温度
液氮二氧化碳笑气氟利昂
一195 . 8 ℃ (沸点)一78 . 9 ℃ (升华点)一88 . 4T 一40 . 8 ℃ 〔 一60 ℃ )
液氮为无色、透明、无臭、外观似水的液体,比重0 . 8 岁c 砰,不自燃,无毒,生物学上稳定,其标准沸点为一195 . 8 飞,熔点为一2 以℃ ,临界温度为一147 ℃ ,这是其他致冷物质在常温加压下听不能保持液态的一大特点。绝热保温容器(如保暖瓶、杜瓦瓶)可供保存液氮,用保温绝热容器贮存,无需加压。液氮一经吸出容器,便在常温的空气中迅速沸腾并成气化状态,其蒸发吸收(ZookJ / g ) 不及水的1 / l1 。才毛化时呈现白烟状,遇空气中水分时使之冷却变成固化雾状。在室温条件下液氮落在物体上时如同炼铁铁水与水相遇一样,形成一过性滴珠状滚动着气化而消失,这是由于向其周围环境散热不良蒸发成气体的缘故。 由于液氮具有安全、稳定、不自燃、无毒性、沸点低、易蒸发、吸热多等许多特点,其最低致冷温度可达一195 . 8 弋,又容易保存,是临床上用于冷冻治疗理想的致冷物质。
第二十一章物理治疗· 453
三、冷冻止痛机制和冷冻止痛最佳温度 (一)冷冻止痛机制 目前冷冻止痛机制还不完全清楚,神经组织结构破坏是使神经电冲动失去了赖以依存的基础。故认为冷冻阻断神经传导是主要止痛机制。 实验研究表明,冷冻温度是影响神经损伤与修复的直接因素,一2O 一印℃ 无髓鞘纤维形态无明显变化,少数有髓鞘纤维水肿变性;一100 ℃ 以下上神经纤维呈选择性损伤;一100 ℃ 时有髓无髓纤维都发生损伤变性,神经内出现继发出血。 防碍了水肿吸收,加重神经损伤反应并延长了神经再生时间,但神经基膜还保持完整,日后神经再生完全。低于一140 ℃ 神经纤维立即变性环死,大部分神经基膜也破坏。表明冷冻温度愈低、时间愈长,神经损伤愈重,神经恢复亦愈慢。因此,神经损伤与再生是有条件的。 另外,脊随后角P 物质是第一级传递性传导纤维末梢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伤害性刺激能引起脊髓后角内P 物质大量释放。有研究发现,周围神经在不同温度冷冻后,脊随后角P 物质减少,提示冷冻温度虽有不同,但都可产生止痛作用。周围神经深低温冷冻后1 一2 个月内,脊髓后角P 物质明显减少,提示周围神经冷冻与神经切断一样阻断了伤害性刺激信息由周围向中枢的传递通道。 (二)冷冻止痛最佳温度 在临床上,NallyFF ( 1984 )发现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