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开始:
偶刺。如胃痛时前取梁门后取胃仓。
556 · 第三篇诊断治疗方法
6 .链锁配穴是在相同的一侧肢体同时取2 一3 个穴位,上下相连,互相配合。如上肢痛,取肩骼、曲池、合谷。
三、针刺方法
针刺疗法(又称为针法、针刺法)是利用金属制成的针具,在人体特定部位(穴位)皮肤皮面刺入,施以不同手法,达到治病止痛的目的。临床上常用的针刺疗法有毫针疗法、梅花针疗法、电针疗法、耳针疗法、皮内针疗法、穴位注射疗法、穴位埋线疗法等。 (一)毫针法 毫针法是临床上运用最广泛的一种针刺法,适用于身体各部位疼痛的镇痛治疗。针的长度为0 . 5 一4 . 5 寸,规格为26 、28 、30 号等种。 1 .针刺方法根据操作治疗需要不同,选用患者舒适且能耐久的体位,如仰卧、侧卧、俯卧、仰靠坐位等体位。由于穴位所在部位和病情需要不同,所以进针角度也不一样。按针刺的角度分为3 种刺法。 ( l )直刺就是手持针体垂直刺人。凡在肌肉比较丰厚地方的穴位,均可采用直刺,此法应用比较广泛。 ( 2 )斜刺就是手持针体斜行刺人,适用于肌肉较薄或靠近内脏的地方,如头部、脸上、胸部等处的穴位。 ( 3 )横刺又称沿皮刺。就是手持针体沿着皮下横行刺人,此法多用于头部及某些有重要脏器所在的部位。 2 .进针也叫下针,最常用的方法有: ( l )单指押手法用左手的拇指尖压在被针刺的穴位上,右手拿针,针尖靠着左手拇指甲刺人穴位内,往下捻进,这种方法适用于短针进针,如合谷、列缺等。 ( 2 )双指押手法先用左手拇、示二指捏住针尖稍上一点的部位,对准穴位,右手拿针柄,然后左手拇、示指往下一按,右手趁针尖刺人穴位的同时,将针往下捻进,这种方法适用于长针进针,如刺环跳、足三里等。 ( 3 )挟持押手法左手拇、示二指将穴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拿针刺人,本法适用于肌肉较薄的地方,如面部印堂、人中等。 ( 4 )管针打人法先将比小管长一点的毫针套在管内,套人后针尖与管口取平按压在所取的穴位上,用左手扶住,右手示指弹击露出在管上口的针柄,使尖迅速刺人,然后将管拿掉,再行捻进,此法多用于怕痛的病人或小儿。 3 .针刺的感觉当针扎入穴位达到一定深度时,病人往往产生酸、胀、沉重等感觉,同时医生指下也有一种沉紧感觉,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得气”,将针刺人穴位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以及进行补泻的针刺手法称为运针或行针,行针手法多用提插捻转等方法。 4 .针刺的补泻法针刺的补法或泻法是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情决定的,一般对于体质较强的病人用泻法,体质虚弱的病人用补法,对一般性疾病或寒热夹杂、虚实互见的疾病,可用平补、平泻手法。常见的补泻手法有: ( l )提插补法针刺人穴位“得气”后,将针上下提插,先浅后深,来回重插轻提就是补法;相反,先深后浅,来回重提轻插就是泻法。 ( 2 )捻转补泻针刺人穴位“得气”后,将针捻转,拇指偏重向前多捻,就是补法,拇指偏重向后多捻,就是泻法。
第二十四章中医中药疗法· 557
( 3 )平补平泻法针尖刺人穴位“得气”后,用拇、示二指均匀地捻转或上下同等加重提插。这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一种手法。另外,在行补泻方法时,常暂不起针,让针留在穴位内一定时间再起针,叫做留针,也叫行针。留针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补泻作用。 5 .出针法出针也叫起针,左手用消毒干棉球压在针旁皮肤上,右手缓缓捻动针柄将针退出,不可猛拔。等到针一起出,随即用干棉球在针过的穴位上轻轻揉按几下,以防止针孔出血。6 .注意事项① 过饥、过饱、醉酒、劳累过度时或身体虚弱的患者,应注意少针或缓针;② 孕妇的腰部、腰能部及其一些能引起剧烈针感的脑穴,如合谷、三阴交、至阴等穴位应禁针;③ 位于重要脏器及大血管附近的瑜穴,应斜刺或浅刺,以免发生事故;④ 针刺后应注意患者的情况,特别要防止异常现象的发生,一旦出现晕针、滞针、弯针、折针、血肿、气胸等,应采取应急措施;⑤ 起针时应核对所针穴位及针数,以免将针遗留于病人身上。 (二J 耳针疗法 耳针疗法是根据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都与耳部发生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理论,采用针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达到治疗病痛目的的一种疗法。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都在耳壳上有各自代表区,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患病时,就会在耳壳上的特定区域出现反应点,如压痛点、电阻变低、变形、变色、鳞屑、水泡等,这些反应点称耳穴,是耳针治疗的针刺点。 耳针疗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各种疼痛的镇痛治疗,也可治疗身体各部位的非疼痛性病症。1 .所用物品治疗盘、探针或耳针电阻测定仪、无菌针盒、毫针或欺针镊子、棉球、胶布、2 %碘酒、75 %酒精。 2 .针刺方法用探针或耳针电阻测定仪在耳郭上点按探寻反应点,或在患侧耳郭上相当于肢体或器官的相应区,选准穴位,常规消毒皮肤,术者左手固定耳郭,右手持半寸短柄毫针对准穴位刺人,深度以刺穿软骨而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或用掀针压人穴位,外用胶布封固。若用短毫针,留针20 一30 而n 后取针,用干棉球按压针孔;如用特制的耳针,则留针l 一7d ,在留针过程中可行针。用毫针时,每5 一10 而n 捻针1 次,如用特制耳针时则病人每日自行按压数次,以加强疗效。也有用磁石、菜子、绿豆、王不留行等圆形硬粒,按压在耳穴上,外用胶布固定,此方法称为耳压疗法。 3 .注意事项① 严格消毒,预防感染,若见有针眼红肿,应及时涂擦2 %碘酒或口服抗生素以预防软骨炎发生;② 耳郭冻伤部位禁止针刺;③ 耳针每次用穴不宜过多,一般卜2 个,多则3 ? 5 个穴位,连续多次治疗时,宜每次针一侧,两侧耳壳交替使用。 (三)梅花针疗法 梅花针疗法是用5 一7 枚钢针固定在针杆的一端,医者持针杆的另一端,根据不同疾病,在病人的一定皮肤区域向皮肤进行弹刺性叩打的一种治疗方法东又称皮肤针疗法。 本法具有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之气,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作用。适用于头痛、胸胁疼痛、腰背疼痛、痛经、扭挫伤等疼痛疾病。 1 .所用物品治疗盘、无菌梅花针、镊子、棉球、75 %酒精棉球等。 2 .叩刺部位根据病情可选择循经叩刺、穴位叩刺和局部叩刺3 种。 3 .操作方法将选择好的叩刺区域或经穴部位皮肤常规消毒,术者右手握住针柄右段,示指伸直压住针柄中段,利用腕关节弹力进行叩刺,叩击时针尖与皮肤垂直,针尖触及皮肤后迅速弹起,连续叩刺,每分钟70 、90 次,叩刺完毕,将局部用酒精棉球消毒。 刺激强度根据病人体质、病情、年龄及叩刺部位不同,分为3 种刺激强度:① 弱刺激,用较轻腕
558 · 第三篇诊断治疗方法
力进行叩刺,以局部皮肤略有潮红、病人无疼痛感受为度。适用于老弱妇儿、虚症及头面等肌肉浅薄处;② 强刺激,用较重腕力进行叩刺,局部皮肤可见隐隐出血,患者有疼痛感,适用于年壮力强、实症患者及肩、背、腰、臀部等肌肉丰厚处;③ 中等刺激,介于强弱两种刺激中间。以局部皮肤潮红,但无渗血,患者稍觉疼痛为度。适用于一般疾病和多数患者,除头面等肌肉浅薄处外,大部分均可用此法。 4 .注意事项① 针尖必须平齐,无钩,无锈,叩刺时针尖必须垂直向下,以减少疼痛;② 局部皮肤有损伤及溃疡者,不宜使用;③ 叩刺局部皮肤如有出血者,应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感染;④ 叩刺要准确,强度要均匀,忌慢刺、压刺、斜刺、拖刺。 (四)三棱针疗法 三棱针疗法,又称刺络疗法、刺血疗法或放血疗法,是用三棱针、小眉刀等刺破患者身体上的一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来治疗疼痛的一种方法,古代称之“刺血络”。《灵枢》中曰:“病在经络病痹者,取以缝针,腕陈则除之”。《 素问》 日:“凡治病必先去其血”,才能“泻之万全”。 本方法具有通经活络、开窍泻热、调和气血、消肿止痛、镇定安神等作用。适用于实证、热证、淤血和经络淤滞等疼痛之症,如急性腰扭伤、咽喉肿痛、风寒风湿性疼痛、感冒、中暑、中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咳嗽、气喘、精神病、头痛、眩晕、失眠、昏迷、跌打损伤、坐骨神经痛、痛经、小儿惊厥、脉管炎、疗疮疖肿等。 1 .所用物品治疗盘、无菌三棱针(或粗毫针、小眉刀、缝衣针、刀片)、镊子、干棉球、75 %酒精棉球、2 %碘酒棉球等。 2 .治疗部位取穴原则与毫针疗法相同,以辨证取穴、循经取穴和局部取穴为主。本法常用穴位:十宣、十二井、四缝、鱼际、曲池、尺泽、委中、八风、八邪、印堂、太阳、百会、耳尖、屏尖、耳背、金津、玉液等。 3 .操作方法常用有点刺、缓刺、挑刺和散刺4 种方法。 ( l )点刺又称“速刺”。先在预定针刺部位上下用左手拇指向针刺处推按,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继而用2 %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 %酒精棉球脱碘。针刺时左手拇、示、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用拇、示两指捏住针柄,中指指腹紧靠针身下端,针尖露出1 一2 分,对准已消毒的部位或瑜穴,刺人1 一2 分深,随即将针迅速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少许,然后用消毒棉球挤压针孔,此法适用于四肢末端穴或表浅静脉浅刺放血。 ( 2 )缓刺先用橡皮带在应刺部位上端束扎,术者用右手持针对准穴位或静脉怒起处,刺人1 一2 分,然后将针退出,待黑色血出尽变为红赤色,可将橡胶带解开,用消毒棉球揉按针孔,此法适用于静脉放血,如曲池、委中等穴。 ( 3 )挑刺以左手按压施术部位的两侧,使皮肤固定,右手持针,将脑穴或反应点的表皮挑破,深人皮内,将针身倾斜并轻轻地提高,挑断部分纤维组织,然后局部消毒,覆盖敷料。此法适用于胸、背、耳后静脉放血以及沿四肢经脉循行神经分布,需多处治疗者。 ( 4 )散刺又称“围刺”。是在病灶周围,用三棱针等由外向内点刺数针,然后用两手轻轻挤压或者辅用火罐吸拔,使恶血出尽,以消肿痛。 4 .注意事项① 注意无菌操作,以防感染;② 点刺放血时,手法宜轻、宜浅、宜快,出血不宜过多,注意勿刺伤深部动脉;③ 对体弱、贫血、低血压、孕妇及产后等情况宜慎用,有出血倾向及血管瘤患者不宜使用本法;④ 本法刺激量较强,注意患者体位应舒适,避免晕针。 ( 5 )每日或隔日1 次,每穴放血量数滴至3 一5 时为宜,1 一3 次为1 疗程。
第二十四章中医中药疗法· 559
(五)电针疗法 电针疗法是在针刺穴位得到感应后,在针柄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利用电刺激,代替或加强手法的机械刺激,从而达到治病除痛的一种方法。其优点:能代替长时间的持续运针,可以节省人力,能比较客观地控制刺激量,也可以用电极片贴在穴位表皮代替针刺,减少针刺的痛苦,如中华疼痛学会主席韩济生教授发明创造的韩氏神经穴位刺激器面世以来,深受国内外疼痛患者的欢迎。 本法适用于能用毫针治疗的所有疼痛,如急慢性疼痛病症,尤其对某些神经性疼痛或麻痹的疾病,疗效显著,还常用于针刺麻醉。 1 .所用物品治疗盘、电针仪、无菌针盒、各类毫针、镊子、干棉球、75 %酒精棉球。2 .刺激部位可用于全身各部的穴位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