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二十八本疼痛诊断治疗学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二十四章中医中药疗法
内容开始
取穴配穴原则同毫针疗法,但需成对取穴,且l 对以上。
3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针刺穴位的皮肤,按毫针刺法进针,得气行补泻手法后,先把电针仪上的输出电位器调至“0 ' ’值,将1 对输出导线分别连接在2 根针的针柄或体上。然后打开电针仪的电源开关,选择需要的波型和频率并慢慢旋转电位器,逐渐调高输出电流至所需电流量,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通电时间长短应按病情及体质而定,一般临床上常用于止痛的波型有以下3 种:① 密波,能降低神经应激能力,常用于止痛、镇静、缓解肌肉和血管的痉挛、针刺麻醉等。② 疏密波,是疏波和密波自动交替出现的一种波型,常用于止痛。治疗扭伤挫伤、关节周围炎、坐骨神经痛、气血运行障碍等。③ 方波,具有消炎止痛、镇静催眠、解痉、止痒、降压作用。常用于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头痛、牙痛、关节炎、末梢神经炎、胃肠痉挛、神经性皮炎等。
电针疗法一般每次通电10 20 n ,治疗完毕把电位器调到“0 ' ’值,关闭电源,取下导线,退出毫针,针孔用消毒的于棉球按压。
4
.注意事项① 电针刺激量大,需防止晕针,调节电量时应从小到大,不能突然增强。以防止肌肉强烈收缩造成弯针、断针。② 心前区部位,针刺时不能横贯通电,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③ 孕妇慎用。④ 在接近延髓、脊髓部位使用电针时,电流输出量宜小,切勿通电量太大,以免发生意外。
(六)水针疗法
水针疗法又称“穴位注射”。是在穴位或相应部位进行药物注射,通过针刺和药液对穴位的刺激及药理作用,来调节机体的功能,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穴位注射疗法的治病机制是综合性的。它是经络学说、神经体液学说与药物的药理作用相互结合的共同效应。针刺和药物作为一种刺激因素而激发了经穴的感应,同时药物还可以将其药理作用沿一定的途径到达相应的部位,这种途径一般认为是经络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的反应快而敏锐,但不持久,内分泌系统作用慢但却广泛并持久;经络系统居中,并有综合前二者效能的作用。
穴位注射疗法的应用范围较广泛,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神经及疼痛等各科,其中对运动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疗效尤为显著,如腰腿痛、颈肩背痛、头痛、关节痛、神经痛及各种软组织急慢性损伤,神经性头痛、胆绞痛、痛经以及一般针刺治疗的适应证均可配合穴位注射。1 .所用物品
( l
)器具无菌普通2 5 而注射器、无菌针头(可用齿科无菌针头,普通5 7 号针头或5 9 号心内注射长针头)、治疗盘、镊子、棉球及2 %碘酒棉球、75 %酒精等。
( 2
)常用药物① 局麻药类:0 . 5 %一2 %普鲁卡因,0 . 1 %一1 . 0 %利多卡因;② 维生素类:维生

560 · 第三篇诊断治疗方法

B ,、氏、Bl :、C D 、烟胺等;③ 能量类:ATP 、辅酶A ;④ 解痉类:阿托品、654 2 ;⑤ 镇静、降压类:硝酸镁、利血平、冬眠灵;⑥ 一般液体类:注射用水、生理盐水、5 %一25 %葡萄糖;⑦ 气体类:氧气等;⑧ 酶类:如胶原酶、透明质酸酶等;⑨ 激素类:氟美松、利美达松、康宁克通A 、强的松龙等;⑩ 中草药制剂类:复方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威灵仙注射液等。
2
.注射部位根据辨证施治,选取相应的脑穴压痛点或反应点作为注射部位。3 .操作方法选择大小适宜的无菌注射器和穿刺针头,抽吸好适合病情的药液或其他物品,常规消毒选好的穴位局部皮肤,按穴位所规定的方向和深度将针头快速刺人穴内,上下提插,得气后,回抽无血,即可将药物或其他物品注人,要求强刺激者快速推人,轻刺激者慢速推入,也可根据需要改换几个方向注射。注射完毕,快速拔针,用干棉球轻按针孔,无出血后可用创可贴覆盖针孔1 Zd ,急性病可每天注射1 次,慢性病可2 3d 注射1 次,有的药物可5 10d 注射1 次。一般10 次为1 个疗程,可重复应用。
4
.注意事项① 治疗过程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② 2 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时须注意配伍禁忌,并了解有无过敏史;③ 一般药液,不宜注射到关节腔、血管内和脊髓腔;④ 颈项、胸背部注射时,切勿过深,注射宜缓慢,为避免损伤神经,应避开神经干;⑤ 孕妇及年老体弱者,剂量宜少或慎用。
(七)皮内针疗法
皮内针疗法,又称埋针疗法(或皮下埋针法),是将特制的小型针具,刺人脑穴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给局部以较长时间的刺激,达到防治病痛的一种方法。它是古代针刺留针方法的进一步发展,临床上对于需作浅层长时间留针的病症,多采用本法,在耳针治疗时也较常采用。本法常用于某些需要久留针的慢性顽固性疾病和经常发作的久治难愈的疼痛性疾病,如神经性头痛、偏头痛、肩痛、三叉神经痛、胃痛、胆绞痛、肾绞痛、痛经、腰腿痛、牙痛、各种痹症疼痛、神经衰弱、哮喘病、高血压、顽咳、面肌痉挛、月经不调、遗尿等。
1
.所需物品治疗盘,无菌针盒,镊子,麦粒型或掀针型皮内针,75 %酒精棉球,胶布。2 .治疗部位选穴部位以不妨碍正常动作为主,一般多采用背穴、四肢穴和耳穴,取穴原则根据针灸疗法的处方原则进行辨证取穴,同时结合经络、经穴的触诊法选取阳性反应点,反应不明者可取有关脑穴进行治疗。
3
.操作方法治疗部位皮肤常规消毒,将所选用针具刺人皮内,具体行针方法如下:( l )麦粒型皮内针用镊子夹住针身沿皮横刺人皮内,针身埋人皮0 . 5 1 Cm ,然后用胶布将留在皮外的针柄固定。
( 2
)欺针型皮内针用镊子夹住针圈,将针尖对准穴位刺人,使环状针柄平整地留在皮肤上,用胶布固定,此针多用于耳穴。
皮内针留置时间根据季节不同而定,夏天一般留置1 Zd ,冬天可留置3 7d 。留针期间,每隔4h 左右用手按压留针处1 2 n ,以加强刺激,提高疗效。
4
.注意事项① 关节附近,胸腹部因经常活动不宜留针;② 取穴部位有皮下出血、溃疡、有炎症、肿块时不宜留针;③ 留针后局部疼痛或红肿,或有分泌物时应将针取出;④ 留针期间,留针处不可着水,避免感染。
(八)穴位埋线疗法
穴位埋线疗法是根据不同的病症,将铬制羊肠线埋藏于相应穴位中,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性刺激作用治疗疾病。如在穴位内埋人动物脏器组织,则称为埋藏疗法。
本疗法可治疗胃院痛、痛经、腰背痛、腿痛等痛证,临床上常多用于治疗久治难愈的慢性支气管

第二十四章中医中药疗法· 561

炎、哮喘、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肠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遗尿、遗精、阳疾、屈光不正、白内障、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面瘫、癫痛、失眠、鼻渊等。
1
.所用物品O 2 号铬制羊肠线,大号三角针或腰穿针,持针钳,洞巾,医用无菌手套,5 ? 10 耐注射器,5 6 号针头,0 . 125 %一0 . 5 %利多卡因,弯盘,药杯,消毒纱布,胶布,切开法用手术刀片,刀柄等。
2
.治疗部位选择部位及取穴原则同针刺疗法,但多选肌肉比较丰满部位的穴位,以背、腰、腹部最常用,取穴要精简。
3
.操作方法病人取仰卧或俯卧位,在距离穴位两侧1 2 m 处,用龙胆紫作进出针点的标记,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后,在标记处用0 . 125 %、0 . 5 %利多卡因做浸润麻醉,然后进行埋线操作,根据所用器具不同分3 种操作方法介绍。
( 1
)缝合针埋线法术者用左手拇、示指紧绷或捏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用持针钳钳住已经穿好的羊肠线的缝合针,从进针处刺入,穿过穴位下方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将针由出针处穿出,紧贴皮肤将羊肠线末端剪断,然后放松皮肤,轻轻揉按局部,便肠线完全埋入皮下组织内。针孔处消毒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3 sd 后去掉纱布。
( 2
)腰穿针埋线法取1 2 cm 长的无菌羊肠线,放置在腰穿针管的前端,再将针芯(前端磨平)插入针管后端,左手紧绷或捏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腰穿针迅速刺人穴位,穿过皮下,达所需深度或到达另一穴位时,即缓慢退针,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植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内,针孔处置同(1 )。
( 3
)切开埋线法用刀尖刺人切开皮肤0 . 5 Icm ,先将血管钳探到穴位深处,经过浅筋膜达肌层找敏感点,按摩数分钟,休息1 2 han ,然后用0 . 5 1 m 长的羊肠线4 5 根埋人肌层内。切口处皮肤用缝线缝合,覆盖无菌纱布,5 7d 后拆去缝线。一般每次可埋线1 3 个穴位,20 30d 埋线1 次。
4
.术后反应
( l
)正常反应术后1 sd 内,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等无菌性炎症反应,个别反应较重者可有少量渗出液,术后患肢局部体温可升高,持续3 7d 。少数有全身反应者,于治疗后24h 内体温上升(约38 ),持续2 4d 后即恢复正常,一般认为有上述反应者疗效较佳。
( 2
)异常反应若治疗后3 4d 局部红、肿、热、痛较剧,并伴有发热者,为伤口感染,应给予局部热敷及抗感染处理,如切口处有脂肪液化、羊肠线溢出,应做抗过敏处理或其他相应处理。5 .注意事项① 严格无菌操作,线头不得外露,以防感染;② 埋线深度应在皮下组织与肌肉之间、肌肉丰满处,不宜埋于脂肪组织之中,以防脂肪液化而渗液;③ 伴有严重心脏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者及年老体弱、孕妇不宜用本法;④ 掌握埋线深度,不要伤及内脏、大血管和神经干。(九)挑治疗法
挑治疗法又名“截根法”。是在病人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用三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