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开始:
2 .操作方法皮肤常规消毒,左手按压敏化点,右手持针,针头与肌纤维呈45 。角刺人左手指腹下,进针后应根据进针时手下的感觉(韧感)和病人的感觉(放散感和局部酸胀感)掌握穿刺方向和深度。注人一定量的药液(1 一5 而),组织较少的部位注射量宜小,反之用量可适当增加。3 ,注意事项① 对年老体弱及精神紧张的病人,首次治疗的点宜少,并防止晕针。② 对初次就诊者,应选用刺激性较小的药物。③ 对敏化点压痛感不明显而仍感酸胀者,可加人少量5 %的碳酸氢钠。④ 在治疗中,若病人效果明显,原则上不要更换用药。⑤ 注射正确与否,应根据放散感和局部感觉的有无而定。⑥ 不要将刺激性强的药物注射到神经干部位。⑦ 应用胎盘组织液后,少数病人有发热反应,轻度发热可暂不处理。⑧ 部分病人首次应用水针疗法后,可有兴奋、失眠、全身乏力等现象,多无须处理,2 一3 次后可自行好转。 (二)枝川注射 1 ,枝川注射由日本枝川直羲创建,故又称枝川注射疗法,属于水针注射的一种。方法是将枝川液(每10d 生理盐水含地塞米松0 . 3 一lmg ) 2 一5 而注射于肌硬节(敏化点)。其理论根据是体壁内脏相关论和脊神经前后支学说,即脊神经前支有病,可在后支找到敏化点并给予治疗;相反,脊神经后支有病,在前支也可找到敏化点并给予治疗;内脏性疼痛可在其相对应脊神经支配区的体壁进行寻点治疗。 2 .操作方法抽取枝川注射液在其相应的敏化点注射,注射方法同水针注射,每点用量2 一5 耐,隔日1 次,3 一5 次后改为每周1 次。 3 .注意事项① 应根据每次注射点的多少来确定地塞米松用量,每次用量应严格控制在Zmg 以内,一般lmg 多能完成一次治疗。② 对注射部位一定要有立体解剖概念,切勿损伤血管、神经、胸膜或腹膜。③ 注射时应根据刺激需用量的大小来调节注药速度,注药后可进行局部按摩。④ 进针深度和方向决定病人所出现的针效应,即放散范围和方向。⑤ 前2 次注射后,偶见注射当晚兴奋和失眠现象,次日感觉良好;也有注射后自诉倦怠和疲乏者。一般注射几次后以上症状均可消失。⑥ 后颈部注射,特别是首次接受治疗者,注射后可感头晕和走路摇晃,休息ro 而n 后可消失。⑦ 在治疗过程中,有的病人开始疗效明显,随后进展不大,只要坚持治疗并进一步正确选点,定会取得良好效果。⑧ 有些疾病有周期性,如偏头痛和痛经等,应在发作前进行治疗(病人发作前已有明显的敏化点),其效果优于发作时治疗。 (三)注血疗法 注血疗法是将血液注人敏化点,由于注射后血细胞的分解和吸收较慢,故刺激维持时间长。根据不同的血液来源,可分为自体血注射和动物血注射。 1 .原理血细胞溶解后的产物对局部形成一定的刺激,通过自身消化吸收和某些化学反应,也可激发自身的免疫反应,达到消除敏化点的目的。应用动物血可出现排斥反应,该反应是机体免疫反应启动的体现。有些学者认为异体蛋白质含有全息胚分化促进剂。因此,注血疗法除对局部敏化点具有刺激作用外,还可启动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从反馈机制分析,注血疗, 法在某种程度上其效果可优于其他注射疗法,特别对于慢性迁延性疾病、顽固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等,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第二十六章其他疗法· 589
2 .操作方法 ( 1 )自体血注射法根据注射部位或注射点的多少,取自体血3 一15 耐(注射器内含有防凝剂),经特殊处理如照射等,备用。注射方法同水针注射,每点注射0 . 5 一3 而,隔7 一10d 注射一次。( 2 )动物血注射法无菌操作下取鸡或兔等动物的血液数毫升备用,注射方法及应用同上。3 .注意事项① 注射部位应选择肌肉丰富的敏化点部位。② 注射后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低热,多为机体正常反应,无须处理。③ 取动物血时,需经检疫方可应用。④ 取血时需加人一定量的防凝剂,以免凝血而影响治疗效果。⑤ 对过敏体质的病人,应慎用或不用动物血。 (四)注氧疗法 注氧疗法是近年来临床应用的一种新的注射方法,该方法是将氧气注人敏化点内或具有敏化点特性的特定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疼痛性疾病的目的。 1 .原理氧气是人体代谢所必需的物质,组织缺氧时会发生无氧代谢,其代谢产物主要为酸性物质,酸性物质可以引起疼痛。局部注射氧气后可以改善局部的缺氧状态,同时注射氧气时也可起到气体的分离作用。氧气在局部还具有其他的作用,尚须进一步研究。 2 .操作方法选取敏化点,穿刺出现效应后,抽取ro 一20 血氧气注人。注射时应回抽,防止误注入血管内。 3 .注意事项① 注射时宜选择肌肉丰富的部位;② 严格无菌操作;③ 应反复回抽无出血时方可注入氧气;④ 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应慎用。 (五)阻滞疗法(参见有关章节) 三、敏化,点选择 选择敏化点正确与否可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由于敏化点在同一种疾病的不同病人身上有差异,即使在同一病人身上敏化点的部位也未必完全一致。对于有经验的疼痛临床医生来说寻找敏化点并不困难,但不同的临床医生对敏化点的判定常存在差异。指诊是反馈疗法中正确寻找敏化点的重要方法。要正确选择敏化点,除指法外,在临床实践中尚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掌握这种规律能更迅速、准确地寻找到敏化点。 (一)按组织胚胎来源选点 皮肤接受针刺时,疼痛能被精确地定位,但病变来自深部组织或内脏时,其感觉定位多不明确。如隔肌炎症病人诉说疼痛常位于肩部,而肩部检查多无阳性体征。在胚胎发育早期,原始横隔的位置与颈部体节相对应,因此该病的敏化点多位于颈5 脊神经支配区。又如心脏在胚胎时期来自上胸段支配的中线结构,故心绞痛时多感到在胸壁及上肢痛,因此该病的敏化点多位于颈6 及胸4 棘突旁,同时由于心脏主要位于左侧,临床指诊时敏化点多以左侧为显著。 (二)按神经分布区选点 按神经分布区选点:一方面是指脊神经分布区的疼痛;另一方面是指交感神经所对应的脊神经分布区的疼痛。 体壁的神经支配主要来自脊神经。脊神经的分布有明显的节段或区域性,身体的前面和四肢主要来自脊神经的前支,项及腰背部主要来自脊神经的后支。当疼痛位置表现在脊神经的前支时,除在前支支配区找到敏化点外,在后支支配区也能找到敏化点。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主要表现在下肢,而治疗部位多取腰部敏化点。 内脏疾病引起的慢性疼痛可根据支配内脏的交感神经源自何脊髓节段,在其相应的脊神经支配区寻找敏化点。如胃或胆囊受胸7 一9 节段的交感神经支配,在相应的脊神经支配区可寻到敏化
590 · 第三篇诊断治疗方法 点,即在胸7 一9 棘突旁和腹直肌1 一3 节等部位可寻及敏化点。 (三)根据全息胚理论选点 根据全息胚理论:一个细胞、一个肢节、一个耳郭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其相应的内部完整性,即相对独立部位均可以认为是一个全息胚单位。因此可以认为任何一个肢节(掌骨、肪骨、尺骨、挠骨、股骨、胫骨、排骨等等)均可以认为是一个全息单位,在其相应部位(下肢近躯于为头,上肢近躯干为足)保护较好的一侧(多为内侧)可寻到敏化点。脊柱也可以认为是一个完整的全息单位,从头到足有其相对应的敏化点,如头部症状敏化点多位于颈4 以上,下肢症状敏化点多位于腰能部,腹直肌也可看作一个去除头颈的相对独立部分,在其相应部位也可寻及明显的敏化点。 (四)按解剖部位选点 人体运动是由骨骼及其附着其上的肌肉、筋膜和韧带协同作用来完成的。当大强度运动或长时间运动超过肌肉、筋膜和韧带的适应性时,可导致软组织损伤。因此,可根据生物力学原理,在易受损伤的肌肉、筋膜和韧带的起止点,神经穿过肌中筋膜的部位以及病变组织周围常可触及敏化点。 (五)根据经络理论选点 人体的穴位与穴位之间、内脏与感官之间、体壁与内脏之间、内脏与内脏之间是互相联系的,这种联系通路就是经络。在人体300 多个穴位中,有约一半分布在神经干上,其余的多分布在神经干附近。经络和神经的走行分布无明显的直接关系,但从胚胎的发生和全息胚诱导看二者有一定的联系,如心瑜、肺偷、肝脑和肾脆等。穴位的分布密集程度与临床常出现的敏化点是一致的。如人体的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中,有两经一脉行于腹直肌部位,即太阳脾经、足阳明胃经和任脉共5 条;行于竖脊肌部位有一经一脉,即足太阳膀胧经和督脉共3 条。在腹直肌和竖脊肌部位的穴位分布,占全身主要穴位的一半以上,因此,腹直肌、颈、肩背及腰部位是反馈疗法较常用的部位。(六)根据仪器选点 由于敏化点具有高代谢的特点,可根据体表敏化点温度的测定来确定敏化点的位置。如点温度仪测试或计算机电热成像仪测试,可对痛点或热点进行量化(根据温度差的大小)测试,并结合临床确定敏化点的准确位置。C 盯测试具有快速、准确、无创、全面等特点,在疼痛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体表电位测试也可较好地测量出高电位的敏化点,但电位仪只能进行点的测量,且电位稳定需要一定的时间,加之目前尚未有对某区或全身进行测量的仪器,因此受到一定的限制。 四、适应证 其适应证有:① 各种非器质性的疼痛性疾病;② 各种非器质性的非疼痛性疾病;③ 各种诊断不明的无病名性疾病;④ 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⑤ 各种器质性疾病的辅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