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开始:
ang=EN-US>11 支或第n 支合并其他支占所有病例的75 %以上。3 .触发点或触发带它并非整个分支分布区,常仅一小块或一点,是指对触发带某些特殊的非伤害性刺激诱发三叉神经痛发作。如触摸面部、咀嚼、谈话、吞咽、刷牙、漱口、面部皮肤受风、受凉等。触发点最常见的部位如图28 一3 所示。有人总结5 工例,触发点分布如表28 一2 。
一,. ' .丫:
第二十八章头面部痛· 印7
表28 一2 三叉神经痛疼痛部位
部位
病例数28
各支发病比例%2 . 8
触发点位于疼痛的同侧,但可在三叉神经痛的不同分支区。极少数触发点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外或对侧,也可能在上颈区、头皮等。刺激触发带可诱发疼痛发作,使患者日常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如患者不能刷牙洗脸,位于头皮不能梳头洗头,若吞咽、咀嚼诱发疼痛,长时间可影响患者热量的摄人。另外,情绪的变化和应激状态,也可诱发疼痛发作,并使疼痛程度加重,但尚缺乏证据证明两者在病因方面有什么作用。 4 .间歇发病多数三叉神经痛为间歇发病,其间隔数月或几年不等,每次复发总是在同一区域,但疼痛范围可能扩大。 5 .伴随症状可伴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流泪、流涎、颜面潮红等。 【 诊断与鉴别诊断】 患者发病年龄多在40 一5O 岁以上,根据上述三叉神经痛的特点,诊断不难。另外,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在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之前,要注意所谓原发性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区别,也应该与其他一些疾病进行鉴别。 1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其疼痛多为持续性疼痛或阵发性加重,患者可有相应分布区感觉减退、角膜反射及听力减弱等,CT 、MRI 有助于检查原发病灶。 2 .非典型面部痛头面部疼痛与神经分布无关,呈持续性,位置深且不易定位。多见于年轻女性。 3 .颖领关节痛于颖领关节咬合运动时发生疼痛,但疼痛可能为持续性,程度较轻,局限在耳前,关节处可有压痛。 4 ,丛集性头痛为短暂发作性头痛,同时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但疼痛位于眼眶附近,且
608 · 第四篇常见病症的诊治
疼痛为持续性,每次发作至少半小时以上。 5 .舌咽神经痛舌咽神经痛与三叉神经痛的疼痛特点相似,触发点及诱发因素可混淆不清。并且二者可合并存在,舌咽神经痛合并三叉神经痛者为患者的11 %一32 % ,二者疼痛可同时发作或前后发作。但两者疼痛部位不同,必要时做可卡因试验。 【 治疗】 (一)治疗原则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一定局限性,并且复发率高,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选择,并做好长期治疗的准备。首发病例及病史短、症状轻的病例或其他方法治疗后还遗留轻度疼痛者,首先考虑药物治疗。神经阻滞方法应从末梢支开始,局麻药效果不佳或病史长、症状重的患者需用神经破坏药无水乙醇或酚甘油。半月神经节溶解术是用射频热凝或神经破坏药对半月神经节损毁,用于全支受累、需反复阻滞或分支阻滞未见效者。外科手术损伤大、副作用严重,应慎用。 (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三叉神经痛的主要治疗手段。表28 一4 列出了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常用药物。
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
普通名
商品名
表28 一4 每片含量
每天用量常见副作用
酞胺咪嗦
恶心、头晕、嗜睡、肝脏及骨髓抑制
苯妥英钠
恶心、头晕、嗜睡、共济失调、皮炎
力奥来素
10Ing
恶心、头晕、嗜睡、精神错乱
头晕、嗜睡
甲苯丙醇
头晕、恶心
1 .酞胺咪嚓即卡马西平,此药可使2 / 3 患者疼痛缓解。开始每天loomg ,每隔一天增加100 mg ,直到溯n 喇d ,然后以此剂量维持1 周,若疼痛不缓解,可增加到姗n 喇d 。最大剂量1 . 2 一1 . 6 岁d ,剂量再增加效果不再增加。疼痛停止后,再调小剂量维持。酞胺咪臻应至少每sh 用药一次,以维持稳定的用药浓度。 酞胺咪嗓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刺激、共济失调、头晕、嗜睡、骨髓抑制和肝功能异常。应每半月或每月检查血象和肝功能,多数患者白细胞可能降低,但一般不必停药,除非白细胞低于3 . 5 xl 口/L ,约25 %患者出现不能耐受的副作用。 2 .苯妥英钠即大仑丁,它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二线药物,约25 %的患者获得满意效果。有效的血药浓度15 一25 11 岁nil 。最初应用每次Zoomg ,每日2 次,3 周内逐渐增加到300 一《 幻mg ,即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如果疼痛无缓解应停药。剂量再增加,只是增加副作用。副作用包括: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白细胞减少、肝功异常、骨质疏松等。 3 .其他药物巴氯酚即氯苯氨丁酸,是一种较新的药物,开始剂量51 娜穿d ,每Zd 增加smg ,一
第二十八章头面部痛· 日为
直到疼痛缓解或出现毒性反应,最大剂量80n 娜d 。疼痛缓解后应逐渐减量,不能突然停药,特别是老年人。 氨甲酸氯苯甘油醚醋、麦酚生和氯硝安定不常用。 (三)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用于三叉神经痛是很有效的方法,具体操作见第十九章。根据疼痛所分布的区域,采用相应的神经阻滞: 1 .第工支眶上神经阻滞、滑车上神经阻滞。 2 .第n 支眶下神经阻滞、上领神经阻滞。 3 .第111 支须神经阻滞、下牙槽神经阻滞、下领神经阻滞。 4 .半月神经节阻滞临床上常用的是眶上神经阻滞、眶下神经阻滞、须神经阻滞、上领神经阻滞、下领神经阻滞和半月神经节阻滞。如果2 支以上同时发病者,首先阻滞症状严重的一支或首先发作的一支,或交替进行,11 、111 支并发或3 支同时发作者可行半月神经节阻滞。 病史短、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选用局麻药反复阻滞,所用药物主要是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阻滞后无感觉和运动功能损害。而病史长或症状严重者单用局麻药效果差,应改用神经破坏药,主要是无水乙醇和酚甘油。 半月神经节阻滞始于本世纪初,是将药物(局麻药、乙醇、酚甘油或热水)注射到半月神经节内,方法很多,包括经皮穿刺,通过卵圆孔或圆孔到达半月神经节,或在X 线透视下进行穿刺,或用手术方法暴露出圆孔或半月神经节直视下注人药物。该方法技术难度大,并发症较多。另外由于解剖变异大,经皮穿刺不易成功,角膜炎甚至失明的发生率较高,术后可发生灼性神经痛或感觉丧失,并有一定复发率。 总之,神经阻滞对缓解三叉神经痛效果确切,有些操作技术难度大,要求注药一定要准确无误,但疼痛复发率也比较高,存在一定的并发症。 (四)射频热凝术 本世纪30 年代,试用电凝(elec 掀叫川ation )半月神经节治疗三叉神经痛,它是在x 线透视下,将特殊穿刺针经卵圆孔至半月神经节,然后通以小量电流。其安全性差,并发症多。印年代发展为射频热凝术(m 山面甲ency the 训oo 咧润ation ) ,用可控性射频发生器为电极加热,调节温度以控制破坏的范围和程度,一般50 ℃ 可产生较重的感觉减退,70 ℃ 痛觉消失,加热至70 一75 ℃ 后传导痛觉的柳及C 纤维变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