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开始:
=EN-US>15 次,每年超过180d 。 2 .符合发作性紧张型头痛的诊断标准。 紧张型头痛与偏头痛每次均可持续数小时至72h ,两者均可为双侧,但偏头痛疼痛剧烈,体力活动可加剧疼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对声、光敏感。 【 治疗】 (一)药物治疗 1 一般止痛药’阿司匹林、消炎痛、非那西丁等均有效,但应避免长期应用。 2 .三环类抑郁药阿米替林,开始每天25 邺,睡前服,每3 一4d 增加25 鸣,一般的治疗剂量范围为每天50 一250 邺。该药起效较慢,只有在足量用药4 周后,才可认为该药有效或无效。副作用有口干、便秘、心动过速、视力模糊、尿赌留、心律失常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多虑平25 一50 叱,每日3 次。氯呢三哇酮50 一loomg 睡前服,可增大到200mg 。 3 .抗焦虑药安定、利眠宁、安宁及巴比妥类药物。 4 .非街体类抗炎药常用药物有布洛芬、甲灭酸、甲氧禁丙酸。 (二)局部阻滞或神经阻滞 对局部压痛点可用局麻药和强的松龙混合液注射,也可行枕大、枕小神经及星状神经节阻滞。另外,针灸及生物反馈治疗,自印年代生物反馈治疗问世以来,即有用于治疗紧张型头痛的报道。国外资料报道该法治疗效果优于其他治疗门
三、丛集性头痛
【 概述】 丛集性头痛(Clusterh ‘己aChe ) ,以前称为“周期性偏头痛性神经痛”、“组胺性头痛”、“偏头痛性睫状神经痛”,认为它是一种偏头痛的变异,是一种血管性偏头痛。于1 肠2 年“头痛分类特别委员会”命名为丛集性头痛。其特点是头痛发作有一个短暂的丛集发作期,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如结膜充血和流泪。 该病总的发病率为0 .以%一0 . 08 %。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5 : 1 。丛集性头痛可于任何年龄发病,但首次发病常在20 一4O 岁。 【 病因与病理生理】 丛集性头痛的病因及病理生理尚不十分清楚。但已观察到在该病的发作期及发作间期有一些病理生理改变,发作期眼内压及角膜温度升高,出汗、流泪、唾液分泌和瞳孔改变,不仅见于有症状
616 · 第四篇常见病症的诊治 侧,也可见于无症状侧,但程度较轻。通过多普勒、血管造影和MRI 检查发现,在疼痛最严重时颈内动脉狭窄。这被认为是交感神经传出反射活动的结果,头痛发作时心率变化甚至心律失常,受累侧眼动脉扩张,可能是自主神经中枢功能紊乱所致。神经内分泌学检查显示褪黑激素(脱latonin )、p 一内啡肤和俘一促脂素(lipo 汰咖n ) 24h 分泌周期的节律性发生紊乱。红细胞内胆碱水平下降在丛集性头痛中的意义还不清楚。而有些患者血浆肇酮(tes 以e ? )水平下降被认为是继发于疼痛的结果。 颈动脉体高敏性和氧的去饱和可触发头痛发作,该假说尚缺乏客观依据。对周围性头痛和自主神经的改变满意解释的病理生理学的关键是在颈动脉周围的海绵窦丛,包括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和三叉神经纤维,神经内分泌学显示的暂时性节律的紊乱表明下丘脑“生物钟”功能异常。【临床表现] 丛集性头痛典型的特点是暂时性、呈丛集状发作,一般持续2 周至3 个月,间歇至少14d ,但一般为几个月。头痛大多数病例为单侧,但少数病例另一个丛集期头痛可转移到另一侧。疼痛的部位是眼眶周围和颖部,也可扩展到颈部、上领的牙齿,甚至到肩部。疼痛强度为剧烈的难以忍受的烧灼样、刀割样或针刺样锐性疼痛。患者常于夜间发作,于第一个快速动眼期突然疼醒。每次发作最短持续时间巧而n ,一般为30 一150 而n 。其发作频率绝大多数为每天1 一2 次,范围为每周1 次至每天8 次。 头痛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如流泪、结膜充血、鼻塞、鼻溢、前额和面部出汗、瞳孔缩小、上睑下垂和眼睑水肿等。患者坐立不安或在房中踱步或在床上翻滚不安,患者常有神经质的表现,脾气暴躁,有强迫他人的行为。 在头痛丛集期,酒、硝酸甘油、组胺可促使头痛发作。 【 诊断] 诊断主要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详细的病史,典型发作5 次以上,并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即可诊断。鉴别诊断主要与三叉神经痛、颖动脉炎和慢性半边头痛相鉴别。 【 治疗】 丛集性头痛发作时疼痛剧烈,难以迅速止痛,对丛集性头痛的治疗,主要是预防其发作。一般来讲,凡是治疗偏头痛的药物均可应用。为了缓解单次发作,面罩吸人纯氧,流量7 一10u 而n , 10 一巧而n 可使60 %一70 %患者疼痛缓解。 酒石酸麦角胺或双氢麦角胺吸人对大约一半的患者有效。但由于口服或直肠内应用酒石酸麦角胺起效慢,现已很少应用。 鼻腔内点滴2 %一4 %利多卡因。 目前,英明格皮下注射是治疗丛集性头痛最有效的药物。它是一种5 一HT 卫D 受体激动剂。6rng 的剂量能使so %以上患者在15 而n 内头痛缓解,该药对偏头痛同样有效。 对丛集性头痛的预防性治疗尚无统一的认识,应用的药物包括以下几种: 碳酸锉开始时小剂量。,1259 ,每日3 次,逐渐增加到每日0 . 9 一2 . 09 。其血浆浓度达0 . 7 - 1 mmoFL 即有效。 二甲麦角新碱已成功地应用于丛集性头痛治疗多年。每天应用的剂量尽可能小,一般为3 一4 Illg / d 。 酒石酸麦角胺2 一4m 岁d 口服。 钙通道阻滞剂异搏定4D 哪/次,每日4 次/次;尼莫地平20 一4O 川g /次,每日3 次,一般连续应用4 周才能起效。
第二十八章头面部痛· 617
苯唆吮或消炎痛对部分患者有效。最近报道丙戊酸钠对丛集性头痛也有效。 皮下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加或不加局麻药可作为丛集性头痛的一种辅助治疗,但是全身作用还是局部作用尚未肯定。 各种外科治疗曾试用于丛集性头痛,如半月神经节注射乙醇、酚或射频热凝、冷冻或切除蝶愕神经节,但这些方法没有一种能使症状长期缓解,因此,只有在其他内科方法完全失败时才考虑外科治疗。经皮蝶愕神经节乙醇注射似乎是最有效和创伤最小的外科方法。 四、牵引性头痛 【 概述】 由于颅内血管、神经、脑膜等对疼痛敏感的结构受到机械牵拉、膨胀或移位所致的头痛统称为牵引性头痛(恤tion headaChe )。这类头痛在整个头痛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但有些病例特别是脑瘤、颅内感染,病情较重有的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应早期和普通的头痛鉴别,以免延误治疗。【病因】 (一)高颅内压 1 .脑血管疾患如高血压病、恶性高血压、静脉窦栓塞造成静脉回流受限、血管畸形、脑出血。2 .颅内占位包括肿瘤、脓肿、血肿、寄生虫等。 3 .脑水肿包括多种原因的全身疾病、尿毒症、肝硬化、肺源性心脏病、心衰、严重贫血、中毒、缺氧、感染、外伤等。 4 .脑脊液生成过多(如脉络膜丛乳头瘤)、循环受阻(如阻塞性脑积水)或吸收障碍(如静脉窦阻塞)。 (二)低颅内压 包括自发性低颅内压及颅脑手术后或脑外伤后、腰穿后、全身脱水、动脉硬化使脑血流量减少。由于各种原因对颅内疼痛敏感结构的牵引,对颅内动静脉的压迫特别是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或直接压迫脑神经和高位颈神经造成头痛。’ 【 临床表现】 (一)高颅内压 高颅内压的症状是头痛、恶心、呕吐,如果有意识障碍则程度差异很大,从一般反应迟钝至深度昏迷。体检有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键反射亢进或消失,出现各种病理反射,腰穿脑脊液压力大于1 . % kPa ( 2 朋~姚o ) ,眼底检查有视盘水肿。 (二)低颅内压 低颅内压头痛主要位于枕部和前额部位,其特点是站立时疼痛加重,而平卧后疼痛减轻,也可有恶心、呕吐或视力障碍,检查发现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和各种病理反射,腰穿测颅内压低于0 . 784 好斌80mm 姚O )。 【 治疗1 对牵引性头痛的对症治疗是静脉滴人甘露醇、速尿或皮质类固醇激素。减少脑脊液生成的药物醋氮酞胺可应用。反复腰穿放脑脊液降压,必要时行外科减压及脑脊液分流术。 低颅内压的治疗包括:① 卧床休息,头低足高位;② 补液、大量饮水或静脉补液,输人低分子右旋糖醉;③ 腰穿后头痛可用自体血10 一15 时由原穿刺点缓慢注射到硬膜外间隙;④ 镇痛和镇静药物和B 族维生素药物的应用;⑤ 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有效地调节脑血管的舒缩功能,使低颅内压得到改善。
618 · 第四篇常见病症的诊治
五、颜动脉炎 【 概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