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开始:
腕的活动的职业者,如家庭妇女、木工及网球、羽毛球及高尔夫球运动员。前臂肌肉群的主动收缩和被动收缩,都将在伸(屈)肌总胜附着处发生一定的应力,如应力超出适应能力,将会损伤伸(屈)肌总腔及其筋膜,发生总睦及其周围结构的急性或慢性损伤。 【 临床表现与诊断】 1 .症状多数发病缓慢,以右侧肚骨外上裸者较多见,但左侧肤骨外上裸及内上裸亦可发病,早期肘关节外侧酸困不适,用力时出现,休息时消失,以后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多为钝痛,有时伴有烧灼感,也可有剧痛难忍。举臂、持物、用力伸屈肘、腕关节或旋转前臂,如端壶、扫地、拧毛巾等动作时,可诱发或加剧疼痛。病情严重者,疼痛可波及到前臂、上臂,甚至肩背部。 2 .体症肘关节活动正常,无红肿,于肤骨外上裸及内上裸有一局限而敏感的压痛点,有时此压痛点在伸(屈)肌总健上。 3 .特殊试验伸肌健牵拉试验(Min 征)、伸肌紧张试验(段耽n 试验)阳性有助于诊断。伸肌健牵拉试验:肘伸直、握拳、屈腕,然后将前臂旋前,或患者前臂旋前位,作对抗外力的旋后运动,发生肘外侧疼痛为阳性。伸肌紧张试验:患者握拳屈腕,在检查者将手压于手指背侧作对抗的情况下,用力伸指、伸腕,发生肘外侧疼痛为阳性。 4 , x 线检查x 光片多属阴性,有时可见肪骨外上裸处骨质密度增高,或在其附近可见浅淡的钙化斑。
第三十一章肩及上肢痛· 663
【 治疗】 1 .一般治疗早期患者,建议及时休息,避免患臂的伸屈动作,必要时用小夹板固定前臂于屈肘伸腕位,治疗期间,患臂要适当休息,禁止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 2 .药物治疗可外用叫噪美辛擦剂、红花油等,一般2 一3 周可治愈。消炎止痛药、理疗等也有效。 3 .局部阻滞疗法于痛点注射长效皮质类固醇激素(如醋酸强的松龙、利美达松等)加局麻药,每1 一2 周l 次,注射后有人可产生局部一过性肿胀和疼痛,逐渐可自行消失。图31 一13 内外上裸阻滞 注射外上裸时,嘱患者前臂旋前,肘半屈;注射内上裸时,前臂旋后,肘半屈(图4 .小针刀疗法本病小针刀治疗效果很好,操作见小针刀疗法。 5 .手术治疗本症极少需要手术治疗,对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者可采用此法。下神经血管束切除术、伸肌总腆附着点松解术等。
术式主要有皮
三、肘部扭伤
I 病因与病理l 肘关节系挠骨与尺骨上端、肪骨下端组成,在肘的两侧各有韧带固定,当跌倒时肘部着地或用力过猛,引起韧带、筋膜、肌健的扭伤或撕裂。牵拉肘主要是由于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前位时,突然受到纵向牵拉所致。肘关节后脱位较常见,肘部肿胀,呈45 。屈曲位,合并侧方脱位时,肘内、外翻畸形,肘内、外裸和鹰嘴形成的三角关系有改变。 【 临床表现与诊断】 1 .症状有明显的肘部外伤史,严重时肘部肿胀,压痛明显,活动受限。 2 .体症韧带撕裂时有明显压痛。 3 .特殊试验伤侧肘关节韧带牵拉试验阳性。 【 治疗】 1 .一般治疗扭伤初期局部肿胀,24h 以内可用冷敷,尔后用热敷和祛淤消肿止痛药如七厘散、舒筋活血片内服。单纯关节脱位可在X 光下行手法复位,然后制动休息2 一3 周。如有肿胀,可辅以理疗、药物治疗。 2 .小针刀疗法对伤后时间长,其他疗法均无效者,可选用此法,必要时配合局部封闭。小针刀应在痛点进针,刀口线与肌肉、肌健走向平行刺人,恰到好处为止,不能达骨面。
664 · 第四篇常见病症的诊治
四、肚挠滑膜炎
[病因与病理] 在上尺挠关节的挠骨颈部,有环状韧带包绕,该韧带外侧有一滑囊,叫胧挠滑囊,也称肪二头肌挠骨囊,该囊具有减少肌肉与韧带之间摩擦的作用,当其过度频繁地屈伸、旋转或外伤而引起该关节滑囊的磨损、闭锁和肿胀时,则导致炎症。 【 临床表现与诊断】 1 .症状肘关节外下侧酸软、肿胀、疼痛,夜间及休息时尤重,患者常自主或被动活动肘关节。多见从事以屈伸、旋转肘关节为主要活动的人们。 2 .体症在肪骨小头下部的外、前、后侧有压痛,并可触及大小不等的囊性肿块,肘伸位时,肘关节掌面外侧、挠骨粗隆处有明显的压痛,屈肘位时压痛不明显。 3 .特殊试验前臂旋后抗阻试验及腕背伸抗阻试验均为阳性,Min 征阴性。 【 治疗】 1 .一般治疗适应于伤后1 周左右,选用指揉法、散法、轻快拿法进行推拿按摩,用擦法治疗,以透热为度,再配合食醋和活血药热敷。 2 .局部阻滞疗法取肘关节伸直位,平置于治疗台上,肘下垫枕,医生用左手拇指在压痛点最明显处下压,并将肪挠肌拉向外侧,将阻滞针紧贴于左拇指指甲快速刺人,达骨面时稍退针。注人镇痛药液3 一5 耐,每1 一2 周1 次。 3 .小针刀疗法在痛点明显处常规消毒进针,针体和进针处皮肤呈卯。角,达骨膜时稍退针至滑囊处,切开剥离2 一3 刀。而阻滞疗法与小针刀疗法结合效果更明显。 五、尺骨鹰嘴滑囊炎 【 病因与病理】 尺骨鹰嘴滑囊炎俗称肘后滑囊炎,该滑囊在正常情况下,有3 个各不相同的滑液囊,即尺骨鹰嘴皮下囊、鹰嘴键内囊、肪骨头肌腿下囊,3 个囊均起到润滑肌键的作用。经常摩擦、碰撞此处,易发生损伤性炎症。 【 临床表现与诊断】 1 .症状该病多见于矿工,另外工人、农民、运动员等也常见,有“矿工肘”之称。患肘伸屈时肘后疼痛,局部稍肿,若合并感染,可有红、肿、热、、痛,患肢不能伸直,但半屈状态下可提物,有外伤和劳损史,肘后疼痛伸屈不便。 2 .体征尺骨鹰嘴后部可触及一囊性肿块,有滑动及波动感,鹰嘴两旁的沟消失。【 治疗】 1 .一般治疗对早期或病程短者,应建议其休息,以避免患肘用力。局部湿热敷或外敷止痛、消炎药,均可减轻症状,促进治愈。对病情长且经上述疗法治疗效果欠佳者,可在局麻下行推拿治疗。 2 .局部阻滞疗法对于无感染者,于痛点处局部注射局麻剂、激素混合液5 一8 耐,可收到明显的效果,尤其是病程较短者,注射1 一2 次即可治愈,顽固、慢性病例需隔1 一3d 反复注射,连续数次。所用药物除0 . 5 %一1 %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外,加上强的松龙、利美达松等疗效更佳。部分患者注药后7 一sh ,局部出现剧痛反应,可行一般对症处理,数小时后自行消失。3 .小针刀疗法患者坐位,患肢半屈45 " ,如痛点在鹰嘴皮下囊,以痛点为进针点,使针体和尺
第三十一章肩及上肢痛· 665 骨背面进针刀的骨面垂直,刀口线和肪三头肌纤维走向平行刺人,直达骨面,纵行切开2 一3 刀,再横行剥离后出针,无菌纱布包扎,按压伤口片刻,再将患肢过伸、过屈2 一3 次即可。 六、前臂交叉综合征 [病因与病理l 本病为前臂肌健周围组织,特别是健交叉摩擦处的滑膜组织无菌性炎症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挠侧腕长伸肌、腕短伸肌与拇长外展肌和拇短伸肌,在前臂下1 / 4 挠背侧,以无健鞘交叉重叠,容易在各自的活动时发生磨损,尤其遇猛烈牵拉、扭转、碰撞或反复摩擦等刺激,肌健周围更易产生炎症反应,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最常发生在挠侧伸肌腔周围,又称“挠侧伸肌胜周围炎”。且局部常产生捻发样或轧辄样声响,故又名“捻发性腔鞘炎”或“轧辄性膛鞘炎”。此病多见于用前臂劳动较多或前臂受伤者。 【 临床表现与诊断] 1 .症状病变部位或腕上部常有酸痛,特别是腕关节向尺偏时局部常产生明显的疼痛,此疼痛可沿前臂挠侧向上放射到肘部。向下放射到拇指。病变处可出现与肌健走行一致的肿胀和压痛。 2 .体征当腕活动时,前臂下1 / 4 挠伸侧出现握雪感,即嘱病人做诸指伸屈动作,并使前臂稍加旋转,则可产生握雪音,此为典型症状。 【 治疗] 1 一般治疗外用涂擦剂、理疗、热敷等均有一定的疗效,但易复发。 2 .局部注射治疗取患侧前臂略旋前位,置于操作台上,术者以左拇指滑动触压前臂挠背侧伸肌群交叉处,寻找触痛最显著、捻发音最响处作为进针点。于该点快速进针,达诸肌群交叉、发炎处,患者感到酸胀、疼痛,注入镇痛药3 一4d ,再退至皮下,沿各交叉肌向上、下、上内及下外各注射1 Inlo 3 .小针刀疗法对已发生粘连的慢性病例,可在阻滞后退针时,浸润皮内形成皮丘,经皮丘平行肌键刺人针刀,纵向剥离,横向推移诸肌腔,松解粘连。 第三节腕及手部疾病
一、腕关节扭伤
【 病因与病理】 腕关节系挠骨和尺骨下端、近排和远排腕骨及掌骨底部组成。在掌背侧各有韧带附着固定,此韧带较薄弱,在挠尺侧各有韧带、肌膛、血管和神经覆盖,但其附近并无肌肉占跌倒时手掌着地,用力过猛,迫使腕部过度背伸,或过度掌屈及旋转活动,引起韧带、筋膜、肌健的扭伤或撕裂。【临床表现与诊断】 1 .症状有明显的腕部外伤史,腕部肿胀疼痛,功能受限,活动时加剧。 2 .体征在韧带撕裂处有明显压痛。 3 .特殊试验伤侧腕韧带牵拉试验阳性。 [治疗】 1 一般治疗扭伤初期局部肿胀,24h 以内冷敷,尔后用热敷和祛淤消肿止痛药内服。如损
666 · 第四篇常见病症的诊治
伤重者,可用两块夹板,掌背侧各一块,将腕关节固定于功能位2 周。去除固定后,加强功能锻炼。2 .手法治疗伤后先作腕部牵拉下拔伸摇晃,在压痛点部位作腕关节的拨伸下屈腕动作。按上法用抚摸、揉、捏等手法,然后拿住拇指的第一掌骨,自外向里再摇晃4 一5 次,按上法依此拨伸2 一5 指,最后术者双手握住患腕上部上下抖动数10 次。 3 .小针刀疗法对伤后时间较长,其他疗法均无效者,可选用此法治疗,必要时再配合局部封闭,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小针刀应在痛点进针,刀口线与肌肉、肌腔走向平行刺入,将肌膛、韧带从骨面剥离,然后无菌纱布加压包扎。注意勿损伤血管神经。 二、挠骨茎突狭窄性健鞘炎 t 病因与病理l 本病又称“挠骨茎突伸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