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二十八本疼痛诊断治疗学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三十五章膝、小腿及躁足疼痛
内容开始
经可发生脱髓鞘等改变,从而引起症状。
【 临床表现l
1
.夜间烧灼痛为本病最常见症状。
2
.间歇性的脚趾烧灼痛、刺痛或麻木,多出现在久站或行走时间久之后,休息或脱掉鞋子可使症状缓解。
3
.脚跟内侧痛,并向小腿放射,多见于胫后神经跟骨支受累时。
4
.内侧足底神经及外侧足底神经分布区感觉丧失,远侧脚趾的背面感觉丧失,而脚背则正常,针刺感觉减退,Tinel 试验阳性,肠管部或脚的内缘压痛。

第三十五章膝、小腿及躁足疼痛· 785

5 .严重时出现运动力弱与肌肉萎缩显著。
6
.驱血带试验:向血压计的袖带内充气使静脉充血可以诱发症状发作为阳性,表示该病存在。【 辅助检查l
1
.胫后神经传导速度测试内侧足底神经的潜伏期>6 . 1 。,外侧足底神经>6 . 75 2 .肌电图检查可明确受压部位。
【 诊断】
1
,患肢夜间烧灼痛明显。
2
.久行或久站后出现脚趾刺痛、麻木等。
3
.肌电图及神经传导的测定可确定受损的部位及程度。
l
治疗]
1
.早期休息、理疗可缓解症状。
2
.局部注射用2 %利多卡因3d ,加利美达松4 叱作肠管注射,每周1 次,3 次为1 疗程。3 .小针刀治疗病人侧卧于手术台上,患侧在下,将患足内跺向上,沙袋垫稳。在内躁后下缘与跟骨最后缘划一直线,和内跺前缘与跟骨底内侧最前缘划一直线,此两条线的中间即为分裂韧带,用小针刀在此两直线上分裂韧带附着点的内侧,分别取4 个进针点,并分别部分切断支持带,再在支持带两端沿韧带内缘用通透剥离法,然后将足用力背屈几次。术后24h 热醋薰蒸足,每日2 次;术后也可在分裂韧带两端局部注射激素与局麻药(参考局部注射疗法)1 次。若sd 后不愈可重复治疗l 次。一般小针刀治疗两次症状基本缓解,只有足底轻度不适。这是由于神经受压过久,尚未完全恢复之故,嘱病人经常屈伸锻炼足部,一般不再复发(见图35 28 ) ,治疗时一定要在分裂韧带两端,严防损伤胫后神经和胫后动脉。
4
.手术治疗经上述方法治疗无效时,可切开拓

管进行减压术。
七、跟痛症
跟痛症是指跟骨结节周围慢性劳损所引起的疼痛,常伴有跟骨结节部骨刺。本病发病年龄多在40 岁以上。
跟骨近似长方形,后方跟骨体的后面呈卵圆形隆起,分上、中、下三部。上部光滑,中部为跟健抵止部,跟健上点的上方的前后有大、小滑囊,下部移行于跟骨结节,有姆展肌、趾屈肌、小趾展肌及断腿膜附着,起维

胫后肌健趾长屈肌胜―

胫后动脉胫后神经姆长屈肌胜分裂韧带

分点部分切断分裂韧带处切开剥离处

35 28 治疗断管缘合征小针刀手术图

持足弓的作用。跟骨结节的下方有滑囊存在。足跟下皮肤较厚,皮下组织肉弹力纤维和脂肪组织构成,又称脂肪纤维垫。
【 病因病理】
本症与劳损和退化有密切关系,常见的有跟骨骨刺、跟骨脂肪垫炎或萎缩、拓筋膜炎、跟胜滑囊炎,长期站立工作或行走,足跟下受压或摩擦,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
对跟骨骨刺的形成原因,大多认为是肠长韧带和踢胜膜挛缩引起跟骨附着点处持续牵拉损伤,韧带和腔膜的纤维在跟骨附着点不断钙化和骨化而形成,跟骨结节处骨刺一律是足尖部向足前方(图35 28 )。
【 临床表现)

786 · 第四篇常见病症的诊治

35 29 跟骨骨刺侧位圈

1 .跟骨骨刺起病缓慢,4O 岁以上的老年人多发,常伴有严重平足畸形,足跟底部疼痛,晨起较重,行走片刻后减轻,但行走过久疼痛又加重。跟骨结节前方压痛,有时可触及骨性隆起。跟骨侧位片常显示跟骨结节前角骨刺形成。但有骨刺不一定发生疼痛,疼痛也不一定有骨刺。2 ,跟部滑囊炎跟部滑囊炎常发生于一侧跟膛止点部疼痛,在行走、站立过久或剧烈运动后疼痛加重,局部轻度肿胀、压痛,有时可触及捻发音;跟下滑囊炎多由外伤或长期摩擦形成,跟骨结节下方疼痛,轻度肿胀,深在性压痛。
3
.跟下脂肪纤维垫炎常因跟部被硬物碰伤或长期受压引起。跟下疼痛、肿胀、压痛浅。4 .踢筋膜炎常有跟下及足心疼痛,足底有胀裂感。
【 诊断】
依据上述临床表现,排除痛风性、类风湿性、牛皮癣性关节炎、跟骨骨髓炎、跟骨结核等疾病所致的足跟痛即可诊断跟痛症。
【 治疗】
1
,针刀治疗主要用于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为:病人俯卧于治疗床上,踩关节前方的垫一小枕头或沙袋,足跟朝上,在压痛点最明显处进针刀,即在骨刺的尖部,可结合X 线片,刀口线与足纵轴垂直,针体与足跟底平面呈60a 一畔角刺入,深达骨刺尖部,作横行切开3 4 次,稍加剥离即可出针,术后用创可贴包扎伤口,术者一手握住病人患足跟部,另一手握住足前部,用力被动背伸3 - 5 次即可,如为了防止治疗时痛,可在治疗前注射适量局麻药。
2
.局部注射对跟痛症的每一个病人均可根据疼痛部位、深浅、范围,用利美达松4 嗯加2 % 利多卡因3 血作局部注射。每周1 次,3 次为1 疗程。
3
.物理疗法:可选用超短波、中药离子导人,每日1 次,每次30 n ,巧d 1 疗程。4 .药物疗法:选用骨刺丸、骨仙片、壮骨关节丸等,也可服用解热止痛药,如消炎痛等。八、姆外翻与姆囊炎
姆外翻是由第一趾骨内收、姆趾外展所造成,是足部常见的一种畸形,常伴有扁平足,本病多见于成年人,可以长期存在而不引起任何症状。继发姆囊炎时,局部发生疼痛,甚至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症状。

第三十五章膝、小腿及躁足疼痛· 787

‘局部解剖】
l 肠趾关节由第l 肠骨头与近节趾骨底构成。关节囊附着于关节面周缘,较松弛。侧副韧带位于关节两侧,起自新骨头两侧的结节,斜向前下方,止于近趾骨底的两侧及拓侧副韧带;姆收肌位于足底中部,分为斜头及横头,斜头起自拓长韧带,排骨长肌腔,第3 楔骨踌面和第2 3 拓骨基底部踌面,肌纤维斜向前内,与姆短屈肌内侧腹合成一键,止于姆趾近节趾骨基底部肠侧面的外侧;横头以单独肌束起自第3 5 历趾关节囊,肌纤维横行向内,至跟趾近节趾骨后面移行于斜的肌膛。此肌的作用是向足底正中线牵引姆趾。拓趾关节为椭圆形关节,可作屈伸及轻微的内收外展运动。【临床表现1
1
.第1 趾骨头向内凸出,踢趾向外移位,前足增宽,第2 趾受姆趾挤压而位于其下,重者形成锤状趾;
2
.第2 3 拓骨头下方拼服形成;
3
.继发姆囊炎者局部疼痛、肿胀;行走时疼痛加重,急性发作有红肿热痛症状;
4
.多伴有平足畸形;
5 . X
线片某些病人可见肠趾关节变窄,模糊、硬化,甚至增生。
【 诊断l
有临床表现第1 2 条可诊为姆外翻,加有第3 条者诊为姆外翻、姆囊炎。
[治疗l
1
.手法治疗只适用于轻微姆外翻,医者一手握住前足,另一手姆示指捏住姆趾,相对拔伸下环转摇晃姆趾,并逐渐将姆趾内收,由轻到重,反复数次。
2
.局部注射姆外翻继发姆囊炎<非急性炎症期)时,可采用醋酸确炎舒松一A Zd 2 %普鲁卡因1 间注射于痛点最明显处,每周1 次,3 次为1 疗程。
3
.药物治疗对姆囊炎急性发作期,可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口服布洛芬、消炎痛、平痛新等缓解疼痛。
4
.物理疗法:可选用神灯、红外线、超短波等治疗,每日1 次,每次30 n , 7 次为1 疗程。5 .手术治疗:对严重姆外翻畸形,反复发作的姆囊炎,治考虑手术治疗,以矫正畸形,切除姆囊。应注意本病应早期预防,穿宽大合适的鞋,不宜穿尖头高跟鞋,以避免摩擦。注意局部清洁,经常洗足,换袜子,防止姆囊炎急性发作,有平足畸形者也可穿平足矫形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