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二十八本疼痛诊断治疗学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三十九章周围神经疾病
内容开始
 

神经系统按其解剖位置和生理功能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包括第m W V H 、珊、珊、仪、X 、且、皿脑神经,脊神经根、节、节段神经,神经丛、肢体的主要神经干、运动及感觉神经末梢和内脏神经。
神经系统是机体主要的功能调节系统,全面调节体内各器官及各生理过程以适应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周围神经在这个生理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周围神经系统原发病变或其他系统的疾病累及周围神经常常使周围神经的功能以及解剖受到损害,引起周围神经系统支配区相应症状,即周围神经疾病。
周围神经疾病(声dphe neu Pa e8 )是指因损伤、感染、缺血、炎症、解剖异常等各种原因引起的机体周围神经的功能障碍和损害,并常常伴有疼痛和感觉异常。其中一些可能是原发性周围神经疾病,而更多的则为继发性病变,因为患者在催患多种疾病时可同时累及周围神经系统并造成损害。由神经走行周围的组织(骨骼、韧带或其他软组织)发生病变而直接损伤或压迫神经者,更是临床常见的原因。因此周围神经疾病与各临床学科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内科、骨科、传染科、神经外科等其他临床学科也交叉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疾病,疼痛诊疗学已迅速发展成为涉及到各学科、各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预防及治疗的跨学科的诊疗专业,也包括了对周围神经疾病的诊治。
本章从疼痛诊疗学的观点将有关的周围神经疾病按病因分为:损伤性(周围神经嵌压症)、感染性(腰骸部神经节神经根炎及带状疤疹、带状疤疹后神经痛、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麻风性神经炎等)、营养缺乏性、中毒性、内分泌代谢异常性、血管炎性及遗传性神经疾病,并分别阐述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第一节周围神经嵌压症

周围神经嵌压症(声np 址司never trapments , di 双眠)又称为卡压症或周围神经受压综合征,常指某一周围神经受周围组织如瘫痕、粘连,特别是骨突、骨性纤维管增生、肿物等压迫,而出现的一组神经、血管功能异常改变的症候群。该症常多发于肢体,上肢多于下肢。
一、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ca alt ? ls " d ? )是神经受压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也称为指端感觉异常。是由于腕管内压力增高,正中神经在腕部受到压迫而造成大鱼际肌无力和手部正中神经支配区的疼痛、麻木及进行性的鱼际肌萎缩的症候群。1853 B et 首先叙述此病,1913 Marie Foix 通过尸体解剖进一步描述了神经的改变。1946 C 一和bwe 报道38 例迟发性正中神经瘫,1 7 B n 提出,也可称为指端感觉异常。
【 病因】
腕管为一骨性纤维管,其三面为骨性,一面为韧带。挠侧为舟状骨及大多角骨;尺侧为豌豆骨

834 · 第四篇常见病症的诊治

及钩骨;背侧为头骨、舟骨及小多角骨;掌侧为腕横韧带。腕管内排列有非常紧密的9 条长肌腔和正中神经。任何腕管内压力的增高均可引起正中神经受压、缺血而造成正中神经功能障碍。因此,凡是能引起腕管内各组织体积增大或腕管容积减小的病变,均是导致该病的病因,概括有2 种因素。
1
.全身因素该症大部分患者为妇女绝经期前后,有的因妊娠而发病或使症状加重。且多为双侧同时发病,故而阮hiller Ko 场认为该症与内分泌有关。如求偶素缺乏或脑垂体激素的作用增强,刺激结缔组织生长,腔膜及腕管韧带增厚,使腕管变窄,压迫正中神经。亦有人提出糖尿病患者易并发此症,发病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者。
Hu
以还发现双侧同时患腕管综合征与颈椎病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并称为“双重挤压”,提出这是双侧腕管综合征发病率高的一个附加因素。
2
.局部因素包括腕管容量减小及腕管内容物增加。
( 1
)腕管的容量减小① 月骨前脱位:W 比旧n Jones 报道在月骨脱位的20 例中有10 例正中神经瘫。Sunderl d 报道在365 例正中神经损伤中有砧例系月骨脱位造成。② 腕部骨折:常见的有伸直型挠骨下端骨折、腕骨骨折脱位等。Phalen 439 654 只手中,因局部骨折引起正中神经受压者27 例。③ 腕和腕间关节进行性增生性关节炎。④ 腕横韧带增厚。
( 2
)腕管内容物增加① 腕管内肿瘤,如脂肪瘤、血管瘤、正中神经的纤维脂肪增生、健鞘囊肿等。② 腔鞘滑膜炎:包括结核性健鞘滑膜炎、淀粉样沉积。骨髓瘤可引起滑膜和腕横韧带的淀粉样沉积而造成腕管综合征。B tian 提出对于男性原发性腕管综合征,需仔细搜索淀粉样沉积。非特异性滑膜炎:Y 朋咚四chi 200 例腕管综合征的显微镜检查发现71 . 8 %属于非特异性健鞘滑膜炎,而属于类风湿性键鞘滑膜炎者占17 % ,它可因腕活动过大、时间过长而引起。T 田珊r 认为腕管的近侧部分在伸屈腕时都可以造成压力增高,而远侧部分只有在伸腕时压力升高,由于反复使用手击剑,神经在腕管内因摩擦而水肿、增厚,从而产生症状。B n 一组实验证实:腕关节弯曲卯。时,腕管内压力升高9 . 8 kPa ;背伸90a 时压力可高达29 . 4 kPa 。因此,用腕过度者,因腕管内压力增高,正中神经反复被刺激可诱发腕管综合征。
类风湿性腿鞘滑膜炎:一般认为腕管综合征中非特异性炎症与特异性炎症的比例为2 : 1 。急性感染造成腕管内正中神经压迫性缺血。Willialn 报道了一例继发于前臂化脓性感染的急性腕管综合征。
( 3
)解剖异常指浅屈肌肌腹过低或蝴状肌肌腹过高,侵人腕管或异位的肌肉通过腕管的掌深肌键,都会造成正中神经受压。正中神经本身的解剖变异造成腕管综合征者亦有报道。( 4 )正中动脉压迫成人有正中动脉压迫者约占5 %。在165 例腕管综合征松解术中有大的正中动脉10 例占6 %。由于正中动脉栓塞致病者亦有报道。
此外,由于外伤或血友病引起的腕管内出血,正中神经内血肿或尺侧滑脱自发性血肿,也可造成腕管综合征。其他像肢端肥大症、粘液性水肿、钙盐沉着、软骨石灰沉着症等,均因继发腕管内容物增加而成为压迫正中神经的原因。
【 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40 岁以上的女性。儿童发病者偶有报道。女:男=2 4 . 5 : 1 ,双侧发病者约占1 / 2 1 / 3 ,而双侧发病者女:男之比高达9 : 1
该症的特点为正中神经受压,其所支配的拇指、示指、中指产生疼痛和麻木,而以中指最为显著。本症开始时,往往表现为指端的感觉障碍。手掌的感觉一般正常。
夜间痛是该症的一大特征。典型的病史为单手或双手每当夜间即出现疼痛。或表现为手部疼

第三十九章周围神经疾病· 835

痛、感觉异常、麻木、僵硬和肿胀,夜间疼痛或症状加重,严重者影响睡眠。疼痛的性质为灼痛,亦有向肩、肘的放射性疼痛,还可出现拇短展肌和拇指对掌肌的肌力减弱或麻痹及动作不灵活。该症的另一大特征为:上述症状如麻木、灼痛等异常感觉现象,只限于腕部以下的正中神经分布区,虽有放射痛,但腕以上感觉的客观检查无阳性发现。
少数病程长者可出现神经营养性改变,如拇、示指发给,指尖坏死,间歇性发白和发给,皮肤发凉,指甲增厚脱落,发汗异常或出现水泡,萎缩性溃疡。玲目en 认为静脉淤滞是造成症状的因素。睡眠和不活动使血管扩张和静脉淤滞,以此来解释夜间疼痛。
【 诊断依据】
根据夜间发作或症状加重,神经感觉异常部位只局限于腕部以下正中神经分布区的特定症状,可以诊断本病。下列检查将有助于与颈椎病、颈肋、前斜角肌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脊髓压迫症、多发性神经炎进行性肌萎缩等周围神经疾病鉴别。
1
.屈腕试验(外血n 征)屈肘,前臂上举,腕关节掌屈、背屈妙,持续1 n ,造成正中神经支配区麻木者为阳性。该症阳性率占74 %。但对于平时就有麻木者不必作此试验。
2
.腕管压迫试验指压腕部正中神经1 2 mjn ,造成手部正中神经支配区麻、痛及刺激感加重,并放射至示指、中指者为阳性。
3
,神经叩击试验(Tinel 征)检查时轻叩掌侧腕横韧带正中神经部位,有放射至手部刺痛者为阳性。阳性率61 %一73 %。
4
.止血带试验在上臂缚一充气性止血带,充气加压至收缩压以上并维持1 Zmin ,拇、示指或中指出现麻木感者为阳性。其阳性率约为70 %。
5
.神经传导时间测定当诊断有疑问时,肌电检查对诊断有帮助。观察运动神经纤维的电传导,显示有85 %的患者传导时间延长。从腕掌近侧至拇短展肌和拇指对掌肌,正常的延迟或潜伏时间<Slns ,而在腕管综合征时,传导时间延迟可长达20Ins 。病程短者其传导时间可以正常。6 ,肌电图检查应列为常规检查,对鉴别腕管综合征与颈6 7 神经根刺激有帮助。特别当其手部感觉区有可疑或腕管综合征有放射至前臂、肩等症状时更有价值。
7
.腕关节x 线检查应作为辅助检查,以了解腕部骨质结构情况及鉴别诊断。
病程长、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拇短展肌肌力减低,大鱼际肌萎缩,指甲增厚脱落等。【 治疗】
1
.腕部制动与休息发病早期,症状轻者,但有夜间屈腕疼痛者,可用石膏托、支架固定腕关节于轻度背伸位1 2 周。
2
.药物治疗非街体类抗炎镇痛药物可以缓解或减轻症状、抗炎止痛。常用芬必得缓释胶囊300 6 mg 每日早晚各1 次。对于绝经期女性患者,有时用求偶素治疗可使症状暂时性改善。对于妊娠患者,有人认为由于内分泌代谢异常,腕管内结缔组织肿胀、渗液压迫的病例用利尿剂亦可缓解。
3
.腕管阻滞将0 . 25 %利多卡因、vitBI :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