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二十八本疼痛诊断治疗学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三十九章周围神经疾病
内容开始
>一T 间期延长。此病需与多发性神经炎、周期性麻痹、急性脊髓灰质炎鉴别。急性脊髓灰质炎多为两岁以下幼儿且常伴有高热,热退后出现瘫痪,呈不对称性。该病常暴发性流行。应与多发性神经炎及周期性麻痹相鉴别。
【 治疗】
因本症病因目前尚不明了,因此主要是对症治疗,抗感染治疗,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个别患者可自行恢复。瘫痪较重或有心功能损害者急性期应卧床休息,该病若治疗及时且无呼吸麻痹者,预后一般较好,但少数病例可留下持久的四肢瘫痪后遗症。对本病的治疗参考神经内科书对疼痛的治疗。
1
.神经阻滞根据病变的部位,选择相应的椎间隙行硬膜外间隙穿刺置管术,注入适量局麻药及类固醇激素及B 族维生素等,每日注药l 2 次,l ? 2 周为1 疗程。该方法急性期有镇痛、消炎、消肿等治疗作用,后期可以防止和改善受累神经组织的水肿、变性和坏死,促进疾病痊愈,减少后遗症。王春亭等报道用本方法治疗22 例本病患者,其中14 例急性期患者在注药后48h 即出现明显效果,呼吸困难、肌无力及四肢麻木等症状均有显著改善,经2 周治疗后,大多数患者四肢肌力可恢复正常。麻木感则需2 个月后方能恢复,无一例有后遗症。但其余8 例病史长的恢复期患者效果欠佳。
神经阻滞术其他还可采用星状神经节、臂丛、腰交感神经节、脊髓椎间孔等阻滞术。2 .辅助治疗可辅助应用维生素Bl 、氏、B12 ATP 、辅酶A 、细胞色素c 等营养治疗性药物,以增强机体抵抗能力。对于出现呼吸困难或障碍时,应即刻行气管切开或气管内插管,保证呼吸道通畅并进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应加强气道管理,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并进行血氧饱和度、血气监测,避免过度通气和呼吸性碱中毒。
中药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为主,可选用虎杖、板蓝根、大青叶、山豆根、马勃、桔梗、丹参、赤芍、当归、牛膝、瓜络、大黄、银光藤等配伍,水煎服,2 次/d , 3 天为1 疗程。
3
.恢复期治疗恢复期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肢体肌肉萎缩,预防后遗症,加强神经恢复和促进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可采用中药治疗、TEHNS 治疗及针灸、按摩,被动运动理疗和体育疗法等。
三、莱姆病末梢神经炎
莱姆病末梢神经炎(场能penPh d ? tis )是莱姆病的临床症状之一。是一种全身性感染疾病,1 975 stee ,首先在美国涅狄格洲的莱姆镇(场此)附近发现的,因而命名为莱姆病。莱姆病是累及皮肤、关节、神经系统及心脏的炎症性疾病。经我国流行病学调查,已有18 个省市在人和昆虫动物标本中发现,目前已成为我国林区和山区的常见病。国外该病在世界各大洲也有报道,北美洲

848 · 第四篇常见病症的诊治

正逐年增加。
【 病因】
该病的病源体是伯格多弗琉螺旋体― 莱姆病螺旋体。中间宿主为蟀。当染有该螺旋体的蟀叮咬人时,螺旋体即通过蟀的唾液侵人人的皮肤和血液,直接侵人多种器官,引起全身多种病变。该螺旋体具有亲神经性,因此临床常见并发神经系统症状。
【 !质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3d 1 个月,发病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一般可分为早、中、晚3 期。早期:以慢性游走性红斑为主。中期:一般是经数周或数月后,出现神经症状或心脏异常。晚期:出现间歇性、发作性关节炎,神经受损者占n %一14 % ,表现为脑膜炎、神经根炎。被累及的神经及其分布区域常有感觉异常及剧痛、肌无力及膛反射消失。严重者可有明显的肌肉萎缩。该症在同一时间多为单侧肢体或某一肌群受损,呈交替性出现症状,即一侧症状减轻,另一侧发作。该症常累及面神经,出现面神经麻痹的症状,一般在蝉叮咬后3 4 周突然发病,外展神经和动眼神经也常受累,表现为缺血性视神经疾病。
【 诊断]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病史、流行病学调查诊断,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血液学检验可检测出莱姆病抗体。本病并发脑膜炎等中枢神经受损病变时,采取脑脊液标本可培养分离出病原体。CT Mm 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 治疗】
1
.药物治疗抗生素:青霉素制剂为治疗本病的特效药物,应大剂量应用。每天2 ( X 刃万u ,静脉滴注,疗程rod 。激素治疗:特别对神经痛有显著疗效。有人认为激素治疗需持续较长疗程,以免停药后症状很快复发。常用药物为强的松40 一印m d
2
.神经阻滞疗法常用的阻滞术有星状神经节阻滞、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等交感神经节阻滞和神经干、丛阻滞及硬膜外阻滞术等。可依据受累神经的水平节段或部位选择实施,对控制神经损伤程度和促进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四、麻风性神经炎
麻风性神经炎(leprous nen is )是由麻风杆菌侵入人体周围神经而引起的一种间质性周围神经疾病。主要侵犯神经鞘及神经束,可侵犯中枢神经。患者可出现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以及反射改变。
【 病因】
麻风杆菌是病源体。麻风患者是本病惟一的传染源,是天然宿主。麻风杆菌常寄生于皮肤、粘膜、周围神经、淋巴结和网状内皮系统的器官中,通过患者的鼻分泌物、破损的皮肤可排出大量具有活力的麻风杆菌,可经健康人破损的皮肤、粘膜进人人体而被感染,或由于穿着、使用多菌型麻风患者的衣物或日用品而被传染。此外,在多菌型麻风患者的乳汁、精液、脐带、胎盘中也有查出麻风杆菌的报道,但尚无确切证据证明可以传播麻风病,但由于输人麻风患者的血液而被感染发病者已有报道。
【 临床表现]
麻风性神经炎是麻风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该病潜伏期长,最长可达10 年以上,最短3 个月,平均2 5 年。根据神经炎病变的轻重,可将麻风病分为结核样型(竹)、界线类偏结核样型(Rr )、中间界线类麻风(BB )、界线类偏瘤型(BL )及瘤型(LL ) 5 类。临床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三十九章周围神经疾病· 849

1 .皮损大多数麻风性神经炎患者都出现皮损。典型的损害是大的红色斑块,有时隆起,表面干燥粗糙,汗毛脱落,可覆盖鳞屑,也可以丘疹、结节、斑疹、水疙、溃疡及萎缩形态出现,常发生于面部、肩部、臀部、四肢伸侧等易受摩擦的部位。局部常伴有浅感觉障碍,出汗障碍。一般查菌阴性。
2
.感觉障碍是麻风病常见而较早的一种表现。麻风杆菌侵人皮肤后,首先损害痛觉神经纤维,触觉神经则受累较轻或相对保存,因此早期出现痛觉、温觉减退,但触觉仍保持感觉分离现象(温觉障碍出现较早,其次为感觉障碍,触觉障碍最晚),深层感觉很少受影响。在5 种中以结核样型患者局部损害的组织反应较明显,故神经受累出现早而严重。症状主要表现在皮疹部位及皮损神经支配区有疼痛及短暂的感觉过敏、感觉异常或消失、严重的痉痒等。继而出现感觉消失呈手套一袜子型或按神经节段分布。除面部一般感觉障碍明显,如尺神经、正中神经、挠神经受累分别出现其支配区的感觉障碍。
3
.运动障碍主要表现在手、足及面部。严重者可产生面瘫、手足运动障碍和畸形、溃疡,以瘤型多见。如尺神经受累出现小指、无名指弯曲,小鱼际肌群及骨间肌萎缩,对指活动障碍,形成“爪形手”畸形。如挠神经受累则表现为拇指不能外展及伸直,形成垂腕、垂指畸形。若正中神经受累时大鱼际肌瘫痪萎缩、拇指旋后内收、掌面与手掌平行,造成“猿手”样畸形。面神经受累时产生面神经周围性瘫痪。胖总神经受累时则出现足下垂。
4
.周围神经粗大神经粗大是麻风病的特征。表现为表浅神经粗硬肥大、不规则。常见受累神经有眶上神经、耳大神经、正中神经、挠神经、胖总神经、胫后神经及分布周围的皮神经等。如肘部尺神经及颈部胸锁乳突肌后缘的颈神经浅支呈结节状、梭状或均匀的粗大,局部有痛感或压痛。5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受损的周围神经支配区内,可见皮肤发红、灼热、角化过度或脱皮。严重者可出现皮肤发冷、发给、表面干燥、无汗、毛发脱落,甚至发生营养障碍性溃疡。6 .反射障碍健反射减弱或消失,但无病理反射出现。
【 诊断】
诊断麻风病的主要依据有:① 有麻风病人接触史;② 临床可见皮损,伴有感觉或运动障碍或仅有麻木区无汗;③ 周围神经粗大;④ 在涂片或病理检查时查到麻风杆菌;⑤ 麻风特异性病理改变。如具备上述依据中的两项或两项以上,或仅有④ 项者即可确诊。或在组织病理变化中有下列之一者结合临床也可诊断:① 病变中有典型的麻风杆菌或麻风细胞;② 神经组织内有结核样肉芽组织变化;③ 神经内查见麻风杆菌。
临床上该病需与股外侧皮神经炎、神经鞘瘤、多发性神经纤维瘤、脊髓空洞症、增殖间质性神经鉴别。
【 治疗l
目前麻风病的治疗尚不十分理想,对麻风病的治疗以内科学为主。
1
.神经营养疗法维生素Bl 10 11 喇次,3 次/d ,有维持神经系统功能作用;维生素氏可促进氨基酸的吸收和蛋白质合成,口服10 20 1119 /次,3 次/d ;维生素B12 可参与周围神经的正常代谢,250 500 ing /次,1 次/d 肌肉注射。神经生长因子2 4 问/次肌注,1 次/d , 7 14d 1 个疗程,有促进损伤的神经元再生和恢复的作用。他巴哇有扩张血管和解痉作用,能改善神经的营养供应,有利于神经再生,对症状较重者可并用ATP CaA 以助神经再生。
2
.疼痛治疗对神经炎引起的疼痛,可服用阿司匹林、曲马多等镇痛或解痉药物,亦可施行受累神经干近端或相应的神经根、丛阻滞术。
3
.中医药治疗辨证施治以扶正、祛邪、活血通络为原则。消除虚象、理气活血、增强体质、提

850 · 第四篇常见病症的诊治

高抗病力。实证型祛邪及活血通络为主,佐以扶正;虚实夹杂型以祛邪活血扶正并重,虚症型以扶正为主,辅以祛邪。中成药材有麻风丸、扫风丸、五经丸、苦参丸、苍耳丸、皂刺丸、驱风丸、蝮蛇酒等,单方有穿心莲、三合素、三枉苦等。

第三节营养缺乏性周围神经疾病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每日摄取各种营养物质以供身体需要。各种原因引起的营养物质缺乏可导致各种疾病,尤其是机体必需的特定营养物质一维生素缺乏时,对机体的各个系统,如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都可引起某些功能障碍或造成病理损害,临床上有一系列的症状。B 族维生素在体内的能量代谢中是不可缺少的物质,尤其在维持神经功能的糖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若一但供应缺乏或摄取障碍,既可产生末梢神经损害,出现各种各样的周围神经炎。
营养物质的缺乏往往为多发性的,但通常是以某种物质缺乏尤为突出,临床表现也以某种物质缺乏为主要症状。

一、维生素Bl 缺乏性周围神经炎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单页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