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二十八本疼痛诊断治疗学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四十三章部分非疼痛性疾病
内容开始
SPAN>急性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镇痛药及B 族维生素治疗,同时辅以针灸、理疗及拔火罐等治疗。中

906 · 第四篇常见病症的诊治

医以祛风散寒、舒筋活络为主,可用小活络丹、舒筋活络丸、防风汤加减。

第五节眩晕

眩晕(venigo )是机体对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运动幻觉。表现为患者感觉四周景物或自身在旋转、摇晃或移动,同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等自主神经症状。体征为平衡障碍、眼球震颤、指物偏向等。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同,可将眩晕分为系统性(真性)眩晕和非系统性(一般性)眩晕。系统性眩晕由前庭系统(前庭末梢器、前庭神经及其中枢)病变引起,特征性表现为旋转性眩晕并伴有自主神经症状;非系统性眩晕多由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贫血、低血压、神经症等)引起,眩晕为非旋转性,患者只感觉头晕、眼花、眼胀、头重脚轻、站立不稳等症状。
通常又将系统性眩晕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眩晕,前者由内耳前庭至前庭神经颅外段之间病变引起;后者由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及其联络纤维、小脑、大脑等病变引起。非系统性眩晕的处理重点是全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本节不加赘述,常见的系统性眩晕有以下几种:一、内耳眩晕症

内耳眩晕症又称美尼尔病(Menie 。’s 山~e ) ,占所有眩晕症的ro %一巧%。
【 病因】
引发本病的真正原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主要由血管运动一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由于代谢障碍、内分泌失调、变态反应及精神障碍等因素,引起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因而导致迷路动脉痉挛、内淋巴分泌过多或吸收障碍,引发内耳淋巴系统显著扩张、膜迷路积水、水肿,内淋巴系压力显著增高,内耳末梢器(科蒂器)缺氧、变性等病理改变。
【 临床表现】
本症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典型临床特征为发作性眩晕一听力减退一耳鸣三联征。眩晕发作时,患者自觉周围景物或自身在剧烈地旋转,睁眼、转动头部和身体时加剧,并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眼颤、高声调持续性耳鸣等。患者常闭目静卧,每次发作时间数小时至数天不等,频度不一。病程长者可伴有单侧听力减退,每次发作均可使听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发作间期有感音性听力减退。
【 诊断】
依据本症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各项辅助检查无阳性发现即可明确诊断,必要时可作甘油试验协诊。本病应与内耳疾患(炎症、迷路血液循环障碍、耳硬化症、中毒性迷路损害)、颅内疾患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眩晕相鉴别。
【 治疗】
1
.一般治疗急性发作期患者应卧床休息,半流质低盐饮食,作好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恶心呕吐影响进食者,酌情静脉输液,以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发作间歇期患者应注意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及情绪波动,低盐饮食,以防止发作或病情进一步加重。
2
.药物治疗
( l
)抗胆碱能药物① 东蓑若碱0 . 3mg ,口服或肌内注射,3 次/d ,抗眩晕作用最强,应作为首选药;② 阿托品0 . smg ,口服,3 次/d ;③ 普鲁本辛巧mg 口服,3 次/d ;④ 山蓑若碱5 lomg ,口服或

第四十三章部分非疼痛性疾病· 907

肌内注射,3 次/do
( 2
)镇静安定药物① 安定2 . 5 smg ,口服3 次/d ,必要时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② 冬眠灵25 mg ,口服,3 次/d ,必要时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③ 苯巴比妥0 . 1 0 . 3 ,口服,3 次/d ,必要时肌内注射;④ 英诺佛2 8 耐,静脉注射,可明显减轻呕吐。此外,亦可选用三氟拉嗦、奋乃静、氟呢利多、丙氯比拉嚓等。
( 3
)抗组胺药物① 苯海拉明25 50mg 口服或肌内注射;② 安其敏(氯苯丁臻盐酸盐)25 50 mg ,口服,3 次/d ;③ 茶苯海明(乘晕宁片)1 2 片,口服,3 次/d ,小儿酌减;④ 异丙嗓12 . 5 25fng 口服或肌内注射,3 次/d ;⑤ 肉桂嚓15 3orng ,口服,3 次/d ;⑥ 敏可静25mg ,口服,3 次/d ;⑦ 苯甲嚓50 叱,口服,3 次/d
( 4
)血管扩张药:① 地巴哇20mg ,口服,3 次/d ;② 陪他胺(抗眩吮)4 smg 口服或肌内注射,3 次/d ;③ 烟碱50 loorng ,口服,3 次/d
( 5
)其他药物可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右旋苯丙胺、维生素BI 、凡、C 及胃复安、吐来抗等。3 .星状神经节阻滞用I %利多卡因或0 . 25 %布比卡因7 10ml 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双侧交替进行,开始1 2 次/d ,一般1 · 3 次即可控制症状,以后根据病情变化可隔ld 或隔2d 阻滞1 次以巩固疗效,直至痊愈。其治疗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解除内耳血管痉挛、改善神经营养、减轻迷路水肿及调节自主神经功能而实现。
一般认为,早期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效果较好,如果阻滞5 次无效即应放弃本法。但也有人认为,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施行该疗法应以ro 20 次为界限判定其是否有效。
4
.手术疗法仅适用于病情严重、发作频繁且其他方法治疗2 年以上无效的患者。手术的目的是破坏患侧的前庭神经、阻断前庭刺激性冲动信息传人中枢,从而持久地缓解眩晕症状。手术方式为各种途径的第现脑神经切断或前庭神经切断术,前者适用于单侧病变且听力已严重持久地受损者,禁用于双侧病变;后者适用于双侧病变或单侧病变希望保留剩下的听力者。亦有报道用超声波或冷冻破坏内耳迷路达到治疗目的者。
二、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是颈部病变引起的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种综合征,即椎一基底动脉压迫综合征。
【 病因】
颈椎(尤其是现一,和现一6 水平)的钩椎关节向侧方增生形成骨刺或椎体半脱位或上关节突向前方滑脱,压迫通过颈椎横突孔的椎动脉或刺激推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使椎动脉痉挛、管腔狭窄,导致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尤其是在颈部转动或过伸时压迫更为明显,两者均使脑部血流减少。引起眩晕、耳鸣、听力减退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 临床表现]
本病多发于老年人,表现为旋转性、发作性眩晕,发作时患者感觉“天旋地转”或“站立不稳”或碎倒,常因变换体位、头部过度旋转或屈伸诱发或加剧症状,发作时间长短不等,短则瞬间即逝,长则达数小时或更久。发作时可伴有头痛、意识障碍(短暂性)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恶心、呕吐、出汗、流涎、心慌、闷气等)。
【 诊断】
根据与头颈部活动有关的反复发作的眩晕或碎倒这一特征性表现,以及引颈试验可使眩晕、耳鸣消失,旋颈试验阳性,X 线平片有颈椎钩椎关节或上关节突骨刺形成、上关节突向前滑脱,即可确

908 · 第四篇常见病症的诊治

诊。脑血流图检查可助诊,椎动脉造影亦有助于了解椎动脉狭窄的程度和部位以及排除血管畸形性病变等。应注意将本症与美尼尔病相鉴别。
【 治疗】
1
.病因治疗因本症由颈椎骨质增生或椎体半脱位而引起,所以首先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急性期以颈椎牵引为主,并配合理疗、高频热疗、按摩等以减轻对椎动脉及颈神经根的压迫。亦可使用颈托固定颈部,限制活动范围,减轻椎动脉弯曲和扭转。还可使用针灸、电针刺激等措施。2 .对症治疗急性期可选用安定镇静药、抗胆碱药、扩张血管药以及抗组胺药等进行对症治疗,以减轻或控制眩晕症状。
3
.神经阻滞治疗
( l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本症治疗效果显著,阻滞后可消除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使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均增加,改善头颈部血液供应。以1 %利多卡因或0 . 25 %布比卡因7 10 而,行同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每日1 次,5 次为l 疗程,平均4 6 疗程后收效明显。
( 2
)颈部硬膜外间隙阻滞选颈6 一:椎间隙行硬膜外间隙穿刺置管,分次注人0 . 5 %利多卡因或0 . 125 %布比卡因5 10 耐,加人地塞米松5 10rng 或氢化泼尼松25 50mg ,每周1 次,5 次为1 疗程。
( 3
)颈椎间孔阻滞、枕大(小)神经阻滞本病也可选用。
4
.手术治疗经过各种保守治疗无效的重症患者,可行椎板切除、关节突切除,以解除对椎动脉和脊神经根的压迫,达到治疗目的。

三、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本病好发于30 6O 岁的女性,常表现为自发性眩晕,当头部处于某特定位置时,引起眩晕发作,眩晕具有周围性、位置性特点。眼颤为旋转性或水平旋转性和易疲劳性。令患者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