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二十八本疼痛诊断治疗学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四十七章小儿痛
内容开始
有时有恶心、冷汗,但很少呕吐。
f
病因与病理1
病因尚不完全明了。多数认为本病与静脉壁损伤有关,如压迫和牵拉造成。也有认为与免疫反应有关。
根据病理改变,可分为3 型:静脉内膜炎型、静脉周围炎型和混合型。静脉壁均呈增殖型改变,急性期静脉内、外膜破损、渗出,中层炎性细胞浸润,静脉壁增厚,管腔闭塞。慢性期纤维组织增生,呈硬条索状,很少有血栓形成。
本病引起的疼痛,在急性期及查体时主要由躯体感觉神经传人。慢性期的发作性疼痛为典型的交感神经痛。交感神经末梢部的纤维攀附于血管外周形成神经网,其中的感觉神经纤维与内脏神经关系密切,当病变静脉增粗变硬时,神经网便被压迫、牵张、粘连。平时的刺激一般难以上升到意识水平,当某种诱因,如进食、自主神经的兴奋性增高、内脏神经的痛阑下降时,大量冲动传人,便可发作疼痛。

四十七章小儿痛· 剑旧【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可做出诊断。要排除内脏疾病:如心脏病、肋骨骨折、胃肠道疾病等。[治疗】
如能确诊,可对症治疗,效果良好。疼痛剧烈时,可给予止痛、镇静、解痉药物,也可用相应节段的硬膜外阻滞,可迅速缓解疼痛。
到疼痛门诊就诊的多为慢性期的患儿,用l %利多卡因加强的松龙注射于病变静脉周围,可加速其软化吸收,松解神经网粘连,使受损的神经得以修复。穿刺时要严格掌握穿刺深度。与病变静脉对应节段的脊椎棘突常有压痛,棘上滑囊炎也可能是本病的一个诱因,可同时治疗。三、胸腹壁肌筋膜炎

是胸腹壁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和感染后肌炎。
人体富含白色纤维组织,如筋膜、肌膛、韧带、滑膜和皮下组织等,这些组织张力高、血供差、感觉神经较丰富,在小儿比较薄弱娇嫩,剧烈动作、长期不正确姿势的牵拉或装束过紧、过硬,挤压造成损伤。肌肉血管也可同时受损。急性损伤后出现局部疼痛、肌紧张、活动受限,次日更重。慢性期形成交感神经性恶性循环,局部或更大范围呈慢性缺血性改变。疼痛多为阵发性,患儿可能有内脏感觉和功能的异常。发生在胸部,较大的患儿主诉胸闷、气短,不时叹气;发生在腹部,可伴发阵发性腹痛。本病可与胸腹壁浅静脉炎同时存在。
根据病史及症状,可找到明显的压痛部位,多在胸腹部肌肉的起止处,腹直肌则易在季肋部和肌腹。本病为一种损伤性无菌性炎症,慢性期有瘫痕形成,又有交感神经性恶性循环存在,采用神经阻滞和局部注射局麻药等治疗效果好。
四、棘上滑囊炎

儿童学习负担重,易造成背部深层肌肉的损伤,因其脊柱可塑性大,往往以畸形代偿疼痛,因此到门诊以疼痛就诊的较少。
棘上滑囊是位于脊柱棘突与皮肤间的新生滑囊,在脊柱后突较明显的胸6 上下最易形成,当这些部位受到长期摩擦、压迫或风、寒、湿所侵时,即可发生无菌性炎症,滑膜发生水肿、充血、增厚或呈绒毛样改变,炎症很少侵及周围组织。因这些滑囊发育不全,滑液很少,不能触及炎症包块,仅表现为局部压痛,也很少有自觉疼痛。当炎症侵及皮肤感觉神经纤维时患者才感局部疼痛。除有局部沉重、不适或疼痛外,本病引起的不适常向整个背部、颈枕部、前胸部放射。有时还造成胸腹部继发病理改变,如浅静脉炎、肌筋膜炎等。发生在上胸段的棘上滑囊炎,患儿可自觉胸背部不适、胸闷、气短、需经常叹气,也可无明显自觉症状。X 线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也无阳性。治疗:在有压痛处的棘上滑囊处注射少量局麻药和强的松龙或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或背部肌筋膜注药,可治愈。如患儿描述不清,可在胸3 6 棘突及椎旁或更外侧进行注药,不宜在肋间进针。同时可辅助理疗方法。
五、背肌痛
是青少年常见病。浅层背肌痛是由肩脾提肌,大、小菱形肌在肩脾骨附着点的急、慢性损伤所致,是膛端病的一种。深层背肌痛较多见,主要由胸段的骼肋肌慢性劳损引起。深背肌痛是引起学习疲劳的重要原因之一,疼痛虽不明显,但可引起周身乏力,头昏脑胀,精神不集中。慢性深背肌痛,可引起脊柱变形,胸曲变直、下移,甚至前凸,使胸廓扁平,影响心肺功能。

仪幻· 第四篇常见病症的诊治

临床表现:局部疼痛不明显,多感背部沉重、压迫、疲劳不适,有的向前胸、肩臂部放射,有的自觉枕部不适,或表现为头晕、头痛。
治疗以局部注射为主,找准压痛点,用局麻药加地塞米松局部阻滞,每次可阻滞2 4 点,每周一次。也可辅助理疗、按摩等方法,可收到良好效果
六、腰痛
1
.棘上韧带炎主要发生于下腰部。因棘上韧带的下端终止于腰3 或腰4 ,此处纤维薄弱,而下腰段的活动范围又较大,易受损伤。
2
.腰部肌筋膜炎亦称肌纤维织炎,包括腰肌、筋膜、肌膜、韧带、滑膜和皮下组织的无菌性炎症。
3
.腰3 横突综合征为肌筋膜炎的一种有固定部位的病损,也可发生于腰:或凰,有时场横突过长或过大,其后的能棘肌被压得非常薄弱,甚至终断,而产生疼痛。
4
.休门病又称少年期椎体骼板骨软骨病,或少年驼背,好发于12 16 岁。本病由先天性解剖缺陷、骨营养不良、过度负重、反复轻微损伤,使椎体上、下面的髓板或椎间软骨缺血,继发再生和修复。受累椎体椎间软骨变薄。碎裂,椎间盘的髓核庙人椎体内。椎体后方骨生长正常,造成椎体前窄后宽,使脊柱生理弯曲异常。表现为腰背痛,疼痛局限在棘突,易感疲劳,久坐或劳累后加重,后凸的棘突有压痛和叩击痛。
上述几种引起腰痛的疾病,在确诊后,可采用局部注射和神经阻滞,同时进行理疗和功能锻炼。七、腿痛
反复疼痛可由器质性疾病引起,如风湿病、骨关节病、结缔组织病、外周神经损伤等,这些疾病引起的疼痛一般无间歇,白天晚上均有疼痛,并影响到关节及步态,要对症治疗。功能性下肢痛或称生长痛,疼痛为双下肢,呈间歇性,80 %在大腿肌肉或胖肠肌而不在关节区,常在夜间发生疼痛,严重时可痛醒,早晨可完全缓解,发病年龄以小学生居多。一般不需用镇痛药,仅用维生素及镇静药即可。
当患儿反复肢体痛并伴交感神经功能失调(肢体皮肤发冷、发给、斑纹、水肿、多汗)时,属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主要原因有神经损伤、手术、骨折等,或与运动、体操、舞蹈有关。疼痛的特点是剧烈烧灼感,与心理因素有关,用理疗、经皮电刺激或非山体类抗炎药及心理治疗。如疗效不好,可考虑施腰交感神经阻滞治疗。
小儿截肢后也可出现幻肢痛,病儿常述剧烈疼痛。治疗:截肢后即刻使用硬膜外注吗啡进行镇痛,可辅助理疗及药物和心理治疗。


[第1页] [第2页] [第3页][单页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