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开始:
点和敏感区 作者根据“腕躁针疗法”的治疗原理(本疗法的特点是将身体分成6 个纵区,在手腕、足躁部各定6 个相应的进针一点,根据病症表现部位按区选点,进行皮下浅刺)。根据其“症状定位”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环行刺激前臂远端1 / 4 处的压痛点和敏感区。同时对“腕躁针”的6 个纵区进行刺激,达到以指代针,以点代面,多点多区域刺激,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保健养生”的功效。
位即耳穴,是指耳廓与人体各部组织器官、经络脏腑互相沟通的部位。 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与身体各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廓的分布好像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胎儿。一般而言,与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下肢和躯干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腔内。刺激耳穴,是以手指的指腹来按压、刺激耳廓穴位,使局部产生微微的酸、胀、痛,每个主要穴位不少3 一55 ,尤其对压痛点和敏感区,刺激量要大一些。刺激耳穴时间每次不少10min ,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二)耳廓运动疗法 耳廓运动疗法是以示指、掌心、掌根部对耳廓部位进行挤、拉、扯、弹、拨以及上、下、前、后环形揉挤。使耳廓充血、发热并有轻微的痛感,每次耳廓运动时间不少于10min 。
十、运动平衡疗法运动平衡疗法是根据中医学理论[左病右治、右病左治、1 几病下治、下病上治、中间(夹)病治两边(侧)、两边〔侧)病治中间(夹)的原则],在“脊柱与疾病相关”理论、“脊柱病因治疗学”理论、“软组织损伤学”理论、“整脊疗法”理论等基础上提出和形成的。以手法(点按、揉弹、扳压)为主,患者主动运动或被动运动为辅,对颈、胸、腰椎、骨盆、骸骼关节、四肢关节以及周围相关的软组织的损伤或退行性改变进行调整,以恢复脊柱、四肢关节周围相关的软组织的内在生物力学平衡,解除脊柱、四肢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韧带、筋膜、神经、血管等)急、慢性损伤的病理改变,达到调节其外在生物力学平衡。以此来治疗脊柱、四肢关节错骨缝(错位)和脊柱、四肢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以及继发的脊柱相关疾病。此方法称为“运动平衡疗法”。
九、利激耳穴与耳毒运动
(一)刺激耳穴 耳穴主要是以耳廓穴位为主穴,耳廓部位按耳廓解剖名称予以划分,作为常用主穴施术的有耳轮部、耳舟部、对耳轮部、三角窝部、耳屏部、对耳屏部、耳甲部(艇和腔)、耳垂部、耳背部。耳廓穴一228 一
229
创岭肌肉起止点疼痛治疗
第7 章肌肉起止点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创睡
第二节立体封闭(注射)疗法
立体封闭疗法是指对引起疼痛的原发病灶和周围软组织进行全方位的注射(病灶内外、上下、左右及周围组织)。要掌握好这一立体封闭疗法,首先要研究和了解发病的原因和病理,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选用行之有效的药物注人原发病灶和周围软组织(相关部位),本疗法不同于“封闭疗法”、“川枝疗法”和“穴位注射疗法”和“液体扩张疗法”。关键在于明确诊断,以病灶为中心,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立体性的注射。达到“立竿见影”的疗效。
一、型号与模式刀中刀共分两种型号。I 型较细,n 型较粗,每型都有斜刃和平刃两种,每种长短各1 把。其直径为1 . 2 一Zmm ,针芯0 . 8 一lmm ,针体长5 一10cm ,表面有刻度,呈圆柱形,刀柄呈翼状蝶形,内有注射器乳头孔,外有定位卡(槽),斜刀刃呈直角三角形,即一个斜刃和两个平刃。平刃刀则由两个平刃重叠而成。
二、治疗机制
一、适应证
主要适用于颈肩腰腿痛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各种陈旧性软组织损伤和顽固性固定性痛点。
二、禁忌证
1 .注射处有疖肿、湿疹、皮肤溃疡等情况。
2 .对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青光眼”、“血液病”以及高龄患者。
第三节刀中刀疗法
刀中刀疗法是原南京军区鼓浪屿疗养院郑光亮主任在20 世纪90 年代末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在硬膜外穿刺针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它既有小针刀的功能而又优于小针刀;它既有注射针头的作用而又优于注射针头的功能。是将切割、剥离、通透、铲剥、注射\羊肠线植入融为一体。是治疗软组织损伤、无菌性炎症、骨关节疾病以及慢性疼痛性疾病的一种新疗法。
1 .动态平衡与失调。人体在活动状态下,其所有组织器官在体内有不同的活动方向、范围。以维持各种活动状态下各组织器官的正常力学状态,称为动态平衡。如果某一组织器官的正常活动方向、范围遭到破坏或限制,人体在活动状态下不能维持某一组织器官在体内的正常力学状态,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之为动态平衡失调。 2 .静态平衡与失调。人体在静止状态时,其所有组织器官都有相对稳定的位置关系,以维持人体各部稳定的正常的力学状态,称之为静态平衡。如果组织器官相对稳定的位置关系,在某一部分遭到破坏,不能维持这一部分的正常的力学状态,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之为静态平衡失调。3 .无菌性炎症和急慢性损伤所致的软组织粘连、肌硬结、瘫痕等。人体的正常组织结构被破坏,功能受限制。粘连、肌硬结、瘫痕可存在顽固性痛点。无菌性炎症多与生物性因子(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真菌、螺旋体、寄生虫等)、物理性因子(高温、低温、放射线以及各种机械损伤)、化学性因子(酸、碱、腐蚀性化学物质和战争毒气)、过敏性因子(花粉、皮毛、鱼、虾及其他粉尘等)有关。此外,某些感染后,抗原抗体复合物亦可引起炎症。
230
231
第7 章肌肉起止点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睡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 1 .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 2 .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如粘连、瘫痕挛缩、顽固性痛点等。 3 .肌紧张和肌痉挛引起的疼痛。 4 .各种键鞘炎、滑囊炎引起的疼痛。 5 .部分“骨刺”引起的疼痛。如:跟骨骨刺、膝关节骨质增生( I 度、11 度)等。 6 .各种神经嵌压综合征引起的麻、胀、痛。如腕管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拓管综合征等。 7 .部分骨折畸形愈合。如指骨骨折。 (二)禁忌证 1 .施术部位皮肤感染或肌肉软组织严重挫裂伤者。2 .施术部位有重要血管、神经以及重要脏器而无法避开者。3 .患血液病并有明显出血倾向者。 4 .诊断不明确者。 5 .体质极度虚弱、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者。
田、蔽本治疗方法
1 .纵行剥离法痛点或粘连发生于肌腿韧带附着点时,使刀口线与肌肉韧带走行方向平行刺人患处,当刀口接触骨面时,沿刀口线方向疏剥,按附着点的宽窄,分几条线,疏通剥离。2 .横行剥离法使刀口与肌肉或韧带走行方向平行刺入患处,当刀口接触骨面时,做与肌肉、韧带走行方向垂直铲剥,将肌肉、韧带从骨面上铲起,当觉刀下有松动感时,出刀。 3 .铲削剥离法若骨刺长于骨关节边缘或骨于,并且骨刺较大,将刀口线与骨刺轴垂直刺人,刀口接触骨刺后,将骨刺尖部或一232 一
锐边削去磨平。 瘫痕如在键鞘壁或肌肉的附着点处和肌腹处,可用刀中刀将其切除。先沿软组织的纵轴切数条口,然后在切口处反复疏剥2 一3 次,刀口下有柔韧感时,说明瘫痕已碎,出刀。4 .切割肌纤维法当某处因为部分肌肉纤维紧或痉挛,引起顽固性疼痛,功能障碍时,将刀口线与肌纤维垂直刺入,切断少量的紧张或痉挛的纤维,往往可使症状立刻缓解,此法可广泛地应用于腰背痛的治疗中。 5 .通透剥离法当某处有范围较大的粘连板结,无法进行逐点剥离,在板结处可取数点进刀,进刀处都选在肌肉与肌肉、或其他软组织相邻的间隙处,当刀接触骨面时,除软组织在骨上的附着点之处,都可将组织从骨面铲起,并尽可能将软组织互相之间的粘连疏剥开来,并将瘫痕切开。1 型刀中刀的刀体较小,是容易达到此要求的。 6 .理线法刀中刀还具有埋线功能,操作方法如下:进刀前(多选:在穴位处),拔出刀中的针芯,从刀中刀前端塞人所埋羊肠线,一般为0 . 5 一ZCm 长(3 ? 0 羊肠线),然后插人针芯,但不能插到底,以羊肠线不致露出刀尖为宜,随即依法进刀。进刀后,将针芯稍用力向前顶,即可将羊肠线推出针腔,此时边使刀体稍向后退,羊肠线就可完全脱出刀中刀,留于组织中,然后退出刀中刀。7 .药物注射法药物注射法既可在做完疏通、剥离、切割等刀中刀操作方法后进行,也可单独运用。此时只须将针芯拔出,即可接注射器,注人所需药物。这完全避免了以往须用小针一刀配合药物注射患者的频繁换用针、刀的麻烦和不便,减少组织损伤和病人的痛苦,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使小针刀疗法和药物注射法完美结合,是在“小针刀疗法”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
五、注意事项
1 .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