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肌肉起止点疼痛治疗
毛反射”。若出现于受刺激的局部,称为“局部竖毛反射”。后者是由于竖毛肌受到直接的机械刺激而引起,二者应区别。2 .临床意义
( 1 )全身竖毛反射增强,见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者。( 2 )脊髓横断破坏,在病变水平以下范围竖毛反射增强,故应分别刺激项部及肛门周围皮肤,以比较上部及下部竖毛反射的不同,可协助脊髓病变的定位。
( 3 )脊髓侧角、前跟和交感总干受侵后,相应部位的竖毛反射消失。
【 三)血管反射(也称皮肤划纹反应)
1 .检查方法
( 1 )白色皮肤划痕:以钝刺激不加压急速划皮肤,几秒钟后由于毛细血管收缩出现白色条纹,为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 2 )红色皮肤划痕:划过较慢,稍加压力,由于毛细血管舒张,可获得红色的条纹。镶有白色的边缘,为副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2 .临床意义
( l )若轻或重划均引起白色划痕,表示毛细血管收缩反应增强。相反总引起红色划痕,表示毛细血管舒张反应增强。( 2 )如果副交感神经异常兴奋,毛细血管有显著的舒张反应,以至划痕后有血浆从血管漏出,致使皮肤隆起,称“隆起划痕”。( 3 )血管舒缩纤维,经由后跟走出,其神经情况同节段性感觉神经支配一致,因此不论是周围神经和后跟损害,还是脊髓横断性损害后,于病变范围内均出现划痕反射消失,故可用以协助病变定位。
肌肉起止点疼痛治疗
的常用方法
第一节郑氏疗法
一、郑大手法的由来
该疗法是由厦门光亮颈肩腰腿痛医院主任郑光亮院长(主任
;医师),在长期临床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很强的理论、科学l 依据,实用性强,效果优良。对于疾病来说,西医研究疾病的病因l 病理、其治疗方法(抗菌、消炎、止痛、手术),是直截了当的,大多是很有效的。但对某些疑难杂症则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中医对11 疾病认识,却从人体正常代谢紊乱或缺损来认识,从正常生理功能1 砚的失调所致来认识。如:风湿性关节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攀(艾滋病)、癌肿等,而中医的理论是辨证论治,不是直接作用于病1 }灶,而是从整体治疗出发,调节人体的潜在功能和人体免疫系统,愈的目的。
些发达国家,正在兴起点穴、按摩、经络平医师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对躁动不安的的手,许多病人会很快地安静下来;对深或脚被医师、护士、亲属握住的时候,他的对疼痛难忍的病人,当医务人员握住病人;对发热的病人,只要医师抚摸病人的额点。这说明简单的抚爱不但能增加病人一215 一
一217 -
“卜肌肉起止点疼痛治疗
第7 章肌肉起止点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创睡
定的范围,给予定性的讨论,了解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三)手法的强度
手法的强度系指病人接受手法刺激后会产生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主要通过观察和体会病人对手法刺激的反应(感受)。称之为手法的强度。
1 .局部反应主要表现酸、麻、胀、痛、发热等反应。2 .全身反应主要表现嚷眉、闭眼、歪嘴、咬牙、恐惧、出汗、抖脚、握掌、退让、呻吟甚至推拉术者等保护性动作及其反应。3 .不同刺激强度病人的不同反应
( 1 )以轻强度手法刺激,指力2 一3kg / c mZ ,患者始终感觉舒适,没有疼痛和明显的酸胀感,面部表情自如,局部皮肤温度略升高,肌肉松软等。
( 2 )以中强度手法刺激,指力5 一6kg / cm " ,患者有轻微的疼痛和明显的酸胀感,面部有皱眉、闭眼、咬牙等不自然表情,但尚能忍受,局部皮温明显升高,机体对手法的刺激有轻度退让、收缩和先紧张后松弛等。
( 3 )以重强度手法刺激,指力7kg / cmZ 以上,患者有强烈的酸、麻、胀、痛感,面部表情难看,精神恐惧、出汗、肢体不自主地退让或推拉术者等保护性动作,口中发出“哎哟”、“我的妈啊”、’‘嘘”等呻吟,局部皮肤发热、肢体对手法刺激有退让、收缩或由松弛变为紧张等。
4 .刺激量判定在治疗后Zh 以上或次日患者复诊时对刺激量进行判断。
( l )根据患者的感受进行判断:若病人无反应,症状未减轻,说明手法刺激量不足;若病人仅在治疗后数小时,或当晚有不适反应,次日基本消失,说明手法刺激量合适;若病人症状加重,或只是在治疗后短时间内症状减轻,随后即较为疼痛甚至加重,功能活动受限,说明手法刺激量过大。
( 2 )根据患者的局部皮肤变化进行判断:我们可以根据皮肤充2 18 一
血程度来判断手法的强度。如:推法、擦法、刮法等,以皮肤微红为轻强度刺激量;鲜红为中强度刺激量;紫红为重强度刺激量。( 3 )根据患者对局部皮肤温度的感受进行判断:也可以根据病人对温度的感受来判断。又如:表皮温热感为轻强度刺激量;表皮微烫,热透深部组织,为中强度刺激量;表皮明显烧灼感,为重强度刺激量。
5 .影响手法强度的因素
( l )手法作用力和耐受力是影响手法强度的主要因素。作用力增大或耐受力减小时,手法强度相对增大,反之则减小。( 2 )手法作用力的大小与术者的身体状况及手法技巧等因素也有关。
( 3 )因受到治疗部位和手法类型的影响,不同类型的手法作用力也各不相同。在临床治疗中,推拿医生深深体会到:使用的力相等,以不同类型的手法刺激同一部位,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刺激量。而出现不同的疗效。不同的部位,选择不同类型的手法,做到“对症下药”,直达“病所”,才能“巧生于内,手到病除”。
三、刹激的时间与频率
(一)刺激的时间
刺激的时间即手法操作的持续时间。手法操作的时间长,总的刺激量也大,其治疗效果就会好些。而治疗效果的好坏与众多因素有关,如病情的轻重和难易程度,手法治疗的类型、角度、时间、频率和刺激强度等。一般情况下,要根据病人的年龄大小、体质强弱、胖瘦情况以及个体差异而定。轻强度的全身推拿约60min ;中强度的全身推拿40 一50min ;重强度的全身推拿30 一4Omin 。对于疾病的治疗,应根据疾病情况,按其病情的轻、重、缓、急而拟定相应的治疗方案,确定疗程时间,对于针对性较强的疾病(适应证),如颈椎病、肩周炎、急、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对病变部位实施治疗手法时,不应少于巧一20min ,对压一2 19 一
第7 章肌肉起止点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匕
部以及须轻点的穴位或部位。如:点睛明、点攒竹、点承泣、点球后等。
5 .圆头杆(木圆头、牛角圆头、有机玻璃棒圆头、橡胶圆头)点刺法对穴位或部位刺激量大,适用于背、腰、臀、腿的深部穴位,也可用于较重的肌痉挛症。
从施术手法中,还有静点刺、颤点刺、旋点刺、起伏点刺等之分。
( 1 )静点刺:指腹点在穴位不动,并逐渐加力为静点刺。如点百会、太阳、印堂等。
( 2 )颤点刺:每秒钟以4 一5 次的频率,颤动地点刺穴位为颤点刺。如点中院、气海、中极等。
( 3 )旋点刺:指腹点于穴位,手腕部做反正旋转称为旋点刺。如点中院、背俞穴等。
( 4 )起伏点刺:每秒钟以1 一2 次的速度,轻、重起伏变换点穴为起伏点刺。如点承山、殷门、环跳等。
在医疗点刺激穴位中,一般不使用“击打穴法”,即武功点穴法。以免引起患者不适和局部组织损伤。
(二)刺激经络
经络是传统中医基础理论中的一个独特部分,该理论认为:人体中有一个运行气血,联络脏腑器官、皮肤、肌肉,沟通人体上下、内外、左右的网状通道,它就是经络。它可以对人体几乎所有的功能活动产生生理上的和病理上的影响,而人们可以通过刺激经络或穴位,就能实现对人体病理活动的干预,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整体平衡的目的。
创沦肌肉起止点疼痛治疗
痛点和敏感区的刺激时间不少于3 一smin 。一般情况下每日1 次或隔日1 次,可分为5 次、10 次、15 次、20 次为1 个疗程(急性损伤多为5 次,慢性损伤多为10 次以上)。疗程间隔期为3 一5d 。目的在于观察疗效,为下一个疗程拟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同时也避免患者机体对手法产生逐渐增强的耐受性。
(二)刺激的频率
刺激的频率即手法在单位时间内重复的次数。同一手法的作用力、频率相等时,频率与手法刺激量成正比,频率越快,手法对治疗部位所做的功就越多。在推拿学教科书里,手法操作方法大都规定了一定的频率,频率太快或太慢时,对治疗效果均有一定的影响。有些手法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频率要求,而以次数表示刺激量,但在临床实际操作中都以手法的中等频率来进行。一般情况下,每分钟掌握在20 一30 次,并要有一定的深透。
四、刺激穴位与敬感区(穴位与经络)(一)刺激穴位
刺激穴位系指医者双手在患者体表经络穴位上,运用一定的作用力或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痛等感觉,从而调整体内气血的运行,促使已发生障碍的功能活动恢复正常,维持脏腑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常用的刺激穴位法有:
1 .中指点刺法用手中指指腹点刺于穴位。适用于头部、躯干、四肢诸穴位。须重力点穴时,常以示指、拇指分别辅于中指末节上、下,以增强点穴力度及稳定度。
2 .拇指点刺法用手拇指着力于穴位。常用于头部、腰背部及下肢,有较强的力度。
3 .指节背.点、时尖.点刺法加强对穴位刺激的力度。适用于大肌肉群的深部穴位或者陈旧性病症。
4 .示指点刺法用手示指以适宜的力度点穴。常用于头、面一220 一
五、利激痛点与压痛区(利激压痛点与敏感区)
(一)刺激压痛点
压痛点就是当病人发生各种不同情况的急性损伤或者慢性积累性损伤时,在患者主诉的疼痛处,或者无主诉的肢体区域,医者一221
创岭肌肉起止点疼痛治疗
第7 章肌肉起止点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创泌
在检查按压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按压痛。当然在一些健康人身上(平时没有感觉有疼痛者)也可找到压痛点。压痛点是整个病的关键,是痛的发现,把压痛点清除和把病治好,几乎是一回事。由此可见压痛点在急、慢性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对软组织损伤性疾病的治疗我们多采用刺激压痛点的方法。
所谓的“压痛点”往往出现在躯体组织深部的任何地方,而深部组织是指皮肤以下内脏之外的所有软组织。主要有韧带、筋膜、肌键、肌肉及结缔组织。压痛点的出现,在急性损伤时多与当时受伤的姿势有关;在慢性损伤时多与工作体位和不良习惯姿势有关。而软组织损伤的压痛点,多发生在人体的肌肉、韧带、筋膜的起止点周围,在人体机械应力、拉力较集中的地方。所以,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分析、总结,常见的软组织损伤的压痛点产生、形成及分布是有一定的规律性,都发生在关节周围和肌肉起止点处。《二)敏感区
在临床检查过程中,医生都有这样的体会:用同一手法或同一强度的刺激量,作用于正常人体的不同部位,其所产生酸、麻、胀、痛等敏感度不同,我们把那些敏感性强,在人体的相同部位周围出现片状或块状或线状敏感区域,称之为敏感区。当然,深部病变引起的疼痛,不管是神经根,还是内脏,还是骨骼结构的疾病,局部可不出现疼痛。但仅于相应节段区出现,甚至只出现这个节段区的一小部分的感觉异常(感觉减退、感觉过敏、感觉缺如、感觉倒错、感觉过度)。如:腰5 神经根病变引起的疼痛可以局限于小腿外侧;心绞痛引起的痛觉可出现于上臂而不在胸部。同时,内脏、神经根或骨骼结构所引起的牵涉性痛可以有相同的分布区,鉴别诊断上便产生一定困难。此外,内脏或躯体疾病不一定都产生背痛,而且在牵涉性痛区也可伴有肌强直以及皮肤和深部组织的痛觉过敏。如:右骼窝区的疼痛、肌强直以及压痛可见于下胸椎疾病、下胸椎神经根(胸10 一。:)疾病、胸膜下疾病以及右下腹疾病。鉴别四肢的神经性或骨骼性疼痛也会遇到同样的困难。臀部和大腿后部222 一
的疼痛可见于下部腰神经根和骸神经根的刺激或骸骼关节病变;股前疼痛可见于腰3 神经根病变或髓关节疾病。因此,我们必须借助于其他症状、体征和各种检查,特别是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六、手法技术与深透(按摩技术与深透)
(一)按摩技术
按摩技术是指“法”、“力”、“技”、“巧”的有机结合,而不是用强硬的手法、粗暴的力量、简单的“抓”、“捏”和盲目的诊断以及千篇一律的手法。
1 . “法”,指的是一种手法,手法要根据临床上的疾病种类、病情轻重和病理变化需要而选择有效的手法和力量的运用,做到“心中有数”、“灵活应用”,手法方可奏效。
2 . “力”,指的是手法施治中的力量的运用,在治疗中力量也是关键的一环,要根据病情,针对其病因和病理变化,在操作的过程中,选择运用最佳手法和力量,以免产牛手法不当,力大加重损伤,力小不能改变其病理变化,因此,在治疗中,强调力和法要恰到好处。
3 . “技”,指的是治疗过程中的技术,作为一个按摩专业人员或业余爱好者,在给病人或自己施治之前要对病情的变化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在治疗期间根据病情的轻重和治疗所产生的一系列变化,做到手法的辨证应用和力量大小适度的运用,了解病情轻、重程度,针对病情和病理变化而选择最佳的手法,同时运用最适度的力量,三者有机结合称为技术。
4 . “巧”,是指的技巧和机巧,“机巧”是指在治疗过程中的机会或时机,当病人患有不同种类、不同病理变化和不同时间的疾病时,在具备上述手法、力量、技术的条件的同时,要根据病情的时间长短而选择手法、力量。因此,按摩手法治疗疾病时间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可轻视。“技巧”是指术者在临床施治中,根据各种一223 一
倒讼肌肉起止点疼痛治疗
第7 章肌肉起止点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创泌
七、极限扳法与错骨缝
(一)极限扳法
极限扳法是指用双手做相反方向扳动关节或脊柱,使关节、肌肉、韧带在其解剖范围内超出一定的生理活动范围,并不影响和损伤正常的组织,称为极限扳法。
极限扳法主要是调整位置结构,恢复关节功能、松解关节粘连、消除肌肉痉挛、纠正关节紊乱、解除神经根的压迫,达到治愈的目的。临床常用于颈段、胸段、腰段、还有人体各大关节疾病。极限扳法的注意事项:
1 .施术时不可突然用力转旋,以免发生意外。2 .施术时让患者自然放松,并嘱其保持在尽量旋转或侧屈或过伸等位置上,术者在此基础上行极限扳法,绝不能超出生理活动范围,防止骨折、脱位、软组织的撕裂伤的发生。3 .对老年人及体弱多病患者,慎用此方法。(二)错骨缝
错骨缝是指任何外伤或劳损都会破坏关节的稳定,使两个关节面之间(多个关节面少见)的解剖关系发生轻度的偏移、旋转等错动移位,或使关节内结构的位置发生微小的异常,从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之为错骨缝。
错骨缝的诊断要点:
1 .病理改变轻微,轻者关节有1 一Zmm 的错移,甚至更小;重者也比关节半脱位的移位要小,临床上容易“漏诊”或“误诊”。2 .除比较严重的或个别部位的错骨缝能在一般X 线片或特殊投照位置的X 线片上显示出来外,大部分病例都不能观察到其改变。
3 .通过仔细触摸、比较,能够发现微小的骨结构的变化,再加上临床的症状和体征,错骨缝的诊断并不难。4 .在手法复位过程中,术者可听到“咯瞪”的弹响声,或有骨一
疾病和不同病理变化,而应用的手法、运用的力量和采用的技术是最佳的,三者的有机结合成为技巧。它对治疗疾病和关节功能恢复起到极为重要和决定性的作用。
按摩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物理运动形式,是直接作用于病灶和病灶周围,也是治疗疾病的基本手段,是一门特殊的、行之有效的、无不良反应的、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的一项专业技术。
(二)手法的深透
手法的深透系指推拿医师运用具有节律性(周期性)的手法在某一个穴位(部位)上进行操作,使局部组织产生一定的形变或者说产生位移,这一现象可以近似为受迫震动,此时的振动系统是人体皮肤、皮下脂肪、肌肉、血管、神经等组织,而周期性外力就是具有节律性的手法力。当手法力的频率与局部施治组织的固有频率接近时,就会发生共振现象,此时系统的能量为最大,所以可以将手法力效应传人到组织的深部。这就叫手法的深透。换句话说:病人能够感觉到手法力的效应,不是作用于局部的病人体表上,而是传人到了身体组织的某一深度,即有酸、麻、胀、痛感,又有组织间相对位移感,且其手法力不是很大,不在表面,而是传人深部的组织中去。
手法的深透作用与生物共振效应有关(包括组织的机械振动和生物电磁场的共振效应)。在治疗疾病时所施用的巧力― 其重要的特征就是具有节律性(周期性),因为这是发生共振效应必不可少的条件。要真正做到“持久”、“均匀”、“柔和”、“有力”(持久:系指手法按要求持续运用一定时间;有力:是指手法必须具有一定的力量,这种力量是根据病人体质、病情、部位等不同情况来增减的;均匀:是指手法动作要有节奏性,速度不快不慢,用力避免时轻时重;柔和:是指手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用力不可生硬粗暴或用蛮力,变换动作要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真正达到手法的深透那就更难了。
224
创盼肌肉起止点疼痛治疗
节滑动复位的感觉。术后,患者的症状消失或立即轻松舒适,体征也随之消失。
5 .无论运动范围大小的关节,就连不动关节也都可以发生错骨缝。其发病率也很高,只不过由于病理机制和疗效至今还没有能够应用科学的方法和数据加以证实,容易把错骨缝混淆于扭伤、劳损之中,或者由于缺乏认识而被忽略。
错骨缝是中医骨伤科传统的、特有的诊断病名,目前已被中医界认可,为部分西医医师所接受,但在病理机制、诊断依据、实验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大的距离。
错骨缝的基本复位手法,以牵推法、牵旋法、顿挫法、顿推法、鼓咳法五种为主,单一或复合使用,要求稳、准、巧、快,力量适中,借力使力,动中求解,离中求合。所谓稳:就是术者心中有数,手法熟练;准:就是指手的位置和所施之力正好在病变之处;巧:即动作轻巧和谐;快:即明快迅速;力量适中:是指用力恰当,中病即止,无过度之弊;借力使力:是形容借助患者肌肉收缩等力量协助复位之法;动中求解:是指利用手法使关节产生被动性的错动,利用这种错动来复古归原或解除嵌夹;离中求合:是指在协调的被动活动中,使离位或错动的关节复原。
常用的复原手法如下。
1 .牵推法通过牵引加大关节间隙,再在局部推、按、压、提,将侧方错移复正。牵引时要持续,并略带旋动,推时要快速,并与牵中的旋动默契配合。适用于上、下肢及局部易于摸出,指力可达之处的错移型错骨缝。
2 .牵旋法通过牵引加大关节间隙,继而旋动,使旋转错移在牵旋中回复原位或解脱嵌夹。对复位有困难的病例,可于此法的最后加一个顿挫法的动作。此法适用于活动方向多、范围大的、可做环转的球窝关节和椭圆关节等。
3 .顿挫法按一定方向反复被动活动关节,逐渐加大角度,当接近极限时,稍微再用力急推一下,并立即放松。但是,此法掌一226 一
4 .顿推法即在顿挫法顿挫的瞬间,另一手指在局部快速地推一下,由于在局部加了力,效果较单纯顿挫法更佳。
5 .鼓咳法利用患者鼓气用力咳嗽时,胸腔压力的增大及肌肉猛烈的收缩,适时地在伤处施以下压或分开的手法,将凸者下压,凹者提起,复古归原。此法也强调医患间有机的配合,而且必须掌握好压或分的时间才能取效。多用于胸肋和脊柱的错骨缝。八、刺激第二侧掌骨侧与前臂远端1 八处的压痛点和敏感区
(一)刺激第二掌骨侧
1973 年张颖清教授发现了在第二掌骨侧存在着一个新的有序的穴位群。并把这里的穴位群命名为第二掌骨侧的全息穴位群。
通常讲“内脏有病,外映于表”,凡是机体某一器官或部位有病,就必然地要在特定的穴位上有所表现,在穴位上相关地产生对痛刺激敏感、皮肤电阻降低等病理生理现象。同时,在特定的穴位上加以刺激,如针刺、艾灸、按摩等,都会在相应的部位产生序效。第二掌骨侧的新穴如果以其对应的整体上的部位或器官的名称来命名,则这些穴位在第二掌骨侧的分布形式恰与这些穴位所对应的部位或器官在整体上的分布形式相同。第二掌骨节肢的近心端是足穴,远心端是头穴。第二掌骨侧的新穴分布均结果,恰像是整个人体在这里的大致的缩小。头穴与足穴连浅的中点为胃穴。胃穴与头穴连线的中点为肺心穴。肺心穴与失穴连线分为三等份,从头穴端算起的中间两个分点依次是颈次和上肢穴。肺心穴与胃穴连线的中点为肝穴。胃穴与足穴的主线分为六等份,从胃穴端算起的五个分点依次是十二指肠穴、肾穴、腰穴、下腹穴、腿穴。
救休卜的部佑可以雨i 羊细铀切I 仆.井日存严格的音守卜禅_敝
创岭肌肉起止点疼痛治疗
第7 章肌肉起止点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睡
体可以划分为无数的部位,从而在第二掌骨侧对应着这些无数部位的穴位也是无数的。如整体的肺还可分为上、中、下,从而对应地在第二掌骨侧肺心穴附近又可以有上肺穴、下肺穴,这样就可以认为以肺心穴为中心存在着一个小的区域,可称为肺心区。其他穴位如头、肝、胃、腰等也是如此。每个穴位这样的点在实际上代表着以此穴为中心的小的区域,这样的小区域可以称之为穴区。第二掌骨侧的穴位群这样无数的位点可以简化为一些有数的穴区。我们可以将人体的各个部分和器官画在它们于第二掌骨节各自所对应的区域中。结果,第二掌骨节就成为了以第二掌骨为脊柱位置的立体的小整体了。第二掌骨节系统包含着全部整体各个部位的生理、病理的信息。只要从头穴至足穴依顺序按压一次或数次双手第二掌骨侧的各穴,根据压痛点的有无和位置就能确定在整体上哪些部位或器官有病或无病。这就是第二掌骨侧速诊法。在第二掌骨侧的新穴上强烈刺激和按摩,就可以治疗人体对应部位或器官的疾病,这就是刺激第二掌骨侧疗法。
(二)刺激前臂远端1 / 4 处的压痛点和敏感区
作者根据“腕躁针疗法”的治疗原理(本疗法的特点是将身体分成6 个纵区,在手腕、足躁部各定6 个相应的进针一点,根据病症表现部位按区选点,进行皮下浅刺)。根据其“症状定位”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环行刺激前臂远端1 / 4 处的压痛点和敏感区。同时对“腕躁针”的6 个纵区进行刺激,达到以指代针,以点代面,多点多区域刺激,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保健养生”的功效。
位即耳穴,是指耳廓与人体各部组织器官、经络脏腑互相沟通的部位。
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与身体各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廓的分布好像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胎儿。一般而言,与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下肢和躯干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腔内。刺激耳穴,是以手指的指腹来按压、刺激耳廓穴位,使局部产生微微的酸、胀、痛,每个主要穴位不少3 一55 ,尤其对压痛点和敏感区,刺激量要大一些。刺激耳穴时间每次不少10min ,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二)耳廓运动疗法
耳廓运动疗法是以示指、掌心、掌根部对耳廓部位进行挤、拉、扯、弹、拨以及上、下、前、后环形揉挤。使耳廓充血、发热并有轻微的痛感,每次耳廓运动时间不少于10min 。
十、运动平衡疗法运动平衡疗法是根据中医学理论[左病右治、右病左治、1 几病下治、下病上治、中间(夹)病治两边(侧)、两边〔侧)病治中间(夹)的原则],在“脊柱与疾病相关”理论、“脊柱病因治疗学”理论、“软组织损伤学”理论、“整脊疗法”理论等基础上提出和形成的。以手法(点按、揉弹、扳压)为主,患者主动运动或被动运动为辅,对颈、胸、腰椎、骨盆、骸骼关节、四肢关节以及周围相关的软组织的损伤或退行性改变进行调整,以恢复脊柱、四肢关节周围相关的软组织的内在生物力学平衡,解除脊柱、四肢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韧带、筋膜、神经、血管等)急、慢性损伤的病理改变,达到调节其外在生物力学平衡。以此来治疗脊柱、四肢关节错骨缝(错位)和脊柱、四肢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以及继发的脊柱相关疾病。此方法称为“运动平衡疗法”。
九、利激耳穴与耳毒运动
(一)刺激耳穴
耳穴主要是以耳廓穴位为主穴,耳廓部位按耳廓解剖名称予以划分,作为常用主穴施术的有耳轮部、耳舟部、对耳轮部、三角窝部、耳屏部、对耳屏部、耳甲部(艇和腔)、耳垂部、耳背部。耳廓穴一228 一
229
创岭肌肉起止点疼痛治疗
第7 章肌肉起止点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创睡
第二节立体封闭(注射)疗法
立体封闭疗法是指对引起疼痛的原发病灶和周围软组织进行全方位的注射(病灶内外、上下、左右及周围组织)。要掌握好这一立体封闭疗法,首先要研究和了解发病的原因和病理,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选用行之有效的药物注人原发病灶和周围软组织(相关部位),本疗法不同于“封闭疗法”、“川枝疗法”和“穴位注射疗法”和“液体扩张疗法”。关键在于明确诊断,以病灶为中心,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立体性的注射。达到“立竿见影”的疗效。
一、型号与模式刀中刀共分两种型号。I 型较细,n 型较粗,每型都有斜刃和平刃两种,每种长短各1 把。其直径为1 . 2 一Zmm ,针芯0 . 8 一lmm ,针体长5 一10cm ,表面有刻度,呈圆柱形,刀柄呈翼状蝶形,内有注射器乳头孔,外有定位卡(槽),斜刀刃呈直角三角形,即一个斜刃和两个平刃。平刃刀则由两个平刃重叠而成。
二、治疗机制
一、适应证
主要适用于颈肩腰腿痛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各种陈旧性软组织损伤和顽固性固定性痛点。
二、禁忌证
1 .注射处有疖肿、湿疹、皮肤溃疡等情况。
2 .对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青光眼”、“血液病”以及高龄患者。
第三节刀中刀疗法
刀中刀疗法是原南京军区鼓浪屿疗养院郑光亮主任在20 世纪90 年代末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在硬膜外穿刺针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它既有小针刀的功能而又优于小针刀;它既有注射针头的作用而又优于注射针头的功能。是将切割、剥离、通透、铲剥、注射\羊肠线植入融为一体。是治疗软组织损伤、无菌性炎症、骨关节疾病以及慢性疼痛性疾病的一种新疗法。
1 .动态平衡与失调。人体在活动状态下,其所有组织器官在体内有不同的活动方向、范围。以维持各种活动状态下各组织器官的正常力学状态,称为动态平衡。如果某一组织器官的正常活动方向、范围遭到破坏或限制,人体在活动状态下不能维持某一组织器官在体内的正常力学状态,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之为动态平衡失调。
2 .静态平衡与失调。人体在静止状态时,其所有组织器官都有相对稳定的位置关系,以维持人体各部稳定的正常的力学状态,称之为静态平衡。如果组织器官相对稳定的位置关系,在某一部分遭到破坏,不能维持这一部分的正常的力学状态,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之为静态平衡失调。3 .无菌性炎症和急慢性损伤所致的软组织粘连、肌硬结、瘫痕等。人体的正常组织结构被破坏,功能受限制。粘连、肌硬结、瘫痕可存在顽固性痛点。无菌性炎症多与生物性因子(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真菌、螺旋体、寄生虫等)、物理性因子(高温、低温、放射线以及各种机械损伤)、化学性因子(酸、碱、腐蚀性化学物质和战争毒气)、过敏性因子(花粉、皮毛、鱼、虾及其他粉尘等)有关。此外,某些感染后,抗原抗体复合物亦可引起炎症。
230
231
第7 章肌肉起止点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睡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
1 .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
2 .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如粘连、瘫痕挛缩、顽固性痛点等。
3 .肌紧张和肌痉挛引起的疼痛。
4 .各种键鞘炎、滑囊炎引起的疼痛。
5 .部分“骨刺”引起的疼痛。如:跟骨骨刺、膝关节骨质增生( I 度、11 度)等。
6 .各种神经嵌压综合征引起的麻、胀、痛。如腕管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拓管综合征等。
7 .部分骨折畸形愈合。如指骨骨折。
(二)禁忌证
1 .施术部位皮肤感染或肌肉软组织严重挫裂伤者。2 .施术部位有重要血管、神经以及重要脏器而无法避开者。3 .患血液病并有明显出血倾向者。
4 .诊断不明确者。
5 .体质极度虚弱、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者。
田、蔽本治疗方法
1 .纵行剥离法痛点或粘连发生于肌腿韧带附着点时,使刀口线与肌肉韧带走行方向平行刺人患处,当刀口接触骨面时,沿刀口线方向疏剥,按附着点的宽窄,分几条线,疏通剥离。2 .横行剥离法使刀口与肌肉或韧带走行方向平行刺入患处,当刀口接触骨面时,做与肌肉、韧带走行方向垂直铲剥,将肌肉、韧带从骨面上铲起,当觉刀下有松动感时,出刀。
3 .铲削剥离法若骨刺长于骨关节边缘或骨于,并且骨刺较大,将刀口线与骨刺轴垂直刺人,刀口接触骨刺后,将骨刺尖部或一232 一
锐边削去磨平。
瘫痕如在键鞘壁或肌肉的附着点处和肌腹处,可用刀中刀将其切除。先沿软组织的纵轴切数条口,然后在切口处反复疏剥2 一3 次,刀口下有柔韧感时,说明瘫痕已碎,出刀。4 .切割肌纤维法当某处因为部分肌肉纤维紧或痉挛,引起顽固性疼痛,功能障碍时,将刀口线与肌纤维垂直刺入,切断少量的紧张或痉挛的纤维,往往可使症状立刻缓解,此法可广泛地应用于腰背痛的治疗中。
5 .通透剥离法当某处有范围较大的粘连板结,无法进行逐点剥离,在板结处可取数点进刀,进刀处都选在肌肉与肌肉、或其他软组织相邻的间隙处,当刀接触骨面时,除软组织在骨上的附着点之处,都可将组织从骨面铲起,并尽可能将软组织互相之间的粘连疏剥开来,并将瘫痕切开。1 型刀中刀的刀体较小,是容易达到此要求的。
6 .理线法刀中刀还具有埋线功能,操作方法如下:进刀前(多选:在穴位处),拔出刀中的针芯,从刀中刀前端塞人所埋羊肠线,一般为0 . 5 一ZCm 长(3 ? 0 羊肠线),然后插人针芯,但不能插到底,以羊肠线不致露出刀尖为宜,随即依法进刀。进刀后,将针芯稍用力向前顶,即可将羊肠线推出针腔,此时边使刀体稍向后退,羊肠线就可完全脱出刀中刀,留于组织中,然后退出刀中刀。7 .药物注射法药物注射法既可在做完疏通、剥离、切割等刀中刀操作方法后进行,也可单独运用。此时只须将针芯拔出,即可接注射器,注人所需药物。这完全避免了以往须用小针一刀配合药物注射患者的频繁换用针、刀的麻烦和不便,减少组织损伤和病人的痛苦,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使小针刀疗法和药物注射法完美结合,是在“小针刀疗法”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
五、注意事项
1 .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
233
创岭肌肉起止点疼痛治疗
2 .防止晕针,尤其对精神紧张和体弱者。
3 .防止重要血管、神经损伤。
4 .防止内脏损伤,如胸膜、肺、肝、肾、脊髓等。5 .防止卷刃及折针折刀,用前必须检查,术中防止暴力。6 .防止感染,严格无菌操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