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三十四本李义凯中国脊柱推拿手法全书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二章中国脊柱推拿的现状
内容开始
学习、共同提高。相信随着这种交流的加深,必将促进中、西手法的融合,在治疗水平上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八节中国脊柱推拿手法的命名和分类
由于没有对中国脊柱推拿手法进行专门的手法命名和分类,在此只能参考相关的推拿书籍的记载,来探讨和命名中国脊柱推拿手法。
一、中目夺柱推余手法的命客
手法是推拿者特定的技巧动作,术者手或肢体其他部位的某些动作是手法的基础,而手法则是这些动作的提炼和升华。手法的命名方法主要有:依据手法的动作形象而定名,如推、拿、搓、捻、背、按、揉等;通过医生的手法,使患者的被推拿部位产生相应动作为命名的依据,如屈、伸、摇、旋转等;根据推拿手法动作的字义而定名,如摇法、推法等;按借用的器具(药物)和手法动作相结合而定名,如牵引下的斜扳法、牵引下的颈椎摇晃法和麻醉下的大推拿等;根据术者运用肢体不同部位的动作而定名,如指拨法、肘压法等;按照手法传统的叫法而命名,如一指禅推法等。
脊柱推拿手法主要包括在通过医生的手法使患者被推拿部位产生相应动作的手法中,然而临床使用或应用上,常常是多种手法的组合,如牵扳手法、牵引摇晃旋转等,对于这些手法的命名往往是比较困难和随意的。就目前的中国脊柱推拿手法而言,很多人将此类手法冠以’' x 氏。手法动作十复位十手法”、‘' x 氏十正骨+手法”等等,诸如此类的命名现象,按照作者的看法这样的称呼有些是约定束成的,有些则是哗众取宠。象前者是由于历史、传统等原因造成的,而后者则是有些不言而喻的原因。对于本专业一些著名人物的手法.冠以X 氏手法时,大家都知道这个手法是如何操作的。而对不是很熟悉人物的手法冠以x 氏手法时候,则同行就不知道是如何操作的了。有的脊柱推拿手法是名异法同,有的则是法异名同,命名方法没有统一规范,为手法的普及、交流与提高带来诸多不便。一种手法常可依不同原则命名而产生一法多名的现象。尽管有一些比较常用的命名方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脊柱推拿手法的命名方法仍很不统一。因此,就相互交流和学习而言,脊柱推拿手法的命名还是以手法的形态动作特征来命名为好。现在需要的不是无限制的增加手法的名称,而是要规范脊柱推拿手法的称呼。这样才有利于脊柱推拿的交流和发展。
目前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一些人,特别是一些对中医推拿历史发展沿革不是很熟悉的人,常常将脊柱推拿冠以“正骨”二字。殊不知中国医学的“正骨”多是用来描述骨折脱位的整复手法的,特别是四肢骨折脱位的整复手法,而非专指脊柱推拿手法的,这样的命名也有其根本上的缺陷。

、舞中国资柱推拿手法全书余

二、中国夺杜推拿手法的传洗介类

传统上中国脊柱推拿手法可分为松解类和整复〔扳动)类两部分。前者包括按摩法和捏脊法。按法和摩法是文献所载的最早的推拿手法之一,后代脊柱推拿手法的多样化发展则都是源于按摩法。现代按摩法主要见于内功推拿流派之中。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各代医家又在按、摩法的基础上创造了诸如推,揉、擦等推拿手法,但发展的最为完善的方法莫过于膏摩法,膏摩是一种外用药物和摩法相结合的治疗手段。捏脊法是利用术者的拇指和食指尖,在患者脊椎两侧使用点捏来进行疗病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儿科,对于成人与脊柱相关的消化、生殖系统疾患也有较好的疗效。
整复类手法是依据历代积累的解剖知识经验来调节矫正脊椎骨关节的位置紊乱,主要通过提拉、旋转、按压等手法来治疗伤科疾病,并经常通过一些外固定器械来辅助治疗并巩固治疗效果。在施行此类手法之前,须了解局部骨关节的解剖学结构,在施行手法时,则要注重手法的轻、巧、稳、准,注重软组织的保护。总结历代医书中的手法,应用较多的包括以下几种:① 摸法是临床诊断的主要方法,同时也是治疗时各种复位方法首先应用的步骤,即所说的“手摸心会”,本手法是整个脊柱推拿整复方法成功与否的前提和保证。② 拔伸法是以拽法为主要复位方法,主要应用干不复杂的颈椎和四肢骨关节伤损。③ 后伸法主要用于脊柱部位的压缩性骨折的牵引复位,通过过伸位的维持来缓解脊柱周围肌肉的痉挛。此法在历代伤科论著中都有论述,其多为危氏悬吊复位法发展而来。现代针对于腰椎疾病的中国脊柱推拿手法很多都是来源于此法。④ 端提法多用于颈椎。近代的颈椎斜扳法与其类似。此法与拔伸法的区别在于其主要目的是在牵引下进行手法操作。元代李仲南首次记载了类似方法:令患者卧床上,以人挤其头,双足踏两肩即出。”此法是根据颈椎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利用身体重力与布兜的拉力做对抗牵引以得以复位,这是一种快速复位法,后世的许多脊柱推拿手法与此法类似,但必须指出,这种方法针对颈椎的骨折脱位则存在一定程度的危险性。⑤ 捺正法主要应用于脊柱的小关节紊乱等症,此一病名在现代以前的文献中尚无此叫法,其相关的叫法在(医宗金鉴》 多称为“错缝”。

三、中闯夺柱推拿手法的现代介类

就目前而言,尚无本学科公认的、权威的中国脊柱推拿手法分类标准或学科标准。但就大部分作者所介绍的中国脊柱推拿手法分类法来看都是大同小异,差异不大。大部分作者将脊柱推拿手法列人运动关节类手法之中。有关中国脊柱推拿的命名也存在同样的状况。早在20 世纪60 70 年代,上海和安徽的医学院校编写了一些推拿学教材,简单介绍了一些脊柱推拿手法,但还没有系统化地加以介绍。下面仅就国内一些代表性的专著和推拿学教材中所记载的脊柱推拿手法内容以出版的年代加以罗列。
( l
)】 977 10 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冯天有所著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 一书。在本书中并没有单独罗列脊柱推拿手法,但是首次提出了“脊柱旋转复位法”。介绍了颈椎旋转复位手法(一法和二法)、胸椎的脊柱推拿手法(坐位旋转复位、坐位后伸推顶法、卧位牵引下推压复位法和卧位推压复位法)、腰椎的脊柱推拿手法(坐姿复位法、俯卧位旋转复位法)和一些臀部的推拿手法,如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和梨状肌综合征的手法等等。( 2 ) 1985 10 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俞大方主编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暇推拿一32

韶第二拿中国脊柱推拿的现状余

学》 (供中医专业用)。书中没有将脊柱推拿手法单独列出,仅是将其列人运动关节类手法。书中将对关节作被动性活动的一类手法称为运动关节类手法。包括有摇法、背法、扳法和拔伸法。其中一些包含脊柱推拿手法,如摇法中的颈项部摇法和靛关节摇法、背法、颈项部扳法(颈项斜扳法和旋转定位扳法)、胸背部扳法(扩胸牵引扳法和胸椎对抗复位法)、腰部扳法(腰部斜扳法、腰部旋转扳法,又分为直腰旋转扳法和弯腰旋转扳法、腰部后伸扳法)、头颈部拔伸法等。
( 3 ) 1987
7 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出版了由骆竞洪主编的《 中华推拿医学志一手法源流》,本书是第一部打破门户派别之见而集众家之长的推拿医学专著,书中汇集了我国古今分属于三十一个流派的三百多种推拿手法,扼要介绍了它们的渊源和特点。特别是对2O 世纪50 80 年代的国内推拿概况进行了详细的汇总。介绍了一些脊柱推拿手法。( 4 ) 1988 2 月孙呈样主编的《 软组织损伤治疗学》 中,仅是在常用手法介绍中简单地介绍了一些脊柱推拿手法,如颈摇法、腰摇法、髓摇法(骸部屈摇法和髓部直摇法)和腰拔戮法等。但是在本书的各论中却介绍不少脊柱推拿手法,如:如颈椎的端提摇晃捻转法、颈椎的旋转复位法、颈椎的卧位旋转复位法、颈椎的拔摇捻顺法、胸部的摇晃将按法、胸部迸伤时的喷水法、胸椎按压法、腰椎摇晃端提法、腰椎直立摇晃法、腰椎拍推弯腰法、腰椎旋转复位法、腰椎的三板手法、足蹬法、骸骼关节的摇晃拔伸按压法、耻骨联合部的按压手法和骸尾部的戳按手法等。
( 5 ) 1989
7 月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由李同生和李国衡主编的(中国骨伤科学》 (卷四:整骨手法学)。本书作为中医骨伤科函授系列教材之一,在书中将整骨手法分为整骨复位手法和整骨推拿手法两大类。而将脊柱推拿手法列人整骨推拿手法的运摇法之中。作者详细地介绍了头颈部运摇法和躯于运摇法。头颈部运摇法有颈部端提运摇法(颈部运摇端法和颈部运摇提法)、颈部屈伸运摇法、颈部侧屈运摇法和颈部转摇法;躯干运摇法包括有胸背开阖运摇法、胸背屈伸运摇法、胸背侧屈运摇法、腰骸伸屈运摇法(腰骸卧位运摇法、腰箭背伸法、腰能扳伸法、腰既站位前屈法和腰骼骼托伸法)、腰既侧屈运摇法、腰骸旋转运摇法、能骼后伸运摇法(俯卧后伸法和侧卧后伸运摇法)、能骼关节外旋运摇法、骼骼关节内旋运摇法、既骼关节前屈运摇法、脊椎既骼拔伸法和尾能椎运摇法。
( 6 ) 1989
12 月胡兴立著的(中国传统实用医疗手法》 一书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公司出版发行。在书的各论中介绍了一些脊柱推拿手法,罗列的主要脊柱推拿手法有以下:颈椎拔伸法、颈椎旋转扳法、颈椎拔伸扳法、腰椎斜扳法、腰椎旋复位法、腰椎后伸扳法、顶腰扳法、腰髓引伸法、腰椎牵引法、按腰扳肩法、按腰扳腿法、抱法、旋腰法和扭转法等。
( 7
)张恩勤主编的《 中国推拿》 (1990 6 月出版)一书中也没有将脊柱推拿手法单独列出,仅是将脊柱推拿手法列人关节被动运动类的手法之中。具体分类有颈椎摇法、魏关节摇法、颈部扳法(颈椎斜扳法和颈椎定位斜扳法)、胸背部扳法(扩胸牵伸扳法和胸椎对抗复位法)、腰部扳法(腰部斜扳法,又分为侧卧位腰推斜扳法、仰卧位长柄式腰椎斜扳法和坐位腰椎斜扳法)、腰椎旋转复位法、腰椎后伸扳法(双腿腰椎后伸扳法和单腿腰椎后伸扳法)颈椎拔伸法(坐位颈椎拔伸法、低坐位颈推拔伸法和仰卧位颈椎牵引法)、腰椎拔伸法(卧位腰椎拔伸法和背式腰椎牵引法〕等。
( 8 ) 1992
5 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由金义成和彭坚编著的《 中国推拿》 一书,全书70 余万字,对发展我国的推拿事业提出了许多观点和新颖的见解。在书中作者对推一33

拿手法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将脊柱推拿手法列入运动类手法之中。作者认为:运,乃运动、旋转之意,是指运摇关节及其他使关节运动的方法。在运动类手法之中又包括有摇法(摇颈项法、摇腰法、摇靛法)、扳法(扳颈项法、扳胸法、腰部后伸扳法和扳髓法)、涵法、伸法、背法(单背法和双背法)、提法。
( 9 ) 2001
8 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了韦贵康和张志刚主编的《 中国手法诊治大全》一书。全书分上篇、中篇、下篇、附篇四部分,重点对手法诊治在骨折、脱位、筋伤、脊柱相关疾病和内、外,妇、儿等各科疚病上的运用做了系统阐述。但仍没有将脊柱推拿手法单列出来,而是将其也列人运动关节类手法之中。所罗列的脊柱推拿手法较多,分类也比较齐全。现归纳如下:摇颈法、摇腰法〔分为俯卧摇腰法、站立摇腰法和坐位摇腰法)、摇骸法、旋颈法(分为快速旋颈法、按肩旋颈法和牵引旋颈法)、旋胸法(旋扭法和胸椎段脊柱旋转复位法)、旋腰法(分为腰椎旋转复位法、坐位旋腰法和仰卧位旋腰法)、颈部扳法(多向扳法、侧扳法和斜扳法)、胸部扳法(扩胸扳法和胸椎扳法)、腰部扳法(腰部斜扳法、腰部后伸扳法和腰部淮扳法)、颈部拔伸法、腰部拔伸法和背法等。并在书中的各论中详细介绍了各个名家的特色脊柱推拿手法等。
( 10
)其他等分类法,目前中国推拿手法种类大致有一百几十种,分为十类左右。之所以不能提供更精确的数字,是由于手法的命名和分类方法不一样所导致的。随着推拿的发展,学术经验的交流,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手法的命名与分类问题,只能在求大同存小异的基础上逐步求得解决。
在此,我们可借鉴骆竞洪先生的有关推拿疗法的门类论述,也许对我们理解中国脊柱推拿手法的分类和命名有一定的帮助。
对于推拿疗法的分类,至今为止,学术界仍未形成统一的意见。但目前比较流行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根据应用目的,分为医疗推拿、保健推拿、康复推拿三类。
② 根据患者的年龄特征,分为成人推拿、小儿推拿两类。
③ 根据推拿者的主客体特征,分为推拿、自我推拿两类。
④ 根据治疗分科,分为止骨推拿、小儿推拿、运动推拿、喉科擒拿法等:,
⑤ 根据推拿手法的特点,分为一指掸推拿、内功推拿、点穴推拿、指压按摩、气功(运气)推拿、以及颠簸、捏脊、挤拧疗法等.
⑥ 根据推拿部位的特点,分为脏腑推拿、经穴推拿两类。
⑦ 根据推拿时使用器械或特殊介质等情况,分为一般推拿与棒击、拔罐、刮疹、蛋推、膏摩、药摩等。
总之,由于推拿疗法这门学科历史之悠久,手法之丰富,应用之广泛,给其分类带来很大的困难。以上这些分类法都能科学地从某一角度反映推拿的本质,但似乎都不能完整地概括推拿各个门类的本质特征。我们认为,在这个间题上,不必强求划一,- ,可以存异,这样,反而有利于推拿各个分支的发展。但就脊柱推拿而言,我个人认为还是以部位加乎法的力学特征,即颈椎、胸椎、腰椎、能椎和骼铭关节部分再加上手法的动作特点等来命名和分类为好。但这还需要权威机构和专家的论证和探讨才能进行实施。

糖第二来中国资杜推拿的现状禽

第九节中国脊柱推拿疗法的特点

与西方的按脊手法相比较,中国脊柱推拿至少具有以下特点:
( I
)从中医学出现的那天起,中国的脊柱推拿就与中医学联系在一起,成为中国医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手法的出现是自发性的,包括一些脊柱推拿手法,应该早于中医基础理论。以后随着中医基础理论的出现,手法的操作也逐渐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2 )中国脊柱推拿不仅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而且其本身有独特的推拿理论,并日益受到现代科学的影响,特别是基础医学学科,如解剖学、诊断学和医学影像学以及其他的相关学科,如生物力学等的影响。
( 3
)中国脊柱推拿治病的范围,涉及到多个临床学科。但主要是治疗脊椎病和与之相关的脊椎源性的病变,特别是对某些脊椎关节的一些急性病变有奇效。
( 4
)中国的脊柱推拿手法种类多,舒适度好;虽然某些手法的难度大、技巧高,但是操作时患者并不是很痛苦,有时手法操作时患者不必脱去衣服。手法的操作基本上遵循:“放松一扳动一放松”的原则。
( 5
)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推拿者在患者的经络、穴位处治疗,是中国脊柱推拿手法的显著特点之一,即所谓“循经络,治穴道”。不仅在卜二经、任脉、督脉及其穴位处治疗,而且还在特殊的推拿穴位处治疗。
( 6
)在治疗时还可以配合有多种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