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开始:
创立到20 世纪60 年代,推拿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开始为西方主流社会所公开接受为止,时间跨度为90 年。
一、中目近代奋柱推余
中国近代推拿发展史和中国近代史一样,是一段令人伤感历史。人,中国传统的科学技术特别是中医学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一42 一
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在与西医争夺医疗市场
余第三来餐柱推拿的历史浩革和反遥豁
的竞争中,中医由于其自身的内在缺陷,逐渐处于不利的地位,再加上当时政府对中医价值的不正确认识及错误的医疗卫生政策,连继续生存都发生了严重的危机,更谈不上学科的发展。与中医学其他学科分支更严重的是,尽管推拿自古以来是中医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在隋唐时期及明代成为政府医疗机构的一个独立部分,但由于推拿治疗的手法操作方式易于实践而不利交流,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难以用言简意孩的古汉语真实地描述,严重地阻碍了学科自身的积累和发展。故长期以来,推拿一直没有经典的推拿著作传世,只能通过父子相传,师徒授受的方式得以流传,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一部中国近代脊柱推拿史,在文献上几乎是一张空白的画卷,但在临床实践上逐步发展了以长杠杆力为特征的传统脊柱手法。中医传统脊柱手法来源于正骨手法。中医传统理论认为在骨伤科疾病和损伤中,有一类疾病或损伤属于骨关节及软组织错位,称之为“骨错缝,筋出槽”,必须用整骨手法治疗。根据老一辈中医推拿和骨伤科医生回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些脊柱整骨手法如腰椎斜扳法、腰推后伸扳法、腰椎后伸旋转扳法、颈椎端提法、颈椎侧屈扳法,在近代基本上都已经广泛使用了。由于缺乏可信的文字的记载,目前无法确定究竟是谁在什么时候创造了这些手法。值得一提的是,滚法推拿的创始人丁季峰先生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中医传统理论和方法上的局限性,在20 世纪40 年代提出了以中医经络学说结合西医解剖、生理和病理知识指导推拿临床治疗的观点,在手法操作上形成了滚法与关节被动运动有机结合的特色。并提出关节被动运动必须精细化的观点,“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认为关节运动的幅度和手法的力量必须掌恰到好处,既非不足,又不过分。不足则达不到手法应用的目的,过分则容易引起关节周围组织的损伤,两者均可影响推拿治疗效果。
二、西方近代奋柱推拿
尽管按骨疗法和按脊疗法均未提到他们的手法来源于何处,但只要仔细研究一下十九世纪的医学文献,就可明白随着一门浪潮传到新大陆的整骨是其共同的学术祖先。十九世纪的西方医学尽管在实验研究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其临床医学仍然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特别是美国中西部地区,由于自然和社会条件的艰难,受到正规医学教育的医生只想留在欧洲及美国东部地区行医而不愿到中西部地区工作,缺医少药的状况十分严重。一些乡村及民间医生,就倾向于采用自然疗法如食疗、草药、日光浴、磁疗、手法等来治疗疾病。在这些自然疗法中,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疗法就是整骨。 目前能看到的北美第一篇整骨文献是由罗德岛斯维特家族的女性成员W . Sweet 所著的(整骨科学简介》,根据文献记载,斯维特家族所用的正骨手法主要是一些两个人操作的脊柱手法,也应用脊柱旁的软组织手法和非脊柱手法。 oste 叩athy (按骨疗法)的创始人C .斯蒂尔是一个没有完成正规医学教育的乡村医师。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他的三个儿子先后染上流脑。尽管得到了当时最好的药物治疗.但这三个儿子还是先后离开了人世。出于对西方正统医学的失望,斯蒂尔转而致力于寻找一种可供选择的替代性疗法,他通过解剖从墓地里挖掘出来的印地安人尸体,成为一名精通肌肉一骨骼-神经系统问题和正骨手法操作专家。1772 年,斯蒂尔在美国中西部的考尔维沙特正式打出按骨疗法旗号。斯蒂尔相信,健康和疾病不能与人的解剖结构及生理上的自限机制无关,机体的机能必须从整体上加以把握。进而他认为,不能忽视占人体体重60 %的肌肉一骨骼系统。斯蒂尔在临床中注意到,头痛的患者往往伴有颈部肌肉的痉挛,而痉挛所在脊柱关节活动受限。
需中国脊柱推拿手法全书需
如用手法整复颈椎后,痉挛的肌肉开始松解,脊柱关节活动也相应恢复正常,头痛也随之消失。按骨疗法的出现,以其清新的学术观点和独特的治疗效果,吸引了美国中西部医学界,纷纷邀请斯蒂尔去讲学,甚至投人其磨下,成为按骨疗法的一员。在这些追随者的鼓舞下,斯蒂尔开设了按骨疗法学校,成立了按骨疗法协会。 西方近代推拿的另一大事是Chiropractic (按脊疗法)的出现。尽管按脊疗法的创始人D . 巴尔默回避其与按骨疗法的学术渊源关系,但C .斯蒂尔的长子则公开攻击巴尔默剿窃了按骨疗法的原理和方法,而某些西方医史专家则称为按骨疗法和按脊疗法都是整骨疗法的堂兄弟。斯蒂尔的长子说巴尔默是其父亲家里的常客,曾多次向斯蒂尔请教手法问题,一个按骨疗法医生声称巴尔默是其学生,而另外的一些密苏里州的按骨疗法医生也谈到D ,巴尔默的名字多次出现在考尔维沙特按骨疗法学校的来访者名单上。此外,十九世纪末期的美国中西部公众并不明了按骨疗法和按脊疗法之间的区别,而是把他们看作一样的“Rubb 访9 Dorct 。r , " (摩擦医生)。 巴尔默当时所居住的达尔文港距考尔维沙特只有一天行程,都位于密苏里河旁。根据巴尔默及按脊疗法的说法,按脊疗法的创立纯属偶然。作为一名魔医,巴尔默偶然也应用手法来替病人治病。1895 年秋季的一天,马路尔默诊所所在大楼的看门人H .里拉德向他求诊。里拉德在十七年前的一次意外事故中损伤了背部,随之则丧失了听力。由于巴尔默没有受到过正规的医学教育,就想当然地把里拉德的背部受伤与耳聋联系在了一起。凑巧的是,当巴尔默检查患者背部,发现第二胸推存在错位现象并用手掌猛推胸椎后,奇迹突然出现了,里拉德大声地对巴尔默说:“我听到了大街上马车发出的隆声。” 巴尔默被这一临床奇迹吸引住了,以后的两年中他以自己文化水平所能,努力钻研脊柱和中枢神经解剖知识,形成了一整套奇特的理论,认为人体的疾病与脊柱的错位有着密切的关系,脊柱错位干扰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整机能,使各系统的功能活动出现紊乱,也干扰了疾病的自愈能力,进而导致疾病。两年之后,巴尔默正式打出了按脊疗法的旗号,在其诊所的楼上建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巴尔默按脊学院。其首届15 名毕业生中,多数人在人学前就已经拥有博士学位,这些人后来都成为推动按脊疗法发展的功臣。 根据巴尔默自己的说法,脊柱短杠杆手法是按脊疗法的特色。巴尔默说:' ‘我不是第一个使用脊柱手法的人,但我确实是第一个应用短杠杆手法整复脊柱的人。”不过,如果巴尔默读了作者今天发表的演讲,连这一句话他也不能说了。我国清代《捏骨秘诀》 中的颈椎整复手法和腰椎整复手法就采用了直接按压病变节段棘突的短杠杆手法。所谓长杠杆和短杠杆,是指引起脊柱病变节段产生整复运动所施加的手法力距长短。许多传统的脊柱手法往往需要通过
一个较长的力距来产生整复动力,如整复颈椎时在头颅发力,在整复胸腰椎时在肩部和骨盆处发力,称之为长杠杆手法。如手法直接在病变节段的棘突、横突上发力,则力矩相对较短,称之
为短杠杆手法。 由于行医在美国是一项收人十分丰裕的职业学会为了保证自己在医疗保健行业中的垄断地位
,且对于行医资格有严格的法律规定,美国医,对以按脊疗法为代表的非主流医学进行了
残酷的打压。另外,也由于按脊疗法关于脊柱错位是影响健康及引起人体疾病的主要因素
人们的生活常识相差太远,得不到美国主流社会的认可。因而,
年的历史里,一直处于一种非法的地位
按脊疗法从它诞生之后的几十
牛阴脚里里,一且处于一种非法的地位,不仅不能受到主流医学同样的医疗保险待遇,反而常常因美国医学会的告发而被指控为“非法行医”,投人监狱中,如巴尔默本人就曾3 次因“非法
需第三束资枉推拿的历史洽革和反提袭
行医”被捕。直到20 世纪60 年代,纽约市还出现了儿十个按脊疗法医生被同时以“非法行医”罪被判人狱的事件。 公正地说,按脊疗法对脊柱半脱位是人类疾病的主要影响因素的观点,确实言过其实,但这一理论毕竟扩大了人类对自身健康与疾病的认识。目前有关“脊柱相关性疾病”的理论已逐渐被主流和非主流医学界共同接受,表明脊柱病变确实会引起某些疾病,特别是以内脏功能紊乱为特征的疾病。许多主流治疗方法如药物、手术、理疗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而脊柱手法却对这类疾病显示了神奇的治疗效果。
第三节现代脊柱推拿
作者认为,现代脊柱推拿和近代脊柱推拿的分界线是20 世纪的50 年代末和60 年代初。在这以前,中国的脊柱推拿基本上属于口头经验医学和民间医学的范畴,20 世纪60 年代以后逐步进人了向实验医学转化和建立理论体系的过程;而西方脊柱推拿则完成了为主流社会、主流医学所接受,与主流医学相互融合的过程。
一、中闯现代夺柱推拿
中国现代推拿大致L 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 世纪50 年代末和60 年代,以第一本推拿教材的出现及天津医院骨科开始进行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为标志,是脊柱推拿的探索阶段;第二阶段是20 世纪70 年代到80 年代中期,以冯天有的“椎骨整复”理论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三步八法”的建立及广泛应用为标志,是脊柱推拿的发展阶段;第三阶段从2D 世纪80 年代中期到目前,以开始正视传统脊柱推拿理论及方法中的潜在缺陷,以现代科学技术进行脊柱手法治疗机理研究为特征,是脊柱推拿的反思阶段。(一)第一阶段 众所周知,尽管我们在宣传推拿的时候说中国推拿已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但实际上脊柱推拿的真正发展只有30 年的历史。直到20 世纪50 年代末,成人推拿一直以一种口头流传的经验医学方式存在。由于没有书本作为手法信息的载体,制约了专业群体的规模,形成了无权威、无标准、任意发挥,自行其是的状态。这一状态,显然是与现代意义上的学科大相径庭的。因而,当上海推拿学校第一届学生毕业后,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把老一辈推拿教师个人的零散经验加以总结和系统化,编成了第一本推拿学讲义,其中的脊柱疾病推拿治疗部分成为现代脊柱推拿的雏形和后来发展的基础。 与此同时,由于当时许多综合性医院把一些社会t 名声很大的推拿和整骨医生吸收到医院内,使得受到正规现代医学教育的西医骨科专家有机会与这些临床实践经验丰富且临床疗效十分突出的中医进行直接的交流,一方面提高了对脊柱手法作用机制的认识及手法应用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也纠正了西医骨科因理论体系的差异及长期隔阂所带来的对脊柱疾病认识上的片面性,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以天津医院骨科叶希贤、陶甫教授和上海广慈医院骨科叶衍庆教授等为代表,通过与著名老中医李墨林、魏子薪的交流,不但接受了中医骨伤科的“骨错缝”理论,并白觉地站在现代医学的立场上应用脊柱手法治疗疾病和进行科学机理的研究。
需中国青柱推拿手法全书翻
20 世纪50 一60 年代的脊柱手法有一个较显著的特点,就是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均主要采用脊柱后伸位下操作的手法为主。如颈椎摇转法、绞腰法、膝顶法、欲压法、仰扳过伸法、踩跷法等。至于为什么传统脊柱手法以脊柱后伸位操作为主,作者的见解是可能受到’r 危亦林《 世医得效方》 中治疗脊柱损伤采用后仲悬吊法的根深蒂固影响。另外一个特点是手法应用的经验成分占主要地位,尚未对脊柱手法作用机制形成科学的认识。以当时较J ‘一泛应用的绞腰法为例,该手法治疗的适应证是腰椎后关节错位、后关节滑膜嵌顿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坐位下进行操作,由助手固定患者的骨盆,然后术者将患者上身强制后伸并在后伸位下旋转到极限位,再作加力推扳动作,使腰椎发生移复运动。以今天的眼光看,该手法操作其有以下几点不合理的成分。第一,腰椎后关节错位患者,尤其是存在滑膜嵌顿的患者,后伸动作要加剧疼痛,迫使患者肌肉处在保护性痉挛状态,不利于手法整复;第二,坐位时,脊柱肌群为了维持脊柱动力平衡,必然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不如卧位状态下操作肌肉容易放松;第二,腰稚后伸状态下,特别是极度后伸状态下,后关节间隙更小,关节内压升高,关节软骨的摩擦阻力.均增加了整复时关节面滑动的阻力;第四,极度后伸状态下,椎lbI 盘内压升高,不利于神经根减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