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三十四本李义凯中国脊柱推拿手法全书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十五章推.类李法
内容开始
医按摩学简编[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D : 24 25

亡手法名称l 推天柱骨
[手法操作】
l
,部位在项后第一椎上人发际一寸处。
2
.手法医者以左手扶患儿之前额,右手拇指或食指,自后发际上一寸处向下推至第一椎骨。推20 40 次。
【 主治疾病】 呕吐、泄泻、惊风、天吊、角弓反张、颈项强直。
【 文献出处】 孙重三,陆永昌.儿科推拿疗法简编【 M ]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62 (第二版): 44

(手法名称】 平推法:用全掌或大鱼际(掌面拇指侧隆起肌肉)或小鱼际(掌面小指侧隆起肌肉)附着于治疗部位上作上下或左右推动称为平推法(或叫擦法)
【 手法操作】
1
.手臂自然,腕关节伸直,指掌着力部分要吸住肌表,不能有空隙。
2
.操作时不论是上下推动或左右推动,均须循直线来回往返,不可歪斜。
3
.上臂活动幅度要大,用力要均匀,不可屏气,一般每分钟推动100 次左右。I 注意事项】 在人体上操作能使对方肌肤深层透热而不擦破皮肤。
t
主治疾病】 是一种柔和而温热的手法。其中全掌推的温度较低,适用于胸腹部,如胸胁痛、胃痛及消化不良等症;小鱼际推的温热度较高,多用于肩背腰臀的酸痛麻木和伤筋等;大鱼际推的温度中等,在胸膜、腰背、四肢等部位均可应用。对外伤红肿、局部痛剧者宜用本法。【文献幽处1 上海中医学院编.针灸新医疗法推拿学「M 〕 .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71 ; 89

【 手法名称】 枕后分推法
【 手法探作]
1
.术式俯卧,两肘屈曲,两手握拳置其锁骨下方,医者坐其头部前方。
2
.操作以两手拇指掌侧对置枕后风府穴处,向两侧分推经风池、完骨、医风穴处.冉转向耳后,由下向上沿耳后经婉脉,颅息,角孙至禾骼穴庄,反复推动2 5 分钟〔 图15 4 )。

15 3

圈巧一4 枕后分推法一302

舞第十五牵推拿类手法余

3 .要领
( l
)操作时患者头微前倾,颈微向上伸红。
( 2
)沿经穴位推动时,均配合按法。
( 3
)治疗时有酸胀感,治疗后有颈项和耳后温热、舒适及头脑清爽的感觉。t 注意事项】 分推时患者应停止谈笑。
‘主治疾病丁
1
.头昏,头痛,风寒引起者,配用担颈肌法;贫血性引起者常配额前分推法。2 .开窍急救,常配合掐人巾法,捏合谷法:
【 文献出处】 骆竞洪.实用中嵌推拿学〔 M 皿,重庆:重庆出版社,1982 : 133 134

I 手法名称j 指分腰法
【 手法操作l
l
.术式俯卧,医者站其侧或站其头部前方。
2
.操作以两手拇指分置脊柱两侧肾俞穴处,其余四指分别置于腰际,自内向外下方分推至带脉穴止,反复操作3 5 分钟(图15 5 ) : ,
3
要领
( l
)指分推或掌根分推时,拇指或掌根部须着力,余四指或掌心及手指仅起固定支撑作用。
( 2
)推动时宜缓不宜急。
( 3
)操作时有沉重、微胀及皮肤摩擦之温热感,治疗后有腰部轻快及自然挺腹的感觉。【 注意事项】 腹胀患者慎用。
【 主治疾病l
1
.中腰背部疼痛,类风湿性脊柱炎,常配推背法,分肋法。
2
.倦怠无力,少气懒言,,卜气不足,气虚下陷,常配拿肩井法,推隔俞法。
【 文献出处】 骆竞洪.实用中医推拿学〔 M 〕 .重庆:重庆出版社,1982 : 184 185

【 手法名称】 推背法
‘手法操作1
1
.术式俯卧,两手握拳置于锁骨下,医者站其头部前方。
2
.操作以两手拇指掌侧对置脊柱两侧大杆穴处,自上向下沿脊柱两侧推动至大肠俞穴止,反复操作3 5 分钟〔 图15 6 )。
3
.要领
( l
)操作时宜向前呈直线推动。
( 2
)推动时两侧均匀用力,以局部皮肤微红为度。
3 )向前推动时,背部皮肤不应使有皱褶,必要时可蘸酒推动。
( 4
)背部用力宜稍重,腰部用力宜稍轻。
( 5
)治疗时背部有发胀及沉重感,治疗后背部有发热和轻松的感觉。
【 注意事项l
1
.皮肤干燥或肌肉瘦消者应慎用。
303

豁中国许枉推拿手法全书爵

2 .防止擦伤皮肤。
【 主治疾病】
1
.腰背拘急,腰背部扭伤,小儿疮疾,常配分腰法,脊背拿提法。2 .头昏,头痛,颈椎病,头枕部疼痛,常配揉风池法,推按阳明三穴法。【文献出处】 骆竞洪.实用中医推拿学〔 M 」,重庆:重庆出版社,1982 : 176

"矛.乎-r + J 月才,J

15 ? 5 指分腰法

15 一‘推背法

【 手法名称】 掌分腰法
【 手法操作]
1
.术式俯卧,两手握拳置于胸前,仰头挺胸。医者站其侧。
2
.操作医者以两手掌根部对置于脊柱正中,然后向两侧肾俞穴处分推,其余四指附于腰际,掌根自内向外推动3 5 分钟(图巧一7 )。
3
.要领
( l
)分推时两手掌根部用力宜均匀,缓慢而着力。
( 2
)分推时及治疗后均有局部温热及腰部舒适感。
【 注意事项]腹部胀满者慎用。
【 主治疾病】
1
.风湿性腰背痛,腰部扭伤,腰肌劳损,常配拿腰肌法,揉委中法。
2
.精神萎靡,倦怠无力,胃下垂,肾下垂,常配推脆俞法,掌推肩脚法。
【 文献出处】 骆竞洪.实用中医推拿学【 M 〕 ,重庆:重庆出版社,1982 : 185 186

【 手法名称】 腰部补消兼施法
【 手法操作】
1
.术式侧卧,两下肢屈曲,医者坐其侧。
2
,操作
( l
)医者以一手四指指端置一侧腰部肾俞穴处,自腰后向腹部推动1 2 分钟(图15 8 )。( 2 )再以另一手四指掌侧置一侧腹外侧大横、府舍穴处,自上向下摩动.沿魏骨内缘至水道、归来穴处止,反复操作3 5 分钟。
3
.要领
< l
)自腰向前推动应用力均匀而有节律,宜缓不宜急。
( 2
)推腰摩膜之比例为2 : 3 ,如腰肌丰满者可少推多摩。
304

敬第十五京推拿类手法赘

( 3 )治疗时及治疗后,腰及下腹均有轻松感觉。
I
注意事项J 下腹胀满者慎用。
t
主治疾病】
1
.腰肌劳损,腰能疼痛,下肢萎弱无力,坐骨神经痛,低骼关节炎,下肢麻木瘫痪,常配摩侧腹法,环跳按法。
2
.腹痛,腹泻,小儿消化不良,常配按天枢法,揉大椎阳关法。
【 文献出处j 骆竟洪.实用中医推拿学[M 〕 .重庆:重庆出版社,1982 : 158 189

15 7 掌分腰法

15 8 腰部补消兼施法

【 手法名称】 背部挤推法
I
手法操作J
1
.术式俯卧,两下肢伸直,医者站其前。
2
.操作以两手拇指分置脊柱两侧大抒穴平高处,其余两手四指分别固定于两腋下,由上向下呈直线挤推脊柱两侧之能棘肌,至腑俞穴平高处止,反复操作3 5 分钟(图15 9 )。3 ,要领
( l
)挤推时应将两侧肌肉由外向内挤起,缓慢向前推动。
( 2
)两侧用力须均匀,避免皮肤和肌肉重叠。
( 3
)挤推后,可继以背部抚摩法,以消除挤推之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