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三十四本李义凯中国脊柱推拿手法全书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十五章推.类李法
内容开始
 

【 摘要l 本章所介绍的这类手法多用于脊柱推拿之前或之后,用来放松被推拿部位的组织或减轻较重推拿手法之后的局部反应:但有时对于脊椎旁的软组织,特别是肌肉筋膜病变,这些推拿按摩类手法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且使用安全,不易造成患者的伤害。全章分为三节,介绍了具体的推拿手法。

第一节推拿手法

【 手法名称】 推拿法
【 手法操作】
1
.推用手向外、向下、或向前推挤患者的肌肉,叫做推。推法有三。

( l )平推:用一手

两手紧贴皮肤向前推,叫做平推。这样推法,用于胸部、

(前胸部、侧胸

部、背胸部)腹部

四肢部,可减少血脉的充血,泻热治炎。

( 2 )鲍(金子旁)法:用掌根向下或向前一推一回,叫做她推。这样的推法,用于胸部和大腿,可调整血液的分布,治疗寮血贫血等症。
( 3
)侧推:用拇指或其他四指向侧面推,叫做侧推。用于头颈部,可减少皮肤的紧张,散寒解寮。
2
.拿用手拿定患处,用力较重,慢慢地增减,叫做拿。拿法有两种。
( l
)展转拿:用一手或两手拿定肌肉.向左右展转,叫做展转拿。这样的拿法,用于肌肉酸痛的地方。
< 2
)紧缩拿:用一手或两手拿定肌肉,向中紧缩,叫做紧缩拿,用于肌肉冷痛的地方。推拿是两种手法,可是推和拿有连带的关系,是分不开的。所以,有时一推一拿,有时随推随拿,有热就泻热,有寒就散寒.去积疲,通经络,和气血,功效之大,以推拿为最。【文献出处】 陈宇清.新推拿法〔 M ]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55 : 3 5

[手法名称1 推拿
【 手法操作】
1
.推此种手法是推拿科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法之~,医者可用拇指在指峰、螺纹、或者偏峰(少商穴),着实于患者须治疗的某一部位上,屈肘关节,以腕关节为主动,作来回不断的,有节律的摆动,拇指关节亦须作不断屈伸运用,谓之推,亦称一指禅功。它可适用于全身各个部分,根据病之寒、热、虚、实,应用时要轻重快慢,适得其宜。具体有平、浅、深、陷四种劲:平劲在皮肤,浅劲在肌肉;深劲在筋骨;陷劲在骨骼骨内脏。用以舒经活络、调和营卫、泻热散寒、祛一298

余第+五束报拿类手法徐

积消滞,最为适用。
2
.拿此法是推拿科强刺激的手法之一,适用于四肢、肩、颈、腋下线各个部分,根据病之虚实,要松紧适宜,不可用死劲。实则重拿;虚则轻拿。缓缓而行,或停片刻再拿。倘遇重症,如脊椎炎而致脊椎畸形弯曲,呼吸困难者,则施术时医生须站在病人背后,以膝盖抵住病人脊椎,而用两手拿其腋下及其前方,便可疏通其肺气,使呼吸困难立即解除而获得舒畅。拿法刺激比较剧烈,用以泻热开窍,祛风散寒,疏通经络。若虚症气下注者,拿时从脚底涌泉穴由下至上。气雍于胸,拿时从肩部肩井上至下。遗精可拿其大腿内侧血海、箕门诸穴,以闭其精门。惊厥、气闭,拿其上肢腋下线中府、云门诸穴,以疏气活血。拿法用于临床,要乘病人呼吸平稳,全身放松毫不紧张之时拿之。拿法可分三指、四指、五指拿三种,单双手均可。医者用大拇指和其他几指分作对称劲,拿取治疗部位之肌肉,谓之拿。
3
.滚医者以掌背、小指本节或以掌背、小指、无名指,中指之本节,用一定的压力,附着于患处或有关的治疗部位的肌肉组织上,腕关节主动地前后不断推动,两手同时进行或交叉进行均可。此种手法亦是推拿本科最常用,最基本的手法之一,它所刺激的面积较其他手法为大,深透力强;运用此法很快地就能探透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使其生理机能发应感应,促进血液、淋巴循环,调整神经传导功能。此手法适用于腰、背、臀部、四肢、颈部、主祛风散寒、通经疏络、消炎止痛等,又能松弛关节之粘凝。
4
.摩医者分别用指端(食指、中指、无名指)、掌心或鱼际之不同部位,贴住患者躯体的表面,作不断的盘旋动作,谓之摩。压力的大小以患者舒适为宜。此手法是本科内比较轻软柔和的手法,在治疗中常用于胸腹腔或局部之炎症,对消化系统疾患甚为有效。能理气和中、舒气活血、消炎退热。急摩为泻,缓摩则补。
5
.按医者用拇指罗纹着于患者身体之某一部位或穴位上,微用力深压揉捻,按而留之,不可呆板。本法适用于小儿惊厥、风湿痛、关节炎、胃痛等症,以刺激深透为目的,单侧,对称均可进行。经有“冬不按躇,春必病温”之说。此法是本科的诱导手法,以达到通经活络、开通闭塞的诱导作用,一般用于头、颈、肩、背、腰、臀、下肢等各部位。
6
.点医者用拇指峰、中指、食指之中节,或屈肘关节以突起之鹰嘴部分,点取某一部位或穴位,用力下压,以深透为度,而止其疼痛。此种手法是推拿科中最强烈的一种攻泻手法,主散寒祛风、通畅脉络。多用于体胖结实者之实症,可施于全身各个部分,但在运用时须谨慎从事。7 .摇医者握患者适当部位(如腕部),作前后左右旋动作,先朝里摇,缓缓而行,不可操之过急。颈部及上肢患者可坐着或立着进行,下肢患者则须仰卧于床上进行,腰部患者坐立均可。此法是本科是本科常用的辅助手法之一,它适用于全身各活动关节强直粘凝,以及肌肉硬化等症。主通腆理、开关节,使产生热气,上熏于脉络,能帮助患者增强肢体的活动能力。8 .抖嘱患者正坐,两肩松开,手臂放下,医者作微屈膝弯腰状,用两手对称握住患者一臂之腕部,微用力向上送;作波浪式的颤动,谓之“抖”。此手法是本科中的兴奋手法,一般适用于上肢,但下肢亦有应用。主滑利关节、产生热气,上熏脉络,舒松肌肉、消除疲劳。9 搓医者两手伸开,掌心空虚,对患者所治疗的部位,作对称性的托抱,然后前后移动,须柔软均匀,如狮子盘球,由上至下,由下至上,不得间歇。本手法亦是本科中兴奋手法之一,适用于四肢两胁部位,主疏肝、平风、解郁、舒松脉络,以减轻疲劳、提神舒气。
10
.掐医者用两手指罗纹(拇指和食指),上下对称性地衔取某一部位,用力内收,谓之

“掐”。这是本科中小手法之一,适用于四肢末梢,对刺激末梢神经,

有开窍提神的作用。- 299 -

姗中国脊杜推拿手法全书豁

11 .捻医者用两手指罗纹(拇指和食指)作上下对称性的衔取某一部位,用力内收;同时在手法不变的情况下,作左右捻动,谓之“捻”。此法是本科常用的小手法,它适用于四肢各小关节,小儿口腔周围;临床上一般用于小儿惊厥,成人四肢末梢麻木及口眼歪斜等症,可使紧张者松施,而松弛者紧张。主疏通关节,使气血畅行。
12
,揉医者以少商、鱼际或掌根着患处,微用力作左右不停地移动,要有微风吹池塘之意。此法是本科主治局部炎症之重要手法,可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是一种柔软的刺激手法。主消肿止痛、祛风散热。其与摩法的区别是重为揉,轻为摩。
13
。缠医者以大拇指头少商在患部用如“推”的手法,划成半圆形,越快越好,每秒钟须达四五次。这又叫做“心功劲”,在临床上取其对患处缠绵不绝之意。医者要发动全身之气,集于施术之指。此法多施于气闭、气厥、气脱等症处于危险之时,有回阳之妙用。施术部位多选用擅中、两胁下、鸿尾、上、中院、丹田、天枢、章门、期门、气海,· · … 等穴。此法练习如“推法”,肩、肘、腕关节要松开,腕须下垂,端平吸定,精神集中,两目不可盯住手,快推慢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14
.擦此种手法在临床上运用很广,周身均可。一般分三种类型。也有称“推法”的,谓之平推、侧推、鱼际推、抱推等等。运用此种手法,还需配伍外用传导油,它可以润滑皮肤,病人必须脱去衣着,才能进行治疗。
( 1
)平擦:医者以正掌着于患处或有关部位上,以掌根为重点,着力向前后或左右推动。( 2 )侧擦:医者用尺侧小鱼际处着于患者有关部位上,作前后推动。
< 3
)鱼际擦:医者用拇指大鱼际处之柔软组织贴于患者有关部位上,作前后或左右推动。15 .拍打是‘’拍”与“打”两种治疗方法的综合,一般应用于麻痹以及肌肉过分疲劳的部位。因它可兴奋神经,松弛肌肉的紧张,调整机能,从而促进新陈代谢,使麻痹现象逐渐消失。它的应用很广,略举几例如下:
( l
)两手拍打的应用,在重拍肩,轻拍胸的动作中,有清肺退热、舒气宽胸、理气和中之功,故对气喘有特殊疗效。
( 2
)虚掌击打腰部,使肌肉紧张度缓和而减轻腰部疼痛。
( 3
)单掌击打头顶前额,清醒头目。
( 4
)反掌击打大椎,能祛风散寒,振奋精神。
( 5
)医者两手从病员小腿两旁合拢来拍打胖肠肌,可使腿痛的感觉消失。
上述应用法,符合中医级痛止痛的方法。
【 文献出处l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医士学校.中医推拿学〔 M 〕 ,上海: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卫959 : 26 37

第二节推法

‘手法名称I 骨节法
【 手法操作】
1
.部位即背梁脊骨。
2
.手法用两大指外侧:由项下大椎,交互推至臀尖。一300

舞第十五束推拿类手法需

【 主治疾病】 治伤寒骨节疼痛
【 文献出处I 江静波.小儿推拿疗法新编t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57 : 50

I 手法名称】 推法
【 手法操作】 此种手法是推拿科最基本的常用手法之一,医者可用拇指的指峰或螺纹偏峰(少商穴部位)着实于须治疗的某一部位或穴位上.沉肩垂肘,以腕关节为主动,作来回不断地有节律的摆动,拇指关节亦须作不断的屈伸运动,此谓之推也。亦称“一指禅”。推时呈直线,不可歪斜。
l
注意事项]应用时,根据病之寒热、虚实,有轻重快慢之分,达到舒经活络,调和营卫,泻热散寒,祛疲消滞,补中益气之日的。
【 主治疾病l 它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的适合推拿的疾病。
【 文献出处1 上海中毯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推拿学仁M3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 : % 【 附滚法操作】 抬腿时腰部之单手滚法,应用于骨痹风、半身不遂等疾患,在腰部进行滚法的同时配合前俯后仰的被动运动(图15 1 ) ;抬腿时上举后拉腰部之单手滚法<图巧一2 ) , 应用于腰推间盘突出症及腰部疾患等。

15 1 抬助时腰部之单手滚法

15 2 抬腿时上举后拉腰部之单手滚法

t 手法名称]拇指平推法
〔 手法操作】 用拇指的指面接触皮肤,向一定方向推动。向前推时拇指着力,往回收时拇指指关节微屈,指背接触皮肤带回二其他各指的指间和指掌关节在推时略微屈曲,往回带时伸直,各指均不需用力仅作为帮助固定方向(图15 3 )。如此连续的一推一回,频率由慢转快。这种手法必须经过长期练习,使指力+分有劲,指、腕关节十分灵活,用力随心所欲。拇指平推有用单手操作或双手交替操作;也有用双手同时操作,以双手的拇指在经穴上向左右推开,又称为分法。
【 主治疾病l 拇指平推的适用范围很广,头、背、四肢皆可应用,一般多用在头部和背部。在前额痛时可以分推印堂穴和攒竹穴,还有分推肩部、阴阳、大椎等。另外有一种“分筋法”, 也属分推法的一种形式,所独特者,“分筋法”的用力较深,达到肌肉层,并且随着肌肉的行走方向进行分推。在腰背部扭伤时,应用这种手法有很好的疗效。小儿按摩治疗中还有许多特殊的推法,如推脾土、推三关、推清河水等。
301

要中国资桂堆拿手法全书蕊

1 文献出处】 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疗体育科.中医按摩学简编[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D : 24 25

亡手法名称l 推天柱骨
[手法操作】
l
,部位在项后第一椎上人发际一寸处。
2
.手法医者以左手扶患儿之前额,右手拇指或食指,自后发际上一寸处向下推至第一椎骨。推20 40 次。
【 主治疾病】 呕吐、泄泻、惊风、天吊、角弓反张、颈项强直。
【 文献出处】 孙重三,陆永昌.儿科推拿疗法简编【 M ]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62 (第二版): 44

(手法名称】 平推法:用全掌或大鱼际(掌面拇指侧隆起肌肉)或小鱼际(掌面小指侧隆起肌肉)附着于治疗部位上作上下或左右推动称为平推法(或叫擦法)
【 手法操作】
1
.手臂自然,腕关节伸直,指掌着力部分要吸住肌表,不能有空隙。
2
.操作时不论是上下推动或左右推动,均须循直线来回往返,不可歪斜。
3
.上臂活动幅度要大,用力要均匀,不可屏气,一般每分钟推动100 次左右。I 注意事项】 在人体上操作能使对方肌肤深层透热而不擦破皮肤。
t
主治疾病】 是一种柔和而温热的手法。其中全掌推的温度较低,适用于胸腹部,如胸胁痛、胃痛及消化不良等症;小鱼际推的温热度较高,多用于肩背腰臀的酸痛麻木和伤筋等;大鱼际推的温度中等,在胸膜、腰背、四肢等部位均可应用。对外伤红肿、局部痛剧者宜用本法。【文献幽处1 上海中医学院编.针灸新医疗法推拿学「M 〕 .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71 ; 89

【 手法名称】 枕后分推法
【 手法探作]
1
.术式俯卧,两肘屈曲,两手握拳置其锁骨下方,医者坐其头部前方。
2
.操作以两手拇指掌侧对置枕后风府穴处,向两侧分推经风池、完骨、医风穴处.冉转向耳后,由下向上沿耳后经婉脉,颅息,角孙至禾骼穴庄,反复推动2 5 分钟〔 图15 4 )。

15 3

圈巧一4 枕后分推法一302

舞第十五牵推拿类手法余

3 .要领
( l
)操作时患者头微前倾,颈微向上伸红。
( 2
)沿经穴位推动时,均配合按法。
( 3
)治疗时有酸胀感,治疗后有颈项和耳后温热、舒适及头脑清爽的感觉。t 注意事项】 分推时患者应停止谈笑。
‘主治疾病丁
1
.头昏,头痛,风寒引起者,配用担颈肌法;贫血性引起者常配额前分推法。2 .开窍急救,常配合掐人巾法,捏合谷法:
【 文献出处】 骆竞洪.实用中嵌推拿学〔 M 皿,重庆:重庆出版社,1982 : 133 134

I 手法名称j 指分腰法
【 手法操作l
l
.术式俯卧,医者站其侧或站其头部前方。
2
.操作以两手拇指分置脊柱两侧肾俞穴处,其余四指分别置于腰际,自内向外下方分推至带脉穴止,反复操作3 5 分钟(图15 5 ) : ,
3
要领
( l
)指分推或掌根分推时,拇指或掌根部须着力,余四指或掌心及手指仅起固定支撑作用。
( 2
)推动时宜缓不宜急。
( 3
)操作时有沉重、微胀及皮肤摩擦之温热感,治疗后有腰部轻快及自然挺腹的感觉。【 注意事项】 腹胀患者慎用。
【 主治疾病l
1
.中腰背部疼痛,类风湿性脊柱炎,常配推背法,分肋法。
2
.倦怠无力,少气懒言,,卜气不足,气虚下陷,常配拿肩井法,推隔俞法。
【 文献出处】 骆竞洪.实用中医推拿学〔 M 〕 .重庆:重庆出版社,1982 : 184 185

【 手法名称】 推背法
‘手法操作1
1
.术式俯卧,两手握拳置于锁骨下,医者站其头部前方。
2
.操作以两手拇指掌侧对置脊柱两侧大杆穴处,自上向下沿脊柱两侧推动至大肠俞穴止,反复操作3 5 分钟〔 图15 6 )。
3
.要领
( l
)操作时宜向前呈直线推动。
( 2
)推动时两侧均匀用力,以局部皮肤微红为度。
3 )向前推动时,背部皮肤不应使有皱褶,必要时可蘸酒推动。
( 4
)背部用力宜稍重,腰部用力宜稍轻。
( 5
)治疗时背部有发胀及沉重感,治疗后背部有发热和轻松的感觉。
【 注意事项l
1
.皮肤干燥或肌肉瘦消者应慎用。
303

豁中国许枉推拿手法全书爵

2 .防止擦伤皮肤。
【 主治疾病】
1
.腰背拘急,腰背部扭伤,小儿疮疾,常配分腰法,脊背拿提法。2 .头昏,头痛,颈椎病,头枕部疼痛,常配揉风池法,推按阳明三穴法。【文献出处】 骆竞洪.实用中医推拿学〔 M 」,重庆:重庆出版社,1982 : 176

"矛.乎-r + J 月才,J

15 ? 5 指分腰法

15 一‘推背法

【 手法名称】 掌分腰法
【 手法操作]
1
.术式俯卧,两手握拳置于胸前,仰头挺胸。医者站其侧。
2
.操作医者以两手掌根部对置于脊柱正中,然后向两侧肾俞穴处分推,其余四指附于腰际,掌根自内向外推动3 5 分钟(图巧一7 )。
3
.要领
( l
)分推时两手掌根部用力宜均匀,缓慢而着力。
( 2
)分推时及治疗后均有局部温热及腰部舒适感。
【 注意事项]腹部胀满者慎用。
【 主治疾病】
1
.风湿性腰背痛,腰部扭伤,腰肌劳损,常配拿腰肌法,揉委中法。
2
.精神萎靡,倦怠无力,胃下垂,肾下垂,常配推脆俞法,掌推肩脚法。
【 文献出处】 骆竞洪.实用中医推拿学【 M 〕 ,重庆:重庆出版社,1982 : 185 186

【 手法名称】 腰部补消兼施法
【 手法操作】
1
.术式侧卧,两下肢屈曲,医者坐其侧。
2
,操作
( l
)医者以一手四指指端置一侧腰部肾俞穴处,自腰后向腹部推动1 2 分钟(图15 8 )。( 2 )再以另一手四指掌侧置一侧腹外侧大横、府舍穴处,自上向下摩动.沿魏骨内缘至水道、归来穴处止,反复操作3 5 分钟。
3
.要领
< l
)自腰向前推动应用力均匀而有节律,宜缓不宜急。
( 2
)推腰摩膜之比例为2 : 3 ,如腰肌丰满者可少推多摩。
304

敬第十五京推拿类手法赘

( 3 )治疗时及治疗后,腰及下腹均有轻松感觉。
I
注意事项J 下腹胀满者慎用。
t
主治疾病】
1
.腰肌劳损,腰能疼痛,下肢萎弱无力,坐骨神经痛,低骼关节炎,下肢麻木瘫痪,常配摩侧腹法,环跳按法。
2
.腹痛,腹泻,小儿消化不良,常配按天枢法,揉大椎阳关法。
【 文献出处j 骆竟洪.实用中医推拿学[M 〕 .重庆:重庆出版社,1982 : 158 189

15 7 掌分腰法

15 8 腰部补消兼施法

【 手法名称】 背部挤推法
I
手法操作J
1
.术式俯卧,两下肢伸直,医者站其前。
2
.操作以两手拇指分置脊柱两侧大抒穴平高处,其余两手四指分别固定于两腋下,由上向下呈直线挤推脊柱两侧之能棘肌,至腑俞穴平高处止,反复操作3 5 分钟(图15 9 )。3 ,要领
( l
)挤推时应将两侧肌肉由外向内挤起,缓慢向前推动。
( 2
)两侧用力须均匀,避免皮肤和肌肉重叠。
( 3
)挤推后,可继以背部抚摩法,以消除挤推之不适。
( 4
)治疗时感有局部皮肤发热及紧胀感,治疗后有背部轻松及胸部舒适的感觉。【 主治疾病】
1
.胃寒,腹胀,恶心,呕吐,呢逆,腰痛,泄泻,魔瘦不生肌肤,疮积。
2
.脊痛筋缩,风湿性关节炎,腰背部劳损,常配背部拳揉法,背部抚摩法。
【 文献出处】 骆竞洪.实用中医推拿学〔 M 〕 .重庆:重庆出版社,1982 : 179

【 手法名称l 肘推法
【 手法操作】 医者屈肘,以肘尖着力,顺着患者经络循行路线自上而下推行(图15 10 )。治疗于脊柱及两侧膀脱经循行部。
【 注意.项】 要求用力不宜过猛。身体虚弱者忌用。
【 主治疾病]高血压症。
t
文献出处1 闻正怡,周华龙,刘孔江.朱金山推拿集锦〔 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 7 8
305

霖中国誉柱推拿手法全书需

)

15 9 背部挤推法

15 10 肘推法

[手法名称】 背部分推法
【 手法操作】 患者俯卧,医者坐或站其头部前方,医者以两手拇指分置脊柱两侧大抒穴平高处,其余四指置其两侧,自内向外下方沿背部肋间隙分推至腋中线止,自上而下至胃俞穴平高处止,反复操作3 5 分钟。
【 注意事项】 分推时,患者应自由呼吸,分推时手法要轻柔、均匀而用力。
【 主治疾病1 外感风寒、头昏、枕部疼痛、颈项强痛、腰背疼痛、肩臂不能上举等症。【 文献出处】 贾河先,骆仲透,骆仲达,汪天曙著.三宝合璧[M 〕 .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4 : 253

l 手法名称】 掌推肩脾法
【 手法操作j 患者直坐或侧卧,医者以一手拿定患者左或右肩,并向后方掀扳,另一手用掌根推自肩中俞穴沿肩脚脊柱缘经膏育穴,向外下方推至腋中线止,反复掌推2 3 分钟。【 注意事项]操作时,患者头向后仰并向前挺胸,在掌推至膏育穴处时应着力推动,同时嘱患者咳嗽。
【 主治疾病】 咳逆上气、胸闷气急、恶心呕吐、头昏目眩、四肢无力、阳虚欲脱等病症。【 文献出处l 贾河先,骆仲遴,骆仲达,汪天曙著.三宝合璧[M 〕 .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4 : 254

t 手法名称】 推按风池法
【 手法操作]病人取坐位,颈项肌肉放松。术者立在后方,用双手拇指指腹部位,在病人后脑枕部的风池穴位作按压、推按手法操作。按压时,要由轻到重,使穴位感应较大二推按时,手法由下到上,反复4 5 次(图巧一11 )。
【 注意事项]

1 .作按压手法要持续5 分钟左右(力量要由轻到重),然后旋揉局部穴位,先顺时针方向,

后逆时针方向。
2
.推按手法动作要慢
和有力,力量持续渗透。
306
,要山下向上地进行(根据病情也能由上向下进行手法),手法要柔

余第十五来推拿类手法袭

3 .禁用蛮力动作。
【 主治疾病】 活血开窍醒脑。主治颈椎病、后脑枕部隐痛、高血压、上感头痛、颈项韧带钙化、颈部急性或慢性损伤、神经衰弱、失眠多梦、偏头痛、落枕等。
【 文献出处】 潘新平.推拿治疗颈肩腰腿痛「M 〕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 107 108

【 手法名称l 推按大椎法
【 手法操作l 病人取坐位,颈项肌肉放松。术者立在后方,用双手拇指樵按颈部大椎穴。继而用滚揉手法,在推按大椎的部位进行3 5 次滚揉手法(图巧一12 )。
【 注意事项J
1
.推按大推(穴佼)时,注意部位的准确。
2
.手法要先轻后重,逐步加压。
丈主治疾病l 行气开窍,活血镇痛。主治颈椎病、落枕、后脑枕部隐痛,颈项软组织损伤、肩关节周围炎,高血压、神经衰弱、胸背痹痛、支气管哮喘等。
【 文献出处】 播新平.推拿治疗颈肩腰腿痛〔 M 〕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杜,1984 : 108 109

15 ? 1j 推按风池法

15 12 推按大椎法

I 手法名称】 颈项侧推法
【 手法操作】 病人取坐位,颈项肌肉韧带放松。术者立在后方,一手扶按头脑侧部,另一手作颈项侧推法。侧推时,术者以拇指指腹在颈部的痛点(及韧带钙化点)上作柔和推按,两侧交叉地进行。继而用指揉手法在推按部位作小范围的揉法(图15 13 )。
【 注惫事项】
1
.施术时,病人颈部侧弯,侧推手法要柔和有节奏,必要时在痛点的上下两端作诱导侧推;2 .指揉手法要在足太阳膀胧经的循行路线上施术。
【 主治疾病】 活血止痛.松弛肌肉。主治颈项韧带钙化、落枕、偏头痛、高血压、颈椎病、后脑枕部隐痛、颈部软组织损伤、耳鸣耳聋等。
【 文献出处】 潘新平.推拿治疗颈肩腰腿痛毛M 〕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 In

【 手法名称]颈项后仰推按法
【 手法操作】 病人取坐位,颈项肌肉韧带放松,并作向后仰头。术者立在后方

,一手扶按一307

费中国资柱推拿手法全书铃

病人的前额,另一手用食指、拇指推按病人后脑枕部和风池穴。推按时动作要小,指尖用力。继而,用掌根揉法在此处(低头姿式)施术l 分钟左右(图15 14 )。
【 注意事项】
1
.后仰推按切禁暴力,动作要柔和适度。
2
,掌根揉法时,病人将头部向前低,两眼视前下方。
【 主治疾病l 颈推病、落枕、枕部隐痛、头痛、高血压、中风后遗症、项韧带钙化。【 文献出处】 潘新平.推拿治疗颈肩腰腿痛〔 M 〕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 1 11 1 12

,奋.' 之画二

15 13 颈项侧推法

15 14 颈项后仰推按法

【 手法名称】 捐扛背挎法
I
手铸操作】 捎者,用肩头推骨人骼之法,如挑负然,将患者梢起,骨人骸矣。此法较之用手拉手拽,更觉有力多矣。扛者,以肩背将患者举起而施治。背者.用脊背把人驮起而推骨人骼。挎者,以胳膊弯之挂劲和大胯之支撑力将患者抬起治之。掬扛背挎一法,俗称大背大挎,系复法之绝技,历来家传之秘法。其治如相扑,如挎篮,如挑负然。
【 文献出处】 李永昌.中国按摩术〔 M 〕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 73 74

手法名称手法操作

刘寿山的拍胸推腹弯腰法
患者直立,双手高举站立在床边,面向医者。医者站在患者前方,扶患者双

肩,左右旋转数次后,用两手掌轻轻拍患者胸部,(图巧一1 乒);在患者不注意之时,双手掌猛然推患者双侧骼骨前部,使患者跌坐在床上<图15 16 )。

主治疾病】 急、慢性腰部扭挫伤、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错缝、闪腰岔气、腰部痹证等。文献出处】 李同生,李国衡主编.中国骨伤科学(卷四:整骨手法学)「M ] .南宁:广西科

学技术出版社,1989 : 148

【 手法名称】 I 手法操作J 的快速屈曲摆动【 主治疾病]【 文献出处】 一308

指推风池
病人取坐位,术者用一手拇指和食指的指尖按在穴位上,然后以指间关节,将力透达到穴位的深处。
感冒、头痛、颈强痛、面瘫口
孙维良编著,家庭按摩「M 〕 二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 91

需第十五拿推拿类手法兼

15 15 拍胸推腹布腰法之一

15 16 拍胸推腹有腰法之二

【 手法名称】 推按腰背法
l
手法操作】 以双手掌交叉置于脊椎两侧(左手置右侧,右手置左侧,掌根在内,指端向外)同时反方向用力推而按之,称为推按腰背法。患者俯卧位,医者沉肩,伸臂,将双手交叉横置于脊椎两侧(左手横置右侧,右手横置左侧,掌根朝内,指端向外)同时反方向用力推而按之,边推边移动,推以横行,按以移行,从上至下,顺序推按,同时医者可加用自身前倾惯力以增加其疗效。此法用于腰背及脊椎两旁(图巧一17 )。
【 注意事项】 操作时着力和缓、连贯,不可压抑。
I
主治疾病1 腰背劳损酸痛、扭闪岔气、胸胁迸伤等。
【 文献出处】 李茂林编著.实用按摩推拿大全〔 M 〕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0 : 269

15 1 ,推按膜背法

【 手法名称】 推抚性手法
[手法操作】 由于推与抚两种手法在治疗成人疾病中,常结合应用,所以此法又为复合一309

袭中国务柱推拿手法全书袭

性手法,多用于术前和术后,为亲氏推拿法中最基本的手法之一。此法分单手、双手和双手重叠推抚三种。
1
.单手推抚法医者以单手全掌紧贴于施术部位上,作向心性或离心性推抚。操作时起点手法轻,中lbl 重,止点又轻。并在到达终点后,手掌不加压力地沿施术部位两侧拖抚至原处。如此反复,直到局部出现红润,皮温增高,紧张度消除为止。
2
.双手推抚法医者以双手全掌着贴用力,方法与单手推抚相同。主要用于施术部位面积较大之处,如腰背部、胸腹部等。

15 ~更8 推抚性手法

3 .双手重叠推抚法医者双掌重叠施术,方法同上(图巧一18 )。本法力度较大,作用深透,常用于脊背部某些器质性病变,如“肥大性脊柱炎”、“腰肌劳损”等。
【 注意事项j 凡扭挫、撞击、跌打性软组织损伤,并有局部皮下痪血,肿胀者,勿用离心性推抚法。
[主治疾病】 本法主治腰背拘紧、气血癣滞痹痛、四肢麻木不仁、皮下癖血、头痛失眠、胸闷腹胀、气结食滞等症。
【 文献出处】 奕长业等,亲氏推拿法〔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 57 58

[手法名称】 双指推背法
【 手法操作】 患者俯卧位。医者以双手拇指腹部对置于脊椎两侧大籽穴平高处,自上而

下沿脊柱两侧推至胃俞穴平高处止,反复操作5 7 次。

【 主治疾病1 项背拘急酸痛、胸胁胀闷、小儿疮积、头昏头痛等。
【 文献出处l 王之虹,严隽陶主编.中国推拿大成〔 M ] .长春;长春出版社,1994 : 5

第三节拿法

【 手法名称J 紧缩拿
【 手法操作】 用一手或两手拿定肌肉,向中紧缩,叫做紧缩拿。
1
.部位肩部和颈部。
2
.顺序
( l
)自枕骨部外侧起,经过颈部至锁骨外侧(锁骨三分之一的地方)和肩脚冈的上唇<斜方肌的止点);
( 2
)自锁骨外侧(锁骨三分之一的前面)肩峰和肩脾冈起,经过肌腹(三角肌的中央)至肪骨二分之一的外侧面(图15 19 )。
3
.联系和推法、揉法、掐法有联系。

4 .治疗原理
3 10
肌肉冷痛,是一种急性的风湿症。用“紧缩拿”医治;是把紧缩刺激力深人

需第十五束推拿类手法豁

肌麟,追风驱湿缓和神经,恢复正常的体温,使患病的肌肉,由急剧而转人舒适,那冷痛的地方,立时就能痊愈。照_L 边说,推拿是两种手法,可是,推和拿有连带的关系,是分不开的。所以,有时一推一拿,有时随推随拿,有热就泻热;有寒就散寒,去积滞,通经络,和气血,功效之大,以推拿为最。
【 主治疾病】 可治肩部冷痛(痛是神经紧张)。
【 文献出处】 陈宇清.新推拿十八法详解仁M 〕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57 : 10 11

15 i ,颈肩部枕骨津.枕骨部外侧;3 颈部拼,锁骨外侧;5 .肩部;6 .三角肌刀.眩骨二分之一的外侧面

【 手法操作】 拿法可分三指拿、四指拿、五
指拿三种。单双手均可。医者用大拇指和其他手指作对称劲,拿取治疗部位之肌肉或筋膜关节,叫做拿。此法是本科强刺激的手法之一,适用于四肢、肩、颈、腋下各部分。
【 注意事项]根据病之虚实,要松紧适宜,不可用死劲。
【 主治疾病】 可泻热开窍、祛风散寒、疏通经络。由于拿法能“摄其形神”,故亦能用于急救。
【 文献出处]上海中医学院.中医推拿学〔 Ml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1 : 40

上手法操作l 两大拇指和食、中两指对称地拿住一定的部位进行短时的挤捏。【注惫事项1 本法刺激较强,在使用时用力要由轻到重,不可突用猛力。动作要缓和。【 主治疾病l 在临床上常配合其他手法治疗颈项、肩部及四肢酸痛等疾患。【 文献出处】 上海中医学院编.针灸新医疗法推拿学仁MJ 、上海:上海中医学院,1971 : 91

【 手法操作】 医者以拇指和其他几指指端对称用劲,象拿物一样拿住病人患处皮肤、肌肉、筋脉(图15 20 )。拿力须先轻后重缓慢增加、逐步深人口
【 注意事项]此法对皮肉、筋脉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故多用于四肢、颈项等肌肉丰满处。【 主治疾病】 对一般高热、风湿和肌睦挛缩拘紧等症,有消除亢进缓解疼痛的作用。I 文献出处】 乳山县海阳所公社卫生院.按摩疗法【 M 〕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72 : 45 46

上手法操作J 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作对称地用力,提拿一定部位和穴位,进行一紧一松的拿捏,称为拿法。
[注意事项】 黛法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不要断断续续,用劲要由轻到重,不可突然用力。

【 主治疾病】 节筋骨酸痛等症

拿法刺激较强,常配合其他手法使用于颈肩部和四肢等穴位。对项强、关

,常用本法作配合治疗。具有祛风散寒,开窍止痛,缓解肌肉痉孪等作用。3 11

舞中国脊柱推拿手法全书袭

【 文献出处1 上海中医学院,推拿学〔 M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 71

【 手法名称l 脊背拿提法
【 手法操作】
1
.术式俯卧,医者坐其侧。
2
.操作以两手拇指置脊柱一侧之内缘,其余四指掌侧置其外侧。或用一手拇指及食指分置其内外侧,自背部上方大杆穴平高处,自上向下拿提背部及腰部肌肉至腰低部之关元俞穴止,反复操作3 5 次。
3
.要领
( I
)拿提背部肌肉时应先纵形拿提,继以横形拿提。
( 2
)拿提时应将肌肉拿紧,向上提时应将肌肉提起。
( 3
)根据需要可拿提一侧腰背肌肉或左右交替拿提。
( 4
)治疗时有局部紧胀及微痛感,治疗后有背腰部轻快及温热感觉。
【 注意事项】 防止皮肤挤伤或抓伤。
【 主治疾病】
1
.风湿性腰背痛,慢性腰背肌劳损,常配推背法,拿肩井法。
2
.头晕,头痛,腹胀,肠鸣,食人不化,小儿疮疾。常配按脊中法,摩腹法。
【 文献出处】 骆竟洪.实用中医推拿学汇M 」.重庆:重庆出版社,1982 : 176 177

【 手法名称】 拿腰肌法
【 手法操作】
1
.术式直立或直坐,医者站或坐其后。
2
.操作以两手分置腰部两侧,拇指置季肋下章门穴处,其余四指置腰后京门穴处,着力

拿提腰部肌肉1 3 分钟(图15 21 )。

乡八址

15 20 众法

15 ? 21 众腰肌法

3 .要领
( l
)拿提腰肌时拿法宜重,提法宜从轻。( 2 )拿提频率以每分钟10 ,巧次为宜。- 3 12 -

袭第+五束推拿类手法余

( 3 )操作时局部感酸胀及微痛,治疗后腰部有温热、轻松及下腹部舒适的感觉。【 注意事项】 体弱及肌肉瘦削者慎用。
[主治疾病】
1
.腰痛,脊强不能俯仰,腰腿疼痛,坐骨神经痛,常配推背法,揉委中法。2 .腹胀,腹痛,多食身瘦,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腹泻,常配膝周揉法,脊背拿提法。[文献出处l 骆竞洪.实用中医推拿学「M 〕 .重庆:重庆出版社,1982 : 187

【 手法名称】 拿晕法
【 手法操作】 “拿晕”即以拿点之法,作用于人体特殊部位,使能当即晕睡。该法效速,然操作要求极高,施术者必先自习“解法”方可施行。旧谓“晕穴七十二”,而今临床所用不过五、六[人迎、天突、肩井、肩眼、风尾、白海(经外奇穴,在肩脚内侧沿二分之一处)等],其中最常用的是人迎穴。
【 文献出处]李永昌,中国按摩术「M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 1

【 手法名称】 颈部拿法
I
手法操作】 术者用拿法,将颈椎两侧的筋健肌肉拿起,边拿边放,并且逐渐由上向下移

动,对颈后三脉处要做为重点(图15 22 )。

主治疾病文献出处

颈椎病、颈部扭伤、落枕等病。
葛长海,李鸿江,葛凤麟.捏筋拍打疗法「M 】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 22

【 手法名称】 【 手法操作l 起,见图15 23 。【主治疾病】 【 文献出处】 1986 : 23

背部拿法
术者用拿法,将背部脊柱两旁的肌肉筋健拿起,边拿边放,由上向下移动拿

主治腰背部疼痛、腰肌劳损等症。
葛长海,李鸿江,葛凤麟,捏筋拍打疗法上M 〕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认咧

(

15 22 颐部幸法

15 2 」背部幸法一3 13 -

余中国券柱推拿手法全书舞
【 手法名称l 抓拿性手法
[手法操作】 本组手法的特点是:在临床上抓与拿既可分别单用,需要时,又可两者结合起来成为复式手法用。
1
.抓法医者双手五指屈曲,分张,指端着力,在施术部位上,自上而下逐一抓揉。需要增

加力度,还可双手重叠施术。多用于腰背部(图15

吐分

24 )。抓法

15 24

幸背

15 ? 25t

2 .拿法以单手或双手五指端部作对称用力,拿住某林一肌滕· 肌腹或穴位,然后猛一提拉,在拉到最高点时突然松开,如此反复操作。如拿背、拿肩、拿腰等(图里5 25 )。本法为较重刺激手法,仅适用于肌肉酸胀、痹痛的治疗。3 .分筋离皮法医者以除拇指外的四个手指屈曲成众膜爪,将施术部位的皮肉抓起,一抖即松。本法仅用于腰背部。常用方法为横抓与纵抓两种:横抓,自上而下分3 个点,每点3 遍。纵抓则自左而右3 条线,每线3 个点,每点也是3 遍。
【 注斌事项J 此类手法在操作前应剪短指甲,以免划伤皮肤。最好用按摩巾施术,较为安全。
【 主治疾病1 本法土要有活血散痪,通经活络,舒展

肌肉,伸筋起痹和解痉止痛等作用。主治腰背风湿痹痛、筋肌重滞、腰肌劳损、肌纤维织炎等病。

【 文献出处】 栗长业等.亲氏推拿法[M 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 79 80

‘李义凯徐海涛王国林丘桂春)- 3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