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三十四本李义凯中国脊柱推拿手法全书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十六章脊椎软组织治行手法
内容开始
 

【 摘要l 本章是最具中医传统推拿特色的推拿按摩类手法,也是中国脊柱推拿手法的特色之一,主要用十脊背软组织或椎旁软组织的治疗。手法操作的力度虽然不是很大,但需要较高的操作技巧。要熟练掌握各种推拿按摩手法并灵括运用,就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手法练习和操作。这类手法讲究的是深透,通过持久、有力、均匀和柔和的手法基本要求,来达到手法的治疗目的。

第一节摩法

[手法操作]摩法是用手掌面或食、中无名指的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环形移动摩擦。
1
.肩部放松,肘关节微屈。
2
.掌摩时,腕关节放松,指掌自然平伸;指摩时,腕关节稍微悬屈,手指自然伸直。3 .指掌着力部分须随着腕关节连动前臂作盘旋活动,用劲要自然。
4
.动作要缓和协调,腕部活动须逐渐扩大,盘旋速度每分钟120 次。
【 注愈事项】 在人体上操作一般能持续10 分钟,使操作部位有感应而无不良反应。【 主治疾病】 胸腹、胁肋部疾患,如腹泻、胃院痛、胸胁痛等症。
【 文献出处l 上海中医学院编.针灸新医疗法推拿学「M 」.上海:上海中医学院,1971 : 90

[手法名称l 背部直摩法
【 手法操作】
1
.术式俯卧,双肘屈曲,手.置于额前,医者坐其侧。
2
.操作医者以两手四指掌侧并置于背部上大椎穴平高处,向下沿脊柱两侧经膏盲至隔关穴止,反复直摩5 ro 分钟(图16 1 )。
3
.要领
( 1
)背部摩动时可配合按法。
( 2
)上背部着力应较下背部为重,用力大小以皮肤微汗、微红为度。
( 3
)慢性虚损患者背部之膏盲穴宜多摩,上腹疾病者隔关穴宜多摩。
( 4
)治疗时及治疗后局部均有温热及上腹舒适感觉。
【 注意事项】 皮肤干燥者摩动时可蘸酒。
【 主治疾病】
1
.腰背疼痛不得俯仰,腰背肌肉劳损,胸痛彻背,常配分肋法,攀分腰法。
- 3 15

需中国脊柱推拿手洛全书袭

2 .倦怠无力,少气懒言,肝胃气痛,胃寒不能食,常配摩季肋下法,拿肩井法。【 文献出处】 骆竞洪.实用中医推拿学〔 M ] .重庆:重庆出版社,1982 : 177 178

【 手法名称)梳摩背肋法
‘手法操作】
1
.术式俯卧,两上肢交叉置于对侧肩上,医者站其头部前方。
2
.操作以两手四指背屈,置于脊柱两侧,自风门穴平高处沿背部肋间隙自内向外下方梳摩至腋后线止,自上向下依次摩动至脆俞穴止3 , 5 分钟(图16 2 )。
3
.要领
( 1
)梳摩背部肋间隙时,两侧应同时着力,用力均匀,距脊柱正中线愈远,用力应愈减轻,上背部着力应较下背部为重,但以患者不感疼痛为宜。
( 2
)治疗时有局部温热及轻度紧压感,治疗后有胸背部舒畅及增益精神的感觉。【 注意事项】 梳摩对患者不宜谈笑。
【 主治疾病】
1
.胸闷气急,胸痛心悸,胸胁疼痛,肋间神经痛,常配顺气法,束胸法。
2
.腰背拘急,胸椎骨质增生,风湿性肌炎,常配推背法,背部斜摩法。
【 文献出处l 骆竞洪.实用中医推拿学[M 〕 .重庆:重庆出版社,1982 : 178 179

必}兔了十气l

1 ‘一1 背部直康法

16 2 梳康背肋法

【 手法名称】 背部斜摩法
[手法操作J
1
.米式俯卧,两上肢屈肘,两手置于额前,医者坐其侧。
2
.操作以一手四指掌侧并置或两手四指掌侧并置于肩押岗上方之一侧肩中俞、肩外俞及曲垣穴处.自卜向内下方斜摩至对侧肝俞及魂门穴处,反复操作2 5 分钟(图16 3 )。3 .要领
( l
)操作时两手用力宜均匀,手法宜轻揉,背部肌肉较肥厚者可配合用力稍大之摩按法。( 2 )操作时有背部沉重及微酸胀感,治疗后有背部轻松的感觉。
t
主治疾病1
1
.胸胁苦满,肋间神经痛,常配束胸法,顺气法。
2
.腰背疼痛,增生性脊柱炎,常配揉委中法,拿昆仑法。
【 文献出处]骆竞洪.实用中医推拿学[M 〕 .重庆:重庆出版社,1982 : 179 180 3 16

袭第十六束臀根软组织治疗手法袭
[手法名称】 背部抚摩法
【 手法操作]
1
.术式俯卧,医者坐其侧。
2
.操作以右手掌心置背部大椎穴处,自上向下经至阳穴至悬枢穴止,再以手掌心置脊柱一侧肩外俞处,向下经脆关至盲门穴平高处止,进行抚摩法,反复操作2 3 分钟(图16 4 )。3 .要领
( l
)抚摩时手法宜轻揉,掌心应密接背部皮肤,以皮肤表面有微汗为度。
( 2
)治疗时及治疗后均有皮肤肌肉舒适与轻松的感觉。
【 主治疾病J
1
.腰背酸困,风湿性腰背肌肉痛,胸胁胀痛不能转侧,常配推背法,揉委中法。2 .头晕,头痛,心悸失眠,精神倦怠无力,常配按脊中法,揉臀法。
[文献出处]骆竞洪.实用中医推拿学「M 〕 .重庆:重庆出版社,1982 : 181 182

1 ‘一3 背部斜康法

1 ' ? 4 背部抚序法

【 手法名称】 腰横摩法
【 手法操作】
1
.术式俯卧,腹部可稍垫高,医者坐其侧。
2
.操作以手掌部置于腰部一侧之肾俞、气海及大肠俞穴处,先向内摩动至带脉穴处,然后再向前摩动至对侧带脉穴上,反复横摩3 , 5 分钟。
3
.要领
( l
)摩腰时手掌应密接腰部皮肤,用力宜均匀。
( 2
)摩动时应随腰部形态而改变着力点,即向内摩动时手指用力:向前摩动时手掌宜用力。
( 3
)操作时局部有温热,沉重及舒适感,治疗后有腰部轻松的感觉。
[注愈事项】 防止擦伤皮肤,皮肤干燥可蘸酒
【 主治疾病】
1
.腰腿酸痛,腰部扭伤,能部疼痛,常配指分腰法,环跳按法。
2
.头昏,头胀,腹胀,腹痛,泄泻,常配额前分推法,揉大椎阳关法。
【 文献出处l 骆竞洪.实用中医推拿学[M ] .重庆:重庆出版社,1982 : 182 183 - 3 17 -

余中国誉柱推拿手法全书兼

一、入

芥珍

1 ‘一5 胜部直魔法

l 手法名称】 腰部直摩法
【 手法操作】
1
.术式俯卧,医者坐其侧。2 .操作以一手或两手四指并置于胃俞、胃仓穴平高处,向下直摩经肾俞,志室穴至小肠俞穴止,反复操作3 10 分钟(图16 5 )。3 .要领直魔时主要为两手指端掌侧着力,以局部皮肤徽红、微汗为度,治疗后有温热及腰部轻松的感觉。
[注意事项】 防止擦伤皮肤。【 主治疾病】
1
.腰部强痛,风湿性腰痛,腰肌劳损,常配掌分腰法,拿昆仑法。
2
.腰推间盘脱出症,坐骨神经痛,腰腿麻木,常配按腰后扳腿法,叠掌按腰法。

【 文献出处】 骆竞洪.实用中医推拿学【 MJ .重庆:重庆出版社,1982 : 184

【 手法名称】 摩风门法
【 手法操作】 病人取端坐位或俯卧位,术者用拇指的指面平附在穴位上,余指固定住在穴位周围,然后做旋转摩动。
l
主治疾病】 感冒、颈项强痛、胸背痛、肩背软组织劳损。
【 文献出处】 孙维良编著.家庭按摩「M ]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9 : 100

【 手法名称】 后背推摩法
[手法操作】 以双手拇指沿患者肩脚骨内侧缘推摩至脊肋角时,向两侧分摩返回原位,反复操作称为脊推摩法。患者俯卧或坐位,术者位于患者头前方或背后,以双手平掌着力,拇指分别按于第2 胸椎棘突两旁,余四指分别附着于肩脚骨处上方,操作时以拇指用力为主,向下沿肩脚骨由侧缘直推至脊肋角时,两手向外分摩,再沿肩脾骨外缘上升返回原位,作第二次推摩。反复30 ? 50 次。若患者坐位,术者位于患者背后操作此法时,术者两手指端朝上作回拉运力。拇指在肩押骨内缘推动时,应加大压力。
【 注愈事项】 操作时用力要稳而连贯,速度要缓慢而均匀,不要忽快忽慢。【 主治疾病】 肩背肌筋膜炎、颈椎病、胸痛、胸闷、胃脱痛、肋间神经痛、肺虚咳嗽、感冒。【文献出处1 王云凯主编.中华推拿大成【 M 〕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 437

第二节擦法

【 手法名称]【 手法操作】 一3 18

掌侧擦法
用手掌的尺侧(小指的一侧)摩擦皮肤。常用在背部二侧的经络线上。如

骤第十六拿青稚软组织治疗手法雳

感冒、风湿痛、肠胃病都可采用此法。操作时患者取坐位,术者站在患者的前面,隔着衣服或直接在背部皮肤上,循足太阳膀肌经的路线,由上而下地来回擦动,犹如急速的锯木一样(图16 6 ) ,以擦到皮肤发红为度。
【 主治疾病】 感冒、风湿痛、肠胃病。
【 文献出处l 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疗体育科,中医按摩学简编[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 : 32 33

【 手法操作l 用手掌面、大鱼际或小鱼际部分着力于一定部位上,进行直线来回摩擦,称为擦法(图16 7 )。用手掌面着力称为平擦法(称平推法);用大鱼际着力称大鱼际擦法(又称刨推法);用小鱼际着力的称小鱼际擦法(又称侧推法)。
【 注惫事项j
1
.擦时不论是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都应直线往返,不可歪斜;往返距离要拉得长。2 .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但不要硬用压力,以免擦破皮肤。
3
.用力要稳,动作要均匀连续;呼吸自然,不可迸气。一般速度每分钟100 120 次。4 .治疗部位要暴露,并涂些润滑油,既可防止擦破皮肤,又可增高局部体温。5 .擦法使用后,不要在该部再用其他手法,否则容易引起破皮。一般在治疗最后使用擦法。
【 主治疾病】 脾胃虚寒引起的院腹疼痛及消化不良、风湿酸痛、肢体麻木、伤筋、外伤红肿、疼痛剧烈者。
【 文献出处]上海中医学院.推拿学〔 M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j974 : 74 76

』 人日材

可~污添

16 一‘掌侧擦法

16 7 小鱼际擦法

[手法名称1 双手合擦法
【 手法操作】 医者双手交叉在患者皮肤上做摩擦的方法。患者坐位或卧位,医者两手交叉环抱呈弧形,紧贴皮肤做张闭开合的摩擦,反复操作,两手协同,动作连贯。
[主治疾病l 关节肿痛、头晕、颈肩综合征等病症。
3 19

袭中国誉柱推拿手络全书需

【 文献出处】 北京按摩医院编.中国按摩全书〔 Ml .北京:华夏出版社,19 邺:105

t 手法名称]背部横擦法
【 手法操作】 俯卧位,暴露背部皮肤。医者以一手的全掌或掌根、大鱼际、小鱼际部着力于背部上界,横向擦动,透热后逐步下移,至肩肿下角平齐处止。每擦动一处均以透热为度。‘注意事项】擦后除拍法外禁用其他手法。
上主治疾病l 风寒感冒、项背强痛等。
【 文献出处】 王之虹,严隽陶主编.中国推拿大成〔 M 〕 .长春:长春出版社,1994 : 505 - 506

【 手法名称l 横擦背三区法
【 手法操作1 以单手掌着力于患者背部,沿与胸三区相对的背部三茶平行区域,横向推擦称之为横擦背三区法。
【 注意事项】 运力要均匀,一般要加推拿介质油剂,防止皮肤擦伤。
【 主治疾病l 肺虚咳嗽、胸痛、胸闷、背痛、腹胀、哮喘,感冒畏寒。
【 文献出处】 王云凯主编,中华推拿大成「M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 435 436

1 手法名称】 掌擦膀肤经法
【 手法操作)俯卧或坐,暴露背腰部。术者立于患者右前方,以右手小鱼际掌侧面为着力点,在患者脊柱两旁自大抒至关元俞,来回运力摩擦,各2O 30 次,或手下有烧灼感时停止。【 注意事项l 术者手掌着力面应酞少量麻油或其他配制油剂,来回用力要均匀,压力要适当。
[主洽疾病】 岔气、胸痛、胸闷、腰扭伤、腰肌劳损、胃腕痛、感冒、失眠、腰背肌筋膜炎。【 文献出处】 王云凯主编.中华推拿大成仁M ]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 436

第三节摩擦法

【 手法名称」自上而下的擦摩法
【 手法操作l
1
.部位后头部。
2
.顺序自头顶部起,向后方擦摩,分至两侧颈部止(图16 8 )。
3
.联系这样手法,和“推拿法”、“压法”、“揉法”有联系。
4
.治疗原理失眠或嗜眠,头沉眩晕,精神恍惚,就是静脉性充血。用自上而下的擦摩法医治,能刺激末梢神经,使血液还流心脏,加速循环。所以,能治头部静脉性充血。[主治疾病l 失眠或嗜眠,头沉眩晕,精神恍惚等病症。
【 文献出处】 陈宇清,新推拿十八法详解汇M ]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57 : 30

袭第十六拿臀雄软组织治疗手法袭

l 手法名称」自下而上擦摩法
【 手法操作】
1
.部位腰部。
2
.顺序由能部(能脊髓第二至第四节,是副交感神经分出的地方,按摩次数要多)起,向上擦摩,经过第五、四、三、二腰椎,至第一腰椎止(图16 9 )。
3
.联系这样手法,和“推拿法”广按摩法”、“拍法”、“打法”、“揉法”有联系。
4
,治疗原理腰部是肾系所贯,受劳受寒或受花柳病的感染,很容易发生炎症。用自下而上的擦摩法医治,利用传感作用,刺激副交感神经(它的作用和交感神经完全相反,是逼尿肌的运动神经)使血管扩张,促进肾脏机能,上发津液(升肾水)下通水道(利尿液),滋阴润燥,泻热消毒。因此,能治肾脏炎。

I 吞一8 头后部] .颅顶部浮.后头部;3 .右侧头部;4 ,左侧头部,顺序自上而下;1 头顶部至后头部。2 ‘后头部至左右侧颈部

【 主治疾病】 可治肾脏炎。
【 文献出处】 陈宇清.新推拿十八法详解[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57 : 31

手法名称手法操作

1 .适用部位2 .手法顺序

自上而下的擦摩法
单手或双手由上向下擦摩,这种手法叫做“自上而下的擦摩法”。背胸部和腰能部。

( l )由大椎(第七颈椎和第一胸椎棘突的中间)起,至腰推止;
2 )由腰椎两侧起,左手向下擦摩,至器椎左侧,右手向下擦摩,至纸椎右侧(图16 10 )。3 .手法配合这种手法和“滚法”、“推法”、“掐法”配合使用。

- . :

16 9 腰部1 .腰椎部;2 .能部顺序白下而上,弧部至第一腰椎

16 10 背胸部和艘般部1 .大椎夕.脚推门,膜椎;4 .姗椎;5 .腰推左侧;6 .腰椎右侧321

杂中国誉柱推拿手法全书余

【 主治疾病】 交感神经(由背胸部腰部分出)是胃的主理神经,能降低胃肌运动,所以,用“自上而下的擦摩法”擦摩胸(背胸)腰,能缓解胃的痉挛,治胃痉挛和脊背牵涉性痛。自上而下的擦摩法,用于后头部,可治头部静脉性充血。
【 文献出处】 陈宇清遗著.胃病推拿法.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63 : 20

【 手法名称】 自下而上的擦摩法
L
手法操作】 双手由下向上擦摩,这种手法叫做“自下而上的擦摩法”。
1
.部位骼椎和腰椎。
2
.手法顺序由髓椎(能脊髓3 4 节,是副交感神经分出的地方,擦摩次数要多)起,向上擦摩,经过第五、四、又、二腰椎,至第一腰推止〔图16 11 )。
3
.手法配合这种手法和“推拿法”、“按摩法”、’‘拍法”、“打法”、“揉法”配合使用。治疗原理:副交感神经,也是胃的主理神经,能加强胃肌运动,所以用“自下而上的擦摩法”擦摩骸部,能治疗胃呆、胃弱等病。
t
主治疾病】 自下而上的擦摩法,可升肾水,肾气,治肾脏病。治胃呆、胃弱等病。l 文献出处]陈宇清遗著.胃病推拿法.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63 : 20 21

【 手法名称】 摩擦性手法
【 手法操作】 摩擦性手法,又称热传导性手法。包括鱼际擦、掌根擦、平掌擦三种。施术前要运好气,逐渐增加摩擦频率,一气呵成。当患者局部出现灼热感时,即刻停止,以免损伤皮肤。本法可用香油作介质,能增强效果。
L
鱼际擦法医者以单手小鱼际或大鱼际作着力点,在患处作前后拉锯式推擦,由慢到快,逐渐增加速度,以病人耐受为度(图16 12 )。
2
.掌根擦法医者以单手掌根作着力点,操作方法同上。多用于腰背部(图16 13 )。3 .平擦法以全掌面为着力点,在患处进行推擦。本法主要在胸腹部与腰背部三条相对应的水平横线上施术。一条线与天突穴下水平,称胸上线;一条于擅中穴水平,称胸中线。另一条为胸下线,与鸿尾穴水平。先推擦前面,再擦背部(图16 14 )。也可在督、任二脉经线上用双手自上而下对应推擦。此法主要用于胸闷不畅、冠心病、肋间神经痛、胆囊炎等症的治疗。[主治疾病]腰背肌纤维织炎、肥大性脊柱炎、类风湿性脊椎炎、腰椎间盘突出等病。【文献出处】 架长业等.栗氏推拿法【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 62 64

鱼际擦法一322

舞第十六章脊根软组织治疗手法龚

今}了孙巡一喜一一

16 13 徽核擦法

1 ‘一14

【 手法名称】 擦腰骼法
【 手法操作】 以一手掌摩擦患者的腰能部,称之为擦腰骼法。患者俯卧或坐位,暴露腰能部。
1
.横擦法术者位于患者侧方,以单手平掌擦法,在患者腰能部作左右方向摩擦3 5 分钟,频率为160 ? 200 次/分钟。局部有热感透人深层组织者为佳。
2
.直擦法术者立于患者右侧方,以右手小鱼际擦法或大鱼际擦法,先后在患者腰箭部脊柱两旁作上下方向各摩擦2 3 分钟。频率及要求同横擦法。
【 注意事项】 摩擦压力不宜重,局部要涂以少量油剂,以防止皮肤损伤。
【 主治疾病]腰肌劳损、腰扭伤、腰臀肌筋膜炎、遗精、阳痰。
【 文献出处J 王云凯主编.中华推拿大成[M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 439

手法名称手法操作

腰部直摩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以一手或两手的食、中、无名和小指并置于背部的胃俞

穴平高处,由上而下直摩,经肾俞、大肠俞等穴至小肠俞穴平高处止,反复直摩3 , 5 分钟(图16 5 )。

主治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腰部肌肉风湿等。
文献出处】 王之虹,严隽陶主编.中国推拿大成〔 M ] .长春:长春出版社,1994 : 510

第四节捏法

l 手法名称】 典法
[手法操作]用三指(拇指、食指、中指)在患处典提肌肉,叫做“典法”。
1
.部位背胸部的斜方肌和背阔肌等。
2
.顺序
( l
)单手典,由背胸部的上端一枕骨项韧带起,自上而下,直至胸椎棘突;
( 2
)双手典,由背胸部的上两侧一斜方肌起,至背阔肌止(图16 一巧)。
3
.联系手法和“推拿法”、“按摩法”、“搓法”、“摩法”有联系。
4
.治疗原理感冒是一种外感症,有传染性。用“典法”医治,可发汗退热,调节体温;抗一323

兼中国誉柱推拿手法全书辘

菌镇痛,驱逐风邪。

主治疾病文献出处

可治感冒。
陈宇清.新推拿十八法详解【 M ]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57 : 71 72

【 手法名称l 挤拧疗法
【 手法操作]
1
.术前准备施术者必须先修平拇食两指指甲,并将两手洗净。准备清水一盏(热天用冷水,冷天用温水)。挤拧前后颈部时,须解开衣领施术,挤拧胸腹背部时,须解脱内外,上衣才可施术,如天过冷,当折迭被单或毯子遮护不施术部分的身体。最好在太阳光照射的地方,否则宜在室内行之,么免患者受寒。如密室焙火炉取暖;炭气或煤气的熏呛,是不适宜于病者的,切须注意避免。
2 .
“拧”的手法术者根据适应证,以右手食中两指(曲指如握拳式)本节与二节衔接的锐端,将两指张如钳形,蘸水、使湿润,按照施术部位,或痛点以及痛点周围的皮层上一拉一放,直到被拧的部分透现红紫色斑痕为度再换施别处(古人叫‘’痞痕透露”)。在施术过程中,指端操作部分与被拧部分的皮层,均须保持湿润;燥即蘸水,随蘸随拧,不使干燥。否则在拧时,皮层上会发生灼痛感。
下列“挤”法除手术方面和“拧”法有所不同外,其余操作过程都和“拧”法所施的完全一样。
3 .
“挤”的手法“挤”是“拧”的交换手法。以术者两手的拇指或食指,蘸水如“拧”法,在规定部位的皮层上一挤一放:直到被挤的部分发现红紫色斑痕透露,再行换施别处。在头面部位都是采取“点”的治疗,一般均用“单手挤法”,就是单用右手的拇食两指来“挤”的一种手法。
【 注意事项】
1
.施术前对病者应以语言宽慰:使不致过度紧张而有碍施术。
2
.施术过程中,取适当的坐位或卧位。手法应由轻逐渐加重。使病者习惯。否则因病者惧痛而发生逃避施术的现象(特别是小孩最要注意)。必要时应叫病人家属或助手扶持。3 . ”挤拧疗法”一般均以后颈部中央线为施术的重要起点。如“挤拧”至十余下后,施术处未透红斑者,从而可知非本疗法之适应证,不必勉强为之。但和手法熟练与否亦常有关系。同时脂肪多的人,因皮层滑厚难于施术,必须细心操作。
4
.施术次序:后颈部、背部、头面部、前颈部、胸腹部、四肢部。按照民间流传经验,凡在前后颈部、肩部、背部施术时一般均用“拧法”,在头面部、胸腹部者,因皮层微薄,均用“挤法”。但可由施术者灵活运用,不必作机械的规定。又在施全身挤拧时(按全身各部门规定的施术部位予以施遍),由于病者体质强弱和皮层弛紧的不同;或等待治疗的人数多,必须请助手交替施术,相互接力。
5 .
“挤拧疗法”施术于指定部位的皮层上,所采取的红斑纹有四种形状:
( l
)点形。
( 2
)直线形。
( 3
)连点形〔 直式)。
( 4
)横线形。
324

费第十六章鸯根软组织治疗手法舞

一般施用:在前后颈部大部分取直线形,轻度疾患亦有取点形;背部和上腹部取直线形或连点形;头面部和脐周围:均取点形<印堂一两眉相对正中皮层上,亦有取直线形。过去妇女们患头胀头痛时,常在此处挤拧);手足弯曲部横纹中可取点形或横线形。关于后颈两侧线直线形和两肩部的横线形,常取用“衔接挤拧”,即直横相连,或予分开挤拧。以上除点形部位外,在直线形和连点形可以相互选用的部位,是衡量病者当时病情轻重来决定的。可由施术者自行掌握。
【 主治疾病l 具有兼具兴奋(补)、解毒(泻)两种混合作用。
[文献出处]卢英华.按摩疗法【 M 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 犯:68 70

I 手法名称]捏脊法
[手法操作]
1
.术前准备,先以单手或双手拇、中、食三指在脊柱的两侧按压,如有酸痛、麻木感觉,捏脊时在此部位用力宜稍重;全部捏完,还要在这里再施按或摩法,捏完以后,于背上轻轻推摩2 - 3 遍,先出尾间而颈椎,再自颈椎而下尾间。
2
.用捏的手术,自尾间骨端,由下而上,直推捏至风府,及其两侧肌肉同样由下而上,推捏至平脐的腰替(相当于十四椎下及十六椎的旁开),改用重拧、轻拿法,拿时肌肤可能会“得拉”作响,是推拿得法的良好现象,捏后用拇指轻轻地按摩几下。有的术者站在患者的身旁,两手半握拳,食指和中指横抵在尾间骨端的长强穴上,沿督脉循行线,向前推动(图16 1 石);同时两手的大拇指,将皮肤轻轻捏起,随推随捏(以推为主),前进到颈部风府穴为止。在推捏过程中,每推捏3 下,就须改以拿法1 2 次。
3
.次数和疗程:成人每天3 次,每次5 10 遍,每1 星期为1 个疗程,小孩酌减。

, .勺‘白劝.心,

2 -二。二。一、

东少z

6 一}’禅

16 15 背部
1
.枕骨;2 .颈椎户.胸推汗· 斜方肌卢‘背阔肌;
顺序].枕骨至第悦脚椎浮.斜方肌至背阔肌
t
注意事项]
1
.操作时两手用力,速度要均匀适当,开始时要稍为用力2 .每遍时间:小儿仅须30 秒钟左右,成人则稍长些。3 .操作完后,不必再用手抚摩背部,稍为休息,约1 小时要吃易消化之物)。

16 1 ‘捏脊法

,经2 遍后,可因势而导。

再进饮食(胃病及消化不良者

【 主治疾病】 小儿疮积、遗尿、夜啼、慢性腹泻、痢疾、腰脊酸痛、失眠。
- 325 -

希中国资枉推拿予法全书需

【 文献出处l 赵正山.简易推拿疗法【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 : 33 34

t 手法名称】 捏
[手法操作1
1
.手法手掌自然伸开,四指并拢,拇指分开,成钳形,拇指和四指捏住肢体的肌肉,不断地用力作对合动作。操作时移动或不移动均可(图16 17 )。
2
.要领松肩,垂肘,并保持一定的力量,用拇指和四指捏握肢体,五指齐力做间断的对合动作。肌健、韧带用五指指尖捏,肌肉用指腹捏。保持每分钟做五十至六十次的频率。【主治疾病J 关节脱位、四肢骨折。尤其是陈旧性肘关节及指关节伤患所致的功能障碍,常用此手法。可促进萎缩肌肉之张力恢复正常。同时也可消除组织的水肿和肌肉酸胀的疲劳感,及缓解肌腥挛缩等。
【 文献出处】 郑怀贤.伤科按摩术[M 〕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64 : 39 41

【 手法名称】 捏颈肌法
【 手法操作】
j
.术式俯卧或直坐,头微前倾,医者坐或站其侧方。
2
.操作以两手并置一侧之枕后风池穴处,拇指在颈肌外侧,其余四指并置颈项肌内侧,将肌肉微向上提起后,再自上向下拿捏至肩中俞穴止3 5 分钟。左侧颈肌拿捏后再施用于右侧(图16 18 )。

厂飞

16 1 ,腰部的捏法

1 ‘一18 捏颈肌法

(注意事项】
1
.拿捏向下移动时宜缓慢,用力宜均匀有力,以局部微红为度。
2
.操作时有拉扯及肌肉酸胀感,治疗后有头脑清爽,颈项活动灵活的感觉。【 主治疾病]
l
,外感风寒引致之恶寒发热,头昏头痛,常配额前分推法,推背法。2 .外感风热引致咽喉红肿疼痛,常配揉风池法,捏合谷法。
3
.高血压引致之头昏头痛,常配横摩法,捏太冲法。
【 文献出处l 骆竞洪.实用中医推拿学[M ] .重庆:重庆出版社,1982 : 135 136

【 手【 手一326

法名称l 捏拿颈部
法操作】 病人取坐位,术者用一手拇指指面和其余四指指面分别附着于颈后两侧

密第十六案臀椎软组织治疗手法裸

然后交替作捏住拿起的动作(图16 19 )。

[主治疾病】 高血压、颈椎病、面神经麻痹、头痛、落枕。
【 文献出处】 孙维良编著.家庭按摩t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9 : 103

【 手法名称l 挤捏性手法
【 手法操作l 本组手法是民间流传最为广泛、应用最多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治病方法。主要适用于面、颈、胸、背等部位。
1
.揪捏法医者以拇食指,或食、中两指屈曲,夹住病人患处肌肤,然后用力向上揪提,当被捏住的皮肤从手中滑脱时,可有清脆的响声。为减轻患者的痛感,可用凉水或酒精作介质(图16 20 )。术毕,局部常出现青紫或皮下疲血。

口、

口犷了厂

16 ? 1 ,捏乖筑部

‘一一一」圈16 20 揪捏法

2 .挤担法以两手拇指端部在患处自四周向中间挤捏,一挤一放,直至局部出现充血、发

紫为止‘图16 21 )。本法多用于印堂、大椎及背部等处。

3 .担脊法病人俯卧,医者以两手拇飞食两指成钳形用力,从患者腰翁部开始向上捏提肌

肤,边提边捻,每捻3 下,向上提l 下,直至大椎穴。此法一般在揉法之后施之〔 图16 22 )。

妙坛多井一一

1 ‘一21 挤捏法

16 ? 22 捏脊法

【 注愈事项】 可发生皮下痪血【 文献出处l

捏挤性手法属重刺激,实邪急症多用之,虚寒者慎用。另外在面部施术,因

、发紫等情况,所以在操作前应征求患者同意。栗长业等,案氏推拿法〔 M J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 : 80 81 - 327 -

需中国脊柱推拿手法全书需
【 手法名称】 合掌刁颈法
【 手法操作】 患者正坐位,头部稍前倾,充分显露颈部。医者立于患者对面,双手五指交叉,置于患者颈项两侧,着力合掌呈钳形夹提项肌(双掌根置于患者颈项的位置不宜过宽,避免夹提牵及喉咙而影响呼吸,但也不宜过窄,因过窄不能达到夹提项肌及斜方肌的作用)。【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不宜拍击或旋转拧捏。切忌暴力挤压。
【 主治疾病l 颈项扭伤、颈项疼痛、颈椎增生症、高血压、颈项劳损、外感风寒等。【 文献出处】 王云凯主编.中华推拿大成「M 〕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 423 424

第五节滚法

手法名称手法操作

滚法
滚法是用手背掌指关节的突出部在身体上滚动的一种按摩法。一般是单

手操作,但可双手交替进行。方法是将各手指轻度弯曲,用手背掌指关节的突出部着力,由小指的一侧先着力,使手作旋后动作,一直滚到食指的一侧。滚时要有劲,同时用力要均匀而有节律。滚时当逐渐向前移进。此法适用于背部、腿部按摩(图16 23 )。
【 文献出处】 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疗体育科.中医按摩学简编[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 : 39

【 手法操作】 医者以掌背小指本节或以掌背小指、无圈16 23 滚法名指、中指本节,用一定的压力,附着于患处或有关治疗部位上,腕关节主动地前后不断滚动,两手轮流进行;此种手法亦是本科常用而最基本的手法之一。它所刺激的面积较其他手法为大,力能深透。【主治疾病】 适用于腰、背、臀、四肢、颈部。
【 文献出处】 上海中医学院.中医推拿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1 : 36 40

【 手法名称】 滚动,也叫做“滚法”。
【 手法操作】 用两拇指或食指、中指、无名指在患处前后滚动或左右滚动的简化手法(图16 24 )。
l
主治疾病】 胃院痛
【 文献出处l 陈宇清遗著.胃病推拿法.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63 : 41 -

,滚法是拳迭法

【 手法名称】 滚运性手法
【 手法操作】 滚运性手法,包括传统的一指掸滚法(即掌滚法),以及从中演化出来的拳滚法、滚拖法和近代所创立的膊运法和肘运法等。本组手法应用广泛,是推拿的常用手法之328

需第十六拿资榷软组织治疗手法豁

2 , 2 燕一”

黔哪珍令

7 于.』 .

6 ,
,院(附手法一、二.三)

手法一两拇指上下滚动

手法二两拇指左右滚动

手法兰食指中指无名指上下演动

1 ‘一24 滚动
责门;2 胃脱;3 .肚脐抖.胃院左方;5 .胃院右方币‘胃皖下方刃.胃脱上方;卫’.上滚.2 ' .下滚乃‘.左滚讨J .右滚

1 .掌滚法医者要沉肩屈肘,以小鱼际作力点,掌背外尺侧着贴,以腕关节有节律性的内外摆动,并徐徐前移来完成。此法要求两手交替操作,协调连贯,内外摆动均匀,以无击打感为佳(图16 25 )。
2
.拳掖法医者左手紧握拳,放于施术部位上,右手握在左手腕上部,并以此手为动力作外推内拉,徐徐移行滚动(图16 26 )。因此法的着力点为四个指掌关节,故刺激较它种滚法强,且深透有力,多用于腰背部肌肉丰满处。对腰部重滞酸板者,疗效极佳。

卜一杭,尸J 一~之侧

l ' ~筋班滚法

1 ' ? 2 ‘常掖法

3 .滚拖法医者以五指指背接触着力,用指掌关节灵活屈伸来移动滚拖而成(图16 - 27 )。此法仅适用于腹部胃肠疾病的治疗。有行气散痕的作用。
4
.脾运法医者以右上肢前臂暴露,以尺侧上端隆起部分肌肉为着力点,在施术部位上作圆形滚运(图16 28 )。本法特点是接触面积大,可借助上身的压力来操作,省时省力,常用于腰背部,是治疗各种痹症最佳手法。
5
.时运法医者以肘关节部为接触力点,在所选定的穴位上,作环形(不移动)的揉运可起到软坚散结,祛癣消肿,活络止痛作用。常用于腰肌劳损、梨状肌损伤及局部有硬结状物存在的疾患。
【 注意事项l 施用本组手法,不宜在衣服外面做,以防损伤自身皮肤。
‘主治疾病]本组手法的作用为镇痉解挛,壮腰健肾,舒筋起痹,宣通理师,调节五脏和活血化疲等。对腰痰背痛、疾软无力、四肢麻胀、怕冷畏寒诸证均有很好的疗效。- 329 -

汾中国脊柱推拿手法全书蹄

竖汤

l ‘一27 滚拖法

16 25 赚坛法

【 文献出处】 奕长业等.奕氏推拿法「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 72 74

【 手法名称l 双滚肩背法
[手法操作1 双手略屈曲,用掌背侧及小鱼际于肩背部一屈一伸地反复滚摇,称为双滚肩背法。患者正坐求俯卧位,医者沿肩· 垂肘、悬肘· 悬腕、双手指屈曲,用掌背侧及小鱼际于肩背部一屈一伸地反复滚动,可双手同时对攘,也可双手交替滚动。操作时需滚而自如,动而不滞,不按不推,边滚边移,移而有序,和缓持续,连贯自如。
【 注愈事项】 操作中要灵活,不可忽快忽慢成跳跃间断。
【 主治疾病苦主治肩背综合征、脊背酸痛、肩背劳损、颈风痛等。
【 文献出处1 王云凯主编.中华推拿大成仁M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 438

第六节揉法

【 手法名称】 揉捏按摩
I
手法操作l
1
.手法千掌自然伸开,四指并拢,拇指分开,手成钳形,将掌心及各指紧贴于皮肤上,五指及掌心齐力,作不移动的揉捏或直线形向前移动的揉捏按摩。移动到一定的距离,手掌不离开皮肤迅速抽回(图16 29 )。
2
.要领揉捏用力在手指及掌心上,动作要圆滑;力量大时可达于骨面,应视病情的需要而掌握手法的轻重。在操作上有捏、揉的动作,拇指圆形揉的动作很明显。捏是五指同时用力的动作,捏和揉的动作是同时发生的。操作时,拇指呈螺旋式旋转行进,手撤回要直。【主治疾病1 可消除酸痛、胀麻和散寮血。揉捏多用于伤后痪血迟迟不散,凝滞久不宣通,软组织内有硬块、硬条样病变;关节伤后肌键、韧带紧缩和粗硬等病例。
【 文献出处】 郑怀贤.伤科按摩术〔 M 〕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64 : 33 35 330

兔第十大幸脊根软组织治疗手法舞

【 手法名称]揉
【 手法操作]
1
.手法用手掌、掌根或拇指指腹贴于皮肤上,轻轻回旋地揉动,也可作与肌纤维纵轴相交的横向揉动〔 图16 3 。)。

广一、

夕一

16 2 ,揉捏颈下部之肌肉

16 ? 30 以堆根揉艘

2 .要领依不同部位而采用合适的手形;根据具体情况,力量可轻可重,频率可快可慢,作用力可深可浅。揉动的手指或手掌不移开接触的皮肤,仅使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指或掌的揉动而滑移。每分钟做60 次。
【 主治疾病万四肢、躯于、腹部以及头颈部等处均可使用此法,尤其是伤后病血凝滞在一处经久不散,或腹部胀满,习惯性便秘、气瘤及腕部筋瘤(腿鞘囊肿)等,都可用此法缓解病情或促使痊愈。消散外伤引起的肿胀和气血凝滞,促使血液、淋巴畅流无阻。也有缓和强手法的刺激和减轻疼痛的作用。
【 文献出处1 郑怀贤.伤科按摩术〔 M 〕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64 : 35 37

【 手法名称l 揉风池法
【 手法操作】
1
.术式直坐,医者坐其后方。
2
.操作以一手扶定其前额部,另一手拇、食指分置颈项两侧之风池穴处,指揉l 3 分钟后,再以手四指掌侧自枕部左或右侧之脑空穴起,自上向下经风池至肩部之肩井穴处止,两侧反复摩动1 3 分钟(图16 31 )。
【 注意事项】
1
.指揉风池穴时,患者头宜垂直而不宜倾斜,体弱患者可采用俯卧姿势。
2
.指揉用力的方向应向前并微向卜方揉动。
【 主治疾病】
1
‘风寒感冒或风热感冒,头痛,头昏,常配捏颈肌法,揉劳宫法。
2
.颈椎骨质增生,颈部扭伤,落枕,颈肌拘急不能俯仰,常配颈引伸法,按曲垣法。【 文献出处】 骆竞洪.实用中医推拿学〔 M } .重庆:重庆出版社,1982 : 132 133 331

袭中国誉杜推拿手法全书禽

l 手法名称】 揉大推阳关法
【 手法操作】
1
.术式直坐,头向前倾,医者坐其侧。
2
.操作
( l
)以拇指掌侧揉背部上方之大椎穴l 3 分钟,再指揉腰部之阳关穴1 3 分钟(图16 -

32 )。

( 2 )然后以掌心先后置上述两穴上,作旋转团摩3 5 分钟。

1 ‘一31 揉风池法

16 32 揉大椎阳关法

3 ,要领
( l
)指揉大椎穴应较指揉阳关穴用力稍大。
( 2
)团摩时动作应缓慢而有力,以皮肤微汗为度。
( 3
)指揉时有局部酸胀感,团摩时有温热感,治疗后有腰背肌肉及腹部舒适感觉。【 注意事项】 团摩时勿擦伤皮肤
[主治疾病】
1
.颈椎病,头痛,颈肌拘急,肩背疼痛,上肢麻木疼痛,常配推按阳明三穴法,捏颈肌法。2 .胸痛,心悸,咳逆上气,肠痉挛性疼痛,常配捏合谷法,揉足三里法,内飞外关按法。【文献出处】 骆竟洪.实用中医推拿学[M 」.重庆:重庆出版社,1982 : 167

【 手法名称】 背部拳揉法
【 手法操作]
1
.术式俯卧,医者坐其侧。
2
.操作以手握拳自背部左或右侧之肩中俞穴处拳揉l 2 分钟后,再自大杆穴平高处起,经脾俞、胃俞至肾俞、大肠俞穴止。再予对侧背部施以同样操作方法,两侧反复拳揉3 5 分钟(图16 33 )。
3
.要领
( l
)体质壮实者宜用实拳揉,体质虚弱或久病者宜用空拳揉。
( 2
)操作时宜着力.但向前移动时宜缓慢,揉动以皮肤微红为度。

( 3 )肩背痛及颈项强痛者着重拳揉肩中俞穴俞、大肠俞穴。

,肠胃病宜重揉脾俞飞胃俞穴,腰痛宜重揉肾

( 4 )治疗时患者有沉重而舒畅感【 注意.项]

,治疗后有局部皮肤发热及胸、腹、腰部舒适的感觉。- 332 -

一一

曲第十六朱签核软组织治疗手法袭

1 .年老体弱者慎用。
2
.防止擦伤皮肤。
【 主治疾病l
1
.腰背部扭、挫伤,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脊柱炎,常配推背法,分肋法。2 .头昏、头痛,颈项强痛,翻胃呕吐,食欲不振,常配揉风池法,额前分推法。[文献出处1 骆竞洪.实用中医推拿学「M 〕 .重庆:重庆出版社,1982 : 180 181

【 手法名称】 揉腰眼法
【 手法操作】
1
.术式直坐,背部向前倾,两手握拳交叉置于胸前。
2
.操作议手握拳,置左或右侧背腰部京门穴下方.拳揉5 10 分钟(图16 34 )。3 .要领
( 1
)操作时用力宜均匀,体质壮实者用实拳揉,体质虚弱者用空拳揉。( 2 )拳揉用力大小以局部微红为度。
( 3
)治疗时有腰部沉重及微酸、微胀感,治疗后有局部温热及轻松的感觉。【 注意事项]勿揉伤皮肤。
[主治疾病】
1
.腰部寒冷,腰肌劳损,腰背扭伤,能部疼痛,常配推背法,拿昆仑法。2 .尿频,尿闭,遗尿,阳痰,早泄,耳鸣,眩晕,常配下腹横摩法,揉三阴交法口【文献出处】 骆竞洪.实用中医推拿学tM 〕 .重庆:重庆出版社,1982 : 186

J r 、』 I . 岁曰.1

16 33 背部攀揉法

16 34 揉腰眼法

35 )

【 手法名称I 揉能韶法
【 手法操作】
1
.术式低头弯腰姿势,两上肢下垂。
2
.操作以手握拳自能部胞育穴起,微斜向内下方至白环俞穴止,拳揉2 5 分钟(图16

3 .要领
( 1
)拳揉动作应自上而下,用力大小以局部微红为度。
333

匆中国脊柱推拿手法金书兼

( 2 )操作时有局部微胀及微痛感,治疗后有局部温热及腰腿舒适的感觉。【 注意事项1 贫血及体质虚弱者慎用。
I
主治疾病」
】 .腰部肌肉扭伤,抵骼关节炎,腰椎间盘脱出,坐骨神经痛,常配揉委中法,拿昆仑法。2 .头昏,枕部疼痛,颈项强痛,类风湿性脊柱炎,常配枕后斜推法,按脊巾法。【文献出处】 骆竞洪,实用中医推拿学「M ] .重庆:重庆出版社,1982 : 193

【 手法名称】 痛点按揉法
【 手法操作】 病人取坐位,颈项肌肉放松。术者立在侧方,一手扶按住病人颈部,另一手应用拇指在颈项痛点部位作按揉手法。按揉时,让病人颈项部作侧弯,术者用拇指从上往下反复多次地进行按揉,然后在痛点部位多作旋转按揉多先顺时针方向,后逆时针方向(约]分钟左右),颈部两侧可交叉地进行施术(图16 ? 36 )。
【 注意事项1
1
.作按揉时要先轻后重,从慢到快,掌握好手法节奏性及力点的变化。
2
.先按揉颈项痛点的一侧,继而按揉另一侧(作调理手法)。
【 主治疾病l 舒筋活铬,行气止痛。主治颈椎病、颈项韧带钙化、偏头痛、颈椎关节紊乱、落枕、颈部软组织损伤、颈肩综合征、颈项风湿痹痛。
【 文献出处1 播新平.推拿治疗颈肩腰腿痛〔 M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 106 107

16 35 揉能铭法

l ‘一36 痛点按操法

【 手法名称】 压脊揉运法
【 手法操作】 患者俯卧,医者站于旁,在患脊节或夹脊,自上而下,以指、掌、肘部按压、揉运,顺经或逆经循序操作。
‘注惫事项l 体位、手法务必准确,背部宜轻柔深透,脊部要重而不滞,腰能软硬轻重适宜,压力大应须稳妥。
‘主治疾病1 骨外伤及因风、寒、湿痹、肾虚等引起的背脊腰能一般病变。
【 文献出处】 孙承南,齐鲁推拿医术〔 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 160 162 - 334 -

姗第+六章脊椎软组织治疗手法余

【 手法名称】 指揉颈脊
【 手法操作】 病人去枕平卧床首,术者坐在其头顶侧,然后用两手中指的指端分别附着

在颈脊椎旁组织两侧,同时两手无名指指端抵住中指指背,沿颈脊两侧作自上而下指揉。

[主治疾病】 植物神经紊乱、神经衰弱、胃痛。
【 文献出处]孙维良编著.家庭按摩【 M 〕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 96

手法名称手法操作

掌揉脊背
病人取俯卧位,术者站在病人的右侧近腰部,用右手掌根部按在脊柱左侧

肩背部向腰骼部作环形按揉。先揉左侧,后揉右侧,以将两侧能棘肌在掌根下滚动。l 主洽疾病】 缓解腰背肌肉痉挛、腰背肌肉劳损及急慢性软组织损伤。l 文献出处]孙维良编著.家庭按摩【 M 〕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 98

【 手法名称】 揉拿腰背肌法
【 手法操作】 以单手或双手手指着力于腰背肌揉拿,揉中有拿,拿中有揉地反复操作,称为揉拿腰背肌法。患者俯卧位,医者以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余四指(将拇指与余四指尽力分开,拇指在脊椎的左或右侧,余四指在脊椎的右或左侧)指腹对合,着力于腰背肌,一松一紧,一揉一拿地反复操作。着力由浅逐渐加深,此法主要用于腰背部,以指与指的对合力循两侧俞穴揉拿,如肥胖患者则应施以跳跃揉拿法(即从左或右侧揉拿跳跃到右或左侧揉拿)但仍应顺序揉拿,动作连贯而不可间断,并保持对称(图16 37 )。达以腰背肌缓解紧张为宜。【 注意事项l 操作中注意保护皮肤,避免抓、掐、拧,抠,扯。
【 主治疾病l 腰背肌劳损、腰扭伤、椎间盘突出症。
【 文献出处】 李茂林编著.实用按摩推拿大全「M 〕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0 : 260 - 261

【 手法名称l 揉运性手法
[手法操作]本组手法较多,包括单纯揉法:如指揉、鱼际揉、掌揉。复合揉:如揉拿、揉捏和扭揉等。特点是以揉为主,揉中有拿,揉中有捏。
1
.拇指揉法医者以一手或两手大拇指指腹着贴用力,在病人患处或穴位上,作半圆形揉动,可边揉边向前徐徐移动。其要领是皮动而肉不动〔 图16 38 )。本法适用丁头面部或肢体

16 37 操拿腰背肌法

1 ‘一38 揉运性手法一335 -

舞中国资柱推拿手法全书袭

大多数部位的疾患。
2
.鱼际操法医者以一手大鱼际或小鱼际用力,方法同拇指揉法。适用全身各部位〔 图16 39 )。
3
.掌揉法医者以单手或双手掌根部为着力点,在施术部位上作半环形揉动,可徐徐向前推移(图16 40 )。本法接触面积大,作用力较上面两种为大,故多适用于耐受力比较强的肌肉丰满处。如需加大刺激量可双手重叠按揉(图16 41 )。

16 ? 39 鱼际揉法

16 40 徽操法

4 .揉拿法医者以拇指与其余四指指腹相对用力,紧紧拿住施术部位肌腹,可边揉边拿边移动,亦可只在原处重点施术。单手或双手交替或同时操作均可(图16 42 )。本法适用于项后大筋、肩井、肚角、下肢股内侧、小腿肚子等部位。手法要柔和有力,深透人骨而无痛。5 .扭揉法医者以一手拇指腹用力自内向外推,另一手以食、中、无名三指用力向里勾拉,使肌组织在两手间被扭成“S ”形(图16 43 )。此法主要用于腹部和下肢股内侧等较松软的肌组织上。对肌组织无力、瘫痕挛缩,肠粘连、便秘、肠梗阻,胃肠功能紊乱等病有良效。6 .揉担法医者以右手拇指与食、中两指相对用力,将施术局部肌肉捏起揉动〔 图16 - 44 )。由于该法接触面积小,仅适用于小肌束部位,如胸锁乳突肌、手腕及足躁等处。【 注意事项]操作时双手不能在皮肤上摩擦滑动。
[主治疾病】 风湿痹痛、肌肉挛缩、机体疲劳、紧张、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 文献出处l 案长业等.案氏推拿法厂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 58 62

【 手法名称】 背部拳揉法
【 手法操作】 患者俯卧位。医者一手握实拳,以拳面四指的本节部分着力于背部的左或

16 41 班操性t .按柔

图!6 42 t 336

豁第十六束臀根软组织治疗手法余

、少~

16 ? 43 扭操法

1 ‘一44 操捏法

右侧的大抒穴处【 主治疾病]【 文献出处]

,治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揉至胃俞穴止,反复操作3 5 分钟。

须椎病、背肌劳损等。
王之虹,严隽陶主编.中国推拿大成〔 M 」.长春:长春出版社,1994 : 507

【 手法名称l I 手法操作l 拇指螺纹面着力作。
【 注意事项】 可用暴力。
【 主治疾病】 【 文献出处]

点揉背四穴法
患者俯卧或坐位二术者位于患者侧方或背后,一手扶患者肩部,另一手以,依背四穴顺序各点揉20 30 次。一般点揉患侧,病情需要也可两侧同时操

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帖体表固定在穴位点揉,不可滑动,用力由轻而重,不

落枕、肩周炎、肩背肌筋膜炎,颈稚病、感冒、胸痛、哮喘、咳嗽、腹胀。王云凯主编.中华推拿大成「M ]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 436

[手法名称】 搓爵点强法
【 手法操作】 以手指腹或掌面着力能尾之八修,搓而揉之,再以指端于长强点而揉之,称为搓爵点强法。患者俯卧位,医者以四指腹或掌面着力能尾八侈搓而揉之,揉而运之,待患者自感局部灼热,腹部温暖时,再以拇指腹于长强穴点而揉之。
【 注愈事项l 操作时需刚中有揉,并注意保护皮表,孕妇禁用此法。
【 主治疾病1 腰散关节病、坐骨神经痛、难产、小儿麻痹后遗症、肠风下血、旦久痔妾、腰脊疼痛、大小便难。
【 文献出处】 王云凯主编.中华推拿大成【 M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 442 <, /SPAN>

第七节振法

手法名称】 振荡性手法
手法操作]振荡性手法,是医者以手指或小鱼际为着力点,在病人体表一定部位上,作

每分钟高达数百次的振动刺激,以达到治病的目的。此类手法只有指振法与掌振法两种。

1 .指振法医者左手五指并拢平放于病人患处,并以拇、食指根部夹紧右手中指末节,然一337

需中国誉柱推拿手法全书需
后以右手前臂及腕部带动中指,作高频率摆动,并可向左手虎口方向移动(图16 45 )。本法常用于额部。
2
.掌振法医者以右手小鱼际部为着力点,紧紧压在施术部位上,然后运口气,用力摆动手掌,作高频率振荡,一气呵成。该法主要用于项后大筋、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和靛骨下等部位。
l
注慈事项J 指振法其右手中指指端不能触及皮肤。掌振法接触部位一定要压住,切不可在表皮上滑动,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 主治疾病】 对颈项强硬、肌肉酸痛、关节屈伸不利等效果较佳。
【 文献出处】 奕长业等.架氏推拿法毛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 71 72

【 手法名称】 王和鸣的气功振颤手法
【 手法操作】 医者站立,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先做吐纳法,舌尖抵上聘,用鼻深吸气一口,呼气时以意领气,内气由胸走手,发出振颤,作用于患处,每分钟振颇频率可达400 600 次。掌振用于胸腹腰背部,拳振于臂部,指振于手四肢或穴位。
【 主治疾病】 各种伤筋、内伤。尤其适用于颈椎病、胸廓出口综合征、肩周炎、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梨状肌综合征等。
【 文献出处】 韦贵康,张志刚主编,中国手法诊治大全盯M 〕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 : 890

第八节扣击类手法

[手法名称】 拍击
【 手法操作】
L
手法以手指或手掌在肢体上做有节律的轻轻拍击动作。用单手或双手操作均可(图16 46 、图16 47 )。
2
.要领拍击时,发力在腕,要求腕关节的活动非常灵活,用力要轻巧而有反弹劲,应用手指指腹接触肌肤。用两手操作时,动作要协调配合好。拍击的频率l 分钟120 次.

16 45 报荡性手法

1 吞一4 ‘脚部拍击一338

贾第十六拿资椎软组织治疗手法伶
【 主治疾病!能调理气血,缓解闷痛,消除癖积。适用于胸部和背部因用力不当或受剧烈之闪扭而引起的内部震动和岔气。
【 文献出处】 郑怀贤.伤科按摩术〔 M 〕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64 : 59 60

[手法名称】 刘寿山叩震冲击通络法
[手法操作】 患者站立,医者在患者背后,令患者深吸气,用拍法在背部空掌轻拍,同时令患者用力深呼吸之时,用空掌猛力叩击患侧背部,_上法可重复1 2 次。
【 主治疾病l 胸部轻型扭伤、弩伤、岔气,行痹等。
l
文献出处l 李同生,李国衡主编.中国骨伤科学(卷四:整骨手法学)汇M 了.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立47

l 手法名称]拍背法
!手法操作】 患者俯卧位。医者以单掌拍击背部脊柱正中,由大椎至胃俞穴,反复扣拍1 3 分钟。或以双掌分置脊柱两侧,自上而下反复扣拍。
[主治疾病】 胸闷喘急、胸胁胀满、腰背酸痛、头胀痛等。
【 文献出处】 王之虹,严隽陶主编.中国推拿大成〔 M ] .长春:长春出版社,1994 : 508 - 509

【 手法名称】 叩击性手法
t
手法操作l 本组手法是医者以手指、小鱼际、掌心、手背,指尖等不同部位为着力点,以各种不同的手势在其相适应的部位上,施以轻快而有节律的弹打或捶击。一共有八种手法供选用。
1
.弹击法医者双手五指张开,掌心相对,以小指尺侧为着力点,以腕关节带动双掌作有节奏的上下弹打(图16 48 )。适应部位为头顶、肩井、胸腹等处。

「}女

16 47 背部拍击

16 48 弹击法

2 .拳叩法医者双手握空拳,掌心相对,以双手小指尺侧为着力点,一上一下地击打病人患处。本法操作正确时,叩击声音响而清脆。适用于肩脚骨周围、腰器部及四肢。头、胸、腹部禁用。
3
.切击法医者双掌相对并拢,十指分张,以小指尺侧为着力点,在患处做上下击打(图- 339 -

需中国资柱推拿手浩全书瑰

16 49 )。本法常用于腰抵部、环跳穴周围及下肢膝关节、大腿后侧等处。
4
.双掌合叩法医者双手交叉互握,掌心空虚,以左手背部着贴作力叩击(图16 ? 50 )。适用于前额、膝关节等处。随着叩打动作,可有如摇铜钱响声出现。

二畏

\『 7 尸\饮

1 ‘一4 ,切击法

16 50 双堆合叩法

5 .单掌拍叩法医者以右手五指并拢并微屈,使掌心空虚,在施术部位上叩击(图16 - 51 )。本法主要用于脊椎上下(纵拍)和腰、能推衔接处(横向拍)。
6
.掌腕合击法医者双手握空心拳,掌心相对,以五指指关节背面作着力点,两腕关节要充分放松,并灵活屈伸带动双拳频频叩击(图16 52 )。本法主要用在双下肢内外侧三条阴经与阳经线上。

一协l ― 邢l 法州爹八击、一^一一}了合少又心\一服一刀冲户了产掌丫了产尸一一圈

1 石一51 单维拍叩法

7 .掌击法本法仅用于成人因门穴处,用于降血压、止鼻鲤。其操作方法是:病人取坐位,挺胸仰首,两目平视。医者以左手固定于患者后枕部,防止振动力下传引起头晕,然后以右手掌四周着力叩击于自门穴上,共3 下。一般前两下为试探性的虚掌,用以找准穴位,最后一下才是起治疗作用的掌击法。本法操作正确时,会有一股气流从掌内冲击,并有“叶味”一响声伴随(图16 53 )。
8
.拳击法此法仅适用于病人的大椎穴及腰骼椎部位。方法是:病人立位或坐位,医者立于其后稍偏一侧,左手扶其肩部固定,右手握实拳,以背面为着力点,对准大椎穴下面捶击3 下,前两下同样要轻,最后一下为实击,患者可有类似电流样感觉传向四肢(图卫6 54 )。本法

对四肢畏寒怕冷、经络奥滞效果显著。
9
.梅花.点法是点法的一种。另外几种点法是一指点难度较大,因此单独作为一法来讲,余者依此类推。方法是一340 -

,两指点和三指点。梅花点的操作:医者五指并拢,指端对齐,并作为

舞第+六束誉椎软组织治疗手法袭

16 53 徽击法

16 一孙雄击法

着力点,然后以腕关节灵活屈伸为动力,有节律的点击于经络或特定穴位上。其节律是三快一慢,三轻一重。可单手点亦可双手点(图16 ? 55 )。
【 主治疾病】 本组手法有舒筋胜、活气血、散寒邪、祛风湿、通经络、止疼痛,利关节等多种作用。对半身不遂、风湿痹痛、五软症、婴儿瘫等都有较好效果。
【 文献出处】 栗长业等。栗氏推拿法「MJ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 67 70

[手法名称l 击大椎法砚16 ~弱梅花点法【 手法操作】 用单手仰拳重力击打患者大椎穴的方
法,称击大推法。患者端坐挺胸,头稍前屈,术者位于患者背后,左手扶住患者左肩,以右手仰拳猛击大椎穴3 次。
【 注意事项]用力因人而异,击打时动作要快速而短暂,垂直叩击,不能有歪斜和拖抽动作。
I
主治疾病]主治胸闷、胸痛、神经衰弱、感冒初起、项背酸痛。
【 文献出处】 王云凯主编.中华推拿大成【 M ]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 435

【 手法名称】 双手劈叩法
【 手法操作】 双手掌心对合,五指略分开,小鱼际及掌指部叩击施治部位,形如劈斧,称为双手劈叩法。患者正坐位,头稍前倾。显露项背,医者立于患者背后,双手伸掌指略分开,掌心相合,手指交叉,以小鱼际着力于患者项背部及两肩押之间,纵掌劈叩,形如劈斧。操作要动作连贯,着力均匀,劈用贯力,叩有节奏。此法主要用于项背部。

注意事项j 操作时以腕发力为轻,以肘发力为重,轻劈叩为补,重劈叩为泻,避免擂打口主治疾病】肩背疼痛、颈椎病所致肩背胀痛、项背劳损、失眠、神经衰弱等。文献出处】 王云凯主编.中华推拿大成〔 M 〕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 437 341

密中国资柱推拿手法全书费
丈手法名称】 吉庆有余法
【 手法操作1 双手五指并拢略屈曲,用虚掌或虚拳交替叩打施治部位,叩有节奏,反复施之,有如吉庆丰收有余之势,称为吉庆有余法。患者正坐位,医者双手略屈曲并拢或略分开,着力于施治部位,以腕关节一起一落地自然摆动,双手交替叩打施治部位。患者施治部位有轻快舒适感二
【 注意事项】 此法主要用于肩背及项后夹脊部‘:操作时间用力由小到大,逐渐增力,避免擂击捶打患者。
【 主治疾病1 肩背酸痛、颈肩症、胸闷发憋、胸胁胀满。
【 文献出处】 王云凯主编.中华推拿大成「M 〕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 438

(李义凯万磊王军)- 3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