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三十四本李义凯中国脊柱推拿手法全书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八幸颈椎病的推拿手法
内容开始

4
.提端法:术者站在患者背后,两前臂尺侧放于患者两侧肩部向下用力,双手拇指顶在风池穴上方‘且勿用力顶在风池穴上,以免引起头晕)。其余四指及手掌托起下领部,手指及手掌向上用力,因前臂与手向相反方向用力使颈椎牵开,边牵引边使头颈部前屈(图t8 3 ) ,后伸(图18 4 )及向左右旋转。
- 382

佘第十八束颈椎病的臀柱推拿手法兼
5
.提端旋转法:方法见落枕节手法治疗第四条。
6
.术者站在患者背后,用双手分别放在患者两肩内侧,大拇指和其他四指相对,用指腹部拿提双肩(图排一5 )。
7
尸搓法:术者站在患侧,从患者肩部开始,由上臂部搓至前臂,反复几次‘。
8
.患者正坐,先用弹筋法,弹拿上背部肌肉,而后再令患者上身微前屈,术者改站患者一侧多用鱼际擦法由上向下擦夹脊穴数次(图18 6 )。

彗去

育溉

夕// 汉― ― 亡//汀

/之

18 3 颐部提前端前屈法1

18 4 甄部提端后伸法2

彝黝

丫、,…

、夺、

18 5 双手拿捏双肩法

18 6

粼凑、鱼际攘背法

【 注意.项]提端和提端旋转法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手法,用力较强大,能使椎间隙及椎间孔牵开,因此必须在使用前几个手法的基础上进行,不能冒然从事,以免发生意外。在治疗过程中,强调调整枕头的高低及提倡用圆枕头,一般要把枕头调的偏低一些,且枕头要靠近颈胸段。在治疗时,嘱患者配合进行颈部的功能锻炼,如颈部前屈、后伸,左前伸、右前伸及环转等。用推拿疗法治疗颈椎病,虽然疗效较好,但有些病例有时容易复发,有些无效。对于用手法治疗反复发作的或无效的病例,如果症状继续发展,病情加剧恶化,产生脊髓压迫症状严重者,则应考虑改用其他方法治疗。
【 文献出处】 季根林.推拿简编【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 : 56 60 383

需中国脊桂推拿手法全书需
【 手法名称】 压掌推背法
【 手法操作】 患者取坐位,两手指交叉扣紧外反卜举,手掌向卜。医者一手拉住患者的两手,另一手按在大椎穴处,上面手向后拉,下面手向前推,两手同时操作,连续推拉10 次。【 注意事项】 本法可使颈肩部肌肉得到扩展放松,用于每次手法的结束之前,只做一次即可。
l
文献出处]魏指薪,李国衡.魏指薪治伤手法与导引〔 M 噩.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 24

【 手法操作】
1
.常规手法各种类型的颈椎综合征,均须首先应用。患者取坐位。
( l
)拿肩井和点揉肩中俞相互交替操作,先使气血通畅肩颈部肌肉放松,也可使患者对手法治疗得到初步适应。
( 2
)提阳:使颈椎间隙增宽,在上提的位置将患者头部作左右轻轻旋转活动。每侧各3 次。然后再使头部作左右侧屈,每侧各3 次。
( 3
)搓揉颈部两侧项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部等。医者立于其后,用两手食、中指置其颈部两侧,适当用力自上而下,再由下而上来去搓揉10 20 次。在搓揉时指下可以发觉某一部位肌肉特别紧张,疼痛明显,针对这一部位更须集中用力搓揉。
( 4
)医者立于患者身侧,用大拇指、食指拿、点、揉项部肌肉,上下移动10 ? 20 次,两侧相同。
( 5
)放松肩颈部的肌肉和筋络,而后用大鱼际按揉患侧颈、肩、背三角区域(相当于肩中俞穴位的周围),一般按揉约10 次,两侧均须操作。
( 6
)医者用一手的大拇指按压患者大推穴,同时嘱患者闭目,另一手按住患者百会穴,嘱患者颈部放松,而后将患者头部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各摇转5 次,以灵活颈椎关节。在摇转时要顺势缓慢地转动,不能强行,如有骨刺增生、骨质疏松或颈椎有严重强直者,此法须慎用或不用。
( 7
)侧屈推颈:医者一手按住患者头部并尽量侧屈,另一手用大拇指沿项肌及胸锁乳突肌自上向下推,当推到颈根时再点揉3 ? 5 次,左右均须操作。可使肌肉舒展,气血流舒展,气血流通。
( 8
)医者立于患者身侧,一手点揉患侧的合谷穴,一手点揉缺盆穴,上下交替操作。而后双手拇指再同时点揉两侧的缺盆穴,一般点揉10 次,可使经络气血贯通,改善颈痛与上肢的麻木症状。
( 9
)震击开泄:以加强阳经的血液循环。医者左手平放在患者大椎穴,右手握拳频击左侧手背,连击5 次。
( 10
)扣挤法的应用。
2
‘不同奚型的颐稚病手法加减颈痛型者常规手法即可。颈肩臂痛型的上臂疼痛和麻木须加用松活肩部的手法。
【 注蔽事项]在每次手法终了之前可以加用“压掌推背”法l 次,作为每一次手法的结束。第二、三类颈肩痛,由于肩关节活动有不同程度的限制,因此,除前述坐位手法均须使用以外,还须加用俯卧位与仰卧位手法,提高临床效果。
384

会第十尸、拿颈根病的资柱推拿手法雳

l 文献出处】 魏指薪,李国衡.魏指薪治伤手法与导引仁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 63 69

[手法操作】 患者取坐位,术者站其侧后方。
1
.松预用拇指推法、拇指揉法、三指捏法、拿法交替地在颈根部推拿。先使颈后的斜方肌、头、颈夹肌、头、颈半棘肌放松,然后转至颈的患侧,以拇指揉颈椎横突前、后结节起止的诸肌,手法由浅及深,深揉时患者甚感酸胀。操作时术者可用一手扶持患者前额,另一手操作,以防头部摇晃。
2
.扳颐患者仍取坐位,术者站于患者的健侧。术者一手叉开,并以虎口或大拇指紧抵病变颈段,另一手置于患侧顶、颖部,两手相对用力,把患者颈部扳向健侧。扳颈动作需用巧劲,不宜暴力,操作成功即可发生“咔哒”的清脆响声。对颈型、颈神经根型患者,在扳颈时需令其颈前屈30 。,并向健侧旋转30 “。这个体位使推间孔受到牵张,加上扳颈的力整落在交点上,因而使病变颈椎的椎间孔发生较大幅度的张开。对椎动脉型患者,在扳颈时令其头稍微前屈,不需要旋转,扳颈可使扭曲的椎动脉得到伸张。如患者向右侧屈,转颈时易引起眩晕者,向左侧扳颈;反之,则扳颈方向也相反。如患者两侧屈,转颈时均可引起眩晕者,则可先后向两侧扳颈。如患者在侧属,转颈时不发生明显的眩晕者.在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者反应,探索向哪边扳颈为好。
3
.动颐术者一手置头顶部,另一手置颈部,依次使患者颈部做后伸,左、右旋转、健侧屈及环绕活动。活动尽可能达到最大幅度,但动作要缓慢。在各个方向的活动过程中,要了解患者的反应,如某一方向能引起症状。则应避免,如某一方向能消除症状,则尽量加大其活动幅度。摇动颈部也可在托须的过程中进行,即术者立于患者背后,两手虎口叉开,两侧均以拇指置枕后乳突下,其余四指托住下领骨,术者以前臂发力,托起头颅拔伸颈椎,并作颈后伸、左、右旋转、健侧屈及环绕活动,操作中,动作宜缓慢柔和。
4
.舒筋沿患侧臂丛神经走向相应穴位,如天鼎、缺盆、中府、极泉诸穴,用拇指按压法,各穴按压1 分钟左右。如取穴准确,有“得气”反应,局部及上肢、肩背有酸胀,沉重感或窜麻感,松手后患者则感到松展舒适,最后沿胧二头肌内侧沟拨络,并揉搓患肢,结束治疗。【注意事项】 推拿疗法对脊髓型一般无效。扳颈手法要求术者、患者相互配合,患者尽量使颈部放松,并主动将颈向健侧偏,术者两手协调,支点紧抵,发力要顺势而扳,扳颈能否成功,不是在于出力的大小,乃是巧劲的运用故切忌急于求成,硬扳蛮干,否则可致筋伤。摇颈手法容易操作,其要领是稳托头颅,缓摇颈项,大幅度地活动。
【 文献出处】 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编.推拿疗法和医学练功〔 Mj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 116 120

[手法操作J 推拿治疗颈椎病,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患者背后。
1
.十指做梳子,梳头皮,轻抚颈项、肩背部肌肤,拿揉肩井大贯筋,使患者肌肉放松。2 .左右两手轮流拿、揉颈部肌肉,手法同治疗落枕的拿揉法。
3
.用左、右拇指腹分别在颈项部左、右侧,由上而下指揉。揉力由轻而重,连揉几分钟。然后用掌鱼际或前臂滚揉项部、肩部的斜方肌。连揉数分钟(挛缩较重者在指掌下可摸到较大、较粗的筋包、肌肉,与健侧不一般,宜多揉一些时间)。
385

袭中国脊柱推拿手法全书袭

4 .在翁风、肩外俞、天宗、秉风、天容、肩井等穴处,用指腹、掌鱼际按、揉。特别要寻找压痛突出点,在上多揉。在肩脚内上免,用拇指多揉、按一些时间,效果常常与正骨手法的效果相似。
5
.端颈项(要领见“端法”) 2 3 次。
6
,拿患臂腋下前、后肌群,按肩珊、臂蠕,拿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由腕至腋,进行性拿上肢的内、外侧肌肉捻、持,弹手指各关节。
7
.对所有治疗部位,最后都要拍打、扣击、轻抚l 遍。
8
.在健侧手臂也可给子同样或简单一些的手法治疗。治疗结束时,重新检查颈项各项功能,记录变化情况。
[注意本项】 如果只纠正骨之错位,而不恢复肌肉正常功能,可以在正骨后又被肌肉拉错位,使正骨效果不稳定。若多从肌膛治疗着眼,先松解肌肉之痉挛,活通气血的察滞,则有利于正骨和稳定正骨的效果。按、揉肩脚内上角之肌肉挛缩,常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有的颈椎半脱位,有骨折史,则手法难度大。为了安全起见,多揉肩处俞穴代替正骨手法。【文献出处】 王甫.大众推拿扛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 73 75

【 手法操作】
1
.舒筋通络病人坐位。用轻柔的滚、按、拿、一指禅推等手法在颈椎两侧及肩部治疗,使紧张痉挛的肌肉放松,从而加强局部气血运行,促进水肿吸收,为下一步手法治疗创造条件,同时,可减轻因肌张力增加而造成的对颈脊柱的牵拉力。
2
.拉宽推间隙用手法或器械进行颈椎牵引,使颈椎间隙增宽,以扩大椎间孔,同时,为纠正颈脊柱力学平衡创造条件。本法适用于神经根型。脊髓型及椎动脉型慎用。3 ,理筋整复
( l
)病人坐位,头部前屈至适当的角度。医生一手用拇指按住患椎棘突,一手用肘部托住病人领部,向前上方牵引,同时向患侧旋转头部,此时往往可听到整复的弹响声。(助病人仰卧,肩后用枕垫高。医生立于床头,右手紧托病人枕部,左手托住颊部,将病人头部自枕上拉起,使颈与水平面呈45 “角,牵引持续1 2 分钟。然后轻轻将头向左右旋转和前后摆动。此时往往可听到整复时的弹响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