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三十四本李义凯中国脊柱推拿手法全书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八幸颈椎病的推拿手法
内容开始
推拿经验集〔 M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 101

[手法名称l 单人头颈前屈左右旋转复位法
【 手法操作】 以第四颈椎棘突偏左移位为例。患者坐20 cm 高的矮凳。术者站在其背后,以右手拇指触及患椎的左侧横突,并固定之。令患者头颈前屈约30 。,左偏25 。一30 。。术者左手食、中、无名、小指轻扶患者下须,拇指按住右上领。嘱患者缓缓吐气放松,乘其放松不备之机,术者将患者头部迅速向左旋转45 。,同时右手拇指将患椎横突推向右侧,此时多可所到弹响声,右手拇指可有向右移动的感觉,再摸棘突和横突已平复,或有所改善即可。如果未复位,可换用左手拇指顶推患椎横突末端,右手按上述方法扶持患者左上下领,乘患者放松时,再行向相反方向旋转复位(且瞬顺着棘突偏歪侧向健侧旋转),可以避免向棘突偏歪侧旋转时产生的疼痛,如此反复,多能复位。
【 主治疾病1 颈椎病(颈椎棘突偏歪或前后移位)。
- 404 -

豁第一卜,、来颈椎病的臀柱推拿手法盛

[文献出处l 包来发.百家推拿经验集〔 MJ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 102

【 手法名称】 牵伸前推法
【 手法操作】 患者坐于矮凳上。术者站于患者背后,以一臂的肘窝托住患者下领,另一手拇指置于向后隆起的患椎棘突上。托下领之臂向上牵引,并使颈椎在牵引中后伸,与此同时拇指适当用力向前顶推患椎的棘突,常可闻得一清脆的响声,并觉拇指下患椎轻微移动。【主治疾病】 颈推病(颈推棘突偏歪或前后移位),此法适用于x 线摄片示颈曲向后成角或颈曲反张者。
【 文献出处】 包来发.百家推拿经验集「M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 102

【 手法操作】 患者端坐。医者站在患者的后面,令患者往前看,头颈部放松。医者用双拇指顺压两侧,双手四指弯曲90 。,从上到下顺通3 次,顺时用双拇指触诊检查颈椎病变情况,先不用及时复位。复位时,两手托面颊部往上牵引试着左右转动头部1 2 次后放手。叫患者将头做前低后仰动作,问患者是否有头晕现象,若无头晕现象继续治疗,若有头晕现象稍等片刻。医者一手托下领,另一手拇指顶于偏歪方向,把头往后仰,眼向前上平视,在迅速转动时用拇指力推动,听到响声,指下感觉错缝复位。再把头部转向正方,用两拇指触诊检查一遍是否良好,把肌筋拨正顺序压平,疏通气血,把疼麻的胳膊往上提起并向外伸展放下,从风池穴顺下,点曲池按压顺之合谷,顺动两次治疗完毕,并嘱咐患者睡觉时枕头不易过高或过低,更不要枕硬物。
【 注意事项l 治疗这种病要与肩和胳膊的扭伤以及肩背部受风湿侵蚀和肩轴周围炎等症区别开来。另外,颈椎破坏性疾病,如骨结核,肿瘤等禁用手法治疗。
【 文献出处万罗金官著.罗氏正骨心法秘诀百M 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 ; 167

手法名称手法操作

1 .扳颐手法

颈推病的特殊手法
包括扳颈、推“三把”、拔伸等手法:
患者取坐位,术者站在患者的健侧后方,一手叉开,以大拇指的指腹部抵住

病变颈段的健侧,另一手置于患侧头的顶颜部,嘱患者颈部放松,把患者的头扳向健侧,待渐渐扳到颈部侧屈的尽处,然后术者两手相对用力,轻巧地一扳即可。在扳动过程中,手法一定要轻巧,不宜用暴力,操作成功常常可以听到清脆的“卡咯”响声。在扳颈时,需令患者头部向健侧旋转15 。、30 ”。这个体位可使椎间孔受到牵张,加上扳颈的力量落在病变部位的交叉上,可使病变颈椎的椎间孔张开。
2
.推“三把第一把是从分印堂穴开始,延着眉弓向两侧推开、推到太阳穴时,手法减轻,并改用手掌在头的两侧由前向后合拢,再由枕部一直推到后颈部正中。第二把用拇指分开印堂后,由前额中央向两侧用力推开,在太阳穴处向上改用手掌沿足少阳胆经推向头的后方,并在枕部合拢一直推到颈部。第三把是在用拇指分开印堂后,沿着前额发际向两侧推开,向下绕过太阳穴,改用手掌并向中央靠拢,由督脉推到后颈部,推到后头部时,一直沿督脉推至大稚穴以下。推三把时,手指要用暗劲,慢慢分开,用手掌推到头部时同样要用力,术者和患者都要全神贯注。推完三把时,患者立即感到头部轻松,头晕、头痛症状大为改善。
3
.拔伸术者站在患者背后,一肘托患者下领,另一肘托枕骨下方,沿正中向上拔伸。开一405

袭中国务柱推拿手法全书需

始时拔伸次数要少,时间要短,以后增加次数和时间.但最长每次不得超过30 秒钟。【 文献出处】 潘之清主编.实用脊柱病学「M 〕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 368 369

【 手法名称】 拔伸钳式对压复位法
【 手法操作J
1
.拔伸钳式复位主要适应证为没有旋转的单纯移位及多相移位的第一步手法治疗。首先用触诊法并结合X 线所见,确定棘突(与横突同步,故亦可触横突)移位方向。医者站在棘突偏歪方向同侧,一手臂与胸部挟抱患者头部,另一手之拇指直对准偏歪之棘突,同手其他四指置于反方向,对颈椎形成钳形挟压。将患者头提伸达椎间隙充分张开之瞬间,形成钳式之手迅速巧妙的猛然对压,此时拇指能感到棘突向对侧滑动,有的病人可听到响声(但绝不追求必有响声)。施术完毕,再复查病人偏歪之棘突有否矫正。如已矫正,继作肌肉松解手法。例如病人CZ 向左偏,医者应站在病人左后侧,左手臂与左胸挟抱住病人头,右手拇指置CZ 棘突左侧,另四指置CZ 以下之右侧;如病人CZ 向右偏,则医者应站在病人右后侧操作。2 .旋转钳式复位主要用于旋转移位及复杂多相移位。基本方法同拔伸钳式复位,只是达椎间隙充分张开时,医者牵动患者头颈迅速准确的做同向旋转。例如病人C2 向左偏,医者站在病人左后侧操作,拔伸至椎间隙充分张开时,在极短的瞬间,医者双手同步做高度协调的方向完全相反的快速动作;左手臂牵动患者头向左旋转,右手拇指推压c2 棘突向右滑动,医者拇指能感觉到病人棘突向对侧滑动,并可闻及响声(不必追求有响声)。如病人C2 向右偏,则医者站在右后侧操作。
【 注意事项】
1
.定位定性准确。
2
.手法轻揉,严防用力过猛,切忌迫求颈响声。
3
.旋转度数适中,包括病人颈椎旋转移位的程度。
4
.医者要高度重视,只要手法正确保证绝对安全,就可产生神效,有时可立即解除病人的痛苦,尤其生病初期多可一次治愈。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手法不当亦可出现意外,轻度给病人增加痛苦,重者可致残,甚至致命。国内外此类教训已屡见不鲜,关键在于医者对病因的认识,必须熟悉正常的解剖学结构病理改变。
5
.坐位疗效好,仅对体弱者取卧位。
6
.如有毛囊炎、皮肤感染等,不能在局部按揉。血压增高时,拔伸手法要慎用。在推拿中,要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头晕、欲吐、四肢出汗、发冷现象,应立即停止操作,必要时尚需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并予对症处理。如患者发热,有出血倾向,则不宜推拿治疗。

【 文献出处】 潘之清主编.实用脊柱病学[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 % : 369

t 手法名称I l 手法操作l 1 .滚项背部

以痛为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手法

嘱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患者的身后,以“单手滚法”治疗患者的项背部,以

患侧为重点,持续治疗数分钟,勿使患者的头部及躯干部有明显的晃动。

2 .指揉项部
406

患者及医者的体位如上,医者以“单手拇指揉法”治疗患者的项部。自项部的

努第十八率颈根病的资柱推拿手法余

上方开始,逐渐地滑向下方,持续治疗35 次。手法须柔和,动作应略缓慢,每分钟不超过70 下。3 .指按天添穴患者仍取坐位,医者立于患者的患侧或侧后方.以“单手拇指按法”治疗患者患侧的天鼎穴,持续治疗十余秒钟或二三十秒钟。手法的力度须适当。
4
.指按缺盆穴患者及医者的体位如上,医者以’‘单指按法”治疗患者患侧的缺盆穴,持续治疗20 30 秒钟。手法须柔和。
5
,指拨极泉穴患者仍取坐位,医者立于患者的患侧或侧前方,以“单指拨法”治疗患者患侧的极泉穴,持续治疗10 下。手法须柔和。
6
.指按风池穴患者仍取坐位,医者立于患者的身后,以“单指按法”治疗患者患侧的风他穴,持续抬疗lo 秒钟。手法须柔和。
7
.拿肩井穴患者及医者的体位如上,医者以右手拿住患者右侧的肩井穴处,左手拿住左侧;两手同时缓缓用力,持续治疗10 , 30 秒钟。手法的力度应逐渐加大,至病员能忍受为度。8 .指揉外关穴,指操合谷穴患者仍取坐位,医者立于患者的患侧,以“单手拇指揉法”依次治疗患者患侧的外关穴及合谷穴。于每个穴位处,各持续治疗10 30 下。
9
.捻手指患者及医者的体位如上,医者以“单手捻法”治疗患者患侧的手指。自拇指始,然后依次治疗食指、中指、环指、小指,或自小指始,再顺序治疗环指、中指、食指、拇指。皆自手指的近端治向远端,手法的动作幅度须大,移动应缓慢。
10
.搓上肢体位如上,医者以搓法,治疗患者患侧的上肢,自其近端始,逐渐地治向其远端,持续治疗3 , 5 次。
【 文似出处】 金德康,曹仁发.中医推拿临床手册t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 % : 493 494

… …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手法操作】
1
.舒筋法术者用双手掌根部,从头开始,沿斜方肌、背阔肌、能棘肌的纤维方向,分别向项外侧沟及背部分推。手法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反复8 10 次。
2
.提拿法术者用双手或单手提拿颈后、颈两侧及肩部的肌肉,反复3 5 次。3 .揉捏法术者立于患者后侧,么双手拇指或掌侧小鱼际置于颈后两侧,着力均匀,上下来回揉捏10 · 20 次。
4
.点穴拔筋法术者用中指或拇指点按天宗、合谷、阳溪、曲池等穴,以及阿是穴,以有麻窜酸胀感为宜。继之拨腋下的臂丛神经.挠神经和尺神经.以麻窜至手指端为宜。在背部拨脊柱两侧的瓶棘肌,沿该肌垂直方向从外向内拨3 , 5 次。
5
.端提运摇法术者立于患者后侧,双手置于颈项部,用力向上提颈,并慢慢用力使头部向左右两侧旋转各3o 度一40 度,重复8 12 次。
6
尸旋转法术者一手持续托起下颊,一手扶后枕部,使颈略前屈,下颊内收。双手同时用力向上提拉,并缓慢地左右旋转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