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三十六本颈肩腰腿痛应用解剖学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四章腰骶(尾)部
内容开始

2
.肌肉与脊柱侧凸形成的关系躯千及肩、盆带各肌肉,对脊柱侧凸的形成具有不同作用。
( l
)腹肌:一般认为右侧腹肌的软弱引起的侧凸将凸向右侧,但事实常相反。( 2 )腰大肌:一侧腰大肌瘫痪不一定引起侧凸,但如一侧髓关节有明显屈曲畸形,则可能引起脊柱侧凸。腰大肌及脊柱肌常受同一节段神经支配,因此两肌的瘫痪程度一致。
( 3
)腰方肌:腰方肌明显不平衡,一般伴有侧凸,朝向患侧。
( 4
)肋间肌:肋间肌的主要功能是固定肋骨,也具有维持正常姿势的作用,脊柱侧凸时,凸侧的肌肉活动常较大,肋间肌的活动增加是一代偿现象。
5 )肩部肌肉:肩带肌和臂肌瘫痪不致引起侧凸或仅引起轻度侧凸,但某些有侧凸的婴儿瘫痪者,则同时有肩带肌瘫痪。这可能是受共同节段神经支配的肌肉同时受损之故。
( 6
)浅层纵行脊柱肌:浅层纵行脊柱肌可伸展脊柱并协助侧屈,两侧的肌肉常协同动作。止常人向右侧屈时,右侧肌肉最先收缩,其左侧肌肉的活动度几乎同等大.由于不同原因引起的侧凸,大多数病例凸侧浅层纵行伸脊柱肌的紧张度及活动度增加,少数病例则显软弱〕由于半椎体引起的侧凸,凸侧肌肉的活动度常增大,以维持躯干垂直。〔 7 )深层斜行脊柱肌:这些肌肉的活动在任何时期其凸侧均较凹侧为大,两侧深层斜行脊柱肌的不平衡,为引起麻痹性脊柱侧凸最重要原因。这些肌肉的主要功能为旋转‘〕如肌肉不平衡使脊柱朝健侧旋转,则典型侧凸的各种现象将发生。麻痹性脊柱侧凸,按道理说,健侧肌肉收缩,侧凸似应朝向患侧,事实上反而凸向健侧,侧凸为代偿现象〔 〕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① 如重心位于中央或偏向健侧,对侧软弱的肌肉将不能防止身体侧向健侧,一侧肌肉如缺乏正常平衡作用,身体为维持平衡,必向中心移动,这种情形如同臀中肌瘫痪时,患侧破行,重心移向患侧,否则身体将侧向健侧。因此,麻痹性脊柱侧凸,重心移向患侧,而脊柱凸向健侧。② 脊柱外肌对维持脊柱曲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脊住外肌包括腰部的腹外斜肌、腰方肌及腰大肌,背部的斜方肌、菱形肌及背阔肌。这些肌肉受同一节段神经支配。有些患者因这些肌肉的不平衡可伴发向患侧侧凸,但大多数患者则相反或不发生侧凸。因此某些脊柱外肌的瘫痪并不能说明是脊柱侧凸的病因。③ 严重的脊柱侧凸患者,常继发有生长紊乱,脊柱是楔形,深层斜行或横行脊柱旋转肌的不平衡,筋膜挛缩,都可使脊柱凸向健侧。当然,上述任何一点,均难以满意解释所有现象.各种原因可能同时存在,彼此相互加强或对抗。〕

J 飞〕 气」

弓顶距离

欢魏{

前突指数

4 一棍弓顶距离及前突指数

脊柱侧凸继续发展,可逐渐发生结构性变化,如椎体扭曲、早楔形、胸廓变形、凸侧向后隆起等:脊柱侧凸发生后,人体两侧重力不平衡,凸侧的肩峰与骼前上棘较凹侧为高。由枕外隆凸向下作垂线,如不通过两侧臀部之间的臀沟,说明侧凸尚未代偿;如能通过,井在原发侧凸的上、下又继发形成反向的曲度,说明侧凸已被代偿。(二)腰推曲度与慢性腰痛
按照决zc 的测量方法,在侧位片_匕自’l , 2 的后下角至s :的后上角作连线,此线与腰椎椎体后缘的弧线形成一弓,弓顶即此弧线的顶点,止常应在与,弓顶距离即为顶点至上述连线垂直距离,正常为1 . 8 2 . 2rm 二再从T12 后下角向下引一垂力线,由s ,后上角至此线的垂直距离称为前突指数,正常范围在2 . 5 二以内(图4 82 )。蜷椎体纵轴与骸骨纵轴的交角正常为130 。。
腰椎曲度不正常时,躯于重力的传导将失去平

衡,过度前凸时,重力后移,椎问关节过度负重,导致小关节的退行性变,甚至关节突半脱位,发生假性滑脱,而失去稳定性,由此引起的腰痛称为小关节面综合征。腰椎前凸增加,棘突即趋接近,甚至发生接触及假关节形成,小关粉退行性变失去稳定性后,椎间盘负重增加,也会继发退行性变,产生椎间不稳定〔〕
(刘惠琴宋健彭全喜)

劲肩腰腿痛应用解剖学

第七节腰髓(尾)部常用穴位断面解剖

本区主要有督脉、足太阳膀肤经循行。常用穴位有命门、腰阳关、‘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肌俞、匕耀、次骼、秩边等(图3 60 3 61 )。
1
.命门(Ming en ,督脉)(图4 83 )
( 1
)体表定位:后正中线上,场一3 棘突间:
( 2
)穴位层次:① 皮肤:由第2 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分布。② 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③ 胸腰筋膜:④ 棘上韧带或竖脊肌。⑤ 玩~3 棘突间的棘间韧带。2 .腰阳关(b ( - 1 " n uan ,督脉)(图4 83 )
( 1
)体表定位:在后正中线,I ,一5 棘突之间。
( 2
)穴位层次:① 皮肤:由相应的腰神经后支内侧皮支分布。② 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③ 胸腰筋膜浅层。④ 棘上韧带或竖脊肌。⑤ 棘间韧带。⑥ 弓间韧带。3 .肾俞(Sh shu ,足太阳膀胧经)(图4 84 )

… 俪



419

肝总动脉l 肠肌腰部

粼黔笠“

壁腹膜、脏腹膜中院(任脉)

肝胃韧、

脾静脉、胰腺胸腰筋膜

腹膜腔腹直肌‘、胃网膜,右动脉

,椎内静脉从· 脊神经根丝右肾动脉开口弓间韧带

肠系膜上动脉横结肠· 右结肠动脉、肠系膜上静脉主动脉旁,淋巴结l 几指肠‘水’砰部小肠动脉一气海(任脉)

华戒卿

一竖脊肌· 主动脉腹部命门(督脉)二口盆‘二匀宝口戈里.周昌,, , 前纵韧带从棘突

暴缨薰

腰阳关(督脉)

第四章腰饭〔 尾}部

命门腰阳关

长强

4 83 经中脱、气海、命门及腰阳关穴矢状断面

l )体表定位:位于后正中线两侧1 . 5 寸,平肠、3 棘突处。
2
)穴位层次:① 皮肤:由第2 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分布。② 皮下组织:有上述皮

神经的分支通过。③ 胸腰筋膜浅层和背阔肌膛膜。④ 竖脊肌。4 .大肠俞(I ) ac hangshu ,足太阳膀胧经)(图4 84 )

1 )体表定位:玩棘突旁开1 . 5 寸:
2
)穴位层次:① 皮肤:由第4 腰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支配。② 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二③ 胸腰筋膜浅层。④ 竖脊肌。



,竖脊肌、背阔肌睦膜肾俞(足太阳膀胧经)

推间盘

一第3 腰神经一第4 腰动脉、神经大肠俞〔 足太阳膀脱经)

狱攘撅

L ,椎弓一第5 腰神经一散骨小肠俞(足太阳膀肤经)

}。、韧裹钾.俞俞俞俞肠肠胧肾大小膀

1 能神臀大肌

\ (足太阳膀肤经)膀胧俞

4 84 经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眯俞矢状断面

预肩腰腿痛应下解剖学·

5 .小肠俞(xi 班二11ang hu ,足太阳膀胧经}(图4 84 )
( 1
)体表定位:在S 」棘突下,背正中线旁开1 . 5 寸处。
2 )穴位层次:① 皮肤:由第5 腰神经后支和第飞骼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支配。② 皮



       上一条:第三章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