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三十六本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一章邵福元无痛疗法的学术思想
内容开始
产生压痛点(病灶)的一种基础,就肌肉来说,持久的紧张痉挛显然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原因,在软组织损伤性的颈肩腰腿痛病治疗过程中,及时解痉消炎是一个千万不能忽视的重要原则。在颈肩腰腿痛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肌紧张而形成新的继发性的病灶,可使病情进一步复杂化,给诊断治疗带来困难,所以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对原发病灶的消除,亦要重视对肌紧张这个继发问题的解决办法,邵福元在实践中总结出的镇痉止痛手法― 增力点压法,再辅助一些肌肉松弛剂、缓急止痛剂的应用及其他理疗仪器的选择应用,即是针对肌肉痉挛病灶而设。此外,某
颈合曰妥键痛}以用诊疗学· l
邵福元无痛疗法的学术思想
些漫性内脏疾病或长期的情绪紧张恐惧也可导致某些肌肉紧张成为诱发因素亦不可不刁,比如长期处于精神高度集中紧张状态,肩背部肌肉一直不能放松,左右侧肌张力不刃称,高张力侧肌肉形成痉挛病灶引起头痛头晕;腰部肌张力增高导致椎间盘内压持续增高,纤维环退变加快,引起腰突症、腰部软组织劳损。软组织损伤后的病理变化是非常复杂的,各种不同程度的急性外伤、慢性劳损均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充血、出血、渗出,在一定条件下会把肌肉、筋膜、肌键、神经血管等软组织粘连在一起,这种粘连早期直观下是看不到的,目前尚缺乏有关显示软组织病灶的影像学检查仪器,随着粘连程度的进一步加重,积累到一定量时,经验丰富的医生就可以触及,经验越丰富,越能及早发现,粘连的范围、形态、程度与损伤的程度、病程的长短及组织的形态结构有关。有的粘连形态呈点、片状,成纵形、横形分布等,一定程度上与肌纤维的排列走向有关,与约束肌纤维的包膜有关。
正常情况下,肌肉主要由肌组织构成,肌组织的基本单位是肌纤维,每一肌纤维周围又包绕有叫做肌内膜的结缔组织膜,数量不等的肌纤维集合成肌束,每个肌束周围都包绕有结缔组织膜,由数量不等的肌束集合成肌肉的肌腹部分,肌腹的周围又包绕有较厚的结缔组织,成为肌外膜。从肌纤维的肌内膜一肌束膜、肌外膜,这种膜均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临床具有防止出血、淤血、渗出物蔓延的作用,使病灶依纤维排列方向、体积大小、深浅层次不同而呈现出点样、线样、面样及多维立体样病灶,使病灶呈多样性、复杂性。人体软组织损伤后,大多因自我保护机制而不敢舒张,多处在收缩状态,当自我修复完成后,该组织就变短了,当急性期过后,人体要进行正常的活动,该组织就不能舒张到正常的长度和宽度,因而限制了人体功能活动的范围,形成了临床的挛缩病灶。一般来讲,只要软组织在哪里受到伤害,人体就在哪里进行自我修复,人体必然产生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的变化;在修复期,组织出现再生增生,血肿机化,肌肉僵硬,软组织内的某些血管壁增生形成狭窄,毛细血管增生,血管扩张、淤滞,一些较大的血管内皮细胞肥大、内膜增生,肌层明显增厚,外膜胶原纤维增生,脂肪组织有胶原纤维束、周围有纤维包绕、韧带有胶原纤维增生、筋膜和横纹肌周围或纤维间有不规则的瘫痕形成。因此,在修复和恢复过程结束时,极易产生粘连、挛缩、瘫痕现象,这些病理产物又可成为新的致病因素。在此期可检查到增厚样、胶冻样、毛玻璃样、僵硬样、结节样、板结样等硬度越来越强的病灶,甚至在影像学上可见钙化样灶。邵福元根据病灶的性质、软硬度将用力标准定为四级,有经验的临床医生据此就可以判断出患者的病程及损伤程度,把握疗程,针对性地施以不同手法。如挛缩变性期病灶适合用较重手法,可以应用拨、颤、牵引、松解手法。
(二)邵福元对病灶检查的一般原则
初学者要养成一定的习惯,检查时按颈肩腰腿痛病各自的特点进行,由起点到肌腹到止点全面按顺序检查,用力分轻、中、重,从A 线到a 线到d 线(详见后述),做到既快捷又全面。因该类患者多以疼痛为主诉,应尽量避免重复检查,减少不必要的痛苦。
(三)邵福元肌筋膜病灶触摸检查法
肌肉、筋膜混合发病者,若肌纤维束有病,肿胀物呈细小条索状、触摸似细丝状、
排状,如果用手轻拨之有捻发音,患者和医生都能感觉出。如果病灶发生在肌纤维束较多的组织中、较发达肌束膜内或纤维鞘内病变,能触到与肌纤维走向一致,硬度不一的条状或块状肿大物,这多为筋膜内损伤。它的表面是光滑的,一般与周围无粘连。如果肌中能触摸到结节状硬物,而且大小不一,这多为肌纤维受伤渗出、相互粘连形成结节,类似注射药物结节,其不同点有二:① 肌纤维病灶结节触摸是在肌层,随肌束走向一致,且有压痛。② 注射结节是在皮下层,与肌肉走向无关,一般无压痛。筋膜组织有浅筋膜、深筋膜之分。浅深二层之间含有皮静脉、皮神经和淋巴结。浅筋膜一般含脂肪组织较多,全身的筋膜组织是相续的,深筋膜附着于骨性部分及韧带,它包绕肌肉、血管、神经等组织,还构成肌束膜、肌膜、肌间隔及筋膜室,筋膜功能即可减少肌间摩擦,保证每块肌或肌群能够单独进行运动,可以约束肌腿,改变肌的牵引方向,调节肌的作用,供肌附着。一旦发生外伤,使肌筋膜单独损伤或混合损伤,必然会影响血供和神经功能。检查时将会出现筋膜增厚,使骨突或骨峪外形触摸不清。另外,筋膜在接近关节处,它会变得肥厚,移行于韧带或肌腿的支持带,附着到关节的周围。(四)邵福元浅筋膜脂肪块及脂肪痈检查法
在进行软组织检查时,在枕下区、隆椎区、肩顶部、下腹区、骼后上棘区、坐骨区、股后区、胭窝区,都经常发现浅筋膜脂肪块:正常的胖人这些地方脂肪增多,捏之柔软,有弹性,但适当的捏力不会感到痛、酸,无不适感。如果发病,则质变偏硬,弹性降低,出现粘连,不能抓起,皮肤表面变得粗糙,毛孔显著大而粗,捏之有症状。在骼后上棘处特点:脂肪常从筋膜裂隙中穿出,形成脂肪病,小的似豆,大的似小指肚。有的连成一片,在枕下部似肥胖一样,打成折,如果呈折,同时浅层深层粘连,不能抓起,捏之较硬,且会出现酸困样痛。在隆椎区特点:可见其周围像小碗一样高大,脂肪和皮肤粘连且与深层项韧带、棘上韧带发生粘连。在股后外特点:呈带状脂肪带,沿股骨峪外侧唇分布,是人体脂肪变性最大的团块。以上都是脂肪增生变性的表现,凡出现类似现象,一般症状以酸困沉重感比较多见。
(五)治疗灶选择法
首先要弄清病灶是不是治疗灶,要掌握各种病灶对压痛点的不同反映,才能选出治疗灶。
1 .邵福元对有价值病灶的诊断
( l )治疗灶:手下有病灶,按压有痛感,不烦躁不放射,或有一种特别的放射感觉,这种放射不是疼痛麻木的感觉,而似热流感或流水样清凉感(不是冰凉感),或是痒的感觉,或有一种牵动感(也不属于酸胀沉困),这类感觉并不难受,反而有一种舒服感(也可认为是经络的传感现象),气至痛消。手法后主诉症状及远隔部位症状减轻一半以上二
( 2 )喜按灶:手下有病灶但不明显,按压酸痛不明显,不放射,按压舒服,手法后能缓解主诉症状,远隔部位有减轻不加重。此可能为早期的治疗灶反应,只不过病灶尚未积累发展到一触即知的程度。
( 3 )副治疗灶:手下有病灶,按压有痛感且放射,但松手后放射痛马上消失,远隔部位有减轻不加重。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l4 .盈
一-- ,口.. . . . . . . . .口口
之所以冠以副治疗灶,是因为在临床上遇到病情复杂,一时找不到治疗灶及喜按灶犷以恰当的手法亦可获得治疗灶反应。此灶易转化成治疗灶。
( 4 )放射灶:手下有病灶,按压酸痛且放射,手法后远隔部位症状或加重或减轻。( 5 )忌治灶:手下有病灶,按压酸痛且放射(国外称扳机点),松手后不能马上消失,症状有时加重有时减轻,因有能激起痛线疼痛程度加重的危险性,所以视为忌治点。
( 6 )厌烦灶:手下有病灶,有明显压痛,且对按压有种心烦意乱感觉,若继续按压,甚至出现心慌、心悸、出汗、面色苍白、头晕、恶心、呕吐,像晕针样虚脱反应,患者主观上不愿接受治疗,远隔部位症状有加重现象。此灶用力越大,出现频率越高,按压时间越长,反应越明显。处理措施:手法立即停止,让患者静卧休息,轻者数分钟即可缓解,重者静卧后随即注射25 %葡萄糖40 一100 mL 及口服温糖水或注射强心剂,此现象出现率常和医生技术水平有关。
邵福元应对各种病灶提出相应手法治则,先手法治疗灶,喜治灶,再寻副治疗灶,避开忌治灶、厌烦灶,密切注意变化,待其转为治疗灶、副治疗灶后予以系统全面消除。
2 .全身特定治疗灶分布规律
( 1 )枕项部病灶分布规律:
l )枕外隆凸:该处软组织有项韧带、斜方肌。竺2 )枕骨_L 项线和项平面:上项线的内1 / 3 段有斜方肌腿膜附着,此肌的深层为头章半棘肌,附着于项平面;上项线外。/2 段直到颖骨乳突有胸锁乳突肌上端附着;其下方馨有头夹肌附着· 凳3 )颖骨乳突:乳突的前缘和外方直到上项线外,/ 2 段有胸锁乳突肌上端附着。此搏肌深层自上项线外l / 3 段至胸锁乳突前缘有头夹肌附着。头夹肌的深层有头最长肌附蓄着。该处病灶引起头颖部痛· 菜" )下领支和颧弓:下领支外面和下领底偏外缘为咬肌附着处,下领底偏内缘为翼履内肌附着处,两者成对地共同起咀嚼作用。该处病灶可引起自下领底向上至外眼角的闪电样阵发性抽搐,面颊部呈异样痛苦面容。
5 )颈椎棘突:该处主要是斜方肌附着处(起自枕外隆凸和上项线,向下沿项韧带直至T . 2 棘上韧带),还有小菱形肌(C67 项韧带)、上后锯肌(C 。一TZ 或T3 棘突),头夹肌(C3 一T3 棘突)、项半棘肌(CZ _ 5 棘突)、项棘肌和棘间肌等骨骼附着处。该处病灶可引起枕项部、头顶前额诸多脸部征象或肩臂疼痛。
6 )颈椎横突尖:C . _ 4 横突尖为肩脚提肌上端附着,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可引起颈旁上方痛。CS _ 7 横突尖为前、中、后三斜角肌上端附着,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可引起颈旁下方痛。该处病灶可引起颈椎横突部位及耳部、面颊部、颈根部症状。
7 )项伸肌群和项筋膜:项伸肌群和项筋膜病灶多在枕骨和颈椎棘突处附着。该处病灶可引起颈部不适、酸胀、疼痛、项背僵硬甚至斜颈。
8 )颈椎后关节突:为多裂肌(C4 _ 7 )和回旋肌(C3 _ 7 )附着处。该处病灶可引起颈项部疼痛、僵硬和后仰受限。
产气
、一’飞气、
碱司1 }
9 )颈椎板:颈椎各个椎板背面的骨膜有多裂肌和回旋肌附着,该处病灶可引起颈项部僵硬、疼痛和前屈后伸障碍。
ro )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骨颈静脉切迹位于胸骨柄上端,处于两侧胸锁乳突肌外侧头锁骨附着处之间;其上有锁骨间韧带覆盖。胸骨颈静脉切迹的前方偏下处是此肌两侧的内侧头胸骨柄附着处。此肌两侧的四个附着处均与胸骨颈静脉切迹十分接近。该处病灶引起局部疼痛。
11 )胸锁乳突肌下端:此肌上端起自颖骨乳突及项平面,下端分作两头。内侧头附着于胸骨柄上前方;外侧头附着于锁骨内段上缘。它们均属锁骨上窝软组织的组成部分之一该处病灶引起颈部疼、颖部痛、偏头痛、胸大肌痛或乳房痛或沿腹壁至大腿内侧痛二双侧病灶还会向下引出前胸痛、胸闷、呼吸不畅等前胸征象。
12 )胸大肌锁骨部:锁骨外1 / 3 前方有三角肌附着;锁骨内1 / 2 段前方有胸大肌附着二该处病灶引起肩部、前胸疼痛。
13 )前斜角肌下端:此肌也是锁骨上窝软组织的组成部分之一。它附着于第1 肋骨上方的斜角肌结节。锁骨下动脉在此肌骨骼附着处后方,由前向后横行通过。隔神经在其前方,由后上方向前下方斜行通过。臂丛神经在其后方,由前上方向后下方斜行通过。该处病灶引起颈根部、肘外侧及上肢的神经血管压迫症状。该处病灶引起的症状向上传导引起颈椎横突部位痛,出现面颊部(太阳穴处)、耳部(耳鸣、重听、耳根痛)症状。向下传导引起同侧腹壁至大腿前内侧出现疼痛。向前传导引起前胸部症状。双侧病灶引起咽喉异物感、吞咽不适等症状。向侧方引起上肢痛、麻、发凉、紫给等神经血管压迫症状。
上述13 处软组织病灶除在每一块骨骼肌附着处出现局限痛以外,还会向上、向前传导,出现头颅、面颊、眼、耳、鼻、咽喉、口腔等诸种征象。由于项颈部肌肉群起止点上的分布是错综复杂的,有的肌肉在后方(头半棘肌等),有的由后上外侧走向后下内侧(头夹肌等),或由后上方走向前下方(胸锁乳突肌等),因此要想精确地分清楚哪一个肌肉骨骼附着处病灶会引出哪个部位的传导痛,实际上是难以做到的。但是从临床实践所积累的经验,可以做出如下的划分:
A .枕颈痛、枕部麻痛、头顶痛或合并头皮肿胀、麻木或异样感等颅脑征象以及眼胀、眼眶痛、眼球痛、视物模糊、视力减退以至完全失明、眼干涩或多泪、畏光、飞蚊征、眼前闪光、眼睁不大(若睡半醒样)、上眼睑下垂(若重症肌无力)等眼部征象,多由颈椎棘突旁的软组织如项韧带、斜方肌、头半棘肌等在枕骨附着处、颈椎后关节附着处和颈椎棘突旁肌肉及筋膜本身的病灶引起。
B .枕骨旁痛、太阳穴痛、偏头痛等颅脑征象多由胸锁乳突肌损害或头夹肌损害以及肩脚提肌损害或锁骨上窝软组织(主要是前斜角肌)损害所引起。由于前两肌的上端均附着于自上项线外l / 2 段直至颗骨乳突,以及后两肌上端均附着于颈椎横突尖上,所以它们的肌附着处出现无菌性炎症病变时,每一处的疼痛均会向上方传导。这种传导征象多可通过治疗上项线外1 / 2 段至颖骨乳突的肌附着处、肩脚骨上角肩脚提肌附着处或第1 肋骨前斜角肌下端附着处病灶而缓解。
C .头昏、头紧(若戴紧帽样)、眩晕、恶心、呕吐、碎倒、耳鸣、全身不稳感、
颈肩腰褪痛应用诊疗学…
一一一
夔7 黯
邵福元无痛疗法的学术思想
乘船感、晕船、晕车、记忆力减退、前额痛、眉间痛、偏头痛、全头痛等颅脑征象;鼻腔不适、流涕、鼻塞(若重感冒样)等鼻部征象,吞咽不适、咽喉异物感、咽喉干痛、漫性咽喉炎、暂时性声音嘶哑等咽喉征象,耳鸣、耳痛、耳根痛、耳根拉紧感、听力减退、耳聋等耳部征象,口水少或流涎、严重口腔溃疡、牙酿浮肿、牙根痛(拔牙后仍痛)、舌增粗、舌麻木、口开不大、说话不清楚、下领关节发响等口腔征象,面抽搐、面颊麻痛、状如“三叉神经痛”、面瘫等面部征象等,多由于枕颈部软组织加肩脚提肌或锁骨上窝软组织在颈椎横突尖的病灶所共同引起。
( 2 )背部病灶分布规律:
l )胸椎棘突:该处软组织有斜方肌(起自枕外隆凸旁和上项线沿项韧带向下直至T . 2 棘突)、小菱形肌(C6 、7 项韧带和棘突)、大菱形肌(T ! _ 4 棘突)、上后锯肌(项韧带下部C 。一TZ 棘突)、背半棘肌(TI _ 4 棘突)、多裂肌(CZ 一LS 棘突一骸背)、回旋肌(CZ 棘突根部一髓中峙)附着。
2 )胸椎后关节:该处软组织有多裂肌和回旋肌附着。
3 )胸椎椎板:该处软组织有多裂肌和回旋肌附着。该处病灶引起背部僵硬疼痛活动受限及前胸部束带样、胸闷症状。
4 )胸椎横突尖:头半棘肌(CZ _ 6 棘突一T 【_5 横突尖)覆盖在颈半棘肌(T . _ 5 棘突一T6 _ ,。横突尖)之上。
5 )背伸肌群和背筋膜:以背部竖脊肌及腰背筋膜为主。胸椎A 线a 线d 线处病灶引起:① 背部酸疼沉困僵硬等症状。② 向前传导可引起心慌、胸闷、胸疼、早搏、呼吸不畅、胸部束带样等症状。③ 需与真性冠心病相鉴别,最多见于TS 棘突处病灶。④ 向上传导引起颈项头部不适。
( 3 )肩部病灶分布规律:
l )肩押骨上角:有肩脚提肌附着,该处病灶引起局部及颈椎横突连线部位症状。2 )肩脚骨脊柱缘:此处有小菱形肌、大菱形肌和肩脚提肌附着。该处病灶引起背部负重感及翼状肩。
3 )冈上肌:此肌起于冈上窝,止于肪骨大结节上方。该处病灶引起肩脚骨内上方酸痛不适,严重者会出现患侧肩臂难忍的下垂沉重感。由于此肌外端附着于肪骨大结节上方(即大结节上压迹),故当肩关节自主性外展到90 。时,也会加重征象和出现肩外方痛。但此肌内端附着处损害性病变会引出颈背交界处沉重不适感或酸痛。4 )斜方肌在肩脚冈一肩峰一锁骨处病灶:该处病灶引起肩背部酸疼不适,稳定型或痉挛性斜颈及斜方肌性肩周炎。
5 )冈下肌:此肌附着于冈下窝的内侧大部分骨面,约占整个冈下窝面积的2 / 3 。上方附着于肩脚冈下缘,内方附着于肩脚骨脊柱缘的外缘,外方紧靠小圆肌附着处,下外方介于大圆肌附着出处(此三肌间各有纤维腿膜间隔),其上端形成一肌腿附着于肚骨大结节后方(即大结节中压迹)。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出现肩脚不适和酸痛,常伴有肩脚骨活动发响和下述的一系列征象。
6 )小圆肌和大圆肌肩脚骨处病灶:小圆肌的内端附着于接近腋缘的肩脚骨外上方的骨面,位于冈下肌的外方、大圆肌的上方和肪三头肌长头上端附着处的下内方,其间
各有键膜分隔;外端形成一肌键附着于肪骨小结节峪。大圆肌的内端附着于肩脚骨背面接近下角的卵圆区,内侧为冈下肌、L 侧为小圆肌,也均有纤维腿膜分隔;外端形成一短腿附着于脓骨小结节(与背阔肌腿一起)。
冈下肌、大圆肌和小圆肌肩脚骨附着处出现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其严重病例还会继发肩脚下肌肩g 甲下窝附着处损害时,均可引出下列的共有征象:① 肩脚骨背面软组织酸痛不适、肩关节活动有响声、功能受限等肩周炎症状。② 该三肌在肩脚骨背面的病灶:向前传导引起心慌、胸闷、胸痛、心悸、早搏、呼吸不畅等前胸部及肩前部症状;向肩前传导引起咏突部或脓二头肌处疼;向下传导可引起上臂、肘内外侧疼痛麻木,重者引起前臂的神经血管受压(麻木、麻痹、肿胀、发凉、紫给、脉搏减弱、手指肌力减退)症状:
7 )三角肌在锁骨一肩峰一肩脚冈处病灶:此肌上端的前1 / 3 附着于锁骨外1 / 3 段的前方、中!/ 3 部附着于肩峰外缘、后l / 3 部附着于肩脚冈外段;其下端由上述三部分的肌纤维汇成一肌腿附着于肚骨中段外侧的三角肌粗隆。该处病灶引起肩关节前方痛、外方痛、后方痛或上臂外侧痛,此处症状一般不超过肘关节。
誓”)脓三头肌长头在肩脚骨下唇处病灶:此肌长头附着于肩脚孟下唇。该处病灶引夏起腋窝痛· 肩关节前方痛和后方痛,也会影响肩外展功能,有时也会向下引出上肢传导厘征象。
喜”)肩脚下肌在肩脚下窝处病灶:此肌内端附着于肩脚骨肋面的肩脚下窝全部骨面童卜;外端融成一肌腿附着于脓骨小结节,该处病灶引起腋窝痛或并发前胸或仁肢传导征‘象,也会影响肩外展功能。该处病灶伴随肩脚骨背面三肌引起肩周炎症状。10 )肩脚骨咏突:咏突上方有咏肩韧带和咏锁韧带附着。其下方为嚎脓肌、肮二头肌短头和胸小肌附着。该处病灶引起肩前方症状。
( 4 )上臂病灶分布规律:
1 )脓骨大结节上部:有冈土二肌附着。该处病灶引起肩沉重感、肩外侧痛并在肩外展时局限痛更突出。
2 )脓骨大结节中部、下部:分别有冈下肌、小圆肌附着。该处病灶引起肩后方痛和上肢传导痛。
3 )脓骨后方:上1 / 3 段有舷三头肌外侧头附着。该处病灶引起上臂后上方痛和上肢传导痛。
4 )眩骨小结节:有肩脚下肌附着。该处病灶引起肩前方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