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三十六本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一章邵福元无痛疗法的学术思想
内容开始
第一章邵福五无痛行法加字市思想
第一节概述
… … l · 第一章
邵福元无痛疗法的学术思想
邵福元无痛疗法(以下简称邵氏无痛疗法)是郑州市颈肩腰腿痛医院名誉院长、全国名老中医邵福元主任医师在长期临床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并结合现代医学理论所创立的中西医结合诊治颈肩腰腿痛病的“邵福元诊断法”(以下简称邵氏诊断法)和“邵福元无痛治疗法”(以下简称邵氏无痛治疗法)。
颈肩腰腿痛病是当今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75 %一85 %的人在其一生中都会发生颈肩腰腿痛,家家户户几乎都有此病患者,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社会职业化的进程,发病率仍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这种病给人民的生活质量、工作质量均造成很大影响。20 世纪50 年代,邵老先用传统按摩推拿手法治疗患者,此后又研究国外的靶点、扳机点理论,同时对国内的痛点、激痛点、压痛放射点并结合人体解剖学进行研究。总结认识了皮肤、皮下、肌肉、筋膜、肌腿与腿膜、韧带、神经、血管等软组织损伤后的病变性质、形态的区别等以及各组织所引起病变的综合诊断方法与治疗方法,如镇痉止痛手法(即增力点压法)、功能松解手法、分拨粘连手法和疏通手法等四部九法二十八式,从而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如果诊断无误、治疗方法正确,即能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经过长期的临床研究,逐步形成独到的邵福元诊疗法。
邵老对该类病的诊治提出了关于痛点与压痛点的认识,认为颈肩腰腿痛病中出现的痛点与压痛点是有区别的,而且必须严格区别。痛点是患者自我感觉到的疼痛部位,即患者能够指出或准确的划出疼痛的范围,患者自己常常诉说痛的很明显,但认真地去按压这一痛点时,反而又无压痛,自己也说真怪。这种痛,邵老是绝对不会把它作为治疗对象的。因为这种痛是受牵涉引起的痛,不牵涉就不痛,故只要在痛点上、下远端或内外侧肌筋膜相连的组织中找到引发疼痛的病变,同时结合主线、射线诊断法来确诊。邵老把这种引发病变视为“引发区”,将它所引起的牵涉痛视为引发痛点,若对准引发区治疗,患者便会感到局部和患肢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病即可痊愈。而痛点无须治疗。另一种痛点是有压痛的,甚至轻轻触摸即引起明显的敏痛而拒触。这种痛是由于引发区反复持续的发出刺激信号,使该组织产生痉挛。使局部气血流畅受阻,新陈代谢产生痛性物质堆积(如组胺、5 一经色胺、缓激肤等),使局部的物理刺激又增添了化学口口口口口.,
气,'
:口
刺激,更加重了组织痉挛,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的恶果。久而久之又形成了新的病灶和新的引发区,即二代病、三代病。因此给临床治愈又增加了难度。针对牵涉痛只要出现了压痛就可以及时采用浸润封闭,便可缓解痉挛,稀释化学物质,达到止痛目的。放射压痛点:凡沿受卡压的神经于按压或对那些能牵涉到引发痉挛组织的各种有害刺激都能显现出自发的放射痛或按压放射痛(如按压神经根、股神经干或坐骨神经干)。在临床检查治疗时,若抓准治疗灶进行手法松解,缓解组织痉挛,使组织血液供应得以通畅,神经卡压得以松解,疏通了经络、调节了气血、消除了新陈代谢废物堆积,起到了活血化淤、消炎止痛的目的。
邵老主张在选好“治疗灶”的基础上,对准治疗灶治疗,患者就很少有痛的感觉,是舒服喜按的一种享受,而且治疗后局部症状和原来的痛麻区域都会有轻松之感觉,20 余年来本院医师和本院培训过的其他医院的医师都能重复出来此效果。
手法治疗时用力的标准,不主张采用“以痛止痛”的方法,应是患者感到“快然”为好,邵老提出了用力的四级标准,这就是“邵氏无痛治疗法”的开始。经过30 年的研究摸索,在继承前辈经验的基础上,以经络现象为首要依据,从经络、经筋、经皮到西医解剖学,并结合生理、病理变化过程,将整个病程划分为伤、炎、痉、挛、变五个阶段。伤者:有伤因,局部肿胀淤血;炎者:病变组织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触之膨大质软,有温度,能感到外形,拒重按喜轻揉;痉者:病灶感明确,自觉痛剧,触之呈持续痉挛、跳动、肌束变粗发硬,常有强迫体位,解痉后又变得质软,常因体位变化受激惹重现痉挛,适合增力点压法;挛者:即挛缩,肌组织异常僵硬变粗,触摸外形明显,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压之酸痛,适合较重手法;变者:即挛缩变性,时间较久,病变与周围组织粘连,轻按不痛,适合重手法,可用拨、颤、牵引松解方法。据不同病种、不同病理阶段的临床需要,总结出“邵氏诊断法”、“邵氏无痛治疗法”。
邵氏诊断法:因各种暴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所造成的软组织损伤即是筋伤,包括所有软组织急性损伤和慢性筋伤(劳损)。在软组织检查中所发现病灶的性质,注意要确定是伤、是炎、是痉挛、是变性。邵老根据临床需要将这几种病灶具体划分为治疗点、喜治点、副治疗点、放射点、厌烦点、忌治点,并提出了先找治疗点再找喜治点、副治疗点,避开厌烦点、忌治点的原则,同时总结出了病灶诊断法、痛区痛线诊断法、功能症状诊断法、射线诊断法、环线诊断法、包罗万象诊断法共六种诊断法。“邵氏无痛治疗法”包括邵氏手法、各式牵引术、中西医结合系列理疗、内服外敷中药几部分。“邵氏无痛治疗法”是建立在“邵氏诊断法”的基础上,没有正确的诊断,不可能实现无痛治疗;“邵氏无痛治疗法”不是一点不痛,而是有痛无苦、且痛的舒服,愿意接受治疗,不烦躁、无放射、喜按,松手后局部及远隔部位症状自觉减轻了许多。邵老把这种无痛治疗法说成是推开“扳机手治疗”,这一治疗方法是邵老的独创,不同于国内外的治疗观点,此法具备治疗时没痛苦,患者谈笑风生,可以说患者接受治疗是一种享受。病若诊断正确能获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邵氏无痛疗法的一大鲜明特色。
“邵氏诊断法”与“邵氏无痛治疗法”构成了邵氏无痛疗法学术思想的主要内容。



匕‘
第二节理论基础
闷呀
临床上颈肩腰腿痛病常见主诉为一痛二麻三畸形四功能障碍或以上诸症兼而有之。疼痛可用无菌性炎症学说作出合理解释;麻木可用骨性或异常软组织(软性)机械压迫学说解释;中医可用气滞血淤、气血虚衰之不通不荣则痛麻来阐释,畸形、功能障碍可用动态、静态平衡失调作出解释。颈肩腰腿痛病中医可用痹症、屡证理论及经筋理论指导临床。
一、平衡学说
本书讨论的是颈肩腰腿痛疾病,属运动系统疾病,是筋骨之间的问题,是筋与骨在静止状态、运动状态的病理问题。肢体的静态只是动态的一种特殊形式,运动是绝对的。“人生于地,命悬于天”,天地宇宙自然界是恒动的,人自然也是恒动的。肢体能够灵活运动须有三个条件:一是骨的完整性,二是肉的活力、动力,三是神经的正常支配。人类在正常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筋骨的运动,骨为于,筋为刚;骨为支架,筋附于骨,筋骨相连。我们的研究对象主要就是筋,筋与骨生理上始终处在一种协调的平衡状态,筋骨之间平衡失调即为患病。颈肩腰腿痛疾患尤其重视运动中的平衡。按运动的状态可分为动态平衡与静态平衡,静态平衡包括形态平衡与结构平衡,动态平衡为功能平衡。平衡是相对的,静态与动态是相互关联的。静态平衡是动态平衡的基础,没有静态平衡,动态平衡就会失调;动态平衡是静态平衡的维持力量,没有动态平衡,肌肉就难以保持一定的肌张力,静态平衡就难以维持。静态平衡时肌肉有一定的张力,可以保持一种形态并维持一种结构,否则诸如疹症(肌萎缩)则难以使肢体正常运动;动态平衡中有相对的静息,正所谓动中有静。
颈肩腰腿痛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尤其重视人的动态平衡。单纯恢复了人的静态平衡则疗效是短暂的、近期的;要达到长久的、远期的效果,就必须恢复人的动态平衡。人是需要运动的,要生活自理,要劳动工作,要体育锻炼,均需要在运动中达到协调、平衡。动态平衡学说以生理解剖学为依据,从客观上揭示了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成因与治疗规律,最终以通过平衡达到治愈目的。随着现代功能解剖学与生物力学研究的不断深人,临床上遇到的一痛二麻三畸形四功能障碍为主诉的许多问题多能得到合理的解释或推理论证。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人的平衡(但这里须首先强调所谈的生物力学不同于无生命的普通固体力学、流体力学概念),生物力学有他的生命特性,生物力学中的力学表现每时每刻都和其生命活动联系在一起。
而肢体的生理活动是复杂多样的,大多根据关节的生理活动方向在某正常的生理范围内进行,如屈戌关节以屈伸为主,球窝关节做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环转等运动,各种运动形成从生物力学分析可归纳以下几点:① 运动以骨骼为杠杆、关节为中心、肌收缩为动力而构成,关节的构造成多样化,而任何一个关节的运动均由若干组肌肉共同完成,没有哪块肌肉是完全孤立的。生理情况是这样,病理情况也常常是这样,一块肌肉损伤常可使周围的一群肌肉处于受牵累的不良状态(紧张、弹
… … 第章
邵福元无痛疗法的学术思想
 
一一一一
性差、慢性炎症)。② 人体形形色色的运动基本上是围绕人体垂直轴、矢状轴和冠状轴三条轴线进行的,运动轨迹沿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分布,形成三维立体空间。③ 人体轴线的枢纽是关节.立体空间任一运动产生的力均可传至关节,过度或不恰当的运动使之产生伤炎痉挛性变,而恰当的运动会起到松解粘连瘫痕组织,解除对神经血管的压迫和牵引挛缩松动关节作用,对颈肩腰腿痛疾患进行其复杂的生物力学分析,可以精确、高效、快速诊断治疗。
人体的平衡形式基本上有三种:一是形态平衡,正常情况下人在行、坐、站、卧、蹲时可以保持在某一空间、时间点上的相对静息态,比如人在直立的时候有对称的外观形态,而且可以持续一定的时间。二是结构平衡,指骨性结构保持相对的平衡协调,比如脊柱应保持其特有的四个生理曲度,四肢关节应保持其各自正常的中立位结构,不论急慢性损伤最终均应恢复各自应有的生理结构。治愈的标准之一应包括恢复或接近恢复患者的生理结构,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远期疗效,不至于频频发作,让患者感到防不胜防。对于一些先天性畸形或出生后日积月累形成的稳定的畸形或已发展到不可逆的骨性改变者,亦应始终让患者适应这种已不可逆转的新环境,达到相对的形态平衡、相对的誓稳定结构,达到一种功能平衡状态。三是功能平衡即动态平衡,在结构平衡的基础上,履人体每个关节的主动肌、拮抗肌、协同肌在神经的支配下能够灵活自如地完成各种屈伸违展收旋及环转运动,而不出现任何症状且能达到正常的活动度,以及在运动过程中不发鬓生意外或不适,如弯腰过程中主动肌(腹直肌、骼腰肌)与拮抗肌(竖脊肌)时刻保迄持协调,自始至终保持相对的平衡,而不致使人向前栽倒或因症状而不能前弯· 维持相!对的动态平衡在颈肩腰腿痛病治疗后期非常重要,因为恢复人的生活工作劳动能力是患者就诊的根本目的,医生治疗的最终目标,这一理念已越来越被当今的人们普遍关注。如果致残后丧失了劳动能力,虽在静息状态下有相对的形态结构平衡而暂无自觉症状,但对患者本人以及家庭来说仍有相当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因缺少动态平衡保障不能自主发挥应有的功能活动能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从颈肩腰腿痛病的临床来看,这三种平衡均是必须的,形态平衡可叫软性平衡,结钩平衡可叫骨性平衡、骨架平衡,而动态平衡可认为是上两者平衡基础上的更复杂、更高层次的平衡。人能自由、敏捷地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在于人体的组织器官能在正常生命活动允许的范围内,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在一定的量和度以内能够随时在活动状态下保持动态平衡,反之叫动态平衡失调,而动态平衡是我们治病追求的重要目标之
鉴于颈肩腰腿痛病多属慢性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缠绵难愈等特点,所以在制定诊疗措施时,不但要考虑即时效果,还要考虑远期效果。现在全国尚未有统一公认的标准,大多以当时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程度分为治愈、好转、有效、无效儿类,根据此标准尚不能推断出治愈能维持多久,远期治愈率有多少。根据邵福元的经验,如果将静态动态平衡充分考虑进去,则会有远期效果。
动态平衡失调有几方面的意义:一方面人体正常的肌肉在收缩和舒张过程中,都在体内幅度不同的沿肌的纵轴上下左右滑动,并牵连着其他组织移动,许多肌群的各块肌
邵福元无痛疗法的学术思想
乏万工作发生急性损伤、慢性劳损而产生无菌性炎症之后,某一点或某一部分发生了粘乏挛缩变性或瘫痕,本块肌肉和其他组织就不能在体内自由伸缩、滑动,从外形上看女表现为畸形或功能障碍,这是一个点的变化限制了软组织纵向的线的运动,这是动态平衡失调的内在含义之一;另一方面这些挛缩变性的组织还限制了软组织横向的面的运动及相互之间的交叉运动,而造成功能受限。同时由于挛缩的组织刺激压迫了神经血管产生疼痛麻木等症状,另外这些伤、炎、痉、挛、变的病理产物又成为一种致病因素,反过来又限制了内部运动,加剧了动态平衡失调的程度。
由于人体构形呈多维的立体状,有前、后、左、右四个侧面,呈扁圆柱形,所以机体动态活动过程皆多发生左与右、前与后的既是拮抗又是协调统一的动作,是较复杂的动态平衡活动。宏观上与脊柱相关的复杂重要的平衡结构,有颈胸背与腰腹臀三角平衡装置。颈胸背三角平衡结构:以颈为中轴,颈侧肌分别斜行,并附着于上前胸及背上胸,呈三角形的两条不等边,肩关节间系于三角形底边的外侧。这种构体,称为颈胸背三角关系。无论是头颈部转侧及肩部的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以颈部为轴心,产生牵拉应力点的损伤。因此颈三角肌筋损伤多同时并存。颈三角最常见的损伤肌筋是中斜角肌、颈部斜方肌、肩脚提肌及冈上肌。腰腹臀三角装置:以腰椎为轴心,腰脊前三肌(腰大肌、腰小肌、腰方肌),腰背三肌(腰骼肋肌、腰最长肌及棘肌)与臀部的臀大肌及梨状肌等,三者共同构成腰腹臀的不等边三角关系。这种结构形态,无论是腰部的向前向后活动,以及臀腿的屈与伸,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个三角区的三个边。因此,腰腹臀三者的阳性“结节灶”体征并存,并且,其三者的病征形成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的连带关系,故将其称为腰腹臀三联征。
邵福元认为此平衡学说,尤其是动态平衡失调学说可以指导临床颈肩腰腿痛病的诊断全过程,临床的疼痛千变万化,但不外有三种,一是单纯形态上的不平衡;二是单纯结构上的不平衡(排除稳定而无临床症状者);三是二者兼而有之。对前者恢复了形态上的平衡即为治愈,大多数病程短,疗程亦短;对后者而言若仅仅恢复患者的形态平衡,尽管此时主诉痛苦可大部分消失,甚至完全消失,但邵福元认为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治愈。本着对患者长久负责的责任感,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下一步的指导思想就是如何纠正患者的骨性平衡,维持几年、几十年不复发的保障,取得远期真正意义上的治愈标准。因为现在仍没有全国统一的能区别出临床治愈与真正治愈的标准,邵福元的临床治愈标准核心:一是主诉痛苦症状消失,二是软组织形态恢复平衡,三是功能活动恢复正常。治愈标准核心是在通常所谓的临床治愈标准的基础上又加上一条骨性结构恢复平衡,有了这一条标准,临床上就可预测疾病复发的难易。
临床上颈肩腰腿痛病更加重视脊柱的骨性平衡,脊柱无论从外形看还是从内部(常借助X 线以祛除软组织及内脏组织后观察或手术中直视观察骨性结构)看都是一个平衡系统,恢复脊柱的骨性平衡,包括左右前后内外几个方面。
( l )从X 线前后位平片看:脊柱顺列整齐,典型的征象为棘突位于椎体的正中,无偏歪无旋转,椎间隙左右侧等宽,小关节无紊乱。
如果脊柱左右失去对称,则将刺激到走行于椎间孔内的神经根和走行于关节突周围的感觉神经,引起一个平面或多个平面的神经刺激征― 神经痛,即感觉或运动的麻
翩钱却翩蠕
!



可‘蟾孚呼幼工封颧鱼价‘肇陋业黔猫异笋‘军冰畔研壬研翔垦者纵酬诉秘羁革唯聪僻图哺利平夸咨壬甲‘回翻一军衅瞥‘酚碑呼珊印亚必乳纂蹄侨军雕孕蚤干‘昨盼醉蹄侨眯一‘匪腆事阿军纷rla 姆笙梁瀚不川“汾例十团军书聆亩具乱习酱尊献笋叨盼斗凑屏”研拿例叨(剥确’图W 晋[]苦封)游添聆晕晋琴¥草封「是娜茸‘渺宵刁汪擎量不叨鳞酬粼目业币斌鲁沙茶到,鬓霎‘勤彭隆猫翼丰翔珊障琴芳科翼霎踌邵绷郡国留哆荟麟半茜秘草石‘笃细草率细币辜寻匕佃困荟诉麟田图‘韦影呼甲寻’科不凑琳时邵‘驭书补彭甲纷醉游邵准军碘答素瞬腆素习茶剩,鼻鉴、二”雨尊叨肇沂申幸县雨准者‘奋扭县雨珊rl $袭草担平游价朝剔叨蟾裂。币尊叨暨茜申李县雨准者‘纂迎叨尊虹姆鲁可}巨‘洲喂胜啊单、卜叨中浦县平可当都‘咚耻昙纷叨蹄琳绷拐g 刁断彰逊采“亲塌丫呼肇予、肇芸秘县雨畔1 合‘蹄琳卿卒黔纂’谢诉秘纂硅珊障翁回草篆草‘甲苯叨研邻卿撇谢茜树准者‘晕任叨军困酬纂则酵1 合劫‘佃掣任困啊樱甲易裂乐。币尊叨纂彗升纂可1 合劫躲‘麒丫叨纂士啊甲晋卫‘纂丫书躲一叨纂士啊草缈丫书躲一叨纂士甲封纂沓界霎“书超一叨币碑担少瞬当纂士著焊‘醚纂姗叨生彰逾呼凑醉绷昌叫专彰纂翅‘羽耀吐翻蟾叨甲易粼“军爵翁粼螺吐图确’裹峰叨蒸目李甲瞬当纂士」断:军侨余琴回秘呼不毕蒸’焦釜叨升三彗’申’照甲嫉当纂士甲叨升纂“醉鬓曾攀裹峰胜图1 刀贺豁粼准者‘¥口耳留扮来令叨展荟裘峰f ( l . I 聊呼丁粒爬司’那聊猫虱‘来酉草丫影澎璐献币琳司“肇绍提器蚕g 吐瞥粼准者‘墩丫琳翻雕甲‘晕任利,丰断酉甲确躲璐筛g 都彰‘¥鲜哪照琳副准者‘琴习绷月g 姆勤团担卫茹割秘粼“肇某鞋者‘醉鬓叨朱衅feJ 聊吐二平聊滩甲‘¥口耳军来架峰回鲤’刁聊秘呀准者‘¥U 叮即到淤嘲“赫易予’瞥丫’瞥目醉’买业要目避准者粼回‘粼一困照回‘丫鲜留幼来拳fl5 荟喇姗姆县爽‘最照母真躲斋虱‘来互生耸丫影覃皿献韦琳业。淋琴当$Il 吐当一亲晕予’肇予吐缪酬躲目醉准者‘掣鼻干剩,取四年邢雄现目醛‘呀科回丰日“雕甲叨称马珊p 本照醛准台工旦‘¥口耳苯照珊醛。淋野事gillfl4 当一余肇茜秘、肇确雕甲‘醉鬓图姗‘墩丫丰幸纂准者劫‘纂丫县照斗李纂滚台团当聆耳百日璐茹’毋县‘了碑喜军甲洲草晕耳年来图姗n 泌目士邓床“瓢习叨斟士碍提号龚豁司‘躲号裘剑嘲‘提导森嘲鲤‘即显照回秘司‘即象县回秘啤仔‘即易照回辨醛’璧书对11 泌紊XW (乙)肇诉睡县雨醉}巨寻黔‘醉落瞬粼叨里叁茸晕县平fl4 珊障‘买业肇酬叨胀郡呼躲豁粼可1 巨寻聊‘革书褥秘粼叨型叁耳攀县平珊障叩讹叨晕枉丫来。醉鬓雕甲曾晕脾图叨叨呵掣任军来‘晕任军书1 旧卜泌一都彰‘缈丫早军琳粼C 皿珊rlN 娜树回啊雕甲型W ‘珊fl $陋釜诉申幸回叨准者曾尽县叨叨级阵业旱军‘转翠韦尊县啊叨刁秘嘲晕拿期氰咧‘纂丫旱军秘哪。弯摊叨邵碑羽蟾勤香一粼旅甲草‘皿珊rl $ 落秘W 豁雕甲寻腆‘县邵褥申李叨买期[4 ]洲草图洲晕斗平陋珊rlN 图洲叨晕任军来”弯旅酚鬓雕用曾最图盯g 呵一叨晕军来‘豁哑一‘掣哑一年来甲哺提肇醛取台纂丫旱军秘醛。团宣材一叨百箕瞥当劲鲁纂丫旱翠升纂”暨
)
不嘻
 
甄7
第一章邵福元无痛疗法的学术思想
很快因组织内血肿,局部组织张力提高,以及致痛介质释放而出现剧烈疼痛。二期炎症岌应后期,临床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镜下观以血管反应、细胞浸润与水肿为特征。三期再生修复期,自创伤2 一3d 开始,表皮肉芽等组织增生修复,以肉芽组织增生最为活跃,第2 周达到高峰,组织间产生粘连、血肿渐渐机化,肿块变硬,关节叽肉僵硬,活动不便,局部疼痛和肿胀好转。四期为瘫痕形成期,创伤第3 周肉芽组织渭生停滞,产生大量胶原纤维,胶原纤维收缩形成瘫痕和软组织挛缩。第一、二期称临宋早期,以无菌性炎症为特征,第三、四期称后期,以瘫痕挛缩为特征。无菌性炎症学说与软组织损伤病理改变相吻合,从微观上揭示厂慢性软组织成因和治疗规律。无菌性炎症学说对软组织病的治疗,早期主张“去痛致松”,后期则取“以松治痛”。对早期肌肉附着处仅有炎症反应与炎症粘连引起肌痉挛的病例,由于肌肉和筋膜本身没有质变,可在其附着处施行各种有效非手术疗法,对神经末梢与其周围炎性组织起到间接的松解作用,从而阻断疼痛的传导,促使肌痉挛随之放松;对肌挛缩初期和后期已形成变性的病例采用适当手法、针刀疗法或软组织松解术以达到“松而痛去”的目的。
邵福元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把该类软组织损伤性疾患分为伤、炎、痉、挛、变五个病理阶段。依每个病理过程的特点摸索出一套与损伤修复相吻合又乐于被当代人所接受的具体措施,即前提是促进软组织的愈合,又不给患者增加痛苦(哪怕是暂时的)的手法操作。因临床上经常碰到这样的患者,本身就是以疼痛为主诉来诊,一听是痛点按摩或强刺激手法,先自恐惧,有一种本能的躲闪抗拒心态,或有些就明确表示拒绝该疗法,碰到这种意志坚决者,“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也”, “病为本,工为标”,所以重视医患合作,医患融洽亦常常是取效的一方面。邵福元在当初创立“无痛疗法”时已把这种思想融人了进去。对“伤炎”期,一切治则围绕消除无菌性炎症为主旨,包括轻柔理筋等手法,同时一借鉴西医消炎止痛类药物、脱水剂的应用,中医应用活血化淤、攻逐水饮、缓急止痛药;对“痉挛期”应用揉按等手法并创立了增力点压法,配合西药解除肌肉紧张等肌肉松弛剂的应用,中医缓急止痛、祛风除湿、益气养血药物的应用;对“挛变期”手法可相应采用大力度,配和应用补肝肾、壮筋骨、益气养血之剂。各期再辅以相应的声、光、电、磁、热、药等理疗。形成一套既遵循“治病求本,医乃仁术”,又符合与时俱进易被当代人接受的治疗颈肩腰腿痛的“邵氏无痛疗法”。三、压痛点与牵涉痛在颈肩腰腿痛病中的认识
过去在软组织疼痛诊疗方面的应用上,祖国医学是遵循有关经络经筋理论的取穴原则,或以痛为输的“阿是穴”,历史悠久;西医是“激痛点”或“触痛点”(靶点、扳机点),部位在神经肌肉的运动点上。邵福元所称的引发痛点(区)大多位于肌肉筋膜在骨骼附丽处的起点或者止点上,触动该区域可引起相邻或远隔部位的不同反应。若施以恰当的手法,患者会感到主诉的局部和患肢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从而达到治愈;临床上患者常常述说的疼痛部位很明确,但其自指的痛区与实际的引发区(真正的致痛部位)是不一致的。
临床上邵福元认为痛点、压痛点、压痛放射点、治疗点是有根本区别的,是不能混淆的。国内外医生和患者都把痛点、压痛点、压痛放射点视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一一一



痛点(区、线):是患者自觉疼痛部位,属主观感觉,不是用手按压触摸到的痛点,患者自压时无压痛或当医生检查按压时也确实无压痛及压痛放射痛,这个地方的痛是其他地方牵涉引起的。它也可属于原发病灶的继发痛的早期现象,尚未发展到炎性病变,这种情况,只要是专科医生谁都遇到过的。
在颈肩腰腿痛病中,此自觉痛的出现有其规律性而表现出特有的形式、形态范围,并随着功能运动的改变而减轻或加重。也有人称此点为运动点,这种自指痛对临床诊断治疗同样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即出现疼痛的部位不一定是原发病灶,而真正引起疼痛的病灶可能就在其疼痛部位的上下、左右、前后(深层、浅层)或远,或近区域。压痛点:指医生检查治疗时的按压痛点。压痛点的形成出现有几种:① 急性外伤多在直接着力点上或外感风寒湿邪。② 慢性积累性劳损,多因工作职业特点、生活习惯导致肢体久置不移或频繁重复某一动作而疲劳,这一类压痛点常在肌肉、筋膜、韧带起止点上,尤其是起点部位(其部位相对固定),因为这些起止点是人体机械应力比较集中的地方,受到的拉力大,易引起纤维结构受伤而出现压痛点。③ 急性外伤后失治、治不得法而后遗变成慢性损伤。
临床上,邵福元将慢性损伤形成的压痛点分为两种,一种叫潜伏压痛点,即病灶处从未自觉痛过,或按压有疼痛但与现在的自觉痛线不一致,即现在的痛点不是由这个点的压痛引发的,这个压痛点还暂时未发病。提示损伤程度轻,还没有积累到产生临床症状的程度,患者自我感觉安然无恙。这是一种早期痛症,日久或遇诱因可以发作,如果及早治疗则有预防保健作用;此时相当于软组织的亚健康状态。这种潜伏压痛点的转归有:
( l )通过自体合理锻炼、休息而逐渐自行消失或专科医生体检时发现而治疗消除。( 2 )以下几种情况转为显性压痛点:① 上呼吸道感染(经常感冒、扁桃体炎、咽炎、鼻炎)或其他发热炎症、内分泌紊乱、身体过劳等内部因素。② 长时间慢性劳损,或某一次急性外伤或外感风寒湿邪的刺激而诱发加剧,使潜伏的压痛点转为显性压痛点。
另一种情况:压之疼痛,不烦躁不放射,而且可以缓解主诉症状,说明该压痛点是引起自觉症状的真正引发区,叫显性压痛点,这个压痛点就是临床需要的所谓治疗灶(区)。
压痛放射点:有些压痛点一旦触及即可引发放射性痛(有些敏感或有些敏感性差些)。
国外有人称此为靶点(区)或扳机点。邵福元认为属神经支受压刺激或软组织肌筋膜病变刺激卡压神经血管(或皮神经)所致。分为三种情况:① 脊神经根受到压迫和刺激,如颈、胸、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相应椎间隙棘突旁按压即会出现相应神经根分布区的放射痛:② 神经干受到卡压或者刺激,沿神经干也会引起压痛放射。③ 属软组织病变,当软组织出现了无菌性炎症,在“伤炎痉”早期阶段以及“挛变”的后期阶段,因急性期致痛致炎性化学物质对神经血管的刺激及粘连挛缩变性的机械性卡压刺激同样可以导致放射性疼痛。临床上前两种情况涉及“放射痛、反射痛”、“根性痛、干性痛、丛性痛”,后一种情况涉及“牵涉痛”概念。区分清这几种情况有助于临床的诊治。放
… 00
封痛和反射痛在腰腿痛中指的是腰髓部神经根于椎管内或外部遭受炎症的刺激引起典型约坐骨神经痛,可以涉及下肢麻木及神经功能受累,多见于小腿与足部,称为“放射性坐骨神经痛”。因脊神经后支或硬脑膜返支分布区域的组织遭受到炎症刺激传人中枢造成不典型的坐骨神经痛,仅局限于大腿外侧而无小腿麻木及神经功能受累的体征,称为“反射性坐骨神经痛”。在颈肩臂痛方面和腰腿痛相同,也分为“放射性臂神经痛”和“反射性臂神经痛”。“根性痛、干性痛、丛性痛”是按照发病的神经解剖部位划分的,从它们的发病部位(椎管内)、发病原因(神经根受机械性压迫致痛)和临床表现(典型的“坐骨神经痛”、典型的“臂神经痛”)来看,两者全属传统的“放射性坐骨神经痛”或“放射性臂神经痛”的翻版。当人体某一处发生软组织损伤后,常可见到疼痛不仅产生在某处的损伤局部,而且疼痛可见放射或转移性地涉及肢体的其他部位,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牵涉痛原本是指“内脏某一脏器有病变时,常在特定体表发生疼痛”。它是通过同一体节的感觉神经而牵涉到表浅部位的,如心脏缺血时有心前区、左肩及L 臂内侧痛;胆囊炎时,出现右肩及肩脚区疼痛。而临床常见各种牵涉痛可能发生在神经节段的相同部位,也可能发生在完全无关的神经节段上。在软组织损伤性颈肩腰腿痛中也存在有牵涉痛,如CS 、6 椎病变时,除根性痛外,也有颈根、肩、肩脚间区痛。L4 、5 腰骸关节突病变时,除在局部有压痛、深压痛外,还有大腿后侧牵涉痛。这种现象对临床医生定位、诊断、鉴别诊断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邵老在临床中总结出的牵涉痛规律将在痛区痛线诊法中介绍。
颈肩腰腿痛中有关牵涉痛的几个问题:
( l )神经生理学说解释牵涉痛现象:当人体某处发生软组织损伤后,常可见到疼痛不仅产生在某处的损伤局部,而且疼痛可放射或转移性地涉及肢体的其他部位。原发病部位与牵涉痛部位因相关的神经节段而相应。可用中枢的会聚现象解释以及伴有交感神经反应的内脏或深部结构的皮肤反射或肌肉反射因素来解释。另一类,至于牵涉痛发生在完全无关的神经节段,这可能是因为这些节段所支配的组织也可能存在损伤或者病变。因为两侧眶皮层通过脐眠体而相互联系,所以使牵涉痛现象有时甚至出现易侧现象,即牵涉痛发生在身体对侧肢体。
( 2 )当医生按压刺激一个压痛点时,患者感觉到疼痛的地方一般不限于或根本不在压痛点的地方。而疼痛分布在相当广阔的范围,或者放射至与压痛点有相当距离的其他区域(不循神经走向排列,亦不循传统经脉走向)。在颈肩腰腿痛病中这种牵涉痛相当普遍,叫做压痛点牵涉痛。例如医生检查按压肩部冈下肌的一个压痛点,患者会感到疼痛主要在三角肌,有的诉说疼痛可扩散到整个上肢外侧,有些患者则反映疼痛一直放射到手指。如果按压臀中肌、臀小肌的一个压痛点,疼痛可以传至下肢外侧甚至足跟。由此可见,压痛点产生的牵涉痛,患者诉说的疼痛位置与疼痛的实际发源地可以完全在不同的地方。所以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广阔范围的疼痛,可以来源于一个细小的病灶,它可以存在于这个广阔范围内,也可以存在于远离这个疼痛区域的某一个地方。这个事实在临床治疗上的意义是显然的。
在牵涉痛涉及的范围内,常见一个或者几个痛的最厉害的中心点,在这些地方一般还有痛过敏的现象,通常不会引起痛的轻微刺激在这里就可以诱发剧烈疼痛,这种牵涉
9 一一
第一章邵福元无痛疗法的学术思想
痛区域内的痛过敏现象叫做“牵涉性痛过敏”。有时在牵涉痛已经消失之后,这种牵涉性的痛过敏现象还可以继续存在一段时间。但是这种牵涉性痛过敏的压痛点与原发病灶所出现的压痛二者有本质的不同。因此,把由于损伤性病灶而产生的压痛点称为“真性压痛点”,把因牵涉性痛过敏的压痛点称为“假性压痛点”,二者决不可混淆。应在临床诊断、治疗中认真比较总结。一般来说,在牵涉性痛过敏区引起的压痛点不像病灶之压痛点那么强烈而固定不变,而巨不再产生另外牵涉痛现象,对二者的分辨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疗效。这种正确的判断来自丰富的临床经验积累和对压痛点生理病理的认识深度:在临床中有许多病例,针对原发病灶的压痛点,进行局部封闭治疗,可以把压痛点消除,同时把病症治愈,起到一针除顽疾的效果。但实际在颈肩腰腿痛病中,压痛点在人体的各处发生、分布情况不同,加上各部位解剖上的差异,病程的长短及病灶的深浅不同,只凭表面的穴位而无立体概念,封闭往往不能准确地到达损伤病灶,这是本类病的一个特点。这种特点亦为邵氏疗法具体实施提供了依据。
邵福元对有临床意义的压痛点、压痛放射点,根据实际需要分为治疗点(灶)、喜治点(灶)、副治疗点(灶)、忌治点(灶)、放射点、厌烦点、敏感点用以指导临床,髻使医者临证时做到条理清晰、有规有矩、有主有次、标本缓急、心中有章可循而不致慌霍张忙乱、漫无目的。遵循首先找准治疗点原则,在病情复杂、治疗点难辨的情况下再寻傅喜治点、副治点,经过一段治疗,病情进一步好转,待忌治点、厌烦点转化为治疗点后里予以全部消除。
寥四、颈肩腰腿痛病治疗最终目标
1 最大限度维持脊柱关节的稳定性、保护患者劳动力、提高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是颈肩腰腿痛病治疗中始终遵循的理念。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颈肩腰腿痛病的治疗标准需要重新认识。如果只注
意所谓的病变(损伤病灶)已经停止继续伤害人体,治病因素已经排除,而忽略四肢百骸功能情况,忽视对人整体的身体状况有何影响,忽视对人的工作生活能力有何影响,忽视本次的治疗是否为以后的再次伤害埋下伏笔,那么即使我们治愈了成千上万的患者,都是一个残疾或者半个残疾的人,那我们的医疗价值就会降低很多,因为我们面对的首先是“人”,然后才是“病”,立足点从“人的病”,到“病的人”,首先应树立如何最大限度保证人的肢体功能正常、形态结构完整的指导思想,然后再考虑制定具体祛除病灶的措施。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治愈,对减少个人和社会负担都有积极意义。中医治病是以人为背景的,是治疗“有病的人”,将人的自觉症状、精神心理状态及日常生活工作的行为动作、生存质量作为其构成部件的。颈肩腰腿痛患者的主诉之苦既包括了形体的主观感受、主动被动运动障碍,又包含了生活质量下降的精神痛苦。所以我们将恢复患者运动、劳动的能力、提高生存质量作为取效和治愈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比如临床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95 %的不需要手术,只有在出现马尾受压症状伴双下肢广泛麻木及疼痛剧烈卧床不起且经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时才考虑手术,因手术后会影响脊柱的稳定性,容易引起功能性并发症,尤其对作为社会主力军的青少年来讲更为重要。人的活动以腰部为主宰,脊柱靠周围的神经、肌肉、筋膜和一节一节的椎间盘维持其稳定和运动功能。脊骨叠垒起为骨性支架,为了维持它们的形状及灵活性,还需依靠


,一?
咐着于骨骼周围的神经、血管、肌肉、筋膜、韧带及椎间盘等约束装置及动力装置;如奥贸然手术,骨骼的完整性遭到永久性破坏,筋无以附,伴随无法避免的术后粘连,必然影响其对脊柱的约束力,减弱其运动力度,最终导致功能低下。
由于本专业从事的软组织损伤专业属运动系疾患,所以“动”为它的第一本能,不管病之前与病愈后,都存在着“动”的问题,研究颈肩腰腿痛病的病理不可能离开动态而孤立静止地进行,只有在动态情况下研究才能抓住它的第一位的因素,才能抓住此类疾病的本质。只有恢复了患者的劳动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治愈,才是医生、患者、社会追求的根本目标,融人了这种理念的治疗方案才是合理、完善、有生命力的方案。
第三节邵福元诊断法
邵福元无痛疗法的学术思想
邵福元经40 余年的临床实践,在平衡学说、无菌性炎症学说、牵涉痛理论及最大限度保护颈肩腰腿痛患者劳动力提高生存质量的理念指导下,加以总结形成了其独特的、快速的邵福元诊断法。它的诊法现阶段包括六种,分述如下:
一、病灶诊断法
现代对软组织损伤检查治疗的各家流派都非常重视对压痛点(实际上是压痛点之下的病灶)的查找、消除,认为很大一部分软组织损伤性颈肩腰腿痛病中不管你使用什么疗法,只要能消除病灶所致的压痛点,就能使疼痛消失,把病症治愈,所以如何使各种疗法在治疗过程中能针对压痛点进行准确、全面、快速地消除,成为一切疗法的治疗原则。下面简述邵福元对病灶及依病灶而诊病总结出的认识和规律。
(一)病灶的发病及形成机制
发病原因一般有三类:一类急性外伤或外感六淫:跌扑闪挫、挨伤等动力因素可以造成肌筋膜肿胀淤积病灶;风寒湿邪亦是该经筋病的常见致病因素,机体遇寒首先揍理毫毛络脉收缩,随之肌筋收缩挛缩不解,发生筋结,久结不去,成为可触及的结块病灶,故筋病患者对异常气候变化比常人敏感。二类慢性劳损:由于频繁细小的动力损伤,或长时间的静态体位造成静态性的肌筋损伤,渗出充血形成病灶,该类病灶虽不至于使人一次发病,但此肌筋内伤性形成的病灶由微到著,由量变到质变具有隐形损伤特点,一旦发作则缠绵难去。三类急性后遗或慢性损伤基础上的急性发作或二者兼而有之。
第二类在当今社会有愈来愈多的趋势,且为今后研究重点。第三类体现了临床上的复杂性,区别主次矛盾,标本缓急,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病灶形成的物质基础离不开肌肉、神经、血管,三者关系密切;生理上每块肌肉均有自己的神经支配及丰富的血液供应,每块肌肉实际上就是一个器官。支配肌肉的运动神经末梢能把来自神经中枢的冲动传导到肌肉,引起肌肉收缩,调节肌肉紧张度以维持身体的各种姿势。肌肉的感觉神经末梢除了感受痛觉和温度觉以外,还主要传导肌肉收缩地感觉到神经中枢以实现各肌肉之间的协调。肌肉的血管呈网络分布,在多数情况下,比较粗大的血管与神经相伴进
人肌肉;一般情况下.血管的主要分支穿经每块肌肉时,其经过方向与神经经过方向并不一致,因其有丰富血液供应的生理特点,容易遭到损伤,损伤后易出现无菌性炎性反应,依病程出现各类病灶,相对容易修复;而肌键、韧带内缺乏血运,靠周围血管的渗透来滋养.一般不易损伤,一旦损伤又不易修复,此情况临床上可得到验证。从病灶的软硬度可大致判断出损伤的时间,病史的长短。在损伤早期(伤炎阶段):① 由于机体受伤后的自然应激反应,使该处神经兴奋性提高,血管扩张,血管、毛细血管的血液充盈,局部便出现充血的现象。② 急性外伤可使局部出现纤维断裂,血管破裂而出血形成血肿,或慢性劳损使肌纤维拉细拉长,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外组织液渗透平衡失调,组织液聚积在组织间,使伤部出现水肿状态。上两种情况,不管出血、充血、渗出均是液态,积累到一定量时被医生检查到的便是水肿、肿胀样膨大质软的病灶,此为病灶的早期形态,有温度,能感到外形,压之生痛有波动感,宜轻柔不易重按:此阶段多为敏感期,如果经恰当的治疗、合理的调养可以很快在此阶段愈合;一方面,如果失治、延误、误诊,病情进一步发展,血肿、水肿由于人自身的调节修复能力,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逐渐机化,损伤处组织出现过度增生修复,这种结缔组织的增生特别容易造成粘连,使肿块逐步变硬,关节变得僵硬、不灵活。另一方面,由于受伤组织肿胀、组织受压、血管痉挛、栓塞,引起损伤局部缺血缺氧,组织新陈代谢所需的能量不能及时运到,代谢的产物不能及时运走(组织代谢不充分),不能进行充分的有氧分解而产生乳酸及诸如K ’、H 十、5 一经色胺、组胺、色络胺、缓激肤等一些致痛、致炎的化学物质,从而产生又酸又痛的临床症状。人的痛觉感受器实际上是一个化学感受器,在这些化学物质中,有些能直接兴奋痛觉的神经末梢,有些还能提高神经末梢对痛刺激的兴奋性,从而引起肌肉的收缩、紧张、痉挛。此时医生检查到的病灶即为痉挛性病灶,从损伤升炎症反应一肌肉疼痛一肌肉痉挛紧张,这一病理变化过程中,持续的肌肉痛到肌紧张又是一个可逆的恶性循环过程,这一过程是要经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这里有一个兴奋脊髓中枢的环节:脊髓中枢若在强烈持久的痛刺激下是可以发生兴奋亢进的,从而引起肌肉收缩(而且当这种变化发生后,痛刺激即使停止,这种兴奋性亢进还能维持相当长的时间)。肌肉持久紧张的累积效应可能导致肌纤维和纤维结缔组织的代谢紊乱,也要经过因肌肉疲劳和缺血而释放各种化学物质这个环节(一些化学物质的释放在肌肉紧张停止后仍然能持续进行,从而维持肌肉痛神经末梢的兴奋性亢进)。如果长期的肌紧张痉挛这种病灶生成之后,可以成为独立存在的痛过敏灶,不再依靠肌紧张来维持。
在肌肉疼痛护肌肉紧张这个恶性循环圈中,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都可以引起持久性的变化,这些变化无疑是产生压痛点(病灶)的一种基础,就肌肉来说,持久的紧张痉挛显然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原因,在软组织损伤性的颈肩腰腿痛病治疗过程中,及时解痉消炎是一个千万不能忽视的重要原则。在颈肩腰腿痛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肌紧张而形成新的继发性的病灶,可使病情进一步复杂化,给诊断治疗带来困难,所以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对原发病灶的消除,亦要重视对肌紧张这个继发问题的解决办法,邵福元在实践中总结出的镇痉止痛手法― 增力点压法,再辅助一些肌肉松弛剂、缓急止痛剂的应用及其他理疗仪器的选择应用,即是针对肌肉痉挛病灶而设。此外,某
颈合曰妥键痛}以用诊疗学· l
邵福元无痛疗法的学术思想
些漫性内脏疾病或长期的情绪紧张恐惧也可导致某些肌肉紧张成为诱发因素亦不可不刁,比如长期处于精神高度集中紧张状态,肩背部肌肉一直不能放松,左右侧肌张力不刃称,高张力侧肌肉形成痉挛病灶引起头痛头晕;腰部肌张力增高导致椎间盘内压持续增高,纤维环退变加快,引起腰突症、腰部软组织劳损。软组织损伤后的病理变化是非常复杂的,各种不同程度的急性外伤、慢性劳损均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充血、出血、渗出,在一定条件下会把肌肉、筋膜、肌键、神经血管等软组织粘连在一起,这种粘连早期直观下是看不到的,目前尚缺乏有关显示软组织病灶的影像学检查仪器,随着粘连程度的进一步加重,积累到一定量时,经验丰富的医生就可以触及,经验越丰富,越能及早发现,粘连的范围、形态、程度与损伤的程度、病程的长短及组织的形态结构有关。有的粘连形态呈点、片状,成纵形、横形分布等,一定程度上与肌纤维的排列走向有关,与约束肌纤维的包膜有关。
正常情况下,肌肉主要由肌组织构成,肌组织的基本单位是肌纤维,每一肌纤维周围又包绕有叫做肌内膜的结缔组织膜,数量不等的肌纤维集合成肌束,每个肌束周围都包绕有结缔组织膜,由数量不等的肌束集合成肌肉的肌腹部分,肌腹的周围又包绕有较厚的结缔组织,成为肌外膜。从肌纤维的肌内膜一肌束膜、肌外膜,这种膜均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临床具有防止出血、淤血、渗出物蔓延的作用,使病灶依纤维排列方向、体积大小、深浅层次不同而呈现出点样、线样、面样及多维立体样病灶,使病灶呈多样性、复杂性。人体软组织损伤后,大多因自我保护机制而不敢舒张,多处在收缩状态,当自我修复完成后,该组织就变短了,当急性期过后,人体要进行正常的活动,该组织就不能舒张到正常的长度和宽度,因而限制了人体功能活动的范围,形成了临床的挛缩病灶。一般来讲,只要软组织在哪里受到伤害,人体就在哪里进行自我修复,人体必然产生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的变化;在修复期,组织出现再生增生,血肿机化,肌肉僵硬,软组织内的某些血管壁增生形成狭窄,毛细血管增生,血管扩张、淤滞,一些较大的血管内皮细胞肥大、内膜增生,肌层明显增厚,外膜胶原纤维增生,脂肪组织有胶原纤维束、周围有纤维包绕、韧带有胶原纤维增生、筋膜和横纹肌周围或纤维间有不规则的瘫痕形成。因此,在修复和恢复过程结束时,极易产生粘连、挛缩、瘫痕现象,这些病理产物又可成为新的致病因素。在此期可检查到增厚样、胶冻样、毛玻璃样、僵硬样、结节样、板结样等硬度越来越强的病灶,甚至在影像学上可见钙化样灶。邵福元根据病灶的性质、软硬度将用力标准定为四级,有经验的临床医生据此就可以判断出患者的病程及损伤程度,把握疗程,针对性地施以不同手法。如挛缩变性期病灶适合用较重手法,可以应用拨、颤、牵引、松解手法。
(二)邵福元对病灶检查的一般原则
初学者要养成一定的习惯,检查时按颈肩腰腿痛病各自的特点进行,由起点到肌腹到止点全面按顺序检查,用力分轻、中、重,从A 线到a 线到d 线(详见后述),做到既快捷又全面。因该类患者多以疼痛为主诉,应尽量避免重复检查,减少不必要的痛苦。
(三)邵福元肌筋膜病灶触摸检查法
肌肉、筋膜混合发病者,若肌纤维束有病,肿胀物呈细小条索状、触摸似细丝状、
排状,如果用手轻拨之有捻发音,患者和医生都能感觉出。如果病灶发生在肌纤维束较多的组织中、较发达肌束膜内或纤维鞘内病变,能触到与肌纤维走向一致,硬度不一的条状或块状肿大物,这多为筋膜内损伤。它的表面是光滑的,一般与周围无粘连。如果肌中能触摸到结节状硬物,而且大小不一,这多为肌纤维受伤渗出、相互粘连形成结节,类似注射药物结节,其不同点有二:① 肌纤维病灶结节触摸是在肌层,随肌束走向一致,且有压痛。② 注射结节是在皮下层,与肌肉走向无关,一般无压痛。筋膜组织有浅筋膜、深筋膜之分。浅深二层之间含有皮静脉、皮神经和淋巴结。浅筋膜一般含脂肪组织较多,全身的筋膜组织是相续的,深筋膜附着于骨性部分及韧带,它包绕肌肉、血管、神经等组织,还构成肌束膜、肌膜、肌间隔及筋膜室,筋膜功能即可减少肌间摩擦,保证每块肌或肌群能够单独进行运动,可以约束肌腿,改变肌的牵引方向,调节肌的作用,供肌附着。一旦发生外伤,使肌筋膜单独损伤或混合损伤,必然会影响血供和神经功能。检查时将会出现筋膜增厚,使骨突或骨峪外形触摸不清。另外,筋膜在接近关节处,它会变得肥厚,移行于韧带或肌腿的支持带,附着到关节的周围。(四)邵福元浅筋膜脂肪块及脂肪痈检查法
在进行软组织检查时,在枕下区、隆椎区、肩顶部、下腹区、骼后上棘区、坐骨区、股后区、胭窝区,都经常发现浅筋膜脂肪块:正常的胖人这些地方脂肪增多,捏之柔软,有弹性,但适当的捏力不会感到痛、酸,无不适感。如果发病,则质变偏硬,弹性降低,出现粘连,不能抓起,皮肤表面变得粗糙,毛孔显著大而粗,捏之有症状。在骼后上棘处特点:脂肪常从筋膜裂隙中穿出,形成脂肪病,小的似豆,大的似小指肚。有的连成一片,在枕下部似肥胖一样,打成折,如果呈折,同时浅层深层粘连,不能抓起,捏之较硬,且会出现酸困样痛。在隆椎区特点:可见其周围像小碗一样高大,脂肪和皮肤粘连且与深层项韧带、棘上韧带发生粘连。在股后外特点:呈带状脂肪带,沿股骨峪外侧唇分布,是人体脂肪变性最大的团块。以上都是脂肪增生变性的表现,凡出现类似现象,一般症状以酸困沉重感比较多见。
(五)治疗灶选择法
首先要弄清病灶是不是治疗灶,要掌握各种病灶对压痛点的不同反映,才能选出治疗灶。
1 .邵福元对有价值病灶的诊断
( l )治疗灶:手下有病灶,按压有痛感,不烦躁不放射,或有一种特别的放射感觉,这种放射不是疼痛麻木的感觉,而似热流感或流水样清凉感(不是冰凉感),或是痒的感觉,或有一种牵动感(也不属于酸胀沉困),这类感觉并不难受,反而有一种舒服感(也可认为是经络的传感现象),气至痛消。手法后主诉症状及远隔部位症状减轻一半以上二
( 2 )喜按灶:手下有病灶但不明显,按压酸痛不明显,不放射,按压舒服,手法后能缓解主诉症状,远隔部位有减轻不加重。此可能为早期的治疗灶反应,只不过病灶尚未积累发展到一触即知的程度。
( 3 )副治疗灶:手下有病灶,按压有痛感且放射,但松手后放射痛马上消失,远隔部位有减轻不加重。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l4 .盈
一-- ,口.. . . . . . . . .口口
之所以冠以副治疗灶,是因为在临床上遇到病情复杂,一时找不到治疗灶及喜按灶犷以恰当的手法亦可获得治疗灶反应。此灶易转化成治疗灶。
( 4 )放射灶:手下有病灶,按压酸痛且放射,手法后远隔部位症状或加重或减轻。( 5 )忌治灶:手下有病灶,按压酸痛且放射(国外称扳机点),松手后不能马上消失,症状有时加重有时减轻,因有能激起痛线疼痛程度加重的危险性,所以视为忌治点。
( 6 )厌烦灶:手下有病灶,有明显压痛,且对按压有种心烦意乱感觉,若继续按压,甚至出现心慌、心悸、出汗、面色苍白、头晕、恶心、呕吐,像晕针样虚脱反应,患者主观上不愿接受治疗,远隔部位症状有加重现象。此灶用力越大,出现频率越高,按压时间越长,反应越明显。处理措施:手法立即停止,让患者静卧休息,轻者数分钟即可缓解,重者静卧后随即注射25 %葡萄糖40 一100 mL 及口服温糖水或注射强心剂,此现象出现率常和医生技术水平有关。
邵福元应对各种病灶提出相应手法治则,先手法治疗灶,喜治灶,再寻副治疗灶,避开忌治灶、厌烦灶,密切注意变化,待其转为治疗灶、副治疗灶后予以系统全面消除。
2 .全身特定治疗灶分布规律
( 1 )枕项部病灶分布规律:
l )枕外隆凸:该处软组织有项韧带、斜方肌。竺2 )枕骨_L 项线和项平面:上项线的内1 / 3 段有斜方肌腿膜附着,此肌的深层为头章半棘肌,附着于项平面;上项线外。/2 段直到颖骨乳突有胸锁乳突肌上端附着;其下方馨有头夹肌附着· 凳3 )颖骨乳突:乳突的前缘和外方直到上项线外,/ 2 段有胸锁乳突肌上端附着。此搏肌深层自上项线外l / 3 段至胸锁乳突前缘有头夹肌附着。头夹肌的深层有头最长肌附蓄着。该处病灶引起头颖部痛· 菜" )下领支和颧弓:下领支外面和下领底偏外缘为咬肌附着处,下领底偏内缘为翼履内肌附着处,两者成对地共同起咀嚼作用。该处病灶可引起自下领底向上至外眼角的闪电样阵发性抽搐,面颊部呈异样痛苦面容。
5 )颈椎棘突:该处主要是斜方肌附着处(起自枕外隆凸和上项线,向下沿项韧带直至T . 2 棘上韧带),还有小菱形肌(C67 项韧带)、上后锯肌(C 。一TZ 或T3 棘突),头夹肌(C3 一T3 棘突)、项半棘肌(CZ _ 5 棘突)、项棘肌和棘间肌等骨骼附着处。该处病灶可引起枕项部、头顶前额诸多脸部征象或肩臂疼痛。
6 )颈椎横突尖:C . _ 4 横突尖为肩脚提肌上端附着,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可引起颈旁上方痛。CS _ 7 横突尖为前、中、后三斜角肌上端附着,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可引起颈旁下方痛。该处病灶可引起颈椎横突部位及耳部、面颊部、颈根部症状。
7 )项伸肌群和项筋膜:项伸肌群和项筋膜病灶多在枕骨和颈椎棘突处附着。该处病灶可引起颈部不适、酸胀、疼痛、项背僵硬甚至斜颈。
8 )颈椎后关节突:为多裂肌(C4 _ 7 )和回旋肌(C3 _ 7 )附着处。该处病灶可引起颈项部疼痛、僵硬和后仰受限。
产气
、一’飞气、
碱司1 }
9 )颈椎板:颈椎各个椎板背面的骨膜有多裂肌和回旋肌附着,该处病灶可引起颈项部僵硬、疼痛和前屈后伸障碍。
ro )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骨颈静脉切迹位于胸骨柄上端,处于两侧胸锁乳突肌外侧头锁骨附着处之间;其上有锁骨间韧带覆盖。胸骨颈静脉切迹的前方偏下处是此肌两侧的内侧头胸骨柄附着处。此肌两侧的四个附着处均与胸骨颈静脉切迹十分接近。该处病灶引起局部疼痛。
11 )胸锁乳突肌下端:此肌上端起自颖骨乳突及项平面,下端分作两头。内侧头附着于胸骨柄上前方;外侧头附着于锁骨内段上缘。它们均属锁骨上窝软组织的组成部分之一该处病灶引起颈部疼、颖部痛、偏头痛、胸大肌痛或乳房痛或沿腹壁至大腿内侧痛二双侧病灶还会向下引出前胸痛、胸闷、呼吸不畅等前胸征象。
12 )胸大肌锁骨部:锁骨外1 / 3 前方有三角肌附着;锁骨内1 / 2 段前方有胸大肌附着二该处病灶引起肩部、前胸疼痛。
13 )前斜角肌下端:此肌也是锁骨上窝软组织的组成部分之一。它附着于第1 肋骨上方的斜角肌结节。锁骨下动脉在此肌骨骼附着处后方,由前向后横行通过。隔神经在其前方,由后上方向前下方斜行通过。臂丛神经在其后方,由前上方向后下方斜行通过。该处病灶引起颈根部、肘外侧及上肢的神经血管压迫症状。该处病灶引起的症状向上传导引起颈椎横突部位痛,出现面颊部(太阳穴处)、耳部(耳鸣、重听、耳根痛)症状。向下传导引起同侧腹壁至大腿前内侧出现疼痛。向前传导引起前胸部症状。双侧病灶引起咽喉异物感、吞咽不适等症状。向侧方引起上肢痛、麻、发凉、紫给等神经血管压迫症状。
上述13 处软组织病灶除在每一块骨骼肌附着处出现局限痛以外,还会向上、向前传导,出现头颅、面颊、眼、耳、鼻、咽喉、口腔等诸种征象。由于项颈部肌肉群起止点上的分布是错综复杂的,有的肌肉在后方(头半棘肌等),有的由后上外侧走向后下内侧(头夹肌等),或由后上方走向前下方(胸锁乳突肌等),因此要想精确地分清楚哪一个肌肉骨骼附着处病灶会引出哪个部位的传导痛,实际上是难以做到的。但是从临床实践所积累的经验,可以做出如下的划分:
A .枕颈痛、枕部麻痛、头顶痛或合并头皮肿胀、麻木或异样感等颅脑征象以及眼胀、眼眶痛、眼球痛、视物模糊、视力减退以至完全失明、眼干涩或多泪、畏光、飞蚊征、眼前闪光、眼睁不大(若睡半醒样)、上眼睑下垂(若重症肌无力)等眼部征象,多由颈椎棘突旁的软组织如项韧带、斜方肌、头半棘肌等在枕骨附着处、颈椎后关节附着处和颈椎棘突旁肌肉及筋膜本身的病灶引起。
B .枕骨旁痛、太阳穴痛、偏头痛等颅脑征象多由胸锁乳突肌损害或头夹肌损害以及肩脚提肌损害或锁骨上窝软组织(主要是前斜角肌)损害所引起。由于前两肌的上端均附着于自上项线外l / 2 段直至颗骨乳突,以及后两肌上端均附着于颈椎横突尖上,所以它们的肌附着处出现无菌性炎症病变时,每一处的疼痛均会向上方传导。这种传导征象多可通过治疗上项线外1 / 2 段至颖骨乳突的肌附着处、肩脚骨上角肩脚提肌附着处或第1 肋骨前斜角肌下端附着处病灶而缓解。
C .头昏、头紧(若戴紧帽样)、眩晕、恶心、呕吐、碎倒、耳鸣、全身不稳感、
颈肩腰褪痛应用诊疗学…
一一一
夔7 黯
邵福元无痛疗法的学术思想
乘船感、晕船、晕车、记忆力减退、前额痛、眉间痛、偏头痛、全头痛等颅脑征象;鼻腔不适、流涕、鼻塞(若重感冒样)等鼻部征象,吞咽不适、咽喉异物感、咽喉干痛、漫性咽喉炎、暂时性声音嘶哑等咽喉征象,耳鸣、耳痛、耳根痛、耳根拉紧感、听力减退、耳聋等耳部征象,口水少或流涎、严重口腔溃疡、牙酿浮肿、牙根痛(拔牙后仍痛)、舌增粗、舌麻木、口开不大、说话不清楚、下领关节发响等口腔征象,面抽搐、面颊麻痛、状如“三叉神经痛”、面瘫等面部征象等,多由于枕颈部软组织加肩脚提肌或锁骨上窝软组织在颈椎横突尖的病灶所共同引起。
( 2 )背部病灶分布规律:
l )胸椎棘突:该处软组织有斜方肌(起自枕外隆凸旁和上项线沿项韧带向下直至T . 2 棘突)、小菱形肌(C6 、7 项韧带和棘突)、大菱形肌(T ! _ 4 棘突)、上后锯肌(项韧带下部C 。一TZ 棘突)、背半棘肌(TI _ 4 棘突)、多裂肌(CZ 一LS 棘突一骸背)、回旋肌(CZ 棘突根部一髓中峙)附着。
2 )胸椎后关节:该处软组织有多裂肌和回旋肌附着。
3 )胸椎椎板:该处软组织有多裂肌和回旋肌附着。该处病灶引起背部僵硬疼痛活动受限及前胸部束带样、胸闷症状。
4 )胸椎横突尖:头半棘肌(CZ _ 6 棘突一T 【_5 横突尖)覆盖在颈半棘肌(T . _ 5 棘突一T6 _ ,。横突尖)之上。
5 )背伸肌群和背筋膜:以背部竖脊肌及腰背筋膜为主。胸椎A 线a 线d 线处病灶引起:① 背部酸疼沉困僵硬等症状。② 向前传导可引起心慌、胸闷、胸疼、早搏、呼吸不畅、胸部束带样等症状。③ 需与真性冠心病相鉴别,最多见于TS 棘突处病灶。④ 向上传导引起颈项头部不适。
( 3 )肩部病灶分布规律:
l )肩押骨上角:有肩脚提肌附着,该处病灶引起局部及颈椎横突连线部位症状。2 )肩脚骨脊柱缘:此处有小菱形肌、大菱形肌和肩脚提肌附着。该处病灶引起背部负重感及翼状肩。
3 )冈上肌:此肌起于冈上窝,止于肪骨大结节上方。该处病灶引起肩脚骨内上方酸痛不适,严重者会出现患侧肩臂难忍的下垂沉重感。由于此肌外端附着于肪骨大结节上方(即大结节上压迹),故当肩关节自主性外展到90 。时,也会加重征象和出现肩外方痛。但此肌内端附着处损害性病变会引出颈背交界处沉重不适感或酸痛。4 )斜方肌在肩脚冈一肩峰一锁骨处病灶:该处病灶引起肩背部酸疼不适,稳定型或痉挛性斜颈及斜方肌性肩周炎。
5 )冈下肌:此肌附着于冈下窝的内侧大部分骨面,约占整个冈下窝面积的2 / 3 。上方附着于肩脚冈下缘,内方附着于肩脚骨脊柱缘的外缘,外方紧靠小圆肌附着处,下外方介于大圆肌附着出处(此三肌间各有纤维腿膜间隔),其上端形成一肌腿附着于肚骨大结节后方(即大结节中压迹)。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出现肩脚不适和酸痛,常伴有肩脚骨活动发响和下述的一系列征象。
6 )小圆肌和大圆肌肩脚骨处病灶:小圆肌的内端附着于接近腋缘的肩脚骨外上方的骨面,位于冈下肌的外方、大圆肌的上方和肪三头肌长头上端附着处的下内方,其间
各有键膜分隔;外端形成一肌键附着于肪骨小结节峪。大圆肌的内端附着于肩脚骨背面接近下角的卵圆区,内侧为冈下肌、L 侧为小圆肌,也均有纤维腿膜分隔;外端形成一短腿附着于脓骨小结节(与背阔肌腿一起)。
冈下肌、大圆肌和小圆肌肩脚骨附着处出现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其严重病例还会继发肩脚下肌肩g 甲下窝附着处损害时,均可引出下列的共有征象:① 肩脚骨背面软组织酸痛不适、肩关节活动有响声、功能受限等肩周炎症状。② 该三肌在肩脚骨背面的病灶:向前传导引起心慌、胸闷、胸痛、心悸、早搏、呼吸不畅等前胸部及肩前部症状;向肩前传导引起咏突部或脓二头肌处疼;向下传导可引起上臂、肘内外侧疼痛麻木,重者引起前臂的神经血管受压(麻木、麻痹、肿胀、发凉、紫给、脉搏减弱、手指肌力减退)症状:
7 )三角肌在锁骨一肩峰一肩脚冈处病灶:此肌上端的前1 / 3 附着于锁骨外1 / 3 段的前方、中!/ 3 部附着于肩峰外缘、后l / 3 部附着于肩脚冈外段;其下端由上述三部分的肌纤维汇成一肌腿附着于肚骨中段外侧的三角肌粗隆。该处病灶引起肩关节前方痛、外方痛、后方痛或上臂外侧痛,此处症状一般不超过肘关节。
誓”)脓三头肌长头在肩脚骨下唇处病灶:此肌长头附着于肩脚孟下唇。该处病灶引夏起腋窝痛· 肩关节前方痛和后方痛,也会影响肩外展功能,有时也会向下引出上肢传导厘征象。
喜”)肩脚下肌在肩脚下窝处病灶:此肌内端附着于肩脚骨肋面的肩脚下窝全部骨面童卜;外端融成一肌腿附着于脓骨小结节,该处病灶引起腋窝痛或并发前胸或仁肢传导征‘象,也会影响肩外展功能。该处病灶伴随肩脚骨背面三肌引起肩周炎症状。10 )肩脚骨咏突:咏突上方有咏肩韧带和咏锁韧带附着。其下方为嚎脓肌、肮二头肌短头和胸小肌附着。该处病灶引起肩前方症状。
( 4 )上臂病灶分布规律:
1 )脓骨大结节上部:有冈土二肌附着。该处病灶引起肩沉重感、肩外侧痛并在肩外展时局限痛更突出。
2 )脓骨大结节中部、下部:分别有冈下肌、小圆肌附着。该处病灶引起肩后方痛和上肢传导痛。
3 )脓骨后方:上1 / 3 段有舷三头肌外侧头附着。该处病灶引起上臂后上方痛和上肢传导痛。
4 )眩骨小结节:有肩脚下肌附着。该处病灶引起肩前方痛和上肢传导痛5 )眩骨小结节晴:有背阔肌、大圆肌附着。后者附着于脓骨前方结节间沟的内侧一边缘两者非常接近或相互融合。无菌性炎症病变时,会引起肩前方痛和上肢传导痛。一6 )脓骨大结节晴:有胸大肌附着。该处病灶引起肩前方痛以及上肢或前胸的传导一痛。
一7 )脆骨三角肌粗隆:有三角肌附着。该处病灶引起肩外侧痛和卜肢传导痛,患肩一外展时局限痛更加明显。
一8 )脓骨内上课及尺神经沟:前者有前臂屈肌群(屈指浅肌、屈指深肌、尺侧屈腕一肌、挠侧屈腕肌和旋前圆肌)附着。该处病灶引起肘内侧痛和沿屈肌群走向的传导痛18



今·
突尖有骼腰韧带附着。该处病灶引会引起腰疼。其中L3 横突尖部最易发生腰背筋膜破裂与皮神经、骸棘肌外缘不同程度粘连。形成所谓L3 横突综合征。另外,L , _ 3 横突尖痛常会并发肋弓痛、上腹部腰带样紧束感、腹部不适、腹痛、腹胀、暖气、返酸、呢逆、食欲不振、胃纳不佳、习惯性便秘与慢性腹泻交替发生等。上腰段的双侧横突尖痛,可向上传导,汇集于Tl ,、T12 或LI 棘突部,形成传导区的棘突痛和传导性病灶。当检查者双拇指尖分别按压两侧LZ 横突尖引出疼痛时再按压T ,王、ToZ 或L ,棘突,则此传导区的棘突痛和传导性病灶均会自行消失。但当停止两侧LZ 横突尖的按压,则此传导征象又会重演:说明两者之间也有因果关系。只有当横突尖痛经久不愈,致使上述疼痛传导区的软组织出现继发性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则两侧L :横突尖按压时只能缓解传导区的部分棘突痛和压痛而不能全消。另外LZ 横突尖痛还可向前传导引起腹痛。其中有些并发腹痛病例的原发性腰痛严重,继发性腹痛较轻;有些病例的继发性腹痛严重,原发性腰痛并不突出,往往主诉仅有腹痛,但在检查时方明确腰部有高度敏感的潜性病灶存在。这些病例常因腹痛导致肠痉挛而形成一腹部包块,触痛难忍,易误诊为腹部肿瘤或其他腹部疾患等。
2 )第12 肋骨下缘:有下后锯肌、腰骼肋肌以及腰背筋膜前叶附着。该处病灶引起腰痛。还可沿肋骨向上腹部传导,形成肋弓痛以及似LZ 横突尖引起的一系列腹部症状。
3 )腰椎棘突和骸中峙:有腰背筋膜后叶(LI 一54 )、下后锯肌(TI 一LZ 棘突)、多裂肌、回旋肌附着。该处病灶引起腰骼尾部疼痛,其中以玩一5 .棘突多见。4 )腰椎椎板和骸骨背面:该处病灶引起除引起腰骸痛以外,还有可能向上、向下或向前引起躯干上部、躯干下部或腹部等诸多并发症。
5 )腰椎后关节:有多裂肌和回旋肌附着。该处病灶引起腰部疼痛和后伸受限。6 )腰部深层肌筋膜病灶:以竖脊肌、多裂肌、回旋肌的肌腹以及腰背筋膜后叶为主,可产生顽固性腰腿痛。L 。一52 的腰部深层肌损害性疼痛有可能向前传导,引起下腹部不适、下腹痛、股内收肌群耻骨附着处痛、男性或女性的性功能减退或消失、月经失调、行经不畅(包括早期闭经)、慢性阴道溃疡等征象。在骸骨下段的腰部深层肌损害时,疼痛也可向前传导,引起肛门或会阴不适、刺痛、麻木、麻刺感、下垂感或两者间的软组织痉挛等征象。L , _ 3 的腰部深层肌损害性疼痛有可能向前传导,引起肋弓痛、上腹部腰带样紧束感、腹部不适、腹痛、腹胀、暖气、返酸、呢逆、食欲不振、胃纳不佳、习惯性便秘与慢性腹泻交替发生等征象。一般L 。一52 的腰部深层肌骨骼附着处属软组织损害性病变的好发部位,临床上较其上下两处多见,但也有少数L , _ 3 或骸骨下段腰部深层肌损害较L 。一52 段的征象更为突出者。
7 )骼后上棘内侧缘:有骼棘肌外缘附着,此点在临床上有很重要的意义。腰腿疼患者长期久治不愈,不能彻底根治,往往与此点有关。该处病灶可引起臀后、股后、小腿后症状,腰部后仰加重。
8 )骼后上棘外侧缘:骸中晴外侧缘,有臀大肌,骼骼后长韧带附着,该处病灶可引起臀部、股后、小腿后、小腿外、外踩、足背姆趾症状。
9 )骼后上棘:在体态较瘦的人呈骨突起,肥胖则呈凹陷,有腰背筋膜、竖脊肌附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神经总称为臀上皮神经。常在骼峪下2 cm 处出现病灶。可引起臀部疼痛、腰疼、股后中段疼痛或坐骨神经疼、弯腰受限,前弯时症状加重。
17 )阔筋膜张肌处病灶:阔筋膜张肌附着于骼前上棘外缘和外后方的骼翼外面上。无菌性炎症病变时,会引起髓外侧痛,久坐站起时常使征象突出;疼痛还会向下肢外侧传导,是小腿外侧痛麻的主要发病部位之一;与大腿根部软组织损害一样,患肢不能在坐位做剪脚趾甲的动作。
18 )臀小肌病灶:臀小肌附着于髓外侧的骼翼外面,位于臀中肌附着处的下外方,阔筋膜张肌附着处的后方和股直肌髓臼上部附着处的上方。
19 )臀中肌病灶:臀中肌附着于骼翼外面的内上方,位于骼肌的下方,臀大肌内侧端附着处的外方及臀小肌的内上方,下角齐坐骨大切迹边缘。
上述三肌附着处的病灶可引起臀前、股外或小腿外、足部痛麻。
20 )坐骨大切迹后缘(和内后缘)、中缘(和内中缘)(旧称坐骨大孔上缘和内上缘)病灶和坐骨神经梨状肌下出口处病灶:坐骨大切迹位于臀中部,其后缘(和内后缘)、中缘(和内中缘)的骨膜是臀中肌骼翼外面骨膜的连属部分。梨状肌自骸骨骨盆面附着处出发,通过坐骨大切迹的下方向外横行穿出坐骨大孔,远端形成一健性束条附着于股骨大粗隆。坐骨神经处于梨状肌前方也从此孔引出,并在梨状肌下出口,延伸到下肢。如果坐骨大切迹后缘(和内后缘)、中缘(和内中缘)的骨膜以及梨状肌下出口的坐骨神经周围结缔组织出现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则两者均会引起臀痛和不典型的“坐骨神经痛”。双侧坐骨大切迹后内缘臀中肌病灶亦可引起髓尾部疼痛和肛门会阴部不适感、下垂感或疼痛等征象。
21 )臀下神经处病灶:骸骼关节外缘,骼后下棘下方,为臀下神经进人臀大肌处。该处病灶引起臀部及髓尾部疼痛或并发不典型的“坐骨神经痛”。
22 )臀上神经处病灶:位于坐骨神经梨状肌下出口处的外上方,也就是约在其骼胫束压痛点与坐骨神经梨状肌下出口处压痛点的连线之中点。该处病灶引起臀部痛或并发不典型的“坐骨神经痛”。
23 )骸尾骨背侧病灶:此处为臀大肌内端下部骨骼附着处。其无菌性炎症病变常与此肌内端中部的骼翼外面内侧附着处损害一起出现,还与此肌外端下部股骨臀肌粗隆附着处的无菌性炎症病变一并发生,会引起髓尾痛、臀痛或并发不典型的“坐骨神经痛”;严重病例还会引起肛门、会阴的不适感、下垂感或疼痛,患者因此只能站立多不能就座。
24 )腹直肌和棱锥肌在耻骨联合处病灶:此两肌均附着于耻骨联合包括两侧耻骨结节在内的上缘,与腹白线平行。棱锥肌为一小三角形的肌肉,位于腹直肌附着处的前方,且被腹直肌筋膜所包围。该处病灶除引起耻骨联合部的疼痛外,还会向上产生下腹痛,腹部或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胃纳不佳等征象;腹直肌和棱锥肌耻骨联合病灶常与骼峙附着处的软组织病变、腹股沟处软组织病变等并存,决非单独发生的病种。25 )骼前下棘病灶:为股直肌直头附着处。无菌性炎症病变时,会发生髓前方不适或酸痛,可传导至膝盖上方。但其固有征象常被腰臀部和大腿根部软组织损害的继发性骸下脂肪垫损害或原发性骸下脂肪垫损害两者所并发的膝盖上方传导征象所掩盖,很
呱冷诊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戛声… 22 好嘎



第一章邵福元无痛疗法的学术思想
难分清。髓部不能完全下蹲,否则会引起髓前方痛加重。
( 7 )大腿部病灶分布规律:
l )股骨臀肌粗隆:有臀大肌下部附着。该处病灶引起臀后及不典型下肢放射疼。2 )股骨干前侧、内侧或外侧:在股骨干前侧附着的有股间肌;内侧附着的有股内肌和股间肌;外侧附着的有股外肌和股间肌以及后侧附着的有大收肌和股二头肌短头。该处病灶引起股前、股内、股外局限痛。
3 )股骨内上裸:有大收肌远端、排肠肌内侧头、胫侧副韧带和内侧膝关节囊附着。该处病灶引起膝内侧疼痛。严重者可引起小腿内侧、内踩、足内侧或姆趾疼痛。4 )股骨外上裸:有骼胫束远端、排侧副韧带、胖肠肌外侧头、踌肌、胭肌和外侧膝关节囊附着。该处病灶引起膝外侧疼痛。严重者可引起小腿外侧、外躁、前足外侧或小趾痛。
( 8 )膝关节处病灶分布规律:
l )膝关节内侧或外侧间隙:膝关节内外侧半月板与紧密连接的滑膜附着处出现无菌性炎症病变,就会引出膝关节内侧或外侧间隙的疼痛。
2 )骸下脂肪垫病灶:骸下脂肪垫前上缘附着于整个骸尖粗面涉及骸骨的下1 / 2 段边缘。该处病灶可引起:① 骸骨下方痛;② 向后向下引起胭窝痛或小腿后、跟键、足跟或跟底部的疼痛;③ 向前上方传导,引起股四头肌不适、酸胀感;④ 向前下方传导,引起沿胫骨前方直至足背和2 一4 趾背面不适、酸痛、麻木、麻刺感,个别病例足趾活动受累。还可伴膝关节活动无力,上下楼梯及跨高时症状加重。
但多数病例的骸骨痛向后传导,引起胭窝不适、肿胀、酸痛、拘急感等,影响行走。胭窝征象又常向后下方传导,引起排肠肌不适、酸胀、痉挛痛、跟腿痛、足跟痛(常误诊为“跟骨滑囊炎”)、足跟痛(常误诊“跟骨骨刺痛”)等。
3 )骸韧带:骸韧带起始于骸骨下缘,抵止于胫骨粗隆处。病灶多位于骸骨下缘的骸尖部位。该病灶会引起屈膝到伸直时感疼痛无力,平地行走可无明显症状,但上下坡、上下楼梯腿部用力时可出现突发性的疼痛,骤感疼痛无力而导致跌倒,为常见的膝部慢性损伤的一种症状。
4 )骸上滑囊:骸上滑囊位于股四头肌的下部后和股骨前面,骸骨底的上缘,与膝关节相通,其滑膜细胞分泌滑液,滑利关节和滋养关节软骨。病灶多呈肿胀样,日久产生滑膜增厚粘连样病灶。膝关节在主动极度伸直时出现疼痛。
5 )内外侧副韧带:膝关节内外侧各有一条副韧带,内、外侧副韧带分别起自股骨内、外裸到胫骨内、外裸下缘。韧带的深层与半月板相连。其主要作用是加强膝关节侧面的稳定性。病灶呈肿胀样,日久成增厚样。侧方活动及屈伸活动受限,行走困难。( 9 )小腿和足部病灶分布规律:
l )胫骨粗隆:骸韧带下端附着于胫骨粗隆。胫骨粗隆是伸直膝关节骸韧带收缩时的应力点,受力较大而集中。过度剧烈运动或外伤可产生充血水肿样病灶或胫骨粗隆因青少年患者未发育完全成骨细胞产生增生现象。X 线片可见该处有钙化或碎裂骨片现象,可产生局部酸疼活动受限。
2 )胫骨骨干内侧或外侧:胫骨骨干内侧骨面附着的全属骨膜;胫骨骨干外侧卜
爵瀑一…
g
1 / 3 段骨面附着的有胫骨前肌,下2 / 5 段骨面附着的为骨膜;胫骨骨干外侧的骨间缘通过附着的骨间膜与排骨干内侧的骨间缘相连接。该处病灶产生小腿内侧或外侧的痛、麻或奇冷感。
3 )用卜骨骨干内侧或外侧:排骨骨干内侧的骨间缘有骨间膜附着,通过此膜与胫骨骨干外侧的骨间缘相连接;胖骨骨干内侧骨面中间偏下段有伸姆长肌附着,其上段和下段骨面各附有骨膜;排骨骨干外侧骨面有伸趾长肌、排骨长肌、排骨短肌和伸踢长肌附着,下l / 4 段骨面为骨膜。该处病灶产生小腿外侧会出现与胫骨内侧或外侧相同的压痛点和痛、麻或冷感,也多属腰臀部和大腿根部软组织损害所继发的传导征象。4 )踩前方关节囊:位于胫骨下关节面前方和排骨外躁关节面前方,该处病灶会引起躁前方痛。
5 )内躁后下方:胫骨后肌在胫骨内跺沟的键鞘中通过,其外侧被分裂韧带所包围。该处病灶产生内躁后下方痛。若系股内收肌群病灶继发该处病灶则疼痛可向下传导,引起跟骨内侧痛;再向前传导,引起足内侧、跟底内侧和姆趾的痛、麻感,影响行走。
6 )外躁后下方:排骨长肌和排骨短肌在胖骨外踩后下方的总键鞘中通过,其外侧被排骨肌上、下支持带所包围。该处病灶产生外躁后下方痛。若系腰臀部软组织病灶继发该处病灶则疼痛可向下传导,引起跟骨外侧痛;还会继续向前足外侧、足背、足底外侧和小趾传导,引起继发性痛、麻感,影响行走。内躁后下方与外躁后下方软组织损害同时并存时,两者向下的传导痛可汇集于跟骨底中央部就引起跟底痛。
7 )跄骨窦:位于躁关节外下前方,窦中有一块脂肪垫,附着于窦四周的骨骼和韧带上。该处病灶引起躁下前方痛,影响行走。重症病例常合并外跺后下方软组织损害,逐渐发展成为“痉挛性平踌足”。
8 )舟骨粗隆:有胫骨后肌附着。该处病灶引起局部疼痛,亦可由内踩后下方软组织继发形成。
9 )跟骨结节周围病灶:该处有跟腿附着于跟结节;跟键外周被腿鞘所包围;跟健前方有一脂肪垫勃附,与躁后关节囊相间隔。该处病灶产生跺后方痛。亦可由骸下脂肪垫继发引起。跟腿前方脂肪垫损害常与内外踩后下方软组织损害并存。临床常见的严重跺关节痛多属踩前方、内跺和外踩后下方软组织、跄骨窦脂肪垫、跟腿前脂肪垫损害的组合:应全面排查各处病灶。
10 )跟底:该处为踢腿膜附着。该处病灶引起跟底痛。
11 )拓骨干内、外侧:第1 踢骨内侧和第5 踢骨外侧附着的是骨间背侧肌。该处病灶引起局部疼痛。若系股骨干或胫排骨干内侧或外侧软组织损害继发引起,亦会产生足前部的痛、麻或奇冷感。
二、痛区、痛线诊断法
痛区、痛线诊断法是根据患者的自觉疼痛部位及牵涉痛的区域而总结出来的诊断方法。所谓痛线就是将原发灶疼痛与牵涉痛贯穿起来的区域,该诊断法以主线(线路最长、最全、有线头和线尾)为主,兼顾副线(比主线出现的晚,不是最全,也不是最长),线头指首先出现的疼痛部位,线尾一般是指手足末梢部位或最后出现的痛麻部位
穿}童〕 畏褪痛布一币诊疗学
第一章邵福元无痛疗法的学米思想
或称远端。一条痛线主要是根据线头线尾及通过其间的痛点连成的线组成,有疼痛的部位相连,没有疼痛的部位不相连,可以隔断连线,客观如实记录,只有这样才能代表真正的痛线。
邵福元总结出的痛区痛线有A 、a 、d 线(相当于督脉、膀胧经侧线)及A 、B 、C 、D 、E 、F 区等。该法已在本院推广应用,学者均能重复出效果。简介如下:A 线:指棘突连线。A 线病指与A 线有关的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引起的疾病。
a 线:指小关节突连线。a 线病指与a 线有关的滑膜、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引起的疾病。
d 线:指横突连线。d 线病指与d 线有关的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引起的疾病。A 区:指玩一SIA 线至a 线之间的肌肉、韧带、筋膜,A 区病指与A 区软组织有关诸如竖脊肌、背阔肌、横突棘肌、腰背筋膜、棘上棘间韧带等引起的疾病。B 区:指52 一54 骸中峪、髓关节峙、骸外侧峰。
C 区:指55 一C0 部位。
B 、c 区病指与之相关的软组织诸如臀大肌、竖脊肌、背阔肌、腰背筋膜、臀筋膜、骼结节韧带、髓骼后长短韧带等引起的疾病。
D 区:狭义D 区指L3 的a 线至d 线(包括横突尖背),广义D 区包括D 上区、D 下区、D 区。D 上区指TI :一L3 的a 线至d 线。D 下区指L3 一骼岭缘的a 线至d 线。D 区病指与之相关的软组织诸如骸棘肌、横突棘肌、横突间肌、腰方肌、腰大肌、腰背筋膜、腰肋韧带等引起的疾病。其痛线类似足太阳膀胧经及其经筋在下肢的循行路线。E 区:指骼后上棘。分上、中、下三部,a 、b 、d 、f 四点。骼后上棘上1 / 3 为上部、中1 / 3 为中部、下1 / 3 为下部。以骼腰韧带为界,其在骼峙内唇止抵处以上(约51 水平)为E 一a 点;在骼晴内唇抵止处以下(约52 水平)为E 一b 点;在骼峙内唇止抵处以外,与骸棘肌外侧相连部分为E 一d 点;臀大肌上部(梨状肌上缘以上部分)E 一双点。E 区病指与之相关的骸棘肌、背阔肌、臀大肌、腰方肌、腰背筋膜、臀筋膜、骼腰韧带、髓骼后长和后短韧带等软组织引起的综合征。E 区病痛线类似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胧经及其经筋在下肢的循行路线。
F 区:指臀中肌。分为前、中、后三束。其肌纤维起自臀前线以上、臀后线以前的骼骨背面,止于股骨大转子尖端的上面和外侧面。F 区病痛线类似足太阳膀恍经、足少阳胆经及其经筋在下肢的循行路线。
因临床的复杂性,亦可常常碰到合病及并病现象。合病即多条区线同时发病,并病指一区一线病未愈又继发它区它线之病。
三、功能症状诊断法
我们所研究的颈肩腰腿痛属中医痹症、屡症范畴,相当于祖国医学经筋病范畴,西医属运动系统疾患,总之与筋骨的活动有关。人每天的基本生活自理动作,工作职业行为,体育锻炼均离不开行、坐、站、卧、蹲,离不开躯干四肢关节的屈、伸、展、收、旋等各种运动。正常人体能够随意灵活的完成,一旦某些动作不能轻松进行且产生一定的痛苦,即为临床症状。根据这一现象总结出其内在的规律而进行诊断的方法就叫功能
症状诊断法。颈肩腰腿痛的各种功能运动之所以能产生临床症状,其原因在于:躯体的每一运动都是靠相应的运动因素协调完成的,以骨骼为支架,横纹肌的收缩舒张为动力来完成的,当这种运动器官受到损害,肌筋膜组织再受到体位的改变使其负重或牵张,刺激或压迫神经血管而产生症状;相反,如果该组织由紧张变松弛,神经血管的刺激得到解除,症状随之缓解。疼痛的发生还有另一原因:即感觉神经正常解剖位置发生改变,感觉神经在穿人时要经过肌筋膜,因肌肉痉挛时不但要牵动筋膜,而且和筋膜之间也必然产生不同程度的位移,肌筋膜与皮下组织之间也有相当位移,这是常规情况。但是,当肌筋膜有炎症时,或因炎症产生不同的粘连瘫痕时,穿过筋膜的感觉神经亦会同时被粘连,使正常的位移受到限制,在肌肉收缩活动或痉挛时,随之受到刺激引起疼痛或放射疼,此种病变一旦出现,当运动到出现症状时,做详细记录,这就是功能运动检查法。临床亦可常利用患者的主动运动或医者的被动动作来改变患者的强迫体位或形体的姿势,来动态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从症状加重或缓解的变化来判断疾患的部位,比如:让患者由高座移动到低座再至蹲位,或由蹲位移至坐位,观察自致痛的变化,邵福元称此试验为功能位变化试验。
据郑州市颈肩腰腿痛医院多年来住院门诊病历的统计结果看,促使患者来医院就诊的情况有两种:① 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的(占绝大多数)。② 即使可勉强维持但影响了生活质量,甚至产生了心理负担者。
功能症状诊断法是邵福元诊断法的又一大鲜明特色。比如邵福元根据日常生活中肩关节的功能活动总结出的诊断肩周炎的四种方法既简便实用又精确:即肩关节前屈内收搭肩检查法、后伸旋内内收检查法、中线抬举检查法、卡腰运动检查法。该检查方法首先进行功能活动分级检测,明确有或无病,再确定疼痛及活动受限的级数和关系。进行分解检测,确定受累肌群,此后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即可做出正确诊断治疗。该检测方法临床意义在于快速、精确的诊断,提高临床出人院诊断符合率。因肩关节是人类活动范围最大、最广也最灵活的关节,在生活和工作中处处都离不开该关节的运动,从晨起到晚睡,从穿衣、洗脸、刷牙、吃饭、劳动到娱乐等诸事都需要肩关节的运动参与。而肩关节周围组织炎,虽说不是什么要命的病,但它由于疼痛、功能运动障碍给人的生活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变和痛苦。比如当前屈内收功能障碍时,吃饭、穿衣、洗脸、梳头、骑车、拿物等功能均受影响。当后伸旋内功能障碍时,睡觉翻身、穿脱衣物、洗澡、抓痒都困难。
将颈肩腰腿痛这种顽疾的痛苦按照运动障碍性疾病来处理。从这个角度认识痛证,将发现它是一种非常直观的疾病(按痛的程度观察更直观)。近年来,有人提出要求数学化、定量化的倾向― 打分法。但邵福元认为软组织疼痛程度仍是模糊现象,软组织疼痛的疗效标准是一个模糊现象,是难以获得必要的数据,难以按传统的精确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的。同时,按照互克性原则,过分的精确反倒模糊,适当的模糊反而精确,在许多控制过程中,模糊的手段常常可以达到精确的目的。我们通过患者的主观感觉及客观检查来作为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
软组织疼痛的客观体征很多,不同的部位和病种可有不同的特殊体征。这些体征虽可描述,但比较复杂。病损的软组织受压,主动收缩或受被动牵拉时均可出现或加剧疼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勤渺
… 第一章邵福元无痛疗法的学术思想
痛,因此,可根据寻找压痛点或进行功能治疗来判断有无软组织的损伤及损伤程度。功能运动分为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肌肉组织是人体功能运动的动力基础,在肢体主动运动时,肌肉必得承担肢体自身的重量或带动物体的重量,在肌肉组织健康状态下,能保证一定负荷范围的主动运动,当肌肉组织发生了损伤或形成损伤病灶时,其主动运动所能承受的负荷将减少、明显减少或完全不能;在肢体被动运动时,肌肉组织受到被动的牵拉,使其横径变短,纵径拉长,在健康状态下,即正常的运动范围内,是不会有症状出现的,当发生损伤及出现损伤病灶时,则这种被动的牵张运动将产生疼痛。因此,以上两点也可视为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诊断依据之一。据郑州市颈肩腰腿痛医院500 例病例统计,每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压痛点,这些压痛点的存在,在起点处疼痛53 % ,止点处疼痛100 % ,在神经出口和管性狭窄处疼痛44 % ;在500 例中,触及软组织病灶的100 % ,其中病灶压痛与疾病有关的876 处,与疾病无关的493 处,因此,压痛点结合病灶的检查对临床诊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00 例中均做了全面的功能运动(包括主动、被动运动)检查,且为双侧对比性检查,疼痛属一、二级者182 例,阳性率表现30 % ,在反复运动及疲劳运动情况下,阳性率上升至84 %。对疼痛属三、四级者,阳性率100 % ,被动检查时,疼痛属一、二级的182 例,阳性率54 % ,疼痛属三、四级者,阳性率100 % ,所以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检查对软组织损伤的诊断价值也是十分显著的。
颈肩腰腿痛的运动障碍既客观又真实,完全可以通过分析处置各类动作姿态的异常来认识归纳该类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给临床判别疗效优劣,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当带来了极大方便。如果将运动功能障碍和软组织损害所激发的主观疼痛症状结合起来,分析病机,则颈肩腰腿痛的基本功能病变及由于过劳导致的劳损的本质和变化规律会清晰地展现出来。各种不同的疑点、难点可以得以解决。由于人体关节的多轴性、复杂性,导致功能症状的肌群可以是主动肌如一些急性外伤,也可以是拮抗肌如一些慢性劳损,或者兼而有之,如果分清谁主谁次,临床应用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功能锻炼原则:如何配合治疗,指导患者锻炼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治疗是重要的,锻炼亦为重要。病治好后,如何配合锻炼,巩固疗效,不再复发。邵福元的基本观点是:“动则松、松则通、通则不痛”。对那些有炎症,属肌痉挛的患者主张休息、主张镇静。即“静则不痉、不痉则松、松则通、通则不痛”。所以要求患者,应该休息的一定好好休息,应该锻炼的一定锻炼。这个原则就是活动锻炼要在不增加症状的范围内逐步增加活动范围和活动量。违背这个锻炼量及范围的原则,会导致疾病复发,使患者受二遍苦。为此,医生必须向患者强调并反复提醒患者,让他时刻注意,决不可忘乎所以。
还可以根据病灶性质决定锻炼方法:病灶若属于炎症,或痉挛病灶(触摸膨大疼痛敏感,并且疼为阵发性加重者)治疗后应绝对休息,严忌反复活动和试验;病灶若属于挛缩变性,患者不是以痛为主,而是酸困麻木,触诊病灶属僵硬,按压酸沉困痛者,活动后感舒服,活动久了疼痛又加重者,要在不增加症状的范围内逐步的增加活动量。特别要提醒患者注意,经过一两次的活动锻炼,患者自我感觉良好,没有任何不适,就对锻炼有兴趣,活动量也不遵守逐步增加、逐步扩大活动范围的原则,而任意的
、口― 一
一.J
超越活动量和活动范围就会导致已愈的痛苦复而又来。下面从各部位正常的生理功能与病理症状方面作一下简要总结。(一)颈功能症状诊断
\前屈45 。/右旋6 。。一8 。。
右侧屈45a
/后伸450 \
( l )前屈痛:病在伸肌群(骸棘肌,横突棘肌,膀胧经二侧线)。
( 2 )后伸痛:病在颈椎附件上附着的肌肉筋膜韧带。
( 3 )侧屈痛:出现对侧颈部症状,则病在伸肌群;若出现同侧颈部症状则病在膀恍经附近;若对侧同侧均有症状则病在督脉附近;旋转(左右)痛:若症状出现同侧颈肩部,则痛多在隆椎区(斜方肌、菱形肌、头夹肌起点或止点上);若症状出现在对侧颈肩背,则病在伸肌群的软组织。
(二)腰部功能症状诊断法
前屈90 。右旋300
颈育畏褪痛应甲诊疗学―
右侧屈300
/后伸30 。\
分坐位与站位两种,主要目的在于鉴别病在腰还是在下肢,若坐位检查时,腰部及下肢出现症状,则病在腰部软组织,若坐位检查时无症状,站位检查时腰及下肢痛则提示病变在臀部及下肢,而不是腰部。因为坐位检查时须固定骨盆,所以单纯的臀部及下肢的病变不会影响腰部的功能活动。坐位腰功能活动:若一侧屈时出现对侧d 线症状,则病变在腰部膀胧经二侧线间,若同侧腰部出现症状,则病变在腰部骸棘肌及膀胧经侧线附近的软组织。
1 .站位腰功能活动
( l )前屈有症状:病变在腰部或臀部(臀中、臀后)软组织。
( 2 )后伸出现症状:则病变在腰部膀肌经侧线附近或F 区部位的软组织。( 3 )侧屈出现同侧腰腿痛(左屈出现左腿痛)则病变在腰部骸棘肌及膀肤经侧线附近或臀部、腿部;若出现对侧腰腿痛,则病变在腰部膀胧经侧线附近或F 区。( 4 )若前屈伴对侧屈时有症状,则病变在膀胧经二侧线及臀后部;若后仰伴同侧屈时出现症状,则病在腰部骸棘肌及膀胧经侧线附近。
站位功能主要询问患者是否喜站或恶站,结合坐行情况,并了解患肢在负重状态及
lR 2



尸卜― -
哪靴
第一章邵福元无痛疗法的学术思想
不负重状态下的症状表现。
将站位分为负重站位和非负重站位两种情况。临床见到站位姿势多种多样,如下肢均衡着力站、稍息位站、倚靠物而站、患肢置高位站、上肢拽物牵引站立、健肢负重伴脊柱侧弯站位。因为人体像一台能够自我调控至肢体最舒服体位的精密仪器,能够本能的调整至对伤处软组织刺激最小的最佳状态,使神经松弛,减轻疼痛的一种保护措施。“有诸内,必形诸外”,外在的各种站姿必有其内在的机制。邵福元认为出现各种保护性站姿有以下几种情况,并针对其机制制定相应法则。① 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压迫刺激的位置不同,适合于单独的原发性腰突症,即突出物与神经根之间尚未由于炎性脂肪而粘成一体。② 致痛原因在腰背筋膜。③ 臀中肌病变。④ 单纯软组织病变的侧弯。第一种情况:临床上常见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站立位时出现侧弯畸形,进行功能活动检查时若患者自我调整保持在凸向健侧(对侧)体位或弯向患侧(同侧)即加重者,为肩部受压型。若患者自我保持在凸向患侧(同侧)体位或弯向对侧(健侧)加重者为腋下型。
第二种情况:人由站位至坐位时,腰生理弓会由前变后(一般情况下,人坐位时习惯略前倾)使腰部竖脊肌拉长,使肌组织中缩短变粗变性的病灶肌筋膜变细变长而产生疼痛,故主观上愿站不愿坐(即使坐亦喜直立腰背而坐)。
第三种情况:臀中肌在站位患肢不负重状态下是放松的,如果坐位越久,会造成后束肌被动牵拉紧张而产生疼痛,故患者喜站。
第四种情况:单独的椎管外软组织损害形成(站立位)侧弯机制(单独的椎管内软组织损害引起侧弯必须结合有无腰突症,即单独的原发腰突症或腰狭症患者早期还未形成继发性的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或已形成粘连者另当别论),临床上见到的患者站立位侧弯畸形,是患者为了维持病态中的平衡而自行采取的保护措施,我们治疗的目的手段就是找到病根,恢复患者生理状态下的平衡。
( l )单侧腰部深层肌的浅层软组织损害(指骸棘肌等),则该侧反射性的肌痉挛可使正常腰脊柱弯向痛侧而形成健侧凸,L3 、。,L4 、,, LS 一5 .的椎间隙便向健侧开口,例如,左侧腰部骼棘肌受伤,人上身弯向左侧以减轻疼痛,腰呈凸向右侧,X 线平片正位显示椎间隙左窄右宽。
( 2 )单侧腰部深层肌的深层软组织损害(指多裂肌等,在骸骨背面处损伤且限于上端在LS 棘突附着的和最易发生腰骸痛的此肌组成部分),该侧反射性的肌痉挛可使正常腰脊柱屈向痛侧,但由于L 。、5 .椎体间关节的固有结构特点,其左右两侧支持韧带的固定作用极强,多不会出现椎间隙的健侧开口,而机体又为了维持平衡进行调节,即通过健侧骸棘肌的反射性肌痉挛促使LS 以上的脊柱屈向健侧而形成一继发的补偿性痛侧凸,这样就使L4 、5 、L3 、4 椎间隙向痛侧开口,X 线平片正位可示有两个侧凸,呈“S " 形或反“S ”形,下侧弯为原发,上侧弯为继发,治疗应以祛除原发灶为主,兼顾继发弓。
2 .坐位功能主要了解患者腰痛喜坐否?喜高凳或喜低凳?有无偏坐现象,起坐动作是自如或困难,起坐呈代股式还是代腰式,这些信息对诊断治疗均有极大价值。若呈代股式起坐则示病在臀及股部。若呈典型代腰式起坐起蹲提示病在腰部。起坐时首
刁l ' .几._ .梦了一自』 二丛丛‘业‘伙应歼达{口
先躯干前屈,然后双手于股前左右交替支撑上移,或拽物或别人帮助,直到腰由前屈位变直站起为止,方可慢慢迈步行走。患者首先弯腰是为了减轻下肢的负担,双腿站起省力,否则站起疼痛加重,此征象叫做代股式。患者由低坐位或蹲位站起时,先使腰背部挺直,双腿仍为屈膝屈髓位,双手支撑于股前交替上移直至站立位方可迈步,此征象称为代腰式,目的是尽量避免运动时对腰部刺激而产生疼痛。二者的相同处是均始于屈髓屈膝位,不同处在于,代股式为先直膝直腰后再伸直髓关节从而站立迈步行走,代腰式为始终处于直腰位再直膝直髓从而完成站立动作。
临床患者主诉腰痛不能坐,不论高低凳均不能坐,坐下就痛,且腰部不能放松,则提示多为腰部髓棘肌损伤;若能坐且喜高凳挺腰,不能坐低凳,坐下即痛。此病变多在臀后部软组织;若喜低凳且越低越舒服,坐高凳即痛,患者不能站走,勉强走站则有间歇性跋形,即行一段后疼痛难忍,须坐低座或马上蹲下休息片刻方可缓解,这种情况如果致病原因排除腰则为臀部损伤,多为臀大肌综合征、E 区或A 区;若有偏坐现象,即健侧臀部着凳,患肢外展,双手支撑,上身屈向健侧,凸向患侧,多为神经根腋下型受压或坐骨结节处病变或坐骨结节滑囊炎;若股坐(坐时将大腿后侧全部着凳),坐时患髻者总是往凳子后部移,尽量避免坐骨处受压,则病在坐骨结节;若喜坐在凳子边缘,不覆让股部受压否则疼重,则提示病在胭绳肌或股后皮神经病变;若起坐起蹲时疼重多提示澳病在臀大肌下部肌束;若起步时下肢疼痛,则提示病在F 区。
昙3 · 行走功能临床上有的患者主诉腰腿痛不能走路,越走越痛,病多在臀及下拿肢,有的主诉初走痛,片刻后疼反而减轻,由疼变不疼,提示病在腰部,行走时本来疼… 痛,但改变姿势后疼减仍可继续行走,这种现象邵福元总结为大背手、小背手两种情况。
( l )大背手:患者将双上肢后伸屈肘紧贴于背部或上腰部,让患者挺胸,使胸腰段脊柱挺直,避免躯干前屈,达到腰背肌松弛,避免该处劳损的进一步加重。该大背手临床亦可适用于脊柱后突畸形、轻度压缩性骨折、腰肌劳损、腰背肌无力的防治锻炼。( 2 )小背手:如背小孩姿势,胸腰交界处或上胸部稍前屈,而下腰部或腰骼部后仰,避免了股神经的牵拉,从而使症状得到缓解,人走路时大多有稍弯腰的倾向,易牵拉股神经。
4 .卧位功能卧床休息解除工作劳累,不论哪种睡姿都应该没问题的,晨起有舒服解乏感,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因腰背部不适而辗转难眠勉强人睡,睡眠质量差,易疼醒,晨起后无解乏感反而加重,酸痛不适,非得起床活动后才能缓解。经常有患者诉说早上醒后必须马上起床,不敢睡懒觉了,此提示病为:① 腰背筋膜炎;② 强直性脊柱炎;③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症;④ 平素睡软床者;⑤ 腰椎小关节紊乱;⑥ 少阳腰痛者:若只能仰卧位睡,提示病在骼峙外唇软组织附着处、E 区或F 区;若不能仰卧睡,只能患侧屈髓、屈膝、屈腰三屈体位,则提示病在膀耽经侧线、E 区或F 区;若只能健侧卧者提示病在臀部;若仅限患者侧卧者,提示痛多在腰部,说明下肢的继发性病灶尚未形成,患侧卧后局部腰背筋膜、臀筋膜受压,神经传递受限,故不引起下肢痉挛性疼痛;若仰卧位喜双下肢分开展位或必须将患肢置于健肢上能避免疼痛,起到放松F 区紧张的效果,提示病在F 区。
… 0 飞}



嚼3 杨
第一章邵福元无痛疗法的学术思想
5 .蹲位功能腰腿痛与膝关节疾患常因蹲下障碍而影响工作,降低生活质量,亦是老年人特别是女性老人的常见症状。首先鉴别病在膝关节还是腰部。一般膝关节周蚕软组织病变的疼痛部位在关节周围,呈星点状或弧状,可有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多伴打车欠、弹响、绞解锁现象;若上楼梯痛重,示病多在骸区;下楼梯痛重病多在胭区;若初上楼梯痛提示病多在肌肉处;若上几层后疼才诱发提示多为肌腿韧带损伤;若上下楼砰共受限,示骸区、胭区病或骸下脂肪垫损害或半月板病损或骸骨软化症或骸腿病。多褪痛患者主诉排除膝关节痛,因痛不能下蹲,或不能足跟着地(须挺直腰部,只要梢效放松挺腰姿势即会痛剧,甚至患者马上恢复直腰体位,同时伴随“哎呀”叫减苦.此提示病多为腰能段竖脊肌急性发作。若走站仰卧出现痛时,马上采取蹲的姿势孔可缓解剧痛,此提示病多在臀后、E 区或F 区。
四、身寸线诊断法
根据痛线中的射线得到的治疗灶进行治疗而达到治愈目标的诊断方法叫做射线诊断去:此法之命名类似于灯光向四周发射光线,其必有一核心光源,该光源消失则诸光随乙消失。一般情况下,皆依主线兼顾它线(副线、射线等)所提示的病灶寻求治疗灶,均能达到理想效果。但有时依射线所提示的病灶进行治疗能取得理想效果;而依主线进行治疗得不到长效的治疗灶反应,此时就应舍主线,而采用射线诊断法,表明该射线之源处的病灶为该病的主要病因。该法提示医者在处理症状纷杂头绪繁多的痛线时,要知肯达变,细致耐心。一切皆以临床疗效为标准。
五、环线诊断法
人有直立特征,四肢关节之痛线亦相应大多呈纵行排列。另有一类痛线呈横行或环状、半环状。该线可陈杂于它线中,若但见环线,则一定能在同侧脊柱分布相应水平的脊源处或环线之源头发现治疗灶反应,以此法诊断治疗叫做环线诊断法。临床上多见有颈环线(胸口环痛)、胸环(肋间神经样束带痛或沿带脉走向)、腰环(俗称脊源性腹痛」、骼股环(腹股沟痛)。
六、包罗万象诊断法
临床单用上述五种诊断法虽每多灵验,但实际上该慢性病多呈复杂化后才来专科医院求诊,为尽量力求十全,邵福元遂创立包罗万象诊断法,类似四诊的合参,临床应用时多诊合参。“治病必求其本”,即邵福元诊断法能够全部解释出现的各种临床症状,若单用上述任何一种诊断无法涵盖它线引起的症状时用此法。只要是软组织损伤均可用此法,适用此法的前提是排除一切骨质病变或其他疾病,提倡系统回顾病史,充分使用传统望、闻、问、切四诊与触诊量诊及各项现代仪器检查手段,以减少误诊、漏诊。
\
第四节邵福元无痛治疗法
一、手法部分
(一)邵福元手法的基本原则
所谓“邵福元无痛治疗法”不是一点不痛,而是有痛无苦,且痛的舒服,患者很


一二以一』 幕
j
第一章
邵福元无痛疗法的学术思想
( 5 )注意手法的间距与推揉的幅度要均匀一致。
( 6 )治疗过程中应不断询问手法力的大小和反应,以便随时调整。
( 7 )注意患者治疗时的体位与垫枕。
( 8 )注意不要搓破皮肤。
( 9 )注意医者治疗时的姿势与仪态,要规范,自然大方。
(四)邵福元手法治疗的基本功
手法治疗,十人十不同,其原因就是基本功不同。基本功有五项:
1 .力功指手法具有一定力度且保持一定的时间,这种力度应根据患者体质强弱,病程长短,治疗部位软组织厚薄程度尤其病灶性质(肿胀膨大,增厚僵硬板结条索等)来确定。这种力度不应过大过猛,亦不应过小。力度过大,则使患者痛苦过后病情加重,甚至皮肤搓破;力度过小,则患者无反应无疗效。标准力的表现是大而不暴,小而不浮,人木三分,一指按下沉一片,是一种深透均匀的柔和力。这种一定的力度必须持续一定的时间,才能起到稳固持久的治疗作用,否则不会有好的疗效。专科医生为了达到一定的力度必须学会力的应用及历经掂沙袋、掂砖等耐力的锻炼,运力的方法为由躯干运至上肢,再运到拇指,不要把力气运到手指一点上,不可用手指前1 / 3 或后1 / 2 ,必须指腹中部用力。
力的测定:单指按压达25 kg ,持续105 为及格。30 kg ,持续105 为良好。2 .解剖功手法治病也是一种科学,不容半点虚假。穴位即病变组织,系列穴位即系列组织即痛线,必须弄清在何组织、哪一层次,错了位置是治不好病的。熟悉解剖一是治病,二是研究,这就必须熟记和练习。达到《医宗金鉴· 正骨心法要旨》 所说的:“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二”例如:C6 、7 的病,可引起肩脚骨间的疼痛,所以掌握解剖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基本功,否则是不可能当一名好医生的。
3 .感觉功手的感觉功,对一名颈肩腰腿痛专科医生是至关重要的。手能触摸病灶位置、层次、形状、大小、软硬程度、与周围组织有无粘连、广泛程度等,没有感觉功是办不到,也办不好的。
4 .技巧功触摸感觉需技巧,治疗时更需要技巧,如治头、治颈、治腰、治关节都需要技巧。全身没有平坦的地方,治疗时不掌握技巧,是不容易获得成功的,运用的好事半功倍,运用的不好事倍功半或会更糟。这一功,只要认真的练,熟能生巧,功夫不负有心人。《医宗金鉴》中记载:“虽在肉里,以手摸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
5 .规范功手法治疗从开始学,就要养成一个良好的规范习惯。很多学者有不规范的习惯,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忽轻忽重,有的位置多治,有的位置少治,有的还出现漏治,虽说治疗位置基本对,但由于欠规范,其效果今天好,明天差,影响患者的情绪,使疗程增长,故而不能把规范化看轻了,一定按规范的原则办,按病情轻重主诉症状办。另外第二主诉治疗的力度、时间、遍数、先后次序也要兼顾,但必须在主诉症状缓解的情况下,先查明符合“治疗灶”方可治疗,遵守这一规则是必要的。口口口口尸一〕一二亩奋亩亩面.
(五)手法治疗用力标准
四级标准:
I 级:按时有痛感,喜按,无烦感。
n 级:按时有痛感,不吭,但挤眼(不是闭眼)。
111 级:按时有痛感,呻吟,哎哟喊。
W 级:按时有痛感,有抗拒、躲闪现象。
用简单一句话概括:按着有痛感,一按就挤眼,挤眼带叫喊,抗拒又躲闪。对痛觉敏锐,以抚摸滑摩治之。初治者或以疼为主者用一级力为宜,不能超过二级;以局部酸沉胀感者可用二级力,不能超过三级;挛缩变形麻木较重者可酌情用三级或四级力,但三、四级不宜连续使用。
(六)四级疗效观察及处理办法
( l )优:手法后主诉症状减轻2 乃以上,疗效维持4 一6h 以上。
( 2 )良:手法后主诉症状减轻一半,疗效维持Zh 。
( 3 )差:手法后主诉症状减轻不足1 / 3 。
( 4 )无效:手法后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处理办法:对疗效属优良者,维持原方案。对差、无效患者,应重新复核诊疗措施,拟请上级医师会诊。
(七)邵福元手法种类介绍
1 .一般手法点、按、揉、拨、推、颤、屈、伸、展、收、旋、牵。2 .特殊手法
( l )解痉手法(即增力点压法):该痛点必须具备与自觉症状相一致的带有放射性的痛点,此点即为增力点压的部位。
方法:取痛点最轻的体位全身放松,拇指放于痛点上由轻到重的增加压力,使患者不觉痛苦,手法后患者疼痛立即减轻,痉挛病灶得到缓解。绝对反对那种对痛点直接进行过强刺激的作法,因它是有害刺激,凡是剧痛不是酸痛麻木者用松解手法常常会使症状加重。应用增力点压法,手法后患者疼痛立即减轻。
( 2 )松解手法:以“痛则不松,松则不痛”八个字为此系列手法之基础。松解手法共分为八种:① 屈脊;② 内收;③ 外展;④ 外展直腿;⑤ 直腿;⑥ 跟臀;⑦ “4 " 字;⑧ 外展旋屈。以下内容分别叙述。
l )屈脊:分为坐屈及蹲屈。
A .坐屈:
适应证:能棘肌、腰背筋膜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包括以上病症所造成的脊柱侧弯畸形。
手法介绍:
准备:排空大、小便。患者端坐方凳或床边,双下肢屈膝屈髓,外展位分开,双手环抱头后枕部,助手站于患者对面,一手固定头部,一手扶定肩部。术者站立患者背后,于患者腰骸部涂撒少许滑石粉或石蜡油。
步骤:先嘱患者放松腰背部肌肉,自动屈颈、胸、腰部,当屈曲有阻时,助手开始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35 夕
第一章邵福元无痛疗法的学术思想
于背部及头部加压,使其腰部被动的尽量屈曲(屈曲的时间和程度听医嘱,一般不超过105 )。术者首先于上腰部脊柱两旁用拇指肚向下滑推至骸背3 一5 遍,再于病灶区反复推压3 一5 遍后,令助手托扶患者双肩,使躯干伸直。休息半分钟后照上法重复一遍,这样连续3 遍为治疗一次。
禁忌证:高龄体弱、高血压、肥胖症、孕妇慎做或不做。
B .蹲屈:适应证同坐屈,但对腰骸部病变疗效优于坐屈。
手法介绍:
准备:患者排空大、小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蹲在平整的地板上;。术者与助手分别站在患者背后,左右两侧,同用外侧手固定患者肩部,用内侧足及小腿内侧紧靠患者双臀(即骸尾)为防止手法时位置变移。
步骤:术者和助手同时用内侧手(指靠近患者脊柱的手)的拇指肚,分别按压脊柱双侧痛点及相应点。固定双肩之手于双肩同时加压,促使躯干前屈,使腰骸部后凸弧度增加。肩部及脊柱旁的痛点按压及滑推力量要一致,有节律,以达治疗目的。禁忌证:同坐屈。
2 )内收手法:此法适应于梨状肌综合征、臀大肌综合征所致的坐骨神经痛。此法分4 部分:内收1 一4 。
手法介绍:手法过程中,患者因痛拒做时,应问明手法时疼的部位。若为腹股沟处疼者,则应先治内收肌之病。
准备:患者平卧,平伸健肢,屈曲患肢,助手站于患侧,固定患侧骨盆,术者站于患者健侧。
步骤:术者一手按压膝关节外侧及股外侧,使髓、膝关节在屈曲位最大限度的内收、内旋达到松解臀部肌肉及筋膜。
A .内收一:在准备的基础上,使患肢足跟放于健肢膝关节部脓侧,再逐步使髓、漆关节尽量内收内旋。
此法主治:松解臀大肌及筋膜的下缘。
B .内收二:在内收一的基础上,让患肢足跟放在健肢小腿外侧膝关节下部,再内。又膝关节,膝关节及大腿内旋。主治梨状肌、臀大肌中部的病变。
C .内收三:在内收二的基础上,让患肢足跟放于健肢小腿中、下段排侧,使膝关节及大腿内收、内旋。主治臀大肌中、上部及骼胫束。
D .内收四:患者平卧全身放松,助手着眼于健侧固定双侧骨盆,术者站于患侧,一手推患肢膝关节内侧,使屈髓;另一手托起患肢躁部使大小腿外展,足外展位放于床于.再于膝关节外上方加压,大腿内旋内收,足外翻。
主治:松解阔筋膜张肌、臀筋膜、股四头肌、解除股外侧和股前侧皮神经的压迫:3 )外展手法:此法适应于内收肌群综合征、股四头肌综合征、股前皮神经的松
手法介绍:
准备:患者仰卧于床面上,助手站于患者健侧,并固定健肢及骨盆,该法共分四
A .外展一:在准备的基础上,术者将患肢移至床面下,使小腿下垂,一手固定健肢膝部内侧,一手于患肢膝关节内上方加压,使髓股后伸外展,松解耻骨肌、骼腰肌及股前阔筋膜。
B .外展二:术者在外展一的基础上,于膝关节内上方加压使外展。松解内收肌及股前内侧阔筋膜:
C .外展三:在外展二的基础上,术者转身面向患侧,一手按压膝关节上部,使髓在过伸位的基础上;另一手握踩关节上部,使小腿及膝关节尽量屈曲,主要松解股四头肌、股前筋膜,松解股前皮神经。
D .外展四:在外展三的基础上,术者一手按压膝关节上部,一手握患肢足面,促足趾同时踢屈,松解胫前肌群及足短伸肌。
4 )外展直腿手法:适应于内收肌、半键、半膜肌等综合征,还能解除股后皮神经及动、静脉的压迫。
准备:患者仰卧平伸下肢,助手站于健侧固定健肢及骨盆。
手法步骤:分两部分。
A .外展直腿一:术者一手握住躁关节,一手推扶于膝关节上部,使患肢屈膝后,术者手位更换为一手推踩关节后部,一手固定大腿后侧,使大腿于外展位尽量伸直膝关节。
B .外展直腿二:在外展直腿一的基础上使髓关节屈曲90 " ,膝关节伸直,使大小腿垂直于躯干外展平形接触于床面。
外展直腿一、二,其治疗病种和目的是一样的,只是根据痛的轻重和患者的耐受性不同而选定。
5 )直腿手法:此法适应于松解股二头肌、半腿半膜肌、股后肌筋膜、小腿三头肌、趾屈肌、拓筋膜,还能解除胫神经、胖总神经的压迫。
手法介绍:
准备:患者仰卧、健肢平放床面,助手站于健侧,术者站于患侧。
手法步骤:共分五步。
A .直腿一:在以上准备的基础上,术者一手握患肢踩关节处,另一手托扶膝关节,屈膝屈髓至最大限度,让患肢尽量贴紧胸壁。此法主要用于疼痛较重的患者,也是做直腿二、三、四手法的基础。
B .直腿二:在直腿一的基础上,术者一手托患肢足跟,一手固定患肢股后,足跟手加力向患者头的方向推压,使膝关节尽量的伸直。松解股二头肌及小腿三头肌。C .直腿三:在直腿二的基础上,术者原固定股后的手更位托扶患肢足跟,原托扶足跟的手,更位托扶膝关节的腹侧面,股部由胸壁回至髓关节屈曲90 “时,术者双手用力使下肢直伸与躯干垂直。动作要轻稳敏捷,反复三次。主要松解胭绳肌及阔筋膜。D .直腿四:在直腿三的基础上,助手用双手扣握足底部,迅速用力搬压数次,使足被动背屈。主要松解小腿后侧肌群及筋膜和排骨长短肌,并可解除胫神经、排总神经的压迫。
E .直腿五:由于疼痛较重,以上手法不宜进行,但病灶又在屈肌,则需先用此治
_
疗,待病情好转的情况下,再做直腿一至四手法。
步骤:患者仰卧位,患肢伸直,健肢屈曲,助手固定患者膝关节,防止屈膝,术者双手环抱患者足的拓趾部,有节律的使足背伸,松解小腿后侧、朋卜侧肌肉及筋膜。… 6 )跟臀手法:
适应证:股四头肌、胫前肌和足背短伸肌及股前、小腿前侧筋膜综合征。准备:患者俯卧,助手与术者分别站立于患者两侧。此法分三步。
A .跟臀一:助手固定患者腰版部,术者一手握患足足背,另一手握压小腿,屈膝至足踌屈至最大限度,足跟与臀部紧接,若疼痛较重手法应逐步加重。
B .跟臀二:在跟臀一的基础上,内旋踩关节、足内翻,使足掌与臀部相接,松解踢长伸肌、趾长伸肌及足背短伸肌。
C .跟臀三:在跟臀二的基础上,助手和术者分别用一手握按下肢踩跟部,另一手又分别托起膝关节,使髓部、股部后伸。此法视病情可左、右下肢交替进行。主要松解股部、股前的筋膜及股前内侧的肌组织。
7 ) " 4 ”字手法:此法适应于松解臀中肌、臀小肌、肌四头肌的外侧头及骼胫束。步骤:患者仰卧,健肢伸直,患肢屈曲膝关节,小腿内收,股外旋,患肢小腿放于健肢大腿中上段,如“4 ”字试验一样。此时术者站在健侧,一手紧握足面拓骨背面,一手托扶膝关节腹侧面,使膝关节屈曲,股内收,骸外旋最大限度,助手固定健肢同时配合术者将健肢向健侧牵拉。竺8 )外展旋屈手法:此法适应于腰方肌、腰背筋膜、臀大肌下缘劳损。章方法:患者俯卧位,患肢屈膝。头颈及躯干向患侧弯曲最大限度,健侧上肢过头纂顶,抓住患侧床边;一助手固定健肢,第二助手固定腰部,并用拇指按压腰部脊柱旁,霓术者一手握患肢踩部屈曲其膝关节、外展患肢,第二助手和术者同时进行手法,即有节彝律的按压,术者随着助手也有节律的外展下肢,待痛渐减轻时伸直膝关节,术者牵拉患爵肢踩部内收下肢于床面,和健肢并列。菜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腰方肌和腰背筋膜的挛缩,致使L3 横突旋转,触摸时横突增大悬且有压痛。其手法基本同上,只有第二助手双手拇指应移于L3 横突尖的背面及横突尖,或横突尖背面及L3 棘突侧板处加压,术者同时将患者患侧下肢外展,进行松解矫正。( 3 )分拨粘连法:分为两种。
正常人的肌筋膜与皮肤包括其间通过的血管神经,都有其一定的相互活动范围。若肌筋膜有损伤、炎症、渗出时,常使三者互相粘连,则导致血液循环、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的障碍。其治疗主要为分拨手法。
l )皮下分拨:有提捏法(用于腰脊、胸腹及臀部)、滑拨法、推拨法三种。A .提捏法:用拇指、食指、中指相对提捏皮肤与皮下组织,使之与肌肉粘连分离。B .滑拨法:用拇指或指间关节背侧来回快拨,用于肌之起止点或肌键部,如棘突、横突、肩月甲冈、跟键等。
C .推拨法:用第1 、2 指间关节或掌根,适用于四肢软组织及腰背。
2 )肌间分拨:用推拿手法的拿法,适用于肌及长腿。
( 4 )疏通手法:由于软组织挛缩变性、压迫血管(静脉)影响循环,造成皮肤皮
― 由日,. .月口勺,



、「、扁奋奋嵘犷
… 一… 第一章
邵福元无痛疗法的学术思想
要在医生或治疗师的监护下进行;非电动牵引由颈椎牵引套、滑轮和重物(牵引力)
组成,以自身体重对抗牵引力,在医生或治疗师指导后患者可以在家中自己操作,应用
方便。间歇牵引则以较大力量间断地进行牵引,国内多采用间歇牵引的方式。
6 .注意事项牵引中应根据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体位、重量和时间,开始时可
以是小重量,短时间,逐渐增加重量和延长时间。坐位牵引结束时,先取下牵引套,静
坐片刻,再缓慢转动颈部,然后站起来。如果牵引中患者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或症
状加重,应即刻终止牵引,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二)腰推牵引
1 .牵引体位取卧位。
( l )卧位姿势:过去俯卧位和仰卧位两种体位均可采用,但由于俯卧位影响呼吸
现甚少采用,一般用仰卧位腰椎牵引带固定式牵引方式。当腰椎上段病变时,可以采取
直腿平卧牵引,使牵引力更好地作用于病变腰椎,当腰椎下段病变时,可以采取屈髓、
屈膝90 ”牵引,此种体位可以更充分地放松腰部肌肉,使腰椎正常时的生理性前屈变
平,此时腰椎,特别是其椎体后部结构更易于受牵引力的作用而延伸,牵引力更容易作
用于病变部位,产生更好的效果。
( 2 )牵引带:由胸带和骨盆带两部分组成分别固定在下胸部(也有在腋下)和骨
盆。
2 .牵引重量初始的牵引重量一般不低于自身体重的60 %。例如,体重50 kg
的患者,刚开始腰椎牵引时可以用体重的60 %一80 % ( 30 一40 kg 的重量),起效后再
逐渐增加,通常每3 一sd 增加2 一4 kg ,增至体重的100 %。牵引的重量需要根据患者
的症状及自我舒适的感觉调整。牵引重量大,牵引时间应短。
3 .牵引时间每次20 一30min ,每日1 次,10 ? 14 次为1 个疗程,持续4 一6
周。
4 .牵引方式有持续牵引与间歇牵引两种方式。
( l )持续性牵引:是指牵引力持续作用于脊柱20 一30 min 不放松。如果是病床牵
引,时间也可以持续数小时或24h ,但牵引的重量没有间断性牵引的大,比较小。这种
牵引方式多适用于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关节紊乱或急性腰痛的患者。
( 2 )间断性牵引:是指牵引过程中牵引力间断性放松、牵引,如此反复多次。牵
引力、牵引时间和间断时间可以预先设置。
5 .注意事项腰椎牵引除了掌握好适应证和禁忌证外还必须与其他治疗方法结
合(如肌力训练,保持正确姿势)才能维持牵引效果,取得最佳疗效。如果经过5 一6
次的牵引,症状没有改善或反而加重,应停止牵引治疗,重新评定患者或改换其他的治
疗方法。牵引结束后松开骨盆带时不宜太快,以免腹部压力突然降低引起患者不适;松
开骨盆带后,应让患者卧位休息几分钟,再站起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牵引后要
佩戴腰围以保护腰部。
6 .邵福元腰椎牵引共分基础牵引、特殊牵引、治疗牵引三种。
( l )基础牵引:又叫单纯牵引,适应于滑膜嵌顿、腰肌劳损、后关节紊乱、椎间
盘突出伴有马尾神经压迫、软组织性腰腿痛所引起的脊柱强直畸形。此种牵引是为治疗
.徽叫编聆



牵引和特殊牵引奠基的,所以叫基础牵引。
方法:穿戴固定带,选好卧式(如仰卧位或俯卧位牵引)。
俯卧位腹部垫薄枕垫,首次牵引要定准基础牵引力的标准(症状不加重的最大牵引力).但每次在所限定的标准范围内牵引,也必须缓慢的匀速进行,牵引时可根据患者的感受,将牵引“间休”时间调整,连续牵引时间一般控制在半小时内,初次牵引时间10 一15 min ,在牵引过程中应随时了解病情变化,若自觉症状和体征随牵引而减轻.可随时调加拉力标准,若调增拉力后而体征又逐渐消失,而且拉力计数不超过60 kg 者,说明“基础牵引”已达到目的,即可转治疗牵引。若牵引过程中发现自觉症状和体征加重者,将牵引停止1 min ,观察是否可以恢复,若没有恢复,应立即将牵引返回,待症状消失后,再次做同上的牵引,但需重新定新的“基础牵引”标准。( 2 )特殊牵引:又叫腹高位减枕牵引,主要适应于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马尾综合征。据马尾神经受压表现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将其分为三级:I 级:肛门异常感觉(烧灼、憋胀、夹物、下坠、蚁行感),会阴部及鞍区麻木,大便秘结,小便费力,排便困难如男性蹲位小便,生殖器疼等。n 级:具备一级症状,有臀及股后麻木,无力,或曾出现过“一过性的尿储留”。111 级:二便储留、失禁、肌力广泛减退,鞍区及下肢广泛麻木出现水平截瘫。
凡符合一、二级腰椎间盘突出致马尾神经综合征的患者,均可采用腹高位减枕牵引,可取得良好效果;三级者(二便储留或水平截瘫)主张尽早手术,不要做牵引治疗。
方法:穿好固定牵引带,俯卧于床面上的三个枕垫上。前枕放置于胸下,中枕放置于中下腹部,后枕放于躁前,前后二枕要与床两端的牵引器具固定杆相水平。中枕要高于前后二枕,高的标准视患者自觉症状减轻到最大限度为止。俯卧后,将牵引带固定好,首次牵引要定好、定准基础牵引力的标准(症状与体征减轻到最大限度的千克数),并做记录。侮次牵引要在所限定的牵引范围进行,也必须慢慢地匀速进行。连续牵引时间一般不超过30 min ,在牵引过程中,应随时调加牵引力标准。若调后症状与体征可逐渐消失,再于突出的椎间隙按压,若仍引不出症状和体征,开始逐渐抽减腹下垫枕,直至使其低于前后枕ro Cm 以上。若腹部垫枕抽出后,症状又加重出现者,仍应改为腹部垫高,做基础牵引。在牵引前、牵引中、牵引结束时均要查马鞍区皮肤感觉障碍的变化二治疗期间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此种治疗可每日或隔日l 次,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二
( 3 )治疗牵引:此牵引适应于基础牵引以后及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压缩骨折、脊椎侧弯后凸畸形及软组织性腰腿痛。
此牵引又分为整复牵引、松解牵引、矫形牵引三种。
l )整复牵引:
术前准备:流质饮食,排空大、小便,备好硬板床,学会床上大、小便。方法:穿好固定带,让患者俯卧在事先放在床面上的三个软垫上,具体枕垫的高低视前屈、后伸
邵福元无痛疗法的学术思想
部;后枕与前枕一样为30 crn ,顺序为3 、2 、3 。后枕置在跺关节之上。将腰部手法整复的部位充分暴露,并使整复的腰椎悬空于前枕、中枕之间。术前记录体征及自觉症状以便牵引治疗前后对照。
牵引开始时,术者拇指肚顶压畸形脊柱侧凸高点,首先使侧突在牵引下矫正。当牵引已使症状体征消失时,中枕后移查压痛点,直至后移位置合适压痛放射消失,促使脊柱两侧组织平衡。术者用拇指在椎旁定位压痛点上,进行有节律的颤压,每半分钟颤压4 一5 次或7 一8 次,停休半分钟再颤,同法重复3 一4 遍;重症者可做10 遍。查椎旁压痛点一般都会消失,若仍轻微放射,还可加强牵引,必要时助手可在踩部加瞬时牵拉,配合术者于定位压痛点上颤压直到压痛消失,但二者的节奏要吻合,方能获效。若压痛放射消失,松牵解除固定抽出胸及骨盆处枕垫,此时术者与助手扣手于患者膝与床面之间用前臂托架并抬起双下肢,另一手共同按住患者腰部,使腰部尽量背伸至30 " (不可勉强进行)重复2 遍。再复查压痛放射,若引不出放射,即为治愈。若仍有放射,按上法重复1 遍,症状仍不消除者,休息1 周后,复查前次诊断和治疗方法是否存在问题,再决定第二次的治疗。
2 )松解牵引:适应于软组织性腰腿痛,如腰背部、臀部及下肢肌筋膜综合征。术前准备同整复牵引,牵引前复核临床诊断、明确病变性质和发生部位,确定治疗方案。病在胸腰者,固定胸及骨盆,病在腰臀及下肢者,固定胸及跺。暴露手法部位,胸腹及下肢均可分别垫软枕,但骸棘肌综合征腰部必须悬空,具体的牵引方法、根据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稍有区别:
A .快速牵引:如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剧烈痛者,多半属于肌痉挛所致,应做“快速牵引”。当患者疼痛在牵引下将要消失时,应将牵引速度减慢,直至症状消失,再维持牵引5 一10 min ,最长不得超过20 min 。在维持牵引结束时,术者先在预先的定位病灶上,与肌纤维相垂直的方向进行由浅人深的揉推按压,使痉挛之肌组织放松,使疼痛缓解和消失,然后缓慢的返回牵引。在不增加症状下卧床休息,配合镇静止痛药及透敷。B .常规松解:临床表现为酸痛麻木者牵引为常规松解,多属挛缩变性,软组织检查常能发现条索、硬团块、肿胀、肌僵化,组织间表现有轻重不同程度的粘连,局部压痛与远隔部位的反射痛,脊柱侧弯畸形及坐骨神经痛。对这类疾患治疗的主要原则是松解肌肉挛缩,解除瘫痕粘连。这样方能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矫正畸形,松解之法就是拉长肌肉,镇痉止痛,分拨粘连。肌肉拉长,牵引为大面积的松解,还有局部的手法松解,如伸、屈、展、收、旋等手法;镇痉止痛法是在压痛点上进行点压、揉推;分拨粘连法是在挛缩粘连的肌肉、筋膜及可触及的条状结节、团块等病灶上,做推拨和分拨等手法使软组织达到松解,解除血管神经的压迫,实为病变恢复的关键。3 )矫形牵引:适应于有严重脊柱侧弯、后凸畸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软组织性腰褪痛患者,但脊柱畸形的性质应属于肌痉挛性和代偿性,不属于强直性,否则应作为禁方法:穿固定带,一般为胸围及躁套。固定矫整畸形,关键有三:一是止痛,因为疼痛和体征通常是成正比的,所以第一步应着重处理病灶,达到止痛;二是松解挛缩的软组织,当牵引开始时,术者先用掌根及鱼际或拇指在紧张、挛缩的肌筋膜处(包括



病灶、侧弯、主弯弧及代偿弧的有关软组织)进行揉推和颤压,使它放松;三是整脊(肌),关节长期畸形,牵引开始后,术者用双手拇指在脊柱畸形的最高点(结合X 线片证实骨性融合及骨关节病变者)给适量地压力,不宜过猛,不要使患者有过大的痛苦感觉,使脊柱在正常牵引力范围内伸直,若还不能伸直者可于患侧及双侧棘突根旁,进行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由浅人深的推揉骸棘肌及关节突3 一4 遍,使脊椎关节的顺列调整,一般在牵引下即可矫正(但必须说明一次治疗达到圆满效果的是少数)。此刻将中枕后移,使腰部悬空,术者再用双手拇指对称的按压畸形处,作稳定的有节律性的颤压,方向是压向内下,颤压3 一4 遍,每遍5 一6 次。然后改用掌根沿胸椎、腰椎棘突向下压按,另一手掌加强在该手之背上,压力的大小视患者耐受程度而定,顺序自下胸段至腰髓,重点为后凸部位,待腰生理弓矫整后,即可整复腰椎间盘突出,不过有时也习惯先整复椎间盘突出后再矫形。不论怎样做,要想使脊柱畸形矫正,首先要解除疼痛,其次是松解肌肉的挛缩。
7 .机制及作用牵引的主要作用是调整和恢复已被破坏的脊柱动力、静力平衡。( l )有利于损伤的软组织修复,促进炎症消退。
誓(2 )有利于解除肌肉痉挛,切断疼痛的恶性循环。从而使紧张或痉挛的肌肉松弛,履以减轻肌肉对局部病灶处的牵拉,有利于局部损伤病灶的修复。
谊(3 )有利于脊柱后关节顺列紊乱改变恢复正常,使脊柱后关节嵌顿的滑膜复位。暑伸展扭曲的椎动脉,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
孽(4 )牵引就是通过平衡的牵引,使挛缩变短的各种组织、肌肉· 筋膜、关节囊· }椎间隙拉开伸长。加上针对性很强的手法,加强了牵引所需的力度,有效的解除了血管{和神经的卡压,有利于堆积之代谢产物的输送,有效的扼制疼痛。
, ( 5 )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早期,施用背伸位牵引治疗是根据中医“骨碎筋伤”、“骨一肉相连”、“筋能束骨”的原理而来,牵引时尽可能在持续牵引下保持背伸,使椎体前一部压力减除,}司隙‘长, 开,同时紧张了前纵韧带,给椎体前后径持续充足的压力,使其月彭一胀复位。
( 6 )有利于脊柱侧弯、后凸畸形及小关节紊乱的纠正,脊椎关节受到压力,张力损伤得以纠正,组织结构恢复。
( 7 )牵引使椎间隙分开,因而增大椎间隙,便于使突出物还纳或改变髓核流向。( 8 )牵引能使关节囊和后纵韧带紧张而对椎间盘施加向心性压力。( 9 )牵引能增加椎间盘内的负压而导致对髓核组织向心性的吸力,从而减轻马尾一神经及神经根的压迫,改善血运循环。
一(10 )同时对黄韧带肥厚,腹舟(低)位牵引时出现皱折,直接压迫马尾神经。而一腹高位牵引时黄韧带受牵拉力最强,所以呈现黄韧带紧张,再加手法处理,可以使其肥}厚变薄,其本身弹性恢复,并松解轻度粘连。
… (ll )牵引加垫枕、移枕,使椎间隙后缘变宽,对前缘变窄的病理现象得以纠正,… 使纤维环、髓核承受压力得到平衡,均匀恢复,相应减少椎体边缘退变发生。一8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压迫的牵引护理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马尾神经一受压综合征,患者由于牵引术后须长时间绝对卧床休息,如果护理不正确或不及时可导42
 
%碌
刀以沪卜
邵福元无痛疗法的学术思想
致医生的治疗前功尽弃,严重的会造成大小便失禁、下肢瘫痪的恶果,故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 l )治疗前的护理:本院对腰椎间突出症伴有马尾神经症的患者行腹高位基础牵引治疗,只限于l 一2 级,3 级者手术治疗,所以护理也只限于1 一2 级。治疗前:① 遵医嘱向患者讲述牵引治疗的方法、过程,以及配合的方法和意义等,并在治疗前服适量镇静剂使患者能卧床休息;② 排空大小便;③ 学会在床上大小便;④ 牵引术前空腹或少吃些无渣食物,使患者克服恐惧心理,消除不安情绪,积极主动的做有效的配合治疗。同时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时发现牵引禁忌证并做相应的处理,对术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对症做好护理工作,对体质差、精神紧张、疼痛明显的患者先行口服舒乐安定1 mg ,配合双氯灭痛50mg 。
( 2 )治疗后护理:根据腹高位牵引和治疗后病情,护理工作主要是:① 治疗时一即腹部垫高枕牵引后所引起的腹痛和腹胀;② 牵引后患者自觉症状及鞍区麻木若消失到最大程度要努力保护疗效。
( 3 )体位护理:
1 )记录牵引过程中患者腹枕的数量、术中整体情况、腹高位牵引马尾神经压迫症状排除程度以便术后护理。腹高位牵引结束后,将患者腹高位由牵引床抬起移回平板单架车送回病房,侧卧或腹高位(腹部垫枕的患者自觉舒服,马尾症状及腰部疼痛症状减轻最大程度为宜),卧床休息4 一sh 可变换卧位。腹部去枕侧卧时需2 人协作进行,一人托起患者腹部保护腹高位,减轻患者腰部受力,另一人动作平稳快速抽去腹枕,两人同时轻放患者侧卧位,避免改变体位时引起病情反复,破坏疗效,延长疗程。翻身时应在家属或护士(站于患者背后,双手护腰)保护腰部时进行。
2 )在绝对卧床的4 一6h 内对受压皮肤用75 %的乙醇抚摸,促进受压部位血液循环。
3 )对腹胀腹痛的患者这一问题是牵引治疗常见的合并症,轻者腹部用热水袋热敷或在腹壁上少涂些滑石粉轻轻抚摸。15 一30 min 抚摸1 次或在中肮、关元、气海、足三里轻轻地点揉,必要时插排气管排气。
4 )有的患者不会在床上解小便,一般4 一6h 后要小便,可用水声引导,针灸、指针气海、关元或轻压耻骨联合上膀胧,事先也应做好导尿准备。
( 4 )饮食护理:为保持疗效,巩固成果,对牵引治疗成功的患者要做饮食护理,主要为了减少大便次数。在术后前4d 服无渣流质饮食,第5 天服用半流质饮食,第7 天正常饮食。如果患者有习惯性便秘,为避免增加腹压,可在第6 、第7 天服用果导片或蜂蜜20 mL ,每日2 次。
(四)四月支关节牵引
适用于四肢关节由于骨科疾患引起的关节活动范围减少特别是存在挛缩及粘连的关节不适,用于骨性关节强直、新近骨折后、关节内及其周围的炎症或感染、关节运动或叽肉拉长时疼痛剧烈、有血肿或其他组织损伤征兆时、挛缩或缩短的软组织正替代正常结钩的稳定性或对关节起日益增强的稳定作用时、当挛缩或缩短的软组织有增大功能能勺作用时(尤其是瘫痪或严重肌无力患者)。



1 .牵引仪器各关节专用的支架或特制的牵引器,以及多关节的牵引装置。2 .牵引方法在牵引器上将所需牵引的关节近端肢体固定于适当位置,于关节的远端肢体施加牵引力量,使牵引力作用点准确落在被牵拉组织的张力最大点上。3 .牵引力量施加于关节的力量应平稳,患者感觉到局部肌肉有一定的紧张或轻度疼痛,但不引起反射性肌痉挛。
4 .牵引时间每次牵引10 ? 20 min ,每日1 一2 次。牵引后如果功能有改善,可以继续牵引,直至功能完全恢复或不再改善。
三、中西医系列理疗部分
此处主要介绍郑州市颈肩腰腿痛医院几十年来采用的行之有效的几种理疗方法,多采用复合叠加方式。
(一)声疗、电疗叠加方式
采用正弦调制中频电同步治疗机。
该疗法特点:根据临床经验选择超声波与中频电叠加排列组合获得18 种治疗处方,肿胀明显以声波为主,麻木明显以电疗为主。① 正弦调制中频电可以引起正常肌肉和失神经支配肌肉收缩,增强肌力,锻炼骨骼肌,改善肌肉组织营养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性渗出物和水肿吸收。调节方式的选择:连调波:在无须较强刺激的情况下和作用自主神经节时、急性和较重的疼痛选择该波形。间调波: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并适用于各种慢性疼痛。变调波:消肿、促进渗出物吸收,促进血液循环,并产生较持久的止痛效果。断调波:适用于刺激运动神经和肌肉。② 超声波对横纹肌较敏感。对挛缩的肌肉,适量的超声波可使肌肉纤维松弛,张力降低,从而起到解痉作用。在超声波作用下,骨、软骨、骨内膜、软骨膜、骨髓等各层结构,因界面反射而产生局部温热作用,超声波还具有明显的促进骨折愈合作用。神经组织对超声波非常敏感,临床疗效观察显示,治疗剂量超声波能提高神经痛阂,因此对周围神经疾患,如神经炎、神经痛等,可产生明显的镇痛效果。
(二)光疗
选用红外线偏振光,波长在0 . 6 一1 . 6 林m 的光谱(人体投射窗口),利用其有效透射深度在50 mm 以上的光学特性,通过这种光针刺激神经根、神经干、神经节、痛点、穴位和强烈的温灸效应,可以抑制神经兴奋性,松弛肌肉扩张血管,改善血流使疼痛部位充分进行有氧代谢,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使机体恢复生理平衡和维持内环境恒定,达到治病目的。采用北京钮龙惟康科贸有限公司BYL 一刁5 红外偏振光治疗仪,该疗法适用于颈肩腰腿痛急性期,带有心脏起搏器、有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三)热药电磁多功能一体治疗颈肩腰腿痛
采用郑州市颈肩腰腿痛医院自行研制的TF 一VI 型中医多功能治疗仪,该治疗仪由调控器、多功能治疗板、效能袋三部分组成。
1 .效能袋药物组成
( l )寒湿型:葛根、细辛、白芥子、秦芫、防风、红花、五加皮、牛膝、杜仲、桂枝、伸筋草、透骨草、地龙、土元。
( 2 )热证型:川断、泽泻、葛根、姜黄、大黄、透骨草、散血草、红花、木瓜、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l





羁擎
… … 第一章
邵福元无痛疗法的学术思想
牛膝、杜仲、桂枝、地龙、土元。
2 .多功能治疗板集电疗、磁疗、热疗及粒子导人为一体。
3 .磁疗由于现代居室的高层建筑,扰乱了地球的磁场,隔绝了磁物效应,使‘、类趋于“缺磁状态”。一般此症表现为:体质虚弱、容易疲劳、神经衰弱、肌肉酸痛、腰痛及失眠等。祖国医学早在1 600 年前,就将磁用于医疗中,具有“养肾脏,强药骨”、“通关节、消肿痛”的功效。目前,磁疗已被临床实践证明有消肿、消炎、镇痛的作用。
关于中频交流电对机体的作用,已知有对感觉神经的作用,对横纹肌的作用和对局部血液循环的影响。除中频电本身具有消肿、消炎、镇痛、止痉、软化瘫痕、松解粘连、调节血管机能,并对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有恢复功能,电流按摩的作用外,也有促进血液循环、淋巴回流等作用。
有实验观察报道等幅中频正弦电流对生物膜的通透性有着明显增强的作用,因此可在中频电作用下进行中药离子导人,此方法较直流电离子导人有以下优点:直流电是借助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物理特性,使药物离子沿电阻最小的途径进人人体内形成离子堆发挥作用。而本疗法是在中频交流电作用下,一方面提高组织膜和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药物分子由于药物浓度梯度的扩散作用,通过皮肤的组织间隙与细胞间隙较多地进人夕、体内形成分子堆,药物分子堆一方面刺激皮内末梢神经,起到局部和远隔部位的治疗作用。另一方面药物进人相应组织后,在局部发挥其独特药理作用。且中频交流电无极性之分,避免皮肤电解伤,长期应用不易损伤皮肤,可降低皮肤电阻加大电流量,不会声生极化电场,有利于延长治疗时间增加透人的药量,提高病灶局部药物的浓度。不影响药物pH 值,透人抗生素药物可以不加缓冲电极,而且不论药物能否电离,本疗法均适用,尤其适合于透人极性不明的中草药。
效能袋一方面直接外用搜风、除湿、散寒、清热、活血、化淤、止痹痛功效的中药制剂直达病灶;另一方面依中医“热则气行,气行则血行,气血得热则行”的观点,以温热力来温经通络,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热力并能缓解肌肉痉挛,打破“因痉而痛,痛而更痉”的恶性循环,还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无氧代谢变为有氧代谢,加速炎症代谢产物的吸收和排泄。
(四)中药低电压透敷
该疗法集电磁、电热、中药为一体,采用低电压电子控温技术,实施中药直接定位治疗。
1 .特点温热刺激皮肤表面是使角质层软化的最有效手段,被治疗部位形成难以蒸发扩散的密闭状态,便于药物渗人,病变部位直接给药,可调试温度控制。2 .组成海桐皮、五加皮、当归、红花、丹参、桂枝、清风藤、鸡血藤、伸筋草、透骨草、防风、荆芥、木瓜、路路通、苏木、牛膝、姜黄、鳖甲、威灵仙、秦芫、生姜、羌活、独活、黄酒或米醋等。
3 .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舒筋活络。
4 .主治风寒湿痹疼痛,肢体疼痛或急性外伤后遗症,肢体疼酸。上肢偏重者加桑枝,重用桂枝、姜黄。下肢偏重者重用川膝、木瓜、独活。腰偏重



城肠
者加狗脊、杜仲-
5 .方法将上药分别装人不同规格布袋,采用自制低电压硅胶透敷板进行加热,温度43 ℃ 左右,持续30 ? 40 min , 7d 为1 个疗程。
(五)中药汽化治疗
在传统中药熏蒸基础上研制的智能中药汽化治疗床对于患者病变面积广泛,病程较长,寒湿痹证日久有理想的效果。
药物组成,功效,主治同上。特点:特定部位,对人体颈椎、胸椎、腰髓、经络病变区实施自动控温治疗,汽化激发药物分子活性,借温热迅速透皮吸收,达到消炎、镇痛作用,受热面积大,热疗调理,纯中药熏蒸,整体与局部定位治疗。(六)改良传统黑膏药加厚加热熨法
1 .膏药药物组成生川乌、生草乌、生马钱子、乳香、没药、威灵仙、川断、牛膝、狗脊、葛根、鸡血藤、海风藤、羌活。
2 .治疗方法将熬制备用的膏药加热软化(一般软化点为46 一55 ℃ ),根据病灶范围大小取适量摊敷于桐油布上,在石板上进行降温并塑型至2 一3 Cm 厚,待温度降至43 一45 ℃ 置患处加压固定,询问患者耐受情况以免烫伤。每次需更换2 一3 张,每次需40 而n ,每日1 次,7d 为l 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嘱患者注意保暖。
3 .加厚膏药特点传统膏药均较薄,一般100 。m ,的涂1 . 2 一1 . 59 薄层,每张所施面积局限(常选用特定穴位或阿是穴),而本法不拘于一点一片,可依病灶、痛区、痛线部位大小而调整。现在公认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可多发于肌肉起点、肌键与骨骼交界处、筋膜在骨突的附着处,而骨骼大小形态各异、肌肉肌键丰厚不一、人体具有凸凹不平的各种生理外形,而且本病又好发于肩关节、膝关节、髓关节、腰骸尾部等体表外形不规则处,由于本膏药具良好的勃稠性及可塑性,能使之与病变部位更充分紧密接触,另外由于增厚膏药本身的重力及在逐渐降温的过程中体积缩小,对肿胀、增厚、僵硬病灶产生一种柔和的机械压迫作用,能防止组织内的血液渗出,促进渗出液的吸收。同时还能减缓热膏的热量散失。
4 .热膏的作用传统黑膏药加热是为了粘贴,热力持续时间短,而本膏药在治疗过程中可持续保持温热舒适感,温度在43 一45 ℃ (人体能耐受的较高温度为35 一60 ℃ )。热熨后局部温度可很快升高8 一12 ℃ ,皮肤多呈桃红色,这是由于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所致,热作用可深达皮下0 . 2 一1 cm 。所谓气血得热则行,从现代医学角度讲植物神经对体温的调节起着更直接的作用,植物神经对温热的反应首先便是血管扩张,循环加快,代谢增快,从而利于水肿的消散,同时使组胺、缓激肤、5 一HT 等致痛致炎物迅速清除、酸中毒得以改善、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加强,达到消炎作用。温热力并对粘连的软组织有软化及松解作用。
5 .热熨法对膏药的吸收作用药物的透皮吸收有两条渗透途径:表皮途径,即透过角质层和活性表皮进人真皮,被毛细血管吸收进人人体循环,为主要途径。通过皮肤附属器吸收,即通过毛囊、皮脂腺、汗腺的吸收。药物通过第一种途径吸收的主要阻力来自角质层,而热膏药外敷后可见局部大量出汗,使局部汗液存积,湿度增加,皮肤角质层膨胀变软,弹性增加,加快了分子运动和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有利于药物吸



护― 11
… 第一章
邵福元无痛疗法的学术思想
收。膏药对第二种途径亦有促进,因膏药对皮肤有密封作用,在皮肤上形成一种不透水、不透气的凝胶样脂溶性物质,与毛发的亲和力较强,膏药中的有效成分主要经毛孔和皮脂腺吸收。当药物经皮吸收达稳态时通过表皮吸收是主要途径。
(七)全身冲浪水疗及系列药酒浴
该法集水热、水柱机械冲击、药酒于一体。水浴的机械作用包括静压与冲击作用,机械刺激作用与皮肤时,皮肤中可形成组胺或类组胺样物质,因此皮肤血管扩张,皮肤温度上升,血液及淋巴循环增强,组织营养改善。机械刺激可改善肌肉的代谢过程,提高肌肉能力,加速肌肉疲劳的消除。水热作用:短时间温水浴能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及减少疲劳,较长时间温水浴可使肌能力减低,疼痛和痉挛减轻。根据不同病性,选择不同处方。分述如下:
1 .寒湿型药物组成:桂枝、生姜、防风、伸筋草、透骨草、五加皮、海桐皮、红花、苏木、土获荃、秦芫、威灵仙、鸡血藤、黄酒。有散寒祛湿温通经脉的功效,适宜全身性冷痛酸楚、关节屈伸不利者。
2 .湿热型药物组成:络石藤、海风藤、清风藤、鸡血藤、五加皮、海桐皮、昔该仁、防己、伸筋草、生姜、防风、黄酒。有清热化湿,舒经活络的功效,适应于多关节红肿热痛者。
3 .顽痹型药物组成:独活、羌活、寄生、补骨脂、狗脊、淫羊蕾、伸筋草、透骨草、防风、路路通、桂枝、生姜、当归、生黄花、黄酒。有温肾阳强筋骨散寒通络舒筋的功效,适用于痹证日久,气血亏虚肾阳不足,肢节重着麻木屈伸不利者。操作:调节室温,浴盆敷一次性浴膜,倒温水及适量药水、酒,每次lh ,间断调节冲浪大小。(八)腿浴
集热疗、磁疗、水疗、系列药浴于一体,系列药物组成主治功效参考上述。采用腿浴治疗器。
四、中药部分
邵福元主任医师为我国首批名老中医(卫生部授予),他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本专科内服、外敷中药方剂。外用有消肿膏、软坚止痛贴、蛇透热配;内服药有活络化淤镯痛胶囊、腰腿痛丸、肝肾益精合剂、肝肾滋补合剂、狗脊药酒。介绍如下:1 .腰腿痛丸中医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肝肾同源,肝主筋肾主骨,痹症日久必“内舍于肾”。临床中痹症迁延日久不愈或易感外邪而发作者呈上升趋势,针对这种情况,邵福元设计了慢性腰腿痛的专科药腰腿痛丸。腰腿痛丸不沦肾阳虚、阴虚,只要证属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者均可应用。若老年或素体虚弱,风寒湿邪客于腰膝关节、气血运行不畅,《素问· 调经论》 :“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不用。”临床常见“肾之府”腰转摇不能,“筋之府”膝不得屈伸,腰膝疹软屈伸不利。证属正虚邪恋,以正虚为主,治以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竭痹通络为原则。
方药:
熟地3009 炙淫羊霍2009 骨碎补2009 肉从蓉2009 当归1009 丹参309 砂仁209 陈皮209 鸡血藤1009 鹿衔草1009 生姜509
口哪卜
制成蜜丸,每丸69 。
本方审证要点:腰腿关节酸痛乏力,肌肉瘦削屡软,伴见畏寒肢冷,完谷不化,或骨蒸潮热,心烦咽干口燥,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弱或细数。
方中主药分析:以熟地为君,专以补肾水滋肾阴;臣药炙淫羊蕾、骨碎补、肉从蓉、鹿衔草兴肾之阳,补命门之火,肾乃水火之脏,内藏真阴真阳,此方阴阳两补,相辅相成,共奏补肝肾壮筋骨之功。佐以鸡血藤、当归、丹参补血活血;生姜温中散寒,温中寓散利透邪外出。于众多补益之静药中少佐砂仁、陈皮之动药以和胃理气防止气机滞腻不行之弊。
2 .软坚止痛贴本方乃邵福元专为疼痛剧烈固定不移之寒湿痹证所设外用之品。风寒湿邪痹阻经络,寒性收引、筋脉拒挛,痹阻气血,不通则痛;湿为阴邪,重着豁腻,缠绵难去,易遏阳气,阻滞气机,不通则痛。临床证见痛有定处,痛楚难耐,伴见畏寒肢冷,身困乏力,肢体关节酸沉无力,行动迟缓,纳不馨香,舌红淡、苔腻。本证突出痛剧且不移。故治则为祛风除湿散寒软坚散结通络。
方药:
誓川乌2009 草乌2009 乳香2009 没药2009 透骨草2009 白芷1009 川履椒’009 苍术’009 娱蛤’O 条
姨制作方法:上药洗净烘干研末,再取明胶5009 ,加水500 一’000m " ,加热溶化,昙之后加人甘油5009 、过氧化锌5009 ,搅拌均匀后冷却备用,临用时再洒新型透皮剂· 摹方中主药分析:川乌、草乌辛热,其性疏利迅速,开通关滕,驱逐寒湿之力甚捷,}凡阴寒瘤结,痛痹者皆用之,称之“祛除外风外寒之向导”,且多川乌并用;乳香· 没… 药为姐妹药,其辛温香烈走窜,功善散淤活血,《 医学衷中参西录》 称“乳香没药二药’并用,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故凡心胃胁腹肢体关节诸疼皆能活之”。白芷、川椒、苍术外用取其辛窜走窍通络温经散寒之用,娱蛤更能加强搜剔通络止痛。3 .消肿止痛膏治疗湿热痹的新处方。中医学认为湿热痹在病因上与湿、热、淤关系密切。湿热内侵,留滞于经络、筋肉、关节,积久不去,而出现红、肿、热、痛、关节变形等症状。清· 吴师机《 理渝骄文》 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也;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也。所异者,法耳。凡内服汤丸之有效者,皆可熬膏。虽治在外,无殊治在内也。”
消肿止痛膏根据上述之理论及病机,由清热药、化湿药、理气止痛药、祛风除湿药组成:综上所述:全方四组药物,相辅相成。共奏清热燥湿,破血逐淤,消肿止痛作用: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湿热偏盛型,见红、肿、发热等症者。还可用于关节扭伤,跌打肿痛等症。
方药:
黄柏509 苍术509 陈皮309 香附309 姜黄309 透骨草309 大黄309 方中主药分析:红、肿、热、痛多见于“痹证”中的“湿热痹”,湿热内阻,留滞于经络、关节、筋肉,为根本病机。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蕴热,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或风寒湿痹,经久不愈,邪留经络,蕴化为热所致。热为阳邪,湿热交盛则热,故见发热、皮肤发红。湿为阴邪,重着勃腻,湿盛则肿,湿热交阻于经络、关节、筋肉等处,
邵福元无痛疗法的学术思想
玫关节、筋肉呈局部红肿、灼热之象,且有重着感。气血阻滞不通,“不通则痛”,故关节疼痛.骨节屈伸不利。扑跌闪挫,气血不通,经络痹阻,淤血内停,留滞于筋肉、关节.郁久化热,则发生红、肿、热、痛、屈伸不利等症状。治以清热燥湿,活血化淤.消肿止痛。常用药物有:黄柏、苍术、透骨草等。因肌肉、关节红肿是有湿热内浸.郁积化热而致气滞血淤或跌打损伤引起的。且本药主要作用是祛湿热、活血、理气、散淤止痛。黄柏有祛湿热、除骨蒸的作用。陈皮、透骨草等有理气燥湿、活血化淤上痛之效。诸药合用,可奏清热燥湿、活血逐淤、消肿止痛之功。全方四组药物,相辅相成,以黄柏、大黄清热泻火;以苍术、陈皮燥湿化痰,湿热得除,诸证自解;香附、姜黄活血,行气止痛;透骨草祛风湿、舒筋活血止痛。其作用有二:一则透揍理引药直达病听。二则助香附、姜黄活血行气以止痛。共奏清热燥湿,破血逐淤,消肿止痛作月: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湿热偏盛型见红、肿、发热等症者。还可用于关节扭伤,跌打肿痛等。
【 典型病例】
谢某,女,15 岁,学生,2004 年3 月3 日初诊。
主诉:右膝关节肿痛Zd 。
初诊:Zd 前体育课活动量多后,右膝自觉微有热痛。诉右膝内侧肌肤微热,肿胀明显,范围10 cm 又12 Cm ,肤色稍红,局部温度增高,不敢屈伸负重活动,疼痛剧烈,浮骸试验(一), X 线示:膝关节骨质结构正常,内侧见软组织肿胀阴影。实验室检查:EsR : 30m 而h 。患者痛苦面容,心烦不安,舌红,脉弦而有力,小便黄,大便正常。拒内服药,给予消肿止痛膏外敷患处,每日2 次,先少量涂抹,手摩擦片刻以利药物吸收,之后厚摊之。嘱3d 后复查。
二诊(2004 年3 月7 日):诉第2 天肿痛即大减,焦虑心情大为改观,可扶物下地行走。
三诊(2004 年3 月H 日): 1 周后肿已消,可下地活动,ESR :巧m 耐ho
4 .蛇透热配主治风寒湿痹及跌打挫伤后期。中医学认为寒湿痹在病因上与湿、寒、淤关系密切。寒湿内侵,留滞于经络、筋肉、关节,积久不去,而出现关节肿痛变形、局部沉重、疼痛等症状。清· 吴师机《 理擒骄文》 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也;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也。所异者,法耳。”蛇透热配,根据上述之理论及病机,由活血化淤药、温阳化气药、祛风除湿药组成。综上所述:全方三组药物,相辅相成,重视寒湿痹的病因、病机。共奏活血化淤,消炎止痛作用。用于寒湿关节肿痛,神经痛及闪跌肿痛等。
方药:
红花259 苏木259 乌梢蛇巧g 樟脑609 冬青油150 mL
方中主药分析:全方三组药物,相辅相成,苏木活血化淤,消肿止痛,以红花助其力:乌梢蛇、樟脑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冬青油以其辛温走窜之性,开发揍理引药直达病所。共奏活血化淤、消肿止痛作用。用于寒湿关节肿痛,神经痛及闪跌肿痛等。5 .肝肾益精合剂主治肾阳虚型腰痛。肾阳亏虚,日久伤及肾阴;“肝肾同源”肾阳不足可引起肝阳不足,筋肉濡养不足,气化失权故而发病。
… 一飞1
一1 · J
肝肾益精合剂根据上述之理论及病机,由温肾壮阳药、滋阴补肝药、通络止痛药组成。综上所述,全方三组药物,相辅相成,重视慢性腰痛(肾阳虚型)的病因、病机。共奏滋补肾阳、填精益髓作用。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腰痛、腰冷、尿频等症,可伴见畏寒肢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泻等。
方药:
淫羊霍2509 狗脊2509 补骨脂309 白芍759 拘祀子2509 制何首乌309 桑甚309 甘草459 蜂蜜2009
中医学对“慢性腰痛(肾阳虚)”基本机制的认识:在物质上责之于血、精;在脏器上责之于肾、肝;肾阳亏虚,阳损及阴,精血亏耗,腰部之筋肉、关节失养,拘急而痛为根本病机。《素问· 脉要精微论》 曰:“腰者,肾之府。”肾虚多致腰痛,年老体弱,肾精亏虚,或久病体虚,或房事过多,或票赋不足均可导致肾阳亏虚。肾阳在人体中有重要的作用。肾阳旺,则全身之阳皆旺;肾阳衰,则全身之阳皆衰;命门火衰,’肾失温煦,则出现腰部酸冷疼痛,畏寒肢冷,以下肢冷尤甚。用药物有:淫羊霍、补骨脂、狗脊等。以补肾阳之不足。补骨脂辛温人肾脾经,有补肾助阳固精暖脾止泻作用,其作用有二:一则温补肾阳之不足,壮命门之火;二则暖脾止泻,固精缩尿。淫阳霍主人肝肾经,能温肾壮阳,强筋骨。如《日华子本草》曰:“一切冷风劳气,筋骨挛急,四肢不仁,补腰膝。”其作用主要为助补骨脂温肾壮阳以治腰痛。狗脊性苦甘温,专补肝肾。制何首乌补益精血,《 本草纲目》曰:“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髯发,为补益精血良药。”桑套甘寒人肝肾经。滋阴补血,生津,助制何首乌补益精血之力。拘祀子甘平人肝肾经,补肝肾之不足。白芍养血调经平肝止痛,其作用有二:一则助制何首乌补益精血,二则缓急止痛。甘草、蜂蜜缓急止痛。综上所述,本方三组药物相辅相成,以补骨脂温补肾阳,壮命门之火,以狗脊、淫羊霍助其力;以制何首乌补益精血,滋补肝肾真阴,以桑套、拘祀子助其力;白芍、甘草、蜂蜜缓急止痛。共奏滋补肾阳、填精益髓作用。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腰痛,腰冷、尿频等症,可伴见畏寒肢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泻等。
【 典型病例】
杨某,女,60 岁,2003 年8 月10 日初诊,家庭主妇。
主诉:腰背酸痛4 年。腰部冷痛酸楚,上达背、下止骸,洗澡水稍凉有微风钻感,平素家务活尚能完成,弯腰久后腰酸明显,得温后缓解。
初诊:形体清瘦,动作迟缓,精神委顿,大便尚可,小便清长,四肢欠温,纳差,舌淡,苔白,脉虚细,证属肾阳虚性腰痹。予上方7 剂,同时腰背部行手法及热敷。二诊(2003 年8 月17 日):腰背冷痛,十去其五,畏寒肢冷有所缓解,胃纳有加,行动自觉较前有力,原方不变,再进10 剂。
三诊(2003 年8 月29 日):自觉症状减轻八成,精神佳,纳眠,二便正常,干家务后稍感不适,休息片刻即消失,守方再进7 剂巩固。
6 .狗脊药酒中药金毛狗脊具有补肝肾、强腰膝、祛风湿作用。中医学认为风寒湿痹在病因上与风、湿、寒、淤关系密切,在脏腑上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素问· 痹论》 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性走窜,寒邪收引,湿邪豁滞。
颈肩腰褪痛应用诊疗学
l … … 50
一一… 户飞



‘么
… 第一章
邵福元无痛疗法的学术思想
寒湿又为阴邪,病邪趋向下,易伤脾肾之阳气,肾阳伤则出现腰膝酸冷,肝主筋,气血不足,筋失所养。风寒内侵筋肉、关节故出现肌肉酸痛、局部沉重、屈伸不利等症状。狗脊药酒根据上述理论及病机,由狗脊、白酒两味药组成,共奏补肝肾、强腰膝、祛风湿的作用。用于腰背酸痛,关节不利,风湿痹痛等。
方药:
金毛狗脊1339
药物分析:‘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肾气虚津液运行不畅,骨髓失养,寒湿之邪易趋于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腰者肾之府,故腰先受之,出现关节活动不利、无力、酸困等症。《素问· 痹证》 曰:“痹在肉则不仁。”狗脊性苦甘温,专补肝肾,温能补肾气,苦则能燥湿以除痰湿,甘能补血,血补则筋自强,筋强则风自去。白酒甘辛大热,辛以助祛风除湿,温通血脉,行药势,散寒,并含微量脂类、酸类、醛类等成分,气味醇香特异,是一种良好的提取溶剂,狗脊的多种有效成分皆能溶于白酒中。两药合用则共奏补肝肾、强腰膝、祛风湿的作用。主要用于腰背酸痛,关节不利,风湿痹痛等。尤宜于老年人见诸症。
【 典型病例】
李某,男,出租车司机,2003 年5 月6 日初诊。
主诉:腰隐痛3 年。每开车一天后自觉腰部酸软难支,天气骤变的前一天腰部有预感,冬天受冷易冻伤。
初诊:面憔神疲,不喜言谈,小便自利清长,大便成形,舌淡白苔薄,腰部肤色无变化,右侧较左侧挛急僵硬,腰椎功能活动尚正常,X 线片示:腰椎骨质结构无器质性病变,给予狗脊药酒,每晚1 次40 mL ,连服10d 。
二诊(2003 年5 月16 日):腰痛有所缓解,自述耐劳,腰部较前轻松灵活。嘱连服l 个月。
三诊(2003 年5 月30 日):腰酸几乎消失,精神面貌改观,自觉较前有劲。以后间断服用半月,诸症皆除。
7 .活络化淤镯痛胶囊主治阳虚淤血型颈椎病所致的头痛,在病因上与风、痰、淤、虚关系密切,脏腑上与肝、肾关系密切,淤血闭阻于头或肾阳亏虚,精血不能上充脑髓,清窍失养为根本病机。肾阳亏虚,阳气功能失司,气血逆乱,阳气精血不能上充脑髓,清窍失养则拘急而痛。“病久化淤”。阳气亏虚运化气血无力,影响血液正常运行,血液停滞,或外伤跌仆,或久病人络,络行不畅是为淤血。血淤气滞停于颅脑,脉络失养可致头痛。
方药:
骨碎补1059 桂枝559 白芍809 葛根1209 白花蛇39 羌活559 鳖甲249 制乳香249 制没药249 三棱249 鸡血藤759 巴戟天759 甘草249 当归509 获术249 砂仁69 丹参巧g 生姜249 川芍249
方中主药分析:巴戟天甘辛温,人肝肾经,有补肾阳,强筋骨的作用。《 本草备要》 曰:“补肾益精,治五劳七伤”。骨碎补性温味苦归肝肾经,能补肾强骨。两药共补肾阳之不足,以强督脉。制乳香、制没药活血行气,消肿止痛;三棱、获术破血行
' -飞
沁灌一}
气,消积止痛;鳖甲,活血消淤止痛;白花蛇搜剔筋骨间风湿;《玉揪药解》 :“通关透节,泄湿除风”。六药共奏活血化淤,祛风通络止痛作用。鸡血藤主人肝经,活血补血,舒筋活络二《本草纲目拾遗》 曰:“其藤做活血… … 壮筋骨,已酸痛。”当归甘温活血补血,调经止痛;其作用有二:一则活血止痛,二则补精血之不足。白芍养血调经,平肝止痛;作用有二:一则助当归、鸡血藤补精血之不足,二则与甘草合用起缓急止痛的作用二桂枝、羌活、葛根三药共去皮肤,肌肉之风,透邪外出并引诸药上行。葛根起阳气升津液,疏脉中风邪,撷肾精胃津而达上,舒筋解痉通经络,为项背拘急疼痛之要药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丹参味苦微寒,将而行血,善入血分,能通血化淤滞,去淤生新。砂仁于补药之中佐以动药,醒脾理气防腻滞,不通时常用,生姜辛温发散亦为动药,且能透邪外出。
综上所述,本方五组药相辅相成,以巴戟天、骨碎补温肾强督;现代研究骨碎补有一定的改善软骨细胞功能推迟细胞退行病变的作用。制乳香、制没药、三棱、获术、鳖甲、白花蛇活血化淤,祛风通络止痛:川芍通行十二经脉引药至头,配鸡血藤、当归、白芍补血活血,舒筋止痛;桂枝、羌活、葛根透邪外出;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共奏补温肾强督,通络祛风,养血益精。用于颈椎病所引起的头痛及神经痛。8 .肝肾滋补合剂主治肾阴虚型腰痛,症见腰酸软绵绵而痛,自觉腰部空虚无着,遇劳则甚,卧而减轻,外观面颊潮红,口渴咽干,小便黄赤,舌红苔少,脉弦细数。肝肾阴虚,“髓海”失养则伴见眩晕、耳鸣。
方药:
桑套1509 制何首乌巧0 只拘祀子巧09 女贞子309 旱莲草309 狗脊巧09 白芍759 甘草459 蜂蜜20 ( ) g
方中主药分析:制何首乌补益精血,《 本草纲目》 曰:“人肝肾经,滋阴补血,生津。”旱莲草人肝肾经,补肝肾阴。《 本草纲目》 曰:“乌髯发,益肾阴。”女贞子人肝肾经,补肝肾阴,乌须明目助制何首乌、旱莲草补益精血之力。狗脊性苦甘温,专补肝肾,其作用有二:一则补肝肾,二则以其温补肾阳,有阳中求阴的作用。《景岳全书新八方略》曰:“善补阴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构祀子甘平人肝肾经,补肝肾之不足,白芍养血调经平肝止痛,其作用有二:一则助制何首乌补益精血,二则缓急止痛。甘草、蜂蜜缓急止痛。
本方三组药物相辅相成,以制何首乌补益精血,滋补肝肾之阴,以桑其、女贞子、拘祀子、旱莲草助其力;狗脊温补肝肾,起阳中求阴的作用;白芍、甘草、蜂蜜缓急止痛,共奏滋阴血、补肝肾作用。用于肝肾阴虚之头晕、目眩、耳鸣、肢体麻木、两足痞弱、须发早白等,可伴见盗汗、潮热等症。
【 典型病例】
王某,女,45 岁,2004 年10 月12 日初诊,诉腰酸痛2 年,伴双下肢困沉1 年,‘经常在家门口诊所做保健按摩,当时有解乏感,晨起减轻,久站久坐或干家务稍疲劳即感症状加重伴双下肢沉重,近来症状有所加重,保健按摩无效遂来诊。
初诊:腰腿酸软无力,肌力正常。手心微潮热,双颧微红,舌淡红,脉弦细数。CT 示:L4 、5 椎间盘正后方突出,双侧隐窝淹没,骨质无异常,生理曲度变浅,腰前屈、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l -





遥曰语
后不由.大,
左右侧屈轻度受限,直腿抬高实验双侧70 “。诊为腰痹证属肾阴虚型予上方6
二诊(2004 年10 月18 日):腰酸程度明显减轻,双下肢稍轻,手心潮热有所缓组.同时手法治疗1 周。
三诊(2004 年10 月26 日):主诉症状明显减轻,腰功能活动正常,面色红润,脉弦有力,原方不变再服10d 。
四诊(2004 年11 月5 日):诸症皆除,唯余劳累后稍有不适,休息片刻可缓解。
卿弊… …
噜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