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三十六本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十五章腰部疼痛疾患
内容开始
病HLA 一B27 高发。
( 10 )类风湿关节炎病理表现主要为炎性滑膜炎,本病主要为肌腿韧带附着点处的病变。
( 11 )两病的治疗对药物的反应也大不一样。
二者的以上区别在临床上可资鉴别。
4 .与其他脊柱疾病鉴别
( l )腰椎间盘突出症:
l ) X 线表现:腰椎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上、下角唇状增生。但无纵韧带骨化,不侵犯骸骼关节。
2 )常有明显的外伤史。
3 )多发生于40 岁以上。
4 )腿痛重于腰痛,腿痛呈典型的坐骨神经分布区域性的疼痛,疼痛于活动后,劳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998
第十五章腰部疼痛疾患
累后加重。
5 )按神经分布区域的皮肤感觉麻木。
6 )直腿抬高较正常人困难,功能限度减少50 % ,或兼有好腿抬高试验阳性。即胭窝区域指压神经引起肢体的远近两端的放射痛。
( 2 )青年性驼背:好发于男性青年,常有过早负重的历史。驼背也为圆弧形,以胸腰段为主,颈腰椎的生理前凸因代偿而增加。侧位X 片见胸腰段多数椎体呈前窄后宽的楔形改变,受累椎体的前后径增长。成年后椎体前缘可见多数唇样骨赘增生。骸骼关节正常,血沉正常。
( 3 )骨性关节炎和特发性弥漫性骨增生症:本病发生多在40 岁以后,男女无明显差异,驼背不明显,脊柱活动轻度受限。好发于颈椎、腰椎。X 线示骸骼关节正常或仅下缘有骨赘增生。脊柱可见多数椎间隙狭窄,多数骨赘增生,但为横向发展,与纤维环的韧带骨赘(沿纤维环的方向发展)不同,患者血沉不快。
特发性弥漫性骨增生症,也称Forestter 病。病因不明,多见于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脊柱前侧韧带钙化,X 线表现十分类似于竹节样变。但患者极少发生腰背痛,晨僵和活动受限等症状。骸骼关节,脊柱骨突和椎间隙正常,血沉不增快,与HLA - B27 无相关,可与强直性脊柱炎相鉴别。
4 .脊柱骨肿瘤临床上以风湿病症状为主诉的肿瘤并不罕见。骼骨和腰骼椎原发,转移瘤有时可误诊为早期强直性脊柱炎。但其晨僵,腰腿痛与症状与活动和休息的关系不明显,对非街类抗炎药反应差。身体一般情况常进行性下降,贫血,血沉升高等进行性加重,经放射学检查,不难鉴别。
5 .合并脊柱炎和骸骼关节炎的其他疾病在牛皮癣、溃疡性结肠炎、Relier 病,及Cron 病的患者中,都有一部分患者发生脊柱炎或骸骼关节炎,这种脊柱炎或骸骼关节炎与强直性脊柱炎很相似。在这些患者中HLA 一B27 抗原也多为阳性。与强直性脊柱炎的鉴别在于各原发疾病的检出。
( l )瑞特综合征:与强直性脊柱炎一样同属血清阴性关节炎,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尿道炎、结膜炎和关节炎。关节炎通常为少数关节和非对称性的,易侵犯脊柱和骼骼关节。根据尿道炎、结膜炎以及特异性皮肤改变(如溢脓性皮肤角化病)与强直性脊柱炎鉴别。
( 2 )牛皮癣性关节炎:有典型的牛皮癣的皮肤损害,约5 %脊椎及骸骼关节受累,受累脊柱见孤立的边缘性或非边缘性韧带骨赘。多数表现为不对称小关节受累为主,腊肠指为典型表现。
6 .其他相关疾病鉴别
( l )外伤性腰痛:
l )起病急,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
2 )压痛点一般为局部性,患部叩击无放射痛。X 线无改变。
3 )肌张力增高,主要表现在骼棘肌,两侧对比有明显差异。
4 )脊柱侧凸,由于患肌痉挛,引起腰椎侧弯。
5 )脊柱后伸运动明显受阻。
恤口一匆口口.. . . . . . . . . . ,
( 2 )慢性腰骸关节劳损:为弥漫性疼痛,脊柱活动不受限,X 线无特殊改变。( 3 )肿瘤:肿瘤亦可引起进行性背痛,需作全面检查,明确诊断,以免误诊。( 4 )强直性骨肥厚:也称Forestie :病或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DISH ) ,最常见于老年人,以前纵韧带肌键、韧带附着处骨的层状骨肥厚为特征,在X 线上很容易和晚期强直性脊柱炎相混淆。其他可引起X 线下骸骼关节异常的疾病还包括:骨关节炎、痛风、其他脊柱关节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结核、慢性布氏杆菌病、化脓性感染、转移瘤、家族性地中海热、偏瘫、复反性多软骨炎、WhiPPle 病、肠短路手术、Paget 病、结节硬化症及骼骨致密性骨炎。
【 治疗】
(一)手法治疗
1 .方法一
( l )治则:
早期:和营通络,滑利关节。
后期骨性强直者:舒筋通络,活血止痛,补益肝肾。
( 2 )取穴及部位:大椎、至阳、命门、肾俞、华佗夹脊穴、大肠俞、秩边、八骼、居骼、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委中、足太阳经、督脉经。
( 3 )手法:攘法、四指推法、按揉法、捏拿法、擦法等。
( 4 )方解:大椎、至阳、命门三穴同为督脉输穴,大椎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交会穴,内可通行督脉,外可流走三阳,为调整全身机能要穴,有振奋阳气,疏散风寒,驱邪外出之作用。至阳为督脉在背部的输穴,位于背部T7 下,正为阴阳交关之处,有通经活络、宽胸利隔之功。命门在两肾之间,是五脏六腑之本,又为十二经脉之根,为督脉沟通肾经之门户,为补肾壮阳之要穴,三穴有各司脊柱上中下三处关节枢纽之处,有补益肝肾,化解督脉淤滞之经气,促进气血之通畅的作用。肾俞是足太阳膀胧经的背俞穴,是肾之精气出人腰背部的门户。肾为先天之本,命门之根,可补益肾精、促进气血循行。四穴共用,疏通经络,滑利关节,补益肝肾,解除肌肉痉挛,缓解炎性病变的发展,是为主穴。华佗夹脊穴有调节督脉和膀胧经的经气作用,使经络气血得以宣通,则其痛自止。大肠俞、秩边、八骼为位居腰骸的膀胧经愉穴,强腰补肾,疏解淤阻气血,消解软组织炎性病变。推拿胆经经穴居骼、环跳、风市、阳陵泉,以养筋活血,通经活络,镯除痹痛。‘足三里为多气多血之足阳明胃经下合穴,可益气养血,健脾养胃,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组织进一步病变,恢复机体的正常功能。上穴共用,疏通足三经经脉,补益肝肾,活血止痛,减缓疾病发病进程,恢复机体运动功能,是为辅穴。委中为足太阳膀胧经合穴,古有“腰背委中求”之语,可疏通太阳经经气,散淤活血镯痹痛的作用,是为佐使。诸穴共用通经活络,通督益肾,养筋活血,解除患部肌肉僵硬疼痛,防止肌肉萎缩,减少脊柱畸形的发生和减缓脊柱畸形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5 )操作:
l )患者俯卧位,上胸部及大腿前分别垫2 一3 个枕头使前胸和腹部悬空,在患者腰背部沿脊柱及其两侧,用攘法上下往返治疗。
2 )患者俯卧位,用指按法按压脊柱两侧膀胧经以腰能部为主,并点按臀部秩边、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1000
翻翻垂
二跳、居骼等穴。
3 )髓部以下用掌根揉、弹拨法舒松臀肌痉挛及粘连;在大腿后侧及骼胫束用掌根资柔法。掌平推小腿,点按委中、承山,拿小腿及跟腿。
4 )患者俯卧位,直擦背部督脉及两侧膀胧经,横擦骸部,均以透热为度。可加用找敷。
5 )患者仰卧位,用攘法、四指推法治疗髓关节前部,配合髓关节的外展、外旋被幼活动。并拿揉大腿内侧肌肉。
6 )患者坐位,用攘法、点按法施于颈项两侧及肩脚部,同时配合颈部左右旋转及呀仰活动。然后按揉颈项两侧,上下往返数次,再拿风池及颈椎两侧到肩井,结束治户
2 .方法二
( l )治疗原则:散寒除湿、清热祛湿、补益肝肾、疏经通络、滑利关节、活血止含.
( 2 )常用穴位:大椎、大抒、风门、华佗夹脊穴、膏育、隔俞、脾俞、胃俞、肾打、腰阳关、环跳、居骼、牌关、阳陵泉、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
( 3 )常用手法:一指禅推法、攘法、按揉法、弹拨法、擦法、掌按法。( 4 )治疗步骤:
l )俯卧位:
A .一指禅推法:推大椎、双侧膏育、心俞、肺俞、月尾俞、脾俞、胃俞、肾俞诸穴,1 手穴l 一2 min 。
B .拇指按揉命门、腰阳关、阳廖等穴,约4 min 。
C .攘法:攘患者背部两侧膀恍经(患者上胸部及大腿前分别垫2 一3 个枕头,使前沟及腹部悬空,两手臂屈置于头前);自大杆穴向下至秩边穴往返3 一5 遍。然后用拇指(或其余四指)弹拨华佗夹脊穴2 一3 min 。
D ,掌按法:自上而下按压脊柱,往返3 遍。
E .捏脊:自长强穴至大椎穴,共5 遍。
F .小鱼际擦法:直擦背部膀胧经第1 侧线,横擦腰骸部,均以透热为度。G .拿跟腿3 一5 次。
H .双手握住患者两足的跺部,将其抬起离床面30 cm 左右,然后做上下连续抖动约305 。
2 )仰卧位:
A .一指禅推法:推擅中、鸿尾、中院、气海、关元诸穴,每穴1 一2 min 。B .掌擦法:直擦擅中穴(女性患者改为小鱼际擦法直擦擅中),以透热为度。C .掌摩法:摩腹10 min 。
D .攘法:攘腹股沟、大腿前面及内外侧、膝关节、小腿外侧直至足背等处,往返2 一3 次,并配合髓关节外展、外旋的被动运动。
E .拇指按揉牌关、伏兔、风市、血海、阳陵泉、足三里、昆仑和解溪穴,每穴1 min 左右。
… 第十五章
腰部疼痛疾患
F .摇法:摇髓关节、骨盆数次。
G .搓法:自大腿上部至跺部来回搓动,重复3 一5 遍。
3 )侧卧位:患者侧卧,医者对患者而站,做腰部斜扳法,双侧均扳(脊柱强直者禁用此法)。
( 5 )辨证加减:
l )骸骼关节疼痛:攘法攘两侧骸骼关节处,并配合髓关节的外展与后伸的被动活动约10 min 。拇指按揉骸骼关节、膏育、环跳、居臀、委中、承山等穴,每处1 min 。攘法攘臀部、大腿后侧、胭窝、小腿后侧,往返3 一5 遍。
2 )颈椎僵硬或强直:攘法攘颈椎两侧及肩押部约6 min ,并可配合颈部的左右旋转与仰俯被动运动。拇指按揉双侧颈夹肌、项韧带及斜方肌处2 一3 min 。3 )背胸椎活动受限:嘱患者两肘屈曲,抱于后脑枕部,两手五指交叉握紧,医者站其背后,以膝部抵住患者脊背,双手分别托住患者两肘,做向后的扩胸牵引3 一5 次。3 .方法三
( l )治疗原则:早期和营通络,滑利关节;后期骨性强直者以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 2 )基本治法:
l )主要手法:攘法、一指禅推法、四指推法、按揉法、捏拿法、擦法、提拉牵引法等。
2 )常用穴位及部位:秩边、环跳、居骼、肾俞、大肠俞、足太阳膀胧经、督脉等。
( 3 )操作程序:
l )患者俯卧,部分及大腿前分别垫2 一3 个枕头使前胸和腹部悬空,两手臂屈肘置于头前。医生站于一侧,在患者腰背部沿脊柱及其两侧,用攘法上下往返治疗,同时另一手掌在背部沿脊柱按压,按压时要配合患者呼吸,呼气时向下按压,吸气时放松。2 )继上,用指按法按压脊柱两侧膀胧位及臀部秩边、环跳、居骼。3 )患者仰卧,用攘法、四指推法治疗髓关节前部,配合髓关节的外展、外旋被动活动。再拿大腿内侧肌肉和搓大腿。
4 )患者坐势,医生站于后方,用攘法、四指推法施于颈项两侧及肩脚部,同时配合颈部左右旋转及俯仰活动。然后按揉或一指禅推颈项两侧,上下往返数次,再拿风池及颈椎两侧到肩井。
5 )继上,患者两肘屈曲,抱于后脑枕部,两手指交叉握紧。医生站于背后,以膝部抵于患者背部,再以两手握住患者两肘,作向后牵引及向前俯的扩胸俯仰动作。在进行这种被动活动时,患者要配合呼吸运动(前俯时呼气,后仰时吸气)。俯仰5 一8 次。6 )继上,暴露腰背,上身前俯。医生站于旁,用肘压法施于脊柱两旁。再直擦背部督脉及两侧膀胧经,横擦骸部,均为透热为度。可加用热敷。
4 .方法四
( l )治疗原则:早期以和营通络,活血止痛为主;后期以舒筋通络,滑利关节为主。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1003
口口口一
l )手法:攘、揉、按、擦、捻、摇,通调督脉。
2 )部位:双侧骸骼关节、膝关节与脊柱。
3 )取穴:’肾俞、脾俞、肝俞、天宗、腰阳关、风池、鹤顶、膝眼、三阴交。( 2 )操作要求:
l )俯卧位:上胸部垫枕(用于弓形背)医者站于旁:① 先以攘法施于背部两侧膀洗经,自大抒向下直至秩边,往返3 一5 遍,继后仍以攘法作用于督脉,从大椎向下至长强,往返3 一5 遍。② 在运用攘法的同时,逐渐配合脊柱的按压3 一5 次。在按压时嘱患者呼气放松。③ 接上势,继以攘法施治患者两侧骸骼关节约10 min ,在攘法的同时,可酌情配合靛关节的外展与后伸被动运动。④ 接上势,再以攘法自臀部向下沿大腿后侧、月国窝,至小腿后侧往返3 一5 遍。然后以按揉法,按揉骸骼关节,胭窝及腰背两侧髓棘肌。
2 )仰卧势:两膝下垫枕(用于膝关节伸屈障碍),医者站于旁:① 先以攘法施于骼关节前外侧,并酌情配合骼关节外展、外旋运动。② 接上势。继以攘法由大腿前面至膝关节至小腿外侧,直至足背,往返2 一3 次,重点在膝关节,并酌情配合膝关节的按压运动。③ 接上势。以点穴法,以指点、按、揉血海、风市、膝眼、鹤顶、阳陵泉、足三里、昆仑、解溪等穴。
3 )坐势:医者站于侧后方:① 用拿法、攘法、叩法施于颈、项、背,并酌情配合颈部左右旋转与仰俯运动。② 以大拇指按揉两侧颈夹肌、项韧带及斜方肌约2 一3 min 。③ 让患者两肘屈曲,抱于后脑枕部,两手五指交叉握紧。医者站于背后,以膝部抵住患者脊背,双手分别托住患者两肘,做向后扩胸牵引2 一3 次。④ 让患者肩背腰暴露,上身尽量前俯,医者站弓箭势,以小鱼际直擦法,分别擦热两侧膀胧经和督脉,再以全掌摩擦腰骸部,均透之温热为宜。各种手法施术毕后,可配合热敷。
( 3 )手法操作:
l )攘腰背:患者俯卧。术者双手分别置于患者脊柱及中枢穴部,以掌指关节着力,沿棘突、棘突间隙做攘法,由上到下,双手攘至骸尾部。手法力度轻柔,反复操作2 一3 min 后,术者一手置患者肺俞穴处,另手置对侧的胆俞穴处,双手同时做攘法,沿膀胧经向下攘至白环俞后,交换两手位置,重复以上操作,手法力度深透,攘至膀胧经3 一4 min 。
2 )揉腰背:体位同上。术者双手并拢,以双手食中环指末节指腹着力,自大椎穴起,揉至腰俞穴止。手法轻柔和缓,揉至出现温热感后,稍停片刻,再缓慢向下移动。其中大椎、身柱、命门、腰阳关、腰俞穴等处延长停留时间。指揉督脉经2 一3 遍,然后术者双掌分别置于患者两侧膀胧经上,以掌根部着力,自肺俞、魄户起,向下揉至秩边、白环俞止。手法力度中等,揉膀胧经2 一3 遍。
3 )拿腰背:体位同上,术者双手拇指置患者肺俞处,食中环指并置对侧魄户穴处,沿膀胧经向下,缓慢移动作深部的拿法。拿至白环俞与秩边穴后,双手拇指移至同侧的魄户穴,食中环指移至对侧肺俞穴,以同样的拿法拿至秩边与白环俞。拿膀胧经2 一3 遍后,术者一手拿住患者两侧的肾俞穴,持续用力不松劲。另手沿两侧骸骼关节
第十五章腰部疼痛疾患
由上向下做拿法,力度深透,缓慢移动,重复进行,拿腰骸1 一2
{
一,. . ‘奋
mlflo ’口爪口沙.
· 曲门口曰
4 )分骸骼:体位同上。术者一手置患者肾俞穴处,另手置对侧骸骼关节处,双手以掌根着力,行左右滑动的分筋。1 min 后,交换双手位置,重复以上操作,分骸骼3 一4 min 。
5 )点按大椎、至阳、中枢、命门穴。
6 )理膀胧经:患者俯卧。术者双手分置患者两侧膀胧经上,以全掌着力,保持深度的按压力,从肺俞、魄户起向下顺理至秩边、白环俞止,理膀胧经3 一4 遍。对于累及髓关节者,则在髓部使用攘、揉、分筋和摇扳髓关节等手法。5 .方法五推拿手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尤其对早期患者效果明显。通过推拿可改善局部组织的微循环,减轻患部组织的充血,水肿及炎性改变,从而可控制病情发展,缓解临床症状,达到治疗目的。早期治疗以和营通络,滑利关节为原则;后期骨性强直者以舒筋通络,活血止痛为原则。
( l )推拿手法及操作:
l )患者俯卧:上胸部及大腿前分别垫上2 一3 个枕头
,使前胸及腹部篡空,两手
臂屈肘置于头前。医者站于旁,在患者腰背部沿脊柱及两侧,用攘法上下往返治疗,同时另一手掌在背部沿脊柱按压,按压时要配合患者呼吸,当呼气时向下按压,吸气时放松,充分放松腰背部肌肉。
2 )接上势:用指按法按压脊柱两侧膀胧经及臂部秩边穴、环跳穴、居骼穴。3 )患者仰卧:用攘法治疗髓关节前部,配合关节的外展、外旋被动活动。再用拿法做大腿内侧肌肉和搓大腿。
4 )患者坐势:医者站于后方,用攘法施于颈项两侧及肩脚部,同时配合颈部旋转及俯仰活动。然后按揉或一指禅推颈椎两侧,上下往返数次,再拿风池及颈椎两侧到肩井穴。
5 )接上势:嘱急着两附屁仙,犯于后牺取愚,两手脂女叉握焦。惬谐砧子淆殆,以膝部顶住患者背部,再以两手握住患者两肘,做向后牵引及向前俯的扩胸俯仰运动C 在进行这种被动活动时,患者要配合呼吸运动(前俯时呼气,后仰时吸气)。俯仰5 一8 次。
6 )患者坐势:将腰背暴露,上身前俯,医者站于旁,用肘压法施于脊椎两旁。再用双掌直擦背部督脉及两侧膀恍经,横擦骸部,均以透热为度,勿加用热敷。( 2 )注意事项:推拿对于本病只能缓解症状,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在应用推拿手法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l )在做手法操作时要柔和沉稳,切勿用力过猛过重,以免造成骨折等医源性疾病。
2 )休息以睡平板床为优选,用枕需控制,合适为宜,理疗、体疗也可选用,配合推拿能较好地缓解症状。
3 )在整个治疗中,以早期治疗效果较好,采用推拿和配合中药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保护脊柱功能。
4 )对晚期发生畸形、脊柱僵硬和骨质疏松的患者,治疗时严防手法粗暴,以免发生骨折。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叙004
100 亨
6 .方法六
( l )一指禅推法: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用单手或双手拇指腹着力于脊柱的两侧,操作时,医者上肢肌肉放松,沉肩垂肘、悬腕,将力量贯注于着力指端,并且有节奏地往返做直线向前推进,注意要以肘关节为支点,用腕部的摆动带动拇指的摆动,使之产生持续均匀的推力。每日l 次,每次20 ? 30 min , ro 次为l 个疗程。
( 2 )擦法:医者用指腹或掌指面紧贴于患者脊柱两侧的皮肤上,做直线往返摩擦,产生一定的热量,往返距离要长,不要跳跃、停顿。每日1 一2 次,每次20 一30 min , 20 次为1 个疗程。
( 3 )攘按法:患者俯卧,上胸部和腹部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