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二本 小针刀疗法 目录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十二章腰臀部
内容开始
 

第十二章腰臀部

二十一、腰段棘上韧带损伤

概述
腰段棘上韧带的损伤是很常见的。脊柱的弯曲活动,常使其劳损或损伤,尤其在腰段的棘上韧带,劳损、损伤的机会更多,故我们重点讨论腰段,o 突然外伤也常使棘上韧带损伤.新伤用恰当的手法治疗,效果甚佳,陈旧性的慢性损伤,小针刀治疗疗效亦佳。
局部解剖
棘上韧带为一狭长韧带,起于第七须椎棘突,向下沿棘突尖部止于能中婚‘此韧带作用是限制脊柱过度前屈.(见图五

图五十八棘上韧带棘间韧带解创位t 图和小针刀手术位t 图示

183

此韧带附丽于除上六个须椎以外的所有椎体的棘突。病因周理
脊柱的频繁弯曲活动,在过度前曲时使棘上韧带负荷很大,如果我们把脊柱前曲时人体看作是一个弯曲物体,那么棘上韧带处在弯曲物体的凸面,腹部处在弯曲物体的凹面,这样根据力学原理,凸面所受到拉应力最大,凹面受到压应力最大.所以棘上韧带在脊柱过度前曲时最易牵拉损伤。如果脊柱屈曲位突然受到外力从纵轴上的打击,棘上韧带也会受损,脊柱屈曲受到暴力扭屈也易损伤棘上韧带。
棘上韧带损伤点大多在棘突顶部的上下缘.
损伤日久,棘上韧带棘突顶部上下缘结疤挛缩,顽固性疼痛。
棘上韧带损伤压痛点非常敏感。
l
生床表现
① 有损伤史。
② 拾物试验阳性。
③ 在腰椎棘突上有痛点和压痛点,且都在棘突顶部的上下缘,其痛点浅在皮下。
治疗
① 患者俯卧治疗床上。
② 在离压痛点最近之棘突顶上进针刀,刀口线和脊柱纵轴平行,针体和背面成900 角,深度达棘突顶部骨面。③ 将针体倾斜,如痛点在进针点棘突上缘,使针体和下段脊柱成45 .角,如疼痛在进针点棘突下缘,使针体和上段脊柱成45 ‘角,再斜刺约4 毫米左右,先纵行剥离,然后沿脊柱纵轴移动针身,使针体向相反方向移动90 。,使分别和上段脊柱与下段脊柱成45 。角,刀锋正对棘突的上、下角,在棘突顶部上

184

下角的骨面上纵行疏剥,再在骨面上横行剥离一、二下,刀下如果遇有韧性硬结,则纵行切开,出针.
注意事项
不可在两棘突间进刀,防止刺伤健康组织.
病案举例
xx ,女,33 岁。沐阳颜集乡人。患棘上韧带撅伤2 年余,自述在一次挑重担时损伤,当时觉膜部正中皮下刀割样疼痛,当天夜间痛得不能翻身,吃中药,贴膏药十余夭缓解,近一年多来疼痛发作严重,经多方治疗无效。78 6 6 日来我骨科就诊,诊为第篇腰椎棘上韧带损伤,小针刀治疗一次,愈。一年零六个月随访,平时正常,无不适,只在气候变化时,觉得病处微酸感。

二十二、棘间韧带损伤

极述
此韧带对脊柱扭转起保护作用。
此韧带损伤的机会少于棘上韧带,在脊柱发生突然过度扭转时,易很伤,在临床上易和棘上韧带损伤相混淆。周部解创
棘间韧带位于相邻两个椎体骨的棘突之间,前方与黄韧带延续,向后与棘上韧带移行。腰椎部的棘间韧带,宽而厚,呈四方形(参见图五十八)。
病因病理
棘间韧带因脊柱突然过度扭转牵拉而损伤,伤后棘间隐痛不适,患者害怕转身,转身时都用双足移动来代替脊柱扭转,弯腰稍受限,直立和坐卧都没有大的影响.所以此韧带扭.

 185

伤后,多数患者易忽略,不去马上就诊,认为休息儿天就会好,所以该病在临床上绝大多数是慢性损伤患者。损伤日久,棘间韧带结疤挛缩,症状日趋突出,疼痛加重,方来就诊。由于棘间韧带挛缩,往往将上下棘突牵拉而靠近,称为吻性棘突,并使上下椎体力学状态发生一系列变化,造成复杂的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
脊柱棘突间有深在性胀痛,患者不敢作脊柱旋转动作,卧床时多取脊柱伸直位侧卧。行走时,脊柱皇僵硬态。诊断
① 有脊柱扭转性外伤史.
② 棘突间有深在性胀痛,但压痛不明显.
③ 脊柱微屈被动扭转脊柱,引起疼痛加剧。
治疗
① 患者侧卧治疗床上,脊柱徽屈曲。
② 在患者自诉疼痛的棘突间隙进针。
③ 刀口线和脊柱纵轴平行,深度Ictn 左右,当刀下感到坚韧,息者诉有酸感时,即为病变部位,先纵行剥离一、二下,再将针体倾斜和脊柱纵轴成300 角,在上下棘突的下上缘,沿棘突矢状面纵行剥离,下上各二、三下,出针。
t 事攻
进针刀切勿太深,以防穿过黄韧带而损伤脊做。病案举例
X 只,男,51 岁.沐阳公路管理站工程师‘二年前扭伤腰部。当时觉腰椎间针刺样疼痛。卧床休息一星期,吃两瓶三七片后缓解。近一年来腰部痛疼,且日趋严重,曾住某医院治疗一个月,打水针,吃中西药,症状缓解,出院五天后,疼痛如

186

故,于79 3 14 目来我骨科就诊,诊断为第一二腰椎棘间韧带损伤,小针刀治疗一次,当场即感腰部轻松.能够活动。五天后复诊,症状全部消失,一年零4 个月后随访,诉自治愈后,从未发生过腰痛。

二十三、腹外针肌损伤

概述
腹外斜肌的损伤部位多在止点骼睛前部,在人体屈曲井回旋脊柱时,由突然的回旋动作或过度的回旋动作损伤,在起点疼痛多诊断为胁痛,在止点损伤多笼统诊断为腰肌劳损。在临床上分为急、慢性损伤两种,小针刀治疗适宜于慢性损伤。
周部解剖
腹外斜肌起始自下八肋外面,止于骼蜻前部。另外,借胜膜止于白线并形成腹股沟韧带。作用是前屈,侧屈并回旋脊柱。(见图五十九、六十)


187

图六十腹外斜肌侧面观腹外斜肌前面观
病因病理
腹外斜肌损伤的患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大多被诊为肋痛和腰肌劳损,没有或少有明确的诊断。腹外斜肌是稳定人体躯干和人体躯于作回旋动作。所以该肌劳损和外伤的机会都特别多。该肌的损伤都是人体躯干处于前屈位时,作回旋动作时扳伤,它的应力集中点都在其肋部的起点和止点铭骨蜻前部边缘,急性损伤都有明显疼痛或肿胀。但通过人体自身制动休息和简单治疗都可缓解,而逐渐变为慢性。由于起止点处的损伤,内出血机化,结疤,甚则使肌肉挛编,而导致特有的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
起点损伤,多诉肋痛,止点损伤者多诉腰侧痛,腰部活动不便。
。单侧腹外斜肌损伤,患者多是侧屈稍后伸姿势,双侧损伤,患者肋骨多下降,腰部稍前凸位姿势。
188

 

诊断
① 在腰部屈曲位,有脊柱旋转性损伤史。
② 在下八肋腹外斜肌起点处疼痛,或压痛,或在骼靖前部止点处疼痛、压痛。
③ 侧屈位,嘱患者作脊柱旋转运动,引起疼痛加重.治疗
① 在起点.在压痛点附近的肋骨面上(一般压痛点就在肋骨面上)进针刀,刀口线和腹外斜肌纤维走向平行,先纵行剥离,再横向剥离,出针。
② 在止点: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健侧在下。在下的腿屈曲,在上的腿伸直,在铭婚前部的痛点处进针刀,刀口线和腹外斜肌纤维走向平行刺入,针体和人体矢状面垂直,深度在。.sc 瓜左右。然后将针体沿人体纵轴倾斜,使和人体纵轴上段成3Ou 角,在骼骨暗前部纵行剥离二、三下,再横行剥离二、三下,出针。
注意事项
① 在起点处进针不可在肋骨间隙,以免穿破胸膜,针刀始终在肋骨面上活动.
② 在止点处进针,必须掌握进针深度、在刀锋接触骼崎前部骨面时,需摸索进针,找到反应点(病人诉酸胀)时,再行剥离手术。
病案举例
xx ,男,42 岁。淮阴县人武部干部,患腹外斜肌损伤三年,发作严重时,呼吸均感不适。碾转怡疗,时轻时重,经久不愈。近半年来,疼痛发作频繁,很难坚持上班。于78 年来我骨科就诊,小针刀治疗二次,愈.一年零八个月随访,无不适。

189

 

二十四、腆肋韧带损伤

概述
此韧带常因为腰部频繁的屈伸运动而劳损,或因突然腰部大重量负荷而损伤,此韧带损伤常被笼统诊为腰背筋膜炎。而得不到有针对性的怡疗。
局部解剖
腰背筋膜为腰部的深筋膜。其分三层,浅层较厚,位于背阔肌和下后锯肌的深侧面,骼棘肌的表面,向上与颈部深筋膜连续,向下附着在璐蜻和能外侧。中层位于骼棘肌与腰方肌之间,呈胜膜状,白色有光泽.在骼棘肌的外侧缘与浅层筋膜愈合而构成腹肌起始的脸膜。中层筋膜的上部特别增厚部分叫孩肋韧带,此韧带上止于十二肋背侧下缘,下附于够蜡,内侧附于腰椎横突。此韧带腰部两侧各有一条,对维持人类的直立姿势起重要作用。腰背筋膜损伤中最多见的是腰肋韧带损伤(见图六十一和六十二)

眼背筋膜没层临床表现
腰背疼痛,腰部活动受限,腰部呈僵硬态。如双侧报伤,病人行走呈鸭形步态,腰部喜暖怕凉.行走时,常用双手扶持腰部,严重者步履艰难。不能自穿鞋袜,腰部不敢前屈.诊断
① 有劳损成外伤史。
② 在第五腰横突外侧缘骼蜡处或十二肋下缘第一展椎横突外侧有疼痛和压痛。
③ 拾物试验阳性。
治疗
① 患者俯卧在治疗床上.
② 在铭睛或十二肋压痛点上进针。
191

③ 在十二肋压痛点上缘处进针刀,刀口线和腰椎纵轴成15 ,角,深度达骨面,然后将刀口移至十二肋下,再进深一、二毫米,沿刀口线纵行剥离二、三下,刀口线方向不变,将针体向下倾斜和肋平面成15 叱角,在十二肋下缘骨面上先行纵剥离一、二下,再横行剥离一、二下,出针。
④ 在骼蜻压痛点处进针刀,针体和骼骨面成900 角,刀日线和腰椎纵轴呈15 。角。深度达骨面.然后将针体倾斜和铭骨呈6 扩角,刀口线方向不变,刺入骼骨晴上缘,再进深3 毫米左右,先纵行剥离二、三下,然后再将针体倾斜,刀口线方向不变,使和骼骨呈150 .角,在骼蜻上缘骨面上纵行剥离二、三下,再横行剥离二、三下,出针.
注意事项
① 此韧带附着于十二肋之下缘,器蜡之上缘,故小针刀手术时,必须在十二肋之下缘骨面上和骼蜡上缘之骨面上剥离,方向见效。
② 注意掌握深度,勿刺人腹腔。
病案举例
马义又,女,40 岁。住沐阳城南居委会。腰背痛四年余,成为老病号。曾打封闭达6o 余次,服中药、西药、经针灸、理疗均不见效,吃尽了治疗之苦。于79 1 1o 日来我骨科就诊,诊为腰肋韧带损伤,小针刀治疗一次,愈。二年后随访,诉愈后休息20 余天,即正常参加劳动,无不适。

二十五、第三腰推横突综合症

概述
第三腰推横突综合症,是比较常见的腰痛病之一。在治疗

192

上,一般治疗方法难于见效,也是难以治愈的疾病之一,其病理机制过去一直认为比较复杂,由于小针刀疗法的应用,对该病病理进行了新的探讨和认识,故在治疗上取得了立竿见影的疗效。
局部解剖
腰三横突有众多大小不等的肌肉附着,相邻横突之间有横突间肌,横突尖端与棘突之间有横突棘肌,横突前侧有腰大肌及腰方肌,横突的背侧有髓棘肌,腰背筋膜中层附于横突尖。(如图六十三和六十四〕
在腰稚所有横突中,腰三横突最长,活动幅度也大,受到的拉力也最大,因之,报伤机会也较多。
病因病理
第三腰椎横突比其他腰椎横突较长。处于腰椎的中段,起到加孩腰部的稳定性和平衡作用,由于这一生理特征,在腰部作屈伸活动时,增加了横突尖部磨擦损伤腰部软组织的机会,当人体作过多的持久的弯腆屈伸活动时,第三腰椎横突尖部就会磨擦损伤腰背深筋膜和能棘肌,而引起症状。
受第三横突尖部磨擦报伤的肌肉,就会有些毛细血管出血,肌肉纤维断裂,日久人体在自我修复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肌肉在内部就会结疤而和第三腰椎横突尖部粘连,限制腰背筋膜和能棘肌的活动,也就是限制了腰部的屈伸活动。当人休用力作弯腰活动或劳动时,深筋膜和能棘肌就会受到牵拉而进丫步损伤,引起局部出血,充血,水肿,出现严重的急性称右床症状.当通过一定休息后,充血.水肿被吸收,临床症状又有所缓解,但是粘连更加严重,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临床上见到的该病,未得彻底治疗(剥开粘连或切除第三展稚横突)者,都有症状逐渐发作严重的趋势。由于受第三腰椎横突尖部磨攘

193

图六十四第三展椎横突背面砚
牵拉损伤的肌肉部位是在第三横突尖部运动范围内的一条线上,因此发生粘连必在横突尖部,当粘连形成后,将痛点就固定在第三横突尖部这个点上,故形成第三横突综合症。

194

临床表现
腰部中段单侧或双侧疼痛。腰背强直,不能弯腰和久坐、久立,严重者行走困难,站立时,常以双手扶持腰部,通过休息和各种治疗可缓解,但一作过多腰部活动工作,疼痛发作加重,最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在床上翻身都感到困难。较轻者不能弯腰工作,站立工作不能持久,有时也受气候影响而加重。
诊断
① 有外伤成劳损史。
② 在第三横突尖部单侧或双侧有敏感的压痛点.③ 屈躯试验阳性.
治疗
在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可用小针刀治疗,在第三横突尖部(即压痛点处),常规梢毒以刀口线和人体纵轴线平行刺入,当小针刀刀口接触骨面时,用横行剥离法,感觉肌肉和骨尖之间有松动感就出针,以棉球压迫针孔片刻。有时为了抗炎,可用25 毫克强的松龙和2O 毫克普鲁卡因在剥离处作封闭,一般只一次治疗即痊愈,如一次还没有完全治愈,尚存余痛,在5 天后再作一次,最多不超过三次。(见图六十五)
注意.项
1
.切勿将小针刀刺人腹胶内,这一点只要先将位置摸准,针刺部位不离开横突尖部骨平面,很容易做到。
2
.症状轻者也可不打封闭,疗效一般可靠。
3
.嘱病人于2 ? 5 天后作弯腰屈背活动,防止再度粘连。病案举例
xx ,男,30 岁。沐阳五金公司营业员,患第三横突综合症八年。经多方治疗终不能愈,常年服止痛药,贴有药、每逢

195

图六十五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小针刀手术进刀图发作,起坐困难,在床上不能起坐翻身,数十天不能上班,77 n 1o 日,小针刀治疗一次,未用其他任何药物,当即能直腰走路,一次治愈,一年半后随访,诉无不适.

二十六、骸棘肌下段损伤

概述
能棘肌下段报伤,大多被笼统称为腰肌劳损。当然能棘肌下段损伤是腰肌劳损中的一小部分,还有更多的腰部软组织损伤疾病被称为腰肌劳损,腰肌劳损所以成为病人腰痛,医生头痛的老大难疾病。主要是过去对腰肌劳损的病因病理缺乏深入而科学的认识,缺乏细微而深入的研究。腰肌劳损一笼统的称之,也就笼统地治之。所以收效甚微。由于小针刀疗法整个理论体系的提出,在对腰肌劳损方面的研究,重新认识了该

196

病病因和病理变化,并能细微到具体软组织细小的点上。因而复杂的疑难病,应用小针刀疗法也就成法简效速、简单易治的病了.
局部解剖
能棘肌为腰部强有力的脊柱竖肌,起源于能骨背部和铭骨后部,其纤维向上分为三列,外侧列止于肋骨,称为骼肋肌,中间列附于横突,向仁达颖骨乳突,称最长肌,内侧列附于棘突,称棘肌。此肌的作用使脊柱后伸,其神经供应受颈、胸,及腰部脊神经后支支配。
骼棘肌下段是指能棘肌腰能部分,因能棘肌腰散部分损伤最为常见。故单独叙述。
髓棘肌的腰能部分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是腰椎横突,骼骨甲背面及骼骨后部(如图六十六)。
病因病理
能棘肌下段,处在人体腰能部位,是脊柱做屈伸,侧弯活动最频繁的部位,也是做这些运动时应力最集中的地方,它的损伤由积累性劳损和突然的暴力引起的牵拉伤两种情况,前者是人体持续过度牵拉而缓慢的损伤,或肌纤维、肌腿受到附近骨突的磨擦而缓慢地损伤。另外突然的暴力使腰部过度前屈,或人体欲努力将脊柱从屈曲位变为伸直位,而又受到暴力的阻止,肌肉强烈收缩,而使能棘肌的肌纤维,肌膛突然断裂而损伤.这些急慢性损伤,人体都要自我复修,在复修过程中,肌肉本身结疤而和周围组织器官粘连(筋膜、骨突、韧带等), 就使局邻血运和水液代谢造成障碍,和周围组织的动态关系受到破坏,在这种情况下,腆部的屈伸和侧屈活动受到限制,有时勉强活动而导致进一步损伤,所以在临床上都出现反复发作,并有逐渐加剧的趋势。
197

腰帐部疼痛,弯膜困难,不能久坐和久立,不能持续做脊柱徽屈体位的工作。患者喜欢用手或桌子的一角顶压膜低部的疼痛部位,严重者上下床均感困难,生活不能自理.

.诊断
1
.腰低部有劳损史
198


,或暴力报伤史。

2 .能骨甲或骼骨背部班棘肌附着点处有疼痛和压痛点。3 .腰椎横突尖部或棘突下缘有疼痛和压痛(第三横突除外,因第三横突尖部损伤最常见,已单独列一节叙述。但第三横突综合症,也属于能棘肌下段损伤的范围).
4
.拾物试验阳性。
5
.让患者主动弯腰会使上述一些痛点疼痛明显加剧。治疗
1
.让患者俯卧治疗床上,肌肉放松。
2
.在能、骼部压痛点处进针刀,刀口线和能棘肌纤维纵轴平行,深度达骨面,先纵行剥离,再横行剥离。出针。3 .在腰椎横突部,在有压痛的横突尖部进针刀,刀口线和能棘肌纤维纵轴平行,深度达横突尖部骨面,先纵行剥离一、二下,再横行剥离,刀锋达横突顶端,沿横突顶端骨面下剥,将肌肉和筋膜纵横突尖部骨平面和横突顶端骨面上铲剥下来。如在横突尖部骨面上有韧性结节,即将其纵行切开。出针。4 .在棘突下缘有痛点,沿棘突顶端骨面下缘进针刀,深度达棘突顶端平面下约0 . scm ,先纵行剥离一、二下,再将针体沿脊柱纵轴倾斜,使和下段脊柱纵轴呈3O ’角,在棘突下骨面上先纵行剥离,再横行剥离。出针。
注意事项
1
.在横突上进针刀时,注意进针刀点一定在横突尖部骨平面上,以防刺入腹腔。
2
.在棘突下缘手术时,不可过探,以防损伤健康组织。病案举例
xx ,男,32 岁。沐阳拖拉机厂工人,三年前在一次搬抬重物时,膜部损伤,当晚卧床不能翻身,腆部疼痛。休息治疗十余天好转,后来疼痛不断发作,且日趋严重,一发作生活即

199

不能自理,8O 3 21 日来我骨科就诊,来时有三人用板车将患者运来,下车都十分困难。诉腰部抽筋样疼痛。诊为能棘肌能游部附着点损伤,小针刀一次做了三刀,当即感症状已全部消失,弯腰自如。但患者唯恐不彻底,要求再治一下。劝其回家加强腰肌锻炼,无需再抬。一年后随访,自治愈后无不适。

二十七、下后锯肌损伤

概述
当人体活动和剧烈运动时,或突然转身,弯腰,或遇到其他不协调的活动,使呼吸节律突然打乱,容易使下后锯肌损伤。损伤后都是肋部疼痛,呼吸受限,临床上群众都称为岔气。对新鲜损伤,手法治疗效果极佳,陈旧性的,小针刀治疗,疗效亦满意。
局部解剖
下后锯肌起自下二个胸椎及上二个腰椎棘突、止于下四个肋骨外侧面.此肌的作用是下降肋骨帮助呼气,神经支配是肋间神经。(如图六十七A B )
下后锯肌处在腰部的上段和下四个肋骨的外侧面,专司呼气时肋骨下降运动.下四肋和脊柱的夹角,即脊肋角。正常时下四肋和脊柱的夹角(下侧脊肋角)小于90 . ,约7o ”左右,下后锯肌起点附着于下二个胸椎和上二个腰椎棘突,止于下四个肋骨外侧面,下后锯肌和脊柱下段的夹角大于90a ,在12 少左右,和肋骨的夹角近于90a 左右,所以下后锯肌沿肌肉的纵轴收缩就可使肋骨下降。肋骨下降,胸肠上升收缩。胸廓收缩,胸腔变小,故呼气,正常下后锯肌随着呼吸的频率,有规则的不停的收缩和舒张。
200

201

病因病理
由于人体各种活动和突然动作,使正常的呼吸节律受到破坏,又由于下后锯肌分成四条肌束带终止于四条肋骨,也就容易在突然接到改变伸缩信号时,四条肌束带不能同步进行伸或缩,很可能在某一个时间的“横切面,,上,四条肌束带的伸缩机制有一条或两条与其余三条或两条正好是相反的,如果这一条或两条是处在收缩状态,而其它三条或两条是处于舒张状态,这一条或两条就容易造成牵拉性损伤,如果这一条或两条肌束带处在舒张状态,其它三条或两条肌束带就会屈曲或卷折,或轻度移动位置。新伤者,前者手法治疗可缓解症状,但多致慢性疼痛。后者即出现屈曲、卷折,移位等病理变化时,大多可通过手法彻底治愈。小针刀对慢性期治疗,效果甚佳.l 晦床表现
急性损伤,肋部疼痛,有的很剧烈,不敢深呼吸,强迫性气短,上半身向患侧侧弯后伸、卧床时不敢翻身,慢性期患侧肋外侧部疼痛。属第一种肌腔撕裂型,其痛点多在下后锯肌止点,下四条肋骨的外侧部。慢性期疼痛时发时止,不敢做肺活量大的工作和运动;属第二种屈曲卷折移位型。慢性期痛点多在下后据肌中段四条肌束带上,如起初未得到正确治疗,症状多较严重,正常呼吸活动均受到影响,只是时重时轻,严重时呼吸均感困难,出现强迫性气短,痛点处常可触及索状肿物。诊断
① 有突发性肋外侧疼痛病史.
② 在下二胸椎,上二腆椎至下四条肋骨的外侧面,这个区域内有疼痛,和明显压痛。
③ 呼气时,痛点明显加重。

治疗
① 患者侧卧治疗床上,患侧朝上,健侧朝下,息侧上肢放于胸前。
② 第一种肌膛撕裂型,痛点在下后锯肌止点,下四肋外部。在压痛点处进针刀,刀口线和患处肋骨呈9 。。角,深度达肋骨面,铅肌纤维纵轴,先纵行剥离后横行剥离。出针。③ 第二种屈曲卷折,移位型。痛点在下后锯肌中段,在压痛点进针刀,深度达肋骨面,刀口线和下后锯肌纵轴平行刺入,先纵行剥离,再横行剥离,将肌肉从肋骨面上铲起,遇有肿胀硬结,将其纵行切开,出针。针孔上筱盖好无菌小纱布,然后,术者用拇指向下后锯肌纤维,垂直方向推顶下后锯肌摧患肌束带,再使肌束带平复。
注意事项
① 进针刀时一定选在压痛点最靠近之肋骨面上,手术剥离时刀锋必须在肋骨面和肋骨上下缘活动,以防刺伤肋间神经。
② 另外注意勿刺入胸腔。
病案举例
xx , 38 岁。沐阳棉纺厂工人.半年前一次举重物欲挂,在屋梁钩上,一下未钩上,脱钩,又急欲将重物托住,当时即觉左外侧肋部一阵刺痛,下午自觉疼痛剧烈,不敢深呼吸,夜间睡觉不敢翻身。第二天即去医院治疗,休假半月,症状缓解,又上班。近二个月来,疼痛又加剧,经针灸、封闭、中西药治疗均无效。8o 8 9 日来我骨科就诊,诊为下后锯肌中段卷折移位型损伤。小针刀术后,手法将肌束带平复。当时觉症状消除。10 个月后随访无不适。
203

二十八、赞中肌损伤

祖述
件中肌损伤这一伤科疾病,有急、慢两种。急性损伤者,局部肿痛显著,没什么复杂的临床症状,只有极少数病例损伤较重,内出血太多,血肿太大,影响附近之神经,血管,出现臀部麻木,发凉等症状。而慢性者,肿胀不显著,但出现的症状较为复杂,除局部痛麻外,还常常引起坐骨神经疼痛,行走活动受限。往往波及梨状肌,使诊断更为困难,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被漏诊,误诊者极多。慢性臀中肌损伤的发病率在骨伤科疾病中是比较高的,都由于诊断不清,而常被误诊为梨状肌损伤或笼统诊断为坐骨神经痛。
有明确诊断者,也很难治愈,大多成为老病号。周部解剖
臀中肌起于骼骨冀外面臀下线或臀后线之间,止于股骨大粗隆尖部的外侧面。作用是外展大腿,并协肋前屈内旋,后伸外旋.
臀中肌为臀部的中层肌肉。
俘部的中层肌肉由上往下分别为:臀中肌、梨状肌、闭孔内肌、股方肌。梨状和臀中肌相邻,而梨状肌起于坐骨大切迹及能骨的前面,止于大粗隆的上缘(即大粗隆尖部),其止点和移中肌紧密相邻.又因梨状肌由坐骨大孔穿出后,将坐骨大孔分为梨状肌上下孔,此二孔是盆内神经,血管通往臀部及下肢的必经之门户。所以,臀中肌病变后必然要波及梨状肌及和它紧密相联的神经血管。臀中肌本身受样上皮神经支配。臀中肌损伤后,在临床上出现较为复杂的临床症状是与

204

病因病理
拼中肌的损伤,大多由突然猛烈地外展大腿时而损伤,在大腿前屈,内收,后伸外旋运动时损伤的机会较少。损伤日久,臀中肌结疤,粘连、孪缩,和附近软组织粘连(大多数为肌肉胜膜损伤挛缩而粘连),如果其他软组织和臀中肌相邻部位本身同时损伤,则多为臀中肌和其它软组织直接粘连,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臀中肌结疤粘连,除本身活动受到限制,同时也挤压摩擦周围的软组织,引起其它软组织的临床症状.
如挤压牵拉梨状肌就出现近似梨状肌损伤综合症的症205

状,挤压牵拉梨状肌上下孔的神经血管,就出现下肢疼痛麻木、发冷等症状。
临床表现
臀中肌损伤可根撅臀中肌损伤所波及的范围和病理变化,分为三型:单纯型、餐梨综合型、混合型。
① 单纯型:臀中肌本身受损,并未波及其它软组织,所以只在臀中肌本身有一个或二个单纯的痛点、有压痛,多不引起牵涉性疼痛。患者主诉痛点局限明确,下肢或有轻微疼痛、麻木感。
② 臀梨综合型:臀中肌本身有痛点,压痛波及梨状肌,做梨状肌牵拉试验,引起臀中肌的疼痛加重,梨状肌上有压痛’点。但都较轻徽.患者主诉,痛点范围大而不清,或有下肢痛。、③ 混合型.份中肌本身有痛点和压痛· 梨状肌也有疼痛和压痛。压臀中肌和梨状肌都引起下肢沿坐骨神经干的牵涉性疼痛、麻木。患者主诉下肢行走,站立时有痛麻感。下肚发凉等。
诊断
① 有损伤史。
② 祥中肌附丽区有疼痛和压痛,梨状肌无压痛,患侧下肢或有轻徽痛麻感觉。让患侧下肢主动做外展运动,引起疼点处疼痛加剧,为替中肌损伤单纯型。
③ 件中肌附丽区有疼痛,压痛,位置偏于下侧,且梨状肌表面投影区也有疼痛和压痛(梨状肌表面投影是臀裂上端和患侧骼后上棘连线中点和同侧股骨大粗隆连线,即为梨状肌的表面投影),痛点和祥中肌上的痛点相邻,且两痛点模栩不清,很难分清,连成一片,做梨状肌牵拉试验引起痛区加剧,下肢痛麻不适感不明显,即为件中肌损伤的替梨综合型

206

④ 誉中肌附丽区有疼痛和压痛,并牵涉下肢沿坐骨神经干痛麻不适。梨状肌表面投影区有疼痛,并/或引起下肢沿坐骨神经干痛麻加剧。患者走、站均感下肢疼痛不适,此为特中肌损伤混合型。
治疗
① 患者侧卧治疗床上,患侧朝上,健侧朝下,健侧腿伸直,患侧的膝关节屈曲。
② 单纯型.单纯型的损伤点大多在臀中肌的起点。压痛点即为进针刀点,刀口线和粤中肌纤维走行方向平行刺入,深度达骨面,先纵行剥离,后横行剥离.针体和铭骨面垂直。③ 番梨综合型:先在俘中肌本身的痛点进行小针刀手术,方法和② 同。另外,在梨状肌的压痛点上进针刀,深度达梨状肌肌腹,刀口线方向和梨状肌走行方向平行,针体和臀部平面垂直,沿梨状肌纵轴,先纵行剥离,然后作切开剥离一、二下,出针。
④ 混合型:第一步治疗同③ ,第二步治疗,在拼中肌和梨状肌压痛点之间,二痛点连线之中点进针刀,刀口线方向和祷中肌纤维方向平行刺入,深度达骨面,纵行剥离二、三下、出针。然后做一下梨状肌牵拉试验。
注意事项
① 在梨状肌上和呀梨痛点连线中点进针刀。要严格按照四步规程进针.当刺过皮肤后,必须摸素进针,如有电击感、麻木感、刺痛感,立即稍提一下针体,改变一下刀锋方向,继续进针,待患者诉有酸、胀感时,再进行剥离,剥离时如出现电击、麻木感,立即停止剥离,刀锋稍移动一下位置,再继续洽疗,严防损伤坐骨神经及其他神经。
② 在进行剥离时,出现坐骨神经干麻木、电击感,说明刀

207

锋下触及了坐骨神经,如坐骨神经千出现酸胀感,说明和坐骨神经粘连之肌肉和肌间膜正在被剥开,可不必介意,继续治疗。
病案举例
X ,男,24 岁,沐阳通用机械厂工人。一年前一次打球时损伤,当时自觉右侧臀部火烧样疼痛,跑跳乏力,即停止下场。晚上右臀部疼痛难忍。吃三七片止痛,维持到第三天去医院,摄x 线检查,无骨性损伤,休息治疗二月,痪状缓解.但右臀部始终有不适感,且渐觉下肢有不适感。半年后,久行、久立均感右下肢痛麻不适,近二个月来,右臀及下肢疼痛麻木日趋严重。行动困难,历经多方治疗无效,有的医院诊为椎间盘突出,有的医院诊为梨状肌损伤,有的怀疑是结核或肿瘤。于80 2 23 日来我骨科就诊,诊为臀中肌损伤混合型。小针刀治疗一次二刀。术后做梨状肌牵拉试验,患者诉有撕裂样疼痛,15 分钟后,患者诉右下肢疼痛大减,嘱回家吃三七片,少走路,在床上练直腿抬高和下肢外展活动。五天后来复诊,疼痛症状全部消失,唯臀部还有轻微不适。嘱回家继续服三七片10 天,
一年又三月后随访,诉自治疗一周后已无任何不适,休息两周后上班,至今无不适,又重新走上球场。

二十九、慢性腰誉部肌损伤

桩述
慢性腰礴部肌损伤,实际上就是JL 组肌肉的联合损伤,导致一种病情复杂的顽固性的腰腿痛疾病。过去对该种疾病无特效的治疗措施.而上海某医院提出的大松解术,对此有一定

208

疗效,但因损伤较大,后遗症较多,在学术界多年来争论不休,且大多数专家不主张这种治疗方法。
该病病情复杂,症状严重,痛苦极大,使患者处于痛苦不堪的半残废状态而束手无策.在这种意义上讲,大松解术也不失为一种方法,现在通过对该病的病因病理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应用小针刀对各组肌肉的病变处进行针对性的闭合性手术治疗,即达到了松解的目的,又不损伤健康组织,亦无后遗症,且疗效极快,治愈率达90 %以七,有效率可达到100 %。该病损伤的肌肉常见的有这么3 组.① 腰大肌、腰方肌。② 臀中肌、梨状肌、麟方肌、闭孔内、外肌,上、下子不肌· ③ 半健肌、半膜肌、股二头肌。我们把① 组称作该病的腰组,② 组称作臀组,③ 组称作股组.腰臀组的肌肉都是中深层的肌肉,该病最常见的病变部位也是这两组肌肉.
周部解剖
腰组:腰大肌、腰方肌。
该组的两块肌肉都位于腰椎的前侧面.
膜大肌,位于腰椎的前面腹侧,起源于第十二胸椎及全部腰椎侧面的横突根部,其纤维走向下外方,经腹股沟韧带之深面,止于股骨小粗隆。此肌的作用是屈砚及外旋愉关节,其神经供应来自腰2 3 4 。(见图六十九)

209

图六十九解大肌解方肌透视图
扭盖于腰大肌之前的筋膜称腰筋膜,其内缘止于脊柱,外缘与腰方肌筋膜连续。
腰方肌:呈扁方形,位于末肋与铭暗之间,起于铭腆韧带,储骨蜻后部,其止点为十二肋内侧二分之一的下缘,胸12 椎体及膜椎1 2 3 4 、横突尖部。该肌受来自胸12 及腰1 2 3 神经支配,该肌的作用是当一侧收缩时可使腰推侧屈,两侧收缩可降第12 肋。(见图七十)
腰丛神经起源于腰1 2 3 4 神经前支,常有胸12 神经前支的少量纤维参与组成,其起点为腰大肌筱盖,其分支下有铭腹下神经,骼腹股沟神经,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及闭孔神经,所以腰大肌和腰方肌的报伤可引起下肢及腰丛神经的其

210

臀中肌:前文已述。略。
梨状肌:起于坐骨大切迹及低骨前面,止于大粗隆上缘,作用为外旋钦关节协助碗关节外展后伸。由孤丛分支(Ll 一凡)支配。
闭孔内肌:起源于闭孔膜及坐骨耻骨支内面,止于股骨粗隆内豁面,作用为外旋镜关节,由能丛分支(L 一凡)支配。

211

股方肌;起源坐骨结节外面,止于股骨大粗隆及粗隆间蜡。作用为外旋镜关节,由能丛分支(L 。一51 )供给.属于臀深层组有:臀小肌、闭孔外肌、上子不肌、下孑不肌。(见图七十一)

图七十一井部深层肌肉解剖位置图
臀小肌:起源于俘前线及碗臼以上的铭骨背面,止于大粗隆的前缘。作用为外展砚关节微内旋。由臀上神经(L s 。)支配。
闭孔外肌:起源闭孔外面及坐骨耻骨支的外面,止于大粗隆的前缘。作用为外旋确关节微内收.由低丛分支(L 。~st )供给。
上了不肌:起源于坐骨棘外面,止于闭孔内肌肌键。作用为外旋碳关节,由能丛分支支配。
212

下子不肌:起源于坐骨结节,止于闭孔内肌肌键。作用为外旋雄关节,由浙丛分支支配。
股组:半腆肌、半膜肌、股二头肌。
半腿肌.起于坐骨结节而止于胫骨粗隆内下方及小腿筋膜,其作用为伸碗,屈膝并微内旋,由坐骨神经(L , ? S : )支配。半膜肌:起源坐骨结节,止于胫骨邵内侧面,溅肌筋膜及吸斜韧带,作用为伸脆屈膝并微内旋,由坐骨神经支配。(见图七十二、七十三和七十六)

图七十三半脸肌、半膜肌下段解剖位置图
股二头肌.起源于坐骨结节及股骨蜡外侧唇,止于排骨小头二作用为伸碗屈膝并徽外旋,由坐骨神经支配.(见图七十四、七十五)
该病的腆组肌肉(膜大肌、膜方肌)和膜丛神经起点紧密相连,所以损伤后,亦可引起下肢前内侧和其它分布区痛和麻。
该病的样中层组肌肉和深层组织肌肉都属能丛神经支配,报伤后,引起替部和下肢的后外侧痛、麻。
该病的股组肌肉都和坐骨神经紧密相连,损伤后易引起

214

从上表可看出,腰组、臀组和股组这三组肌肉损伤后,所涉及的神经支配区域是很广泛的.故慢性腰臀部肌肉损伤在临床上出现错综复杂的症状,另外这几组肌肉损伤后还要影响附近的动脉血管造成肌肉萎缩及局部发凉等症状。因此浅们简单复习一下经过几组肌肉的动脉也很必要。
腰臀诸肌的血液供应来自肋间动脉及腰动脉的后支。俘肌动脉分浅支和探支,浅支行臀大肌与臀中肌之间,供应臀大肌,深支行于臀中肌和臀小肌之间,供应该二肌,并发出关节216

肌支― 支配小脆后群肌和足底肌皮支― 为膝肠内侧皮神经与膝物合神经组合,形成膝肠神经,支配小脸后面及外侧缘皮肤肌支― 支配小蕊前饥群和外们肌群皮支― 为胖肠井伪皮神经,支配小腿菌面,外侧面皮肤和足背面皮肤,另发一胜肠合神经与殊肠内侧皮神经吻合成肝肠神经217

支,营养舰关节、臀下动、静脉,阴部内动脉,都经过梨状肌下孔。股组肌肉有旋股外侧动脉及其分支分配其间。所以这几组肌肉的损伤可导致局部血运减慢障碍。
该病的三组肌肉有同时损伤的,有两组损伤的,也有单组肌肉损伤的,亦有几组肌肉相继损伤的。如果是一组肌肉中某一、二块肌肉损伤而别组肌肉没有损伤,那就不能命名此病了,另设章节单独叙述。
三组同时损伤的机会并不多,相继损伤较为多见;三组都损伤,来就诊的也不多,两组损伤就诊的较多,此病因多种疗法都很难见效,又由于新鲜损伤者症状还较简单,患者和医者都不引起足够重视,只作为一般损伤来处理,直至久治不愈,症状越来越严重,越复杂时,才开始重视和积极治疗。所以我们临床上才把这种久治不愈的几组肌肉的联合损伤的疾病命名为慢性腰臀部肌损伤.
病因病理
这几组肌肉的损伤日久,结疤、粘连,变性,挤压,牵拉附近之神经血管,除了病损的肌肉本身疼痛,肿胀外,受累之神经及该神经支配的部位痛、麻,感觉障碍,受累之血管扭曲,变扁、堵塞,引起该血管供给血液之肌肉疼痛、姜缩、无力。更由于损伤之软组织之间的粘连,誉部和下肢的正常功能受到限制,在勉强活动时,互相牵拉,引起进一步损伤,引起粘连和疤痕的加剧,引起症状日趋严重,剧烈的疼痛,不能行走,生活失去自理。
临床症状
该病的症状极为复杂,由于三组肌肉的不同组合,所以临床根据三组的不同组合分为七型。
· 1 .三组联合型.a .腰椎旁Zcrn 处有深在性酸胀痛。十二

218

肋下缘近脊柱侧疼痛,第5 腆椎横突处至铭蜡后上缘疼痛,骼骨翼后外侧疼痛,梨状肌表面投影区有压痛,臀部中下部有深在性疼痛,大腿后外侧疼痛。卜.臀部、大腿外侧面、前面、后面及内侧中部皮肤、会阴部和外生殖器皮肤,小腿后面及足外侧缘皮肤麻痹感。:.臀部及大腿后外侧部,麻至小腿外侧,小足趾。性机能下降,严重者男子可出现阳萎不举。下肢无力,严重者不能行走。d .臀及下肢肌肉都程度不同地萎缩,局部皮温下降,鸭形步态。患侧下肢抬举受限,膝关节不能伸直。。· 到晚期多有顽固而剧烈的疼痛。晚间难以入睡,多喜叫家属敲打腰、臀、大腿部诸痛点,甚至要求家属用足跟站在臀和大腿后外侧诸痛点上,晚期任何止痛药均难以让患者安静入睡,痛苦十分剧烈,有不少患者都产生轻生念头。
2
.腰臀联合型:与三组联合型全部症状相似,只是大腿后外侧无压痛。
3
.臀股联合型:大腿前面、内侧、小腿内侧,足内侧缘均无症状,其余和三组联合型相同。
4
.腰股联合型.拼部没有症状.大腿后外侧疼痛局限,小腿外侧及足外侧症状亦较轻微。其余与三组联合型同。5 .单纯腰塑:臀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足外侧没有症状,大腿的伸屈功能接近正常,其余与三组联合型同。6 .单纯臂型:腰部大腿、小腿、足内侧无症状,其余症状和三组联合型近似。
7
.单纯股型:大腿后外侧疼痛明显突出,小腿外侧,足外侧症状轻微,其余与臀型, 同。
诊断
1
.三组联合型:① 十二肋下缘近脊柱的背侧疼痛并有压痛.腰椎旁开约Zcm 处有探在性疼痛,压痛不明显;或腰5

219

突至铭蜻诉有疼痛,臀部上中下部位有深在疼痛,重按有压痛并沿坐骨神经干有胀痛或麻木感,大腿后外侧诉有疼痛,并有压痛。在这些压痛点处有可触及块状或条状硬结。② 让患者主动侧屈引起腰部痛点加剧,让息者患侧下肢主动后伸,外展、外旋或屈膝引起祥部痛点疼痛加剧,或根本不能完成某些动作.③ 排除椎间盘突出及腰椎和镜关节的骨性损伤。④ X 线片示。腰椎侧弯轻微,不严重。骨盆多向健侧倾斜。⑤ 结合临床其他症状即可确诊。
2
.腰唇型:此型大腿后外侧无压痛,患者亦主诉此区疼痛。结合该型临床症状参照三组联合型诊断标准可以确诊。3 ,臀股型:此型腰部没有疼痛和压痛,参照三组联合型的诊断标准,再结合该型的临床症状便可确诊。
4
.腰股型:臀部无疼痛和压痛,参照三组联合型的诊断再结合该型的临床症状便可确诊。
5
.单纯腰型:臀部、大腿后外侧无疼痛和压痛,参照三组联合型的诊断标准,再结合该型之临床症状,便可确诊.6 ,单纯臀型:腰部和大腿后、外侧无疼痛和压痛,参照三组联合型的诊断标准,再结合该型的临床症状即可确诊.7 .单纯股型:腰部和臀部没有疼痛和压痛,参照三组联合型的诊断标准,再结合该型的临床症状即可确诊。
治疗
三组联合型的治疗:腰组肌肉损伤的治疗:在十二肋内侧痛点处作一记号,先在肋下侧缘离记号最近部位进刀,深度达肋骨面,刀口线和肋骨约呈7 护角。刀锋达肋骨面后,将刀锋滑至肋骨下缘痛点处。刀口线方向不变,将针体倾斜,使和背平面约呈15a 角,在肋下侧面下缘先纵行剥离,再横行剥离,出针。
220

在腰椎横突尖部的深在性痛点处进针刀,深度达横突尖部骨平面,刀口线和脊柱纵轴平行,刀锋达骨面后,转动刀口线使和横突纵轴近端成135 .角,将刀锋移至横突尖部下角,沿刀口线方向使针体倾斜,使和腰平面的铭峪方向呈3 了角,先纵行剥离,再横行剥离,出针。
在懈骨处的压痛点上进针刀.深度达徽骨面,刀口线方向使和脊柱纵轴呈450 角,针体和骼骨面垂直。先纵行剥离,再横行剥离,出针。
在臀上部手术方法同臀中肌损伤。
在臀中部治疗,让患者侧卧治疗床上,健侧在厂,患侧在上,健侧腿伸直,患侧腿屈曲,人体略向前倾斜,使患膝部着床,找准压痛点,即是梨状肌压痛点,即在此处进针刀。刀口线和梨状肌纵轴平行,针体和臀部平面垂直,当刀锋刺入皮下后,摸素继续深入,如果患者诉有电击感、刺痛感,即将刀锋稍上提,移动一、二毫米,继续进针刀,待患者诉有酸飞胀感时,说明已达梨状肌病变部位,先纵行剥离,再横行剥离,如有硬结,则用切开剥离法,切开剥离,在做各种剥离手术时,时时注意手下针感和患者主诉,凡诉有麻电感者,则立即稍上提刀锋,移动一、二毫米,再刺入作剥离手术。臀下部的手术体位和上同,只是将健侧下肢屈曲,将患侧下肢伸直。
臀下部的深在压痛点即是闭孔内、外肌和上、下子不肌的病变部位,这四块肌肉因深在而又短小,且相连在一起,很难’区别是哪块肌肉损伤病变,所以只能在最明显的压痛点处进针刀。刀口线方向和坐骨神经走行方向平行刺入,刺入后,摸索继续深入,具体方法同上。当患者诉有酸胀感时,即停止深入,此时深度可达10cm 左右,然后掉转刀口线方向,使和下胶纵轴方向近乎垂直。沿刀口线方向先纵行剥离,后横行剥

221

离,如有硬结则用切开剥离法,作切开剥离。
股后、外侧部的压痛点即为进针刀点,患者俯卧位,刀口线和大腿纵轴近乎平行,针体和施术部大腿平面近于垂直刺入,深度可达股骨面,此处进针要严格按四步进针法进针,防止刺伤坐骨神经和旋股外动脉。先纵行剥离,再横行剥离,有硬结纵行切开,出针。
其它六型均按上述腰部、臀部、股部施术方法对症施术,不需赞述。
对该病的治疗必须耐心,腰部、股部的病变一、二次即可治愈,臀部深层,施术很难做到准确,所以要反复多次治疗,但每次治疗都需稍移动一下进针点,尽量避免在一个进针点上治儿次。要多次治疗的原因,主要是在几块肌肉都损伤的倩况下,有一处治疗不到病亦不除,故多次治疗需按这几块肌肉的位置排列和临床痛点情况进行。
其次由于该病涉及范围广泛,不可一次将腰、件、股部都进狞抬疗,只能分批分期进行。
一般此病怡疗五、六次,进针点在15 个左右,每次在二至三个进行针点上进行治疗.
注意事项
在拼部进行治疗,一定不能急躁一定要摸索进针,一定要时时询问患者的针感,如有电击样、麻木感,立即稍上提,移动方向。
病案举例
xx ,男,46 岁,安徽涡阳县银行干部。患慢性腰材部肌损伤15 年,是部队施工时损伤的,因此作病残转业,在部队抬遍了解放军各级医院,转业后先到北京、上海、广州各地求医,上海某医院对他说,你这病没地方治,如你愿意,我们为你

222

开刀,做大松解手术试试看。患者恐惧,未做手术。于82 4 月来我骨科就诊,诊断为慢性腰臀部肌损伤三组合型。接收住院治疗,住院21 夭。第一次小针刀治疗,臀部两个痛点,腰部一个痛点,当晚即能入睡。以前每天晚上均由他爱人用一根专门备用的木棍顶压在患侧臂部才能入睡二、三个小时,否则一小时也不能睡。
共治五次十三点,症状全部消失,观察一周,情况良好,能去爬山、跑步,无不适,出院。近几年中,每年他都带着他家乡的骨伤患者来我骨科就诊,这几年来一直很好。无不适.

223

三十、骼腰韧带损伤

概述
骼腰韧带损伤在临床匕较为多见,多因诊断不够明确而被误诊。
骼腰韧带因其肥厚而强韧,即使受到强大的暴力损伤也不会完全断裂,而只会局部损伤。它是稳定四、五腰椎的强有力的结构,也通过它使骼骨和四、五腰椎的连结更为稳固。因四、五腰椎为人体躯干应力的要冲,腰部伸、屈和侧弯时,骼腰韧带都要受到相应的应力影响,因此损伤的机会很多。骼腰韧带因在四、五腰椎横突和骼峪的内侧之间,有骨性组织的遮隔,病变后,疼痛深在,且触压不到,给诊断和治疗都带来一定困难。所以患此病后,被治愈者相应不多,大多数年久不愈,或自我代偿复修自愈。
局部解剖
骼腰韧带为一肥厚而强韧的三角形韧带,起于第四、第五腰椎横突,呈放射状止于骼峪的内唇后半,在能棘肌的深面。骼腰韧带覆盖于盆面腰方肌筋膜的加厚部,它的内侧与横突间韧带和能骼后短韧带相混,骼腰韧带可以抵抗身体重量所引起的剪力,因为L 、在骼蜷的平面以下,这个韧带可以限制L 。的旋转,同时防止L 弓在能骨上朝前滑动。(见图七十七和七十八)
224

图七十七骼腰韧带背面观

任公吐翻韧常

图七十八胳腰韧带前面观
225

病因病理
骼腰韧带的损伤,主要由腰部过屈和过度扭转或侧弯引起,急性损伤较多,都是由于腰部在过度屈曲、扭转、侧屈的情况下负重引起的急性损伤后,发生明显疼痛多为一侧,两侧较少。经休息和调治后好转,变为慢性钝痛,劳作后发作严重,休怠后好转,慢性劳损多见于长期作过度弯腰工作的人,多为两侧一齐发病,一侧较少。
骼腰韧带损伤的慢性期的主要病理变化为损伤后,在复修过程中挛缩,使平衡L .、L 、的作用丧失,腰部呈僵硬态。临床症状
第与腰椎两侧或一侧深在性疼痛,患者只能指出疼痛部位,但指不出明显的痛点。腰部屈伸、侧屈、旋转活动受限。搬抬重物时容易引起剧痛。
诊断
① 有腰部的外伤史或劳损史。
② 在第四腰椎和第五腰椎外侧缘和骼骨晴之间的俯腰角处有深在性压痛。
③ 令患者正坐,向患侧背后转身,引起骼腰韧带处疼痛加剧。
④ 排除其它疾病。
治疗
① 如痛点偏于L . J 横突这一侧,以第四、五横突为依据,从横突的末端的骨平面为进针点,刀口线和低棘肌平行,针身和背平面垂直刺入,当刀锋到达横突骨平面后,将刀口线转动9o 。以上,与横突的纵轴平行,将刀锋滑到横突顶端,并使针休沿横突纵轴线向外侧倾斜,使针体与腰外侧平面成3 扩角,先纵行剥离,再横行剥离,然后,将刀口线转9 护,作切开剥离

226

一、二刀出针,盖上无菌小纱布方后,一手固定患侧骼蜻处,令患者向健侧过度侧屈二三次即可。
② 如痛点偏于骼崎这一侧,以靠近痛点的骼骨边缘为进针点,使刀口线与进针点和第5 腰椎横突的连线平行,使针体和进针部的皮肤平面垂直刺入,深达骨面后,使刀锋滑至骼蜻边缘的内唇。然后使针体沿刀口线方向向第五腰椎横突方向倾斜,使针体与内侧皮肤平面成15 角,令刀锋紧扣骼晴边缘的内唇的骨面,先纵行剥离,再横行剥离,然后将刀口线转动9o " ,作切开剥离二、三刀出针。覆盖上无菌纱布方后,一手固定患侧骼蜻处,令患者向健侧过度侧屈二、三次即可.注愈事项
此处进针刀,进行切开、剥离手术,必须细心,使刀口始终以横突和骼骨边缘的骨性组织为依据进行活动,不可离开骨组织向深部刺入,以免握伤重要神经和血管。